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金枪鱼围网
- 格式:ppt
- 大小:10.75 MB
- 文档页数:72
金枪鱼围网渔业发布时间:2011-10-31信息来源:《中国渔业资讯网》围网是一种捕捞集群鱼类、规模大、产量高的渔具,它具有积极追踪。
包围鱼群的特点,因此,在进行作业时需具备的条件是:捕捞对象集群范围比较小,密度比较高;鱼群需要在表层游动,游速较慢,行动较迟缓;对鱼群动向的判断无误。
同时要求作业渔船性能具有快速、回转快,能安置大量网具并能迅速收绞网具的设备等。
围网渔具是捕捞鱼群密集的中上层鱼类,如鳀、沙丁鱼、鲱、鲐、鲹等,有着很高的效率。
根据金枪鱼的生物学特性,应用围网渔具捕捞的效果开始并不理想。
因此,围网捕捞历史虽较久,但长期处于以捕捞近海金枪鱼的历史过程。
特别是美国,虽然很早就使用单船围网捕捞近海金枪鱼类,但其规模有限,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才成功地发展了大洋金枪鱼围网渔业,这是与渔船、渔具材料、捕捞设备等的重大革新直接有关。
1970年美国建造了世界第一艘1800吨级大型围网渔船“阿波罗”号,围捕大洋金枪鱼类取得成功后,引起世界远洋渔业国家和地区巨大反响,并掀起了争相建造大型围网渔船的高潮,使世界金枪鱼类的捕获量有了很大的增长。
目前世界上有大型金枪鱼围渔船400余艘,主要从事金枪鱼围网作业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省、韩国、西班牙、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墨西哥等。
世界主要金枪鱼的产量,其中约有70%左右围网类渔具捕获。
目前金枪鱼围网渔场主要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西非海域(见图5-14)。
图5-14为世界围网作业渔场示意。
目前金枪鱼围网的主要捕捞对象为:鲣和低龄的黄鳍金枪鱼,因为它们的聚群等状况,更适宜于围网捕捞,促使这两类鱼的年渔获量均超过100万吨,特别是鲣已达197.64万吨(1999年),这是与金枪鱼围网渔业的发展有关。
由此看出,金枪鱼类的其他作业方式,如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等,仍将有着广阔的前景。
金枪鱼围网操作技术金枪鱼围网是以捕捞鱼群比较密集的一种方法,根据金枪鱼集群鱼群的不同,分为自由游泳鱼群(简称自由群)和人造流木等的集鱼鱼群(简称流木群)两种,因流木群集群需要相当长时间,一般每天清晨前后只能作业一次,而自由群则不受限制,但鱼群侦察要求高。
金枪鱼围网下纲提升特性的研究徐国强;许柳雄;周成;唐浩;王学昉【摘要】According to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five micro-temperature and depth recorders(TDR-2050)attached along seine leadline of the tuna purse seiner named“JINHUI 7”operating in the 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Ocean from February to May,2014,w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rising depth,rising speed and rising time of different parts of tuna purse seine leadline. The results show that:1)Rising speeds of different parts of leadline were different:the fastest rising speed was the middlepart,followed by the back wing end and the bunt. 2)With increasing time,the rising depths of different parts of leadline increased steadily,and the tendency was firstly stable,then fluctuate considerably;the rising process of the bunt was similar with that of the back wing end. 3)The rising speeds of different parts of leadline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increasing time,and the rising speeds fluctuated considerably. 4)The current speeds at the 70-m and 120-m layers had very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rising speed(P < 0. 01).%根据2014年2月~5月金枪鱼围网渔船“金汇7号”在中西太平洋作业时沿围网下纲缚扎的5只温度深度计(TDR-2050型)自动记录的30网次有效数据,对中西太平洋大型金枪鱼围网下纲取鱼部、中部及后网头部分的提升深度、提升速度与提升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围网渔业介绍核心提示:围网渔业:(seine fisheries)渔船以长带形或一囊两长翼形网具围捕密集鱼群的产业。
