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优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1节的内容,第三章分别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
而本节包括细胞膜的功能、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以及流动镶嵌模型三部分的内容。
同时也是在学习了组成细胞的分子的基础上进行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材展示了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逐步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及结论,使学生领略到生物学科的魅力,主动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科学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修正、发展和完善。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基础上, 对组成细胞的分子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学生刚步入高一,学习积极性高,在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虽然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逻辑思维也已初步建立,但仍不完善,充满好奇心的同时,又往往具有盲目性,对探索科学过程、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因此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1)简述细胞膜、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2)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2、科学思维:(1)概述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尝试制作细胞膜的结构模型。
(2)能够对各种细胞器进行分类和比较。
(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3、科学探究:(1)通过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认识到科学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2)选择合适的材料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
(3)能够设计合理的实验验证细胞核的功能。
4、社会责任:(1)关注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进展。
(2)形成正确的态度看待克隆人。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几种主要细胞器的功能、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优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内容。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高中生物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属于必修模块一的组成部分。
细胞的基本结构知识是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和章节的基础。
本课以问题探讨导入,先介绍了细胞膜的功能,其中介绍了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历程。
接着介绍了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最后讲述了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将以前所学的知识由点构成线合理关联起来,更需要在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建构并逐步形成基本的科学自然观。
二、教学目标1.认识细胞膜的功能及其决定因素,了解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历程,从中受到感悟。
2.掌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三、核心素养【生命观念】通过探究细胞膜的功能,阐明细胞各部分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强化结构与功能观;既能基于结构阐释功能,又能基于功能理解结构。
认同细胞各部分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密切联系,使细胞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基本的生命系统,强化系统观点;在以系统观理解细胞结构的基础上,尝试从系统的视角认识自然和社会,并以此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思维】通过用比较、归纳、假说、演绎等方法,探究细胞膜的功能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等方法的科学思维,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
【科学探究】通过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等内容说明,科学探索永无止境,科学理论是在不断修正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的,这需要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对其他科学理论、假说和模型等,也应作如是观。
【社会责任】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以形成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积极运用细胞学的知识和方法,关注人类健康、生存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第三章细胞的根本结构第一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细胞膜的功能,概述细胞膜作为系统边界的功能。
2.通过分析细胞膜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及其他资料,能基于事实和证据进行推理、论证,提出或否认假说〔或模型〕,感悟科学在质疑与创新中不断开展。
3.阐述细胞的流动镶嵌模型。
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功能。
2.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3.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关内容。
教学难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情景设置,导入新课】观看视频?人体活细胞内的旅途?,通过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小组讨论,问题探究:以问题驱动应用所学知识,通过分析和综合,抽象、概括生物学特征,概述生物学现象和概念。
〔展示探究问题,死细胞和活细胞被台盼蓝染液染色后显微镜以下图片〕鉴别动物细胞是否死亡常用台盼蓝染液。
用它染色时,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会着色。
1.为什么活细胞不能被染色,而死细胞能被染色?提示:正常的活细胞,胞膜结构完整,能够排斥台昐蓝,使之不能够进入胞内;而丧失活性或细胞膜不完整的细胞,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
通常认为细胞膜完整性丧失,即可认为细胞已经死亡。
因此,借助台盼蓝染色可以非常简便、快速地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
2.据此推测,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应该具有什么功能?提示: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一、细胞膜的功能〔展示图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推理判断能力〕1.将细胞与外界坏境分隔开〔展示推测的原始海洋景观图和草履虫图片〕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展示物质进出细胞图解〕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图片展示物质传递,接触传递和通道传递图解〕〔1〕物质传递〔远距离调控〕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如胰岛素〕,通过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膜外表的受体结合,将信号分子传递给靶细胞。
强调: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
人教版(2019)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细胞膜的功能2、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3、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的流动性的特点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功能(2)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2、教学难点(1)细胞膜的结构与其组成成分的内在联系(2)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过程三、教学过程一、细胞膜的功能教师利用课件描述原始地球环境,学生描述当时地球环境。
【师】环境如此非常复杂,生命是如何诞生的?细胞膜的出现,它将生命物质和外界环境分隔开,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细胞膜保障了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为生命的诞生提供了条件。
回忆课前的魔术,展示两个小烧杯的颜色变化,代表学生的烧杯液体有颜色变化,代表教师的液体颜色没变,是谁表现好和不好的原因吗?当然不是,其实这是个实验,课件展示实验内容:实验处理将两片新鲜的玫瑰花瓣放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另将两片新鲜的玫瑰花瓣放在盛有盐酸的烧杯观察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烧杯中溶液的颜色变化实验现象无色、红色【师】这个实验说明什么?【生】盐酸破坏了细胞膜,里边的色素流利流出来,所有出现颜色变化;而水对细胞膜没有破坏作用,所有没有颜色变化。
【师】这个现象正好说明了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师】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生】相对的。
细胞能控制物质进出,但有些病原体可以进入细胞,使机体患病。
【师】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是通过哪些途径和别人交流的啊?【生】电话、微信、QQ等其实,细胞和细胞之间也有它们的秘密语言,它们也有交流。
【师】出示课件第一幅图表示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经过血管的运输,激素到达靶细胞外面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结合。
这样一个过程完成了具有一定距离的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这里可以把内分泌细胞比喻为淘宝上的卖家,激素是你买的东西,卖家发货后,物流公司把你的东西送到目的地,然后就需要你核查信息才能签收;第二幅图表示相邻细胞之间通过接触来传递信息,接触后细胞膜会相互识别比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
