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路径网上报数据
- 格式:docx
- 大小:78.77 KB
- 文档页数:4
篇一:2013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2013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2013年,我院紧紧围绕卫生局整体工作安排部署,结合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对临床路径管理的要求,按照年初工作计划,切实加强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规范了医疗行为,提高了医疗质量,增进了医患沟通,进一步和谐了医患关系,保证了医疗安全,有效控制了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了患者负担。
截止11月,运行病种数30种,较去年增加4种;进入路径人数1425人次,完成路径人数1378人次,完成路径人数较上年同期增长9.7%;入径率98.8%,出径率1.7%,均达到县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标准。
现将一年来工作简要总结如下:一、领导重视,加强管理。
年初,主管院长主持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就2012年临床路径管理运行情况作了总结,安排部署了2013年工作重点、思路和方法,要求医务科继续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增加临床路径病种数和运行病例数量,提高病例的运行质量,不断规范管理流程,切实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
院领导经常关注临床路径运行情况,至少每季度在科主任护士长会议上全院通报各科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情况及运行数据,并提出管理要求;同时经常到医务科了解管理情况,亲自到临床抽查临床路径运行病历,并要求医务科定期到临床科室检查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抽查运行病历,现场查看、督导工作。
每季度抽查一定数量出院病历进行督查,并将平时检查、抽查情况纳入科室季度考核之中,切实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不断规范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二、完善管理组织,落实责任,制定措施,加强监督,不断促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一)为促进和细化管理工作,2013年在执行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要求的同时,根据我院目前存在部分科室人员变动等问题,适当调整“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织结构和管理成员,同时细化职责,落实责任,使此项管理有人管、管到位。
(二)不断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使各级人员明确职责,规范操作。
临床路径相关医疗质量数据报表
科室全年指标
1、数据分析:
1)根据图表与对比表,我院全年七个科室开展临床路径,病种入组率28.98%,全院临床科室多个科室路径入组率未达到30%。
2)我院制定开展的临床路径病种数17个,但各科室路径开展的病种较少,基本集中在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等8个病种上。
3)对开展病种入组的临床路径患者平均住院日最低8.75天,最长的达到10.70天,均在路径实施天数范围内;且对入径患者的住院费用控制的较好。
2、原因分析:
1)部分病种未能开展路径管理,需要科室与职能部门共同推进单病种与路径结合,提高诊疗效率。
2)部分科室未注重病种的管理,对符合的病种未按路径开展。
3)临床路径系统全院铺开使用尚在探索阶段,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导致临床路径工作的难以实施,也致临床路径难以规范化。
4)职能科室质管医师对临床路径病种知识缺乏,对临床科室开展的各病种路径要求不明确,不知道如何对开展的路径进行监管。
3、整改措施:
1)制定我院临床路径实施的奖罚制度,鼓励科室参与各病种临床路径的开发与管理。
2)加强培训与考核,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路径病种管理能力。
3)加大信息化投入,为医师上报和统计信息减负,同时有利于细化病种其他指标的统计。
4)加强职能定期督导协调各部门参与病种管理,强化临床路径实施组合管理,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我院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全国医院上报数据统计分析指标集序号指标名称计算公式及说明1.1.1.1总诊疗人次数报告期内某地区所有诊疗活动的总人次,包括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急诊、出诊、单项健康检查、健康咨询指导人次1.1.1.2门急诊人次报告期内某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和急诊人次数之和1.1.1.3门诊人次报告期内某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的人次数之1.1.1.4门诊人次增减率门诊人次增减率=(本期门诊人次-上期门诊人次)/上期门诊人次×100%1.1.1