从宏观到微观尽头李韵天..
- 格式:ppt
- 大小:4.28 MB
- 文档页数:16
一网络文学的故事内容或故事地图,曾是“玄幻满屏”,或仙侠或穿越,或霸道总裁或心机女,多异质生活、殊异现象的书写,但《逆行的不等式》[1]等一些近期的网络小说,在现实与想象的张力中,由欲至情,承载人性之光,彰显亲切力量;故事取材、事理逻辑具有了明显的现实主义向度。
《逆行的不等式》的故事世界,浸透着现实世界的善恶美丑,复刻着鲜明的现实生活烙印,可视为网络虚拟空间中“现实景况”的建构。
故事具有“现场感”,所表达的青春记忆,以及道德人伦、情欲冲突、时尚风俗等,某种程度上都在映现现实中的生活故事。
当然,对网络文学创作呈现出的“现实”,不能简单地以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等传统现实主义法则评论之。
在消费文化语境中,网络文学的民间性、大众性及游戏性等,难以把具有灵魂深度的典型形象塑造作为其唯一写作主旨,也难以对人类生存背后的精神意义、历史逻辑等做深层挖掘。
网络言情写作通常以大众审美趣味为引线,描述普通人内心的希望和梦想、困顿与舒爽,同时借助文化产业链条续接、播撒这种大众文化心理和美学精神。
在人物设置上,有别于一般言情小说中流行的“男强女弱”,抑或“女强男弱”的“大女主”模式,《逆行的不等式》的人物设置,为“女强男强”。
女主“封静”,是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归来的女中医,不仅温柔明艳,而且学历高、业务精湛,回国支援家乡医疗建设,参与发展中医文化及中医药房、病房的建设等项目。
她发起的针刺麻醉技术,解决了在环境恶劣地区摘 要 “网络┼文学”,作为技术文化现象和富有人文内涵的重要文化力量,已带动起整个文学生态及人类日常生活景观的变迁。
风晓樱寒(李宇静)作为近年来创作势头强劲的一位网络言情小说作者,坚守“讲故事”传统,并注重在话语层面对故事素材作出现实维度的重构和再创造。
其《逆行的不等式》《沉睡的方程式》等系列作品,可读性强,受众广泛,为音频文化、广播剧产业的重要资源。
作者有意识地在网络言情小说这一类型领域进行新开掘和文化挪移,在人类整体结构中来观照两性人生。
李教授14堂文案课怎样过一个创意的人生?——读《十四堂人生创意课》抖音上关注了一个讲座分享号,一位打扮素雅的知性姐姐,黑色长发白T恤,台湾口音里听得出坚定又不失温柔,分享关于创意生活:一年看365部电影,就有365种不同的身份,拓展自己的视角和故事深度。
点进主页想看看分享者是谁,却一无所获。
前几天读古典的《拆掉思维里的墙》,里面关于创意一段提到李XX的《十四堂人生创意课》,当下脑中“叮”的一声,马上打开百度,在搜索栏里输入“李XX”三个字,知性姐姐的照片即刻出现在眼前,开心的当下马上找来《十四堂人生创意课》阅读。
李XX是台湾知名广告人,曾是诚品书店御用文案,27岁出版首部作品《诚品副作用》,35岁旅行35个国家,28岁起在多所高校教授广告文案课程。
《十四堂人生创意课》就是李XX在这段授业解惑的机缘中创作出来的。
不同于传统课堂中的理论与案例教学,在十四堂课中,李XX没有提到任何所谓“成功”的创意文案,因为她说:“我对创意的定义很广:创意是一种生活态度,不是什么高深的技巧。
”“如果对周围的环境没有特殊的感悟力,没有想象力,没有自己消化,然后产出独到风格的能力,学再多技能都是没用的,充其量只是别人好用的工具而已,很快就会给取代。
”所以她的第一课,竟然是教大家如何“活下来”。
因为提前一天从纽约返台,前一天还在帝国大厦欣赏美景的李XX幸运地躲过了恐怖的“9·11”,但灾难的擦肩而过令她意识到“环境应变力”、“绝处逢生力”是多么重要,如果连命都没了,有再多创意和技巧又有何用?好的体力和健康永远是“体验人生的唯一门票”。
活下来了,就要学会打通自己的任督二脉,发展不同的可能性,第二课学习“开挖自己的生命血脉”。
我们的人生就只有一种书写方式吗?“我脑中不只有十八套剧本……我可以有各种风貌的灵魂,在一个身体里同时地活着,我一次过很多版本的自己……”生命中有很多是我们无法决定的,但意料之外的力量却时刻在改变着我们的人生,如果能够看懂这股力量,认清自己的能力,我们就可以适应充满意外的人生。
思考方法论集序古往今来,有多少思想性的论争不是由纠缠不清的语言所引起的名辞之争?有多少观念上的困扰不是由玄虚蒙昽的字眼所导致的庸人自扰?最要警惕的是:有多少社会、政治、宗教、人生等方面的悲剧不是由闭塞、迷信、盲目、甚至疯狂所铸成的人为悲剧?没有什么比清晰明辨的思考更为重要的了。
今天,种种教条神话以及主义口号交织成了重重的迷阵。
在迷阵里,清新的空气太少,混浊的尘埃却实在太多。
处于这片暗昧的氛围之中,人类最需要掌握破出迷阵的技巧,也就是说,最需要掌握判别是非的方法。
关于是非的判别,我们或许会感到悲哀,因为长久以来,我们看到的每每是黑白颠倒真假混淆的现象。
但我们不必灰心。
尽管在历史的过程当中不时有昏蒙的世代出现,有虚妄的思潮形成,可是从大势着眼,我们却能够肯定:这一切终要过去,世界的主流到底在逐渐趋向开明循理的境地。
然而‚开明循理‛这个目标怎样才能确保达到呢?不论答案是什么,至少有一点无可怀疑,那就是:思考方法的普遍教育乃达到这目标的根本条件。
本《论集》正是为此目标而撰写的。
一九八一年六月第一篇引言:语理分析(语言分析)什么是正确思考的基本法则?怎样才能使得思想清晰、精审、合理?诸如此类的问题构成了“思考方法学”(methodology of thinking)的研究领域。
思考方法学的第一环节或基础部门乃是“语理分析”(logical linguistic analysis)。
所谓语理分析,初步来说,就是“厘清主要用语的意思,辨明关键论点的义理,由此着手去分析问题”的一种思考的方法。
这种方法有时又叫做“语言分析”(linguistic analysis)。
究竟语理分析有什么重要性呢?让我们从罗素讲过的一个故事说起——有一位教徒跟人辩论神学问题,争得面红耳赤,难解难分;到了几乎要诉诸暴力、演出一场“圣战”的紧急关头,幸好他忽然如梦初醒地叫起来:“我现在搞清楚了,原来你的‘上帝’,即是我的‘魔鬼’,你的‘魔鬼’即是我的‘上帝’!”这个故事可反映出历来许许多多起于言语纠缠的议论纷争在实质上是何等滑稽无聊。
宏观与微观读后感读完关于宏观和微观的东西,那感觉就像是在大脑里开了一场超级有趣的“大与小”的派对。
先说说宏观吧。
