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兽医免疫学“三基”试题库答案

兽医免疫学“三基”试题库答案

兽医免疫学“三基”试题库答案
兽医免疫学“三基”试题库答案

“三基”综合考试试题库参考答案(兽医免疫学)

一、基本概念

1、免疫:是机体识别自我物质和清除异体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平衡稳定的复杂的生物学反应。这一反应所识别和排除的物质,不仅包括病原因素,也包括非病原物质。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在异常失调的情况下则对机体有害。

2、免疫学:是研究抗原性物质、机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的规律和调节以及免疫应答的各种产物和各种免疫现象的一门生物科学。

3、免疫防御(抵抗感染):是指动物机体抵御病原生物感染和侵袭的能力。动物免疫功能正常时,可充分发挥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阻止病原因素的侵袭,并将其中和、消灭和清除,从而免于传染;但在免疫功能异常情况下,如免疫反应过于强烈,可引起传染性变态反应的发生,而免疫功能过低或免疫缺陷时,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反复感染。

4、免疫稳定(自身稳定):或称免疫自身稳定,正常情况下不断的清除衰老、损伤及死亡的细胞,维持机体细胞的均一性;但如果异常时,机体的反应性增高,则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5、免疫监视:体内细胞在增殖过程中,总有极少数由于种种原因而发生突变,这种突变的或异常的有害细胞可能成为肿瘤,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识别并清除这些有肿瘤细胞;如果此功能低下或失调,则导致肿瘤的发生。

6、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固有免疫):是生物体在种系发生和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机能,在个体出生时即有。识别和排除的抗原没有针对性,作用范围广。

7.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适应性免疫):生物个体在出生后接触到病原微生物等抗原物质以后才建立起来的免疫。识别和排除的抗原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特异性。

8.抗原:凡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即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物质。

9.抗原性: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两种基本特性,统称为抗原性。

10.免疫原性:是指抗原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11.反应原性:是指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

12.抗原特异性:每一种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且只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

13.抗原决定簇(表位):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并不是整个抗原分子,而是抗原分子中的某些化学集团,这些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基)或表位,它们决定抗原的活性和特异性。

14.完全抗原: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反应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15.不完全抗原(半抗原):仅有反应原性而缺乏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

16.载体:与半抗原相连接后,能使半抗原获得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大分子蛋白质称为载体。

17.异种抗原:指与被免疫动物机体不同种属的抗原,通常生物种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它们组织成分的差异越大,免疫原性越大。

18.异体抗原:是指与被免疫动物同种不同个体的抗原,不同个体由于组织抗原型不同,彼此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原性,通常只有同卵孪生的个体才具有完全相同的组织抗原型。

19.自身抗原:是指被免疫动物的自身组成成分在某种条件下所形成的抗原。包括自体隔绝物质和变性的自身物质。

20.类属抗原:由不同种别的近缘生物所共有的抗原,则称为类属抗原。

21.异嗜抗原:是一类与种族特异性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性质相同的抗原。

22.菌体抗原(O抗原):存在于细菌胞壁中,其主要成分为脂多糖,能耐热,经100℃加热2h而不被破坏。O抗原也是由几种抗原成分组成的,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23.鞭毛抗原(H抗原):系鞭毛蛋白质抗原,不耐热,56-80cC加热即被破坏。H抗原也具有不同的种型特异性,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24.囊膜抗原:有囊膜的病毒,抗原的特异性主要有囊膜上的纤突决定。囊膜抗原有型和亚型的特异性。

25.衣壳抗原:无囊膜的病毒,其抗原特异性常决定于颗粒表面的衣壳结构蛋白,这些抗原有型和亚型特异性。

26.胸腺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过程中需T细胞的协助,既有T细胞决定簇又有B细胞决定簇,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于此。

27.非胸腺依赖性抗原: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细胞的协助,而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M,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也无免疫记忆。

28.内源性抗原:自身细胞内合成的抗原。如胞内菌(结核杆菌)和病毒感染细胞所合成的细菌抗原和病毒抗原,肿瘤细胞合成的肿瘤抗原。

29.外源性抗原:被单核巨噬细胞等从细胞外吞噬、捕获或者与B细胞特异性结合而后进入细胞的抗原,包括所有从体外进入的微生物、疫苗、异种蛋白质等以及自身合成而释放于细胞外的非自身物质。

30.保护性抗原:存在于微生物中的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成分。

31.抗原的交叉性:指不同抗原与物质之间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组成或结构,也可能存在共同的抗原表位,这种现象称为抗原的交叉性或类属性。

32.抗体:是指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所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一类免疫球蛋白,存在于血液、淋巴液、组织液和粘膜分泌物中是构成机体体液免疫的主要物质。

33.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于抗体相似的尚不知是否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

34.重链:免疫球蛋白中由420~446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氨基酸树数目多,分子量大,从氨基段至羧基端顺序排列,在2个重链之间还有一对以上的双硫键相连接。

35.轻链:免疫球蛋白中有210~230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氨基酸树数目少,分子量小。

36.可变区:多肽链的N端,约占轻链的1/2(约107个氨基酸组成)或重链的1/4(含有107~130个氨基酸)的区域,这个区域的氨基酸排列顺序随抗体特异性不同而有所变化,故称为可变区。

37.稳定区:多肽链的C端,约占轻链其余的1/2和重链的3/4,其氨基酸数量、种类、排列顺序及含糖量都比较稳定,故称为稳定区。

38.铰链区:位于H链的中央部分,在CH1区和CH2区之间,它以2条或几条2硫键相连构成的。

39.超变区(高变区、互补决定区):在免疫球蛋白V区内氨基酸序列的变化程度较高的三个特殊区域。

40.骨架区:在免疫球蛋白V区中超变区以外的其余部分称骨架区。

41.J链:指连接两个单体的一小段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约15ku,由桨细胞合成。

42.分泌成分:是由局部黏膜上皮细胞所合成,在IgA通过黏膜上皮细胞过程中与之结合形成分泌型的二聚体,具有保护IgA抵抗蛋白水解酶的水解作用。

43.Fab片段:由整个L链和H链N段开始的1/2组成,包括VL和VH,CL和CH1

在可变区和稳定区组成的两个功能区,前者是决定抗体特异性的抗原结合部位,后者是遗传标志区。

44.Fc片段:由H链C 端的1/2组成,包括CH2、CH3两个功能区组成,CH2为碳水化合物,是补体结合区;CH3为亲细胞区。Fc是决定各类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的部位,于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有关。

45.F(ab’)2片段:用胃蛋白酶可把IgG分子裂解为2个大小不同的片段。一个片段为两个相连的的类似Fab 片段的双体,称为F(ab’)2片段。

46.多克隆抗体:抗原性物质免疫动物后获得的,由于这些物质多数情况下有不止一种抗原物质组成,有时,即使是一种,也是有多种抗原决定蔟组成的。这种抗原可刺激具有相应抗原受体的不同淋巴细胞克隆,因此所产生的抗血清是多种抗体,也就是多克隆抗体的混合物。

47.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是应用细胞融合技术使骨髓瘤细胞和免疫动物淋巴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高度专一和化学性状高度纯一的抗体。

48.基因工程抗体:应用DNA重组技术和蛋白质工程技术,按人们的意愿,在基因水平上对免疫蛋白质进行切割,拼接或修饰,重新组成新型抗体。

49.调理素: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及杀灭病原体能力的物质,如抗体、补体。

50.沉淀素:与可溶性抗原结合后可发生沉淀反应的抗体称。

51.凝集素:与颗粒性抗原结合后可发生称凝集反应的抗体。

52.血清学反应:抗原和相应的抗体在体内外均能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表现出特定的反应,在体内主要表现为体液免疫应答,在体外的抗原抗体反应,由于抗体主要来血清,所以统称血清学反应。

53.凝集试验: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的悬液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电解质的参与下,抗原颗粒相互凝聚形成团块,这种现象叫做凝集试验或称凝集反应。

54.间接凝集试验: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某种载体颗粒表面,此种吸附了抗原或抗体的颗粒能与相应抗体或抗原发生凝集反应,称为间接凝集反应。常用的载体有红细胞、聚苯乙烯乳胶、炭粒、细菌、白陶土、火棉胶颗粒等。

55.沉淀试验:胶体状态的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电解质的参与下,抗原抗体结合物形成白色絮状沉淀,称为沉淀试验或沉淀反应。

56.琼脂(免疫)扩散:沉淀反应在琼脂凝胶中进行,抗原和抗体在凝胶中自由扩散,二者在凝胶中相遇,在最适比例出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此复合物较大,又能继续扩散,则形成沉淀带,叫琼脂(免疫)扩散。

57.免疫电泳:是将电泳技术和琼脂扩散结合起来的方法,常用于血清蛋白质的分析和Ig纯度的鉴定。

58.对流免疫电泳:在pH8.6的琼脂凝胶中,免疫球蛋白带微弱的负电荷,不能抵抗电渗的作用,所以在电泳是反而象负极迁移,而一般的抗原蛋白带有较强的负电荷,抵抗电渗之后仍向正极迁移,如果把抗原置负极,抗体置正极,电泳时两种成分相向移动,在相遇处形成沉淀带。

59.补体结合试验:补体结合实验是应用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其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以结合补体,但这一反应肉眼不能察觉,如再加入溶血素与红细胞构成的指示系统,即可根据是否出现溶血反应判断反应系统中是否存在相应的抗原和抗体。

60.中和试验:病毒或毒素与相应的抗体结合以后失去了对易感动物的致病力,称中和试验。

61.SPA: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上所含有的特殊成分,它具有IgG的Fc 受体,

能与人等多种哺乳动物的IgG结合,但不影响抗体的活性。

62.标记抗体技术:将具有催化活性的酶物质,用化学交联的方法标记在免疫球蛋白分子上,这种结合物既具有抗体的免疫学活性,又具有酶的生物化学活性。酶标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再加入与酶相应的底物及供氢体,则呈现颜色反应,从而对抗原进行定性、定量、定位的检测。

63.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其基本过程是将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在载体上进行免疫酶实验,底物显色后,用肉眼或分光光度计判定结果。

64.E-玫瑰花环试验:人和动物的T细胞表面具有红细胞受体,可以和人或多种动物(同种或异种)的红细胞结合,形成玫瑰花环。

65.淋巴细胞转化试验:T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受到抗原或分裂因子的作用,能转化为体积较大,代谢旺盛的淋巴母细胞。

66.中枢免疫器官:它是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法氏囊等。

67.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T、B淋巴细胞定居、增殖、以及对抗原刺激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脾脏、淋巴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的淋巴小结。

68.骨髓:是体内重要的造血器官,出生后一切血细胞都源于骨髓,同时也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它也是抗体产生的重要场所,因此,也是重要的外周免疫器官。

69.胸腺:是T细胞诱导、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参与细胞免疫。

70.腔上囊(法氏囊):是禽类特有的淋巴器官。位于泻殖腔的后上方。是B细胞诱导分化成熟的场所,参与体液免疫。

71.淋巴结:淋巴结为网状组织结构,其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淋巴结有过滤淋巴液、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及淋巴再循环的作用。

72.脾脏:机体最大免疫器官,产生致敏淋巴细胞和抗体的重要场所,还可贮存和滤过血液,以及清除衰老的细胞和微生物的作用。

73.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指消化道、呼吸道等黏膜下的淋巴组织形成淋巴小结。

74.免疫活性细胞:指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此类淋巴细胞只有接受抗原刺激后才能分化增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75.T细胞:多能干细胞分化为前T 细胞,前T细胞在胸腺素的诱导下,分化增殖为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

76.B细胞:多能干细胞分化为前B细胞,在禽类的法氏囊或哺乳动物的骨髓中分化发育为囊依赖性淋巴细胞或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

77.杀伤细胞(K细胞):K细胞表面具有IgG的Fc受体。当靶细胞与相应的抗体IgG 结合,K细胞可与结合在靶细胞上的IgG的Fc片断结合,裂解靶细胞,即ADCC作用。

7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一类不需特异性抗体参与也无需抗原致敏即可杀伤靶细胞的淋巴细胞。

79.免疫辅佐细胞(抗原递呈细胞):能捕获和处理抗原以及递呈给免疫活性细胞,叫做抗原递呈细胞。

80.单核-巨噬细胞:包括血液中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和杀伤、抗原加工提呈以及合成分泌各种细胞因子的作用。

81.树突状细胞:是定居于体内不同部位的不同干细胞分化而来的一类专职的抗原提成细胞。也是抗原提成作用最强的一类细胞。

82.粒细胞系统:胞浆中含有颗粒的白细胞统称粒细胞,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83.表面标志:淋巴细胞表面存在着大量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分子,这些表面分子即为表面标志。根据功能可分为表面受体和表面抗原。

84.白细胞分化抗原:指白细胞在分化为不同的谱系和分化的不同阶段和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一类细胞表面分子。它们不仅可作为表面标志用于细菌的分离鉴定,换广泛参与细胞的生长、成熟、分化、迁移、激活。

85.CD8+T细胞:其TCR能识别由抗原递呈细胞的MHCI类分子结合并提呈的抗原。

86.CD4+T细胞:其TCR能识别由抗原递呈细胞的MHCII类分子结合并提呈的抗原。

87.TCR:T细胞抗原受体,指T细胞表面具有识别和结合特异性抗原的分子结构(识别自身MHC-抗原肽复合物)。

88.BCR:指B细胞表面抗原的受体,是由B细胞表面的膜免疫球蛋白(smIg)与Igα/Igβ形成的复合体。是B细胞表面具有识别和结合特异性抗原的分子结构。

89.TH细胞:指辅助性T细胞,能协助其他免疫细胞发挥功能。

90.TDTH细胞:指迟发性超敏反应T细胞,在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和IV型超敏反应中能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导致炎症反应,发挥排除抗原的功能。

