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为出名的龙华寺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7
龙华寺,又名黑坦。
位于永兴县城西南侧的水南村境内,距县城约2公里,便江河傍水而过,山奇、水秀、寺美点缀一大奇观。
龙华寺属丹霞地貌,有一奇洞,此洞形似狮子,形态逼真,又名金狮洞,洞深120米,宽40米,洞内干爽,冬暖夏凉,座西北朝东南,日出阳光照进佛殿,金碧辉煌,异常壮丽。
一清水从山顶泻下,甘冽爽口,似龙吐水,似狮垂涎。
国家地理学会丹霞地貌研究开发学会会长、中山大学教授黄进,来便江一带考察,被龙华寺特殊风貌所吸引,即提笔吟诗一首:“诸事纷繁难得闲,春日融融喜登山,世界何处觅胜景,黑坦龙华在此间。
”赞叹此地优美的风光。
龙华寺始建于唐朝时期,明朝修建龙凤祠,清朝、民国均相继进行了修复。
1984年佛家弟子释仁舍与开安师对寺庵进行修复、修路、架桥、建寺,面貌焕然一新,龙华寺·神仙洞到目前为止,有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住房面积1530平方米,可容纳500人住宿,佛殿六进:一进为焚香亭,二进为天王圣殿和弥勒古佛及韦驮殿,殿门口两个屋柱有龙凤呈祥雕塑,天王殿两侧均为三层住房。
三进大雄宝殿,此殿能容一千多人诵拜,殿前设七层四十九盏长明灯塔一座,两侧有雄狮一对,并安置500罗汉雕塑。
四进地藏王菩萨殿,两侧壁上有十殿阎王壁画,五进为千手观音和普贤、文殊菩萨及金童玉女,六进圣君、六月仙、月莲等仙座。
龙华寺座落之山为黄牛山,古时传说山对面有户人家养了五头牛,放出之后就能看到六头牛吃草,但归栏时又复五头。
另一头则为藏龙显灵,为此香客不断,慕名前来朝拜参观者,有来自两广、福建、贵州、山东、江西、美籍华人和港澳同胞。
福建唯一一家女众律学丛林莆田龙华寺龙华寺简介前言在仙游县龙华镇政府西边百步之遥,有座千年古刹,名曰:“龙华寺”。
地处三郊公路之滨,龙华集镇之侧,商贾云集,人眾杂错,在此名利交征之处,辟出一方净土,参禅悟道,为度世之殿堂,僧眾清修之圣地。
一、史迹篇[山形奇胜] 据《龙华寺志》记载,隋大业(公元605-617年)之间,江苏润州甘露寺惟胜比丘,云游名山大川,寻觅梵释繁衍之地,见宝幢峰居环山之中,平地亭拨,冈峦秀发,似幡幢宛转下垂,左右溪流,萦绕峰前,犹梵天帝释之居。
[苦行得名] 惟胜见此佳地,心喜胜境清幽,结茅蓬山下,精修梵行,感七佛现形,诵经而天王合掌垂听,双龙口衔白莲花,舞踏伏拜,呈献师前,隋炀帝闻已为奇。
敕建佛寺命名“龙华”,至今还有“圣旨”石碑保留在宝幢山上。
[江南第一名刹] 寺建于隋,历六十载、建九重殿,成于唐,有诗为证。
明朝侍郎何乔远有诗云:“煌煌简命出隋炀,令之山下建神殿”。
龙华寺古楹联也是:“隋朝古刹普天下无双,仙邑宝幢唯独此间永久”。
在寺前普慧庵,其前廊六根石柱和柱基,经中科院罗炤教授反复鉴定认定为福建省地面上现存最古的建筑遗物之一,唐朝几百年的历史不清,到宋元明时,寺内法席鼎盛,北宋净明大师掌教,严持戒律,精通三藏,道行远播,两度为仁宋皇帝召请入宫,讲授法要,帝甚尊崇,特赐紫磬、袈裟、御扇、以彰师德。
至元朝无隐大师住持,其精修道行,贯通义学。
道誉四驰名达官阙,两度赍诏入京说法,皆辞不赴,帝感其道行深邃,有教主一方之德,乃下召,敕八十六庵院合一大丛林,由师主持掌教,真是:“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圣僧掌教,福利人天万民敬仰,从者如云。
当时殿堂巍峨,高达九丈六尺,长十一丈,规模一度极其宏大,僧眾达800多人,龙华寺曾出五代国师,至今还有两座殘塔依存,十八位见性人。
福建唯一一家女众律学丛林莆田龙华寺 - 弘扬般若现证般若 - 诸余罪中杀生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福建唯一一家女众律学丛林莆田龙华寺 - 弘扬般若现证般若 - 诸余罪中杀生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历代名人:郑纪、陈谠、柯潜、刘克庄、王迈、蒋邕等都来此游览、题诗,隐居、诗人刘克庄咏《龙华寺》云:“丞相无家僧住寺,聘君有字尚留庵为证”。
