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1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109.00 KB
- 文档页数:5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十五章第一节第一点的内容---同底数幂的乘法,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指导、教学效果这四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的内容简单,但是它是整式乘法运算的基础,它是在学习乘方及整式的加减等基础上学习的,是对整式运算的延伸,为学习单项式的乘法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中具有基石的作用。
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得出法则,并让学生们能灵活运用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于探究精神,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3、本节课的重、难点于解决重、难点的关键(1)、重点:同底数幂乘法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2)、难点: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灵活应用。
(3)、关键:幂的运算中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要突破这个难点,必须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合作交流,获得各种运算的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上来,提醒学生注意-a2与(-a)2的区别。
二、教法分析教法总的来说采用“情景导入---探究提升”的方法,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得出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
在教学过程中,引用“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引入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索过程中,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并归纳推理,在已有的经验上创新,得出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通过练习,强化学生的理解;最后在计算全国用水总量时,引出节约用水,需要人人参与,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法指导在探索过程中,注重观察学生易发生的错误,如:(-3)2×(-3)2=-35 或a3×a=a3等,从而及时更正。
利用a6×a6=2 a6于a6+ a6=a12等式子加以说明,不要把同底数幂的运算于整式加减混淆。
通过让学生自由交流,探索规律来培养学生的写作精神与敢于动脑的创新精神。
在小结中让学生自己回顾所学知识,分析自己在这一节课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对本节课有什么看法?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同底数幂相乘》,下面我就教材、教法与学法指导、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幂的一种运算,多项式的乘法转化为单项式的乘法,单项式的乘法转化为幂的运算,都是以同底数幂的乘法为基础的,因此同底数幂的乘法在整式乘法中具有基础的地位。
同底数幂的乘法将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转化为指数的加法运算,其中底数可以是具体的数、单项式、多项式等。
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蕴含着数式通性、从具体到抽象的思想方法。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并掌握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能够熟练运用运算性质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推导运算性质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用文字概括运算性质,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3、教学重难点: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推导过程以及性质的归纳和应用。
二、说教法和学法指导: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发现法,讨论归纳法、练习法,特别是让去学生展示、点评、质疑。
三、说教学设计:(一)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在a n这个表达式中,a是什么?n是什么?当a n作为运算结果时,又读作什么?设计意图:幂的运算的抽象性较高,尤其是对于同底数幂的乘法a m+n的指数的理解,所以有必要复习乘方的意义。
(二)新知讲解:1.感受学习同底数幂乘法的必要性问题1: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进行1千万亿(1015)次运算,那么它工作103 s 可进行多少次运算?(1)如何列出算式?(2)1015的意义是什么?(3)怎么样根据乘方的意义进行运算?计算式子:103×1015根据乘方的意义,可以得到:103×1015=(10×10×10) ×(10×…×10×10×10) (乘方的意义)15个10=10×10×10×10×10×…×10×10(乘法的结合律)18个10=1018 (乘方的意义)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的探究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的周围存在着大量的较大的数据,感受学习同底数幂乘法的必要性,通过有步骤、有计划的乘法意义计算,并将它作为计算的方法和依据,为归纳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做好铺垫。
七年级数学下册11.1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七年级数学下册11.1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幂的定义和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幂的运算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后续学习幂的其它运算的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幂的概念和基本的幂的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概念,由于其抽象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对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讲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规则时,我会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我还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等,来辅助我的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我会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引出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新课:我会通过PPT等教学手段,详细讲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规则,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
3.巩固新课:我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延伸: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讨同底数幂的乘法在其他情况下的运用。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祁连初中李秀梅【说教材】《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之后,为了学习整式的乘法而学习的幂的一个基本性质,它是幂的三个性质中最基本的一个性质,学好这个性质,对其他两个性质以及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习能起到积极作用。
因此,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学习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基础,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说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
(2)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时,学习同底幂乘法的运算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重点: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
难点: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应用【说教法,学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学生的特点,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发现法、合作探究法、练习巩固法。
为学生提供的学法指导是:观察分析法,探究归纳法,练习巩固法。