91.TS细胞;指抑制性T细胞,能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抑制其他的T细胞的分化增殖,调节机体免疫应答的程度。

92.TC(CTL)细胞:指细胞毒性淋巴细胞,能杀伤带有抗原的靶细胞(如肿瘤细胞)、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93.ADCC作用:杀伤细胞表面有IgG的FC受体,能与结合靶细胞上的IgG的FC 片段结合,从而使自身活化,释放细胞毒素,裂解靶细胞,这种抗体加细胞毒性细胞的联合作用,称为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94.细胞因子:指一类有免疫细胞和相关细胞产生的调节细胞功能、参与炎症反应、创伤愈合等多功能、高活性多功能多肽或蛋白质分子。

95.补体:是人和动物血清中具有酶活性的一组血清蛋白质系统,不耐热,各种动物的血清补体含量不同。激活后具有细胞溶解、细胞黏附、促进吞噬、免疫调节、介导炎症等作用。

96.干扰素:是由于干扰素诱生剂诱导动物细胞后产生一类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可溶性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等作用。

97.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具有控制移植排斥反应和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等功能。

98.MHCⅠ类分子:MHCⅠ类分子分布于有核细胞表面,是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抗原,是CTL识别靶细胞的标志之一。

99.MHCⅡ类分子:MHCⅡ类分子分布于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表面,主要功能是参与和调剂免疫应答。

100.免疫应答:是动物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抗原的刺激以后,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并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免疫连锁反应和表现出一定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101.细胞免疫: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为效应性淋巴细胞并产生细胞因子,所导致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102.体液免疫: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存在于体液中,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发挥其免疫效应。存在于体液中的抗体时构成体液免疫的基础。

103.初次免疫应答;抗原首次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潜伏期长、维持时间短、含量低、以IgM为主,为低亲和性抗体。

104.再次免疫应答:相同抗原再次免疫机体,产生的抗体潜伏期短、维持时间长、含量高、以IgG为主,为高亲和性抗体。

105.回忆应答: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经一定时间后,在体内逐渐消失,此时,如果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物质,可使消失的抗体快速回升。称回忆应答。

106.抗原加工:抗原递呈细胞通过吞噬、吞饮以及受体介导摄入细胞的抗原物质或对细胞内的抗原蛋白进行消化,降解成抗原肽的过程。

107.抗原递呈:抗原加工过程种降解产生的抗原肽,在抗原递呈细胞内与MHC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然后被运送到APC细胞膜表面进行展示,以供免疫细胞识别,称抗原递呈。

108.佐剂:是指能非特异性的增强或改变机体免疫应答的物质,它能非特异性的增强抗体反应的强度和延长反应的时间。

109.抗感染免疫:是指动物机体抗病原提感染的能力,能使机体抵御、清除病原体及其有还产物,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和平衡稳定。

111.主动免疫:动物个体在接受病原体或其产物的作用后,或人工接种后,由动物本身自动或主动产生的免疫。

112.被动免疫是依靠已经免疫的机体输给抗体而被动形成的免疫。

113.天然主动免:指动物感染了某种微生物耐过以后,产生的对该种病原体的再次感染的抵抗能力。免疫的持续期较长。

114.天然被动免疫:动物在胚胎发育时期,通过胎盘、卵黄或出生以后通过初乳由免疫的母体被动的获得某种特异性的抗体,从而获得对某种病原体的免疫力。免疫持续时间只有几个月,因而仅为幼畜所享有。

115.人工主动免疫:动物接种了某种菌苗、疫苗或类毒素等生物制品之后所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免疫持续时间根据生物制品的性质、机体的反应性等因素的不同而异。

116.人工被动免疫:指将免疫血清或自然发病康复动物血清人工的输入未免疫的动物体内,使其获得对某种病原体的抵抗力。免疫出现迅速,维持时间短,多用于治疗和紧急预防。

117.人工母源免疫,是通过对母畜(禽)人工免疫后,使母体抗体通过胎盘、初乳或卵黄传递给初生幼畜(禽),从而使其获得天然被动免疫。

118.完全吞噬:细菌被单核细胞或吞噬细胞吞噬后1-2小时内被消灭,称完全吞噬。

119.不完全吞噬:有的病原菌(如布氏杆菌、结核杆菌)虽然被吞噬,却不能被消灭,反而可以在吞噬细胞内寄生或繁殖,称不完全吞噬。

120.变态反应(超敏反应):是机体对某些抗原物质发生的反应性过高的异常免疫反应。多指机体对某些抗原物质发生的一种可导致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的异常免疫反应,常表现为免疫反应性增高,多发生于再次接触同种抗原的时候。

121.变应原(过敏原):能够引起变态反应的物质叫变应原,包括完全抗原、不完全抗原、小分子化学物质等。变应原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肌肉、粘膜等途径进入动物体内,引起变态反应。

122.传染性变态反应:由于患某种慢性传染病而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

123.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的能力,存在于所有的个体,通常情况下不对机体产生伤害。

124.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机体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等疾病状态。

125.免疫缺陷:由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失常或欠缺所引起的一系列病

理过程。一般分为原发性免疫缺陷和继发性免疫缺陷两类。

126.免疫耐受:是免疫系统对抗原的特异不应答状态,需经抗原诱导,对抗原具有特异性、记忆性。

127.疫苗:用于人工自动免疫的生物制品。包括用细菌、霉形体、螺旋体制成的菌苗,用病毒、立克次氏体制成的疫苗和用细菌外毒素制成的类毒素

128.菌苗:用于人工自动免疫的生物制品,用细菌、霉形体或螺旋体制成。

129.类毒素:指将细菌的外毒素经甲醛脱毒处理后,使其失去毒性而保留免疫原性的制剂,用于毒素性疾病的免疫效果较好。

130.活疫苗:用人工变异或直接从自然界筛选出来的毒力高度减弱或基本无毒力的活病原微生物制成的疫苗。包括弱毒苗和异源苗等。

131.异源苗:利用具有共同保护性抗原的另一种病毒制成的疫苗。

132.弱毒苗:毒力已经致弱,但仍保持着原有的抗原性,并能在体内繁殖,因而可用较少的免疫剂量诱导产生坚强的免疫力。

133.死疫苗(灭活苗):将病原微生物用温和的理化方法是之失去活性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而制成的疫苗。

134.亚单位苗:此类疫苗是从细菌或病毒粗抗原中分离提取某一种或几种具有免疫原性的生物学活性物质,除去免疫不必需的“杂质”,从而使疫苗更为纯净。

135.生物技术疫苗: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的分子水平的疫苗。

136.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苗: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是用DNA重组技术,将编码病原微生物保护性抗原的基因导人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使其在受体细胞中高效表达,分泌保护性抗原肽链。提取保护性抗原肽链,加入佐剂即制成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又称为生物合成亚单位疫苗。

137.基因缺失苗:基因缺失疫苗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强毒株毒力相关基因切除构建的活疫苗,该类疫苗安全性好、不易返祖;其免疫接种与强毒感染相似,机体可对病毒的多种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免疫力坚实,免疫期长,尤其是适于局部接种,诱导产生黏膜免疫力,因而是较理想的疫苗。

138.基因工程重活载体疫苗: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保护性抗原基因(目的基因)转移到载体中使之表达的活疫苗。

139.非复制疫苗:称活—死疫苗,与重组活载体疫苗类似,但载体病毒接种后只产生顿挫感染,不能完成复制过程,无排毒的隐患,同时又可表达目的抗原,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

140.合成肽疫苗:使用化学合成病原微生物的保护性多肽,并将其连接到大分子载体上,在加入佐剂制成的疫苗。

141.DNA疫苗:由编码能引起保护性免疫反应的病原体抗原的基因片段和载体构建而成。

142.多价苗:是指将同一种细菌(或病毒)的不同血清型混合制成的疫苗。

143.联苗: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细菌(或病毒)联合制成的疫苗,以达到一次免疫可达到预防几种疾病的目的。

二、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要点)

1.简述免疫学所涉及的内容:

现代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主要涉及免疫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功能;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免疫系统对抗原的排异效应及其机制;免疫功

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及其机制;抗原耐受的诱导、维持、破坏及其机制;免疫学理论和方法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等。

2.兽医(动物)免疫学的侧重点:

除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外,兽医(动物)免疫学主要侧重免疫血清学诊断与免疫学防治。3.现代免疫的概念,说明与传统免疫概念的区别:

(1)免疫的概念:动物机体对自身和非自身的识别,并清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平衡稳的生理反应。

(2)区别:①这一反应所识别和清除的物质,不仅包括病原物质还包括非病原物质;②功能包括抵抗感染、自身稳定和免疫监视;③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在异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害

4.免疫的类型(特异、非特异):

根据免疫的进化程度、作用方式及其特点的不同,机体存在两类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也叫先天性免疫或固有性免疫,是个体出生是就具有的天然免疫,可通过遗传获得,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主要针对入侵病原体的天然防御功能。其主要特征是反应迅速,针对外来异物的范围较广,不针对某个特定异物抗原。(2)特异性免疫,也叫适应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接触到生活环境中的多种异物抗原,并在不断刺激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免疫,也称获得性免疫。其主要特征是针对某个特定的异物抗原而产生免疫应答,开始的应答过程比较缓慢,一旦建立清除该抗原的效率很高,特异性很强。

5.免疫的基本特性:

(1)识别自身和非自身:动物机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功能,即能识别自身与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这是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基础。动物机体识别的物质基础是存在于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膜表面的抗体受体,它们能识别并能与一切大分子抗原物质的表位,即抗原决定簇结合。动物机体的这种免疫识别功能是相当精细的,不仅能识别存在于异种动物之间的一切抗原物质,而且对同种动物不同个体之间的组织和细胞,即使这些细胞和蛋白成分存在微细的差别也能加以识别。

动物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功能对保证机体的健康是极其重要的,一旦识别功能降低就会降低或丧失对病原微生物或肿瘤的防御能力;识别功能的紊乱,则导致严重的功能失调,从而引起自身免疫疾病。

(2)特异性:机体的免疫应答和由此产生的免疫力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接种鸡新城疫苗可使鸡产生对新城疫病毒的抵抗力,而对其他病毒如马立克氏病病毒无抵抗力。

(3)免疫记忆:动物机体对某一抗原物质或疫苗产生免疫应答,体内产生体液免疫(抗体)和细胞免疫(效应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而经过一定时间,这种抗体消失,但免疫系统仍然保留对该抗原的免疫记忆,若用同样抗原物质或疫苗加强免疫时,机体可迅速产生比初次接触抗原时更多的抗体,这就是免疫记忆现象。细胞免疫同样具有免疫记忆。这种免疫记忆功能是由于机体在初次接触抗原物质的同时,除刺激机体形成产生抗体的细胞(浆细胞)和效应淋巴细胞(如细胞毒性T细胞)外,与此同时也形成免疫记忆细胞,可对再次接触的抗原物质产生更快的免疫应答。

6.免疫的基本功能:

(1)免疫防御:是指动物机体抵御病原生物感染和侵袭的能力。动物免疫功能正常时,可充分发挥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阻止病原因素的侵袭,并将其中和、消灭和清除,从而免于传染;但在免疫功能异常情况下,如免疫反应过于强烈,可引起传染性变态反应的发生,

而免疫功能过低或免疫缺陷时,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反复感染。

(2)免疫稳定:正常情况下不断的清除衰老、损伤及死亡的细胞,维持机体细胞的均一性;但如果异常时,机体的反应性增高,则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3)免疫监视:体内细胞在增殖过程中,总有极少数由于种种原因而发生突变,这种突变的或异常的有害细胞可能成为肿瘤,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识别并清除这些有肿瘤细胞;如果此功能低下或失调,则导致肿瘤的发生。

7.什么是抗原以及抗原性、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举例说明:

凡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称为抗原。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统称为抗原性。

(1)免疫原性,即抗原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殖、分化和产生免疫效应物质的特性。如接种鸡新城疫苗可使鸡产生针对新城疫病毒的抗体和致敏淋巴细。

(2)反应原性,即抗原能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的特性。具有这两种特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或免疫原,各种微生物和大多数蛋白质属于此。有些小分子物质虽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而具有免疫反应性,但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无免疫原性,称半抗原。如鸡新城疫病毒能与抗鸡新城疫病毒的抗体和致敏淋巴细发生特异性的反应。8.构成抗原的基本条件:

(1)异质性(异源性或异物性):在正常情况下,被免疫机体接受抗原刺激的免疫活性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识别功能,能识别自身物质和非自身物质(异源性物质),只能接受非自身物质的刺激,激发产生免疫应答。因为在动物胚胎发育时期,对自体物质发生免疫应答的免疫活性细胞在分化中被“抑制”,故动物体内不存在对自体物质的免疫活性细胞,因而丧失了对自体物质发生免疫应答的内在因素。异原性物质有异种间物质、同种异体间某些物质、某些自体物质等。

