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遗传学说课材料

遗传学说课材料

遗传学说课材料
遗传学说课材料

遗传学说课材料

1.课程地位与作用

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其既是生物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科学。同时又紧密联系生产实际,造福人类。属于理论性强,应用广泛的学科。

对生物技术专业而言,它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课、骨干课,属于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前修课程是普通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统计等,后续课程是遗传工程、生物工程及发酵工程等,是生物技术专业联系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一个重要桥梁。

2.课程教材

目前遗传学教材版本较多,但适应本专业实际情况的教材却几乎没有。考虑本专业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在反复比较斟着的基础上,本课程选用教材为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主编:卢良峰、路文静,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本教材共分12章,优点是知识内容基本符合本专业教学要求,缺点是逻辑、条理性不强;有些内容没有考虑到前后课程关系,拼凑痕迹明显。

为此对本课程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取舍,以满足本专业教学要求。同时考虑到教学差异性,为拓宽学生专业视野,提高专业素质。特指定了部分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主要有:农业院校本科教材《遗传学》季道藩主编;师范院校本科教材《遗传学》刘植义等合编;刘祖洞主编《遗传学》;戴灼华等主编《遗传学》。

3.课程目的及基本要求

按教学计划及大纲对本课程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专业能力要求,制定本课程基本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初步掌握遗传学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具体有如下要求:

掌握基本的遗传学概念、原理。

掌握遗传三大规律。

掌握遗传性变异的原因、种类及特性;

掌握数量性状遗传的特征及其研究方法,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

了解现代遗传学的发展,遗传工程及细胞质遗传,基因调控,遗传和进化关系等。

4.课程的重点难点

生物遗传学基础部分以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三大基本遗传规律、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为重点;其中以三大规律的实质及基因互作、三点测验为难点;

细胞质遗传部分以植物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和应用为重点;

数量性状遗传部分以遗传力概念、广义遗传力计算为重点;而狭义遗传力的分析为难点;

遗传物质变异部分以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为重点。而染色体结构变异及染色体数量变异的遗传效应为难点。

5.课程资源及教法学法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资源是:教材、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及电子参考书(多媒体课件为PPT格式)教学挂图、实验实训设备等。

教学方法主要针对本课程不同章节内容特点及学生接受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讲课力求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阐明原理,讲清方法。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惯彻“少而精”的原则。既要循序渐进,又要重点突出。通过讲课和实验实训,带领学生实践一遍,促进学生理解基础理论,掌握基本技术,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转变教学理念、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的学习方式方法。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提、讨论问题,不追求形式,注重学生自身体验中感悟;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如:三点测验与遗传力分析,让学生自己比较不同方法的差异(优缺点)。

总之,注意教学内容与教法、学法的综合运用;注意教法与教学环节的有机统一;注意教学方法与课堂组织的统一;各种方法手段运用应充分考虑其效果。

6.课程的内容

教学内容上,应紧扣教学大纲,结合实际、认真组织教学内容;既要重视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要处理好本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分工与衔接。既要防止遗漏和脱节,又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对有些重复内容从另一角度给以分析,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利于课程之间的衔接。本课程教学时数为60~75学时;课程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

●理论教学基本内容

(一)绪言

(二)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三)孟德尔遗传

(四)连锁遗传规律

(五)数量性状的遗传

(六)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七)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

(八)细胞质遗传

(九)、细菌病毒的遗传

(十)、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十一)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十二)群体遗传与进化

●实验教学基本内容

(一)植物染色体制片技术

掌握植物染色体压片技术和主要步骤原理;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变化。

(二)减数分裂

学习花粉母细胞涂抹制片技术;观察减数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动态变化。(三)植物杂交技术

了解植物杂交技术的基本过程及常用方法,掌握油菜的花器构造及杂交技术环节。

(四)三点测验及遗传率分析

掌握三点测验基本原理及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常用的分析方法。

最终体现在本课程核心技能

1.细胞减数、等数分裂制片技术。

2.三大遗传规律的验证及分析。

3.三点试验基因定位及遗传力分析。

对以上内容,在考虑知识体系基础上,紧扣大纲,合理取舍,保证重点,分解难点,优化课时分配,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突出课程专业特色。

7.课程考核

考核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是衡量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课程具体考核方法采用了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法,以期能客观反映学生实际学习效果。

其实考核除了考学生,另一层含义是考老师;通过考核老师能更好的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效果,了解教学过程的不足;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平时考核(作业、实习实验报告、课堂提问、包括考勤等)的总结和改进,更利于教学互动,更利于提高改进教学效果。所以,本课程除正常考试外,根据不同章节要求,对平时作业、课堂提问、实习实验做了更多的考虑,力求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解决问题。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注重教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的不断研究外,还应注意职业教育及学生自身特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当然,以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自身知识更新、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更是重中之重。

2010-5-16

细胞生物学教案(完整版)汇总

细胞生物学教案 (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315456014.html,)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细胞结构概观 第三章研究方法 第四章细胞膜 第五章物质运输与信号传递 第六章基质与内膜 第七章线粒体与叶绿体 第八章核与染色体 第九章核糖体 第十章细胞骨架 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及调控 第十二章细胞分化 第十三章细胞衰老与凋亡