上海龙华寺建筑美感介绍上海龙华寺,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西路228号,是一座古老而庄严的佛教寺庙。
建于234年,历史悠久,是上海现存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龙华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富有艺术价值的佛教文化底蕴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首先,龙华寺的建筑风格独特美观。
寺庙占地约30亩,它的主要建筑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
其中,大雄宝殿是全寺最主要的建筑,被誉为“上海最大佛殿”。
大雄宝殿是仿照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的形式兴建的,它高大而宏伟,色彩斑斓,犹如一座巨大的宝塔。
殿内有塑有释迦牟尼佛的雕像,庄严肃穆。
龙华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族、藏族、雅族等多种民族建筑风格,给人以独特而美丽的感受。
其次,龙华寺的建筑具有浓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佛教是中国古代的主要文化遗产之一,而龙华寺作为佛教的重要场所,自然具有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
在龙华寺的各个角落都可以感受到这种文化的存在。
比如,寺内的石刻、雕塑等艺术品,都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们通过艺术的手法把宗教的智慧和美学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美感。
此外,龙华寺还每年举办一系列佛教文化活动,如庙会、法会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和朝拜,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了佛教文化。
再者,龙华寺的建筑融入了自然的美感。
龙华寺座落在一个山丘之上,四周绿树成荫,环境清幽宜人。
寺庙内有花草树木,一派田园风光。
在寺内散步,不仅可以欣赏到各种花草植物的美丽,还可以听到鸟儿的鸣叫声,沉浸在大自然纯净的氛围中。
这种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的美感,让人心情愉悦,身心舒畅。
最后,龙华寺的建筑还具有历史的美感。
寺庙建筑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特征。
龙华寺建于234年,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从寺内的建筑风格,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建筑变迁和发展,它们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瑰宝。
在龙华寺参观,不仅可以了解佛教文化的发展历程,还可以感受到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痕迹,给人以深刻的历史感慨和审美享受。
上海龙华寺旅游景点介绍
景点地址徐汇区龙华镇
上海龙华寺景点介绍
位于徐汇区龙华镇,是上海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
传说为三国时期吴王孙权为其母所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但据文献记载,寺建于北宋初年。
北宋治平三年(公元1064年)赐“空相寺”额、今寺碑残石尚存。
明万历二年(1574)赐名“大兴国万寿慈华禅寺”,但仍沿用龙华寺原名。
后历经兴废,今寺系清光绪年间陆续重建。
寺内珍藏有唐、五代、明、清年间的经书、金印、佛像等。
龙华寺殿宇巍峨,金碧钩耀,佛像庄严凝重。