(2)必须是结构复杂稳定的大分子胶体物质:抗原物质结构复杂稳定,才不易被排出,被机体阻留,甚至被细胞吞噬,有利于持续的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结构复杂稳定的大分子胶体物质具有一定的理化性状,包括分子大小、分子结构、易近性、立体构象、物理状态极可降解性和完整性等。

9.异源性物质包括哪些,举例说明:

(1)异种间物质:称异种抗原。指与被免疫动物机体不同种属的抗原,通常生物种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它们组织成分的差异越大,免疫原性越大。如微生物抗原对动物而言即为异种间物质。

(2)同种异体间某些物质:称异体抗原。是指与被免疫动物同种不同个体的抗原,不同个体由于组织抗原型不同,彼此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原性,通常只有同卵孪生的个体才具有完全相同的组织抗原型。如输血反应、器官移植反应。

(3)某些自身物质:称自身抗原。是指被免疫动物的自身组成成分在某种条件下所形成的抗原。包括自体隔绝物质(神经髓质、肾上腺细胞、生殖细胞等)和变性的自身物质(冻伤的皮肤)。他们在与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时,则可以被视为异物,接受刺激而产生免疫应答。10.何为抗原决定簇及其基本特性:

实验表明,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并不是整个抗原分子,而是抗原分子中的某些化学基团。这些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它们决定着抗原的活性和特异性。

11.完全抗原与不完全抗原的基本特性,各包括那些物质:

(1)完全抗原: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反应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如有些异种蛋白、细菌的毒素蛋白、酶、微生物、细胞等。

(2)不完全抗原(半抗原):仅有反应原性而缺乏免疫原性或免疫原性很不完善的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如肺炎球菌的荚膜。

12.何为半抗原—载体效应:

小分子半抗原不具有免疫原性,不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但大分子物质(载体)连接后,就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这种现象称为半抗原—载体现象。大多数天然抗原都可以看成是半抗原与载体的复合物,半抗原实质上就是抗原决定簇,而其余部分则为载体。研究表明,半抗原结构的任何改变(如大小、形状、表面基团、立体构型和旋光性),都会导致产生的抗体的特异性发生改变。

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首次免疫动物,可测得半抗原的抗体(初次免疫反应),但当二次免疫时,半抗原连接的载体只有与首次免疫所用的载体相同时,才会有再次反应,这种现象称为载体效应。

13.以IgG为例,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及功能(包括重链、轻链、可变区、稳定区、铰链区、以及各功能区,并在示意图上分别标出):

Ig的基本结构是由四条对称的多肽链构成的单体。单体包括两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大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小的轻链。重链间及重、轻链间有二硫键相连形成对称结构。铰链区,位于H链的中央部分,在CH1区和CH2区之间,它以2条或几条2硫键相连构成的。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各条肽链按其结构特点可分为可变区和恒定区,可变区在Ig近N端轻链的1/2和重链的1/4或1/5范围内,其氨基酸组成及序列变化较大,其中变化最为剧烈的特定部位称为超变区,除超变区之外的部位氨基酸组成及排列相对保守,通常称为骨架区。Ig近C端在L链的1/2及H链的3/4或4/5区域内,氨基酸组成在同一物种的同一类Ig中相对稳定,称恒定区。

VH-VL:这是抗体分子结合抗原的所在部位。有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内的高变区构成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位点。CH1-CL:为遗传标志区。CH2:为补体结合位点,与补体活化有关。CH3:亲细胞区,使某些免疫细胞Fc受体的结合部位。

示意图:略。

14.免疫球蛋白的木瓜蛋白酶消化片段及其功能:

用木瓜蛋白酶可将一个IgG分子裂解为三个大小近似的片段。其中两个片段相同,仍保持结合抗原的能力,称为抗原结合片段(Fab片段);另一个片段不能结合抗原,但可结晶,称为可结晶片段(Fc片段)。

Fab片段:由整个L链以及H链N段开始的1/2组成,包括VL和VH,CL和CH1在可变区和稳定区组成的两个功能区,前者是决定抗体特异性的抗原结合部位,后者是遗传标志区。

Fc片段:由H链C 端的1/2组成,包括CH2、CH3两个功能区组成,CH2为碳水化合物,是补体结合区;CH3为亲细胞区。Fc是决定各类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的部位,于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有关,如选择性地通过胎盘、与补体结合活化补体、通过黏膜么进入外分泌液、结合细胞等。

15.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种类(类、亚类、型、亚型)是如何划分的:

(1)类:根据CH抗原性不同,将H 链分为γ、μ、α、ε、δ5类,其相应的免疫球蛋白依次为IgG、IgM、IgA、IgE、I gD。

(2)亚类:根据CH二硫键的数目和和位置等抗原性较小的差别,将免疫球蛋白分为亚类。(3)型:根据CL的抗原性不同,L链分为k和λ两个型,任何一个免疫球蛋白分子上的两条L链总是同型。

(4)亚型:根据λ型CL中个别氨基酸的差异,分为若干个亚型。

16.简述免疫球蛋白抗原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同种型、同种异型、独特型):

(1)同种型:同种动物所有个体B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包括类、亚类、亚型和群上共同具有的抗原性(指同一种属动物不同个体之间,共同具有的抗原性)。同种型抗原决定簇主要存在于免疫球蛋白的C区,表现在全部免疫球蛋白的类、亚类、型和亚型的分子上。(2)同种异型:同种动物不同个体的B 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分子也存在着抗原特异性的差异(指免疫球蛋白在同一种属动物不同个体之间呈现的抗原性)。同种异型抗原决定簇存在于IgG、IgA、IgE重链的C区和型κ轻亲链的C区,是免疫球蛋白稳定的遗传标志。(3)独特型:同一个体内,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其VH 区和VL区内氨基酸组成不同,因而表现出其自身特异型抗原的差异(指不同抗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在可变区呈现的抗原性)。抗体分子可变区的构型可产生独特型决定簇。

17.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特性(相似性、特异性、双重性):

(1)相似性:所有的免疫球蛋白是单体结构构成的,IgM是5个单体,IgA是2个单体。(2)特异性:每个Ig分子在组成上有其特异的结构,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

(3)双重性:指免疫球蛋白既是抗体又可以是抗原的双重性状。

18.免疫球蛋白的双重性,举例说明:

是指免疫球蛋白既是抗体又可以是抗原的双重性状。免疫球蛋白的抗体活性在可变区,是相对抗原而言的;而抗原的作用主要在Fc段,是相对于异种动物而言的,能刺激异种动物产生抗该种免疫球蛋白的抗体。如给鸡注射用鹅制备的抗鸡新城疫血清,一方面该血清是抗体能中和鸡新城疫病毒,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该血请又是抗原,使被注射鸡产生鸡抗鹅血清的抗体。

19.简述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和功能:

IgM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一般不易透出血管,主要分布在血液中。具有较多的抗原结合部位,其激活补体和免疫调理作用较IgG强。不能通过胎盘,在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中最早合成并分泌,起先锋免疫的作用。具有很强的补体活化、条例、病毒中和凝集作用。IgM 能引起Ⅱ、Ⅲ型变态反应以及自身免疫病。

IgG的血清含量最高,维持时间也最长,容易通过血管漏出,故能很好地参与组织间隙和体表的防御。能调理、凝集和沉淀抗原。IgG不仅含量高,而且维持时间长,是机体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及抗感染免疫的主力。具有抗菌、抗病毒、中和毒素及免疫调节作用。能引起Ⅱ、Ⅲ型变态反应以及自身免疫病。

IgA主要以单体(血清型)和2聚体(分泌型)两种分子形式存在。血清型同样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分泌型对机体的呼吸道、消化道等局部黏膜免疫起重要作用。

IgE 在动物血清中浓度较低,能介导I变态反应。在抗寄生虫感染中有主要作用。

IgD 单体,在血清中含量极低。可能在抗原识别、激发B细胞调节免疫应答上起重要作用。

20.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的异同:

(1)完全抗体:能于相应的抗原结合后在特定条件下可出现可见反应的抗体,一般是二价的抗体。

(2)不完全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后不引起可见的反应,一般为单价抗体。

21.何为单克隆抗体,何为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

单克隆抗体是应用细胞融合技术使骨髓瘤细胞和免疫动物淋巴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高度专一和化学性状高度纯一的抗体。

小鼠的骨髓瘤细胞在体内外生长旺盛,可继代培养,但不产生特定的特异性抗体;B淋巴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但不能在体外培养中长期存活。二者在促溶剂的作用下,就可以

融合成为既能产生特定的特异性抗体又能在体外人工培养使之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由此产生的群体产生的抗体,即为单克隆抗体。

22.简述单克隆抗体的特点及其应用:

单克隆抗体是应用细胞融合技术使骨髓瘤细胞和免疫动物淋巴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高度专一和化学性状高度纯一的抗体。

特点:高度的均一性;高度的专一性;可大量产生并且稳定;能用未经纯化的抗原进行制备,并且不需要大量的抗原;

应用:细胞表面抗原的研究;鉴定病原体,准确诊断传染性疾病;用于肿瘤诊断和分型的研究;分离纯化抗原物质。

治疗:将细胞毒性药物结合在单克隆抗体,后者可作为导弹,专一的针对肿瘤细胞发挥药物的作用。

23.何为血清学反应,主要包括哪些:

血清学反应:抗原和相应的抗体在体内外均能发生特异性结合,病表现出特定的反应,在体内主要表现为体液免疫应答;在体外的抗原抗体反应,由于抗体主要来自血清,所以统称血清学反应。

主要类型:凝集性反应(沉淀试验、凝集试验)、与补体有关的试验、与抗球蛋白有关的试验、与活性物质有关的试验、标记抗体的技术等。

24.简述血清学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特异性和类属性;最适比和带现象;反应的可逆性;反应的两阶段性;反应的敏感性,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25.沉淀试验的原理、类型:

原理:可溶性抗原(如细菌的外毒素、内毒素、菌体裂解液,病毒的可溶性抗原、血清、组织浸出液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在适量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沉淀,称为沉淀试验。沉淀试验的抗原可以是多糖、蛋白质、类脂等,抗原分子较小,单位体积内所含的量多,与抗体结合的总面积大,故在作定量试验时,通常稀释抗原不使过剩,并以抗原稀释度作为沉淀试验效价。参与沉淀试验的抗原称沉淀原,抗体称为沉淀素。

类型:环状沉淀试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如单向单扩散,单向双扩散,双向单扩散,双向双扩散);免疫电泳技术(免疫电泳、对流免疫电泳、火箭免疫电泳)。

26.环状沉淀试验的原理及应用:

原理:沉淀反应在直径很小的反应管里进行,抗原抗体均为透明的液体,需十分的澄清,结合后出现白色环状沉淀。

应用:主要用于炭疽杆菌病的诊断;链球菌的定型;抗血清效价的滴定。

27.琼脂扩散试验的原理、类型:

原理:沉淀反应在琼脂凝胶中进行,抗原抗体在琼脂凝胶中自由扩散,二者在琼脂凝胶中相遇,在最适比处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此复合物较大,不能继续扩散,则形成沉淀带。

类型:根据扩散的方向可分为单向扩散和双向扩散;根据抗原抗体是一方扩散还是双方扩散都单扩散和双扩散。因此有单向单扩散、单向双扩散、双向单扩散、双向双扩散4个类型。28.双向双扩散的原理及应用:

原理:沉淀反应在琼脂凝胶中进行,抗原抗体在琼脂凝胶中自由扩散,二者在琼脂凝胶中相遇,在最适比处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此复合物较大,不能继续扩散,则形成沉淀带。双向双扩散时抗原和抗体都向不同的方向同时扩散。

应用:广泛用于传染病的诊断,抗原成分的分析。

29.免疫电泳的原理及应用:

电泳原理:不同的带电颗粒,在电场中向各自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蛋白质是两性的电解质,每种蛋白质都由自己的等电点,在PH>等电点时,羧基解离多,蛋白质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相反则向负极移动。

免疫电泳原理及应用:免疫电泳是将电泳技术和琼脂双扩散技术结合起来的方法,常用于血清蛋白质的分析和IgG纯度的鉴定。

30.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及应用:

在PH8.6的琼脂凝胶中,免疫球蛋白带微弱的负电荷,不能抵抗电渗的作用,所以在电泳时反而向负极迁移,而一般的抗原蛋白带有较强的负电荷,抵抗电渗之后仍向正极迁移,如果把抗原置负极,抗体置正极,电泳时两种成分相向移动,在相遇处形成沉淀带。

用于某些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快速诊断

31.凝集试验的原理、类型:

原理: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的悬液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电解质的参与下,抗原颗粒相互凝聚形成团块,这种现象叫做凝集反应或称凝集试验。

类型:直接凝集试验;间接凝集试验;凝集抑制试验等。

32.试管凝集试验的原理及应用:

颗粒性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在电解质存在下可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本法通常用已知抗原(如细菌悬液)检测待检血清中的抗体效价(凝集价)。试验可在小试管内(或有孔塑料板上)进行。先将血清用生理盐水作2倍递增稀释,通常自1:5~1:1280,选择几个适当的稀释度,每一稀释度取相同的量(如0.5ml)分别加入小试管内,并设置相应的对照管,各管加入等量的抗原悬液,振荡混合,置37 °C水浴(或温箱)4h,取出室温放置过夜,观察结果。

用已知的抗原定测待检血清中抗体的效价以及用于某些传染病的诊断。

33.玻板凝集试验的原理及应用:

