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学的心得和体会

财政学的心得和体会

财政学的心得和体会
财政学的心得和体会

财政学的心得和体会

还记得在第一节财政学课之前,看到的这样一段话:你了解政府参与社会资源配臵的规模和结构吗?你知道政府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筹集资金以确保支出的需要吗?各种不用的政府收入和支出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行为?你是不是希望对政府的财政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你想还成为制定公共政策的精英或维护公众权利的专家,那么,现在就应该开始财政学的学习。

开学至今,终于在财政学的逐渐学习中开始了解这门课程。从刚开始对财政学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半知半解,从毫不关心到开始逐渐关注财经网中的政府活动及政策动向,财政学的学习带给我的不仅是对新知识的探索,更重要的是打开了我生活里从不曾关注的另一面,让我学会了如何作为一名公民去关注政府不同时期的不同财政政策,以及政策背后的成因和利益导向。我想,这些都是学习财政学之后所养成的一种意识,一种习惯。接下来,我将对这一阶段财政学的学习过程,做一个所学、所思、所感的阶段性总结。

首先,我学到了什么?

财政学的学习是一个入门的过程,从门外到门内,经过八周的学习我已经初步站到了财政学的门内。首先,我学会了一种关注的意识和习惯,学会了从课堂到生活中去关注财政学。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增强,现正需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宏观体系,弥补市场的实效,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税收发生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对政府收支活动规律的学习变得更加重

要。所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迫切需要去学习和去了解的意识,才会不仅仅把财政学当做是一门学科,而更多的是把财政学当做生活中一个感兴趣的方面去研究、去探索。其次,通过学习对财政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对政府财政活动有了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从理论篇到支出篇的学习中,对政府收支活动的影响、结构及规模有了一个概览的认知,对政府财政活动的现状有了一个简单的分析。一方面通过理论篇的学习,对财政学学科体系和发展的追溯,能够在老师的讲解和课后的资料查询中对其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另一方面,通过对支出篇的学习,知道了公共产品理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等内容,也知道如何区分日常生活中政府的各种支出及作用。最后,通过学习还知道在财政经济学的发展中,李嘉图、穆勒、马歇尔及庇古等都留下了他们的印记,虽然目前以我的专业知识及经济学基础还不足以将整个的脉络理清,将不同的经济学家对财政经济学的不同见解学习,但是现在已经有了去了解去学习的兴趣。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学习,能够真正对整个财政学体系形成和发展有更深的了解。

其次,我想到了什么?

学习一门课程的最初,我常常会想到这样几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这门课讲的内容是什么?这门课能给我带来什么?同样的,在学习财政学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的思考着这几个问题,也在不断寻找着答案。首先,我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这是一门专业课,作为一名金融学的学生,有必要也必须去学好这

门课,才能对整个的财政体系及政府活动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还因为这是一门与生活相关的课程,作为共和国的一名成年公民,有学习和了解的必要性。其次,这门课的内容是什么?就像学习这门课之前看到的那段话,如果能用几个词语概括的话,我想我会用这几个词:政府、资源配臵、收入和支出、经济政策和公民权益。了解政府参与社会资源配臵的规模和结构,知道政府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筹集资金以确保支出的需要,并希望对政府的财政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这门课能给我带来什么?正如前面提到的,这门课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同时打开了我生活的另一面,让我去有意识的关注政府的经济活动以及思考政策活动背后成因和利益导向。我想,这是财政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

最后,我感受到了什么?

就财政学课程的学习而言,一方面我感受到了新知识所带来的新鲜感和充实感,但另一面,随着课程的不断学习,我又感受到了学习过程的些许枯燥和重复正慢慢褪去初始的热情。我想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正是由于多年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我们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抗拒性。从理论到实际,总是需要一段距离。但是,八周的学习过程中,财政学的理论学习一直伴随着我们,难免会有点厌倦,。一直看书,看完之后对理论的了解始终欠缺着与实际的联系。老师讲具体例子的时候是课堂上大家最活跃的时候,正是因为我们学习的东西有太多的理论的需要掌握,所以才会更加渴望将财政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真切的复制出来。就像财政补贴的学习中,对于政府政策的明补

和暗补,除去课本上讲的之外,我还想更多的了解政府会在怎样的情况下实行不用的补贴形式,在过去或者现实生活中,如何进行补贴?有没有现实的典型的案例?如何分析政府的这一补贴政策等等。总的来说,希望老师能够跟我们多讲讲现实中的财政学的扮演者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能够让我们更加轻松的接受理论的财政学。

曾经有一位老师送给我一句话:做有心人,读无字书。希望以后在财政学的学习中,自己能更好的把握财政学这门课真正带给我们的知识,学习财政,学好财政。并将其运用实际生活的分析中,多一分思考,多一些进步。

