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CC中国儿童发展量表_3_6岁_的编制
- 格式:pdf
- 大小:373.04 KB
- 文档页数:6
DDST 丹佛发育筛查测验即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用于早期发现2个月至六岁小儿智力发育问题(初筛)丹佛发育筛查(简称DDST)社会心理测验的类别较多,有综合性的测验,也有多种复合能力的测验。
从测验的目的可以分为筛查性和诊断性两大类。
目前最普遍的发育筛查方法是发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斯的丹佛发育筛查法(简称DDST)。
年龄范围:0~6岁筛查性方法:筛出正常、可疑或异常。
实用价值①能筛出一些发育上可能有问题,但临床上尚无症状。
②对可能有问题的小儿可用DDST筛查予以证实或否定。
③对有高危因素的小儿可进行发育监测。
手册目录1、序 (3)2、引言(原丹佛引言) (4)3、标准测查工具 (6)4、筛查记录 (7)5、一般说明 (8)(1)使小儿舒适 (8)(2)向家长说明 (8)(3)小儿年龄计算方法 (9)(4)划出年龄线/填明测查日期 (10)(5)早产和过期产 (10)(6)测查程序 (10)(7)测查项目数 (11)(8)项目测查次数 (12)(9)提问 (12)(10)项目评定 (12)(11)小儿拒绝不作 (12)(12)发育迟缓 (13)(13)与家长讨论测查结果 (13)(14)注意事项 (14)6、结果的解释 (14)7、复查 (17)8、专业评定 (18)9、项目测查和评定 (18)(1)个人——社交 (18)(2)细运动——适应性 (22)(3)语言 (31)(4)大运动 (37)10、检查者自我测验及答案 (44)11、小儿发育筛查记录执行情况鉴定 (48)标准翻查用具进行发育筛查采用下列各项用具(1)红色绒线团(直径约10厘米)(2)葡萄干若干粒(或类似葡萄干大小的小丸)(3)细柄拨浪鼓。
(4)11块每边2.5厘米长的方木(红色8块、蓝、黄、绿各一块)(5)无色透明玻璃小瓶(瓶口直径1.5厘米)。
(6)小铃(7)花皮球两个(直径7厘米一个,直径10厘米一个)(8)红铅笔。
规律:事物在运动和发展变化过程中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矛盾或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专门探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规律,阐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在方式方法和程序上的规范。
科学: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理性认识,表现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研究:是人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一定的方法,遵循一定的规范,探究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以便发现新事物,获得新知识的社会活动。
客观性原则: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以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妄自论断。
系统性原则:要求研究者在学前教育科研活动中运用系统的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以提高研究结论的科学性水平;要求研究者在教育活动内外,在各种因素的普遍联系中来探索规律,并充分认识研究活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在工作中的相互关系,优化研究活动的各种因素,追求研究活动的整体功能。
伦理性原则: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给他们造成身心伤害。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研究者以科学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学前教育的现象和问题所进行的研究。
教育性原则:要求研究工作者要以有效地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科学性水平为研究活动的宗旨,在研究过程中使研究活动符合学前教育的基本要求,并尽可能做到研究活动和教育活动的和谐统一,防止和避免研究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科研课题:科研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科研活动的主题。
它是科研工作者在专业学习或实践活动中经过反复思考或一系列的操作步骤从业已发现和形成的理论或实际问题中挑选出来的并确立为某项研究活动所要具体解决的课题的问题。
研究方向:研究者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研究活动在内容上的取向,它规定了研究者选择课题的领域或范围,使研究工作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积累性。
创新性原则:要求研究者选择的课题是该领域中前人或他人所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使研究过程或研究的结论能有新的发现,产生新的认识,为人们提供新的知识。
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20 世纪30、 40年代,随着智力测验的广泛应用,对婴幼儿发展的评估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心理及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1940年,美国耶鲁大学的格塞尔( A. Gesell)发表了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格塞尔发展量表( 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s)。
在20 世纪60 年代,弗兰肯堡和多兹(W.K. Frankenburg&J. B . Dodds)编制并发表了丹弗发展筛选测验(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DDST)。