以适当稀释的抗血清与抗原悬液各一滴在玻板上混合,轻轻摇动玻板,阳性者在数分钟后出现团块状或絮状凝集。

此法简便快速,通常用于未知细菌的鉴定,如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的鉴定。还可用于传染病的诊断,如布氏杆菌病、鸡白痢等抗原检测抗体

34.间接血凝试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血凝抑制试验的原理及应用:间接血凝试验:可溶性的抗原吸附于动物红细胞的表面,这种吸附了抗原红细胞能够和相应的抗体发生凝集反应,称为间接血凝试验。可用于检测抗体,用于传染病的快速诊断。

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如将抗体致敏于红细胞表面,用以检测检样中相应抗原,致敏红细胞在与相应抗原反应时发生凝集,称为反向间接血凝试验。用于传染病的快速诊断。

间接血凝抑制试验:血清与游离的抗原结合后,就不能再凝集抗原致敏的红细胞。可用于传染病的快速诊断以及用于检测样品中的未知抗原,以及检测正向间接凝集试验是否特异,若特异则可加响应的抗原而抑制。用于传染病的快速诊断。

35.简述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及应用: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其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以结合补体,但这一反应肉眼不能察觉(溶菌系统),如再加入溶血素(红细胞的抗体)与红细胞构成的指示系统或溶血系统,即可根据是否出现溶血反应判断反应系统中是否存在相应的抗原和抗体。这种有补体参与,并且利用溶血系统作指示剂来测定溶菌系统中抗原抗体是否适应的试验,称为补体结合试验。可用于某些传染病的诊断。

36.简述中和试验的原理及应用:

病毒或毒素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失去对易感动物的致病力,谓之中和试验。本试验主要用于:①从待检血清中检出抗体,或从病料中检出病毒,从而诊断病毒性传染病;②用抗毒素血清检查材料中的毒素或鉴定细菌的毒素类型;③测定抗病毒血清或抗毒素效价;④新分离病毒的鉴定和分型,中和试验不仅可在易感的实验动物体内进行,亦可在细胞培养上或鸡胚上进行。试验方法主要有简单定性试验、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空斑减少法等。

37.荧光标记抗体技术的原理、类型及应用:

原理:一种物质受到短波光线的激发以后,能够放射出比激发光长的可见光,即为荧光。某些染料经激发后发出荧光叫荧光染料,将它连接在提纯的抗体球蛋白分子上抗体经标记后,并不影响与抗原的结合能力和特异性。因此,当荧光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就形成了带有荧光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在荧光显微镜下检出。

类型:直接法、间接法、抗补体法等。

应用:抗原的检测及传染病的诊断。

38.简述酶标记抗体技术的原理、类型及应用:

将具有催化活性的酶物质,用化学交联的方法标记在免疫球蛋白分子上,这种结合物既具有抗体的免疫学活性,又具有酶的生物化学活性。酶标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再加入与酶相应的底物及供氢体,则呈现颜色反应,从而对抗原进行定性、定量、定位的检测。用于抗原的检测及传染病的诊断。

39.酶标记抗体技术中所用的酶、底物、供氢体各有什么特性:

常用酶是辣根过氧化物酶。具有催化活性的酶物质,用化学交联的方法,标记在免疫球蛋白的分子上,这种结合物既具有抗体达的免疫学活性,有具有酶的生物化学活性。酶标记的抗体和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再加入酶相应的底物及供氢体则出现颜色反应。

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底物是过氧化氢。所用供氢体在免疫酶组化染色法中常用3,3‘-二氨基联苯胺(DAB),它氧化之后可以从无色转化为黄褐色或棕色产物。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中,用邻苯二胺作为供氢体,氧化后可以从无色转化为可溶性的橙色产物。40.ELISA的原理、类型及应用:

ELISA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其基本过程是将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在载体上进行免疫酶实验,底物显色后,用肉眼或分光光度计判定结果。主要类型有:间接法(用于检测抗体,先将已知的抗原包被在反应板上,洗涤后加待检血清,在洗后加酶标记的抗抗体,再洗,再加底物显色,观察)、夹心法(测定大分子的抗原,先用抗体包被,加待检抗原,加酶标记的抗体,加底物显色,观察)、双加心法、阻断ELISA、竟争法等。可用做抗原抗体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41.葡萄球菌蛋白A(SPA)的特性及其应用:

SPA是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上所含有的特殊成分,它具有IgG的Fc 受体,能于人等多种哺乳动物的IgG结合,但不影响抗体的活性。常用于协同凝集试验(SPA相当于载体的作用,快速诊断)、酶标抗体技术(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SPA可以代替该酶标记的抗抗体)、荧光抗体技术(荧光标记的SPA代替荧光标记的二抗)、用于制备抗IgG的抗体。42.简述细胞免疫验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那些方面:

细胞免疫检测技术通常用于4个方面:①测定患病个体的细胞免疫状态及水平,以分析其发病机制,特别是对研究免疫缺陷、自身免疫病、肿瘤免疫以及细胞内病原感染等疾病过程中免疫功能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②测定动物疫苗免疫或抗原注射后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以分析疫苗免疫效果和抗原刺激T细胞免疫的表位,以及分析病原微生物的细胞免疫机制,在研制能刺激T细胞免疫的疫苗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⑧筛选免疫增强剂或免疫抑制剂

药物,或研究化学药物、营养成分及物理疗法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④在研制细胞因子(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制剂过程中,测定其活性及效价。

43.E-玫瑰花环试验的原理及其应用:

淋巴细胞是动物体内最主要的免疫活性细胞,由于其表面标志和功能不同,可将其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大主要类型。T淋巴细胞表面的红细胞受体能与某些动物的红细胞结合,在一定的条件下,T细胞能与不同数量的红细胞结合,红细胞包围T细胞表面,镜检呈花环状,以此来区分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通过E玫瑰花环试验,可了解机体T细胞总数及百分率。分析某些疾病的发病机理,推测某些疾病的预后。如结核病、病毒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过程中,其百分率均降低。在研究化学药物、物理疗法等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筛选免疫抑制性和免疫增强性药物等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44.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的原理及其应用: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是体外检测T淋巴细胞功能的一种方法。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如受到抗原或促有丝分裂原等的刺激,可由小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转化的淋巴细胞不仅呈现成熟的母细胞形态以及蛋白质和核酸的增加,而且还能合成和释放淋巴毒素、移动抑制因子等细胞因子。

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的高低反应了机体的免疫机能状态,如果用某种特异性抗原作为刺激物,则既能反应机体的免疫状况,又可表示被检动物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水平。在器官移植的研究工作中,发现供体与受体的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时,转化率低的组织移植的器官存活期长。细胞免疫缺陷时,转化率显著降低,甚至看不到这种转化现象。患恶性肿瘤或其他疾病时,这种转化功能也降低。

45.中枢免疫器官的功能,包括那些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腔上囊和骨髓。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是诱导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免疫活性细胞的器官。这些器官一般不受抗原物质的影响,而在淋巴细胞的发生,协同淋巴细胞的功能,赋予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控制机体的免疫反应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中枢免疫器官在胚胎早期出现,青春期后退化,为淋巴上皮结构。在新生动物被切除后,可造成淋巴细胞缺乏,影响免疫功能。

46.外周免疫器官的功能,包括那些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脾脏、淋巴结及消化道、呼吸道与泌尿生殖道的淋巴小结(黏膜免疫系统),它们是T、B淋巴细胞定居和对抗原刺激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在胚胎发育的晚期出现,并持续的存在于整个成年期。被切除后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47.胸腺、骨髓、腔上囊、淋巴结、脾脏、黏膜免疫系统各有什么功能

(1)骨髓:是体内重要的造血器官,出生后一切血细胞都来源于它骨髓。

(2)胸腺:是T细胞诱导、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3)腔上囊(法氏囊):是禽类所特有的淋巴器官,是B细胞诱导、分化和成熟的场所。(4)淋巴结:过滤和清除异物,是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5)脾脏:机体中最大的免疫器官,产生致敏淋巴细胞和抗体的重要场所。

(6)黏膜免疫系统:即在消化道、呼吸道等黏膜下淋巴组织形成的淋巴小结以及乳腺、泪腺、唾液腺以及泌尿生殖道等的黏膜存在的弥散的淋巴组织。上述黏膜下集聚的和弥散的淋巴组织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称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它们主要发挥局部和免疫功能。

48.何为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细胞、免疫辅佐细胞(抗原递呈细胞),各包括那些细胞:(1)免疫细胞: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都统称为免疫细胞。包括淋巴

性细胞(T、B、K、NK细胞等)、单核吞噬细胞、树状突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等。

(2)免疫活性细胞:免疫活性细胞又称抗原敏感细胞,是指受到抗原刺激后,能特异地识别抗原决定簇并发生免疫应答的一类细胞,也就是具有免疫潜能的细胞,它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3)抗原递呈细胞:能捕获和处理抗原以及递呈给免疫活性细胞的细胞,叫做抗原递呈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树状突细胞和B细胞等。

49.简述T、B细胞的分化发育过程(来源、分布、演变过程)

骨髓中多能干细胞中淋巴干细胞,可先分化成前T细胞,进入胸腺发育成熟,成为具有免疫活性的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成熟的T细胞随血流分布到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定居和增殖,并通过淋巴细胞的再循环分布到全身各处。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以后,活化增殖分化成为淋巴母细胞,除少数成为长寿的记忆细胞外,多数继续分化成为具有免疫效应作用的效应T细胞,即致敏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应答。

骨髓中多能干细胞中淋巴干细胞,可先分化成前B细胞,在哺乳动物的骨髓或鸟类的腔上囊中发育成熟,成为具有免疫活性的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或囊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B 细胞。成熟B细胞随血流分布到外周免疫器官的非胸腺依赖区定居和增殖。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以后,活化、增殖、分化成为浆母细胞,进一步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通过产生抗体的方式参与体液免疫应答。其中一部分B细胞除成为长寿的记忆细胞,参与淋巴细胞的再循环。

50.简述何为表面标志,T、B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及其作用:

淋巴细胞表面存在着大量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分子,这些表面分子即为表面标志。根据功能可分为表面受体和表面抗原。表面标志不仅可以鉴别T、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还在研究淋巴细胞分化的过程和功能以及临床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T 细胞表面标志:T细胞抗原受体(T细胞表面具有识别和结合特异性抗原的分子结构);有丝分裂原受体(能与PHA、ConA等结合);白细胞分化抗原如CD2(红细胞受体)、CD3(TCR表达及信号传导)、CD4(MHCⅡ类分子的受体)、CD8(MHCⅠ类分子的受体)。

B细胞表面标志: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B细胞表面具有识别和结合特异性抗原的分子结构);F C受体(能与免疫球蛋白的F C片段结合);补体受体(能与补体C3b和C3d结合);有丝分裂原受体(能与SPA、LPS等结合)。

51.简述T细胞亚群的分类及各亚群的功能(T H、T DTH、T C、、、T S):

(1)T H细胞:主要功能为协助其他免疫细胞发挥功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和与B细胞接触可促进B细胞的活化、分化和抗体产生;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可促进Tc和TDTH的活化,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能提高Tc和T:细胞的增殖作用,使Tc细胞杀伤靶细胞的功能明显增强;能协助巨噬细胞增强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强度。

(2)Tc细胞:活化的Tc细胞杀伤靶细胞,它通过释放穿孔素、淋巴毒素以及诱导靶细胞凋亡等途径导致靶细胞被破坏。

(3)T S细胞:能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和抑制其他T细胞增殖分化,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4)T DTH细胞:通过释放多种可溶性的细胞因子而发挥作用的,主要引起局部的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即迟发性变态反应。

52.简述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的主要特性及功能

(1)K细胞:K细胞表面具有IgG的Fc受体。当靶细胞与相应的抗体IgG结合,K细胞可与结合在靶细胞上的IgG的Fc片断结合,裂解靶细胞,

(2)NK细胞:NK细胞是一群既不依赖抗体,也不需要抗原刺激和致敏就能杀伤靶细胞的淋巴细胞,因而称为自然杀伤性细胞。NK细胞表面存在着识别靶细胞表回分子的受体结构,通过此受体直接与靶细胞结合而发挥杀伤作用。

(3)巨噬细胞:包括血液中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和杀伤、抗原加工提呈以及合成分泌各种细胞因子的作用。

(4)树状突细胞:是定居于体内不同部位的不同干细胞分化而来的一类专职的抗原递呈细胞。能捕获和处理抗原以及递呈给免疫活性细胞,也是抗原递呈作用最强的一类细胞。53.ADCC作用机理,哪些细胞具有ADCC作用:

杀伤细胞表面有IgG的F C受体,能与结合靶细胞上的IgG的F C片段结合,从而使自身活化,释放细胞毒素,裂解靶细胞,这种抗体加细胞毒性细胞的联合作用,称为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主要杀伤不易被吞噬的寄生虫等大型的细胞、病原体及恶性肿瘤细胞,或受病原体感染的寄主细胞及同种移植物。除了K细胞而外,NK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在抗体的参与下均具有细胞毒作用。此外IgM抗体也可介导一些亚群的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54.补体的概念和性质,为什么其作用无特异性:

补体是人和动物血清中存在的具有酶活性的一组血清蛋白质系统,不耐热,56 0C,30min 可灭活。各类动物的补体含量是不同的。补体的作用无特异性,可以和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作用,引起细菌或其它细胞的溶解,起辅助和加强吞噬细胞以及抗体的防御能力的作用,是机体自身稳定以及保护性反应的重要物质,但也参与许多疾病的损伤机制。