这里的佛像有两处不同凡响,一是因为龙华寺为弥勒道场,有两尊弥勒塑像。
天王殿供的是弥勒的菩萨像,弥勒殿供的是化身像,俗称“布袋和尚”,二是大雄宝殿。
其他寺院大殿主尊两侧或是宣传佛法的“十八罗汉”,或是庇护佛法的“二十诸天”;而龙华寺大殿内罗汉和诸天神济济一堂。
龙华寺的天王殿东西两侧建有钟鼓楼,“龙华晚钟”为明清时期“沪城八景”之一,从1991年起,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在龙华寺举行的迎新年撞龙华晚钟活动,吸引了许多的中外游客,这一活动已经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国家级旅游项目之一。
上海龙华寺美食。
上海龙华游览区介绍
1. 龙华古镇:龙华古镇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水乡古镇,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
古镇区有着独特的运河、桥梁和石板街,是一个可以体验传统江南水乡风情的地方。
游客可以漫步街头巷尾,欣赏古建筑、古塔和传统的商业街景。
2. 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陵园是中国重要的烈士陵园之一,追念在中国革命事业中牺牲的英雄烈士。
陵园内有雄伟壮观的烈士纪念塔和纪念碑,以及一片庄严肃穆的墓地。
游客可以在这里缅怀英雄,感受革命历史的厚重。
3. 龙华寺:龙华寺是上海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始建于公元247年,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
寺庙内有古老的殿堂、佛像和丰富的文化遗迹,是一个重要的宗教和文化遗址。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宁静的佛教氛围,参观寺庙的建筑和文化藏品。
4. 龙华演出中心:龙华演出中心是一个现代化的演艺场所,举办各种音乐、戏剧和舞蹈等文化演出。
中心内有设施完善的剧场和音乐厅,并定期举办各式各样的演出活动,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除了以上主要景点,龙华游览区还有其他的景点和活动,如龙华汽车博览中心、东方马术中心等,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游览和娱乐选择。
无论是追寻历史文化,还是欣赏现代演艺,龙华游览区都能满足不同需求的游客。
上海龙华寺简介100字上海龙华寺,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龙华中路,始建于247年,是上海最古老的寺庙之一,也是中国江南地区保存完好的古寺庙之一。
龙华寺始建于西晋咸宁元年(公元247年),是当时中国佛教南来的神秀和尚在上海开创发源的地方。
据史书记载,乐济神秀和尚才智过人,深得朝廷器重。
咸宁元年,神秀被委任为大寺正,也就是主持寺庙事务的人。
当时北京场兵和阻持道众因高台家事琐事引发相争。
龙华寺藏传佛教的宗教活动中心所在地[1]。
传统上,寺院对僧芸学习、藏经哲学研究与传统医学典籍的繁荣都有深刻影响。
寺内有一块最大的古钟——怀真钟。
钟高3.2米,底部厚达28.66厘米,钟体重约7吨,是中国保存最好的巨大古钟,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可追溯到南宋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
此外,寺内还有一座石刻释迦牟尼石像,造型优美,是中国南方地区保存最好的释迦牟尼石雕之一。
释迦牟尼面容慈祥,手持莲花,传达出和平、宽容和智慧的象征。
这座石像于明代创作,高约5米。
龙华寺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佛教文化和南方园林文化的特色。
整个寺庙被高大的围墙围绕,安静而幽雅。
进入寺庙,你会发现寺庙内的建筑艺术精湛,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大雄宝殿是整个寺庙的中心,供奉着三尊金身佛像,规模宏大,气势恢宏。