前言 依照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教学计划,我们开设细胞生物学。 一、学科本身的重要性 要最终阐明生命现象,必须在细胞水平上。细胞是生命有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命寓于细胞之中,只有把各种生命活动同细胞结构相联系,才能在细胞水平上阐明各种生命现象。世界著名生物学家Wilson(德国人)曾说过:“一切生物学问题的答案最终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二、学科发展特点 细胞生物学涉及知识面广、内容浩繁且更新迅速。它同生物化学、遗传学形成生命科学的鼎立三足,既是当代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又是生命科学赖以发展的基础。 三、欲达到的目的 通过系统地学习细胞生物学,丰富细胞学知识,以适应当代人类社会知识结构发展的需求,也是为考研做准备。 本课程讲授51学时,实验21学时,共72学时。 参考资料 1 De.Robertis,《细胞生物学》,1965年(第四版);1980年(第七版)《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2 Avers,“Molecular Cell Biology”, 1986年 3 Alberts,《细胞的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1989年 4 Darnell,《分子细胞生物学》,1986年(第一版);1990年(第二版)“Molecular Cell Biology”5郑国錩,细胞生物学,1980年,高教出版社;1992年,再版 6 郝水,细胞生物学教程,1983年,高教出版社 7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基础,198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8 韩贻仁,分子细胞生物学,198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由科学出版社再版 9 汪堃仁等,细胞生物学,1990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199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再版 11 郑国錩、翟中和主编《细胞生物学进展》, 12翟中和主编《细胞生物学动态》,从1997年起(1—3卷),北师大出版社 13徐承水等,《分子细胞生物学手册》1992,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4徐承水等,《现代细胞生物学技术》1995,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15徐承水,《细胞超微结构研究》2000,中国国际教育出版社 学术期刊、杂志 国外:Cell、Science、Nature、J.Cell Biol.、J.Mol. Biol. 国内: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实验生物学报、细胞生物学杂志等

普通遗传学(专)-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普通遗传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作业题一参考答案: 1.同源染色体:在生物体内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2.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成为无融合生殖。 3.狭义遗传率:通常定义为加性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率,h2=V A/V P=V A/(V A+V D+V e) 4.联会: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偶线期,同源染色体分别配 对的现象,称为联会。 5.单位性状:在研究植物性状遗传时,将植株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 对象,这些被区分开的每一具体性状成为单位性状。 6.基因型:孟德尔在解释遗传试验中所用的遗传因子就是我们说称的基因。个体的基因组 合称为基因型。 7.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 性关系。 8.雄性不育性:植物雄性不育主要是指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正常功能的花粉,但 是它的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 9.细胞全能性:指个体的某个器官或组织已经分化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再生成完整个体 的遗传潜力。 10.半保留复制:DNA复制过程中,当双螺旋的一段分开时各自为模板进行复制,随着双螺 旋的完全拆开形成的新DNA保留原链的一条单链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二、 (1)错(2)错(3)对(4)错(5)错 三、 1.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因为在分裂过程当中可以看到纺锤丝,故称为有丝分 裂。减数分裂又称为成熟分裂。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有丝分裂。因为它使体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故称为减数分裂。两种分裂的主要区别有:(1)减数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配对。(2)减数分裂过程中有遗传物质的交换。(3)减数分裂中期后染色体独立分离,而有丝分裂则着丝点裂开后均衡分向两极(4)减数分裂完成后染色体数减半,有丝分裂保持不变。(5)分裂中期着丝点在赤道板上的排列有差异。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别排列于赤道板两侧。而有丝分裂则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2.不论是何物中,其体内的然染色体数总是染色体租书的整数倍。不论一个染色体组内包 含有几个染色体。同一染色体组的各个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连锁遗传群都彼此不同,但它们却构成一个完整而协调的体系。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会引起不育或性状的变异。 利用3点测验来确定连锁的3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时。首先要在Ft中找到双交换的类型,然后以亲本对照,双交换中居中的基因就是三个连锁基因中的中间基因。当顺序已经排定可以估算交换之以确定它们之间的距离,由于每个双交换都包括两个单交换,所以在估算两个单交换的值时,应分别加上双交换值。 3.转化是指某些细菌(或其它生物)能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供体的染色体片断,并将此外

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平台优化实践

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平台优化实践 摘要】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对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平台进行了优化实践: 以学生为中心优化网络课程平台教学内容;分层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 用QQ或微信提高网络课程平台的利用率。实践表明,上述举措可激发学生对医 学遗传学网络课程平台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平台;优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4-0361-01 在信息技术日趋发达的今天,通过网络课程平台辅助教学已逐步成为高校教 学改革的一种选择途径,得到学校和教师的普遍重视[1]。许多实践表明,网络课 程平台在辅助学生的课程学习、形成性考核等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现有的很多网络课程平台存在着个性化差、与课堂教学结合 松散、交互性不强等诸多问题,网络课程平台长期处于“信息僵化”状态[3]。学生 对网络课程平台的使用积极性不高,点击率低下。因此,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 学生对网络课程平台的利用率,让网络课程平台能切实辅助学生的课程学习,是 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昆明医科大学优质网络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医学遗传 学网络课程平台在长期的建设及优化过程中,有着较深入的思考与实践。 1.以学生为中心优化网络课程教学内容 作为基础医学课程,医学遗传学教学涉及临床、检验、护理等多个专业,授 课学生人数每年超过2000人次。在网络课程平台建设初期,教师将教学大纲、 教案、课件、授课视频等资料及时传到网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源。但实践过程中发现,这些教学资源并未得到有效的利用,很多学生只是因为 医学遗传学课程的形成性考核需在网络课程平台上完成而被迫在考试前做做平台 上的自测题,对其他与考试并不直接相关的栏目则很少关注。究其原因,每个学 生的学习困难和学习需求涉及不同的知识点,以学时为教学单元的教学视频或课 件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绝大部分学生并不愿意为一个知识点的学习 困难去耐心看完一个学时的教学视频或课件,这导致教学视频及课件的点击率低下。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后期在教学视频及课件的设置上,打破了根据学时设置 的传统做法,而是将上述内容以知识点的形式提供给学生,每个教学视频及课件 都短小精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某个知识点中的学习问题,利用较短的时间, 点开相应的视频或课件进行学习。做到哪里不会学哪里、哪里不懂补哪里。这一 举措有效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明显提高了学生对网络课程平台的利用率。 2.分层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昆明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课程开设于一年级,理论学时数仅为20学时,部 分教学内容只能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而大一学生已习惯于中学灌输式教育,自 学能力较差,对自学存在着畏难情绪,往往选择放弃,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 生知识点的缺失,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在网络课 程平台上专门设立“自主学习”栏目,上传以知识点为教学单元的教学视频和课件,将课堂从教室中延伸到网络上,拓展教师的教学内容,有效解决了教学内容和课 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此外,分层次设置自学内容,将“自主学习”栏目分为“规 定自学内容”及“课外拓展自学内容”两个层次的版块,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规定 自学内容”版块的学习,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通过“课外拓展自学内容”这一版 块来拓展知识结构,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为帮助学生检验自主学习效果,自学

