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义—青年型颈椎病诊断及手法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7.07 MB
- 文档页数:7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郑手法治疗摘要:本文通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对策的研究资料进行检索、整理、总结,客观反映郑氏经验穴按摩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独特之处,郑氏按摩手法结合电针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郑氏按摩手法前言颈椎是连接头颅和躯体的枢纽,其支撑力很强大,支撑头部的重量。
为了适应视器的功能需要,颈椎活动相对灵活且范围较大。
然而长期伏案低头致使颈椎结构退行性改变提前,颈椎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失去平衡,颈椎病易发和高发。
1 颈部解剖结构颈椎相对胸腰椎较细小,颈椎前方有颈总动脉、颈总静脉和气食道,后方有脊髓等重要器官通过。
椎动脉,共有5段组成:第 1 段,由第2横突孔到第六横突孔段组成;第 2 段指椎动脉从枢椎横突穿出后横行向外的一段;第 3 段为寰椎段,由枢椎外段向上弯曲走行,再上行至寰椎横突孔。
第4段为枕骨大孔段,自第3段上端水平向内行一小段后再上行至枕骨大孔部分。
第五段为颅内段,椎动脉入枕骨大孔后与对侧同名动脉汇合成一段。
通常情况下左右两侧的椎动脉常管径大小不等,且左椎动脉较右椎动脉粗。
2 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及临床症状颈椎病的分型主要有五种,分别是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
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分型,其最主要的病因是颈椎退行性改变而引起椎间孔变窄,对椎孔内的椎动脉造成牵扯、压迫、扭曲等,从而表现为头枕部疼痛、颈部较大的旋转、后伸活动时引起致眩晕,恶心,头痛及视力减退、耳鸣、耳聋,甚至有头晕发作而突然摔倒。
同时,还可有记忆力减退、健忘、寐差且多梦、易惊等伴随症状。
3.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有如下八点诊断要点:①慢性劳损或外伤史;②长期伏案工作者;③头痛、眩晕;或伴猝倒史;或伴有颈肩、枕部痛;④椎动脉扭曲试验阳性;⑤可有耳鸣、听力障碍;⑥排除耳源性、眼源性眩晕;⑦影像学检查:张口位可见齿状突错位;侧位片可见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反弓;正位片可见钩椎关节处看到突出的骨赘。
单穴针灸治颈椎病详解颈椎病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颈椎椎间盘退行性变刺激或压迫脊髓、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等,并由此产生颈、肩、上肢等一系列表现为疼痛、麻木等的病变,为综合病变,或颈椎综合征。
多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
发病较缓慢,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与风寒,外伤劳损,长期伏案工作等有关。
中医认为本病发生多因肝肾亏虚或气血不足,引起筋失濡养或因风寒入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拘急,或因外伤劳损,经络瘀阻,致使上肢疼痛、麻木等,属中医“骨痹”,“项强”等范畴。
颈椎病不属于急症,但在急性风寒侵袭、外伤劳损、过于劳累下引起头疼头晕、颈项强硬、上肢麻木、疼痛等诸症加重或反复,属于急症治疗范围。
【辨证要点】1.风寒湿痹颈肩部恶寒,怕冷,受凉疼痛加重,遇热疼痛减轻,舌苔薄白,脉浮紧。
2.瘀血阻络颈项疼痛,活动受限,夜间增重,并向胸背、肩背、上肢放射性疼痛,舌苔薄白。
脉细涩。
3.肝肾不足颈背疼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肾阳虚者,畏寒肢冷,夜尿频;肾阴虚者,盗汗,口干舌燥,心烦易躁,舌红,脉细数。
【治疗要点】1.治疗原则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2.单穴取穴第一穴:后溪穴,适用于风寒湿痹,瘀血阻络,肝肾不足证型。
第二穴:外关穴,适用于风寒湿痹,瘀血阻络证型。
第三穴:额中穴,适用于风寒湿痹,肝肾不足证型。
3.治疗方法用毫针针刺。
【操作方法】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实夹杂用平补平泻法捻转,根据病情操作。
第一穴,后溪穴,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1.5寸毫针,直刺后溪穴,快速进针,深1~1.5寸,酸、麻、胀后、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实夹杂用平补平泻法捻转,每10分钟运针1次,留针半小时,每日治疗1次,轻者7天为1个疗程,重者需2个疗程。
第二穴,外关穴,腕背横纹后2寸,尺桡骨之间。
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用1.5寸不锈钢毫针,直刺外关穴,深0.5~1寸,得气后,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实夹杂用平补平泻法捻转,每10分钟捻转1次,捻转5次,轻者7天为1个疗程,重者需2个疗程。