教法和学法的确定并不难,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怎样贯彻执行这些教法和学法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应找一个载体或者说是工具来帮助我们在教学中实现我的教法和学法,因此,我决定在教学中使用教师和学生共用的导学稿。
以它为载体在教学中实现教法和学法。
【说教学流程】一、课前延伸复习乘方的意义。
二、创设情境,感受新知1、问题:宇宙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伟大壮举。
它飞行的速度约为104米/秒,每天飞行时间约为105秒。
它每天约飞行了多少米?(学生列式,引出课题,并板书)2、探究算法104×105=(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 ()=109()3、合作学习,寻找规律(学生完成学案,并总结规律)设计意图:通过几个有层次的探究活动,突出重点,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索发现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使学生获得成功。
同底数幂的乘法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上第十五章整式的运算的第一节同底数幂的乘法, 新的教学理念下,课堂教学是一个多维度的整体。
教学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教师教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学生学的深浅。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在课堂上教师应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才能取得这一堂课的成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习起点分析,教学分析、教学目标,课堂设计,教法分析,设计说明六个方面对本课设计思想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之后,为了学习整式的乘法而学习的关于幂的一个基本性质,又是幂的三个性质中最基本的一个性质,学好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对其他两个性质以及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习能形成正迁移。
因此,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既是有理数幂的乘法的推广又是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二、教法分析使学生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因而本节主要以探究法和讲练法展开教学,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以激发学习的兴趣我分为三个环节:第一教师引导由学生尝试提问,是不是只能用底数为10来做幂的乘法运算很显然不是那你能否提一个问题来供我们研究呢最后学生提问教师引导最后提问其结果又如何呢第二归纳法则,通过分组计算题最后小组汇报最后归纳让学生观察并用数学符号表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规律存在普遍性也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由特殊到一般这种数学研究方法也在此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第三由学生验证规律为什么要验证规律因为数学归纳和猜想不一定正确要验证其可行性其不开演绎推理这样由学生提出问题到学生归纳问题到学生验证问题充分的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地位,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当中观察归纳猜想到论证这一常用过程三、学习分析情境导入法:运用人们关心的环保问题导入同底数幂乘法,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提问复习法:本课涉及许多以前学过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提问,帮助学生回忆知识,进入主题。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1.1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1.1同底数幂的乘法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幂的运算法则之一,是学生学习幂的运算的基础。
本节课通过引入同底数幂的乘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幂的运算规律,为后续学习幂的其它运算打下基础。
在教材中,首先通过实例引入同底数幂的乘法,让学生感知并认识同底数幂的乘法规则。
然后,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方法。
最后,通过拓展与应用,让学生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幂的定义和幂的运算性质。
他们对幂的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但的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还没有接触过。
因此,学生对于同底数幂的乘法可能会感到陌生和困惑。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他们需要通过实例观察和分析,来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规则。
他们还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
此外,学生还需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规则,并能正确进行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
具体来说,学生需要能够:1.通过实例观察和分析,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规则。
2.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规则,正确进行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
3.将同底数幂的乘法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同底数幂的乘法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来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规则,并能够运用这个规则进行正确的运算。
同时,学生还需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应用于实际问题,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和实践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实例引入同底数幂的乘法,让学生感知和认识这个规则。
然后,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方法。
最后,通过拓展与应用,让学生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法运算之后编排的,是对幂的意义的理解、运用和深化,同时也是后面学习整式乘除法的基础,同底数幂的乘法与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联系也十分的紧密,比如课本章节前面的实际问题和电子计算机的运算能力。
通过学习可以把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所以我认为本节课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为此,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能够运用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归纳、概括能力。
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
3.情感与价值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地位与作用,在合作交流中体味科学的思想方法,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及应用。
难点: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的推导及灵活运用
二、教学方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本节课内容简单,可采用“两段、五步”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再通过讨论,交流、发现性质,通过教师的引导与适当点拨使学生正确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通过练习巩固,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要分层次地渗透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学法指导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本节课的内容简单、规律性强,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法上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
式。
三、教学过程分析
1、回顾与思考(出示问题)
(1)25 、 (-3)3表示什么?
(2)10×10×10×10×10 可以写成_________________形式
(3)a·a·a·a·a = (a
) (4)a n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其中a 、n 、a n 分别叫做什么?
复习乘方的意义和概念,为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作理论基础。
2. 引入新课,揭示目标(多媒体投影展示)
问题:
(1)、一种计算机每秒可达1014次运算,那么它工作103
秒可进行多少次运算?
