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德育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110
德育(概念、意义)德育课程德育学科课程德育性质德育形式德育内容德育目标(小学、初中、高中)旧P138德育过程的结构——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过程的规律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德育的方法德育的途径德育评价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简而言之,德育就是对青少年儿童品德的培养和发展的教育活动。
德育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和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有利于学生道德成长和校园文化营造以及德育评价等方面。
德育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是促进青少年儿童品德的发展,也为智力、体质的发展提供保证和动力。
)德育课程是根据党和国家对人才的道德要求,对学校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学习方法的整体建构。
狭义:以学科教学形态为载体,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的道德价值的形成与品德建构过程进行引导的教育活动。
广义:包括一切具有育德作用的教育活动。
(德育课程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专门渠道,是德育目标得以实现的中介和载体。
因此,明确学校德育课程的价值取向、特征和内容架构,是对于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德育学科课程是专门让学生进行道德价值学习的活动,通过系统地传授社会规范和道德行为标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与判断能力,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课程。
德育学科课程的优势是进行系统的道德认识训练。
现代德育课程的四大特征:生活化、自主性、整合性、拓展性德育性质社会性、阶级性、历史性、民族性、继承性(德育性质是被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德育形式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德育内容(基本任务)1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