香客在这里燃香、诵经,祷告希望得到佛祖的庇佑。
寺庙的后山是它的另一亮点,那里是修行和禅修的场所。
后山有一片茂密的竹林,清新宜人。
在这里,你可以远离喧嚣,享受深度的宁静。
后山还有一座明代的石制塔,在历经岁月的洗礼后仍然保存完好。
龙华寺每年都举办盛大的佛诞节庆典,吸引了大批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佛诞节期间,寺庙里会举行佛教法会、僧侣的念诵和古老的文化表演。
这是一个难得体验佛教文化和氛围的机会。
总的来说,上海龙华寺作为上海最古老的寺庙之一,是重要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也是一个寻求宁静和冥想的场所。
无论你是佛教徒还是对文化艺术感兴趣的人,龙华寺都是一个必去之地。
【上海龙华寺】上海龙华寺上海龙华寺位于徐汇区北部,龙华路2853号。
它以千年古塔、龙华庙会、龙华晚钟成为名闻遐迩的宗教胜地和旅游景观以及江南名刹。
据《同治上海县志》载:“相传寺塔建于吴赤乌十年,赐额龙华寺。
”唐代皮日休《龙华夜泊》诗云:“今市犹存古刹名,草桥霜滑有人行。
尚嫌残日清光少,不见波心塔影横。
”在唐人诗中已称龙华为古刹,可见其历史悠久。
另有一说为五代吴越王钱鏐所建。
以后龙华寺历经兴废,今寺系清光绪年间陆续重建,1949年后龙华寺重加整修。
龙华寺建筑为宋代的伽蓝七堂制。
中轴线上第一进为弥勒殿,供奉慈氏弥勒像一尊。
第二进为天王殿,两侧各有4米高的四大天王二尊,正中供奉一尊天冠弥勒像,头戴五佛冠佩璎珞,是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内院修行的本相,其背后佛龛中为韦驼。
第三进是大雄宝殿,正中供奉毗卢遮那佛像,是报身佛,左右为文殊、普贤,两侧沿壁为二十诸天和十六罗汉,后面为海岛,有观音、善才童子等塑像。
第四进为三圣殿,第五进为方丈室,在封闭庭院内,第六进为藏经楼。
东西两侧有钟鼓楼。
钟楼三重飞檐,内悬青龙铜钟,钟声悠扬;鼓楼置一直径为1.7米的大鼓。
东西偏殿有观音殿,内塑千手观音一尊,高大精致,另有罗汉堂。
在三圣殿东有染香楼和牡丹园。
与破山禅师齐名的著名画僧竹禅僧在此住过。
1953年由上海市佛教协会复制各殿佛像,重修各殿宇,新建藏经楼等。
寺西之桃园于民国17年(1928年)辟为血华公园,后改名为龙华公园,今为龙华烈士陵园的一部分。
1959年,龙华寺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龙华寺的传说:相传在三国时期,西域康居国大丞相有一个大儿子,单名叫会。
他不恋富贵,看破红尘,立志出家当了和尚,人称“康僧会”,康僧会秉承佛旨,来到中华弘传佛法,广结善缘,他东游于上海、苏州一带。
一日,来到龙华荡,见这里水天一色,尘辙不染,认为是块修行宝地,就在这里结庐而居。
他不知道,这里之所以景致幽静不凡,是因为广泽龙王在这兴建了龙宫。
广泽龙王见来了个和尚居住,心中很不高兴。
龙华好玩的景点
龙华区是深圳市的一个行政区,位于深圳市中心区域,是深圳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龙华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是一个旅游胜地。
下面介绍几个龙华好玩的景点。
1. 龙华山公园
龙华山公园是深圳市内最大的公园之一,占地面积达到了1.43平方公里。
公园内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山峰、瀑布、湖泊、古建筑等。
公园内还有着许多娱乐设施,如游乐场、儿童乐园、健身器材等,是一个适合全家出游的好地方。
2. 龙华寺
龙华寺是深圳市内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建于公元10世纪。
寺庙内有着许多古建筑和文物,如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等。
寺庙内还有着许多佛教文化活动,如佛教讲座、法会等,是一个了解佛教文化的好地方。
3. 深圳大运河文化公园