宏观就像是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世界,那是一种超级开阔的视野。
你看那些讲宏观经济的,就像是在描述一场超级大国之间的经济舞蹈。
利率、汇率、GDP这些宏观的概念,就像是舞蹈里的各种舞步和节奏。
比如说GDP,那简直就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成绩单,要是GDP增长了,就好像这个国家在经济这场考试里得了个高分,大家都喜气洋洋的。
利率呢,就像是指挥棒,指挥着大家是把钱存银行还是拿出去投资。
当利率高的时候,就像银行在喊:“把钱放我这儿,我给你好多利息呢!”然后大家就纷纷把钱存进去。
宏观世界里的政策就更厉害了,就像魔法师的魔法棒,政府一挥,整个经济的走向可能就变了。
比如说减税政策,那就是给企业和老百姓发福利呢,让大家都有更多的钱可以去消费或者扩大生产,整个经济就像被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一下子活跃起来了。
但是宏观有时候又感觉很抽象,就像雾里看花。
那些宏观的数字和理论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好像有点远。
比如说,GDP增长了3%,这对我每天早上吃什么煎饼果子好像没什么直接影响。
这时候微观就登场了。
微观就像是用放大镜看世界,看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小个体。
企业就是微观世界里的小王国,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之道。
就像街边的小饭馆,老板要操心每天买多少菜、雇几个服务员、菜价定多少才能既赚钱又吸引顾客。
员工也是微观世界里重要的一部分,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工资能不能涨、工作环境好不好。
微观经济学里的供求关系就特别好玩。
比如说市场上突然流行起某种网红奶茶,那对这种奶茶的需求就大增,然后奶茶店就可以趁机提高价格,因为有很多人愿意为了喝到它多花钱。
这时候原材料供应商看到奶茶店生意这么好,可能也会提高原材料的价格,这就像一个连锁反应的小游戏。
微观世界里的消费者行为也特别有趣。
我们每个人都是消费者,有时候我们买东西是理性的,会比较价格、质量,货比三家。
但有时候又特别感性,就因为某个商品的包装好看或者广告特别吸引人就买了。
现代语言学再认识宏观角度本文以现象学和后结构主义话语理论为指导,以三本中国大陆通用的“现代汉语”教科书(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用)为主要对象文本,以语音研究为着眼点,对现代语言学文本中现代汉语的再现进行解构式的考察,考察旨在揭示现代语言学对于有声音的现代汉语的再现在其话语的发生和接受中的根本的历史性。
现象学是当代西方哲学从知识论向生存论转变的代表,它以“悬置”和“还原”的方法作为自己的基本特征,旨在对话语的发生学问题作出突破本质主义形而上学的解答,并因此与当代西方后结构主义理论及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等具有密切的联系。
本文试图以话语的发生学问题为线索,将现象学方法与解构主义理论相联系,以此反观当代科学哲学,并最终实现对关于现代汉语的现代语言学话语之根本历史性的反思。
在综合分析并借鉴前人话语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汉语语言学话语的特点,本文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展开对现代汉语之现代语言学再现的考察:宏观考察抓住作为现代汉语语言学话语建立之根本基础的比较方法和普遍主义科学观,旨在对现代汉语语言学话语发生的整体格局进行反思;微观考察则在宏观考察所呈现的背景下,以三本“现代汉语”教科书中的“语音”部分为主要对象文本,着重对现代语言学关于现代汉语语音的话语再现的历史性进行揭示,这一部分考察又分为对话语思想结构的考察和对话语历史发展的考察两部分。
在宏观考察中,本文发现,作为现代汉语语言学话语建立之根本基础的比较方法和普遍主义科学观分别具有因根源于心物分立的哲学观而无法解决的悖论,即“第三对比项”悖论和科学关于其不具有对象性的悖论。
以“第三对比项”为核心的比较法继承了本质主义的根本矛盾,给现代汉语语言学话语的发生带来了看似实实在在,实则无所依傍的可比性“基础”,而这种“基础”立刻和以自身感性生活为世界之“共性”的科学话语相结合,并将现代科学的世界形象带进了现代汉语本身的再现中。
虽然这种再现并不是典型的“东方主义”的,但是现代汉语在现代语言学中却必然是通过遮蔽自身“它者性”的它者而被把捉为现代汉语本身的。
社会科学研究2012.6.《周易》之“生生”美学精神与创新意识李天道何燕李〔摘要〕受神秘的生殖崇拜文化影响,《周易》美学尚“生”,推崇“生生”。
所谓“生生”,即孳生不绝,繁衍不已。
《周易》之学六十四卦的演变就是一个阴阳间化生化合的自然“生生”流程。
宇宙天地就是一个“生生”的有机整体。
“生生”中相互依存、相互转变,化生化合,此即为“易”。
“易”为“生生”。
“生生”即生命的绵延。
生命绵延的根源在于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动。
《周易》这种强调“易”与“不易”,以生生变易为恒久之道的审美意识正好体现了中国美学求新务变的特点。
〔关键词〕生;化生;化合;生生;生命绵延;创新意识〔中图分类号〕I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2)06-0189-07〔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存在主义视域下的中国美学缘在构成思想”(12YJA720014)〔作者简介〕李天道,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成都610066;何燕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64。
可以说,“生生”是《周易》美学的根本要义。
即如孔颖达所说:“生生,不绝之辞。