.5急诊人次报告期内某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急诊的人次数之1.1.1.6急诊人次增减率急诊人次增减率=(本期急诊人次-上期急诊人次)/上期急诊人次×100%1.1.1.7门诊人头人次比门诊人头人次比=门诊患者人数/门诊患者人次数×100%1.1.2.1预约诊疗人次报告期内某地区患者采用网上、电话、院内登记、双向转诊等方式成功预约诊疗人次之和,含中1.1.2.2预约就诊率预约就诊率(%)=预约就诊人次/门诊人次×1.1.2.3普通门诊预约人次报告期内某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普通门诊的预约人次数之和1.1.2.4特需门诊预约人次报告期内某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特需门诊的预约人次数之和1.1.2.5专科门诊预约人次报告期内某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专科门诊的预约人次数之和1.1.2.6专病门诊预约人次报告期内某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专病门诊的预约人次数之和1.1.2.7普通门诊预约率普通门诊预约率(%)=普通门诊预约人次/普通门诊总人次×100%1.1.2.8特需门诊预约率特需门诊预约率(%)=特需门诊预约人次/特需门诊总人次×100%1.1.2.9专科门诊预约率专科门诊预约率(%)=专科门诊预约人次/专病门诊总人次×100%1.1.2.10专病门诊预约率专病门诊预约率(%)=专病门诊预约人次/专科门诊总人次×100%1.1.3.1中医治未病服务人次数年内某地区中医治未病科、中医治未病中心的门诊服务人次数之和1.1.3.2使用中药饮品的门诊人数占比使用中药饮片的门诊人数占同类机构门诊人数的比例1.1.3.3门诊中医非药物疗法诊疗人次占比门诊中医非药物疗法诊疗人次数(以挂号人次计)占门诊人次数的比例1.1.4.1复诊率复诊率(%)=复诊人次/门诊人次×100%1.1.4.2复诊预约率复诊预约率(%)=复诊预约人次/复诊人次×1.1.5.1特需门诊服务人次数比率特需门诊服务人次数比例(%)=特需门诊服务人次/门诊人次×100%1.1.6.1开具处方数报告期内,医院医师开具的处方数,包括纸质处方、电子处方和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1.1.6.2开具限制和特殊抗菌药物处方数报告期内,医院医师开具限制和特殊使用级的处方数,包括纸质处方、电子处方和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1.1.6.3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数报告期内,医院医师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数,包括纸质处方、电子处方和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1.1.6.4药师审核处方数报告期内,药师审核的处方数。
临床路径执行情况监测平台填报说明临床路径执行情况监测平台数据填报时,首先要在填报界面中下载填报模板,根据模板里的填写说明及字段描述(红色字样)来填写。
现将填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汇总如下:1、填报模板请勿改动上报模板Excel格式不可修改(前三行不能删除,表单名称不能修改),勿在填报模板中插入公式,只需要在“数据录入”表单第四行开始录入数据即可。
2、病案号不能为空出现此问题需检查对应的数据行病案号是否为空,确实为空时,需要补充对应的病案号,如果病案号不为空,需检查上报模板(因为修改了上报模板导致该问题),建议在系统中下载新的上报模板,将病例数据复制到标准的上报模板后再上传。
3、不正确的诊断编码当校验结果提示不正确的诊断编码时,应采用疾病分类代码国家临床版2.0编码库(ICD-10)核对填写的编码,注意“进入临床路径的主要诊断编码*”只需填写主要编码,附加编码可填写到“其他诊断编码”列,特别注意主要编码中含有特殊符号剑号(†)时,特殊符号不可删除,也不可用加号(+)替换剑号(†)上报。
若诊断只有附加编码时,应在编码库中找到有主要编码的另一行替换该编码,填写附加编码不能成功上传。
4、不正确的诊断名称(校验N列)系统根据上报模板中(O列)所填写的进入临床路径的主要诊断编码的内容,依据疾病分类代码国家临床版2.0编码库(ICD-10)来校验进入临床路径的主要诊断名称是否正确,若填写错误需要根据疾病分类代码国家临床版2.0编码库(ICD-10)中诊断编码对应的诊断名称来修改。
5、年龄必须为整数且不能为负数年龄字段应填写整数且不能为负数,如果提示该问题,且确认年龄已填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需检查上报模板(因为修改了上报模板导致该问题),建议在系统中下载新的上报模板,将病例数据复制到标准的上报模板后再上传。
6、费用类数据异常填写费用相关的数据时,填写的数据中不能含有千分符。
填写的住院总费用要大于等于各子项费用之和(注意子项费用之和为1~24子项费用相加,不需要将自付金额以及子费用中“其中”的部分加在和中),否则会提示“住院总费用异常,总费用与其子费用不匹配”,同时自付费用要小于等于总费用,否则会提示,“住院自付费用异常,自付费用与总费用不匹配”。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临床路径工作总结通用范本(1)一、试点工作开展状况(一)制定部分病种临床路径。
科学合理的选择各专业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流程较为明确的疾病作为重点病种,组织临床专家根据循证医学证据、最新的指南和规范等,起草各病种临床路径初稿,由卫生部临床路径技术审核委员会审核把关。