补体的作用无特异性是指补体能与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因为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后,抗体分子上的补体结合位点暴露出来,就能结合并激活补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学效应。此外,补体的免疫学效应也不具有特异性。

55.补体两条激活途径的名称及其激活物质(传统途径、替代途径)

传统途径(C3激活的经典途径或C1活化的途径),可通过Ig1,2,3的免疫复合物等激活。旁路途径(C3激活途径或C3活化的替代途径),可通过细菌的脂多糖,酵母多糖及聚合的IgG4、IgA的免疫复合物等激活。

57.简述补体激活过程中酶促连锁反应的基本原理:

补体系统的激活是一种酶促连锁反应系统。其基本原理是一种反应的成分,可催化第二种反应,而后者的产物又可催化第三种反应,如此循环地进行。补体活化后,导致细胞膜的损害,因而引起细胞或微生物的破坏及其它的生物学活性。

58.简述细胞因子的概念、类型和共同特点:

(1)细胞因子是多种细胞所分泌的具有调节分化,调节免疫功能,参与炎症发生,创伤愈合等多功能高活性的小分子的多肽或蛋白质的总称,Ig和补体不属于细胞因子。

(2)根据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类型分类:淋巴因子、单核因子、其它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骨髓基质细胞、上皮细胞等)。根据细胞因子的主要功能:白细胞介素、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生长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

(3)共同特点:细胞因子产生的多源性、生物功能的多样性、生物活性的高效性、合成分泌的快速性、生物学作用的双重性。

59.简述干扰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病毒作用的特点:

生物学特性;具有和高的生物学活性、具有广谱性、具有种属特异性、具有抑制病毒增殖的活性、抗肿瘤的活性、具有抑制细胞分裂与调节免疫反应的活性。

作用特点:不直接作用病毒,被诱导产生的干扰素因子排出细胞外,并随细胞血液循环,与周围未感染的细胞的干扰素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使未感染的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质,从而抑制病毒的合成,发挥抗病毒作用。

60.何谓干扰素的诱生剂,包括哪些:

指能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的物质即干扰素,如各种病毒、寄生在细胞中的其它微生物,植物的提取物、人工合成的抗原或核酸物质、低分子物质(卡那霉素),其中以病毒诱生的干扰素最好,多为α、β型,产量高,活性高。

61.何谓主要相容性复合体(MHC),有几类基因位点: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即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具有控制移植排斥反应和免疫应答以及免疫调节等功能。按功能分有MHC-Ⅰ、MHC-Ⅱ、MHC-Ⅲ等3类基因。

62.MHC所编码的Ⅰ、Ⅱ类抗原的分布及主要功能:

Ⅰ类基因(即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或移植抗原基因),其产物是MHCⅠ类分子,这些分子分布于有核细胞的表面,它们是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抗原,是CTL识别靶细胞的标志之一。

Ⅱ类基因(是调节淋巴细胞增殖和相互作用以及控制免疫反应强度的基因,包括免疫应答基因),其产物是MHCⅡ类分子,分布与B细胞、树状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的表面,主要功能是参与和调节免疫应答。

63.何谓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是指动物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并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免疫连锁反应和表现出一定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抗原递呈、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加工、和递呈,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活化,增殖、分化,最后产生免疫效应分子(康体育细胞因子)以及免疫效应细胞(CTL、T DTH),并最终将抗原物质和对再次进入机体的抗原物质产生清除效应。

64.免疫应答的参与细胞、表现形式及特点:

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的核心细胞是T、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是免疫应答的辅佐细胞,也是免疫应答所不可缺少的。免疫应答的表现形式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山B,T淋巴细胞介导。免疫应答具有3大特点:一是特异性,即只针对某种特异性抗原物质;二是具有一定的免疫期,这与抗原的性质、刺激强度、免疫次数和机体反应性有关,从数月至数年,甚至终身;三是具有免疫记忆。

通过免疫应答,动物机体可建立对抗原物质(如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抵抗力,即免疫力,这是后天获得的,因此又称获得性免疫。

65.概述免疫应答基本过程三个阶段的特点:

免疫应答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免疫应答除了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细胞系统协同完成外,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胞因子发挥辅助效应。虽然免疫应答足一个连

续的不可分割的过程,但可人为地划分为3个阶段:即①致敏阶段;②反应阶段;⑧效应阶段。

(1)致敏阶段:致敏阶段又称感应阶段,是抗原物质进入体内,抗原递呈细胞对其识别、捕获、加工处理和递呈以及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阶段。(2)反应阶段:反应阶段又称增殖与分化阶段,此阶段是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进行增殖与分化,以及产生效应性淋巴细胞和效应分子的过程。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淋巴母细胞,最终成为效应性淋巴细胞,并产生多种细胞因子;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一部分T,B淋巴细胞在分化的过程中变为记忆性细胞(Tm和Bm)。这个阶段有多种细胞间的协作和多种细胞因子的参加。

(3)效应阶段:此阶段是由活化的效应性细胞一—细胞毒性T细胞(CTL)与迟发型变态反应T细胞(T DTH)和效应分子——抗体与细胞因子发挥细胞免疫效应和体液免疫效应的过程,这些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共同作用清除抗原物质。

66.简述抗原递呈细胞对外源性抗原的加工与递呈:

外源性抗原被APC通过吞噬、吞饮或者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摄人细胞内形成吞噬小体,吞噬小体与APC胞质中的溶酶体融合形成吞噬溶酶体,在酸性的吞噬溶酶体中,大分子抗原在多种溶酶体酶的作用下,所形成的部分片段长度为13-18个氨基酸,并与MHCⅡ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通过胞内转运或者胞吐作用表达于APC 表面,并被递呈给TH细胞所识别。

67.简述抗原递呈细胞对内源性抗原的加工与递呈:

内源性抗原被细胞质溶胶中的蛋白酶降解为小分子抗原肽(8-12个氨基酸),并与MHC Ⅰ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转运到APC细胞表面,并被递呈给CD8+的T细胞所识别。

68.T细胞对抗原识别的特点:

T 细胞识别抗原的基础是其抗原受体和APC的MHC分子。T细胞的TCR不能识别天然的未经APC处理的抗原物质,只能识别经APC处理并与MHCI、MHCII 类分子结合的物质。T细胞识别的是线性的抗原表位,识别外源性抗原的细胞是CD4+的T H细胞,识别内源性抗原的细胞是CD8+的T C细胞。

69.T H细胞对外源性抗原的识别:

T H细胞依靠它的TCR识别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包括TCR对特异性抗原的识别、CD4与MHCII类分子的结合,多种协同分子相互结合,通过抗原肽-MHC-TCR三元体使T H 细胞激活,并表现出抗原特异性及MHC的限制性。

70.T C细胞对内源性抗原的识别:

由内原性抗原递呈细胞递呈的抗原,共细胞T C识别。T C细胞依靠其表面的TCR识别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TCR识别特异性的抗原、CD4与MHCI类分子的结合,多种协同分子相互结合,形成抗原肽-MHC-TCR三元体,使T C细胞激活,该识别具有抗原特异性及MHC的限制性。

71.B细胞对抗原识别的特点:

B 细胞识别抗原的物质基础是其膜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BCR中的SmIg。B 细胞可以直接和天然分子表面的相应表位结合,因此,它可识别完整的天然抗原大分子以及降解后的抗原肽段、以及碳水化合物、核酸、脂类等。此过程不需要MHC的递呈,也不受MHC的限制。B 细胞通过不同的机制识别TI和TD抗原。

72.B细胞对TI-1型抗原的识别:

TI-1型抗原包括细菌的脂多糖、多聚鞭毛素等,它们在高浓度时,可和B细胞上的有

丝分裂元受体结合,从而活化大多数B细胞,其活化B细胞和BCR 无关。而在低浓度时,它没有多克隆激活作用,但可被B细胞的BCR 所识别,并将它们聚集在B细胞的表面而活化B 细胞。

73.B细胞对TI-2型抗原的识别:

TI-2型抗原包括肺炎链球菌多糖、D-氨基酸聚合物,它们具有适当间隔的高度重复的决定簇,呈线状排列,与BCR 交联,聚集在一起形成帽而使B 细胞活化。

74.B细胞对TD型抗原的识别:

大多数抗原物质均为TD抗原,在初次应答是,都需要巨噬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处理后,递呈给T H细胞才能活化B细胞,因此B细胞对TD的识别,需要巨噬细胞、T H细胞的参与。再次应答时,B细胞可做为抗原递呈细胞递呈抗原给T H细胞,在递呈抗原的同时B细自身也被活化胞。

75.何谓细胞免疫:

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就是机体通过致敏阶段和反应阶段,T细胞分化成效应性T淋巴细胞(CTL,T DTH细胞)并产生细胞因子,从而发挥免疫效应。广义的细胞免疫还包括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K细胞,NK细胞等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76.T C(CTL)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细胞毒性T细胞是特异性细胞免疫的很重要的一类效应细胞,为CD8+的T细胞亚群,在动物机体内是以非活化的前体形式存在的。其TCR识别由APC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胞内菌感染细胞等靶细胞)递呈而来的内源性抗原,并与抗原肽特异性结合,并经活化的T H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作用下,活化、增殖并分化成具有杀伤能力的效应性CTL。CTL具有溶解活性,在对已发生改变的自身细胞(如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的识别与清除和移植物排斥反应中,起着关键的作用。CTL与靶细胞的相互作用受到MHCI类分子的限制,即CTL在识别靶细胞抗原的同时,要识别靶细胞上的MHC I类分子,它只能杀伤携带有与自身相同的MHCI类分子的靶细胞。通过释放穿孔素、淋巴毒素以及诱导靶细胞凋亡等途径导致靶细胞被破坏。

77.T DTH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一些亚群的T H细胞接触到某些抗原时,可分泌细胞因子,诱导产生局部的炎症反应,称为迟发型变态反应。介导迟发型变态反应的T H细胞称为迟发型变态反应T细胞,简称T DTH 细胞,属于CD4+T H细胞亚群,在体内是以非活化的前体形式存在的,其表面的抗原受体与靶细胞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并在活化T H细胞产生的白介素的作用下,活化、增殖、分化为具有免疫效应的T DTH细胞,并通过释放多种可溶性的细胞因子而发挥作用,主要引起局部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即迟发性变态反应,发挥排除抗原的功能。

78.细胞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效应针对对象参与因素

抗感染作用胞内菌、病毒、真菌、寄生虫CTL、T DTH、细胞因子

抗肿瘤作用肿瘤细胞CTL、肿瘤坏死因子、穿孔素、

粒酶、Fas配体

免疫损伤迟发型变态反应T DTH与细胞因子

移植排斥反应CTL 与细胞因子

自身免疫病细胞因子

79.何谓体液免疫:

由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称为体液免疫应答,而体液免疫效应是由B细胞通过对抗原的识别、活化、增殖,最后分化成浆细胞并分泌抗体来实现的,因此抗体是介导体液免疫效

中医护理学基础100题

五禽戏的创立者华佗 被称为刚脏的是肝 下列具有表里关系的经脉是足阙阴与足少阳经 五化中,属于火的是长 治疗和护理疾病的基本原则是调整阴阳, 恢复其相对平衡 失眠兼见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者,多为心肾不交 “阳胜则阴病”,用下列那种理论解释为宜阴阳消长平衡 下列不属于津液范畴的是痰饮 脾的生理功能有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 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产生各种变化 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前半夜 泻南补北法是指泻心补肾法 七情致病的特点有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 机/情志变化与病势相关 经络的主要组成部分十二经脉 目睛斜视多为肝风内动 与血液正常运行有关的因素有脉管的完整性/气的推动/气 的固摄/心肝脾等脏的功能/ 血液自身清浊 诊寸口脉,右寸候肺 与血液生成无关的是自然界清气 期的生理功能有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 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五脏中以升为健的脏是脾 在液为唾的脏是肾 属于六腑的有胆/胃/三焦/膀胱 数脉的主病是热证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凝

滞,主用/其性收引 湿证患者面色多表现为黄色 格阴的本质是真热假寒 过度安逸易导致的病理变化是气血运行不畅 均属于肝系统的是胆/筋/目/爪 脾在体合肉 下列哪项症状属于假神面赤如妆 神识不清,胡言乱语,声高有力,称为谵语 行气利水并用治水肿的依据是气能行津 与肺相表里的六腑是大肠 被称为百病之长的六淫邪气是风邪 呕吐清水痰涎,多属痰饮 机体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血 具有主决断的脏腑是胆 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腻,主病是痰饮证 五行制化关系中,异常的是相乘/相侮 宗气的盛衰可诊察虚里穴 潮热多见于阳明实证/湿温病/阴虚 证 卫气的生理功能是防御、温煦、调控 人体组织结构中,属于阳的是六腑 大实有羸状是指真实假虚 望络脉通用的年龄是3岁内 灰黑苔主病是热极或寒极 瘀血疼痛的性质多是刺痛 肝主流泄的功能体現在调畅气机/促进血液运 行/调解情志/促进肠胃 运化 性质精纯, 灌注于脉中之气是营气 水火既济概括的是哪两个脏腑的关系心与肾