深圳大运河文化公园是一个集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公园。
公园内有着许多古建筑和文物,如运河码头、古井、古桥等。
公园内还有着许多娱乐设施,如游乐场、儿童乐园、健身器材等,是一个
适合全家出游的好地方。
4. 龙华新区体育中心
龙华新区体育中心是一个集体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场馆。
场馆内有着许多体育设施,如游泳馆、羽毛球馆、篮球馆等。
场馆内还有着许多文化娱乐设施,如电影院、KTV等,是一个适合全家出游的好地方。
龙华区有着许多好玩的景点,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前来游玩。
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能让游客感受到深圳的独特魅力。
上海法华学问寺攻略,法华学问寺门票_地址,法华学问寺游览上海法华学问寺,也称龙华寺,是上海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座落于上海市徐汇区的龙华路。
法华学问寺始建于公元242年,历经了千余年的沧桑波折,如今已经成为上海人民信仰文化的象征之一。
法华学问寺的建筑风格极具北方古典特色,园林布局合理,古木参天。
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国佛教和民间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游客们到法华学问寺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感受到恬淡宁静的禅境氛围。
下面,我们为大家提供一份详细的攻略,帮助您更好地规划您在法华学问寺的游览之旅。
一、门票价格及开放时间法华学问寺的门票价格为20元/人,而特殊节日的门票价格会有所不同。
寺庙每天早上7:30开始对游客开放,下午5:00关闭,节假日的开放时间也有所不同,游客可以提前查询具体信息等待出游。
二、寺庙的历史渊源及建筑风格法华学问寺历史悠久,是中国佛教和民间文化的代表之一。
始建于公元242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在唐朝时期,龙华寺是全国最重要的佛教圣地之一,成为龙华的代表。
法华学问寺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回廊穿插,路林掩映,景观布局充满禅意。
门厅中云蒸龙散的浮雕,造型古朴典雅。
三、游览路线推荐进入寺庙后,游客可以先参观假山。
假山古朴典雅,一草一木皆透着禅意,让人感觉如临仙境。
沿途,游客可以欣赏壁画群,参观“龙华圆寂塔”等。
接下来,游客可以来到寺内的“药师堂”,这里是寺庙供奉医药神明的地方,非常神圣。
寺内还有“文殊菩萨殿”、“观音菩萨殿”等多个佛殿,殿内金佛菩萨栩栩如生,让游客倍感神秘感和虔诚。
四、寺庙周边美食推荐在法华学问寺游玩之后,不妨尝试一下周边的餐饮美食。
这里有许多口味不错的小吃,例如龙华豆腐店,他们家的豆腐爽滑可口,给游客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除此之外,上海本帮菜馆也是不错的选择,像翠华餐厅、恒山饭店或是菜里寻、宝莲寺素食,这些地方可以给游客带来真正的美食享受。
五、游客须知1、游客进入法华学问寺区域内必须遵守当地的公共秩序和道德规范。
徐汇区龙华寺简介和历史介绍
徐汇区龙华寺是上海市徐汇区著名的佛教寺庙,位于龙华中路上。
龙华寺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242年,至今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
龙华寺最早建于三国时期的吴国,当时寺庙名为庐山寺。
庐山寺因地势高耸,俯瞰徐汇区的风景,因此被赋予了“龙华”之名。
相传庐山寺受到了曹操的保护和资助,因此得以保存和发展。
寺内保存着一尊曹操佛像,成为寺庙的重要文物之一。
龙华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多个时期的风格。
寺内有五层高的塔楼,以及精美的佛殿和钟楼。