细胞遗传学完整版答案讲课教案

《细胞遗传学》复习题 第一章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第三章染色体识别 1.什么是花粉直感?花粉直感是怎样发生的?作物种子的哪些部分会发生花粉直感? 花粉直感又叫胚乳直感,植物在双受精后,在3n胚乳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由雄配子供应的一份显性基因能够超过由母本卵核或两个极核隐形基因的作用,杂交授粉当代母本植株所结的种子表现显性性状。 胚乳和胚性状均具有花粉直感的现象。 2.什么叫基因等位性测验?如何进行基因等位性测验? 确定两个基因是否为等位基因的测验为基因的等位性测验。 将突变性状个体与已知性状的突变种进行杂交,凡是F1表现为已知性状,说明两对基因间发生了互补,属于非等位基因。若F1表现为新性状,表明被测突变基因与已知突变基因属于等位基因。 3.原位杂交的原理是什么?原位杂交所确定的基因位置与遗传学上三点测验所确定的基 因位置有何本质的不同? 根据核酸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将放射性或非放射性标记的外源核酸探针,与染色体经过变性的单链DNA互补配对,探针与染色体上的同源序列杂交在一起,由此确定染色体特定部位的DNA序列的性质;可将特定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 第一步,制备用来进行原位杂交的染色体制片;第二步,对染色体DNA进行变性处理;第三步,进行杂交;第四步,信号检出和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第五步,显微镜检查。 原位杂交是一种物理图谱绘制的方法,它所确定是特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物理位置;三点测验是绘制连锁图谱的实验方法,它是利用三对连锁基因杂合体,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确定三对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排列顺序以及各个基因的相对距离。 4.什么叫端粒酶(telomerase)?它有什么作用? 端粒酶是参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端粒DNA复制的一种核糖核蛋白酶,由RNA 和蛋白质组成,其本质是一种逆转录酶。 作用:它以自身的RNA作为端粒DNA复制的模版,合成出富含G的DNA序列后添加到染色体的末端并与端粒蛋白质结合,从而稳定了染色体的结构。 端粒起到细胞分裂计时器的作用,端粒核苷酸复制和基因DNA不同,每复制一次减少50-100 bp,正常体细胞染色体缺乏端粒酶活性,故随细胞分裂而变短,细胞随之衰老。人的生殖细胞和部分干细胞染色体具有端粒酶活性,所以人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末端比体细胞染色体末端长几千个bp。肿瘤细胞和永生细胞系具有端粒酶的活性。端粒酶的活性是癌细胞的一种标誌,可以作为癌症治疗中的一个靶子。 5.染色质修饰和DNA修饰如何影响基因的表达? 染色质修饰包括: (1)组蛋白的化学修饰:组蛋白乙酰化使之对DNA的亲和力降低,降低了核小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异染色质中组蛋白一般不被乙酰化,而功能域中组蛋白常被乙酰化;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基因组活化区域。 (2)核小体重塑:核小体的重塑影响基因的表达,核小体的重新排列,它可以改变核小体在基因启动子区域的排列,从而增加启动子的可接近性,调节基因的表达。基因激活伴随着DNA酶I敏感位点的形成,影响基因的表达。基因激活伴随着DNA酶I敏感位点的形成。DNA修饰包括:(1)DNA甲基化(2)基因组印记 甲基化是指在甲基化酶的作用下,将一个甲基添加在DNA分子的碱基上。DNA甲基化修