有双船和单船两种作业方式,前者适于近海作业,后者可围网渔业:(seine fisheries)渔船以长带形或一囊两长翼形网具围捕密集鱼群的产业。
有双船和单船两种作业方式,前者适于近海作业,后者可达外海和远洋作业,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
世界围网渔业的年渔获量约占海洋总渔获量的20%-30%,中国1979-1984年围网渔业平均渔获量约占海洋总渔获量的20%,世界围网渔业的捕捞对象主要有金枪鱼、沙丁鱼、鲐、鲱等。
大多数沿海国家都有此种作业,以美国、日本、挪威、法国、西班牙和秘鲁等国家较发达。
简史:中国早在17世纪中期已在广东沿海使用双船有环围网作业,比欧洲的环网早200余年。
19世纪末已在渤海使用非机动单船围网作业。
而机动单船围网作精干1948年夏季在烟台近海试验成功后,1950年开始推广,1950年机动双船围网试验成功后,因不及机动单船围网作业方便一度停业作业。
早在19世纪,欧洲和美国已开始使用非机动渔船进行双船围网作业,依靠人力起网,网具无底环装置,19世纪末,美国东部沿海采用蒸汽机母船带两艘放网小船进行母船式双船油鲱围网作业。
该和业约于1900年传入欧洲,成为挪威和冰岛围捕鲱的重要作业方式,20世纪初,欧洲的伦巴拉网下纲中部开始装配少量底环和引扬纲(用短索间隔地结附于下纲),形成环网,与此同时,围网开始使用机动渔船作业,装备起网机械,增加了底环数量,采用括纲代替引扬纲,形成现代围网的结构形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机动单船围网作业得到了发展,尤其是1954年美国创造动力滑轮起网机后,围网渔业得到迅速发展。
分类:现代围网渔业按捕捞对象分,主要有金枪鱼围网渔业,沙丁鱼围网渔业,鲱围网渔业,鲐、鯵、围网渔业,鯷围网渔业和鲑鳟围网渔业。
(1)金枪鱼围网渔业:用500总吨以上的大型单船围网作业,渔航仪器和捕捞设备完善,有的还配有侦察鱼群的确良直升飞机,经济效益较高。
网目尺寸对金枪鱼围网沉降性能及网具形态的影响刘伟;许柳雄;唐浩;胡夫祥;周成;熊沢泰生;平山完【摘要】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和海上网具性能实测,并在听取生产第一线船长意见的基础上,把上海开创远洋渔业有限公司现行金枪鱼围网主网衣下部约三分之一网衣的网目尺寸放大50%,即从260 mm增大到390 mm,以探讨改进围网渔具的沉降性能.实验应用田内准则换算并制作成模型网,在日本下关西日本日网公司专业围网动水槽进行模型试验,比较了侧流、背流、顺流(流速8 cm/s,相当实物网0.20m/s)3种相对流向的放网模式下放网以及无流(0 cm/s)海况下放网,网目尺寸改变前后围网的沉降性能、网具形态和闭合效果.结果显示,主网衣下部网目尺寸从30mm(对照网,相当于实物网网目尺寸260 mm)放大到45 mm(试验网,相当于实物网网目尺寸390 mm),网具的沉降深度和沉降速度分别提高1.6%和1.1%;试验网的收绞时间比对照网缩短14.3%,且能保持较好的形态;有流时的3种放网模式下,试验网和对照网浮子纲在放网结束时刻的初始包围面积基本相同;在收绞结束时,试验网浮子纲包围面积为对照网的1.33倍,绞纲结束前6s,试验网沉子纲包围面积为对照网的1.79倍,说明增大网目尺寸有利于网具包围面积的增大,改善了被围鱼群的活动空间.【期刊名称】《水产学报》【年(卷),期】2019(043)006【总页数】12页(P1527-1538)【关键词】金枪鱼围网;网目尺寸;模型试验;网具形态;沉降性能【作者】刘伟;许柳雄;唐浩;胡夫祥;周成;熊沢泰生;平山完【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上海200092;东京海洋大学学术研究院,日本东京108-8477;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山东青岛266003;西日本日网公司,日本下关 140-0002;西日本日网公司,日本下关 140-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72.21围网是捕捞集群性中上层鱼类效率最高的一种渔法[1]。
金枪鱼围网网具水动力特性及沉降性能研究金枪鱼围网是围捕类渔具中最为先进的一种作业方式,其作业原理是利用中上层鱼类的表层集群行为,采用圈捕的方式,通过收绞底纲完成包围鱼群,达到捕鱼目的。
这种围捕的基本技术最初应用于鲐鱼、沙丁鱼和鳀鱼等小型鱼种,后来扩展到表层金枪鱼渔业中。
目前,金枪鱼围网的目标鱼种包括鲣鱼Katsuwonus pelamis、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等。
由于以前的捕捞技术是建立在渔业资源相对比较丰富、能源成本较低以及捕捞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基础上,但随着渔业资源不断被开发利用,现在的渔具渔法更关注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能源成本的节约,从而引发了渔具设计理念的转变。
围网网具发展步入到了网具性能优化的阶段,这主要是渔业管理的驱动,使人们不仅仅只关注高效的围网网具,更多地去关注生态保护及节能的优化网具。