阴阳变转,后生次于前生,是万物恒生,谓之‘易’也。
”这里的“生”,除了生息化育、生长变化外,还应该有发生、生成、变化的意思。
而“生生”则更有自然生成、滋生不已、永不停息的意思。
不管是宇宙自然还是人类社会,都处于一种“生生不息”、变动不居的状态中。
《易》者,变易也,从爻变、卦变到道变,从自然界的变化到社会人事的变迁,无一不体现出一个“变”字,有变才有生。
变易即是生成,孔颖达释《乾》卦说:“圣人亦当法此卦而行善道,以长万物,物得生存而为元也。
”应该说,“生存”就是“生生”;从“生生”到“生存”,体现了中国美学的存在论思想的内核。
万物“生生”,而“生生”的主体是人,核心则是创造。
人的“生存”不仅仅是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义。
这也是自然而然的道理。
2002年《百家讲坛》节目表WTO与中国教育(一)WTO与教育国际化杨福家WTO与中国教育(二)西部开发与高等教育潘云鹤、WTO与中国教育(三)高校成果转化与市场规则谢绳武、吴松WTO与中国教育(四)创新基础在教育杨福家WTO与中国教育(五)经济全球化、入世:西部高教面临机遇及对应思考章新胜WTO与中国教育(六)1、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精英(东西部校长对话)潘云鹤WTO与中国教育(六)2、开发与高等教育姜澄宇武王伐纣与天文学年代史江晓原极轨卫星纵横世界风云张文建极轨卫星纵横世界风云张文建磁悬浮列车何祚庥WTO与西部企业发展(一)WTO与企业国际化席酉民、寇纪凇WTO与西部企业发展(二)WTO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景俊海、魏兴民WTO与西部企业发展(三)WTO与知识产权保护寇纪凇WTO与西部企业发展(四)如何培养一流国际人才孙逢举WTO与西部企业发展(五)1、入世后的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寇纪凇WTO与西部企业发展(五)2、政府与企业改革席酉民WTO及应对思考(六)1、同法精神与市场经济李永军WTO及应对思考(六)2、21世纪高校管理体制改革谢绳武生活方式与癌杨秉辉欧美小说结构(上)张世君欧美小说结构(下)张世君植物健康与现代农业代光辉如何欣赏交响乐(上)曹鹏如何欣赏交响乐(下)曹鹏恐龙的家族王文利中国宋代净土文化与梅花诗李炳海中国古代的图腾崇拜李炳海中国白领阶层分析刘精明基因工程与人类健康卢大儒女学者谈女性话题(一)妇女权利的法律保护信春鹰女学者谈女性话题(二)女性与哲学王宏维女学者谈女性话题(三)吴尔夫·女性写作·女性黄梅女学者谈女性话题(四)重新定义女性美艾晓明女学者谈女性话题(五)寻访七位女作家的芳踪张玲女学者谈女性话题(六)从美国的女权运动说起女学者谈女性话题(七)女性与广告金融工程与金融复杂性新知识的发现与杨振宁对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金融改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知识产权保护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看MPA引入新一代汽车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中国汽车产业面向未来的科技美学唐骅造物之美李砚祖生活中的色彩美学李荣启环境艺术设计郑曙阳服装文化与服装审美刘元凤全球变化与生态环境李文华我国信息材料的机遇沈家骢市场经济中的数学史树忠温故知新话几何姜伯驹现代性与中国文化发展走向王岳川中国昆虫研究现状李利珍数字电视发展现状张文军谈绝句的欣赏与创作陶文鹏论王国维词叶嘉莹当代科学技术对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袁正光航空是我国高科技的战略产业陈一坚人格角色与人际沟通王家瑾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及文学的进步刘建军古希腊与中国古代科学与社会劳埃德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何祚庥地球日特别节目(一)卢耀如地球日特别节目(二)方念齐地球日特别节目(三)杨逸畴地球日特别节目(四)宋朝枢地球日特别节目(五)张宗祜达芬奇与文艺复兴(一)田时刚达芬奇与文艺复兴(二)只同六迎接老龄化的挑战陈功、杜鹏杰出女性创业之路(上)王喜荣杰出女性创业之路(下)洪英二十世纪的唐宋诗之争张毅韩孟琐谈郝世峰诗的人文关怀罗宗强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专辑(一)文学创作中对"讲话"的认识苏叔阳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专辑(二)民间艺术源提炼成神迹李燕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专辑(三)戏曲漫说话"讲话"徐城北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专辑(四)坚持人民文艺先进方向张炯对传统词学与王国维词论的现代反思叶嘉莹漫谈百年科技王渝生新世纪的中国基础教育李连宁公平与效率谈松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教育的影响顾明远三个代表与中国基础教育刘吉给地球照相郭华东古希腊与中国古代的物种的分类劳埃德科学的语言劳埃德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朱世能化学与人类健康刘旦初数学与天文张顺燕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应用统计(上)谢衷洁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应用统计(下)谢衷洁寻找宇宙中最基本的粒子(上)丁肇中寻找宇宙中最基本的粒子(下)丁肇中交叉科学李喜先DNA的限制与修饰周秀芬科学艺术生活(上)王炜钰科学艺术生活(下)王炜钰古希腊与中国古代的疾病的历史劳埃德建筑师