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万达集团公司发展历程及战略
- 格式:doc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27
浅谈万达并购AMC摘要:企业并购现如今已成为十分常见的经济现象。
并购是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和实现迅速扩张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交易费用,产生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并购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资本经营活动,存在极大风险。
而此次的万达收购AMC可以说是近年来较为成功的一个并购案例,也是万达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环。
关键词: 现状并购形式未来发展意义一、万达院线现状公开资料显示,万达院线是亚洲排名第一的院线,在全国有86家影院,拥有730块银幕,其中IMAX银幕47块,占有全国15%的票房。
公司计划到2015年开业200家影院,拥有银幕2000块。
照此速度,今年可能还将新建34家影城、370块银幕,将是2011年的两倍以上。
实际上,国内院线建设在近几年也是突飞猛进。
据统计,2011年,全国新建影院803家,新增银幕3030块,平均每天增加8.3块银幕,截至年终统计,全国城市影院数量突破2800家,银幕总数达到9200多块,银幕增长率超过45%。
同时,数字显示,2011年国内票房收入较2010年同比增长28%,高达130亿元,但该增长速度却远远低于影院数量增长速度。
单个影院票房收入的下降,意味着新建影院的市场培育期、投资回报期都将拉长。
通过上述数据统计我们不难发现,在国内电影市场日益火爆的今天,由于影院的不断增加导致影院的竞争日益激烈,利润也并不可观,这意味着一旦一家企业坐以待毙,那么很可能就将会被市场所淘汰。
而万达影院依托万达广场的天然优势,近年来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但是在这背后也隐藏着各种危机,这也是万达执意收购一家国外大型院线企业的原因之一。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示,万达集团还将对欧美等大型院线进行并购,目标是到2020年,占据全球电影市场约20%的市场份额。
万达集团海外发展将采取并购和直接投资两条腿走路。
1二、并购形式企业并购包括控股合并、吸收合并、新设合并三种形式。
摘要万达集团作为商业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发展商业地产的核心产品即是以“万达广场”命名的的城市综合体,主要指汇集大型商业中心、高级酒店、写字楼、公寓、住宅和公共空间等多种建筑功能、业态的大型综合性建筑群。
“一座万达广场,一个城市中心。
精彩生活尽在集购物、休闲、商务、社交、居住于一身的万达城市综合体。
”已成为万达广场的精彩写照。
商业地产领军企业的成功的发展模式不可复制,但可借鉴。
下文,将全面剖析万达集团商业地产的发展模式。
万达集团的商业地产发展模式探析大连万达集团创立于1988年,目前已形成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文化产业、连锁百货、旅游度假五大产业,企业资产1400亿元,年销售额800亿元,年纳税95亿元。
万达集团已在全国开业33个万达广场、15家五星级酒店、600块电影银幕、26家连锁百货店、30家量贩KTV。
计划到2012年,企业资产2000亿元,年销售额1200亿元,年纳税200亿元,成为世界级的企业。
万达集团的支柱产业包括商业地产、五星酒店、文化产业、连锁百货、旅游度假五方面。
万达集团精益求精的态度使其在每个领域的探索都非常之成功。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万达集团下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模式。
一.公司简介(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9月,2009年12月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6亿元人民币,是大连万达集团旗下商业地产投资及运营的唯一业务平台。
在万达的众多项目中,万达商业地产的运作尤为成功。
截至2010年底,本公司已经在全国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45个重点城市投资建设了59个万达广场,其中已开业33个万达广场,正在运营14家五星级或超五星级酒店。
持有开业收租物业面积566万平方米,计划到2012年开业70个万达广场,持有收租物业面积1300万平方米,年租金收入70亿元。
目前已成为中国商业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
万达的商业地产在行业的发展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在中国商业地产中占有绝对领先地位。