3月至20xx年底,卫生部共制定下发22个专业331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二)推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
,卫生部在23个省份110家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组织召开了相关会议,建立了临床路径管理质控数据网络上报平台,开展了业务培训、督导调研和总结评估等工作。
各地也主动开展试点,不断扩大试点范围。
截至20xx年底,全国已有3467家医疗机构,共计25503个科室开展临床路径管理。
天津、上海、江苏、河南等省(市)二级以上医院均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北京高校人民医院、中山高校中山眼科中心、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xx年临床路径管理入组的病例数均超过了1万例。
(三)完善临床路径管理配套措施。
一是完善组织管理制度。
各地建立完善了组织管理、评估反馈、绩效考核、信息上报、培训沟通等一系列机制。
河南省制定下发了《临床路径操作手册》,指导各医院科学开展工作。
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北京、黑龙江、江苏、浙江等省(市)将临床路径管理与医院等级评审、推举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三好一满足”活动等工作相结合,同步推动。
江苏、浙江、江西等省的试点医院,将临床路径管理列为科室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科主任目标责任制的重要考核内容。
三是整合医疗资源。
各试点医院充分整合现有的医疗资源,理顺内部管理,协调医技、护理、检查检验、后勤保障等科室关系,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保障临床路径顺当完成。
四是提高信息化程度。
部分试点医院主动探究临床路径电子化管理,利用已有的医院信息系统,建立了科学、有效的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系统。
北京高校人民医院建立了“学习型”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实现了临床路径表单和医生工作站的有效连接;中国医科高校附属盛京医院等试点医院,建立了临床路径管理电子化系统。
临床路径实施状况汇总评估分析报告2013年1季度临床路径实施状况汇总评估分析报告一、Ⅰ季度全院临床路径病种月统计状况1、Ⅰ季度全院临床路径病种完成状况:有6个路径科室(呼吸科无路径病种)有病种路径完成,路径病种住院总人数为417人,入径417人,出径417人,变异0人,入径率为100%,出径率为100%,变异率0%,平均住院日6.2天。
2、Ⅰ季度全院临床路径病种未入径状况:1季度各科室病种未入径0人3、Ⅰ季度全院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状况:1季度全院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0人。
二、Ⅰ季度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缘由分析:1、符合路径未入径统计有偏差,例呼吸科一个季度没有一例入径,很多符合入径因有合并入院不治疗并发症未入径。
2、经检查,众多入径病历消失变异未分析。
3、变异状况统计分析:全院统计没消失一例变异,不符合实际状况。
4、科室上报资料仍存在不规范不精确的问题:其缘由是统计出错和入院诊断不符合ICD-10编码及标准诊断对应程序规定,医生自由录入所致,请各科室根据全院临床路径病种月统计状况逐一核查。
三、整改措施:1、加强路径科室主任、个案管理员和医护人员培训近期方案组织路经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培训。
2、对路径中消失药品剂型或规格转变造成的变异状况,统计给药剂科主任,要求药剂科要尽快完善路径药品供应机制,以削减变异。
阿克陶县人民医院医教科二〇一三年四月五日2013年Ⅱ季度临床路径实施状况汇总评估分析报告一、Ⅱ季度全院临床路径病种月统计状况1、Ⅱ季度全院临床路径病种完成状况:有7个路径科室有病种路径完成,路径病种住院总人数为50人,入径50人,出径50人,变异人数无记录,入径率为100%,出径率为100%,平均住院日7.82天。
2、Ⅱ季度全院临床路径病种未入径状况:Ⅱ季度各科室病种未入径0人。
3、Ⅱ季度全院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状况:Ⅱ季度全院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0人。
二、Ⅱ季度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缘由分析:1、科室所报数据存在严峻问题:病种住院人数与实际人数严峻不符;出径人数数据存在虚报假报现像;变异人数未作记录2、变异状况统计分析:各科室所报数据几乎没有统计分析意义,全部为满指标报告数据,与实际严峻不符3、各科室临床病种数越来越少,说明各科室医生均存在不想入路径的现象。
导言:临床路径作为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手段,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旨在对2024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汇总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临床路径在医疗中的应用情况,并且为将来的临床路径优化提供参考。
一、概述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许多医疗机构积极推进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根据我所在医院的数据统计,该季度共实施了30个临床路径,主要集中在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症等方面。