财政学总结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和财政职能 1、财政:从经济学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学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i 主题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2、财政学的对象:财政收支及其治理。 3、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财政运行是财政收支的矛盾统一;(2)财政 运行是财政规律与财政政策的矛盾统一;(3)财政运行是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统一。 4、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2)收入分配职能;(3)经济稳定与发展 职能;(4)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职能。 5、政府参与资源配置的原因:(1)私人不愿意提供公共产品;(2)私人不 愿意清楚外部性;(3)规模报酬递增所导致的垄断。 6、财政配置资源的机制和手段:(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 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指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3)合理安排财政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4)创新财政资源配置方式,大幅度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大力提倡采取PPP方式,带动民间资本的发展,同时对每项生产性投资的确定和考核都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进效益。 7、经济公平:要素收入与要素投入相对称。 8、社会公平: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 内,平等不等于公平,甚至是对社会公平的背离。 9、经济稳定: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10、充分就业:是指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由该国当时社会经济状况所 能承受的最大比率。 11、物价稳定:是指物价上涨幅度维持在不至于影响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范 围内。

地方财政学课件

第一章导论 一、地方政府及特点 (一)地方政府的产生:地方政府——按照政治程序产生的、设置于各级行政区域内负责行政工作的国家机关。 地方政府产生的过程: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私有制—阶级—国家—政府—地方政府 (二)建立地方政府的必要性:1、地方政府的建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2、地方政府的建立,是完善政府体系的需要;3、地方政府的建立,是提高政府效率的需要 (三)地方政府的特点 1、身份双重性:地方政府既是本辖区选民利益的代表,要维护本辖区选民的利益;同时又是中央政府在本地区的代表,要维护中央政府的利益,贯彻中央的政策和主张。 2、职能双重性:各国地方政府,一般都有双重职能:执行职能和领导职能。执行职能是地方政府要执行中央政府的政令,推行中央政府的政策。领导职能,是地方政府对其所管辖的行政区域内的行政事物进行管理和领导,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地位隶属性:这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地方政府既是隶属于同级的权力机关,又隶属于上级行政机关;另一种情况是地方政府仅有一重的隶属关系。 4、权力有限性:地方政府不是一个全权的政府,这也就同时意味着地方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 地方政府的权力主要受两个方面的限制和制约:一是受管辖范围的限制和制约,即地方政府只能在其所辖的行政区域内行使权力,而不能超越其所辖的行政区域。二是受法律和政府权力的制约,在绝大多数国际,地方政府的权力都由法律做出专门的或原则的规定,地方政府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形式权力(依法行政)否则就是违法。 (四)判断地方政府独立存在的标准:1、机构单设:在管理体制上独立于其他机构;2、具有充分的自决权,不受另一个政府的控制;3、具有足够的自有财力,不依赖另一个政府的拨款;4、有独立的预算安排 二、地方财政的必要性 (一)中方学者关于地方财政必要性的论述:1、地方财政是地方政权的产物;2、地方财政是实现地方政府职能的物质基础;3、地方财政与地方居民的社会福利密切相关 (二)西方学者关于地方财政必要性的论述 1、偏好误识论:中央政府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可能错误地认识社会共同偏好,造成福利损失。而地方政府接近居民,更容易了解本地居民的偏好,从而将本地居民个人的偏好集合为公众的共同偏好。 2、“以足投票”论:人们为追求福利最大化会选择公共服务最好而纳税最低的地方居住。这样,相同偏好的人聚集在一起每个人都会成为能使其福利最大的社区中的一员,而使每个社区公共服务的成本最小,而公共福利处于最优状态。 3、利益空间论:公共产品受规模经济的限制,其受益范围是有限的。根据成本与受益对应原则,公共产品的成本应由受益地区的人负担,从而产生公共财政的地区性问题。 三、地方财政的特点: 1、区域性:有显著的区域特色。①收支范围具有明显的区域界定②收支结构有明显的区域特色③管理体制有明显的区域模式 2、增长性:地方财政收支规模具有显著的增长,且势头不减。①城市化与人口的增长②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③地方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完善④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权下放 3、差别性:指地区间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水平呈非均衡性,差距明显。①财政基础差别大②财政实力差别大 4、流动性:指各经济要素在不同地区间的流动。①流动性对财政分配产生重要影响②流动性促进资源配置效率和生活福利水平提高 5、传导性:地方财政状况影响中央财政及地方财政系统内部各级财政之间相互影响。①地方财政的基础地位,影响中央财政状况②地方财政系统内部的关联密切,各级之间收支密切相关,各级财政状态相互影响。

财政学学习心得体会

财政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 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 财政与金融这门课程讲述了金融财经的基本业务和理论知识,下面是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 4月21日下午,我参加了中心组理论学习,只要针对财政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与讲解,通过培训感觉主要的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领导重视,学习积极性高。这次学习很有必要很高,同时给我们培训讲课的老师水平也很高。短短的学习给我的感觉是,收获颇多。从整个学习过程来看,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也更进一步地突显了本次培训对我而言的重要意义。 首先,加强财政理论的学习和及时跟踪中国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从财政学的课程定位这个角度来看,提到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财政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财政理论和实践问题,要不断地加深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习,并不断将前沿科学的发展引入到教学中来,充分的做到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基础上去分析和解释财政问题和现象,提出有益的对策。