手法治疗颈椎病舒筋治血理筋整复编辑:陈远丽岐黄讲堂颈椎病是由于颈肩部肌肉劳损、颈椎问盘膨出或突出、颈椎骨质增生及颈项部韧带劳损后继发的肥厚或钙化,刺激压迫与之相邻的血管(主要是椎【知识扩展】颈椎病的分型穴、合谷穴等。
颈椎病分为颈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提旋法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3型,具体临床表现及诊治注意事项如下。
动脉)、神经(主要是脊神经及迷走神经)、脊髓以及食管及气管等,影响了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引发出一系列肌肉、韧带、血管、神经、脊髓等临床症状的综合症候群。
颈椎病的手法治疗原则是舒筋活见图2。
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身后,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一手托住后枕颈型颈椎病多属功能性颈椎病范部,嘱患者一定要放松颈肩部肌肉,医者双手柔和用力,将患者头部尽量上提,让患者颈部向一侧缓慢旋转,此时可闻及小关节弹响声,如未闻及弹响声,可于患者转头至最大幅度时,医者双手向相反方向快速柔和发力,可闻及咔咔弹响声。
此手法可使椎问孔有所扩大,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提示应用此手法时,必须在上提畴,其主要病因是低头过久后引起的颈肩部肌肉劳损、紧张,痉挛的颈肩部肌肉刺激、压迫脊神经后支引起。
其表现常为一侧或两侧颈肩部肌肉僵硬、疼痛并多伴有沉重、寒凉感。
这些症状在低头伏案过度血,理筋整复。
治疗过程中,手法要轻巧渗透,避免医源性损伤。
另外,改善生活习惯也是重点,应教育患者避免长时(女Ⅱ长时间玩麻将、操作电脑、驾车最易出现。
起病时症状多较轻微,痛点少,时间低头伏案工作,适当进行头部后仰旋转活动;枕头高度要适宜,不要过经过休息及自我调整后多能自行缓解。
提示此时若不及时采取适当措高、过低或过软。
手法治疗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力量保持同时进行颈部旋转动作;颈部旋转角度要控制在生理活动范围内。
施,则症状会逐渐加剧,表现为痛点增多、程度加重、症状期延长、缓解期(无症状期)变短,常被误认为是经常反复的按揉弹拨法仰卧拔伸法“落枕”或久治不愈的“落枕”,此时若见图1。
针刀疗法就是根据生物力学理论,集中医针刺疗法与西医手术疗法得优点,利用小针刀兼有针灸针及手术刀作用得独特得综合作用,既加强了针灸针得针刺感应效果,又避免了手术刀较大得创伤性,对于某些慢性损伤性疼痛疾病,尤其就是软组织粘连、瘢痕引起得疼痛性病症得治疗有着独到之处。
这就是一种新型得中西医结合疗法,以该疗法治疗颈椎病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有着较好得疗效。
一、小针刀治疗机理ﻫ颈椎间盘得退变就是引起颈椎病得根本原因,就是内在因素,既有动力学异常,也有器质性改变,就是一个与年龄老化相关得自然退变过程,而生物力学得失衡加速这一变化,使退变更加严重。
颈椎在急性损伤、慢性劳损、畸形及咽部炎症等多种因素作用下,造成颈部肌肉、韧带、筋膜功能减弱,动力失衡,导致动力平衡得破坏,进一步破坏静力平衡,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整个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得破坏。
ﻫ在颈椎间盘得退变过程中,颈椎得肌肉、韧带组织得积累性损伤导致肌肉纤维及韧带轻微、少量撕裂、断裂与出血,在不断得损伤与修复过程中,肌肉与韧带、肌肉、肌肉之间或肌肉、韧带之间发生粘连结疤,造成微循环障碍并影响运动功能,而出现一系列症状、ﻫ小针刀疗法主要对其发病外因-—颈椎生物力学得失衡进行调整与治疗。
利用小针刀特殊得结构设计与治疗手法,剥离、疏通肌肉、韧带、筋膜间得各种粘连,使肌肉、韧带、筋膜得以松解、修复,解除或减轻活动受限症状,恢复颈椎得动力平衡,阻止、减缓颈椎间盘得退变、总之,小针刀应用于颈椎病,主要就是针对脊柱得软组织损伤,针对由于颈椎病得发生,导致得外源性动力得失衡。
研究证实通过小针刀得剥离与疏通作用,一方面使局部血循环得以改善,或重新恢复,降低局部致痛物质得含量,另一方面由于小针刀刺激穴位产生得刺激量比针灸针大,体内生成得抗痛物质增加明显,疏通经络作出强,提高局部组织得氧分压,可以使机体在新得基础上达到新得静态与动态平衡。
ﻫ具体地讲,其治疗机理无非就是以下两个方面得效应:(一)剥离粘连组织软组织损伤后,所产生得粘连、疤痕使肌肉、韧带、筋膜、腱鞘、滑囊得位置与运动时得方向发生改变、运动功能受损,破坏了颈椎得力学平衡,引起疼痛。
属手阳明大肠经,中渚穴为手少阳三焦经,养老穴为手太阳小肠经,3者是循经取穴,具有通经活络、镇静止痛的作用+温通针法是由已故名老中医、有“西北针王”之称的郑魁山教授独创的针法,是将针刺入脸穴后,在得气的基础上,通过提插、搓捻和左右手巧妙的配合,达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的作用。
拔罐疗法具有散寒、活血、通络之功。