二、临床路径分类及应用情况1.常见病类:常见病类临床路径在此季度中占据了绝大多数。
以呼吸道感染为例,该类临床路径的应用率最高,达到了80%以上。
通过制定明确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临床路径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
2.多发病类:多发病类临床路径在此季度中应用较广。
以糖尿病为例,该类临床路径的应用率约为60%。
通过规范化的治疗流程和管理措施,临床路径有效地控制了患者的血糖水平,并且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3.疑难病症类:疑难病症类临床路径在此季度中应用较少。
以癌症治疗为例,该类临床路径的应用率仅为30%左右。
由于疑难病症的复杂性,目前临床路径在该领域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仍需进一步加强。
三、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分析1.治疗效果:通过临床路径的实施,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以骨折治疗为例,在应用临床路径的患者中,95%以上恢复良好,康复时间明显缩短。
2.医疗费用:临床路径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
以心血管病为例,在应用临床路径的患者中,医疗费用平均减少了20%以上,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3.患者满意度:通过临床路径的实施,患者的满意度有所提高。
以脑卒中治疗为例,在应用临床路径的患者中,满意度达到了90%以上,患者对医院的服务和治疗效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四、临床路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1.缺乏标准化:目前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缺乏统一的标准化指导,导致不同医院的临床路径存在一定的差异。
2024年XXXXXXXX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根据国家卫健委《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健委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及《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2017版)》的要求,结合我院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进展和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做好我院临床路径工作,特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和卫健委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86个病种(中医病种79个,西医病种7个)作为我院试行的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和实践依据,对已颁布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我院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如下: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主任:XXX 党委书记XXX 党委副书记、院长副主任:XXX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XXX 党委委员、副院长XXX 党委委员、副院长XXX 党委委员、副院长成员:XX联络员:XXX委员会职责:①制定本院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②落实多部门间和科室间的协调机制,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③确定全院实施临床路径的工作目标,开展病种数以及绩效考核办法;④审核批准临床路径文本;⑤组织安排临床路径相关的教育、培训与考核工作;⑥审核批准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⑦组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平台;⑧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全体会议,听取全院临床路径工作的情况汇报,对临床路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下一步的工作作出部署。
2023年临床路径季度总结2023年临床路径季度总结1我科卵巢良性肿瘤为临床路径病种,本季度我科入临床路径例数8人,其中1例因术中盆腔黏连较重,渗血较多变异,其余7例均正常完成路径程序。
现将7例总结如下:项目 1月份(无) 2月份(2例) 3月份(5例)平均住院天数(天)无 5 5.6平均住院总费用(元)无 4169.99 3905.26诊疗效果无痊愈痊愈综上数据可以看出,自第一季度临床路径管理中,病人平均住院总费用成下降趋势;平均住院日稍增加,但在标准住院日内;此外我科临床路径治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甲级切口愈合率,住院患者满意率可达100%;术前检查项目选择合理。