普通遗传学(第2版)杨业华课后习题及答案

1 复习题 1. 什么是遗传学?为什么说遗传学诞生于1900年? 2. 什么是基因型和表达,它们有何区别和联系? 3. 在达尔文以前有哪些思想与达尔文理论有联系? 4. 在遗传学的4个主要分支学科中,其研究手段各有什么特点? 5. 什么是遗传工程,它在动、植物育种及医学方面的应用各有什么特点? 2 复习题 1. 某合子,有两对同源染色体A和a及B和b,你预期在它们生长时期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应该是下列哪一种:AaBb,AABb,AABB,aabb;还是其他组合吗? 2. 某物种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分别指出下列各细胞分裂时期中的有关数据: (1)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数 (2)减数分裂后期I染色体着丝点数 (3)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着丝点数 (4)减数分裂末期II的染色体数 3. 假定某杂合体细胞内含有3对染色体,其中A、B、C来自母体,A′、B′、C′来自父本。经减数分裂该杂种能形成几种配子,其染色体组成如何?其中同时含有全部母亲本或全部父本染色体的配子分别是多少? 4. 下列事件是发生在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或是两者都发生,还是都不发生? (1)子细胞染色体数与母细胞相同 (2)染色体复制 (3)染色体联会 (4)染色体发生向两极运动 (5)子细胞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个 (6)子细胞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 (7)着丝点分裂 5. 人的染色体数为2n=46,写出下列各时期的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 (1)初级精母细胞(2)精细胞(3)次级卵母细胞(4)第一级体(5)后期I (6)末期II (7)前期II (8)有丝分裂前期(9)前期I (10)有丝分裂后期 6. 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写出下列各组织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1)叶(2)根(3)胚(4)胚乳(5)大孢子母细胞

艺术大师徐悲鸿女婿

艺术大师徐悲鸿女婿、著名教授黎洪模 艺术大师徐悲鸿女婿、著名教授黎洪模 广西兴业县石南镇塘格村26组黎开文搜集整理 电子邮箱: gxxylkw@https://www.doczj.com/doc/315456014.html, *黎洪模(1918—2003),黎展经次子,广西兴业县葵阳乡(今葵阳镇)龙村人,中国共产党员、著名高等农业教育家、作物遗传育种学家、离休干部、原安徽农学院顾问(正厅级)、教授。生于1918年4月20日,1941年9月至1945年7月就读于四川省重庆市原中央大学农艺学,本科毕业。1945年秋至1949年夏任中央大学农艺学助教兼研究生。1942年参加筹建共产党的秘密外围组织“中大据点”。1947年参加筹建党的秘密外围组织“中大校友联谊会”,为核心成员之一。194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10月起任原中央大学教师党支部书记、中共南京市委文教委委员,负责联系南京各高校教师党组织系统。1949年南京解放后,调任南京市军管会文教委员会大专科科长,参加接管大专院校工作。1949年6月,靳树鸿、黎展模、郑玉林、徐静裴(徐悲鸿长女、黎洪模夫人)组成接管小组赴安徽大学进行军事接管,黎洪模任副军事代表。黎洪模一直从事高等农业教育及农业科学研究工作。1950年1月任芜湖原安徽大学主任秘书。1951年10月至1952年9月,在北京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进修,学成回校后积极参加了芜湖原安徽大学迁校合肥和安徽农学院在合肥的独立建院工作。1958年黎洪模先后担任安徽农学院农学系党总支副书记、系副主任、党总支书记、系主任、副教授、教授等职务。1978年6月任安徽农学院副院长。1981年3月任安徽劳动大学党委书记、校长。1983年9月调任安徽农学院顾问,除从事行政工作外,还担任《达尔文主义》、《作物栽培学》、《普通遗传学》、《作物遗传育种》等教学工作及水稻育种研究工作,为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85年12月离职休养。 黎洪模长期从事高等农业教育,在教学战线上及农业科学研究事业中,成绩卓著,著作颇丰。1956年以前,他担任过《作物学》、《达尔文主义》、《米丘林遗传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1958年以后,主要承担《作物学》、《作物育种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从1957年开始,黎洪模就从事水稻育种科研事业,积极参编、主编《达尔文主义提纲》、《米丘林遗传学讲义》、《普通遗传学》、《作物遗传育种与良种繁育》、《作物育种概论》、《作物辐射育种》、《水稻育种》等著作、教材。他还关注国际遗传育种学的发展动态,翻译了作物遗传育种学的论文、摘要数十篇,以及理论与应用遗传学专著等。曾任安徽省作物学会理事长、全国农学会常务理事,为我国作物遗传育种学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黎洪模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参加革命几十年来,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勤奋工作,积极钻研业务,任劳任怨,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和农业科研工作。他是原国立安徽大学的副军事代表,接管了当时的教学工作,为原国立安徽大学的稳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促进了安徽省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此后,他组织、参加了安徽农学院独立建院工作,为安徽农业大学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在当时极其艰苦、困难的条件下,他始终在教学、科研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也为遗传育种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离休后,他一直关注安徽农业大学的改革与发展,主动为学校献计献策,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医学遗传学教案

教师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医学遗传学 学生专业:眼视光专业 医学检验专业 讲授人:谭湘陵 职称:教授 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授课时间:2007~2008学年第1学期

《医学遗传学》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名称:医学遗传学 (二)学时学分:总学时54,学分3(理论学时42,实验学时12) (三)预修课程:生物化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 (四)使用教材:《医学遗传学》(第4版),左伋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五)教学参考书: 1.《医学遗传学》,陈竺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2.《医学遗传学》,张咸宁编(著),科学出版社,2002年。 3.《医学遗传学》,李璞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 (六)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为医学类各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 通过学习医学遗传学,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使学生牢固掌握医学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人类病理性状遗传规律以及遗传病的发生、传递、诊断、治疗和预防,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七)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等。 (八)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结合网络教学等。 (九)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平时作业,实验考核等。作业占学期总评成绩的10%,实验考核占学生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学期总评成绩的70%。 (十)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理论;以病例为基础,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学科进展的介绍,拓宽视野,提高学生考研能力。 (十一)其它要说明的问题与事项: 眼视光专业学生的课程为理论42,实验12学时,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学时为理论36学时,没有实验。因此在理论授课中,检验专业较眼视光专业有所压缩,按照教学计划书的安排,压缩内容主要在序论,以及第十八章和第十九章,这些内容的处理采取删除部分节的内容和减少举例的做法,在主要章节内容上,不进行压缩。 本教案针对42学时的眼视光专业。