两者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疏通经脉、行气活血,与单纯的针刺疗法比较,能使紊乱的椎间关节功能得以恢复,能更好地缓解颈项部肌肉痉挛,减少软组织之间的粘连,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致痛物质的代谢和无菌性炎症的吸收,消除相应神经节段的水肿,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使疼痛、麻木等不适症状得以减轻,加快治愈进程[15"+本研究结果显示,温通针法结合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明显,治疗组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PPI评分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的PP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本研究表明,温通针法联合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起到祛寒除湿、活血通络、舒筋止痛的功效,有效地减轻了疼痛,效果优于单纯的针刺疗法+参考文献:[1]叶肖琳,马英,沈丽娟,等.“二点三线”针刀法治疗187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394-397.[2]都帅刚,王学昌,孔倩倩,等.弧刃针刀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9)&1949-1952.[3]段红玲,张万容,杜肇娟.“督脉颈四穴”傍刺联合指尖放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J].中医研究,2019,32(3)&63-66.[4]《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编写组•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M]•北京:中国康复医学会,2010:7-8.[5]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6]户玫琳,郑俊武•郑魁山教授温通针法及临证验案[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 8):1-2.[7]扈玫琳,王建平,吴华,等•温通针法结合短时间留针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0例[J].中医研究,2015,28(10):61-62.[8]姜宇宏•观察“陆氏针灸”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J]•黑龙江中医药,2018,48(4):88-89.[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0]杨道森•三部四穴五法推拿联合颈椎保健操锻炼治疗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8,50(10):184-186.[11]李建垒,宋永伟•基于平乐正骨筋骨平衡理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概况[J]•中医研究,2020,33(9):77-80.[12]杜小正,袁博,姚小强,等.颈六刀松解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8例[J].中医研究,2018,31(10):37-40.[13]董林林,董兵•推拿六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J]•中医研究,2020,33(1):55-57.[14]范华雨,赵明宇,张向东,等•平乐筋滞骨错手法联合优值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新中医, 2018,50(7):123-125.[15]李金虎,胡世莲,朱燕蓉,等•推拿联合针刺和红外线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J].中国临床保健杂,2020,23(4):535-538.作者简介扈玫琳(1973-),男(汉族)&甘肃会宁人,针灸推拿硕士,针灸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郑氏针法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基金项目:甘肃省中医药科研课题(GZK-2019-49)收稿日期:2020-11-05;修回日期:2020-12-28(编辑陶珠)文章编号:1001-6910(2021)05-0018-05•临床研究$优值牵引联合软伤外洗1号方熏蒸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宋永伟,范华雨,鲍铁周,张杰,李洋,王甜,海渊,樊金辉,宋卫峰,李朋辉,田江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洛阳471002]摘要目的:观察优值牵引联合软伤外洗1号方熏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和颈椎曲度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2(河南省骨科医2)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
浅谈颈椎病的分型及临床治疗发表时间:2017-06-09T11:50:17.13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作者:吴铸[导读] 我相信在科学研究的推动、在各位同道的共同努力下,运用传统推拿疗法,结合现代物理、药物等疗法,治疗颈椎病必将实现新的突破。
鞍山市盲人按摩第二分院辽宁/鞍山114000关键词:颈椎病分型——临床治疗文章摘要: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
这种疾病之所以被这样命名其因有二,一者、本病起自颈椎、颈椎乃本病之本;二者、其症候群遍布周身、上至巅顶、下及足底、内扰脏腑、外累肌肤。