临床路径管理规范了我科的诊疗,避免了滥检查、乱用药,提高了病人就诊满意率。
但从此资料中我们也发现以下问题:1、临床路径入住率不高,第一季度仅有8例,其中变异1例。
这主要与科室人员对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关,部分科室人员对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目的认识不清,医疗行为中对临床路径工作有抵触情绪。
2、能够成功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上能入住临床路径的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或需要中途变异;另外我县一些病人得知自己患有卵巢肿瘤后一部分人转至上级医院就诊也是病源少的原因。
3、医患沟通有待加强。
临床路径的实施也是加强医患沟通的过程,我科部分医务人员对这一点认识不足,与患者及家属交流不够,不能很好的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介绍临床路径的基本知识和实施目的,患者对基本治疗方案和每日治疗流程不清楚,严重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工作。
针对问题我可准备采取以下针对性措施:1、科室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培训工作,深入宣传和推广临床路径工作,增加入住率。
2、继续加强妇科卵巢良性肿瘤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病例从路径准入、病历书写、医患沟通、合理用药等方面加强医疗质量监控,降低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
全国医院数据上报管理方案医疗数据字典(试行)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为满足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医院宏观管理、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绩效评价以及重点专科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信息需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要求,对原有数据收集范围进行了修改完善,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升级了数据字典,制定了《全国医院数据上报管理方案-医疗数据字典(试行)》。
本方案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信息服务与监管系统(1.0版)的基础上,汇总、整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司局管理与决策需求,分析医院信息化建设进展以及数据条件,充分考虑系统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制定的。
本文档主要包括医疗数据采集范围涉及到的数据字典详细内容,要求参照字典规定值域上报数据。
本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实现与医院的互联互通,形成稳定的数据报送、分析、反馈机制,有力支撑国家卫生健康委管理与决策,服务医院的科学管理。
同时,规范数据报送渠道与口径,避免重复报送,实现“一次采集,多次应用”。
本数据采集范围中的数据字典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此后,将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管理、决策的需求以及医院信息平台建设的进展对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和修订。
说明:GB/T 推荐性国家标准CV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统计调查制度的标准CT 卫生信息系统数据元标准目录(一) GB/T 226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1)(二) GB/T 2261.1-2003人的性别代码 (1)(三) GB/T 2261.2-2003婚姻状态代码 (1)(四) GB/T 2261.4-2003从业状况(个人身份)代码 (2)(五) GB/T 2659-2000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2)(六) GB 3304-1991民族代码 (14)(七) GB/T 4658-2006学历代码 (17)(八) GB/T 4761-2008 与联系人关系代码 (20)(九) GB/T 6565-2015职业分类与代码 (24)(十) GB/T 15657-1995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24)(十一) GB/T 15657-1995-6中医证候代码 (24)(十二) GB/T 14396-2016疾病分类与代码 (24)(十三) 手术操作分类与代码(2017版) (25)(十四) CV02.01.101身份证件类别代码 (25)(十五) CV04.50.005ABO血型代码 (25)(十六) CV04.50.021输血品种代码 (26)(十七) CV05.01.001住院患者疾病状态代码 (27)(十八) CV05.01.038过敏源代码 (28)(十九) CV05.01.040输血反应类型代码 (29)(二十) CV05.10.001残疾情况代码 (29)(二十一) CV5101.27症状代码 (30)(二十二) CV05.10.019入院疾病病情代码 (34)(二十三) CV05.10.023手术切口愈合等级代码 (34)(二十四) CV05.10.024手术级别代码 (35)(二十五) CV5199.01检验检查类别代码 (36)(二十六) CV5301.06药物类型代码 (37)(二十七) CV5501.11治疗结果代码 (46)(二十八) CV5501.15住院病例病案质量代码 (47)(二十九) CV5502.19住院患者疾病诊断对照代码 (47)(三十) CV5502.20住院患者疾病诊断类型-代码 (48)(三十一) CV06.00.101中药使用类别代码 (49)(三十二) CV06.00.102用药途径代码 (49)(三十三) CV06.00.103麻醉-方法代码 (51)(三十四) CV06.00.212住院原因代码 (52)(三十五) CV06.00.229医嘱项目类别代码 (52)(三十六) CV07.10.003医疗费用支付方式 (53)(三十七) CV08.50.002药物剂型代码 (54)(三十八) CV09.00.403入院途径代码 (58)(三十九) CT01.00.001业务活动类别代码 (58)(四十) CT01.00.002是否代码 (59)(四十一) CT01.00.006检验/检查结果异常标识 (59)(四十二) CT01.00.007中西医标识代码 (59)(四十三) CT01.00.008报告类别代码(不良事件) (60)(四十四) CT01.00.009药品分类代码(不良事件) (60)(四十五) CT01.00.011SAE与实验药的关系代码(不良事件) (61)(四十六) CT01.00.012SAE报道情况代码(不良事件) . 61 (四十七) CT01.00.013事件发生场所代码(不良事件)61 (四十八) CT01.00.015不良事件类别代码(不良事件)62 (四十九) CT01.00.016不良事件的等级代码(不良事件) (63)(五十) CT02.01.001报告人职位(不良事件) (63)(五十一) CT02.01.002当事人的类别(不良事件) (64)(五十二) CT02.01.003职称(不良事件) (64)(五十三) CT02.01.004生产企业信息来源代码 (65)(五十四) CT03.00.002易感因素代码 (65)(五十五) CT03.00.003感染类型代码 (66)(五十六) CT03.00.004感染部位代码 (66)(五十七) CT03.00.005抗生素使用情况代码 (67)(五十八) CT03.00.006侵袭性操作选择器代码 (67)(五十九) CT04.50.001检验报告单类别 (68)(六十) CT04.50.003 检验/检查项目代码 (68)(六十一) CT05.01.001诊断依据代码 (69)(六十二) CT05.01.002转诊类型代码 (69)(六十三) CT05.01.003临床研究分类代码(不良事件)69 (六十四) CT05.01.004SAE情况代码(不良事件) (70)(六十五) CT05.01.005对试验用药采取的措施代码(不良事件) (70)(六十六) CT05.01.006停药或减量后反应状态代码 (71)(六十七) CT05.01.007输血性质代码 (71)(六十八) CT05.10.016不良事件结果代码 (71)(六十九) CT05.10.001RH血型代码 (72)(七十) CT05.10.002住院患者出院方式代码 (72)(七十一) CT05.10.003抗药结果代码 (73)(七十二) CT05.10.004挂号类别代码 (73)(七十三) CT05.10.005挂号方式代码 (74)(七十四) CT05.10.006预约途径代码 (74)(七十五) CT05.10.007处方类别代码 (75)(七十六) CT05.10.008医院感染与原发病预后的关系代码 (75)(七十七) CT05.10.009路径状态代码 (76)(七十八) CT05.10.010路径编码 (76)(七十九) CT05.10.011手术分类代码 (76)(八十) CT05.10.012麻醉分级代码 (77)(八十一) CT05.10.013医嘱类别代码 (77)(八十二) CT05.10.015SAE转归(不良事件) (78)(八十三) CT06.00.001控制方法代码 (78)(八十四) CT06.00.002检查方法代码 (78)(八十五) CT06.00.003实施临床路径标志代码 (79)(八十六) CT06.00.004变异原因编码 (79)(八十七) CT07.00.001费用项目类别代码 (80)(八十八) CT07.00.002交易类别 (81)(八十九) CT08.00.002 科室代码 (81)(九十) CT08.10.001组织机构代码 (93)(九十一) CT08.50.001不良反应药品分类代码 (93)(九十二) CT08.50.002 药管平台编码 (93)(九十三) CT98.00.017材料分类字典 (93)(九十四) CT98.00.018材料字典 (94)(九十五) CT99.00.002收费项目代码 (95)(九十六) CT01.00.026 血液学检查结果代码 (95)(九十七) CT01.00.027 入院时情况代码 (95)(九十八) CT01.00.028 出院治疗结果代码 (95)(九十九) CT01.00.029 诊断符合情况代码 (96)(一百) CT05.01.008 分化程度代码 (96)(一百〇一) CT01.00.030 手术操作部位代码 (97)(一百〇二) CT01.00.031 手术患者类型代码 (99)(一百〇三) CT98.00.011医保付费方式字典 (99)(一百〇四) CT05.01.008 麻醉ASA分级代码 (100)(一百〇五) CT05.01.008麻醉药物代码 (100)(一百〇六) CT05.01.008 麻醉合并症代码 (100)(一)GB/T 226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发布行政区划代码。
统计网络直报数据库审核、操作说明一、月报(一)第一大项“人员、床位”1、执业(助理)医师人数、注册护士、实有床位不能为0。
