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课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2
七年级历史上册4课知识点七年级历史上册共有4个单元,其中第4课介绍的是“中世纪欧洲”,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这一部分的知识点。
一、中世纪欧洲的时期背景
中世纪欧洲时期从公元5世纪开始,到15世纪结束。
这一时期的欧洲主要由基督教国家组成,时常发生战争和流行瘟疫等灾难。
二、封建制度的形成
中世纪欧洲时期,封建制度得到了广泛发展和应用。
封建制度分为三个主要部分:领地、劳动和保护。
1. 领地
领地是封建主的产权,包括土地和所有在领地内居住的人。
封建主通过授予领地,获取财富和权力。
2. 劳动
劳动是封建主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农民也被称为农奴。
农奴必须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工作,为封建主提供劳动力。
3. 保护
保护是封建主的责任,封建主需要为农民提供保护,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和生命财产。
三、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是中世纪欧洲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在11世纪末和12世纪初,欧洲的天主教军队参加了这场战争,试图夺回被伊斯兰教徒占领的耶路撒冷。
四、教会的影响
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教
士们负责教育和管理,大教堂也成为了欧洲城市的重要地标之一。
五、中世纪欧洲艺术
中世纪欧洲艺术的主要特点是宗教性和唯一性。
宗教艺术由教
士书写并且用于宗教教育,这些文本通常具有高度的装饰性和艺
术价值。
综上所述,中世纪欧洲是一个充满战争和灾难的时期,但也是
艺术和文化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
封建制度、十字军东征、教会
的影响和中世纪欧洲艺术等知识点对理解和认识中世纪欧洲有着
重要的作用。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课知识点一、夏商周的更替。
1. 夏朝。
- 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 国家机构的建立: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 灭亡:夏朝最后一个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他建造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最终被商汤所灭。
2. 商朝。
- 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 迁都: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所以商朝又被称为“殷朝”。
- 文化: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 灭亡:商朝最后一个王纣,也是个暴君。
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施用酷刑,最终被周武王所灭。
3. 周朝(西周)- 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 分封制。
- 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 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 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 灭亡:西周后期,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二、青铜文明。
1. 青铜制造业。
- 发展历程: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到了夏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西周时,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基本史实1、夏朝:(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禹),都城(阳城),在今天(河南登封)。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2)(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3)夏朝的国家机构:修筑了城堡、宫殿,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制订刑法,设置监狱。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但是也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4)夏朝的暴君(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
(5)商汤灭夏:夏朝灭亡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被商朝的(汤)所灭。
夏朝亡国之君是暴君(桀)。
2、商朝:(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者(汤),任用贤臣(伊尹)。
(2)都城:(盘庚)迁殷,在今天河南安阳,所以商朝又称(殷朝)。
(3)商朝的暴君(纣),是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
(4)灭亡时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大战)灭商朝暴君(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5)牧野之战(也称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纣王,结果是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牧野之战的特点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3、西周:(1)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周武王),都城(镐),在今天(陕西西安),任用贤臣(姜尚)(2)西周的暴君是(周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国人指的是平民】。
(3)西周灭亡时间(公元前771年),亡国之君是(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二、夏商西周的社会制度1、夏商西周有哪些重要的社会制度? 世袭制、分封制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标志和影响是什么?禹死后,启继位,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影响是“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3、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2)分封的主要对象是谁? 亲属、功臣(3)内容:{1}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封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2}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并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打仗。
七年级上册历史书第四课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 夏朝的建立。
-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 禹在位时,征服南方三苗,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
2. “家天下”的形成。
- 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
-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这一变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私有制出现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3. 夏朝的统治。
- 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 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二、商汤灭夏。
1. 夏朝的灭亡。
- 夏朝最后一个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他建造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
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
2. 商朝的建立。
-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亳。
- 商汤任用贤才伊尹,他关心百姓,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3. 盘庚迁殷。
- 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
- 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此后商朝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因此商朝又被称为“殷朝”。
- 商朝的势力范围比夏朝更为广大,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三、武王伐纣。
1. 商朝的灭亡。
- 商朝后期,政治混乱,最后一个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
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
- 渭水流域的周部落,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
周文王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人姜尚等,国力逐步强大。
2. 西周的建立。
-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
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重要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相关内容,包括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建立与更迭,以及早期国家制度的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如夏商周的传说和部分历史事实。
但学生对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过程及其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历史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建立与更迭,了解早期国家制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了解国家发展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建立与更迭,早期国家制度的特点。
2.教学难点: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及其与原始社会的关系,早期国家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献资料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实,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early state 的产生和发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建立与更迭。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早期国家制度的特点,分享讨论成果。
4.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如夏商周的更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早期国家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