国外优秀遗传学教材浅析

国内外优秀遗传学教材的比较与借鉴 王建波乔守怡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一、引言 遗传学是生物学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也是当今发展迅速、综合性越来越强的研究领域,其主要内容已从经典的形态、生理性状遗传规律分析,发展到基因及基因组结构、功能的研究,融入到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免疫学、生物信息学等前沿学科领域。遗传学也是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遗传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其他课程的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内外大学的生物学及相关院系都非常重视遗传学教学工作,在教材建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教学、网站建设、习题安排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改进,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优秀的遗传学教材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刘祖洞先生等在20世纪70年代末编写的《遗传学》在国内具有长期、重要的影响,近几年不同作者又编写出版了几部中文教材,如《遗传学》(王亚馥、戴灼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08)、《现代遗传学》(赵寿元、乔守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008)、《遗传学原理》(徐晋麟、徐沁、陈淳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2005),这些教材在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及相关专业的遗传学课程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许多遗传学任课教师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优秀的国外教材也是教学工作的重要资源,特别是随着遗传学英文授课和双语教学的广泛开展,如何选择和使用原版教材,跟踪本学科的发展前沿,使教学内容和水平与国际接轨,提高遗传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已成为教学中的当务之急。为此,我们参考了国外高校流行的五本遗传学教材,希望通过对这些优秀教材的分析,了解国外高校的教学内容,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为教材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教材内容比较 我们选择了5本在国外高校被广为采用、颇受好评的遗传学教材,这些教材一般都经过一次或多次再版修订,文中主要介绍近几年出版的最新版本,这五本教材如下:(1)《遗传学原理》(Tamarin R H, Principles of Genetics, 7th ed, McGraw-Hill, 2002)(2)《遗传学:分析和原理》(Brooker R J, Genetics:

《普通遗传学》教学大纲

《普通遗传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普通遗传学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学时/学分:48/3 开设学期:第五学期 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说明 1.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2.课程说明 《普通遗传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一门核心课程,也是高等院校生命科学学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普通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及其机理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较全面地了解遗传和变异的基本知识和一般的遗传分析方法;理解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本规律及其机理;系统掌握经典遗传、细胞遗传、数量遗传、微生物遗传、群体遗传、基因工程等相关理论与技术,为学习和掌握育种学及其它生命科学课程等专业课程的遗传学分支理论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能初步运用所学的遗传学知识和技能,阐明和解决生命科学中有关遗传学的一般问题以及与遗传有关的人类健康问题。 2.能通过查阅文献理解最新的遗传学成果,更深入理解遗传学各方面的基本知识,可以跟上遗传学发展的步伐, 3.能从遗传学角度分析染色体的显微结构、组成和功能,理解经典遗传规律、基因突变、染色畸变以及细胞质遗传和群体遗传规律。 4.能深入分析基因分离、独立分配和连锁互换三个规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基因突变及其变异的分子基础;理解遗传过程中的核质互作关系;理解基因概念的发展及其微细结构。 5.能区别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特征及其一般分析方法;掌握基因定位、鉴定变异的有关方法;掌握数量遗传统计方法。 三、学时分配表 章序章题讲授学时1绪论22遗传的细胞学基础43孟德尔式遗传分析54性别决定与伴性基因的遗传45基因的连锁与交换66数量性状遗传分析57染色体变异58群体的基因结构与进化49核外遗传分析410细菌的遗传分析411病毒的遗传分析312基因组学与后基因组学2合计48 四、教学教法建议遗传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其基本理论和定律均由实验而来,基本上遵循由现象或实验结果提出基本概念,然后进行假设,再进行验证,最后用来解释现实现象或指导实践这一规则,学习时把握这种规则能收到好效果;对一些没有条件进行实验,也需要对以果蝇和大肠杆菌为材料的经典实验有所了解,这些实验本身就是遗传学知识体系的一部分;理论课教材每章后面有习题,这些习题以思考题和分析题为主,对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和理解教材中内容有很大帮助,需认真解答,并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及时了解最新的遗传学研究动态,。 该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实验及其自学相结合方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进行。 五、课程考核及要求

遗传学教案

普通遗传学 理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第一章绪论课型普通遗传学 理论课 对象动科2001级 本科 教学目的初步了解动物遗传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过程,对本学科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学习路线。 教学重点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遗传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启发式 课时安排10分钟 30分钟40分钟15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一、遗传现象。 二、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三、遗传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发展历史。 四、遗传学分类及发展趋势。 小结(5分钟) 本节课要掌握的概念:遗传与变异。遗传研究的主要内容。 思考题1.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2。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普通遗传学 理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第二章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遗传物质—核酸 第二节核酸的结构课型普通遗传学 理论课 对象动科2001级 本科 教学目的1.了解证明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的实验经过和过程。 2.掌握DNA的结构模型。 教学重点DNA的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DNA的结构模型。 教学方法启发式 课时安排4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25分钟 10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证明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的实验经过和过程。。 二、间接证明 三、DNA和RNA的化学组成 四、DNA的二级结构模型 五、RNA的类型级特点。 小结(5分钟) 本节课要掌握的概念:转化、信使RNA。DNA的二级结构模型。 思考题DNA的结构模型对现代遗传学的影响。