随后,韦克斯勒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儿童智力量表、贝利婴儿发展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McCarthy Scales of Children's Ability,MSCA)和布雷泽尔顿新生儿行为评估量表(Brazelton Neonatal Behavioral AssessmentScale9 NBAS)也相继发表。
上面提到的这些量表,有一些如WPPSI 、 DDST 、 MSCA 等已经在中国标准化。
不过,随着我国心理学的发展,国内的学者已不满足于修订国外的量表。
从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开始自己研制标准化测验并陆续发表研究成果。
中国 3— 6 岁儿童发展量表就是一个由我国学者自行研制的有代表性的幼儿发展量表,下面就予以介绍。
1985 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粲教授的主持下,中国3— 6 岁儿童发展量表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
到1992 年 10 月通过专家鉴定为止,一共历时7 年。
现将该测验的构成、施测方法、常模团体的抽样、信度和效度等分述如下:(一)中国3— 6 岁儿童发展量表的构成该量表由智力发展量表和运动发展量表两部分组成,共有 1 6个项目。
每个项目所测量的主要内容是:1.智力发展量表(1) 看图命名主试出示图片,要求受测者在 5 秒钟内用恰当的词汇对图片上的景或物命名。
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20世纪30、40年代,随着智力测验的广泛应用,对婴幼儿发展的评估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心理及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1940年,美国耶鲁大学的格塞尔( A. Gesell)发表了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格塞尔发展量表( 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s)。
在20世纪60年代,弗兰肯堡和多兹( W. K. Frankenburg&J.B.Dodds)编制并发表了丹弗发展筛选测验(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DDST)。
随后,韦克斯勒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儿童智力量表、贝利婴儿发展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McCarthy Scales of Children's Ability,MSCA)和布雷泽尔顿新生儿行为评估量表(Brazelton Neonatal Behavioral Assessment Scale9 NBAS)也相继发表。
上面提到的这些量表,有一些如WPPSI、DDST、MSCA等已经在中国标准化。
不过,随着我国心理学的发展,国内的学者已不满足于修订国外的量表。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开始自己研制标准化测验并陆续发表研究成果。
中国3—6岁儿童发展量表就是一个由我国学者自行研制的有代表性的幼儿发展量表,下面就予以介绍。
1985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粲教授的主持下,中国3—6岁儿童发展量表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
到1992年10月通过专家鉴定为止,一共历时7年。
现将该测验的构成、施测方法、常模团体的抽样、信度和效度等分述如下:(一)中国3—6岁儿童发展量表的构成该量表由智力发展量表和运动发展量表两部分组成,共有1 6个项目。
每个项目所测量的主要内容是:1.智力发展量表(1)看图命名主试出示图片,要求受测者在5秒钟内用恰当的词汇对图片上的景或物命名。
育量表•量表概述•量表结构与内容•婴幼儿智能发育特点•CDCC量表在婴幼儿智能发育评估中的应用•CDCC量表的优势与局限性•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量表概述CDCC量表定义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hina's Developmental Centerfor Children,简称CDCC)是一种标准化的评估工具,用于全面评估0-3岁婴幼儿在认知、语言、运动、社会情感和适应性行为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该量表结合了国际先进的儿童发展理论和评估方法,同时考虑到中国婴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文化背景,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适用范围与对象适用范围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适用于各级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幼儿园等机构的儿童保健医生、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使用。
适用对象该量表适用于0-3岁婴幼儿,通过对其在认知、语言、运动、社会情感和适应性行为等方面的观察和评估,全面了解婴幼儿的智能发育状况。
发展历程及现状发展历程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自问世以来,经历了多次修订和完善,逐渐成为中国儿童发展评估领域的重要工具之一。
现状目前,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已广泛应用于全国各级妇幼保健院和儿童保健门诊,为婴幼儿智能发育的评估和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该量表也被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和家庭教育机构所采用,为婴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量表结构与内容包括领域、指标、评估方法和标准四个主要部分。