其次,梳理财政的逻辑关系,联系财政的实践使我更进一步地了解了财政学与后续财政的关系,通过沟通认识到在对同一块内容的讲解上,哪些应该更加侧重一些。重点强调的部分要与实践的结合,精选内容,以恰当的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 再次,注重对财政问题和财政现象分析和运用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应该注重对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将有限的理论知识灌输。要用心去交流,通过互动培养兴趣,用问题或案例来吸引注意力,并让其自主思考问题。 经过本次财政学培训,使我能够更好地把握财政学的精髓、方法和手段,并应用到财政学课程当中去,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会努力将所学财政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对财政学的认识。 篇二: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 刚刚学习完《财政与金融》,我个人见解有一些。大致学习完,和大多同学们的想法没什么不一样的,满脑子就是些理论概述,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什么是宽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还有政府的宏观调控有那些形式等等一系列。积极点来说:"哦,我终于知道什么财政政策是怎么回事了。"悲观主义者会说:"这跟我们

出纳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出纳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导读:本文是关于出纳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范文一:出纳个人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转眼间我们送走了2015年迎来了崭新的2016年。回顾2015年工作情况,还是收获颇丰,现将本人一年以来的工作及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5年工作总结 作为单位出纳,我能够严格按财务管理制度开展工作,不断改善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按工作进度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 1、公务卡及公务卡制度 公务卡是我单位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公务卡消费的资金范围主要包括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和零星购买支出等费用。不仅可以减少现金支付,使我单位的流动资金可以运用到更多、更有利的地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还可以使我单位的财务管理趋于透明化,公务人员利用公务卡消费的过程,我单位可以通过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做到对每笔资金支出的详细去向都心中有数,严防贪污腐败问题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完善国库

集中支付制度,定期对公务卡支付的消费情况进行集中支付,提高国家集中支付水平。2、银行业务方面 日常与银行相关部门联系紧密,根据单位业务需要及时补充公务卡上的金额,井然有序地完成了职工日常报销。在平日与银行接触的工作中,我认真复核公务卡的对账工作,仔细做好职工的工资发放与各业务单位往来付款工作,并做好与银行各方面的衔接工作。 3、本职工作方面 对于本职工作,严格执行公务卡管理和结算制度,定期向财务主管核对公务卡与帐目,发现卡金额不符,做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及时回收整理各项回单、收据。根据财务主管提供的依据,及时发放员工报销和其它应发放的经费。在工作中坚持财务手续,严格审核算(发票上必须有经手人、审核人、审批人签字方可报帐),对不符手续的发票不付款。 4、廉洁自律方面 财务工作是重点岗位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务必做到廉洁奉公、遵章守纪,忠于职守。我始终坚持认真学习财务相关法规,坚持以自律为本,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法纪,时刻以反面教材警示自己,不断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树立了财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每一项工作中。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赵迎东自己整理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 考试地点:7100 9:30AM 考试题型分配: 单选20×1′ 多选5×2′ 判断20×1′ 填空20×1′ 计算2×6′ 简单18′(两题,分值不同) 财政学的概念: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从事的以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它是政府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 财政具有三大内涵特征:(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2)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3)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因此也称为“公共财政”。 财政职能:财政职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三方面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填空题】 公平分配一般来说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个方面(详细见书P36)【判断题】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主要有税收、转移支付和公共支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调节;(2)转移性支付;(3)公共支出。【填空题】 自动稳定器的运用,即通过财政制度的建设,发挥财政的“内在稳定器”的作用。【理解】 狭义的财政支出仅指预算内支出;广义的财政支出则包括预算内支出和预算外支出。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经济性质是指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相交换)分类,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类。【理解,详见书P50,选择题,哪些是购买性支出,哪些是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从个人和企业购买原材料和土地、劳动力、资本的生产性服务并由政府直接使用的支出。购买性支出表现为政府同其他经济主题一样,一手付出资金,另一只手相应换回等价的商品和服务。例如政府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在公民之间再分配购买力的支出。政府的这种支出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例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政府安排转移性支出不是为了交换商品和服务,它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2020年度出纳工作总结及计划报告

( 工作总结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年度出纳工作总结及计划 报告 Cashier work summary and plan report in 2020

2020年度出纳工作总结及计划报告 随着时间的流逝,加入百旺已经一年了,总结xx年的工作以予在xx年中更好的发现自己,完善自我。xx年过去了,在这一年里通过领导和各位同事对我的帮助和关心,让我也清楚的认识到了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从而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使我在工作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xx年的工作做出以下总结; 一、工作总结: 1.严格按照公司的管理制度进行资金的把关,杜绝浪费及不正常的开支。 2.按规定认真收取营业款,核对无误后除备留日常费用开支款和自采款外,余款在每天上午十点以前存入公司指定账户,同时与总部出纳进行核实。