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一教学案《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一教学案《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一、教学目标1、从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角度,阐释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所具有的功能2、分析细胞膜组成成分与结构的关系,说明细胞结构的物质基础,概述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
3、分析对细胞膜成分与结构的探索历程,认同科学理论的形成是一个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技术手段不断修正与完善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 1 )细胞膜的功能。
(2)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 1 )细胞膜的结构与其组成成分的内在联系。
(2 )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过程。
三、素养要求1、生命观念:说出细胞膜的成分、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2、科学思维:说明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浓度制作细胞膜的结构模型。
3、科学探究:尝试提出膜的结构的特点假说,并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
4、社会责任:关注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科学进展,参与人工膜应用的讨论。
四、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情境教学,思维探究,多媒体PPT、模型建构五、教学过程一问题探讨鉴别动物细胞是否死亡,常用台盼蓝染液。
死细胞被染成蓝色,活细胞不会着色。
讨论:1.为什么活细胞不能被染色,而死细胞能被染色?2.据此推测,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应该具有什么功能?学生教师:1、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2、作为边界,信息交流二、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使细胞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时具有选择性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1)通过化学物质交流(2)通过细胞接触交流(3)通过通道交流技能提升:1、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功能不正确的是 BA、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B、使细胞呈现特定的形状C、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将抗体、激素等物质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2、生物膜上信息交流的受体大多是属于下列哪类物质BA.脂质类B.蛋白质类C.核酸类D.纤维素类三、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1.细胞膜成分的探索过程人物发现1895年欧文顿通透性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0世纪初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固醇,其中磷脂含量最多1925年荷兰科学家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1935年,丹尼利、戴维森细胞膜除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蛋白质2.细胞膜的成分(1)脂质(约占50%):包括磷脂和固醇,主要是磷脂。
人教版(2019)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一、教学目标的确定生命观念:认同细胞膜对于生命的诞生具有重要作用。
科学思维:通过对比细胞膜成分结构探究过程中各个实验,推导结论。
科学探究:分析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探究各结构具体的作用。
社会责任:科技发展使人类对生物的认识更加深入,也可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我们需要学以致用,回馈社会。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功能2.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3.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关内容教学难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三、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师:通过对第二章的学习,我们知道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组织起来,才能使生物体表现出生命现象。
细胞便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因此,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主要是以细胞为单位进行的。
细胞的表面有细胞膜,它使细胞与周围环境隔离开,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细胞内环境,并具有保护细胞的作用,同时通过细胞膜实现内外物质的交换。
此外,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本节课我们来研究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新课讲授一、细胞膜的功能师:呈现原始海洋图片,引出细胞膜的功能。
介绍膜的出现是生命起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
细胞膜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从而得出细胞膜的功能一、将细胞与外界分隔。
师:呈现病毒入侵细胞图片。
通过展示多媒体的细胞进出物质,帮助学生联想与概括细胞膜的第二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继续引导学生理解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师:呈现以及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引导学生自己的得出结论功能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师:那么细胞膜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为此科学家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
首先咱们先了解一下细胞膜的化学组成成分。
二、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师:磷脂分子图片展示(对于欧文顿实验结论中的磷脂分子的进一步直观展示)师:那么磷脂分子有什么特性呢?(过渡到下一个结论展示)师:展示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排成图片(引导学生得出下一个资料的结论)师:通过学习下个资料,学生了解到细胞膜的组成成分还有蛋白质。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是:阐明细胞具有多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承担着物质运输、合成与分解、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
依据上述要求,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精讲,能够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对比不同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举例说明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学习。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适合学生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借助表格和问题归类比较、交流疑惑、发表见解、归纳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研讨的情况进行精讲,答疑解惑,补充拓展。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细胞器模型,进一步加深对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的认识,理解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
最后预留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预习案3.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日期:________ 【学习目标】1、说出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所具有的功能。
2、概述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
3、分析对细胞膜成分与结构的探索历程,认同科学理论的形成是一个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技术手段结合下不断修正与完善的过程。
【自主学习】问题1:细胞膜具有哪些功能?问题2: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使细胞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对进化有什么意义?对细胞有什么作用?问题3:鉴别动物细胞是否死亡常用台盼蓝染液。
用它染色时,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
为什么活细胞不能被染色,而死细胞能被染色?这说明细胞膜具有什么功能?问题4:活细胞的细胞膜对物质进入细胞具有控制作用,这种控制是绝对的吗?举例说明。
问题5:归纳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
问题6:画出磷脂分子的结构简图,画出其在水-空气界面的分布状态。
问题7:从洋葱表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的单分子层面积都恰好为细胞表面积的2倍吗?哪些细胞具有这样的特点?为什么?问题8:细胞膜包含哪些成分?膜蛋白与细胞膜的功能有什么关系?问题9: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问题10:什么是糖被?分布于哪里,有什么功能?问题11:简述细胞膜的结构特性和功能特性及影响因素。
练习案【思维导图】【巩固练习】1.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是细胞膜。
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的作用不包括()A.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B.将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C.使细胞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D.使细胞内物质不能流失到细胞外,细胞外物质不能进入细胞内2.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