量表整体结构领域划分指标设置根据婴幼儿智能发育的特点,划分为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交行为五个领域。
每个领域下设置多个具体指标,全面评估婴幼儿在该领域的智能发育情况。
030201结构框架主要评估婴幼儿的姿势控制、移动能力和平衡感,包括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指标。
大运动领域考察婴幼儿的社交互动和情感表达能力,如眼神交流、微笑回应、模仿表情等指标。
社交行为领域评估婴幼儿的手部协调能力和操作能力,如抓握、捏取、搭积木、涂鸦等指标。
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20世纪30、40年代,随着智力测验的广泛应用,对婴幼儿发展的评估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心理及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1940年,美国耶鲁大学的格塞尔( A. Gesell)发表了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格塞尔发展量表( 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s)。
在20世纪60年代,弗兰肯堡和多兹( W. K. Frankenburg&J.B.Dodds)编制并发表了丹弗发展筛选测验(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DDST)。
随后,韦克斯勒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儿童智力量表、贝利婴儿发展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McCarthy Scales of Children's Ability,MSCA)和布雷泽尔顿新生儿行为评估量表(Brazelton Neonatal Behavioral Assessment Scale9 NBAS)也相继发表。
上面提到的这些量表,有一些如WPPSI、DDST、MSCA等已经在中国标准化。
不过,随着我国心理学的发展,国内的学者已不满足于修订国外的量表。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开始自己研制标准化测验并陆续发表研究成果。
中国3—6岁儿童发展量表就是一个由我国学者自行研制的有代表性的幼儿发展量表,下面就予以介绍。
1985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粲教授的主持下,中国3—6岁儿童发展量表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
到1992年10月通过专家鉴定为止,一共历时7年。
现将该测验的构成、施测方法、常模团体的抽样、信度和效度等分述如下:(一)中国3—6岁儿童发展量表的构成该量表由智力发展量表和运动发展量表两部分组成,共有1 6个项目。
每个项目所测量的主要内容是:1.智力发展量表(1)看图命名主试出示图片,要求受测者在5秒钟内用恰当的词汇对图片上的景或物命名。
全国2011年10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38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研究者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对学前教育中的某种现象和问题进行系统的、定期的研究是(D) 1-23A.个案研究B.实验室研究C.横向研究D•纵向研究2. 研究者为了提高观察过程的客观性和观察结构的真实性,对观察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观察活动的环境条件、观察对象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规划,这是(B) 4-105A.观察方法B•观察设计C.观察内容D•观察指标3. 对某种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某个具体方面所进行的调査是(D) 5-134A.个案调査B•综合调查C.典型调查D•专题调查4. 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的编制是在(D) 6-184A.1911 年B.1968 年C. 1982 年D. 1985 年5. 在实验设计中,符号“0”表示(A) 7-214A.因变量的观测B.实验处理C.实验的前测D.实验的后测6.不属于个案研究常用的研究手段是(C )9-274A.观察B.访谈C.实验D.产品分析7. 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同时并存的各种事物或各种现象所进行的比较是(C) 10-289A.单项比较B.综合比较C.横向比较D.纵向比较8. 作者就某一现象或问题在经过充分的研究之后所提出的看法、主张、观点或意见,称为(A) 11-319A.论点B.论据C.论证D.论文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9. 邮寄问卷的回收率不能低于50% 。
5-15210. 根据研究活动对问题探讨的深度,可将课题分为闪果性课题、描述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
2-4011. 文献阅读的方法包括浏览、粗读和精读。
3-7812. 根据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可以将观察法分为参与性观察法和非参与性观察法。
一、3-6岁儿童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背景和立场
(一)政策要求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近十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20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2018.11.7)等重要文件的出台,都在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学前教育的任务,
山西教育·幼教云课堂
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基于〈指南〉的3-6岁儿童发展
评价体系研究》
(责任编辑:刘虹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