3.严格保证现金的安全,及时收回公司各项收入,防止收付差错。对收入和付出的现金及支票都会双重复核,以确保准确无误开出收据,及时收回现金存入银行。 4.严格执行借款手续,按时催收各专柜的租金和水电费及其他有关费用及时按时与借款人结算借款金额,按相关规定和流程结清前一天的借款,并掌管保险柜、保管有关印章和空白收据及发票。 5.坚持以财务的规章制度为准,严格审核(凭证上必须有经手人及相关领导的签字才能给予支付),对不符手续的凭证不付款。 6.根据总部会计提供的依据,确认无误后井然有序地完成了职工工资和其它应发放的经费发放工作。 7.坚持每日进行库存现金盘点,严格保证现金的安全,防止收付差错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每天核对现金日记账与总账。 8.配合主管会计做好各种账务处理,保守公司秘密,每天下班终前向主管会计报送现金日记账和相关附表的报表。 9.做好凭证、账簿和有关业务记录的保管与移交工作。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古代欧洲最早的财政思想的表现者是古希腊的色诺芬。在《雅典的收入》一书中,他讨论了希腊雅典的财政收入问题,并建议由国家购买奴隶,并将他们出租以增加国家的收入。 2、春秋战国的《国语- 齐语》中管仲提出了“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的财政政策 3、威廉·配弟的《赋税论》被誉为西方最早的财政学专著。此书是在重商主义向古典经济学派的过渡阶段。 4、第一个从理论上系统阐述财政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三.现代财政理论 5、凯恩斯以前的经济理论,并不认为经济会一直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但认为偏离充分就业的状态是暂时的。 6、凯恩斯主义者以《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理论基础,把经济危机的根源归结为 “ 有效需求不足”,要求政府放弃自由资本主义原则,实行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提出了政府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实现充分就业的一整套理论政策体系。 第二章财政学的福利经济学基础 1、意大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帕累托建立了公共决策的理论基础。 2、帕累托效应及其实现条件【资源配置最优】:任何政策的改变都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这一概念常常被作为评价资源配置合意性的标准。 实现条件:竞争可以保证帕累托效率条件的实现 3、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是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通常,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 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该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4、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无差异曲线( Indifference curve )是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的线 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第二,在每种商品都不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的前提下,无差异曲线图中位置越高或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越高;第三,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凸向原点的,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5、追求结果的公平——功利主义、罗尔斯主义、平等主义: 【1】功利主义:边沁早在1789 年便提出社会行为的目的应该是“增进最大数人的最大幸福”。这种被称为功利主义的思想追求的是个人效用总和的最大化。个人所得税制度 的累进设计符合功利主义的公平观。 ( 功利主义者认为①个人的效用可以用技术来衡 量,社会福利是所有社会成员福利的总和。②如果财富从富人手里转移到穷人手中造成穷人效用的增加大于富人效用的减少,被认为收入分配比以前公平。 ) 【2】罗尔斯主义 (短板效应) :社会福利仅仅取决于境况最差的个人的福利情况,即只有境况最差的人的状况得到了改善,社会福利才会得到改进。 第三章市场失效与财政职能 1、信息完备:p42 信息不对称:当交易双方中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于另一方时就存在信息不对称。 ① 逆向选择:市场交易中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的重要的外生特征时所发生的劣质品驱逐优 质品的情形。 ② 道德风险:市场交易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控制和采取的行动时所发生的知情方故意不采 取谨慎行为的情形,由于知情方故意不采取谨慎行为也许会招致对交易中另一方的损害。 2、囚徒困境:p44 反映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就是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 3、外部效应:p44 一个人或企业的行动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的利益,但又没有负担应有的责任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公式:U A=U A(X1,X 2, ?X n,Y 1) 某一个人或企业的效用所控制的活动其他人或单位的活动

地方财政学复习资料

题型:名词解释辨析简答综合 第一章导论 1、地方政府的特点 (1)、身份双重性 (2)、职能双重性 (3)、地位隶属性 (4)、权力有限性 2、地方财政存在的依据有哪些? (1)国家管理的层级性 一、财政与国家职能的实现 1、国家职能与财政 2、财政对社会管理职能实现的作用 二、国家与国家管理的层级性 1、从公共物品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 改善公共物品的质量,贴近民众需要。 2、从行政管理效率的角度看 行政管理成本最小化增强政府责任感增强政府的透明度提高可治理性 3、从政策创新的角度 政策实验和创新 (2)公共产品的层次性 一、公共产品需求的层次性 1、财政与公共需求的关系 公共需求: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具有不可分割性的共同利益的需求。具体体现在公共物品上。 公共物品的两个特征决定了公共需求只能通过政府财政活动集中提供或者由具有政府性质的社会管理机构来满足。 2、公共需求与公共物品的层次性 按受益范围和效用溢出程度划分:全国性的,准全国性的、区域性的 从横向划分:基础性、管制性、保障性、服务性 (3)居民偏好的差异性 一、居民偏好的区域性特征 消费偏好差异公共利益多样化 二、居民偏好与地方财政 第二章地方财政的职能P30 1、概念 资源配置职能指政府通过财政收支以及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调整和引导现有经济资源的流向和流量,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功能。