下列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是()A.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B.精子和卵细胞通过相互接触实现信息的传递C.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3.如图是细胞间的3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回答:(1)图A表示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①________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②_______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1概念分析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学新课改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安排在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之后,又是细胞的基本结构开篇之作,主要包括细胞膜的功能、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三部分。
细胞膜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有机物如何构建细胞结构,促使学生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同时又是学习生物膜系统、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基石。
知识概括: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割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关于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被大部分人接受。
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其外表面还有糖类分子;细胞膜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具有流动性。
课标要求:聚焦课标,大概念要求学生认识到“细胞都由质膜包裹,质膜将细胞与其生活环境分开,能控制物质进出,并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联系前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细胞的化学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包括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物质组成、细胞膜的探究历程、流动镶嵌模型等内容,这既有利于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细胞的代谢作好铺垫,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地位作用:本节课安排在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之后,又是细胞的基本结构开篇之作,承前启后,并且为学生学习生物膜系统、物质进出细胞方式打下基础。
本节课体现了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特点,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运用科学史和模型建构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以细胞膜成分与结构的科学探究史为主线,以问题为引领,运用假说、求证等方法,引导学生提出假说、构建模型、修正模型,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可持续的学习,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生态育人目标。
2学情分析基于必修1前两章的学习和初中相关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知道细胞的基本结构、组成细胞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功能、细胞成分鉴定的一般方法,为本节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高一生物必修1 课型:新授
第三章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识图,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2、叙述事实,探讨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教学重、难点】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了功能和成分,那这节课咱们来学习决定细胞膜功能的第二个部分——细胞膜的结构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理解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2、掌握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
认真读书、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把知识点、重难点和疑难点作出标记。
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
阅读课本P43-45页完成自学指导,画出重点字词、标出疑惑,思考下列问题:
1、有哪些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进行了探索?他们通过什么方法提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2、最终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什么样生物膜结构?
3、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4、生物膜中的蛋白质是如何分布的?它可以运动吗?
5、生物膜有什么样的结构特点?这与什么有关系?
6、如何区分膜外和膜内?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
(一)学生展示
(二)点拨
2.结构性特点:具有流动性
六、课堂小结、构建知识树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七、整理知识、背诵记忆
八、当堂训练、巩固运用
课本P46概念检测第2题
习题课
导学第7页1、2、3、4
第8页例1
第9页2、3题。
新教材生物学人教版必修1 分子与细胞第3章第1节教学设计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目录一、核心素养对接二、必备知识三、探究实践四、深化归纳五、应用创新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一、核心素养对接1.通过对细胞膜功能和结构特点的分析,建立生命的结构与功能观。
2.通过对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领悟细胞膜结构探索过程的科学方法,并能设计简单实验验证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细胞膜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阐明流动镶嵌模型。
4.通过对“脂质体药物”作用原理的分析,关注人体健康。
二、必备知识(一)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使细胞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1)细胞膜的控制作用具有普遍性: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容易进入细胞;抗体、激素等物质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细胞产生的废物也要排到细胞外。
(2)细胞膜的控制作用具有相对性:环境中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有可能进入;有些病毒、病菌也能侵入细胞,使生物体患病。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图甲可表示精子与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该方式中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
(2)图乙表示细胞之间通过信号分子的运输传递信息,该方式中通过细胞分泌物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把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3)图丙表示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具有信息交流的作用,该方式中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
微思考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体现了细胞膜的什么功能? 提示: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二)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 1.探索过程2.各成分的比例及功能 (1)脂质(约占细胞膜总质量的50%)⎩⎪⎨⎪⎧磷脂(主要)胆固醇(动物细胞膜)(2)蛋白质(约占40%):与细胞膜的功能密切相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就越多。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1节《细胞膜
的结构和功能》优质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内容。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高中生物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属于必修模块一的组成部分。
细胞的基本结构知识是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和章节的基础。
本课以问题探讨导入,先介绍了细胞膜的功能,其中介绍了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历程。
接着介绍了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最后讲述了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将以前所学的知识由点构成线合理关联起来,更需要在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建构并逐步形成基本的科学自然观。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细胞膜的功能及其决定因素,了解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历程,从中受到感悟。
2.掌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三、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通过探究细胞膜的功能,阐明细胞各部分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强化结构与功能观;既能基于结构阐释功能,又能基于功能理解结构。
认同细胞各部分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密切联系,使细胞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基本的生命系统,强化系统观点;在以系统观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