塔楼是寺庙的标志性建筑,高耸入云,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佛殿内供奉着观音菩萨、弥勒菩萨等多尊佛像,信徒们可以在这里烧香、念经、祈福。
钟楼则是寺庙的另一处亮点,钟声悠扬,每天都会报时,给人们带来宁静和安宁。
龙华寺也是一个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
寺内经常举办佛经讲座、禅修班以及佛教艺术展览等活动,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寺庙的和尚们也会定期举行法会,为信徒们祈福和祈求平安。
除了寺庙本身,龙华寺周围的环境也非常宜人。
寺庙的后山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有着丰富的植被和野生动物。
很多人喜欢在这里散步、登山或者进行禅修,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龙华寺是徐汇区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美的建
筑,还承载了人们对宗教和信仰的向往。
每年,成千上万的人们都会来到这里,感受佛教的力量和寺庙的神圣。
龙华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成为了徐汇区的一处重要的文化景观。
无论是信徒还是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上海龙华寺】上海龙华寺上海龙华寺位于徐汇区北部,龙华路2853号。
它以千年古塔、龙华庙会、龙华晚钟成为名闻遐迩的宗教胜地和旅游景观以及江南名刹。
据《同治上海县志》载:“相传寺塔建于吴赤乌十年,赐额龙华寺。
”唐代皮日休《龙华夜泊》诗云:“今市犹存古刹名,草桥霜滑有人行。
尚嫌残日清光少,不见波心塔影横。
”在唐人诗中已称龙华为古刹,可见其历史悠久。
另有一说为五代吴越王钱鏐所建。
以后龙华寺历经兴废,今寺系清光绪年间陆续重建,1949年后龙华寺重加整修。
龙华寺建筑为宋代的伽蓝七堂制。
中轴线上第一进为弥勒殿,供奉慈氏弥勒像一尊。
第二进为天王殿,两侧各有4米高的四大天王二尊,正中供奉一尊天冠弥勒像,头戴五佛冠佩璎珞,是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内院修行的本相,其背后佛龛中为韦驼。
第三进是大雄宝殿,正中供奉毗卢遮那佛像,是报身佛,左右为文殊、普贤,两侧沿壁为二十诸天和十六罗汉,后面为海岛,有观音、善才童子等塑像。
第四进为三圣殿,第五进为方丈室,在封闭庭院内,第六进为藏经楼。
东西两侧有钟鼓楼。
钟楼三重飞檐,内悬青龙铜钟,钟声悠扬;鼓楼置一直径为1.7米的大鼓。
东西偏殿有观音殿,内塑千手观音一尊,高大精致,另有罗汉堂。
在三圣殿东有染香楼和牡丹园。
与破山禅师齐名的著名画僧竹禅僧在此住过。
1953年由上海市佛教协会复制各殿佛像,重修各殿宇,新建藏经楼等。
寺西之桃园于民国17年(1928年)辟为血华公园,后改名为龙华公园,今为龙华烈士陵园的一部分。
1959年,龙华寺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龙华寺的传说:相传在三国时期,西域康居国大丞相有一个大儿子,单名叫会。
他不恋富贵,看破红尘,立志出家当了和尚,人称“康僧会”,康僧会秉承佛旨,来到中华弘传佛法,广结善缘,他东游于上海、苏州一带。
一日,来到龙华荡,见这里水天一色,尘辙不染,认为是块修行宝地,就在这里结庐而居。
他不知道,这里之所以景致幽静不凡,是因为广泽龙王在这兴建了龙宫。
广泽龙王见来了个和尚居住,心中很不高兴。
一时起了恶念,要兴风起雾,掀翻和尚的草庐、把和尚吓走。
可是龙王突然发现草庐上放射出一道毫光,上有五色祥云,龙王吃了一惊,他挨近一看,见康僧会神色端详,正在打座诵经。
龙王听了一会儿,被和尚所诵的佛旨所感动,他不仅打消了原来的恶念,还走上前对康僧会说:自己愿回东海去住,把龙王宫让给康僧会,用来兴建梵宇。
康僧会接受了龙王的一番好意,他就把龙宫改建成龙华寺,还专程赶到南京拜会吴国君主孙权,请他帮助建造佛塔,好安置自己所请到的佛舍利。
就这样,在龙华寺中又建了13座佛塔,安放13颗佛舍利。