普通遗传学 理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第二章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三节基因的结构特征课型普通遗传学 理论课 对象动科2001级 本科 教学目的1.掌握基因的一般结构特征。 2.了解基因概念的发展。 教学重点真核基因组的特点。 教学难点真核基因组的特点。 教学方法启发式 课时安排20分钟 40分钟20分钟15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基因概念的发展。 二、基因的一般特征。 四、真核基因组的特点。 五、比较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组的区别。 小结(5分钟) 1.本节课要掌握的概念:基因组、基因家族、C值、微卫星。2.基因的一般特征。 思考题1.如何理解C值矛盾。 2.为何卫星DNA在密度梯度离心时会形成一个小峰。

《普通遗传学》2004试题及答案

《普通遗传学》试题(A) 闭卷适用专业年级:生物类专业2004级本科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客观题答题卷 [客观题题目] 一、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入首页表中)(每小题2分,共34分) 1.狄·弗里斯(de Vris, H.)、柴马克(Tschermak, E.)和柯伦斯(Correns, C.)三人分别重新发现 孟德尔(Mendel, G. L.)遗传规律,标志着遗传学学科建立的年份是(B)。 A. 1865 B. 1900 C. 1903 D. 1909 2.真核生物二价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相互排斥的时期是减数分裂的(D)。 A. 前间期 B. 细线期 C. 偶线期 D. 双线期 3.某被子植物,母本具有一对AA染色体,父本染色体为aa。通过双受精形成的种子子 叶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B)。 A. aa B. Aa C. Aaa D. AAa 4.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传递的是(A)。 A. 不同频率的基因 B. 不同频率的基因型 C. 亲代的性状 D. 各种表现型

5.人类中色素缺乏症(白化病)受隐性基因a控制,正常色素由显性基因A控制。表现型 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白化病小孩。他们另外两个小孩均患白化病的概率为(A)。 A. 1/16 B. 1/8 C. 1/4 D. 1/2 6.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感锈病(r)为显性,现以高秆抗锈×矮秆感 锈,杂交子代分离出15株高秆抗锈,17株高秆感锈,14株矮秆抗锈,16株矮秆感锈,可知其亲本基因型为(C)。 A. Ddrr×ddRr B. DdRR×ddrr C. DdRr×ddrr D. DDRr×ddrr 7.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雌蝇杂合体和红眼 雄蝇交配,子代中眼色的表现型是()。 A. 雌果蝇:? 红眼、?白眼 B. 雌果蝇:?红眼、?白眼 C. 雄果蝇:? 红眼、?白眼 D. 雄果蝇:?红眼、?白眼 8.染色体的某一部位增加了自身的某一区段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称为()。 A. 缺失 B. 易位 C. 倒位 D. 重复 9.对一生物减数分裂进行细胞学检查,发现后期I出现染色体桥,表明该生物可能含有 ()。 A. 臂间倒位染色体 B. 相互易位染色体 C. 臂内倒位染色体 D. 顶端缺失染色体 10.缺失杂合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形成缺失环中包含()。 A. 一条缺失染色体 B. 两条缺失染色体 C. 一条正常染色体 D. 两条正常染色体 11.通常把一个二倍体生物配子所具有的染色体称为该物种的()。 A. 一个同源组 B. 一个染色体组 C. 一对同源染色体 D. 一个单价体 12.有一株单倍体,已知它具有两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时发现其全部为二价体,说明 它是来自一个()。 A. 同源四倍体 B. 异源四倍体 C. 三体植株 D. 四体植株 13.假定在一个植物株高由A, a和B, b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决定,基因效应相等且可累加。 双杂合体(AaBb)自交后代中与F1植株高度相等植株约占()。 A. 1/16 B. 4/16 C. 6/16 D. 15/16

浙江高考生物遗传学经典题含答案

遗传学经典题 第一题 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为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 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选择亲本①与________(填序号)杂交。 (2)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杂交时应选择的两亲本为________(填序号)。将杂交所得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预期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________(填序号)作亲本进行杂交,在F2中筛选抗病性状的方法是________。 (4)若③和④杂交所得F1自交,则F1所结种子中胚乳为糯性的基因型为________,种子中非糯性与糯性的比例为________。 (5)在遗传学实验中,玉米是较好的实验材料,请说明理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题 Ⅰ. 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呈棕色。现提供以下4种纯合亲本: (1)若采用花粉形状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选择亲本甲与亲本杂交。 (2)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杂交时选择的亲本是。将杂交所得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统计花粉粒的数目,预期花粉粒的类型 有、比例为。 (3)利用提供的亲本进行杂交,F2能出现非糯性、抗病、花粉粒圆形植物的亲本组合有,其中F2表现型为非糯性、抗病、花粉粒圆形植物比例最高的亲本组合是,在该组合产生的F2表现型为非糯性、抗病、花粉粒圆形的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Ⅱ.带有完全隐性致死基因的一头杂合子公牛和32头母牛交配,每一母牛生3头小牛。其中12头母牛生有死胎小牛(一头或多于一头),所以这些母牛必定是致死基因携带者。在这群体中还可能有头携带者母牛尚未鉴定出来。 Ⅲ.将黑毛豚鼠和白毛豚鼠杂交,所有F1个体都是黑毛。用F1中的雌性个体与纯隐性的个体交配(回交),产生的个体的表现型比例如下:3白:1黑。若F1雌雄个体交配,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第三题 下表是4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比较,请分析回答: 病名代号非近亲婚配子代发病率表兄妹婚配子代发病率 甲1:310001:8600 乙1:145001:1700 丙1:380001:3100 丁1:400001:3000

