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港城案例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5.47 MB
- 文档页数:14
港口城市片区发展案例港口城市片区发展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10个港口城市片区发展案例:1. 上海浦东新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浦东新区是上海市的新兴经济中心。
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引进,浦东新区成功引领了上海及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
2. 深圳前海自由贸易港区:作为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港区,前海的发展以开放和创新为核心,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的入驻,并推动了深圳经济的快速增长。
3. 新加坡滨海湾金融中心:滨海湾金融中心是新加坡的标志性项目,它通过规划和设计创造了一个集金融、商业、文化和居住于一体的综合性片区,成为新加坡的金融中心。
4. 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仁川自由经济区是韩国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减少行政审批等措施,吸引了大量外资和高科技企业入驻。
5. 美国迈阿密港区:迈阿密港区是美国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之一,通过港口的发展,带动了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6. 香港九龙西九龙文化区:西九龙文化区是香港政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项目,通过引进国际艺术机构和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升了香港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
7. 德国汉堡港区:作为欧洲最大的港口之一,汉堡港区通过不断升级港口设施和优化物流系统,提高了货物的运输效率,为德国及整个欧洲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8. 澳大利亚悉尼港区:悉尼港区是澳大利亚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通过港口的发展,促进了悉尼及整个新南威尔士州的经济增长,并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9. 日本东京港区:东京港区是日本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通过港口的发展,带动了东京及整个关东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建设。
10. 中国厦门自贸片区:厦门自贸片区是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一部分,通过提供更加便利的贸易和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外资和跨国企业的入驻,推动了厦门及福建省的经济发展。
这些港口城市片区的发展案例充分体现了城市规划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一、不莱梅(BREMEN)港口简介1.1港口发展历史位于德国(全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西北部威悉(WESER)河的下游,距入海口约68n mile,是德国的第二大港,也是欧洲重要的中转海港,港口距机场约6km。
该港8世纪末开始见于记载,当时是一个商业中心,也是“汉萨同盟”成员之一。
17世纪因河口淤浅,一度衰落。
19世纪起,随着河道挖深和工业的发展,成为德国西北部的重要工业城市及铁路枢纽和大海港,也是德国进口汽车、纺织原料的第二大港,是世界上仅次于日本神户的专门进口棉花的港口。
后来为了适应船舶大型化的需要,在威悉河口的右岸建立了新港即不来梅的外港──BREMERHAVEN不来梅港(不来梅哈芬)。
不来梅除建有全国沿海规模最大的钢铁企业外,还有造船、汽车、电机、化工、纺织、石油加工及食品等。
1.2港口硬件设施不来梅港集装箱码头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不来梅港直接面对外海,航运船舶不必逆河流而上就可直接进港停靠码头。
此外,不来梅港没有涨潮时进港的限制,船舶可以全天候入港。
该港集装箱码头总面积240公顷,有3个集装箱码头、10个停靠泊位,码头总长3000米,水深14-15米,拥有21台桥式起吊机,可以堆存4.3万TEU集装箱货物。
1.2.1港口泊位港口的主要泊位如下:1.2.2港口装卸设施、数据系统装卸设备有各种岸吊、龙门吊、浮吊、装煤机、液货桥吊、特种装舱机、吸扬机及滚装设施等,其中浮吊的最大起重能力达200吨。
码头上有集装箱堆场约12万m∧<2>,油库容量约14.8万吨,粮库容量约15万吨,糖浆库容约2.6万吨。
承接船舶修理的干船坞最大可容纳24万载重吨的大型船舶。
不来梅仓储公司(BLG)负责装卸船舶和驳船的货物,并最先建立包括全部作业在内的数据处理技术系统。
该系统有下列几个方面:(1)COMASS:不来梅和不来梅港的港口情报、文件处理系统;(2)DAVIS:输出厂家用的物流系统;(3)CCL:集装箱国际管理用的物流系统;(4)CAR:出口汽车运输船装动用运用的系统;(5)STORE:进口货物港内处理用的系统。
58中国会展
发展计划,投资6000亿港元,建设近2000项重大工程,开发新的旅游项目,进一步完善城市整体基础设施,为会展旅游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适应了会展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经验之五——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会展场馆设施是香港会展旅游业发展的直接动因。