收入分配职能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实现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公平分配,将收入差距保持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稳定经济职能是指财政具有的、协调和保证经济稳定的职能。具体含义是指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手段,去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以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地方性公共产品 拥挤性成本 2、各级政府的财政职能是如何分配的? 3、论述蒂博模型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价值。 专题一事权与财权的划分 部分发达国家事权与财权划分的经验与启示 第三章地方财政能力差异 1、概念 地方财政能力 狭义: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是指各级地方政府为满足公共需求(提供公共物品满足属地居民需求),从当地资源中汲取财政收入以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通常是指实际财政收支能力与地方财政调控能力,即财政能力的静态体现。 广义:从现象动态发展、监督与管理、市场运行等多层次多角度来考察。包括地方财政的综合与核心能力、配置与调控能力、现实与潜在能力、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 地方财政努力 2、思考题 制约地方财政努力的因素 ?1、地区市场化的程度和整体的经济效益。 ?2、税收征管部门征税的积极性 ?3、税收征管效率 地方财政能力差异的决定因素 经济因素: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规模,外部经济环境 政治因素:国家发展战略.国家政策支持.地区特殊职能 体制因素:财政收入体制,财政支出体制 历史因素:区域历史,人文价值观念 第四章地方财政能力的调节

财政学简答题和论述题

财政学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题总结 一、简述财政的基本职能(P25) 答: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包括; 1、资源配置职能,即通过公共物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收入分配的职能,①实现对收入的分配,主要是税收;②支出分配状况的调整,主要是 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制度。 3、稳定经济的职能,在宏观经济运行发生周期性波动乃至经济危机的情况下,通过财政政 策的扩张与收缩熨平波动,减免危机。 二、简述财政支农的几种方式选择。(P82) 答:财政支农方式可以分为市场政策、直接补贴、政府公益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 (1)市场政策。主要是通过保护性收购价格政策,来抬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使得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市场均衡价格的水平上。 (2)直接补贴政策。 (3)政府公益服务。政府在农业方面的公益服务包括农业科研、农业推广咨询、培顺服务、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检验与质量控制、市场促销与认证服务等。 (4)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利用国家财政资金直接投资进行项目建设,服务于农村区域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 三、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支出的筹资来源。(P82) 答:根据渠道的不同可以分为,政府财政投资、国内资本市场融资、引进外资、项目融资等方式。 (一)政府财政投资。是指以政府为投资主体,将一部分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收入)投入 到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过程。 (二)国内资本融资市场。即通过发行有价证券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建设。 在国家财力不足、居民储蓄充裕的情况下,这一融资方式尤为适用。 (三)引进外资。引进外资不仅能够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而且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 方法,提高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建设与运用效率。 (四)项目融资。项目融资是为某个特定的项目安排的融资。项目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 所有权的多元化和经营运作的市场化,常见的运作方式包括BOT方式、TOT方式、ABS 方式和PPP方式。 (1)BOT方式,即建设----经营----移交 (2)TOT方式,即移交----经营----建设 (3)ABS方式,即资产证券化,可分为一级证券化和二级证券化。 (4)PPP方式,即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合作模式。 四、税式支出的主要形式。(P116) 1、税基式(起征点、免征额、税收扣除、税收庇护) 2、税率式(优惠税率) 3、税额式(减免税优惠、税收抵免、优惠退税) 4、递延式(递延纳税、加速折旧、准备金制度) 五、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P134) 财政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要受各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总的来说,这些因素是: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