第一部分绪论 (2)第二部分理论部分 (2)(一)商业地产的概念 (2)(二)商业地产的模式 (3)(三)商业地产模式的构成要素 (3)(四)商业地产开发模式的类型 (4)(五)城市综合体的五大典型特征 (5)(六)城市综合体的分类 (6)(七)城市综合体的价值和作用 (6)第三部分万达集团发展历程与战略发展分析 (7)(一)万达集团主营业务 (7)(二)万达集团战略发展分析 (7)(三)万达集团发展战略变革历程 (8)(四)万达集团战略环境分析 (9)(五)万达集团的SWOT 分析 (9)万达集团战略发展与人力资源分析第一部分绪论(一)万达集团人力案例的研究背景(二)万达集团人力案例的研究意义(三)万达集团人力案例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理论部分竞争是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点。
在不断的政策调控下,房地产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的时代。
在商业地产的竞争中,核心的竞争是模式竞争。
对商业地产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是企业建立核心竞争优势,实现持续盈利和长远发展的关键。
商业地产模式的成败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尤为关键。
因此,对商业地产模式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有助于房地产企业的战略定位。
(一)商业地产的概念商业地产是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住宅地产、旅游地产、工业地产而别的专用名词。
从土地属性上说,商业地产的土地性质是商业用地,出让的使用年限40年,而住宅地产的土地性质住宅,使用年限是70年,旅游地产的土地性质是旅游或综合用地,使用年限是50年,工业地产的土地性质是工业用地,使用年限是30年。
从功能上分类,商业地产是指各种非生产性、非居住性物业,包括写字楼、公寓、会议中心、展览中心、购物中心、大型停车场、餐饮、娱乐、健身服务、休闲设施等。
其开发模式、融资模式、经营模式都有别于其他形式的房地产开发。
(二)商业地产的模式商业地产是一个新生的产物,是相对于住宅地产、旅游地产、工业地产而言的一种开发模式,其核心内容还是商业。
通俗的讲,商业模式就是企业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来获取利润,换句话说,就是企业的盈利模式。
万达的企业战略——商业、养老地产、电商一、万达的成功,源自战略选择的成功,怎么强调它的重要性都不过分企业战略就是设计用来开发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综合的、协调的约定和行动。
公司选择某种战略,意味着其在不同的竞争方式中作出了什么样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战略选择表明了这家公司打算做什么,以及不做什么。
当一家公司实施的战略,竞争对手不能复制或因成本太高而无法模仿时,它就获得了竞争优势。
只有当竞争对手模仿其战略的努力停止或失败后,一个组织才能确信其战略产生了一个或多个有用的竞争优势。
而且没有任何竞争优势是永恒的.竞争对手获得用于复制该公司价值创造战略的技能的速度,决定了该公司竞争优势能够持续多久。
“有人问我,你为什么总是对国家大的趋势节点把握这么准,老是踩着这个点。
这不是蒙的,这来自于企业对形势的判断和转型的动力.”王健林在开场时说的话印证了上面的观点。
王健林讲述了万达的四次转型发展历程:从一个区域的品牌变成全国性的品牌,从几十亿的公司变成百亿级的公司,这是第一次转型;从住宅房地产向商业地产转型,是第二次转型,这次转型使得企业文化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口号由“老实做人,经营做事”变成了“贡献财富,贡献社会”;向文化旅游转型是第三次转型;第四次转型是从一个中国的大型企业向世界一流的大型企业转型,向跨国企业转型。
其中前两次转型已完成,第三次正在进行当中,第四次转型才刚刚开始。
万达的第一次转型,也就是其第一个战略是从一个区域公司(大连公司),变成一个全国性的公司.92年万达的收入接近20亿,占大连房地产市场份额四分之一左右。
万达认为一个城市最多就几十亿的市场份额,再发展就是100亿,200亿,你占一半企业也是很小的。
出于这个战略分析,万达决定93年跨区域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家跨区域发展的房地产企业.当时跨区域发展的企业,异地工商局不给注册,万达没有退缩,而是想了一个变通方法,其在当地找了一个华侨房地产公司,每年给华侨房地产公司100多万,条件是成为它的分公司(就是挂靠经营,分公司还是有万达管理和控制,当然一切经营风险由万达承担)。
王健林创业初期王健林的创业故事1.率先尝试旧城改造1988年,是万达的创业元年。
这一年,王健林从大连市西岗区政府办公室主任的位置上,请缨“主政”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一个欠债149万元、濒临破产的企业。
此前半年,王健林刚刚从部队转业落户大连,那个时候的他对房地产行业还非常陌生,然而,这个“门外汉”却很快选择了一个同行前辈不敢或者不屑于的项目:旧城改造。
“拆迁回迁问题杂、成本高,没人愿意干,我们是大连的第一个”,实际上,万达也没有别的办法,那个时候开发项目要“配额”,万达拿不到,而旧城改造能得到政府的支持,“想开多少给多少”。
在当时大连市政府南面,有一个“棚屋区”,很不雅观,领导对前来跑“配额”的王健林说:就这里,你想开发多少都行!然而,回家一算成本,每平方米的造价正好是当时大连的最高房价1200元,难怪没人愿意干!“那我们就多卖几百块钱呗!”初涉商海的王健林还是决定一搏,结果大获成功。