(2)教师引导分析: 运算次数=运算速度×工作时间
这样学生容易得出运算次数为: 1014×103 并发现1014、103这两个因数是同底数幂的形
式,从而引入本节课题-------同底数幂的乘法。
(3)提出问题:怎样计算1014×103=? (以计算计算机运算次数为问题引入,让学生产生兴趣,同时让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
学习目标:
1、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2、会用数学语言和文字语言正确表述。
3、能正确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让学生明确自己本节课应该走向哪里)
3.自学提示:(多媒体展示)
学习提示一:
学习教材88页
(1)、你知道“问题”中运算的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跟同桌说说
(2)、请同学们根据你对乘法和乘方的意义理解,完成下列填空.
并把结果添在88页的“探究”中
① 2522⨯=( ) ×( ) (乘方的意义)
=( ) (乘法结合律)
=()2= ()() +2
② a 3 · a 4 =( ) ×( )(乘方的意义)
=( ) (乘法结合律)
= ()()
a +=()a ③ 33⨯m n =( ) ×( ) (乘方的意义)
=( ) (乘法结合律)
= ()()3+=()3
(3)请同学们观察上面各题左右两边,底数、指数有什么关系?
猜想:a m · a n
= ( ) ×( ) =( )=()()a +(当m 、n 都是正整数)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并总结归纳出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a
m · a n = a m+n
(当m 、n 都是正整数)
同底数幂相乘, 底数 ,指数 。
教师点拨:运算形式:(同底、乘法) 运算方法:(底不变、指加法)如 43×45=43+5=48
学习提示二 (1、)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是否也具有这一性质呢?怎样用公式表示?学生交流得出
a m ·a n ·a p = a m+n+p (m 、n 、p 都是正整数)
探究过程中的题目要体现从数字到字母的过程,也就是要符合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然后运用公式解题,再体现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
(2、)下面各式是同底数幂乘法吗?应该怎样做?
(3、)通过学习,公式中的底数a 可以表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对公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3、自主学习:学生自学完成上面探究内容。
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了解情况。
4.检查学习效果(多媒体展示)
(1)针对学习提示的内容,进行检查。
(2)利用习题了解学生运用情况
计算 (1) 103×104 (2) a · a 3 (3)a · a 3 · a 5
(4)(-x)2 · (-x)5 (5)
·n n y y +21
23567)41()41()41)(2(3)3)(1(-⋅⋅-⨯-32)())(3(b a b a +⋅+()()2
3)4(x y y x --
点评时应注意易错点:易忽略次数为1的幂。
5. 当堂训练.教师点拨
(1)基础题
(1)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怎样改正?
① b 5 · b 5= 2b 5 ( ) ② b 5 + b 5 = b 10 ( )
③ x 5 ·x 5 = x 25 ( ) ④ y 5 · y 5 = 2y 10 ( )
⑤ c · c 3 = c 3 ( ) ⑥ m + m 3 = m 4 ( )
(2)计算:23a a ⋅=__________.
(3)填空:变式训练
① x 5 ·( )= x 8 ② a ·( )= a 6
③ x · x 3( )= x 7 ④ x m ·( )=x3m
(4)思考题
① x n · x n+1 ② (x+y)3 · (x+y)4
本题的设置注重同底数幂的乘法与合并同类项的区别、底数可以是一个式子,训练学生的辨别能力和逆向思维。
有合适的中考题时,要尽量选择中考题,,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平时就能感受中考的动态,消除对中考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同时起到加深记忆、延长记忆保留时间的作用。
(2)拓展延伸(多媒体展示) (1)已知 a x =2 , b x =3 , 求a b x +
(2)已知: -+⨯=n 32n 110a a a ,则n =________
(学生分小组讨论,师点拨分析方法)
本节课内容简单,所以可以添加有挑战性的题目,意在着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哪些方法?”学生自主总结,并互相交流各自的收获与体会。
①用法则时,首先要看是否同底,底不同就不能直接用。
②与合并同类项进行比较(以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③指数相加,而不是相乘,以防与后面幂的乘方法则相混淆。
④底数不一定只是一个数或一个字母,可以是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
⑤幂的个数可以推广到任意个数。
作业:资源评价这一课时的内容。
以上是我关于“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节课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