据说,这位“康僧会”还做过一件至今对上海乃至周边地区影响深远的事,那就是他曾在龙华寺附近设立“沪生堂”,传授自印度流传过来的制糖之法,造福当地百姓。
[莆田龙华寺]龙华寺亦称万寿禅寺,位于仙游县龙华镇灯塔村,离仙游县城约4公里。
龙华寺初建于唐垂拱三年(687年),唐宣宗大中初年(847年)赐名“龙华万寿禅寺”。
宋天圣年间,仁宗诏龙华寺和尚雪经入京讲道,回寺后扩大建筑规模。
宋绍兴年间至元至顺年间,龙华寺几经毁坏,几经重新修建,至元代元贞年间,龙华寺已成为仙游县第一大丛林,辖11院77庵。
当时全县和尚尼姑约有一千多人,而龙华寺就拥有僧众近五百人。
元末至明、清两朝,龙华寺又四度兴废。
尤其是明嘉靖四十三年,倭寇入侵,寺毁僧散,一片凄凉。
明万历年间和清顺治、康熙年间又重新修建,到了民国末年,龙华寺又几经荒废。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1988-1992年),侨僧释广静捐资五十五万元,重新修建龙华寺,如今已焕然一新,成为仙游县佛教会的驻地。
龙华双塔在龙华寺的前面两侧。
据《龙华寺志》载,北宋大观年间,邑人郭勇为母七十寿庆,捐建东塔,并祈求其母八十寿庆时再建西塔,越十载,郭勇果然捐建了西塔。
于是,龙华双塔便屹立在龙华寺前,乞今已有八百九十多年的历史,比泉州开元寺的东西塔,还早近百年。
双塔建筑为八角五层空心石质结构,高44.8米。
塔基为须弥座,由石雕力士金刚承托,底层东西两边有石雕将军护门,每层开四门,设四龛,位置逐层互换;各层有石级可通,沿塔檐回廊,可直达塔顶。
塔檐均用石条拼成,呈波浪状;每个塔棱正对着塔檐浪峰,酷似古楼飞檐,极为壮观。
西塔于明嘉靖年间被倭寇焚损,东塔至今保存尚好。
【吉林龙华寺】龙华寺始建于1992年年末,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森林公园内,占地面积约30公顷,是一座集教学与修行为一体的丛林式佛教寺院。
也是东北地区较大的人文景观和旅游景点。
融禅、教、律、密净土于一体的综合性道场。
成为善男信女及参禅拜佛者向往的胜地,和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为促进松原地方经济发展,扩大提高松原知名度,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寺院总体规划中的主体建筑有23处: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殿、地藏殿、祖师殿、伽兰殿、韦陀殿、护法殿、弘法楼、念佛堂、禅堂、律学院、云水堂、舍利堂、五百罗汉堂、露天观音、莲花池、放生池、僧舍、斋堂、居士寮。
目前已完工并正在发挥作用的有:天王殿、观音殿、护法殿、弘法楼、会佛堂、禅堂、云水堂、露天观音、僧舍、斋堂11处;正在修建的有大雄宝殿;其余11处是计划内修建。
下院莲花寺,主体建筑有:大雄宝殿、天王殿、露天弥勒佛。
【北京龙华寺】鼓楼西大街路北,有个新开胡同。
胡同里路西,民居错杂间,有几楹殿式建筑残存,荒老得街坊四邻叫不出名儿来……实际上这里曾经是一处历经两朝的寺庙。
话还要从明朝说起。
明英宗去世,18岁的太子朱见深即位,是为宪宗,年号成化。
朱见深最宠爱的女人,是大他17岁的山东诸城人万氏。
万氏曾经做过从小专门照顾朱见深的宫女,在他当了皇帝后获封贵妃,于是横行后宫,无人敢惹。
她父亲万贵本是当地县衙一个小吏,曾因犯法遭贬戍边。
这下,贵为皇亲,一跃而获封锦衣卫指挥佥事,职掌保驾护卫皇上,兼巡察缉捕等事,成了众臣畏服的皇上心腹。
就在贵妃横行后宫时,宪宗为求长生不老又迷上丹术,在宫中大建斋坛,命僧道天天念经。
在这种背景下,成化三年(1467年),万贵筹资建了一座寺院,地点就是今天这个残留的殿址。
寺院坐北朝南,有影壁、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殿等。
寺院落成,万贵请皇上赐名。
宪宗便依传说弥勒坐在龙华树下得道成佛,为该寺赐额:龙华寺。
时光荏苒,万历五年,神宗母亲李太后笃信佛教,耗资巨万,在京师内外广建梵刹,龙华寺便趁势得以重修。
先后引来四川、江苏等地的大师高僧前来住持。
那时,龙华寺外千亩稻田直达后海。
南国游子思乡,常来这里逗留,于晨昏钟鼓、朝暮经诵中,闻着稻香抒发情怀。
康熙年间,龙华寺成了满洲正白旗人、中央监察部门最高长官左都御史揆叙祭祀、祈福的专用场所。
