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第3章化工过程系统动态模拟与分析3
- 格式:pdf
- 大小:3.08 MB
- 文档页数:25
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31. 引言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是化学工程领域的重要分支,涉及到化学反应、原料处理、能量转换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的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分析方法和合成技术。
2. 化工过程分析2.1 分析方法化工过程分析旨在确定化工过程中物质的组成、浓度、质量流动、能量转化等参数。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质谱法:通过物质的质谱图谱扫描,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
•红外光谱法:通过物质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特性,确定物质的官能团和化学键。
•核磁共振法:通过物质在磁场中的特殊核磁共振现象,确定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气相色谱法:通过物质在气相色谱柱中的分离和检测,确定物质的组分和浓度。
•液相色谱法:通过物质在液相色谱柱中的分离和检测,确定物质的组分和浓度。
2.2 过程分析的重要性化工过程分析是化工工艺改进和优化的基础,通过对化工过程的分析,可以确定问题所在,找到改进和优化的方向。
同时,过程分析还可以帮助实现化工过程的控制和监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 化工合成技术化工合成技术是化学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涉及到化学反应、反应器设计、反应条件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常见的化工合成技术包括:3.1 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工合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提高产率和选择性。
常见的催化剂有金属催化剂、酶催化剂和固体催化剂等。
3.2 反应器设计反应器是化工合成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其设计要考虑反应物料的性质、反应条件和反应速率等因素。
常见的反应器设计包括批量反应器、连续流式反应器和固定床反应器等。
3.3 反应条件控制反应条件控制是化工合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压力、反应物料配比等参数,实现反应的高效进行和产物的优化。
4. 实例分析4.1 乙烯制备过程分析乙烯是化工工业中重要的原料之一,其制备过程复杂,涉及到多个反应和分离步骤。
通过化工过程分析,可以确定乙烯制备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找到优化的方向,提高乙烯的产率和质量。
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程代码:41E01016学时分配:32赋予学分:2学分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化工原理、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学反应工程后续课程:化工设计、化工过程开发二、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应用性、研究性特色的化工类专业主干课程,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为主线,培养成人教育学生将实践经验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了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等课程的基础上,学会以系统工程的方法来处理化工过程的分析与合成问题。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为主线,培养学生将实践经验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将实验室研究成果(新工艺、新产品等)实现工业化的主要方法,掌握化工过程及系统工程的发展概况;氨合成工艺介绍了化工过程系统稳态模拟方法及其分析求解方法;化工过程系统动态模拟的特性、方法及数学处理;化工过程系统的优化和求解方法;化工生产过程操作工况调优的数学模型及调优计算,以及人工神经元网络的基础知识;间歇化工过程的基本概念、模型化方法及设计优化;换热网络的合成及其夹点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分离塔序列合成的方法等环节的过程研究。
通过列举大量化工过程开发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正确的理论指导、科学的实验方法、以及工艺与工程相结合的工程观念在化工过程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绪论(课堂讲授学时:2)1.1 化工过程1.2 化工过程生产操作控制1.3 化工过程的分析与合成1.4 化工过程模拟系统1.5 化工企业CIPS技术第二章化工过程系统稳态模拟与分析(课堂讲授学时:4)2.1 典型的稳态模拟与分析问题2.2 过程系统模拟的三类问题及三种基本方法2.3 过程系统模拟的序贯模块法2.4 过程系统模拟的面向方程法2.5 过程系统模拟的联立模块法2.6 氨合成工艺流程的模拟与分析第三章化工过程系统动态模拟与分析(课堂讲授学时:4)3.1 化工过程系统的动态模型3.2 连续搅拌罐反应器的动态特性3.3 精馏塔的动态特性第四章化工过程系统的优化(课堂讲授学时:4)4.1 概述4.2 化工过程系统优化问题基本概念4.3 化工过程系统最优化问题的类型4.4 化工过程中的线性规划问题4.5 化工过程中非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析求解4.6 化工过程中非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值求解第五章化工生产过程操作工况调优(课堂讲授学时:2)5.1 化工生产过程操作工况调优的作用与意义5.2 化工生产过程操作工况离线调优的方法第六章间歇化工过程(课堂讲授学时:6)6.1 间歇过程与连续过程6.2 过程动态模型及模拟6.3 间歇过程的最优时间表6.4 多产品间歇过程的设备设计与优化第七章换热网络合成(课堂讲授学时:4)7.1 化工生产流程中换热网络的作用和意义7.2 换热网络合成问题7.3 换热网络合成--夹点技术7.4 夹点法设计能量最优的换热网络第八章分离塔序列的综合(课堂讲授学时:6)8.1 精馏塔分离序列综合概况8.2 分离序列综合的基本概念8.3 动态规划法8.4 分离度系数有序探试法8.5 相对费用函数法8.6 分离序列综合过程的评价五、教学设备和设施多媒体教室、黑板、黑板笔六、课程考核与评估期末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00min。
化工过程控制系统动态模型建立与分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化工行业对于过程控制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
化工过程控制系统动态模型的建立与分析是实现优化控制和自动化的关键步骤,它能够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化工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化工过程控制系统动态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分析该模型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一、化工过程控制系统动态模型的建立方法化工过程控制系统动态模型的建立是通过对化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建模和参数估计来实现的。
主要的方法包括基于物理原理的建模方法和基于数据挖掘的建模方法。
1. 基于物理原理的建模方法基于物理原理的建模方法是通过对化工过程的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等基本原理的数学表示,得到控制系统的动态模型。
这种方法需要对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有深入的了解,以及对各个环节的参数进行准确的估计。
常见的基于物理原理的建模方法包括质量平衡模型、热力学模型、动力学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通过微分方程、代数方程或差分方程等形式进行描述,并可以通过数值方法进行求解和仿真。
2. 基于数据挖掘的建模方法基于数据挖掘的建模方法是通过对化工过程的历史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建立系统的动态模型。