本病已是现下发病率极高、影响人群广泛、致残——致死率较高的常见病、多发病。
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大体上可分为,外伤、内因两大类、。
外伤又可分为三大类:,及动态损伤或者称为动力性损伤;静态损伤或者称为静力性损伤,感受外邪,风、寒、湿所致的损伤。
引言:本文仅就颈椎病的分型以及作者所掌握的一些治疗方法与同道探讨。
正文: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
这种疾病之所以被这样命名其因有二,一者、本病起自颈椎、颈椎乃本病之本;二者、其症候群遍布周身、上至巅顶、下及足底、内扰脏腑、外累肌肤。
本病已是现下发病率极高、影响人群广泛、致残——致死率较高的常见病、多发病。
关于颈椎病的分型问题学术界上有争议,除了公认的六型及:【颈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脊髓型、混合型】,之外,有些学者还提出了诸如食道压迫型、其他型之类的分型,但是此类说法几十年来尚未被学术界完全认可。
笔者拙见:对本病的分型应从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对机体四肢百骸、经络脏腑、形体官窍、骨骼肌肉、、神经血管、所致的病理变化、生理功能异常,&……等诸多方面造成的影响来加以区分基于上述观点,本病之分型既有型可考——、又无型可参,说其有型可考,古今、中西、医学典籍浩如烟海,记载颇多;前人近士学术文章、灿若繁星、各有建树。
言其无型可参,只因,病家各有所异,一人一症、一人多症,性别、年龄之差,地域、种族之别,从业、劳逸之分,各有不同,因此对本病分型应以六型为基础,视病家的实际情况仔细斟酌。
董氏奇穴治疗颈椎病董氏奇穴治疗颈椎病发布者::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发布时间::2016-04-08 09:03 浏览次数::81董氏奇穴针灸学是董氏先祖(董景昌)创立的独具特色的针灸体系,内容博大精深,包含针法甚广,诸如耳针、头皮针、手针、倒马针、放血疗法等,内容不但丰富且异于传统,治法简便而疗效显著,是台湾本土所独有的针法。
董氏奇穴是该体系针法中常用的穴位,其定位虽有部分与十四经穴在同一位置,但命名与主治功用却不相同。
笔者临床运用董氏奇穴中的重子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患者符合以下诊断标准:根据《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拟订,①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② X 线片上显示颈椎曲线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③应除外颈部其它疾患如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它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颈肩部疼痛。
患者平均年龄(42.29±13.52)岁,平均病程(2.67±0.89) a,平均疼痛积分(6.93±1.63)分。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②某些特定人群如妊娠期或哺乳期者;③同时应用其他药物或进行其他治疗,影响结果判定者。
治疗方法:①取穴:重子穴,在第 1 掌骨与第 2掌骨之间,虎口下1 寸处。
左病右取,右病左取。
②操作:穴位皮肤常规消毒,采用1 寸一次性针灸针,直刺0.8~1 寸,留针 30 min。
其间嘱患者缓慢活动颈部,无需行针。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 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①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②有效: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③未愈:症状无改善。
经治疗30例患者中,痊愈18例,有效10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3.33%。
颈型颈椎病亦称局部型颈椎病,是指具有头、肩、颈、臂的疼痛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特色疗法发布时间:2021-06-16T12:08:30.26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2期作者:贾秀花[导读] 本文将中医治疗颈椎病的特色疗法为研究重点,贾秀花山西白求恩医院 030032摘要:本文将中医治疗颈椎病的特色疗法为研究重点,从中医辨证的角度对颈椎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并针对颈椎病提出理筋推拿、药剂治疗、药浴、熨药、药物外敷、针灸等中医特色疗法,为临床治疗颈椎病提供了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颈椎病;中医治疗;特色疗法颈椎病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其中20~50岁的青壮年是该病的高发人群,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颈椎病的发病数量不断增多,从而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本文根据中国整脊学的三大原则,通过理筋推拿、药剂治疗、药物熏蒸等疗法对颈椎病进行治疗[1]。