围网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网具沉降特性、水动力特性及网具形态三方面,为了实现网具性能的优化适应现如今的捕捞策略,本研究立足于围网沉降特性和水动力特性研究,对网具本身属性和捕捞参数进行优化,以期提高网具的作业性能。
网具优化的参数可包括:网具结构、网具本身属性、捕捞操作参数、放网模式等。
但在网具性能优化过程中,1)围网网具的主要作业指标及影响因素有哪些?2)不同材料的网片水动力特性的变化规律?3)对于围网和拖网渔具,在水中运动均与水流呈小冲角运动,网具的水动力特性如何表现?4)优化参数对网具特性的影响效果评估?5)如何评价优化网具的渔具性能?这些问题是造成我国金枪鱼围网网具性能优化的方向不明确的一些主要原因。
为此,本研究通过海上实测调查的结果,得到了网具的作业性能的影响因素,在实测的基础上开展新兴材料的网具水动力特性研究,了解不同材料和不同结节类型的网片水动力特性,量化分析下纲配重、放网速度对网具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材料的网具沉降特性的差异,最终提出我国金枪鱼围网的优化方案,并通过动水槽试验评估优化后网具性能效果。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的海豚的兼捕问题摘要:世界上没有一种渔具具有完全选择能力,这就有了非目标渔获物的兼捕和丢弃问题。
每年非目标渔获物的丢弃之多,造成渔业资源的严重浪费,商业捕捞因此受到强烈的谴责。
金枪鱼作为一种重要的大洋经济鱼种,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低中纬度海域,其主要的捕捞方式有延绳钓、围网、杆钓、曳绳钓等,中西太平洋是金枪鱼围网最主要的作业海域。
文章对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的海豚兼捕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对海豚进行有效保护。
关键词:围网;兼捕;海豚;中西太平洋Dolphin Bycatch Problems of Purse Seine of Tuna in the 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Ocean Without a fishing gear has complete selection ability in the world. Sothere are the bycatch and discard issues of the non target catches. Too muchnon target catches had been abandoned, resulting in tremendous waste offishery resources. Then commercial fishing has been strongly condemned. As an important oceanic economic fishery resource, Tuna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Pacific, the Atlantic, India ocean where is in the low latitude ocean. The main ways to fish there are purse seine, longline fishing, trolling. The 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Ocean is the most important waters of tuna purse seine fishery. We research the bycatch dolphins issues of tuna purse seine fishery in the 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Ocean, in order to protect dolphins resource.当今渔业发展迅速,捕鱼强度和广度也越来越大。
专利名称:金枪鱼围网渔业人工集鱼装置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夏灵敏,汪洋,徐佳晶
申请号:CN201310480999.X
申请日:20131015
公开号:CN103518680A
公开日:
2014012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渔业基础设施,具体为一种金枪鱼围网渔业人工集鱼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子下方设置有若干组诱集装置,诱集装置由串接设置的饵料箱构成,底层的饵料箱底部设置沉子;网片侧边和底边上均设置集鱼灯;网片上还设置多个深水摄像头;集鱼装置上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与饵料箱、集鱼灯和深水摄像头相连。
本发明通过设置饵料箱,让鱼群保持在浮子周围并吸引新鱼群,提高了人工集鱼装置的鱼群保持力;同时利用金枪鱼类的趋光性,通过集鱼灯的作用增加集群规模,从而达到增强诱集鱼群的效果;在网片上设置深水摄像头,提高网次产量及捕捞效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目;饵料箱内加料为自动方式,省去了人工装饵料的繁重工作。