一、私人物品:排他性竞争性公共物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政府通过无偿征税提供公共物品财政分配目的:弥补市场缺陷分配主体:政府部门公共企业部门分配对象:剩余产品 二、市场失灵:自然垄断公共产品问题混合产品和外溢性问题市场的不完全信息的不完全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失衡偏好不合理分配不公平 政府经济活动范围:市场失灵领域几个方面:提供司法制度商品与服务行政管理调节经济运行管理金融市场调节收入分配 政府失灵:公共选择的困惑公关经济政策的失效政府行为职能作用失效 政府与市场的分工:资源配置作用范围作用层次(宏观微观) 公共与效率准则的实现(政府致力于公平,市场于效率) 三、公共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公平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 资源配置职能含义:通过各种财政手段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分配,直接或间接引导资源流量、流向,从而引起资源最优分配的功能。内容:涉及社会总资源的划分比例(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比较合理,则政府分配资源的份额也就比较合理)涉及政府内部资源配置(提高政府部门内部资源配置效率,在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尤其是财政投资结构)涉及非政府部门内部的资源配置(运用间接方式如税收、补贴)手段:支出和税收 分配职能含义:运用各种财政手段调节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使之符合社会公认分配状态的功能。手段:制定公平的财富制度合理运用累进的个人所得税通过转移支付对低收入者进行补贴对低收入者能够获益的项目提供资金或进行补贴 经济稳定含义:以财政政策为手段,以保持高就业率、合理程度的物价稳定、适当的经济增长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功能。手段:既定的预算杠杆影响总需求预算政策上的变化影响总需求财政制度的内在适应性影响总需求(收入和支出水平对经济发展变化的内在适应性) 四、公共支出:1按用途分: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国债利息支出其他2按经济性质:购买性支出(直接影响商品或劳务流通资源配置,挤出效应,拉动效用)转移性支出(实质在国民收入分配基础上再次分配,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西方关于公增摸增长:1,瓦格纳:政府扩张法则2,皮考克和魏斯曼:公共收入增长引致3,马斯格雷夫:公支增长发展模型4,鲍莫尔:非均衡增长模型 公共支出结构:1,正确界定支出范围2,优化公共支出结构:保证国家实现基本职能需要确保社会实现公共性开支需要(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重视基础产业领域投资(工业社会公共建设基础,农业)支持国有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当资源量一定时,要完成某个项目在多种方案中,根据一定方法计算出各种方案的成本和收益,比较后选择方案。 费用最低选择法公共劳务定价法 五、科教文卫支出性质:静:属于非生产性支出,不能对当年物质生产发挥作用动:具有部分生产性支出性质,提高劳动者素质,技术革新,生产率提高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关系,所占比例会增高 分析发展科教文卫管理:明确指出范围,完善财务制度,改革财务管理方式,推行定额管理改进资金分配方式,多方式发展,筹集资金 六、政府投资:政府为实现职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投入资金转化为实物资产的行为和过程。特点:微观上可以是不赢利和低利项目,资金来源无常,可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可投资于具有外溢性的项目,具有开发性和战略性 原则:弥补市场失效原则,维持市场配置功能,调节国民经济运行原则 领域:(竞争性,基础性,公益性)1,社会公共性公益性领域2,基础性投资领域

财政学复习资料(陈共八版)

第一章 财政的概念:财政是为了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收支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产品:概念:公共消费性质的商品或服务。特征:边际生产成本和拥挤成本为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分类: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b.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市场失灵的表现:1.市场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那公共物品”。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置。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的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5.经济波动: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这事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弊端。 政府干预的手段:1.政府的宏观调控2.立法和行政手段3.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4. 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财政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职能。(1)资源配置的机制和手段: 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财政投资的规模和结构。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2)收入分配的机制和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范围和界限;2.是规范工资制度; 3.是加强税收调节; 4.是通过转移性支出,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和福利水平。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经济分类(按产生收益的时间):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净贷款。 财政支出的按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财政学学习心得体会

财政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财政学的感受 学习财政学的感受 “财政”是人们用以对政府分配一类现象的概括,这句话我慎重的记在笔记本上。从一个简单的层面来说,财政是政府的收入活动和支出活动。扩展开说,它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它的收支活动筹集和提供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事物基本上都有它的特征以便于我们区别它们,财政亦不例外,财政的基本特征有什么:首先是它的阶级性与公共性,其次是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最后是收入和支出的对称性。 开学至今,终于在财政学的逐渐学习中开始了解这门课程。从刚开始对财政学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半知半解,从毫不关心到开始逐渐关注财经中的政府活动及政策动向,财政学的学习带给我的不仅是对新知识的探索,更重要的是打开了我生活里从不曾关注的另一面,让我学会了如何作为一名公民去关注政府不同时期的不同财政政策,以及政策背后的成因和利益导向。我想,这些都是学习财政学之后所养成的一种意识,一种习惯。 财政学的学习是一个入门的过程。首先,我学会了一种

关注的意识和习惯,学会了从课堂到生活中去关注财政学。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增强,现正需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宏观体系,弥补市场的实效,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税收发生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对政府收支活动规律的学习变得更加重要。所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迫切需要去学习和去了解的意识,才会不仅仅把财政学当做是一门学科,而更多的是把财政学当做生活中一个感兴趣的方面去研究、去探索。其次,通过学习对财政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对政府财政活动有了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从理论篇到支出篇的学习中,对政府收支活动的影响、结构及规模有了一个概览的认知,对政府财政活动的现状有了一个简单的分析。一方面通过理论篇的学习,对财政学学科体系和发展的追溯,能够在老师的讲解和课后的资料查询中对其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另一方面,通过对支出篇的学习,知道了公共产品理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等内容,也知道如何区分日常生活中政府的各种支出及作用。最后,通过学习还知道在财政经济学的发展中,李嘉图、穆勒、马歇尔及庇古等都留下了他们的印记,虽然目前以我的专业知识及经济学基础还不足以将整个的脉络理清,将不同的经济学家对财政经济学的不同见解学习,但是现在已经有了去了解去学习的

事业单位出纳年终工作总结与计划(3篇)

