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地壳运动的规律.
- 格式:ppt
- 大小:2.39 MB
- 文档页数:32
专题4 地壳的运动规律本专题从考查形式上看,多数是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多是描述地貌特征和分析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着重考查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因此,复习时应多结合一些现实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提高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
高考考查方向预测:1.考查内容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质构造、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为考查重点。
2.以热点事件或地质景观图、示意图等为背景,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结合岩石的成因类型或有关示意图,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结合时事工程建设、能源问题,考查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结合实例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网络构建】知识点一、板块的划分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知识点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
(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一般含有化石。
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呈上新下老的关系,亦可根据所含化石确定时间先后顺序。
物质构成和化石还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如煤层说明以前是湿润的森林,石灰岩层说明以前是温暖的浅海环境,等等。
(3)变质岩:由其它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
如石灰岩受热成为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形成板岩。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大宁县第一中学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地壳运动规律和地域分异规律一.地质作用的概念:指引起地壳及其表面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二.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于:1、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主要表现为热能。
2、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及转化形式,如风能等。
(1)岩石圈包括了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2)分类:①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和喷出岩(如玄武岩)花岗岩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②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如石灰岩;形成岩层(其中往往有化石、煤炭)石灰岩是烧石灰和制水泥的重要原料③变质岩:如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石灰岩地区可能具有良好的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等(3)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一)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1、水平运动:运动形式——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运动结果地表岩层弯曲变形巨大的褶皱山脉地表岩层水平位移断裂带2、垂直运动:运动形式——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结果——岩层隆起或拗陷,引起地表的高低起伏或海陆变迁。
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二)板块构造学说:1.地球的岩石圈被一些断裂构造带(海沟、海岭)分割成许多单位,叫做板块。
六大板块:亚欧、非洲、印度洋、2.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所以多地震、火山爆发等地质灾害,地热资源也比较丰富。
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它们都出于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
1.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喜马拉雅山的高度不断升高;红海、大西洋的面积不断扩大;美洲与欧洲、非洲大陆之间的距离不断加大。
2.我国多地震原因:位于三个板块(亚欧、印度洋、太平洋)交界处,两个地震带交汇处3.地震多的国家有:日本,印度尼西亚,美国西海岸,秘7鲁,墨西哥,新西兰,智利特别说明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地质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阅读时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后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阅读分析:(1)看图例、比例尺,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