申请人:浙江海洋学院
地址:316000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海院路1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吴秉中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基于静水池模型试验的金枪鱼围网沉降性能研究李灵智;黄洪亮;陈帅;徐国栋;吴越;刘健;张敬立【期刊名称】《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45)003【摘要】基于重力相似准则,通过静水池模型试验研究下纲重量、放网速度和网衣材料对围网下纲沉降性能的影响.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金枪鱼围网网翼后部下纲沉降速度最快,其次为网翼中部和取渔部;(2)下纲重量和放网速度与下纲沉降速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3)同等条件下,涤纶(PES)模型网下纲沉降性能显著优于聚酰胺纤维(PA)模型网,可能与涤纶材料密度较大有关;(4)放网速度1.5 m/s和下纲重量47.5 g/m条件下,PA材料模型网的网翼中部下纲沉降速度变化规律为先短暂上升,尔后呈快-慢-快趋势下降,平均沉降速度为0.12 m/s.【总页数】6页(P48-53)【作者】李灵智;黄洪亮;陈帅;徐国栋;吴越;刘健;张敬立【作者单位】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洋捕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0090;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洋捕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0090;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洋捕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0090;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洋捕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0090;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洋捕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0090;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洋捕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0090;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北京100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72.21【相关文献】1.中部引黄工程泵站出水池泥沙淤积模型试验研究 [J], 田杰2.减摇复合船型首部构型设计与水池模型试验研究 [J], 刘鹏程;孙树政;任慧龙;王福程3.基于性能相似的浮式风力机水池模型试验叶片设计方法研究 [J], 郭子伟;何炎平;赵永生;孟龙;陈哲4.基于GAM模型研究金枪鱼围网沉降性能影响因素 [J], 唐浩;许柳雄;周成;朱国平;王学昉5.基于网具模型试验的金枪鱼围网性能分析 [J], 唐浩;许柳雄;王学昉;周成;朱国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朝鲜远洋金枪鱼围网渔业的现状
缪圣赐
【期刊名称】《现代渔业信息》
【年(卷),期】1987(000)004
【摘要】金枪鱼渔业和虾类渔业一样,是世界性重要的渔业。
金枪鱼(蓝金枪、副金枪、长鳍金枪、黄鳍金枪鱼等)是大洋洄游性鱼类,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其中以太平洋的产量为最高(约占70%),其次是大西洋和印度洋。
【总页数】2页(P13-14)
【作者】缪圣赐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院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31.4
【相关文献】
1.世界金枪鱼围网渔业的现状与前景 [J], 齐建军;王明彦
2.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业现状及我国发展对策 [J], 朱江峰;戴小杰
3.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J], 王明彦
4.关于开发远洋金枪鱼围网渔业可行性研究的探讨 [J], 马继安
5.日本水产综合研究中心将在印度洋实施远洋金枪鱼围网渔业为期5年的探捕 [J], 缪圣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