结合患者的椎曲程度进行中医辨证,并对患者颈椎进行牵引并配以熏腰蒸汽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并具有一定的特色,同时成本较低、疗效明显,在临床中具有推广的价值,能够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患者的病症进行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颈椎病的概念颈椎病又被称为颈椎综合征,由于患者的颈椎间盘出现突出或退行并导致其出现继发病理变化,同时使其周围组织受到损害,例如因神经根、脊髓等部位病变而引发的一组症状与体征的综合性候症群[2]。
该病症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例如由颈肩痛上升到头枕部与上肢疼痛,并导致半上肢与手指出现麻木;同时伴有体位性眩晕、恶心、四肢寒冷、出汗等交感神经刺激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双下肢僵硬,行走困难、瘫痪等不良反应。
其临床常见分型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
中医认为颈椎病属于“骨痹”、“项强”、“颈肩痛”与“头疼”、“眩晕”等范围内,中医中常有气滞血瘀型、气血两虚型、风寒侵袭型、肝肾亏虚型、湿寒阻络型等证型。
2.中医疗法治疗颈椎病特色与优势概论中医药治疗颈椎病临床所用方法众多,每一种方法都具有自己独特优势。
颈椎病患者的针灸推拿治疗及护理作者:张静来源:《幸福家庭》2020年第07期颈椎病在现在是很常见的一种病,在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中,首要罪魁祸首是慢性劳损。
颈椎病的治疗,一般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但是因为手术治疗风险大,大多数的患者都希望能通过非手术治疗使症状得到缓解和治愈。
在非手术治疗中以中医疗法为最佳,尤其是针灸、推拿,对交感神经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最为明显。
在针灸推拿治疗中,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更好地做好针灸推拿的护理工作,首先我们要先弄清这两项治疗所针对的穴位以及手法有哪些。
(一)针灸的穴位1.颈夹脊。
颈夹脊穴在第二颈椎到第七颈椎棘突间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
2.天柱穴。
正坐低头或俯卧位,在哑门(督脉)旁1.3寸,当顶后发际内斜方肌之外侧取穴。
3.后溪穴。
后溪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4.申脉穴。
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二)临床多用的推拿手法1.颈部的推法。
患者保持坐位,医者在其后方,从上至下推,由颈至肩推;而后再将双手拇指放在患者肩井穴位置,向风池穴推动,推到皮肤变红、发热并出现酸胀的感觉为佳。
2.颈部的拿法。
患者保持坐位,医者在其后方,将手放在患者颈后以及两侧的肌肉上进行提捏,双手交替用力,持续三分钟。
3.揉捏颈部。
患者保持坐位,医者在其后方,揉捏肩颈两侧及上部肌肉,注意手法是用拇指来回上下按摩揉捏,持续五分钟。
4.颈部提转。
具体操作为一手托住患者下颌,另一只手托住患者后枕,缓慢地左右旋转同时用力向上提,直到听到弹响声,此时再对颈部进行按摩,放松颈椎两侧肌肉。
5.颈部侧屈。
患者保持坐位,将其上肢反背于身后,医者在其后方,将两手掌侧的小鱼际贴在患者两侧的颈部,两手交替用力,使头部依次向左、右做侧屈运动,进行十次。
6.指压法。
颈椎病的类型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根据其类型不同,可用拇指按压相对应的不同穴位。
王氏正脊疗法王氏正脊疗法--一指禅推拿治疗腰间盘外突及腰背部肌肉劳损正脊疗法一指禅推拿是采用民间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椎关节功能紊乱,关节滑脱,腰肌劳损及背部疼痛等方法。
这种手法即治骨又治疗软组织。
正脊推拿疗法的步骤。
一:检查方法,用一指禅手法或=指按压法检查出脊柱关节突出,错位,肌肉硬结及疼痛点。
二:治疗手法;关节复位法,突出按压法,粘连剥离法。
复位法分快速复位法慢速复位法,前者适用于新伤及青壮年,后者适用于旧伤患者,儿童及老年人。
突出按压法适用于椎间盘外突,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祛除{改善}脊柱病的骨性压迫,临床症状常可立杆见影,粘连剥离法,对于椎旁硬接粘连及腰背部劳损者,可用弹拨,拿捏推拿等理筋方法,恢复肌肉组织的平衡机能,起到调和阴阳行气活血的补益法。
三:放松手法,用调脊椎和调背部的方法疏通腰背部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同时通过对腰背俞穴的施术,达到提高脏腑功能防治疾病的目的。
正脊推拿的要领在正骨,使脊柱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
其他方法也可以变通选用,正骨方法目的明确,简单,治疗时间短暂而快捷一般3-7天为一疗程。
适应证; 本疗法对损伤性脊椎病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某些损伤性截瘫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有些病人甚而能收立竿见影之效。
此外,对由脊椎病引起的高血压、心律失常、脑外伤后综合征、视力减弱或失明、耳聋等疾病也可在整复过程中获得一定的疗效。