三基考试基础护理学

基础护理学 1. 自觉腹痛者就诊于 A:急诊 B:心理门诊 C:神经专科门诊 D:一般门诊 E:保健门诊 ■■■………D 解析:自觉腹痛者就诊于一般门诊,用排除法可选出正确答案。 2. 交班报告一般应由何人书写 A:由值班护士书写 B:由高年资护士书写 C:由年轻护士书写 D:由护士长书写 E:由实习护士书写 ■■■………A 解析:交班报告一般应由值班护士书写。 3. 有利于矫正子宫后倾的体位是 A:侧卧位 B:去枕仰卧位 C:截石位 D:膝胸位 E:中凹卧位 ■■■………D 解析:膝胸位有利于矫正子宫后倾和胎位不正。 4. 注射青霉素引起的血清病型反应,常发生在注射后 A:21天 B:7~12天 C:28天 D:46天 E:14天 ■■■………B 解析:注射青霉素引起血清病型反应:一般在用药后7~12天发生,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关节肿痛、淋巴结肿大、腹痛等。 5. 洗胃时,一次洗胃液灌入量应不超过 A:100ml B:500ml C:200ml D:300ml E:400ml ■■■………B 解析:洗胃液一次灌入流量300~500ml,过多则胃容积增大,可使胃压上升,导致急性胃扩,刺激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反射性心脏骤停。同时,毒物快速排入肠道,增加毒物吸收量。

另外,过多也可引起液体反流,导致呛咳、误吸或窒息。 6. 若女性怀孕34周时发生胎膜早破,为防止脐带脱垂,应采用 A:截石位 B:膝胸位 C:头高足低位 D:头低足高位 E:去枕仰卧位 ■■■………D 解析:妊娠时胎膜早破应采用头低足高位,防止脐带脱垂。 7. 根据卫生部提出的《医院分级管理标准》,下列医院按功能与任务及技术质量水平、管理水平、设施条件划分的是 A:一级医院 B:个体所有制医院 C:综合性医院 D:企业医院 E:专科医院 ■■■………A 解析:根据卫生部提出的《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医院按功能与任务及技术质量水平、管理水平、设施条件划分为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 8. 有关输血前准备工作,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必须两人核对,严格三查七对 B:禁止同时为两人采集血标本 C:库血应在室温放置20min再输入 D:输血前将血浆以旋转轻轻摇匀 E:分界不清的库血不能使用 ■■■………A 解析:护士在采血及输血前应两人严格三查八对;库血取出后不能加热,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可在室温下放置15~20min再输入,如30min不能输入,则应置冰箱冷藏(2~4℃);输血前不能剧烈振荡,或上下颠倒摇匀,以免破坏红细胞,可以旋转轻轻摇匀;正常库血上层血浆为黄色,下层血细胞呈红色,两者之间界限清楚,分界不清提示血液变质,不能输入;同时为两人采集血标本容易引起混淆。 9. 空气栓塞致死的原因是气栓阻塞 A:肺动脉入口 B:上腔静脉入口 C:主动脉入口 D:下腔静脉入口 E:肺静脉入口 ■■■………A 解析:空气进入静脉,随血循环到达右心房、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可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进入肺小动脉,最后经肺毛细血管吸收,损害较小。如空气量大,在右心室阻塞肺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导致机体严重缺氧,甚至引起病人死亡。 10. 采用被动卧位的病人是 A:心力衰竭病人 B:昏迷病人

护士三基考试题及答案.doc

护士三基考试题 1.加压给氧适用于下列哪种病人: B A.慢性肺源性心脏病B.急性肺水肿C.颅脑损伤 D.哮喘严重者E.巴比妥中毒 2.鼻导管给氧,导管插入长度为: D A.鼻尖至耳垂B.鼻尖至耳垂的1/2C.鼻尖至耳垂的1/4 D.鼻尖至耳垂的2/3E.鼻翼至耳垂 3.下列情况哪项不是缺氧的主要临床表现: D A.烦躁不安,脉搏增快B.喘息、鼻翼煽动 C.四肢末梢紫绀D.血压下降 E.神志不清 4.病人用氧后,缺氧症状无改善、呼吸困难加重,你首先应采取: D A.马上通知医生处理B.调节氧流量,加大吸氧量 C.注射呼吸兴奋剂D.检查吸氧装置及病人鼻腔 E.气管插管给氧 5.停用氧气的正确方法是: E A.关紧总开关→关好流量表→取下鼻导管→重开流量表放余氧 B.关紧总开关→取下鼻导管→关好流量表 C.取下鼻导管→关紧总开关→再关流量表 D.关紧流量表→再关总开关→取下鼻导管→重开流量表放气 E.取下鼻导管→关紧流量表→再关总开关→重开流量表放余氧

6.在用氧过程中,要调节氧流量,应采取的方法是: C A.拔出导管调节流量B.直接调节氧流量 C.分离导管调节氧流量D.更换粗导管并加大氧流量 E.更换流量表 7.要求吸氧浓度达到45%,其流量为: E A.3L B.4L C.5L D.2L E.6L 8.氧气表压力指针降到多少时即不可再用: D A.0.5kg/cm2B.2kg/cm2C. 3kg/cm2 D.5kg/ cm2E.6.5kg/ cm2 9.为达到治疗效果,吸氧的浓度应不低于: D A.35%~45%B.50%C.20%D.25%E.60% 0.氧气表上的减压器,可将来自氧气筒内的压力减至: B A.0.5~1 kg/ cm2B.2~3 kg/ cm2C.4~5 kg/ cm2 D. 6~7 kg/ cm2E.10 kg/ cm2 1.患者赵 XX,男, 50 岁,因肺心病收住院治疗,护士巡视病房时发现患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及口唇紫绀,血气分析: PaO2〉37mmHg, PaCO2〉>69mmHg。根据病人症状及血气分析,判断其缺氧程度为: C A.极轻度B.轻度C.中度D.重度E.极重度 2.氧气筒内氧气不能尽用,一般需留5kg/ cm2 ,其目的是: B A.便于再次充气B.防充气时引起爆炸 C.便于检查氧气装置有无漏气D.便于调节氧流量 E.使流量平稳,便于使用

中国医科大学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考试《中 医护理学基础》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7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 阴阳这对纲领是用来辨别() A. 病位的深浅 B. 邪正的盛衰 C. 疾病的类别 D. 疾病的性质 正确答案:C 2. 口渴而不多饮,兼见身热不扬,属() A. 阴虚 B. 湿热 C. 痰饮 D. 瘀血 正确答案:B 3. 下列经脉中分支最多的是() A. 胃经 B. 三焦经 C. 胆经 D. 膀胱经 正确答案:A 4. 与酸味药作用相似的药味是() A. 咸味 B. 辛味 C. 苦味 D. 涩味 正确答案:D 5. 下列哪项不是风邪的致病特点() A. 善行而数变 B. 耗气伤津 C. 易袭阳位 D. 为百病之长 正确答案:B 6. 布散于皮肤、肌肉和孔窍中的是() A. 气 B. 血

C. 津 D. 液 正确答案:C 7. 针刺头顶和项背部腧穴最宜选择() A. 侧俯卧位 B. 仰卧位 C. 仰靠坐位 D. 俯伏坐位 E. 正确答案:D 8. 主治肺、胸、喉病的经脉是() A. 大肠经 B. 胃经 C. 小肠经 D. 肺经 正确答案:D 9. 刮痧的常用介质有() A. 粉剂 B. 膏剂 C. 丸剂 D. 水剂 正确答案:D 10. 麻黄汤与三拗汤的变化属于() A. 药味的增减 B. 药量的加减 C. 剂型的更换 D. 药味、药量均变化 正确答案:A 11. 位于肘横纹上,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之间的穴是() A. 小海 B. 少海 C. 天井 D. 曲池 正确答案:A 12. 善于治疗崩漏的腧穴是() A. 厉兑 B. 隐白 C. 至阴 D. 少商 正确答案:B 13. 下列哪项不是寒邪的致病特点()

护理学三基试题及答案

护理学三基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1、健康 2、不良反应 3、心肺脑复苏 4、无菌技术 5、腹膜刺激征 二、填空(20分) 1、密切观察血压者应尽量做到四定,即定___、定___、定___、定__。 2、药物保管中,要定期检查,凡没有____或____、_____、___、____、发霉和沉淀现象,均不可使用。 3、阿司匹林的基本作用有___、___、___和___。 4、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是:___、___、___。 5、恶性肿瘤的扩散方式有:____、____、____和____四种。 三、单选题(10分) 1、构成传染过程必需具备的三个因素是( )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病原体、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C.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特异性定位 D.病原体、人体和病原体所处的环境 E.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作用 2、长期半卧位的心源性水肿的患者,哪个部位最易引起溃烂() A.背部 B.骶尾部 C.踝部 D.枕后 E.足跟部 3、急性心肌梗死时猝死的最常见的原因是() A.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B.心房颤动 C.频发室性早搏 D.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E.心室颤动 4、有关体循环与肺循环的说法,何者错误()

A.体循环又称大循环 B.肺循环始于体温环之先 C.肺循环主要是进行气体交换 D.肺循环又称小循环 E.体循环与肺循环通过心脏而沟通 5、保证紫外线杀菌作用的适宜温度、湿度是() A.低于20℃,超过50% B. 低于20℃,超过40% C.超过20℃,低于40% D. 超过20℃,低于30% E. 超过20℃,40--50% 6、使用简易呼吸器急救病人时,首要的步骤是() A.使病人头后仰,托起下颌,扣紧面罩 B.挤压简易呼吸器 C.加压给氧 D. 清除呼吸道异物及分泌物 E.立即注射兴奋X 7、病人由于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所致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在处理上哪项不适当? ( ) A.立即给病人氧气吸入 B.将病人半卧位协助咳嗽排痰 C. 立即肌注吗X10㎎镇静 D.立即鼻导管吸痰 E.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 8、最常见的子宫肌瘤是下列哪一类型() A.肌避间肌瘤 B.子宫颈肌瘤 C.粘膜下肌瘤 D.浆膜下肌瘤 E.混合肌瘤 9、诊断休克病人微循环效能的主要依据是() A.血压 B.脉搏 C.呼吸 D.神志 E.尿量 10 、下列哪些症状和体征不是缺氧引起的临床表现() A .坐立不安,焦虑 B.呼吸频率加快或减慢 C.皮肤颜色改变 D.端坐呼吸 E.血压升高 四、多选题(10分) 1、为病人进行皮肤清洁护理的目的是() A.刺激皮肤的血液循环 B.清除体表致病物质 C.清除体表污垢 D.加强外貌的修饰,美化外观 E.清洁皮肤创面 2、护士在收集资料时可选用的方法有:() A.与病人交谈 B.与家属沟通 C.用感官观察 D.进行身体评估 E.查阅实验室检查的结果

《护理学基础》试卷和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护理学基础》期末试题(附答案) 共50道单选题,每题2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 1.患者刘某,发热4天,体温40°C,伴随神志不清,反复抽搐,考虑乙型脑炎,应施行()。(2分) A.呼吸道隔离 B.消化道隔离 C.接触性隔离 D.昆虫隔离 E.保护性隔离 2.休克时,脉率增快是由于()。(2分) A.心肌收缩力增强 B.机体代谢率降低 C.心输出量降低 D.心肌收缩力减弱 E.心输出量增加 3.为限制病人手腕和踝部的活动,可用宽绷带打成()。(2分) A.单套结 B.外科结 C.连环结 D.双套结 E.滑结 4.酒精拭浴的主要散热方式是()。(2分) A.蒸发 B.对流 C.传导 D.散发 E.挥发

5.患者李某,66岁。慢性支气管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医嘱氧气雾化吸入,下列操作错误的是()。(2分) A.雾化器连接湿化瓶,湿化瓶内添加无菌蒸馏水 B.指导患者进行深长吸气,并屏气1~2秒 c.治疗结束后取下口含嘴和雾化器,然后关闭氧气开关 D.观察雾化吸入效果并记录 E.调节氧气流量为6~8L/min 6.关于知识缺乏的描述,恰当的是()。(2分) A.潜在并发症:知识缺乏 B.知识缺乏:缺乏胰岛素注射知识 C.知识缺乏:与缺乏胰岛素注射知识有关 D.知识缺乏:缺乏糖尿病知识 E.知识缺乏:与糖尿病有关 7.患者女,45岁。高血压头痛,诉因与家人吵架后血压升高至160/105mmHg,平素性格暴躁、喜高盐饮食。根据罗伊适应模式,判断平素性格暴躁、喜高盐饮食对于患者头痛是()。(2分) A.主要刺激 B.强烈刺激 C.固有刺激 D.一般刺激 E.相关刺激 8.为限制病人坐起可用()。(2分) A.双膝固定法 B.床挡 C.专人守护 D.约束带 E.肩部固定法 9.患者女,44岁。经阴道子宫手术后第三天。诉排尿困难,下腹胀痛。检查下腹部膨隆,叩诊实音。下列护理措施不恰当的是()。(2分)