这种方法不需要对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有深入的了解,而是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找出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和规律性,并利用这些关联性和规律性建立模型。
常见的基于数据挖掘的建模方法包括回归分析、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可以预测未来的过程变量。
二、化工过程控制系统动态模型的分析化工过程控制系统动态模型的分析是通过对模型进行数学和统计方法的应用,得到有关系统行为和性能的信息。
主要的分析方法包括稳定性分析、动态响应分析和灵敏度分析等。
1. 稳定性分析稳定性分析是衡量控制系统是否稳定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控制系统动态模型的特征值进行分析,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和稳定裕度。
常见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根轨迹分析、Nyquist稳定性判据和Bode稳定性判据等。
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第一章绪论(2学时)●化工过程●系统工程→化工过程系统工程●化工过程的分析与合成●化工过程系统模拟(稳态模拟、动态模拟)●过程系统模拟的三种基本方法(序贯模块法、面向方程法、联立模块法)第一节化工过程化工过程是以天然物料为原料,经过物理或化学加工制成产品的过程。
其往往由多种多样的单元过程组成,如最重要也是最多用的单元过程是:化学反应过程、换热过程和分离过程。
第二节系统工程系统工程是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新兴学科,目前正处于兴旺的发展时期。
1984年郑春瑞在《系统工程学概论》中,对系统工程做出下列综合性的阐述:系统工程是以系统(尤以大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跨学科的边缘学科。
它是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某些思想、理论、方法、策略和手段等从横的方面有效地组织起来应用于人类实践中,是应用现代数学和电子计算机等工具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换和自动控制等功能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标,是为更加合理地研制和运用系统而采取的各种组织管理技术的总称,归根结底是一种工程学的方法论。
20世纪30年代美国雷德无线电公司在对电视广播系统的电波覆盖问题进行研究时,首先提出“系统”和“系统模拟研究”的思想。
40年代,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在研究微波通讯网络的覆盖传输效率时,提出了“系统工程”的概念。
50年代各工业国对系统工程尤为重视,如1954年美国MIT首先在大学讲授系统工程课程。
1957年美国正式出版了第一本专著《系统工程》。
60年代起系统工程逐步推广应用于工业、宇航、交通、经济规划等部门。
如60年代初,在系统工程、运筹学、化学工程、过程控制及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一门新兴的技术学科——化工过程系统工程(简称化工系统工程)。
70年代是化工系统工程走上实用的时期。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采用化工系统工程方法,陆续研制出有效的工业用化工流程通用模拟系统,并对过程生产实现计算机控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化工过程系统动态模拟与分析技术讲义首先,动态模拟和分析技术是通过建立化工过程的动态模型,模拟其
在不同条件下的运行过程,实现对系统的动态行为进行预测和分析。
这种
模型通常由一系列的微分方程组成,通过对关键参数的输入和改变,可以
模拟出系统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响应和效果。
动态模拟和分析技术的基本
原理是基于物质平衡、能量平衡和动量平衡等基本原理建立的。
动态模拟和分析技术在化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来
优化工艺设计,通过模拟不同的工艺方案,找到最佳的操作条件,以降低
生产成本和提高产量。
其次,它可以用来解决工艺运行中的问题,比如控
制系统设计和故障诊断等。
此外,动态模拟和分析技术还可以用来评估化
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帮助工程师们设计和选择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工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态模拟和分析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
在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方面,现代动态模拟软件已经具备了更高的计算
速度和更精确的数值求解算法。
另外,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技术的进步,也
为动态模拟和分析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比如,数据驱动建模
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帮助工程师们更
好地理解和优化化工过程系统的运行。
总之,动态模拟和分析技术是化工过程优化和分析的重要工具。
它能
够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理解和优化化工过程系统的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和
降低成本。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动态模拟和分析
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人:吴淑晶教学团队审核人:门勇开课学院审核人:饶品华课程名称: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Process课程代码:040323适用层次(本/专科):本科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30 上机/实验等学时:2 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教材:张卫东,孙巍,刘君腾.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第二版).国家精品课程教材,北京:化学化工出版社,2011.主要参考书:1.姚平经.过程系统工程.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2.王弘轼.化工过程系统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都健.化工过程分析与综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一、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培养学生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化工过程系统模拟、分析、优化和合成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2.培养学生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化工过程系统模拟、分析、优化和合成的基本能力。
三、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具备:1.掌握化工工程分析和合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
2.掌握化工过程系统模拟与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掌握化工过程系统优化与合成的系统工程方法。
4.了解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5.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6.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化工过程系统模拟、分析、优化和合成的基本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对照表五、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1章绪论教学内容:化工过程;化工过程生产操作控制;化工过程的分析与合成;化工过程模拟系统;化工企业CIPS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了解化工过程生产操作控制;掌握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研究内容;了解化工企业CIPS技术;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