香港在硬件建设方面具有战略眼光。
展览馆是会展业的火车头,是展览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香港会展业的发展,其会议展览中心是专用的主要设施,相当大部分的国际会议和大型展览都在会展中心举办。
香港会展中心览及活动于今年在亚洲国际博览馆举
行,其中大多更于未来数年定期在这里
举行。
经验之六——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
才和提供完善的服务是香港会展旅游业
迅速发展的重要动因。
香港的会展旅游业
最大的特点就是会展公司和酒店、旅行社
密切合作,为会展旅游参加者提供完善的
旅游服务。
这主要是因为香港在经过几十
年的快速发展后,已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
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通过从世界会展旅
游发达的德国、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引
进专家,以来港办会展和出国办展等方式
功的关键就是进行国际化经营。
。
国内外渔港经济区案例研究1、天津中心渔港天津中心渔港位于天津滨海新区汉沽,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
规划为“一港一城”,陆域“一城”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主要为产业区和居住区,海域“一港”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分为作业港区和休闲港湾区。
中心渔港定位为“北方冷链物流及水产品加工集散中心”和“北方游艇产业中心”。
规划目标是将其建设发展成为一个以水产品加工集散、游艇产业为主,港口物流和休闲旅游相关产业竞相发展的现代化主题经济区。
天津中心渔港规划以城市经营为核心,完善城市载体功能,全面整合城市资源,建成一个集港口、水产品交易、生产加工、旅游观光、仓储、餐饮、居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渔港经济区,逐步拓展业务范围,促进城市经营、港口物流、休闲旅游业一体化经营,实现“以城建城”,“以城养城”的城市经营良性循环。
2、江苏吕四渔港吕四渔港位于江苏省启东市海洋经济开发区内,是全国四大渔港之一。
占地面积约9.3平方公里,分为国家级中心渔港区和渔港海洋风情区两部分,其中渔港海洋风情区包括休闲渔业园区和城镇建设区两大块。
吕四渔港海洋风情区规划定位为按照“国内一流,国家知名”的要求,建成集渔业、旅游、休闲、度假、娱乐、商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渔港海洋风情区。
跟传统的渔港不同,吕四渔港在逐渐探索发展水产精深加工等高附加值产业的同时,开始规划建设将海洋渔业研发、海鲜美食、水上运动、康体疗养、主题观光度假、会议博览、生态宜居住区等整合其中,这样可以有效扩展渔港功能促进渔港经济转型。
海港贸易中心渔港会展中心渔港博物馆休闲渔业园水产品加工物流区管理区水产品交易区网场与堆场冷藏制冰区城镇商贸中心疏港道路渔船停泊岸线渔港管理岸线物资岸线渔船装卸岸线渔港作业区闸口船舶维修、物资卸载、加油水产品加工物流区3、日本静冈烧津渔港烧津渔港位于日本中部的静冈县境内,是日本最大的远洋渔业基地,其鱼类卸载量占全国的40%。
烧津也是日本的水产品加工基地,日本90%的金枪鱼罐头产于此地。
国外港口群协同发展较成功案例借鉴分析作者:刘潇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0期摘要:港口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大宗资源商品的关键枢纽和物流集散地。
随着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港口吞吐量增速趋缓,山东半岛各港口内部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都出现了许多共性问题,港口之间同质化竞争等相互制约因素也不容忽视。
在新世界的时代背景下,港口资源整合加速推进,港口辐射能力逐步增强,港口盈利范围得到拓展,港口的转型升级已经将成为一种必然,各个港口都意识到了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因此,我们通过研究一些国外港口群的发展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比较分析,基于本国国情,借鉴其成功的经验,从而加强整个山东半岛的区位合作,促进转型升级。
关键词:港口群;协同发展一、国外港口联动发展的模式及特点伴随港口业大发展、大繁荣,港口之间业务竞争日益激烈,并因此导致大量港口资源的浪费、港口经营利润的下滑。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相邻港口之间的资源整合,以区域港口适度的竞争与合作来形成港口联动发展格局,成为国际港口业发展的重要选择和新的趋势。
实践证明,区域港口联动发展对于形成港口合力,对于提高相邻港口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欧洲海港组织模式——注重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欧洲海港组织虽然只是一个协会性组织,但为成员提供服务一点也不含糊。
自成立以来,尽可能地为港口发展提供有益帮助,在协调各港口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确保欧洲内部港口的公平竞争环境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
欧洲海港组织为其成员提供的服务主要有:通过会员大会为各成员单位提供相互交流和讨论重要问题的平台;制定各成员单位共同遵守的海事标准;为港口特定项目提供技术咨询和职工培训;进行专题研讨,统计欧洲相关港口数据等。
(二)东京湾港口群模式1.将港口联动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东京湾内港口云集,如果任其自由竞争,结果可能是七败俱伤。
为了避免过度竞争,形成内耗引起资源浪费,日本国内和地区将港口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之中,视港口发展为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全国统筹与规划。