护理三基考试试题库7000题

护理三基考试题库7000题-2 101题目:物理降温后的体温,绘制符号及连线是答案:C A:.红点红虚线 B:.蓝点蓝虚线 C:.红圈红虚线 D:.蓝圈蓝虚线 E:.红圈蓝虚线 102题目:发口服药操作,下述哪项正确答案:C ( A:.病人不在,药物放床旁桌上 B:.病人服洋地黄类药物后要测其脉率 C:.嘱病人服止咳糖浆后不要立即饮水 D:.病人提出疑问,即予解释 E:.鼻饲病人不给口服药 103题目:下列可用于肌内注射的部位是答案:E A:.肩峰下1指处 B:.髂前上棘与尾骨联线中1/3处 C:.髂前上棘内侧3横指处 [ D:.大腿中段内侧 E:.大腿中段外侧 104题目:颈外静脉输液,最佳穿刺点在答案:D A:.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下1/3处 B:.下颌角与锁骨下缘中点连线下1/3处 C:.下颌角与锁骨下缘中点连线上1/3处 D:.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上1/3处 E:.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中1/3处 、 105题目:鼻导管给氧操作,下述正确的是答案:C A:.给氧前用干棉签清洁病人鼻孔 B:.导管插入长度为鼻尖到耳垂的1/2 C:.给氧时,调节氧流量后插入鼻导管 D:.停止给氧时,应先关氧气开关 E:.氧气筒放置距暖气应5m 106题目:下列哪种情况禁忌洗胃答案:B A:.胃黏膜水肿 B:.误服氢氧化钠 【

C:.消化道溃疡 D:.深度昏迷 E:.晚期胃癌 107题目:下列哪种情况不需留置导尿答案:A A:.膀胱镜检查 B:.子宫切除术 C:.尿道修补术 D:.大面积烧伤 E:.前列腺肥大尿潴留 $ 108题目:下列部位可放置冰袋降温的是答案:B A:.前额、足底 B:.头顶、腹股沟 C:.枕部、腘窝 D:.颈部、腹部 E:.腋窝、胸部 109题目:有关使用隔离衣的要求,正确的是答案:C A:.每周更换一次 《 B:.要保持袖口内外面清洁 C:.必须完全盖住工作服 D:.隔离衣潮湿后立即晾干 E:.隔离衣挂在走廊内应外面向外 110题目:给儿童使用人工呼吸机,潮气量的标准是每千克体重答案:C A:.5ml B:.8ml C:.10ml D:.12ml ( E:.15ml 111题目:下述哪项不属于临终护理的目的答案:D A:.解除病人肉体痛苦 B:.缓解病人心理恐惧 C:.使病人舒适安静 D:.使病人五官端详 E:.使家属获得安慰 112题目:现行的三级护理管理体制结构是答案:D …

护理三基试题及答案

护理三基试题 一、判断题 (每题2分,共40分) 1、长期输入生理盐水可引起高钾血症。( F ) 2、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局部组织的变性、渗出和增生,可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F ) 3、纵膈不是单个器官,而是两肺之间许多器官结构以及结缔组织的总称。( T ) 4、被动体位是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为减轻痛苦而被迫采取的某种姿势。(F ) 5、目前的介入方法有栓塞法、血管成形法、区域性灌注法3种。( T) 6、传染病房的隔离衣、口罩、帽子应每天更换1次。(T ) 7、平静呼吸时,每分钟进入肺泡参与气体交换的气体量称为每分钟肺通气量。( F) 8、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方法是:空腹抽血1次,口服葡萄糖75G后分别在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时各抽血1次测血糖及胰岛素。(T ) 9、男,22岁。开水烫伤双足,局部肿胀明显,有大小不等水泡,创面红润,潮湿,诉创面剧痛,诊断为开水烫伤7%(浅Ⅱ度)。( T) 10、严重挤压伤是外科引起高血钾的常见病因。( T ) 11、癔病性痉挛多在白天或暗示下发作,发作时有神经系统病理征。( F) 12、心绞痛是主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症候群。( F ) 13、脑疝晚期患者可出现典型的Cushing反应。(F ) 14、瞳孔呈垂直椭圆形散大是急性闭角性青光眼的临床特点之一。(T ) 15、为了增加心输出量,心脏按压时间应略长于放松时间。(T ) 16、六淫是一切内感病的主要病因。(F ) 17、孕妇血液中存在IgG血型抗体即有可能引起新生儿溶血病。(T ) 18、老年人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收缩压基线=90+年龄(mmHg)。(T ) 19、胆道手术后3-5天可考虑行T型管缓慢低压冲洗。( F ) 20、红霉素、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等药物因对消化道有刺激,应在饭后服用。(F ) 二、单选题 (每题2分,共40分) 1、为了预防高血压的发生,WHO建议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 D ) A、12g B、10g C、8g D、6g E、4g 2、体温每升高1℃,心率平均每分钟约增加(C ) A、5次 B、10次 C、18次 D、20次 E、25次 3、一般情况下,主要影响收缩压高低的是( A ) A、每搏量 B、心率 C、外周阻力 D、大动脉弹性 E、循环血量/血管容量比例 4、关于食管的狭窄,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B ) A、第一狭窄部相当于第7颈椎的下缘 B、第二狭窄部距中切牙20cm C、第二狭窄部相当于胸骨角平面 D、第三狭窄部相当于第11胸椎平面 E、第三狭窄部距中切牙45cm 5、烧伤休克补液治疗,第1个8小时输入24小时补液计划总量的(C ) A、1/4 B、1/3 C、1/2 D、2/3 E、2/5 6、最常见的咯血原因是( C ) A、支气管扩张 B、慢性支气管炎 C、肺结核 D、支气管肺癌 E、风温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7、鉴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主要症状为( C ) A、神志改变 B、多饮多尿症状明显 C、局限性抽搐 D、血压偏低 E、食欲减退 8、疥疮皮损好发于(E ) A、头部,面部和颈部 B、胸背部及腰部 C、四肢的伸侧 D、臀部及双下肢,手掌及足背 E、指缝、腕部屈侧、下腹部、股内侧 9、水痘的传染期是(E ) A、潜伏期至结痂 B、前驱期至出疹 C、发热至痂脱落为止 D、出疹期至痂脱落为止 E、出疹前1-2天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 10、50岁妇女普查时发现子宫增大如6周妊娠大小,B超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最好的处理方案是( C ) A、子宫全切 B、子宫颈全切 C、定期复查 D、雌激素治疗 E、孕激素治疗 11、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应除外下列哪项( B ) A、大量排钾利尿 B、多次灌肠和导泻 C、上消化道出血 D、反复放腹水 E、高蛋白饮食 12、急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C ) A、少尿、水肿 B、少尿、高血压 C、血尿、水肿、高血压 D、血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衰竭 E、水肿、高血压 13、法洛四联症常见并发症为( B ) A、心力衰竭 B、脑血栓 C、肺水肿 D、脑膜炎 E、肺炎 14、关于GCS记分法的概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 A、总分最高15,最低3分 B、总分越低表明意识障碍越重 C、15分为意识清醒 D、总分在8分以上表示已有昏迷 E、总分由低分向高分转化说明病情在好转中 15、石膏固定的病人血液循环障碍最早出现的症状是(B ) A、感觉异常 B、疼痛 C、苍白 D、体温下降 E、发绀 16、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诊断,最主要的依据是(E ) A、全身中毒症状严重 B、局部持续性疼痛,患肢不愿活动 C、骺端处明显深压痛 D、白细胞计数增多 E、局部脓肿分层穿刺做涂片检查

《中医护理学基础》习题集、考试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 第一章绪论 二、填空题 1、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1华佗)。 2、《伤寒杂病论》开创了(1辨证施护)先河。 3、头有疮则(1沐),身有疡则(2浴)。 4、首创“麻沸散”的是(1华佗)。 5、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1《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6、张仲景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首创(药物灌肠)法。 7、中医护理是以(调养)为特色,它包涵(调理)和(护理)两种医护手段。 8、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一部营养学专著。 三、选择题 1.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中医护理系创建(1983年天津中医学院)。 2、开创了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3.最早记载了细葱管导尿术的医学巨著为(《千金方》)。 4、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华佗)。 5、首创猪胆汗灌肠法的医家是(张仲景)。 6、在对自溢提出急救护理与现代人工呼吸法相似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是(《神农本草经》)。 8、首创汤剂的是(伊尹 9、首创中药灌肠法解决便秘的著作是(《伤寒论》)。 10、首创细葱管导尿术的著名医家是(孙思邈)。

11、(张仲景)创建辨证施护的理论。 A、孙思邈 B、张仲景 C、华佗 D、叶天士 四、简答题 1、简述孙思邈对中医护理的贡献。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 四、简答题 1、①妇、幼儿护理:孙思邈从妇人怀孕养胎,到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都做了详细的叙述;②重视食疗③生活起居④饮食护理⑤精神调养⑥老年人的护理⑦投药护理⑧护理操作技术:首创细葱管进行导尿。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 (1)对饮食宜忌做了详细的说明,对中医临床饮食调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做好生活起居护理,顺应四时气候,避免疾病的发生。 (3)重视情志护理,认为情志过极可导致人体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诱发或加重疾病。同时强调医护人员与患者交谈时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第二章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 第三章整体护理 一、名词解释 1、通因通用:用通利的药物,通利的护法,治护通泄症状的方法。但其实质通泄症的病因本质是实证,如因积滞伤食所致腹泻,因瘀血内滞所致崩漏,但取攻下治护法,就是“通因通用”法。 2、寒因寒用:用补塞药,补塞护法,治护闭塞不通的症状的方法。但其实质塞证为其假象,又称假塞,故治疗护宜取补塞。 3、辨证施护:就是运用中医的理论,对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病史、症状、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从而找出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或护理诊断。并在辨证的基础上,即从疾病的证候定性中确立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并按其实施,从而达到护理目的。

医院护理三基考试

医院护理三基考试 科室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20分1分/空 1.急救物品管理要做到四定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定时核对、定量供应无菌物品。 2.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有 移情、控制、信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男性和女性腹膜腔最低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灭菌是指_______________传播媒介上的_______________的处理。 5.医院环境的总体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洁、安静。 6.病理情况下 瞳孔直径大于____________为瞳孔散大 小于____________为瞳孔缩小。 7.痰液观察发现铁锈色痰常见于_______________ 粉红色泡沫痰提示_______________。 8.大便隐血实验阳性提示每日出血量大于____________ 出现黑便表明出血量在 ____________以上。 9.常见的输液反应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脉炎、空气栓塞。 10.外科急腹症共同临床表现有 ______________、消化道症状、______________、肠鸣音改变。 二、单选题 30分1分/题 1. 下列哪项不属于纽曼的保健系统模式 ( ) A. 压力原 B. 机体防御功能 C. 物理治疗 D. 预防性护理活动 2. 有关护理程序的概念描述 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护理工作的分工类型 B. 是一种护理工作的简化形式 C. 是一种技术操作的程序 D. 是一种全面实施整体护理的理论与实践模式 3. 护士在制定计划中列出“3天内病人自觉腹胀症状减轻” 这是 ( ) A. 护理诊断 B. 护理措施 C. 护理目标 D. 护理评价 4. 胆道完全阻塞病人的尿液为 ( ) A. 血尿 B. 血红蛋白尿 C. 胆红素尿 D. 乳糜尿 5. 张女士 60岁 在运动时经常不自主地排出少量尿液 评估该病人情况为 ( ) A. 真性尿失禁 B. 充溢性尿失禁 C. 假性尿失禁 D. 压力性尿失禁 6. 护患关系不包括 ( ) A. 工作关系 B. 信任关系 C. 上下级关系 D. 治疗关系 7. 依据纽曼模式 第三级预防保健护理的重点是 ( ) A. 早期发现病例 B. 早期治疗 C. 控制或改变压力原 D. 帮助护理对象恢复和重建功能 防止压力原的进一步损害 8. 少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少于 ( ) A. 100 ml B. 200 ml C. 300 ml D. 400 ml 9. 胆道梗阻病人的大便可呈 ( ) A. 黑色 B. 暗绿色 C. 暗红色 D. 白陶土色 10. 整体护理的指导思想是( ) A. 以问题为本 B. 以人为本 C. 以护理对象的生理需要为 D. 以护理对象的心理需要为本 11. 败血症病人常见的热型为( ) A. 弛张热 B. 稽留热 C. 间歇热 D. 不规则热 12. 继续护理学教育是 ( ) A. 终身性护理学教育 B. 护理学历教育 C. 规范化专业培训 D. 护理知识培训 13. 输血过程中最严重的反应是 ( ) A. 发热反应 B. 过敏反应 C. 溶血反应 D. 肺水肿反应 14. 下列哪项不属于个性化心理护理的特点 ( ) A. 目标明确 B. 针对性强 C. 规律性强 D. 特异性强 15. 依据罗伊的模式 护理人员可通过哪种方式帮助病人 ( ) A. 积极联系医生 B. 有效执行医嘱 C. 控制或改变刺激 提高人的应对能力和扩大适应区 D. 运用护理程序实施计划 16. 关于体温的生理性改变 不妥的叙述为 ( ) A. 正常人下午14:00 20:00体温较高 B. 正常成人的体温略高于婴幼儿 C. 正常人清晨2:00 6:00体温较低 D. 正常人24小时内体温变化一般不超过0.5 1.0℃ 17. 下列哪项不是罗伊适应模式的基本内容 ( ) A. 心理功能 B. 自我概念 C. 角色功能 D. 互相依赖 18. 健康相关行为是指 ( ) A. 危害健康行为 B. 心理保健行为 C. 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 D. 定期体格检查 19. 护理计划的内容不包括 ( ) A. 护理目标 B. 治疗方案 C. 护理措施 D. 护理评价 20. 人体必需氨基酸不包括 ( ) A. 精氨酸 B. 亮氨酸 C. 蛋氨酸 D. 色氨酸 21. 使用退热药后出现体温不升 不包括下列哪类病人 ( ) A. 极度 营养不良病人 B. 全身衰竭病人 C. 严重休克病人 D. 抽搐病人 22. 病人教育程序应注重 ( ) A. 解决病人对健康问题的反应 B. 调动并激励病人参与促进康复的护理过程 C. 按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进行 D. 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23. 低钠饮食每日供钠量为 ( ) A. <100 mg B. <200 mg C. <300 mg D. <500 mg 24. 下列哪项不是病人教学原则( ) A. 实用原则 B. 定时教育原则 C. 因人施教原则 D. 目标实现原则