“棚屋区”被改造成大连今天著名的“北京街”,“800多套房子,一个月就卖完了,一下子挣了一千多万!”“其实也很简单,我们就是做了几点创新,一是推出130多平米的大户型,二是在北方率先设计了明窗大厅,三是采用了铝合金窗。
”多年以后,王健林轻描淡写回顾当年的成功。
2.东北股改示范企业尝到甜头的“开发公司”开始将改造当成自己的“主业”,当其他同行回过神来的时候,王健林已经成了改造大连旧城区的“专业户”。
“确实挣了不少,钱哗哗的来!”今天的王健林说起那个时候,依然兴奋。
然而,那时的他却苦恼随着利润而来,原有的旧体制根本无法让企业展开手脚。
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为了辞退两个“霸道”的司机,王健林最终要跑到市领导面前以辞职“相挟”,才能办到。
而王健林心里最不能忘的,是那次员工集体“公费旅游”事件。
“员工跟着我连续埋头干了两年多,第三个五一节,大家提议平时加班加点却不能加工资,能不能出去集体旅游一下,我想那也是应该的啊!”于是,包了几辆大巴,到一个景点,大家开开心心过了个周末。
【关键字】酒店大连万达集团旗下支柱产业浅析大连万达集团创立于1988年,目前已经形成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文化旅游和连锁百货四大核心产业。
2013年,企业资产3800亿元,年收入1866亿元,净利润125亿元。
目前已在全国开业85座万达广场,运营51家五星级和超五星级酒店,拥有1247块电影屏幕、75家百货店、81家量贩KTV。
本文通过浅析大连万达集团旗下多元化支柱产业的特点、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探讨园区未来引入大连万达集团旗下各个支柱产业的可能性。
一、万达集团四大核心产业概况1、万达集团商业地产产业万达集团是全球商业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已在全国开业85座万达广场,持有物业面积规模全球第二,计划2014年开业24座万达广场,持有物业面积2203万平方米,成为全球规模第一的不动产企业。
万达商业地产公司拥有全国唯一的商业规划研究院、全国性的商业地产建设团队、全国性的商业管理公司,形成了商业地产的完整产业链和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万达广场已经发展了四代。
2005年之前是一、二代产品,2005年之后是三代产品,最新的第四代万达广场是2013年开始建设的“万达城”。
第一代万达:所谓第一代万达,通俗讲就是一个“商业大盒子”。
单层面积5000-10000方不等,一般为地上4层,总规模3-5万方不等,一楼分割销售,二三楼标配为沃尔玛超市,四楼标配为万达影院+大玩家电玩,加上部分餐饮。
通过与沃尔玛的战略合作,利用超市大卖场的聚客力带动人流,促进一楼商铺的销售回款。
四楼的餐饮及娱乐也可有效带动目的性消费人群。
万达借此开创了订单式商业地产的先河。
其实这样的单体商业规划在全国各地各类城市都屡见不鲜,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
第一代万达商业规划简单,便于快速复制,代表区域为:长春、长沙、济南、南昌、南京等地最初的万达广场。
但其缺点是仅凭一楼铺位散售,难以支撑万达快速开发的现金流。
这也是第一代万达难以为继,最后不得已自我升级的原因。
大连万达集团有限公司发展历程及战略一、万达简介(一)集团简介万达集团创立于1988年,现已形成商业、文化、金融三大产业集团,2015年资产6340亿元,收入2901亿元。
万达商业是世界最大的不动产企业,世界最大的五星级酒店业主;万达文化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文化企业、世界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世界最大的体育公司;万达金融是中国最大的网络金融企业。
万达集团的目标是到2020年,资产达到2000亿美元,市值2000亿美元,收入1000亿美元,净利润1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一流跨国企业。
万达商业(03699.HK)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不动产企业,截至2016年7月,已在全国开业142座万达广场、93家酒店,持有物业面积2831万平方米。
万达商业拥有全国唯一的商业规划研究院、酒店设计研究院、全国性的商业地产建设和管理团队,形成商业地产的完整产业链和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2015年,万达商业开始向轻资产模式转型,标志着万达商业的发展进入靠品牌获取利润的崭新阶段。
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文化企业,资产903亿元,2015年收入512亿元,旗下包括影视、体育、旅游、儿童娱乐4家公司,目标是2020年成为收入排名全球前五的文化企业。
万达金融集团旗下拥有网络金融、投资、保险等公司,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创新金融服务,2015年收入209亿元。
(二)董事长简介王健林,1954年生,四川人,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一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现任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美国哈佛大学全球顾问委员会副主席。