国内外典型港口城市发展经验借鉴作者:冯海珊邱伟维陈梓松来源:《中国水运》2021年第03期摘要:本文对港口城市内涵进行了解读,总结了鹿特丹、杜伊斯堡、新加坡、宁波等国内外典型港口城市的发展经验,从港口城市建设、集疏运体系和临港产业三个方面论述了港口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与借鉴。
关键词:港口城市;发展经验;集疏运体系;临港产业中图分类号:[U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1)03-0025-021 港口城市的内涵从广义上讲,港口城市是指位于水域沿岸,拥有港口并具有综合水陆交通枢纽职能的城市[1],兼具港口和城市的特点与内涵,是一种特殊的城市类型。
从狭义上讲,港口城市是指拥有腹地资源,以港口经济为主导、以港口功能作为城市经济发展重要依托与核心载体的城市[2]。
在港口城市的发展中港口的作用十分重要,港口是连接着相邻城市和区域发展的纽带,是城市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中心[3],赋予了所在城市的一种海洋特质,也连接着陆地文明和海洋文明。
港口和城市并不是简单1+1=2的相加关系,若港口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没有发挥重要影响作用,则不能称为港口城市。
只有两者之间形成有机地关联才能实现1+1〉2,达到港城互促发展的效果。
经过长期发展,当前港口城市更多强调城市系统和港口系统的互动和有机结合,港口和城市两者相互依托、共同发展,成为重要海事活动的经济实体。
2 典型港口城市案例分析2.1鹿特丹鹿特丹是典型的港口城市,地处荷兰南部,位于莱茵河与马斯河河口,西依北海,东溯莱茵河、多瑙河,可通至里海,有“欧洲门户”之称。
鹿特丹是荷兰第二大城市,年产值约占荷兰国民收入的13%。
鹿特丹的经济几乎完全以航运为基础,它聚集了国际航运业的各种要素,拥有完善的港口设施、发达的转运网络、健全的服务体系和生机勃勃的临港产业,是国际上重要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
鹿特丹充分利用自身海运优势,逐步发展壮大石化工业,炼油、化工、造船等工业,依托鹿特丹港蓬勃发展,形成了一条以炼油、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港口机械、食品等工业为主的临海沿河工业带,成为世界上三大炼油基地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工业综合体和港口城市。
港口城市发展规划案例研究引言港口城市是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城市类型,它们扮演着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角色。
港口城市的发展规划对于保障国家的贸易和经济繁荣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研究几个港口城市的发展规划案例,探讨其成功的因素和挑战。
1. 深圳港深圳港是中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之一。
深圳港的发展规划案例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它展示了城市规划与港口发展的紧密结合。
深圳港的发展规划注重多元化发展,不仅仅是货物运输,还包括邮轮旅游、航运服务等。
这种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使得深圳港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港口城市,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此外,深圳港的发展规划还注重可持续性发展。
通过引入绿色技术和环保措施,深圳港在港口运营中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系统。
然而,深圳港的发展规划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土地利用的问题。
由于深圳港的规模不断扩大,对土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成为了深圳港发展规划中的重要议题。
2. 新加坡港新加坡港是亚洲最繁忙和最先进的港口之一。
新加坡港的发展规划案例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它展示了港口城市如何通过创新和技术引领发展。
新加坡港的发展规划注重提高港口的效率和竞争力。
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智能系统,新加坡港大大提高了货物的装卸速度和运输效率,使得港口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枢纽。
此外,新加坡港的发展规划还注重创新和科技发展。
通过与高科技公司的合作,新加坡港推动了物流和供应链领域的创新,为港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新加坡港的发展规划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人力资源的问题。
新加坡港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和专业人员来支持其高度自动化的运营模式。
如何培养和吸引这些人才,成为了新加坡港发展规划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3. 鹿特丹港鹿特丹港是欧洲最大的港口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鹿特丹港的发展规划案例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它展示了港口城市如何通过多元化发展和城市更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6年1期总第808期建设宁波港口城市的国际比较与借鉴———以东盟港口为例■楼颖莹宁波大红鹰学院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东盟港口城市的发展经验,来探究港口城市的内涵及特点,从而得出对宁波建设国际港口城市的启示。