对颈椎病、外伤后头晕、脑外伤后综合征、耳目失聪及肩臂疼痈麻木等表现为头、面、颈、臂部位症状为主者,应在颈椎段检查和确定病椎部位,并施以相应的整复手法。
对心律失常、胃脘痛、肋间神经痛,腹泻等表现为以胸、腹部症状为主者,应在胸椎段检查和确定病椎部位,并施以相应的手法。
对腰痛,下肢疼痛麻木、大小便障碍等患者,检查及整复手法应侧重于腰椎段。
禁忌症年老体弱者,妇女妊娠,月经期,伴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或严重心肺肝肾等器质性疾患、肿瘤及骨结核等患者,即使术者手法极其娴熟,也慎用本疗法整复手法。
电针配合中药活血通络1号方薰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08例体会对我科2012-2013年两年收治的20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运用针刺配合中药活血通络一号方熏洗治疗,多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耐受性良好,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效果显著。
认为采取正确有效治疗方式,可增强临床疗效,增加病人的依丛性,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最大程度地达到治疗效果。
标签:针刺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08例,男95例,女113例;年龄16~70岁,病程1月~5年。
其中20岁~30岁18例,31~50岁82例,51岁~60岁108例。
(一)疾病诊断[1]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为阳性和弱阳性。
3.X线或CT检查所见与体检及相关临床症状基本相符合。
二、治疗方案材料及仪器准备:针灸针,电针仪,中药煎药机,中药熏蒸治疗机。
针刺疗法1.针刺法:局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选用普通针刺,取颈部夾脊穴为主,加养老、绝骨、列缺、落枕、后溪、大杼、天柱、天井、曲池、肩井、合谷、风池等,可根据临床症状适当选用并加减,针刺得气后加接电针仪(华谊牌电针仪),疏密波,15分钟,1次/日,七日为一疗程。
2针刺后行中药活血通络1号方中药熏蒸。
由我科自拟协定方活活通络1号(桂枝9g,白芍15g,当归12g,葛根30g,三百棒50g,白芷15g,川芎30g,秦艽30g,羌活12g,乳没12g),煎药机煎汁约5000ml,去渣倒入熏蒸治疗机,熏蒸温度45度,时间30分钟。
三、评价标准[1]临床控制: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治疗后症状积分0~1分,疗效指数>90%。
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疗效指数>70%,≤90%。
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改善,疗效指数>30%,≤70%。
颈椎病的物理康复治疗这是老师用他的经验总结的,很不错的哦颈椎病的物理康复治疗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李军义这是老师用他的经验总结的,很不错的哦颈椎病的物理康复治疗颈椎病的物理康复治疗1、颈椎病的认识与发展、2、颈椎病的病理生理改变、3、颈椎病的诊断与分型、4、颈椎病的物理康复治疗、这是老师用他的经验总结的,很不错的哦一、颈椎病的认识与发展颈椎病是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改变引起周围组织压迫并产生临床症状的退变性疾病。
随着年龄增长,颈椎会出现自然的的老化过程,这种退变有别于颈椎病。
在65岁以上人群中90% 有影像学颈椎退变表现,而有颈部疼痛症状的患者不超过9%。
颈椎病”这一概念,是一个广泛的综合征,包括颈部疼痛、髓性症状(如步态不稳、行走无力等)、根性症状等。
临床症状的复杂多样、影像学和临床表现的不一致性,都造成了颈椎病诊断的困难。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给了临床医师极大的选择空间,但同时要求医师灵活、全面地了解患者具体情况,做出正确判断。
牵引、理疗、各种手术等都有其各自的适应时期和类型。
只有充分了解颈椎病的发病机制、自然史、分型、影像学检查意义和各种治疗手段特点,才能够区别复杂的临床表现,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
这是老师用他的经验总结的,很不错的哦早在19世纪,文献中就有了对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症状的描述。
提出了椎间盘退变导致椎间关节活动异常、继而骨赘生成这一假说;20世纪四、五十年代,医学界对颈椎病的认识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1947年对急性椎间盘突出和颈椎病进行了鉴别;次年又首次提出了颈椎病这一称谓;并于1952年将颈椎病分型为脊髓型和神经根型。
骨赘、Luschka关节、脊髓前动脉在颈椎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也在这一是时期陆续被确定。
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早期采用后路减压手术。
在明确了椎间盘和骨赘前方压迫脊髓及(或)神经根是导致颈椎病的主要原因后,前路手术在理论上成为理想术式。
这是老师用他的经验总结的,很不错的哦二、颈椎病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改变颈椎病的本质是人体的自然老化现象加剧,最根本的病理改变是颈椎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辨证辨病结合治疗颈椎病的体会