眼中的健康住宅开彦信息与信用(上)张维迎信息与信用(下)张维迎微型飞机的现状未来及挑战宋笔锋移民与中国葛剑雄红楼梦的空间叙事艺术张世君谜语之谜董小英从街垒到议会金重远回望发明之路张开逊近代科学的社会根源方在庆百家讲坛一周年特别节目赵汀阳中国古代历法概说陈美东心理学知识与科学施教吴瑞华在文学馆听讲座(一)漫谈诗歌创作(上)邹静之中国古代青铜技术与艺术百家半月谈(一)苏荣誉走进健康住宅高拯科学史的历史袁江洋麦子在中国的本土化历程曾雄生在文学馆听讲座(二)漫谈诗歌创作(下)邹静之阴阳学说与中国传统医学廖育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知识经济与水资源吴季松李约瑟与中国科学胡维佳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的现代价值王渝生在文学馆听讲座(三)我的影视创作经验邹静之营销的创新与创新的营销王方华百家半月谈(二)健康住宅离我们有多远奚瑞林唐宋诗体演进(上)王洪唐宋诗体演进(下)王洪在文学馆听讲座(四)梁思成的生平•事业•情操(上)楼庆西中国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降边嘉措海派文学的两个传统陈思和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政府管理的挑战与对策汪玉凯太空中的衣食住行潘厚任在文学馆听讲座(五)梁思成的生平•事业•情操(下)楼庆西高科技提升公路养护水平施伟斌百家半月谈(三)中国公路的现状与未来张剑飞、郭学家航空航天的高科技发展傅恒志如何延缓衰老黄美涓在文学馆听讲座(六)古希腊神话的现代性(上)徐葆耕漫谈元代藏族的历史与文化陈庆英力学与现代生活丁光宏宇宙中的黑洞何香涛膜的新奇世界霍金在文学馆听讲座(七)古希腊神话的现代性(下)徐葆耕新世纪的中国公路建设凤懋润百家半月谈(四)经济增长与制度创新陈力关于神经细胞再生-最新成果与应用前景科利•古曼艺术与科学的关系郭慕孙、刘巨德在文学馆听讲座(八)唐诗宋词鉴赏(上)周汝昌心理因素与疾病杨凤池走近纳米材料秦禄昌张泽神舟三号上的科学实验孙辉先绿色产品与人类健康孟凡乔在文学馆听讲座(九)唐诗宋词鉴赏(下)周汝昌交通与可持续发展郝吉明百家半月谈(五)西部大开发中的公路建设加措等21世纪中国城市的山水情结鲍世行创造在您身边张泰昌在文学馆听讲座(十)女作家·女人·作家赵凝欧美小说的情节演化模式(上)张世君欧美小说的情节演化模式(下)张世君关于教育的对话王梓坤柯惠新关于语言的对话止庵刘宏在文学馆听讲座(十一)从希腊雅典看城市保护与发展虞河岳关于艺术的对话刘心武张颐武关于生活的对话张维迎冯仑旅游城市国际化柳振万胡志安国庆特别节目历史经典记录(上)马国馨、赵知敬国庆特别节目历史经典记录(下)马国馨、在文学馆听讲座(十二)经验想像力真实(上)格非温度与生命刘静百家半月谈(七)高科技与公路发展张远方赵喜安野生动物重归自然刘昕晨依法制国与刑事诉讼卞建林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问题杜鹏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对策杜鹏在文学馆听讲座(十三)经验想像力真实(下)格非社会养老文化的思考陈功机构养老与社区服务伊密关注老年心智健康许贤豪大观园与清代园林艺术顾平旦在文学馆听讲座(十四)正确看待康雍乾之世(上)周思源中国书法美学与养生之道杨辛百家半月谈(八)现代人健康生活透视吉良辰黄美涓中国的空间科学潘厚任空间环境及其防护都亨在文学馆听讲座(十五)正确看待康雍乾之世(下)周思源微波遥感的现在与未来姜景山地球空间的探测吴季摄影的情感表达梅生从神秘的脉冲星谈起何香涛在文学馆听讲座(十六)如何欣赏芭蕾舞赵汝蘅走向"文化诗学"童庆炳百家半月谈(九)中关村浦东发展对话论坛(上)王安德汽车的2mm工程林忠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陈贻安下一代互联网络吴建平二十一世纪的中子科学赵志祥怎样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李敬一敦煌资料与唐朝人的衣食住行黄正建重力与现代科技李建成在文学馆听讲座(十七)老舍的爱好舒乙未来的电脑张亚勤百家半月谈(十)中关村-浦东发展对话论坛(下)段永基互联网上的软件工程何克清信息化社会中的地理信息龚健雅在文学馆听讲座(十八)文学创作中的未知结构(上)余秋雨绿色食品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季成叶中国古代咏怀诗孙明君关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王通讯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一)从牛羊的克隆看一流大学的内涵杨福家在文学馆听讲座(十九)文学创作中的未知结构(下)余秋雨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二)载人航天发展现状及展望袁家军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三)气候变化的事实、影响及对策秦大河步行街文化胡兆量蔬菜的安全生产体系张德纯在文学馆听讲座(二十)创作与翻译(上)余光中太阳活动与人类生存环境汪景琇新建高校校长论坛(一)新建高校定位及办学特色的探讨蔡克勇、王保华新建高校校长论坛(二)新建高校创新模式的探索张妙弟、朱现平新建高校校长论坛(三)新建高校国际化战略的思考王英杰、谢练高在文学馆听讲座(二十一)创作与翻译(下)余光中新建高校校长论坛(四)新建高校队伍建设的挑战魏小鹏、张向中新建高校校长论坛(五)新建高校校园文化的树立蔡克勇、赵亚平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赵林人类学与文化寻根叶舒宪在文学馆听讲座(二十二)传统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郑家栋湖泊富营养化及技术动向孔海南AMC资产管理与发展论坛刘鸿儒、柏士珍中国近代术语的形成冯天瑜数字能保证诚实吗Marypoovey2002-1-4 2002-1-7 2002-1-8 