事业单位出纳年终工作总结与计划(3篇) 事业单位出纳年终工作总结与计划(一) 繁忙的2016年已经过去这一年里在中心领导和计财处领导的带领下在各位同事 的帮助下我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较圆满地完成.. 2016年,我自觉服从组织和领导的安排,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 项工作任务。由于财会工作繁事、杂事多,其工作都具有事务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因此结合具体情况,全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 1、及时准确的完成各月记帐、结帐和账务处理工作,记账并粘贴凭证近四千张、装订凭证近70本。 2、及时准确地编报了各月会计报表,每月1份、每份7种,并对财务收支状况 和能源使用情况进行了5次认真分析和思考。 3、及时准确地填报市各类月度、季度、年终统计报表,定期向统计局报送。 4、完成各月对餐饮库房的盘点工作,创新制作了餐饮数据统计表,使月底餐饮 数据的上报更加规范、整洁。 5、新增设了资产负债、收入和支出、主要能源和水消费、天然气、财政拨款批 复和使用情况等6种台账,并及时跟进和更新数据。 6、配合中心各科室完成政府采购17次,及时填报、查看合同、打印结算书;利 用半个多月的时间完成全国政府采购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的自查工作并上报了自查 报告。 7、承担了并完成了个税、营业税的申报与缴纳,以及往来银行间的业务和各种 日常费用的缴纳。 8、每月认真核对现金、银行存款账户余额、支出进度,银行对帐等工作,确保 年度决算顺利进行。 9、以认真的态度积极参加北京市财政局集中财务试点培训,做好用友软件、财 政新记账系统的维护和设置,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在新系统里录入凭证3千余张。工作量大、任务重,基本上每天都得在电脑前坐6-8小时,在经常腰疼、眼睛痛 的情况下坚持工作。 10、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政治、业务学习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11、对各类会计档案,进行了分类、装订、归档。对财务专用软件进行了清理、 杀毒和备份。 12、其它日常事务性工作。 二、加强学习,注重提升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 1、通过报纸杂志、电脑网络和电视新闻等媒体,加强政治思想和品德修养。 2、认真学习财经方面的各项规定,自觉按照国家的财经政策和程序办事;

财政学重点知识汇总

名词解释: 影子价格:对那些可在市场上交易,但市场价格并不反映真实社会价值的产品 和投入品,衡量的办法是设计出一种新的能反映产品实际价值的价格 国有资产收入:就是指国家凭借其所拥有的资产取得的财政收入 税收负担:指整个社会或单个纳税人实际承受的税款,它表明国家课税对全社 会产品价格的集中度以及税款的不同分布所引起的不同纳税人的负担水平 税负转嫁:就是纳税人通过购入或卖出商品价格的变动,将全部或部分税收转 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税利分流:是国家在参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过程中,开征一道所得税而后用以 适当方式参与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 财政管理: 简答题 资本运营及其特征:资本运营是把企业所拥有的有形与无形的资本存量变为增值的互动资本,通过优化配置的流动、收购、兼并、重组、参股、交易、转让、租凭等运作形式进行有效运营,使企业具有资本运营,置换的能力,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本增值,特征:增值性,流动性,风险性 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关系:1)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2)经济结构决定财政收入的结构3)财政收入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表现为财政财力大小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充足的财力能够优化我国产业结构 财政体制内容:确立财政管理机构体系,划分财政管理权责,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建立规范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物价水平下降带来哪些效应:财富效应,利率效应,汇率效应 乘数效应:即政府购买支出变动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影响程度,挤出效用指由于财政扩张使利率上开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的现象 新中国的税收改革历程:主要包括三大时期,五个重要事件 一、计划经济时期税收制度的建立和简化 1)1950年税收制度的建立 2)1958年税收制度的首次简化 3)1973年税收制度的再次简化 二、计划商品经济时期税收制度的重建 1)80年代初涉外税的建立 2)1983年利改税的第一次改革 3)1984年利改税的第二次改革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税收制度的创新 1)1994年税收制度的全面改革,以及相继以后税收制度的部分优化改革 1、市场的有效运作需要以法治位基础,同时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诸多缺陷,以致在某些场合,某些领域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收入的公平分配或经济的稳定运行,为此需要政府的干预和介入,这种关于市场的缺陷及其补救措施的分析思路,很容易使人们对政府产生乐观的看法,政府一边课税,一边支出,其目的是矫正市场机