2、1.3.1实际开放总床日期数=实有床位(张)×当月天数3、1.3.3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指所有出院人数的住院床日之总和。
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的住院床日数。
(二)第二大项“本月收入与支出”1、报表填报单位是千元。
2、药品收入不能为空。
3、2.3门诊和住院药品收入中基本药物收入填报范围: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单位,民营医院、企业医院不需填报。
(三)第三大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1、3.1总诊疗人次数:指所有诊疗工作的总人次数。
诊疗人次数按挂号数统计,包括:①病人来院就诊的门诊、急诊人次;②出诊人次数;③单项健康检查及健康咨询指导人次;④未挂号就诊、本单位职工就诊及外出诊疗不收取挂号费的,按实际诊疗人次统计。
患者一次就诊多次挂号,按实际诊疗次数进行统计,不包括根据医嘱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处置工作量。
2、3.1.1门诊和急诊人次数=门诊人次+急诊人次3、有出院人数,必须有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和住院收入4、死亡人数应大于出院人数5、医院业务收入大于5000(单位千元),即月业务收入大于500万元,一定要进行再次核对。
6、卫生院或服务中心业务收入大于500(单位千元),即月业务收入大于50万元,也要进行核对。
7、医院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一般不应大于200元,每门诊人次费用=门诊收入(2.1)÷门诊和急诊人次数(3.1.1)8、卫生院、服务中心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一般不应大于100元,每门诊人次费用=门诊收入(2.1)÷门诊和急诊人次数(3.1.1)9、医院每住院人次收费水平一般不应大于8000元,每住院人次费用=住院收入(2.2)÷出院人数(3.2)10、卫生院、服务中心每住院人次收费水平一般不大于4000元,每住院人次费用=住院收入(2.2)÷出院人数(3.2)(四)第四大项“代报”1、县(市、区)卫生局代报“诊所(医务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数据”,卫生院代报“村卫生室数据”。
中国临床路径网数据上报平台医院用户使用基础手册
中国临床路径网数据上报平台是一个针对医院用户的管理平台,它可以帮助医院用户更有效地管理和收集临床数据。
此手册提供医院用户使用此平台的详细信息,包括系统功能、注册/登
录流程、数据上报采集性能等。
首先,医院用户将先注册并登录中国临床路径网数据上报平台,然后由该系统提供的功能完成数据的收集和上报。
此外,平台还提供了详细的数据上报采集性能,这可以帮助医院用户更好地了解到数据的真实内容。
此外,平台也提供了详细的质量报告,这可以让医院用户知道收集的数据的准确性。
使用此平台,医院用户可以方便地收集和上报数据,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疗效果,提高治疗效率,改善治疗质量。
临床路径管理相关指标数据计算方法如下:
1.入组率=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相应病种收治病例总数×100%。
2.临床路径例数占全院出院病例数比例(%)=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同期全院出院病例总数×100%。
3.变异数=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病例出现变异的病例总数。
4.退出路径例数=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病例出现退出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总数。
5.平均住院日变化“与前一年同期相比情况”=(当年平均住院日--前一年平均住院日)/当年平均住院日×100%。
6.平均住院费用变化“与前一年同期相比情况”=(当年平均住院费用--前一年平均住院费用)/当年平均住院费用×100%。
单病种占比:单病种例数占全院出院病例数比例(%)=进入单病种管理的病例数/同期全院出院病例总数×100%。
单病种非特异性指标评估表()
疾病专业
疾病名称
疾病ICD编码
+R18
手术方式
手术编码
入径患者有无有
门诊路径门诊路径否
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
指完成路径患者。
择期手术术前平均住院日
指完成路径患者。
死亡人数
医院感染人数
手术人数
手术病人手术部位感染人数
住院患者出院
当天再住院人数
住院患者出院
2-31日内再住院人数
手术病人非计划
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人数
并发症有并发症
出院患者总人数
因该病出院病人总数,包括未入径人数。
其中:入径人数
完成人数
变异人数
变异原因及构成
出现变异人数的原因分析。
其中:退出人数
退出原因及构成
出现退出人数的原因分析。
出院患者总费用
指完成路径患者。
出院患者总药费
指完成路径患者。
出院人数
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
指未入径患者。
择期手术术前平均住院日
指未入径患者。
死亡人数
医院感染人数
手术人数
手术病人手术部位感染人数
住院患者出院
当天再住院人数
住院患者出院
2-31日内再住院人数
手术病人非计划
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人数
出院患者总费用
指未入径患者。
出院患者总药费
指未入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