2002-1-9 2002-1-10 2002-1-11 2002-1-11 2002-1-14 2002-1-15 2002-1-15 2002-1-16 2002-1-17 2002-1-18 2002-1-21 2002-1-22 2002-1-23 2002-1-23 2002-1-24 2002-1-24 2002-1-25 2002-1-28 2002-1-29 2002-1-30 2002-1-31 2002-2-1 2002-2-4 2002-2-5 2002-2-6 2002-2-7 2002-2-8 2002-3-4 2002-3-5 2002-3-6 2002-3-7 2002-3-8 2002-3-11 2002-3-122002-3-14 2002-3-15 2002-3-18 2002-3-20 2002-3-21 2002-3-22 2002-3-25 2002-3-26 2002-3-27 2002-3-28 2002-3-29 2002-4-1 2002-4-2 2002-4-3 2002-4-4 2002-4-5 2002-4-8 2002-4-9 2002-4-10 2002-4-11 2002-4-12 2002-4-15 2002-4-16 2002-4-17 2002-4-18 2002-4-19 2002-4-22 2002-4-23 2002-4-24 2002-4-25 2002-4-26 2002-5-8 2002-5-9 2002-5-10 2002-5-13 2002-5-14 2002-5-15 2002-5-162002-5-20 2002-5-21 2002-5-22 2002-5-23 2002-5-24 2002-5-27 2002-5-28 2002-5-29 2002-5-30 2002-5-31 2002-6-3 2002-6-4 2002-6-5 2002-6-6 2002-6-7 2002-6-10 2002-6-11 2002-6-12 2002-6-13 2002-6-14 2002-6-17 2002-6-18 2002-6-19 2002-6-20 2002-6-21 2002-6-24 2002-6-25 2002-6-26 2002-6-27 2002-6-28 2002-7-1 2002-7-2 2002-7-3 2002-7-4 2002-7-5 2002-7-8 2002-7-15 2002-7-162002-7-18 2002-7-19 2002-7-22 2002-7-23 2002-7-24 2002-7-25 2002-7-26 2002-7-29 2002-7-30 2002-7-31 2002-8-1 2002-8-2 2002-8-5 2002-8-6 2002-8-7 2002-8-8 2002-8-9 2002-8-12 2002-8-13 2002-8-14 2002-8-15 2002-8-16 2002-8-19 2002-8-20 2002-8-21 2002-8-22 2002-8-23 2002-8-26 2002-8-27 2002-8-28 2002-8-29 2002-8-30 2002-9-2 2002-9-3 2002-9-4 2002-9-5 2002-9-6 2002-9-92002-9-11 2002-9-12 2002-9-13 2002-9-16 2002-9-17 2002-9-18 2002-9-19 2002-9-20 2002-9-23 2002-9-24 2002-9-25 2002-9-26 2002-9-27 2002-9-30 2002-10-7 2002-10-8 2002-10-9 2002-10-10 2002-10-11 2002-10-12 2002-10-13 2002-10-14 2002-10-15 2002-10-16 2002-10-17 2002-10-18 2002-10-21 2002-10-22 2002-10-23 2002-10-24 2002-10-25 2002-10-28 2002-10-29 2002-10-30 2002-10-31 2002-11-1 2002-11-4 2002-11-52002-11-7 2002-11-8 2002-11-11 2002-11-12 2002-11-13 2002-11-14 2002-11-15 2002-11-18 2002-11-19 2002-11-20 2002-11-21 2002-11-22 2002-11-25 2002-11-26 2002-11-27 2002-11-28 2002-11-29 2002-12-2 2002-12-3 2002-12-4 2002-12-5 2002-12-6 2002-12-9 2002-12-10 2002-12-11 2002-12-12 2002-12-13 2002-12-16 2002-12-17 2002-12-18 2002-12-19 2002-12-20 2002-12-23 2002-12-24 2002-12-25 2002-12-26 2002-12-27 2002-12-30。
论马克思空间阐释学的四重向度◎李春敏内容提要 马克思的空间阐释学有四重基本向度,分别是:“存在的空间”“物质的空间”“资本的空间”和“反叛的空间”。
其中,“存在的空间”旨在呈现存在与空间的本质关联,在马克思关于存在的思考中,已经渗透了关于“位置”与“安放”的空间自觉;“物质的空间”关涉对空间本质的思考,它是与“精神的空间”相对的,代表了马克思对于空间一种新的唯物主义阐释;“资本的空间”关涉马克思对所在时代经验结构中的空间性的思考,旨在呈现资本时代“空间崛起”的动力学机制;“反叛的空间”是对空间拜物教及其导致的各种空间异化的反叛,探寻扬弃空间的资本化的空间实践的可能路径。
马克思的空间阐释学虽然是围绕“资本”或“资本主义”的运行过程展开的,但本质上呈现的是一种反资本的空间阐释学立场。
四重向度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其中,“物质的空间”是“存在的空间”的逻辑推进,“资本的空间”是作为“存在的空间”的一种具体的空间构型,“反叛的空间”既是对“资本的空间”的一种解构,同时又指向一种新的“存在的空间”的可能性。