财政学

一、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关系 (一)、相同点: 受保人都要预先缴费(税),才能享受保险金的支付,具有风险分担、互助互济的特点。 (二)、不同点: 1、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商业保险具有自愿性 2、社会保险不以盈利为目的,商业保险以盈利为目的 3、社会保险具有国家保证性风险小,商业保险风险由企业自己承担风险比较大 4、社会保险具有保障基本性,商业保险具有项目和水平自愿性 二、案例:广场路建设 (一)我们已经从广场路上走过了无数次,骑自行车,步行,打出租车,乘公交车,甚至是开着私人汽车。然而,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广场路是谁投资建设的呢? 企业投资:1、广场路是一种开放性的公共项目,多一人消费与少一人消费并没有区别,谁都可以消费,并不相互排斥或者排斥难度很大,人们从广场路上获得的利益很难用货币进行计量,利益 边界不清楚,任何人或集团不能分割或独占。 2、企业投资的利润目标决定了人们对广场路的消费必须是有偿的。而就社会而言,有偿 消费广场路的技术上不可行,在经济上不划算。如果是无偿使用广场路,上述问题将得 到解决,但不符合企业目标。 政府投资:1、政府投资的目标是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并不在于某一项目本身的、微观上的利益,所以政府投资项目具备供人们无偿使用和消费的条件。 2、政府的主体地位使其拥有公共权力,这种权力具有强制执行的能力,可强制应用于政府 投资的安排和无偿收入的取得,从而为公共项目的投资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所以:像广场路这样的公共项目,由政府投资应该更合理一些。 (二)1、国债是平价发行、溢价发行还是折价发行,主要取决于国债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关系。假定国债票面额为100元,利率为5%,市场利率为4%,请问其发行价格应为多少? 2、衡量国债规模的通用指标主要有两个,即国债负担率和债务依存度。国债负担率的国际警戒 线为60%,中央政府债务依存度的国际警戒线为25-30%。至1999年,我国的国债负担率尚 不到15%,与国际警戒线还相差甚远,但中央政府的债务依存度已达70%多,超过最高国际警 戒线一倍还多。请回答: A.任何看待目前我国的国债规模,究竟是大了还是小了? B.为什么两个指标反差如此之大? C.我国是否还有扩大国债发行的空间?再扩大国债发行是否有风险? 3、单项选择题 ?(1)、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依据信用原则取得的财政收入是()。 ? A. 税收 B. 规费收入 C.国有资产收益 D.公债收入 ?(2)、公债的发行主体是()。 ? A.银行 B.国家 C.企业 D.认购人 ?(3)、将公债划分为中央公债和地方公债,其划分标准是按照()。 ? A. 举债方法不同 B. 举债主体不同 C. 流通与否 D.发行区域不同 ?(4)、由中央政府发行的公债,称为() ? A. 公债 B.国债 C.内债 D.外债

财政学学习总结

最近我以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式,阅读和浏览了一些公共经济学方面的著作。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深入的对每个细节问题进行理解和分析,所以本阶段阅读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公共经济学的一般性理论框架体系,考察公共经济学学科所涵盖的主要领域和内容,以及比较各种类型公共经济学方面教材或著作的异同之处,目的是对公共经济学这一理论学科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以期对以后深入研究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对公共经济学一般性框架的理解 公共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与私人经济相对应的,政府机构、非营利部门等公共部门经济活动、行为及其绩效的学科。通过阅读众多教材和专著,我试图寻找一条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分析线索。虽然众多教材都各自有自己的体系和侧重(尤其是国外教材),但我感觉还是有一个一般性的理论线索可以把握。即:市场万能(亚当·斯密的思想、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市场失灵(公共产品、外部性、不对称信息、自然垄断、公平、稳定等问题以及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增加(凯恩斯主义、公共选择理论、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公共规制)→政府失灵(对第二定理的怀疑、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加强预决算管理、政府采购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政府和市场边界技术划定问题。其中公共经济学学科诞生于政府大幅干预经济时期,即20世纪50 年代凯恩斯主义盛行时期,并且现代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是公共经济学诞生、发展前提基础。 此外,在公共产品范围界定问题上还引出了对政府间财政分权和财政关系的探讨;对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的否定,引出了对公共经济效率问题的关注,因此公共经济主要方面的效率也进行了深入地展开研究:在公共支出方面引出了对各种支出项目的深入研究和预决算体制管理的研究;在公共收入方面引出了税收原则、税收负担、税收转嫁、公债以及最优税制问题和税收结构问题的深入研究;在公共规制方面引入了基于效率和社会福利的经济规制和社会规制问题的研究。 基于以上分析,公共经济学的一般分析框架可描述为:先以市场效率(帕雷托效率)和福利经济学基础入手;再分析市场失灵问题,包括公共产品、外部性、不对称信息、自然垄断、公平、稳定等问题;随后重点分析公共产品理论(公共产品提供的局部和一般均衡模型等各种公共产品提供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直接民主:各种投票理论和规则、间接民主:利益集团和寻租问题);随后针对公共支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各具体项目的考察以及支出成本收益和支出政策的研究)、公共收入(税收原则、税收负担、税收转嫁、公债以及最有税制问题和税收结构问题)和公共规制等问题进行展开分析;最后涉及公债、财政分权、预决算管理等问题。这是我理解的公共经济学的一般性的分析框架,由于公共经济学还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其学科内容还很难清楚地界定,因此以上框架只能基本涵盖主要或主流公共经济学所涉及的内容,而对某些深入具体的公共经济问题可能有所疏漏。 二、对各类型公共经济学教材或专著的比较和认识 现在中国出现的公共经学方面的著作主要有两大类、四种类型: 第一类是国外编著的公共经济学方面的著作,其中又分为有中译本的和英文原版的两种类型。一般而言,有中译本的国外教材或专著是比较经典的、主流的、名家所著的或国外普遍流行的教材或专著,如斯蒂格利茨的《公共部门经济学》、加雷斯·迈尔斯的《公共经济学》、布朗和杰克逊的《公共部门经济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