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乘方》
- 格式:ppt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29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 《乘方》教案一. 教材分析《乘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有理数的乘方。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乘方的意义,理解乘方的运算规则,为后续学习指数幂、对数等概念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在数学体系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既巩固了有理数的基本运算,又为高中阶段更深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运算,对数学符号和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乘方作为一个新的概念,需要学生从新的角度去理解。
学生在学习乘方时,可能会对乘方的意义和运算规则产生困惑,因此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规则。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方的意义和运算规则。
2.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实例让学生理解乘方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实例和练习题。
3.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乘方的概念:某商品打八折出售,即按原价的80%出售,问原价为100元的商品现价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这个问题。
2.呈现(15分钟)讲解乘方的意义和运算规则,通过PPT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乘方的概念。
例如,2的3次方表示2乘以自己3次,即2×2×2=8。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乘方运算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感受乘方的魅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一个班级有30人,每次活动参加的人数是上一次的90%,问第三次活动参加的人数是多少?5.拓展(5分钟)讲解乘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科学计算、金融理财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 《乘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乘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规则,并能够运用乘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幂”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乘方的意义,并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规则。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这为学习乘方打下了基础。
但学生在学习乘方时,可能会对乘方的概念和乘方的规则感到困惑,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乘方的概念,理解乘方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规则,能够运用乘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方的概念。
2.有理数的乘方规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实践,让学生主动探究乘方的意义和规则。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教学案例和习题。
3.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划分和任务分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个实际问题:某商品打八折后的价格是120元,问原价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乘方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PPT展示乘方的定义和有理数的乘方规则,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乘方的意义和掌握乘方的规则。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乘方的练习,巩固乘方的概念和规则。
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巩固乘方知识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乘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利息、折扣等。
教师可以通过PPT 展示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指导。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补充。
《乘方》知识点解读同学们,一张普通白纸的厚度只有0.01厘米,但是当你把这一张普通的白纸连续对折30次后,你知道有多厚吗?它的厚度竟然超过珠穆朗玛峰!你相信吗?通过对有理数乘方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其中的奥妙了。
知识点一: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一般地,n 个相同的因数a 相乘,即n a a a ⋅⋅⋅个,记作a n ,读作a 的n 次方.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在a n 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当a n 看作a 的n 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 的n 次幂。
知识点二:如何进行乘方运算1.乘方和加、减、乘、除一样,也是一种运算,是乘法运算的特殊情况。
a n 就是表示n 个a 相乘,所以可以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来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2.幂的符号法则:负数的奇次幂是负的,负数的偶次幂是正的,即(-a )2n =a 2n ,(-a )2n +1=-a 2n +1(n 是正整数),a 2n ≥0,即任何有理数的偶次幂是非负数;正数的任何次幂是正的; 0的任何次幂都是0;3.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如5就是51,通常指数为1时可以省略不写。
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的运算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例1 计算:(1)(-3)4;(2)(-8)3;(3)(-13)4 分析:根据乘方的意义可直接用乘法来求出各乘方的值。
解:(1)(-3)4=(-3) (-3) (-3) (-3)=81.(2)(-8)3=(-8) (-8) (-8)=-512.(3)(-13)4=(-13)(-13)(-13)(-13)=181. 说明:这里应特别注意“-”号问题,计算时也可以先根据符号法则确定其结果的符号,然后直接计算正数的乘方。
例2 计算(-0.125)12×813的值.分析:直接计算(-0.125)12与813有一定的难度,但观察发现0.125×8=1,于是提醒我们利用乘方的意义和乘法的运算律就能比较容易地求值了。
第一部分:知识精讲知识点一、乘方的有关概念(1)求n 个相同因数a 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 叫底数,n 叫指数,a n 读作:a 的n 次幂(a 的n 次方).(2)乘方的意义:a n 表示________.n an a a a a a =⨯⨯⨯⨯个(3)写法的注意: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底数一定要打括号,不然意义就全变了. 如:(32-)2=(32-)×(32-),表示两个32-相乘. 而322-=322⨯-,表示2个2相乘的积除以3的相反数.2.知识点二、a n 与-a n 的区别.(1)a n 表示___________,底数是 ,指数是 ,读作:___________. (2)-a n 表示___________,底数是 ,指数是 ,读作:___________. 如:(-2)3底数是 ,指数是 ,读作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有理数的乘方(-2)3=(-2)×(-2)×(-2)=.-23底数是,指数是,读作___________.-23=-(2×2×2)=.注:(-2)3与-23的结果虽然都是-8,但表示的含义并不同.知识点三、乘方运算的符号规律.(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数.(3)负数的偶次幂是数.(4)0的奇数次幂,偶次幂都是.所以,任何数的偶次幂都是或.知识点四、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①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②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③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注意: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今后将会学到)叫做第三级运算。
第二部分:例题精讲例1.计算:(1) ()32-; (2) ()42-; (3) ()52-例2.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方运算的形式,并指出底数,指数各是多少? ①(-2.3)×(-2.3)×(-2.3)×(-2.3) ②(-14)×(-14)×(-14)×(-14)③ x ·x ·x ·……·x(1999个)④(-6)×(-6)×(-6)⑤ 23 ×23 ×23 ×23例3、把5)21( 写成几个相同因数相乘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