关键词 马克思 空间 阐释学〔中图分类号〕B01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3)02-0029-10 空间阐释学致力于开启对于空间的社会意蕴的多维阐释,建构空间与社会—历史过程之间多重的感性关联,重新发掘和建构以空间为核心的意义体系,在传统的社会批判理论中注入空间的向度,空间阐释学既关涉具体的空间概念、命题和范畴,同时又是一种空间研究的方法。
相比于马克思的历史科学,马克思的空间哲学似乎是缺失的,这代表了当代西方空间阐释学的一种理论立场,即马克思的空间话语淹没在压倒性的历史想象中,马克思呈现的是一种“本质上无空间的资本主义”,①然而,只要我们深入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中,就不难发现,这是对马克思的一种“流行的误读”。
马克思对他所处时代的空间生产有一种深刻的空间洞察力,他对资本时代所开启的新的空间性有着超越时代的空间自觉,在实质上提出了现代性意义上的空间生产问题。
从宏观到微观的论证方法引言:在科学研究和学术领域中,我们常常需要通过论证方法来验证和支持我们的观点和理论。
而从宏观到微观的论证方法则是一种逐步深入的推理方式,通过从整体到局部的分析,以逐步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探讨从宏观到微观的论证方法在科研和学术领域的应用。
一、宏观层面的论证宏观层面的论证是从整体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大量数据和现象的分析,来推断和验证某一理论或观点的可行性。
在这个层面上,我们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然后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比较。
通过对整体的观察和把握,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宏观的规律和趋势,并且可以对问题进行总结和概括。
例如,在经济领域中,我们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和经济指标来研究宏观经济的走势和发展趋势,从而揭示经济规律和机制。
二、中观层面的论证中观层面的论证是在宏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到具体的领域或问题中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这个层面上,我们需要进一步细化问题,选择具体的研究对象,并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调查。
通过对中观层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问题的内在机制和规律。
例如,在医学领域中,我们可以通过对特定疾病的研究,来探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通过对病例的观察和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逐步揭示疾病的微观机制和相关因素。
三、微观层面的论证微观层面的论证是在中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到具体的个体或事件中进行研究和分析。
在这个层面上,我们需要对个体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实验,以获取更为精细和具体的数据和信息。
通过对微观层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和特点。
例如,在心理学领域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个体的实验和观察,来研究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通过对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反应的分析,我们可以逐步揭示人类的心理机制和行为规律。
四、从宏观到微观的综合论证从宏观到微观的论证方法并不是一种孤立的过程,而是一个逐步深入的推理过程。
在科学研究和学术领域中,我们常常需要将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观点和证据相结合,以获得更为全面和准确的结论。
宏观与微观读后感读完那些关于宏观和微观的东西,我感觉就像在大脑里进行了一场超级奇妙的旅行。
先说说宏观吧。
宏观就像是站在山顶上看整个世界,那是一种超级大气的感觉。
你看那些宏观经济数据,GDP啊、通货膨胀率啥的,就像是描述整个国家或者地球村这个大家庭的健康状况表。
GDP增长的时候,就好像这个大家庭的收入在增加,每个人都能分到更多的蛋糕,感觉整个世界都在向着繁荣迈进呢。
但是通货膨胀率要是高了,就有点像这个大家庭里突然物价飞涨,本来能买好多东西的钱,一下子就变得不值钱了,就像你本来可以轻松买个大蛋糕,现在只能买个小饼干了,这种感觉可不好。
再说说微观。
微观呢,就像是钻进了一个小蚂蚁的世界。
在这里,我们关注的是一个个小小的个体,就像一个公司、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人。
比如说一个小公司的运营,从老板怎么管理员工,到怎么控制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每一个小细节都像是微观世界里的一颗小星星。
我看到那些创业者,就像微观世界里的探险家,他们在这个小小的商业天地里努力拼搏,想要让自己的小公司发光发热。
一个家庭也是微观世界的一部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的收支平衡,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构成了我们最真实的生活画面。
从宏观和微观的关系来看,那可真是太有趣了。
宏观的大趋势就像是大海的潮流,而微观的个体就像是在海里游的小鱼。