为给康熙六十大寿祈福,他提前一年重修龙华寺。
生日那天,康熙取天降祥瑞,以应人君之德说法,提笔写了“瑞应寺”三字,以取代明宪宗的龙华寺匾额。
还赐联:花外梵音流德日;阶前树色绕慈云。
揆叙跪叩谢恩,捧持而归,张刻在寺门与殿柱上。
又在寺院种下花木后,就随康熙出征塞外。
不久,一棵果树并蒂成双地结满果实。
寺里和尚摘下几颗,赶紧快马加鞭驰报揆大人。
人人惊诧这一奇观,认为皇上刚刚赐额瑞即应之,也必须让皇上知道。
康熙见实物印证了自己御笔赐额寄意不虚,龙颜大开,挥笔赋诗:“西域滇黔有此种,花从贝梵待春融。
龙章瑞应题真境,载笔欣瞻近法宫。
内白皮青多果实,丛香叶密待诗公。
冰盘光献枫宸所,更喜连连风雨中。
”明朝的龙华寺,清朝的瑞应寺,古寺往事悠悠,尽埋于今天残殿断楹……龙华寺成化三年,锦衣卫指挥佥事万贵,自创寺成,疏请寺额于朝,宪宗赐额曰龙华寺,部覆报可。
成化八年,沙门道深碑记焉;万历某年,修撰朱之蕃碑又记焉。
寺小构,像亦备威仪尔。
其缘起奇,其所致天下古德又奇。
万历之初中,遍融大师自蜀、达观大师自吴、憨山大师自金陵、月川大师自五台、云栖大师自武林,锡先后止焉。
寺之规,必择方外贤者主方丈事。
佛二六时之香灯,僧日中之粥饭,晨昏之钟鼓,二时之课诵,皆修洁,不间不爽也。
寺门稻田千亩,南客秋思其乡者,数来过,闻稻香。
铜梁张佳胤宿龙华寺○尘未满燕京,龙华境界清。
三春风一枕,孤月梵千声。
花密时时雨,钟疏夜夜更。
抽簪如可得,白发了平生。
东阿于慎行夏日同张洪阳憩龙华寺○同过湖上寺,伏日坐清凉。
水影交宫阙,松声和讲堂。
雨归莲叶静,风起稻花香。
小借支公榻,于于午梦长。
秋日龙华寺小坐○苑西桥北古祇林,满院松槐昼郁森。
山色平连三殿影,湖光曲抱半城阴。
垂垂望处先秋稻,急急风中入暮砧。
宴坐不知清昼永,一函经过伴高吟。
慈溪冯有经龙华寺○湖际先朝寺,幽栖省物情。
磬声松下静,鸟语竹间清。
菰米羞香饭,园葵荐露羹。
重来知几日,虚负老僧盟。
吉水刘应秋避暑龙华寺○无地堪逃暑,清斋试掩扉。
庭空双鸟过,日落一僧归。
偶病药为茗,加餐蕨正肥。
浮名今老大,久矣叹尘鞿○独有幽栖处,片云方昼阴。
青山娱病望,虚竹动秋吟。
五柳饥惭色,百桑远澹心。
我兼鱼共鸟,谁别是浮沉。
孟津王铎龙华寺○乘霁经萧寺,年光马上过。
敩僧逃绂冕,报国忏诗歌。
志远嫌家累,闲来觉事多。
人天俱分内,久此欲如何。
京山王应翼龙华寺○湖波远远湿朝暾,细写秋光上寺门。
花木欲深香色聚,稻苗全覆绿云屯。
壁残瓢笠逃尘劫,殿古镫幢屈世尊。
物外老僧邀客坐,将迎半日竟无言。
渭南南师仲龙华寺○国初风物寺初年,创置无端声闻天。
仰见君臣真率意,远来尊宿苦辛禅。
一湖浪白风生柳,千亩云黄香过莲。
著我晨昏钟鼓内,经年客梦澹于烟。
应天释钦义晓发德胜桥过龙华寺○鸡鸣戒晨色,密林行未杲。
城雾分岚烟,花露坠渠潦。
登登德胜桥,已瞰龙华道。
萦河闻迅流,远坂步香稻。
苹蘩丛幽深,菰蒲濯清浩。
杖履落桐花,襟裾动芳草。
西山亲入眼,朝云含将抱。
观物知迁化,郁郁悲徒老。
桐城方拱乾过龙华寺○旷眼才新到碧漪,弥烟笼阙互争奇。
水于北地品为贵,春到南人梦易知。
僧语淡浓都是偈,柳情宛转欲成丝。
闲游顿尔羁怀豁,久住宁忘再到期。
龙华寺前雨望○烟市藂青余古寺,稻塍流水半荷花。
送来雨脚层层过,望去峰头的的斜。
短磬忽惊依树鸟,孤罾罩住酒人家。
桑麻久负南中约,此夜怀新梦亦赊。
【广西龙华寺】广西桂平市西山龙华寺始建于宋朝,清康熙乾隆、同治年间曾三次重修,一九七四、八八年又两次重修,现为钢筋水泥结构。
几经重修后,一九九○年重修开光。
殿阁雄伟巍峨,香火甚盛,香客进香,参禅礼拜,佛殿生辉。
龙华古寺,又名上寺,至今已传四十余代僧,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为释巨赞、释觉光法师驻锡,现为广西佛教协会驻寺。
古寺背靠姚翁岩飞阁,左旁灵溪,右临乳泉,下至碧云天。
寺内塑四大金刚、十八罗汉,主殿为释迦牟尼佛祖像。
“大雄宝殿”殿额为原国家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殿联为释觉光法师墨宝。
殿前为钟鼓楼。
后为千手观音殿,“木鸟树音咸宣佛教僧宝,灵霞山色尽毗庐遮哪”,这是释觉光法师给龙华寺的赠联。
古寺重光,晨钟暮鼓,佛法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