6、医学遗传学-遗传病的诊断

Copyright ? 1995-2016 LIZ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单选题 1、下列不是染色体检查的指征( ) A.智力低下者:染色体异常是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原因),故是染色体检查的指征之一,不选 B.继发性闭经:继发性闭经一般是由其它已知原因引起,不是染色体检查的指征 C.多发性流产:多发性流产最主要的原因是胎儿染色体异常,故是染色体检查的指征之一,不选 D.性腺以及外生殖器发育异常者:染色体检查的指征之一(但注意的是:性腺以及外生殖器发育异常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并非都是染色体异常所致),不选 E.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染色体检查的指征之一(易生育三体综合征),不选 2、下列哪项不属于遗传病实验室诊断技术( ) A.细胞遗传学检查:是,主要针对染色体病(包括产前和现症病人的诊断) B.生化检查:是。由于生化检查多基于临床症状,故生化检查更多用于现症病人的诊断 C.性染色质检查:是,但由于准确性等原因,该方法只能用于辅助诊断 D.皮纹分析:皮纹包括指纹、掌纹和足纹,染色体病患者通常皮纹异于正常,故皮纹分析是一种辅助临床诊断染色体病的分析方法

E.基因检测:是,由于多基因病易感基因尚未鉴定出来,加之环境因素的作用,多基因病还难以进行基因诊断,故基因诊断目前主要应用于单基因病。 4、生化检查特别适用于下列( )疾病的检查* A.分子病 B.先天性代谢缺陷 C.免疫缺陷 D.遗传代谢缺陷病 E.以上都是 解析:生物化学检查是遗传病诊断首选方法,上述ABCD四类疾病只要能进行生化检查,生化检查均可作为首选(E),但必须注意的是:与基因诊断不同在于,生化检查并非病因学检查,即若未表现出临床症状时,生化检查往往很难进行,另外,由于许多遗传病发病原因不明,通常无可检测的生化指标,故对于许多遗传病而言很难开展生化检测 5、基因诊断除了应用于遗传病外,还可以应用于( ) A.后天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正确,如肿瘤 B.病原体检测:正确 C.个体识别、亲子关系判定:正确 D.法医物证:正确

高中生物-遗传学教案

遗传学专题 知识要点 1、遗传学的三大基本定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与互换定律); 2、杂交育种(杂交育种的原理和优缺点); 3、遗传病以及遗传系谱图分析(常见遗传病遗传类型、系谱图分析专题)。 基础突破 考点整合一:遗传学三大定律 1.分离定律: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一组相对性状分离比3:1)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两组相对性状分离比9:3:3:1)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奠基人: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豌豆杂交实验成功的原因:(1)成功运用统计学的方法; (2)选择了合适的实验材料。 豌豆:豆科蝶形花亚科,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有易于区分的性状,实验结果容易观察和分析;豌豆的花大,便于人工授粉。 3.连锁和互换定律:因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且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止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因此, 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在没有联会交换的情况下,总保持遗传上 的一致,这种情况称为基因的连锁。连锁的基因存在与其同源染色体交换重组的 可能,概率与基因距离有关,这种情况称为基因的互换。 【例1】豌豆黄色(Y)对绿色(y)呈显性,圆粒(R)对皱粒(r)呈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甲豌豆(YyRr)与乙豌豆杂交,后代中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3︰3︰1︰1,乙豌豆的基因型是()A.YyRr B.YyRR C.yyRR D.yyRr

普通遗传学试题及答案

《普通遗传学》试题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客观题答题卷 [客观题题目] 一、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入首页表中)(每小题2分,共34分) 1.狄·弗里斯(de Vris, H.)、柴马克(Tschermak, E.)和柯伦斯(Correns, C.)三人分别重新发现 孟德尔(Mendel, G. L.)遗传规律,标志着遗传学学科建立的年份是(B)。 A. 1865 B. 1900 C. 1903 D. 1909 2.真核生物二价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相互排斥的时期是减数分裂的(D)。 A. 前间期 B. 细线期 C. 偶线期 D. 双线期 3.某被子植物,母本具有一对AA染色体,父本染色体为aa。通过双受精形成的种子子 叶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B)。 A. aa B. Aa C. Aaa D. AAa 4.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传递的是(A)。 A. 不同频率的基因 B. 不同频率的基因型 C. 亲代的性状 D. 各种表现型 5.人类中色素缺乏症(白化病)受隐性基因a控制,正常色素由显性基因A控制。表现型