关键词:港口城市;国际经验港城关系是影响港口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由于港城关系存在着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所以处理起来并不容易。
港口作为城市的战略资源,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也能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并提高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
本文以东盟港口为例,通过分析它们的发展经验,来探究港口城市的发展内涵及特点,从而得出对宁波建设国际港口城市的启示。
一、东南亚港口发展的成功经验东盟的港口位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运要道之上,依托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最为典型的港口有新加坡港、马来西亚巴生港、印尼雅加达港、菲律宾马尼拉港等。
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且各自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数据显示,2015年新加坡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约为3090万个标准箱,排名世界前三位;其余几大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也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东盟的港口能够跻身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转运港口之列,有许多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1.抓住机遇,以发展港口作为主业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拥有共同的腹地,凭借天然的良港优势,两国的港口业在东南亚国家中是比较发达的。
早在19世纪60年代,新加坡就利用其地处马六甲海峡的有利战略位置,开始改造原有泊位,大力兴建集装箱专用的泊位,逐渐转变成为亚太地区的集装箱国际中转中心。
目前,新加坡拥有约60个集装箱泊位,年集装箱处理能力可达6500万标准箱。
马来西亚巴生港依靠政府的支持,成为国内发展最快的港口,且是全球集装箱收费率最低的港口之一。
2.大力发展衍生事业,提升港口的综合服务能力东盟港口迅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抓住了国际中转中心的优势,实行多种业务并举的发展策略,提升港口的综合服务能力。
港城空间生产研究——以马赛为例引言港城空间生产是一个涉及城市规划与设计、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发展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课题。
本文以法国南部城市马赛为例,探讨港城空间生产的特点、挑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一、港城空间特点1. 地理位置优势马赛位于地中海沿岸,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欧洲南部重要的航运枢纽。
得益于港口的便利,马赛成为了法国的经济中心之一。
2. 城港关联紧密马赛的城市和港口相互关联密切,彼此相互依赖。
港口发展带动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也提供了港口工人和船员居住、生活的基础设施。
3. 多元文化背景马赛历来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来自地中海周边国家和殖民地的人口在马赛建立了自己的社区。
多元文化的交融给马赛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二、港城空间生产面临的挑战1. 土地利用的矛盾马赛作为一个繁忙的港口城市,土地资源紧张。
在城市需要发展的同时,港口也需要继续扩大,这导致了土地利用的矛盾。
2. 城市功能分散马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功能区域分散,导致城市整体规划不够连贯。
城市功能的分散也使得城市面临交通拥堵等问题。
3. 社会经济不平衡马赛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一部分地区发达,而另一部分地区则相对落后。
这不仅导致了城市面貌的不均衡,也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港城空间生产的路径——可持续发展1.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土地利用紧张的情况下,马赛可以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来增加城市的功能区域。
同时,加强土地的综合利用,例如通过复合式建筑来提高土地利用率。
2.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马赛可以通过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来提高城市的整体协调性。
在规划过程中,应考虑不同功能区域的相互关联性和便利性,使得城市更加紧凑和便利。
3. 促进社会经济平衡马赛应加强对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扶持,通过政策引导和投资,促进这些地区的发展,使得社会经济更加平衡。
结论马赛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港口城市,面临着港城空间生产的多重挑战。
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平衡,马赛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