护理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护理学基础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铺床时移开床旁桌、床尾椅的距离分别是() A.15cm,15cm B.30cm,15cm C.20cm,15cm D.15cm,20cm E.20c m,20cm 2.不符合节力原则的铺床方法是() A.按铺床顺序放置用物B.护士身体靠近床边 C.上身保持一定弯度D.两腿分开稍屈膝 E.使用肘部力量 3.符合患者要求的休养环境是() A.中暑患者,室温保持在4℃左右B.儿科病室,室温宜在22℃左右 C.产休室,应保暖不宜开窗D.破伤风患者,室内光线应明亮 E.气管切开患者,室内相对湿度为40% 4.医院里的工作人员做到“四轻”,是为了给患者() A.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B.创造安静的环境 C.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D.创造安全的环境 E.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5.患者初次住院,护士做入院指导不妥的一项是() A.作息时间B.规章制度 C.指导用药和诊断D.指导患者适应角色 E.指导正确留取常规标本 6.用平车运送输液患者最重要的是() A.上坡头在前B.下坡头在后 C.做好穿刺处的固定,防针头脱出D.使患者躺卧在平车中间 E.不可用车撞门 7.陈太太,76岁。在门诊候诊时,突然感到腹痛难忍,出冷汗,四肢冰冷,呼吸急促。门诊护士应() A.态度和蔼,劝其耐心等候B.让患者平卧候诊 C.安排提前就诊D.给予镇痛剂 E.请医生加快诊疗 8.杨某,孕9个月,宫口已开,急诊入院,住院处护士应首先做的护理工作是()

A.办理入院手续B.进行卫生处置 C.用平车送入产科D.通知住院医师 E.立即给孕妇吸氧 9.膀胱镜检查应取的体位是() A.膝胸位B.仰卧位C.截石位D.侧卧位E.头高足低位 10.患者因疾病或治疗的原因,被迫采取的卧位是() A.主动卧位B.被动卧位C.被迫卧位D.稳定性卧位E.不稳定性卧位11.用于限制病人下肢活动的约束方法是() A.约束手腕B.约束肩部C.约束膝部D.约束踝部 E.固定一侧肢体 12.预防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应取的卧位是() A.去枕平卧位B.头高足低位C.头低足高位D.半坐卧位E.平卧位13.采取中凹卧位时,应给予?() A.头胸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B.头胸抬高20-30°,下肢抬高20-30°C.头胸抬高30-40°,下肢抬高40-50°D.头胸抬高40-50°,下肢抬高20-30°E.头胸抬高50-60°,下肢抬高20-30° 14.有关疼痛病人护理措施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A.麻醉性止痛药用于难以控制的剧烈疼痛 B.药物性止痛方法是临床解除疼痛的主要手段 C.非药物止痛方法应与药物止痛方法联合使用 D.当病人存在疼痛时,应根据情况实施缓解疼痛的措施 E.给予药物止痛时,开始剂量宜小,以后逐渐加量,以免成瘾 15.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为() A.2小时B.3小时C.4小时D.5小时E.6小时 16.紫外线消毒空气时,若每10平方米安装紫外线灯管1支,有效距离和消毒时间分别要求() A.<25cm>10分钟B.<60cm>15分钟 C.<1.0m>20分钟D.<1.5m>25分钟 E.<2m>30分钟 17.为传染病患者实施护理操作时,正确的是() A.穿隔离衣后,可到治疗室取物B.穿隔离衣后,可随意活动 C.穿隔离衣后仅用避污纸接触患者,脱衣后可不用消毒双手 D.护理操作前用物计划周全,以省略反复穿脱隔离衣及手的消毒 E.为患者发药时,可不用穿隔离衣 18.某男,30岁,因急性肝炎住传染科,入院时带的票证及书信消毒的方法是()

第五版基础护理学三基知识考试题

基础护理学三基知识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对医务人员的“四轻”要求(C) A.说话轻 B.走路轻 C.开窗轻 D.操作轻 E.关门轻 2、测量呼吸时,护士的手仍然放在诊脉部位是为了(C) A.表示对病人的关心 B.看表计时 C.转移病人注意力 D.脉率与呼吸作对照 E.测脉率估计呼吸频率 3、下列有关血压的叙述,错误的是(E) A.运动或恐惧时血压升高 B.血压在傍晚时较高 C.下肢血压一般比上肢血压高 D.右上肢血压比左上肢高 E.冬季血压比夏季偏低 4、为女性病人导尿,尿管插入尿道4--6cm,见尿后再插深度是(A) A.1cm B.3cm C.5cm D.7cm E.9cm 5、膀胱高度充盈的病人,首次导尿不得超过(C) A.500ml B.100ml C.1000ml D.3000ml E.1500ml 6、下列英文缩写译意错误的是(D) A.Qd:每天1次 B.Bid:每天2次 C.q4h:每4小时1次 D. Qid:每天3次 E.Qn:每晚1次 7、服用时应避免与牙齿接触的药物是(C) A.止咳糖浆 B.棕色合剂 C.硫酸亚铁 D.碳酸氢钠 E.颠茄合剂 8、从上午10:00开始输液,液体总量为1500ml,输液速度为60滴/min,其输液结束的时间应是(B) A.16:00 B.16:25 C.16:30 D.16:45 E.17:00 9、下列哪项是输液应中急性肺水肿的特征性症状(E) A.心悸、呕吐 B.咳嗽、气促、呼吸困难 C.发绀、躁动不安 D.胸闷、心悸、气促 E.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气促、胸闷 10、某脑外伤病人呼吸由浅慢逐渐加快加深,后又逐渐变浅变慢,然后暂停数秒,如此周而复始,这属于哪种呼吸(D) A.间断呼吸 B.浮浅性呼吸 C.深大呼吸 D.潮式呼吸 E.吸气性呼吸困难 11、帮助留置导尿管病人锻炼膀胱反射功能,护理措施是(B)

中医护理学基础习题

. 中医护理学基础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中医学极为重视护理工作,认为对待疾病要“三分________,七分-________。” 2.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________,,系统的总结了古代医学成就和护理经验,运用当时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初步奠定了中医护理的________。 3.清代钱襄的________,是现存最早最全面论述中医护理的专著。其________和护理原则为推动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4.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护理学________的原则,奠定了中医________的基础。 (二)选择题 A型题 1.奠定了中医辨证施护基本原则的医家是 A.华佗 B.张仲景 C.李时珍 D.孙思邈 E.钱襄 2.在现存中医古代文献中,最早最全面论述中医护理的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千金要方》 E.《侍疾要语》 3.中医护理学独立于哪一时期 A.远古时期 B.夏商周至春秋时期 C.战国至三国时期 . . D.晋至近代时期 E.新中国建立以后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治养 2.《黄帝内经》理论基础 3.《侍疾要语》侍疾理论 4.辩证施护临床护理学 (二) 选择题 A型题 1.B 2.E 3.E 第二节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一)名词解释 1.中医护理学 2.整体观念 3.辩证施护

4.同病异护 5.异病同护 (二)填空题 1.辩证是施护的________,施护是护理病人的________。 2.整体观念贯穿于中医的________、病理、诊断、治疗、________等理论体系中。 . . 3.辩证施护的精神实质是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具体体现在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 4.中医护理学是以________为指导思想,以________为护理的基本原则。 5.现代医学的整体护理模式与中医学的________的思想和________观念是相融相通的。 (三)简答题 1.中医护理如何理解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为什么说人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 3.简述辨证与施护的关系。 4.辩证施护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四)选择题 A型题 1.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是

最新三基考试基础护理学资料

基础护理学 1、护理学是 A.研究人文的科学 B.研究医学的科学 C.研究护理技术的科学 D.研究社会的科学 E.与社会、自然、人文科学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E 答案解析:解析:护理学是一门生命科学中综合自然、社会及人文科学的应用科学。 2、护理学的4个基本概念指的是 A.预防、治疗、护理、环境 B.病人、健康、社会、护理 C.人、环境、健康、预防 D.人、环境、健康、护理 E.病人、预防、治疗、护理 ——————D 答案解析:解析:现代护理学主要就人、环境、健康、护理等4个概念进行描述,它们是护理学的4个基本概念。 3、除下列哪项外都是护士必须具备的素质 A.慎言守密 B.关怀体贴 C.实事求是 D.情绪始终愉快 E.遇烦心事要忍耐 ——————D 答案解析:解析:社会的发展、护士的专业发展要求,护士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包括:(1)思想品德素质:①具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护理事业的“三热爱”精神,为人民服务,为人类健康服务“两服务”的奉献精神;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为己任;③诚实的品格、较高的慎独修养和高尚的思想情操。(2)专业素质:①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必要的护理理论和人文科学知识,以及参与护理教育与护理科研的基本知识,勇于钻研业务技术,不断开拓创新;②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解决病人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③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健康的体魄和规范的言行举止,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精神,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做到慎言守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4、下列哪种沟通形式不属于非语言性沟通 A.面部表情 B.手势 C.身体运动

护理学基础填空题及答案

护理学基础填空题及答案 1.护理的工作方法是____________。 2.护理理论主要研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和护理等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3.造成压疮发生的物理因素包括____________、剪力、摩擦力、____________等。 4.试验饮食分结肠镜检查饮食、____________、高脂肪试验饮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耐量试验。 5.大量不保留灌肠时液面距肛门的距离约____________cm。 6.少尿是指24h尿量少于____________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____________ml。 7.当病人输液或输血时,尽量避免收集____________,以免影响检验结果,同时,严禁在输血、输液处抽取____________。 8.液体入量的记录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静脉输血输液量。 1.护理程序 2.人健康 3.压力潮湿 4.胆囊造影试验餐肌酐试验饮食潜血试验饮食 5.45~60 6.400 17 7.血液标本血标本 8.饮水量食物中含水量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氧气表由、、、 和组成。(压力表、减压器、流量表、湿化瓶、安全阀) 2、病床要符合、、、的原则。(实用、耐用、舒适、安全) 病床之间的距离不的少于。(1米) 人类的环境分为和。(内环境和外环境) 人的内环境由和组成。(生理环境和心理环境) 人的外环境由和组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病室的温度以为宜。一般每次通风时间为分钟左右。(50-60%、30) 医院的主要任务是。(医疗工作) Ⅱ型呼衰的病人应给予吸氧。 患者出入院时间写在体温单的之间的相应栏内。(40~42 ℃) 为不舒适中最为严重的形式。(疼痛) 1、一般病室适宜的湿度为,温度为。

护理学三基试题一套

第( 1 )题 禁忌洗胃的中毒药物是 ?A、磷化锌 ?B、安眠药 ?C、盐酸 ?D、敌敌畏 ?E、美曲膦酯 第( 2 )题 氧气加压舱急排放应能使最高工作压到降至表压0.01MPa的时间不超过 ?A、1分钟 ?B、1.5分钟 ?C、2分钟 ?D、2.5分钟 ?E、3分钟 第( 3 )题 甲状腺危象多发生于术后 ?A、12-36小时 ?B、1-4小时

?C、4-6小时 ?D、8-12小时 ?E、24-36小时 第( 4 )题 心室舒张时射血停止,但血液仍在流动,其动力来自 ?A、心脏收缩力的余波 ?B、外周阻力相对减小 ?C、主动脉的弹性回缩 ?D、动脉管口径增大 ?E、惯性作用 第( 5 )题 非感染症病人用过的锐利器材使用完毕后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 ?A、污物应防止干燥 ?B、对于有大量有机物污染或污染物已干可先用酶洗涤剂浸泡至少2min以上 ?C、尽量不要直接用手进行分类 ?D、锐利物品必须放在防刺容器内进行运输 ?E、直接放入黄色塑料袋内 第( 6 )题

铺床时不符合节力原则的是 ?A、备齐用物 ?B、按使用顺序放置物品 ?C、铺床时身体靠近床边 ?D、两腿间距与肩同宽,两腿稍屈曲 ?E、先铺远侧,再铺近侧 第( 7 )题 胆道T形引流管冲洗后注入33%硫酸镁15-20mL的目的是 ?A、松弛括约肌,以利引流 ?B、镇静、解痉 ?C、降低血压 ?D、导泻 ?E、消炎、止痛 第( 8 )题 三腔气囊管使用过程中发生窒息的原因是 ?A、喉头水肿 ?B、牵引过紧 ?C、胃气囊阻塞咽喉

?D、血液反流至气管 ?E、食管气囊充气过多 第( 9 )题 在三测单上用红钢笔纵行在40?42℃相应时间栏内填写的内容,不包括下列哪项 ?A、入院 ?B、出院 ?C、分娩 ?D、抢救 ?E、手术 第( 10 )题 中段尿留取的正确方法是 ?A、尿量不宜太多,3ml即可 ?B、尿内勿混有消毒液 ?C、女病人一定要取坐位 ?D、必须留晨起第1次尿 ?E、尿量不宜太少,需10ml以上 第( 11 )题 每毫升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中含有破伤风抗毒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