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白化病小孩。他们另外两个小孩均患白化病的概率为(A)。 A. 1/16 B. 1/8 C. 1/4 D. 1/2 6.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感锈病(r)为显性,现以高秆抗锈×矮秆感锈, 杂交子代分离出15株高秆抗锈,17株高秆感锈,14株矮秆抗锈,16株矮秆感锈,可知其亲本基因型为(C)。 A. Ddrr×ddRr B. DdRR×ddrr C. DdRr×ddrr D. DDRr×ddrr 7.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雌蝇杂合体和红眼 雄蝇交配,子代中眼色的表现型是()。 A. 雌果蝇:? 红眼、?白眼 B. 雌果蝇:?红眼、?白眼 C. 雄果蝇:? 红眼、?白眼 D. 雄果蝇:?红眼、?白眼 8.染色体的某一部位增加了自身的某一区段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称为()。 A. 缺失 B. 易位 C. 倒位 D. 重复 9.对一生物减数分裂进行细胞学检查,发现后期I出现染色体桥,表明该生物可能含有 ()。 A. 臂间倒位染色体 B. 相互易位染色体 C. 臂内倒位染色体 D. 顶端缺失染色体 10.缺失杂合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形成缺失环中包含()。 A. 一条缺失染色体 B. 两条缺失染色体 C. 一条正常染色体 D. 两条正常染色体 11.通常把一个二倍体生物配子所具有的染色体称为该物种的()。 A. 一个同源组 B. 一个染色体组 C. 一对同源染色体 D. 一个单价体 12.有一株单倍体,已知它具有两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时发现其全部为二价体,说明 它是来自一个()。 A. 同源四倍体 B. 异源四倍体 C. 三体植株 D. 四体植株 13.假定在一个植物株高由A, a和B, b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决定,基因效应相等且可累加。 双杂合体(AaBb)自交后代中与F1植株高度相等植株约占()。 A. 1/16 B. 4/16 C. 6/16 D. 15/16 14.在估算异花授粉植物广义遗传率时,可以用来估计性状环境方差的是()。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与规律的科学 遗传:指子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 变异:指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同源染色体:大小及形态相同,分别来源于父本和母本的一对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同一染色体群体中,形态结构不同的各对染色体之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性染色体:许多物种中,还存在一对形态和结构不同的同源染色体。 常染色体:除性染色体之外的其它染色体。每一对正常的同源染色体都具有相同的基因座。 染色体组型或核型:指由体细胞中全套染色体按形态特征(包括染色体长度、着 丝点位置、臂比、随体有无等)和大小顺序(染色体长度) 排列构成的图形。 有丝分裂:即体细胞分裂,通过分裂产生具有同样染色体数目的子细胞,在分裂中出现纺锤体。 减数分裂:是指在真核生物性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进行两次分裂使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过程。 单位性状:是指将生物体所表现的总体性状区分成的每一个具体性状。 相对性状:是指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 显性性状:杂种F1仅表现亲本之一的性状,将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基因型:是指个体或细胞的基因组合,是生物的内在遗传组成,如决定圆形种子性状的基因型为RR 和Rr,而决定皱形种子性状只能是rr; 表现型:是指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形态),如白花和红花性状。 等位基因: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位置相同,控制同一性状的一对基因,是同源染色体同一基因座上的基因的不同形式。 复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基因座上,存在3个或3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显性基因:是指基因型处于杂合状态时,能够表现其表型效应的基因; 隐性基因:是指基因型处于杂合状态时,不能表现其表型效应的基因。 纯合基因型:是指同一基因座上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如RR或rr;纯合体是指具有纯合基因型的个体。 杂合基因型:是指同一基因座上有两个不相同的等位基因,如Rr;杂合体是指具有杂合基因型的个体。 真实遗传:子代性状永远与亲代性状相同的遗传方式。 基因互作:不同对基因间相互作用而决定新性状发育的现象。 完全显性:指F1所表现的性状与亲本之一完全一样的现象,而非表现为中间型或同时表现双亲的性状, 称之。如孟德尔所选用的7对相对性状. 不完全显性:指F1所表现的性状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称之。如金鱼草、紫茉莉的花色传。 共显性:指F1同时表现双亲性状的现象。 多因一效:指多对基因影响同一性状表现的现象。 一因多效:指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多个性状发育的现象。 连锁: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对性状,有联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的现象 连锁群:在染色体中具有不同的连锁程度并按线性顺序排列的一组基因座位。重组率:是指杂合体产生重组型配子的频率,即重组型配子数占配子总数的百分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医学遗传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判断题】(10分) 卢煜明等报道母血中胎儿DNA的存在,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奠定了基础。() A. 错 B. 对 2 【单选题】(10分) 下列哪类疾病不属于遗传病范畴。() A. 先天性疾病 B. 线粒体遗传病 C. 单基因病 D. 染色体病

3 【多选题】(10分) 研究遗传病的方法主要有()。 A. 系谱分析法 B. 全基因组扫描法 C. 动物模型法 D. 连锁(或关联)分析法 4 【单选题】(10分) 医学遗传学的分支学科中不包括哪一个学科。() A. 药物遗传学 B. 临床遗传学 C. 植物遗传学

D. 细胞遗传学 5 【单选题】(10分) 遗传病的特征不包括下列哪一条。() A. 传染性 B. 家族性 C. 先天性 D. 不累及非血缘关系者 6 【判断题】(10分) 遗传病就是先天性疾病。() A. 错 B.

对 7 【多选题】(10分)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的是()。 A. 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 B. 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 C. 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D. 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 8 【多选题】(10分) 下列说法中的是()。 A. 遗传病的发病,在不同程度上需要环境因素的作用,但根本原因是遗传因素 B. 家族性疾病是遗传病,散发性疾病不是遗传病

C. 遗传病是仅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疾病 D. 先天性疾病是遗传病,后天性疾病不是遗传病 9 【判断题】(10分) 遗传病基因没有在亲代表达,就不会通过配子传递给后代。() A. 错 B. 对 10 【判断题】(10分) 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 A. 错 B. 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