大海的潮流方向会影响小鱼游动的方向,就像宏观经济环境会影响到一个小公司或者一个家庭的决策。
比如说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宏观的状况),很多小公司(微观个体)就会勒紧裤腰带,减少开支,小心翼翼地在这个不太友好的大环境里生存下去。
而反过来,小鱼们的集体行动也会对大海的潮流产生影响。
无数个小公司的创新和发展,无数个家庭的消费和储蓄选择,最后也会汇聚起来,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走向。
我觉得了解宏观和微观就像是拥有了两副眼镜,一副可以让你看清楚远方的大景象,另一副可以让你聚焦到身边的小美好和小挑战。
这让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更加立体、更加丰富了。
走向未来丛书书目1983-1984年出版:001李平晔著人的发现: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002李宝恒译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003李醒民著激动人心的年代:世纪之交物理学革命的历史考察和哲学探讨004[美]道·霍夫斯塔特著乐秀成译GEB:一条永恒的金带(乐秀成译)005灌耕编译现代物理学和东方神秘主义(根据F.卡普拉的《物理学之道》编译)006朱家明吕政著现实与选择:当代中国工业的结构与体制007何维凌邓英淘编著经济控制论008于有彬编著探险与世界009杨君昌编著看不见的手:微观经济学010陈明远编著语言学与现代科学011金观涛著在历史的表象背后:对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结构的探索012刘青峰著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1985年出版:013[美]阿历克斯·英格尔斯等著人的现代化:心理·思想·态度·行为(殷陆君编译)014汪家溶编著大变化时代的建设者:张元济传015朱利安·林肯·西蒙原著没有极限的增长(黄江南朱嘉明编译)016金观涛唐若昕著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从古罗马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017陈汉文编著在国际舞台上:西方现代国际关系学浅说018邓正来编著昨天今天明天:新技术革命与国际私法019陈越光陈小雅著摇篮与墓地:严复的思想和道路020茅于轼著择优分配原理021胡作玄著第三次数学危机022杨君昌编著凯恩斯革命023林兴宅编著艺术魅力的探寻024杨百揆等著西方文官系统(杨百揆陈子明陈兆刚李盛平缪晓非著)025邓英淘何维凌编著动态经济系统的调节与变化026[美]爱德华·奥尔本·威尔逊著新的综合:社会生物学(李昆峰编译)1986年出版:027王小强白南风著富饶的贫困:中国落后地区的经济考察028[德]韦德里希哈格原著定量社会学(郭治安姜璐沈小峰编译)029萧功秦著儒家文化的困境:中国近代士大夫与西方挑战030[美]小拉尔夫·弗·迈尔斯主编系统思想(杨志信葛明浩译)031[日]森岛通夫著日本为什么“成功”:西方的技术和日本的民族精神(胡国成译)032金观涛王军衔著悲壮的衰落:古埃及社会的兴亡033约翰·克里曼编弗洛伊德著作选(贺明明译)034刘东著西方的丑学:感性的多元取向035[美]R.K.默顿著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范岱年吴忠蒋效东译)036戴士和著画布上的创造037[美]约瑟夫·阿·勒文森著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刘伟刘丽姜铁军译)038[德]马克斯·韦伯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黄晓京彭强译)039宋德生著信息革命的技术源流040[匈]亚诺什·科内尔著增长、短缺与效率: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宏观动态模型(崔之元钱铭今译)1987年出版:041钱乘旦陈意新著走向现代国家之路042陈汉文编著竞争中的合作:西方国际经济学导论043[苏]科瓦尔琴科主编计量历史学(闻一肖吟译)044麦克斯韦·约翰·查尔斯沃斯著哲学的还原:哲学与语言分析(田晓春译)045林一知著凯恩斯理论与中国经济046张猛等编著人的创世纪:文化人类学的源流(张猛顾昕张继宗编著)047[美]艾尔·巴比著社会研究方法(李银河译)048胡格韦尔特著发展社会学(白桦丁一凡编译)049陈克艰著上帝怎样掷骰子:因果性、概率与归纳050谢选骏著空寂的神殿:中国文化之源051郑凡著震撼心灵的古旋律:西方神话学引论052朱光磊著以权力制约权力:西方分权论和分权制评述053金观涛著整体的哲学:组织的起源、生长和演化054谢长葛岩著人体文化:古典舞世界里的中国与西方055刘昶著人心中的历史:当代西方历史理论述评056罗首初万解秋著探寻新的模式:苏联和东欧经济改革的理论和实践057周其仁等著发展的主题:中国国民经济结构的变革058[美]K.J.阿罗著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陈志武崔之元译)059[英]查·帕·斯诺著对科学的傲慢与偏见:查·帕·斯诺演讲集(陈恒六刘岳译)060[英]弗兰克·帕金著马克斯·韦伯(刘东谢维和译)1988年出版:061王逸舟著波兰危机062金观涛著人的哲学063怀效锋著四朝政治风云064[美]C.E.布莱克著现代化的动力(段小光译)065徐一青张鹤仙著信念的活史:文身世界066约瑟夫·本-戴维著科学家在社会中的社会角色(赵佳苓译)067[美]阿瑟·奥肯著平等与效率(王忠民黄清译)068韦政通著伦理思想的突破〈残〉069[荷]C.A.范坡伊森著维特根斯坦哲学导论(刘东谢维和译)070何清涟著人口,中国的悬剑071陈宣良著理性主义072张五常著卖桔者言073钱乘旦著第一个工业化社会074叶舒宪著探索非理性的世界:原型批评的理论与方法注:1,068韦政通著伦理思想的突破〈残〉:缺页:P212、213、216、217、220、221、224、225、227、230、231、234、235。