高文燕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12(20)7
【摘要】颈椎病患者常见的症状有眩晕、颈僵、肩臂手指麻木或疼痛等症。
西医学将之分为5型:即脊髓型、颈神经根性、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及混合型。
除脊髓型主要依靠手术治疗外,其他则倾向于保守治疗。
其治疗手段以中药为主,有理疗、针灸及综合治疗。
笔者根据国内近代名医治疗颈椎病的经验,结合自己近18年的临床实践,浅谈辨证与辨病治疗颈椎病的一些体会。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高文燕
【作者单位】山西省文水县人民医院,0321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辨病辨证结合治疗慢性咳嗽临床体会
2.辨证与辨病结合治疗肾性血尿的体会
3.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慢性咳嗽的体会
4.中医辨证与辨病结合治疗眼底出血性疾病20例体会
5.辨病与辨证结合分型治疗颈椎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6例报道
魏新建;张杰;王晓飞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年(卷),期】2007(15)8
【总页数】1页(P43-43)
【关键词】理筋手法;颈椎病;椎动脉型;疗效
【作者】魏新建;张杰;王晓飞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1中心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4.915.5
【相关文献】
1.澳式手法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J], 伍国维
2.牵引加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7例临床报道 [J], 朱峥嵘
3.针刀手法结合脊柱整脊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治疗的研究 [J], 张耀巍;毛林焕;廉安琪
4.定位旋扳手法与综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J], 刘福才;王丰;赵环宇;孙实;王岩
5.蒙医手法牵引结合仰卧位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J], 赛西雅拉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治疗颈椎病,让颈椎问题彻底远离我们发布时间:2021-01-28T10:01:25.22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0月10期作者:刘芳[导读] 在日常生活中,颈椎病相对多见,这类疾病会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影响人们的生活,因此,一旦发现这一疾病后,应当积极接受治疗。
刘芳(仁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成都610100)在日常生活中,颈椎病相对多见,这类疾病会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影响人们的生活,因此,一旦发现这一疾病后,应当积极接受治疗。
颈椎病是可以选择针灸来进行治疗的,其治疗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一、颈椎病的形成原因说起颈椎病的形成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点。
第一点是我们熟知的长期保持不良姿势,第二点是外力迫害和外伤,第三点是退变和增生。
以下是颈椎病的形成原因的详细介绍。
1.长期保持不良姿势不良姿势一般是指前伸和低头,用电脑和用手机会导致人们长期保持脖子前伸和低头的姿势。
正常的颈椎曲线是前凸,长期不自然的前伸和低头会导致颈椎生理曲线遭到破坏,对颈椎造成无法挽回的损伤。
(1)睡姿。
人的睡姿和颈椎病有很大关系,在人的一生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处于睡姿状态,也就是说,如果睡姿不正确,可能会损害颈椎,那么这一损害颈椎的行为将会持续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连续性的损害,其危害非常大。
由此可见睡姿的重要性。
(2)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会对人的日常姿势产生影响,进而间接的影响颈椎病。
一些习惯不良的人群,也是容易引发颈椎病的,例如低头玩手机,躺着看书或看电视,坐着睡觉等等,这些都是一些不良习惯,而且这些习惯会给颈部带来较大的负担,例如低头行为,会让颈部产生较大的负荷,长此以往,就会引发颈椎病。
(3)工作。
一个人的工作会影响一个人的姿势,进而对颈椎病产生间接性的影响。
长期坐着工作的人,例如许多白领,他们长期坐在办公室办公,一坐就是半天或一整天,很少活动,头部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会增加局部负担,对椎间盘、韧带等都有不良的影响,因而容易引发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