宏观和微观读后感想读完那篇探讨宏观与微观的文章,我心里头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就像是吃了顿丰盛的火锅,各种滋味儿都在心头翻腾。
说实话,以前我对这俩词的理解,也就停留在课本上那干巴巴的定义上,宏观嘛,就是大局观,看世界看社会;微观呢,就是盯着芝麻绿豆的小事儿不放。
但这次一读,嘿,那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这俩概念还能这么玩!文章里头,作者就像是个巧手的厨师,把宏观和微观这两个食材给巧妙融合到了一起,炖出了一锅鲜美的“知识汤”。
他先是带着咱们从三万英尺的高空往下看,那世界就像是一幅精美的画卷,山川河流、城市乡村,一切都显得那么井然有序,又那么渺小。
这就是宏观的视角,让人心胸开阔,仿佛能包容下整个宇宙。
但紧接着,他又带着咱们一头扎进了微观的世界,就像是走进了爱丽丝的梦幻仙境。
细胞里的DNA链,电子在原子周围的舞蹈,还有那些咱们平时根本看不见的微生物,它们都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忙碌着,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基石。
这一番描述,让我对微观世界充满了敬畏和好奇,原来咱们身边藏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啊!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还把这俩概念用到了咱们日常生活中。
比如说,咱们看一个国家的发展,那肯定是得从宏观的角度去考量,看看GDP、失业率这些数据,才能对整体有个大致的了解。
但要是具体到咱们个人呢?那就得从微观入手了,你的饮食习惯、作息时间、心情状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儿,其实都在影响着你的生活质量。
读完这篇文章,我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奇妙的旅行,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回到宏观,就像是坐了一趟过山车,刺激又过瘾。
而且我还发现,原来这俩概念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它们就像是硬币的两面,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咱们看问题的时候,也得学会用这两种视角去审视,这样才能看得更全面,更透彻。
总之,这篇文章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让我对宏观和微观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后啊,我再也不会小瞧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儿了,因为它们可都是构成这个世界的重要元素呢!。
从微观到宏观观后感咱就来唠唠从微观到宏观这事儿的观后感。
微观世界啊,就像是一个超级神秘的小宇宙。
你要是拿个显微镜去瞅瞅那些微生物啥的,就感觉像是发现了另一个星球上的生物一样。
我看过细胞的图片,那些小细胞一个个就像特别精密的小工厂,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任务。
比如说线粒体,就像是细胞里的发电厂,源源不断地给细胞提供能量呢。
细胞核呢,就像个大老板,掌握着细胞的核心机密,指挥着细胞里的一切活动。
这些微观的小生命或者小结构啊,忙忙碌碌的,特别有趣。
就像我们看蚂蚁一样,虽然它们很小,但是每只蚂蚁都有自己的工作,细胞里的这些小结构也是,它们要是罢工了,那这个细胞可能就玩完了。
然后再把眼光放远一点,到宏观世界。
宏观世界那可就壮观了。
咱们人就是宏观世界里很独特的存在。
从一个人来看,有各种器官、组织在协同工作。
这就像微观世界里细胞的那些结构一样,但是规模大了好多。
我们的心脏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泵,把血液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就像微观世界里细胞间的物质运输。
我们的大脑呢,那可是个超级司令部,指挥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可比细胞里的细胞核要复杂得多了。
再把视野拉得更开,看看咱们生活的地球。
地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家园,上面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就像微观世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细胞类型一样。
有在天上飞的鸟儿,在海里游的鱼儿,还有陆地上跑来跑去的动物,大家都在这个大环境里找自己的生存之道。
这和微观世界里不同细胞在生物体里的分工合作有着一种奇特的相似性呢。
而且啊,地球还有各种自然现象,像风雨雷电啥的,就像是宏观世界里的一种自我调节机制,就好比细胞内部的平衡调节。
从微观到宏观这么一看,感觉世界真是太奇妙了。
微观世界虽然小,但是它的复杂性和秩序性一点也不输给宏观世界。
而宏观世界呢,就像是微观世界的放大版,有着更多更复杂的东西在里面。
这就好像是一个无限嵌套的俄罗斯套娃,你打开一层又有一层新的世界在等着你去发现。
有时候我就想啊,在微观世界里那些微生物或者细胞结构,它们知不知道在它们外面还有这么大一个宏观世界呢?同样的,咱们人类在这个宏观世界里,是不是也只是某个更大的未知世界里的“微观存在”呢?哈哈,这越想越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无尽的神秘,让人忍不住想要一直探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