二、发展历程综合万达集团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可将其总结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一)初创阶段1988年,万达公司成立,通过借贷、担保筹集资金,进行住宅建设掘得第一桶金。
1992年,改制为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脱离区属企业定位,向现代企业经营靠近。
1994年,万达进入足球领域。
1995年-1998年,在住宅开发的同时,历经开办电梯厂、制药厂、连锁商业等的探索。
(二)调整阶段2000年,开发建设第一代万达广场,确立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战略。
2004年,开发建设首个第三代万达广场。
万达广场历经10年发展,已从第一代的单店、第二代的组合店,发展到第三代城市综合体。
2005年,先后成立商业规划院、商业管理公司、酒店建设公司,形成商业地产的完整产业链。
2007年,成立万达连锁百货,正式进军零售业。
(三)成长阶段2008年,万达集团总部迁往北京。
2009年,文化旅游产业成为企业新的重点发展方向。
2010年,进行最大规模的机构调整。
(四)扩张阶段2011年,正式成立万达影视制作公司,和美国弗兰克德贡公司成立合资演艺公司。
2012年,并购全球第二大影院公司AMC ,成立万达文化产业集团。
2013年,并购英国圣汐游艇公司,启动南昌万达文化旅游城,投资青岛东方影都。
三、战略转型(一)第一次战略转型——跨区域发展1993年,万达赴广州番禺开发侨宫苑小区,成为全国首家跨区域发展的房地产企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跨区域发展。
(二)第二次战略转型——住宅、商业并重2000年开始,万达确定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两条腿走路的战略,将全国各地公司合并调整为商业、住宅两大建设公司,后又将其合并为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确定了商业地产的核心支柱产业地位;开发了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万达广场,先后成立商业规划院、商业管理公司、酒店建设公司,形成商业地产的完整产业链。
(三)第三次战略转型——综合性企业集团2006年开始,万达由单一房地产企业向综合性企业集团转型。
一方面,不断强化商业龙头地位,一方面不断拓展新领域。
2007年,成立万达连锁百货,正式进军零售业;2009年,投资200亿元建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确定文旅为新的重点发展方向;2011年始,万达先投资5亿元成立万达影视制作公司,和美国弗兰克·德贡公司成立合资演艺公司,后收购美国AMC公司并成功上市,成立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打造万达文化产业帝国;2012年,成立首家奢华品牌酒店管理公司,2014年首家奢华品牌酒店武汉万达瑞华酒店开;2013年,万达电商“万汇网”上线试运行,后携手百度腾讯打造全球最大O2O电商公司,战略控股快钱;2014年,万达进军儿童产业,宝贝王将开200家店;开发“第四代综合体”,商业地产香港成功上市。
(三)第四次战略转型——服务业企业集团2015年开始,万达开始第四次战略转型,从空间上,万达由中国企业转型为跨国企业集团;从内容上,万达由房地产为主的企业全面转型为服务业企业集团,重点打造商业、文旅、金融、电商四大支柱产业;第五部分详述。
四、万达PEST分析和SWOT分析(一)万达集团PEST分析1、政治和法律环境近年来,国家对限购、房产税、公积金、保障房、土地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条款的提出,在控制房价的同时,间接促进了商业地产的发展。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新四化,要做到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重点已逐步从外贸转向了内需,这为商业地产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城镇化推动了城市综合体、旅游商业、文化产业的开放,促进了各商家在三四线城市布阵。
在法律条规方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对旅游业提出了全新的定位,指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宏伟目标。
另外,《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也指出,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
确定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门类,推动国家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建设、国产动漫振兴工程、“中华字库”工程等一批具有战略性、引导性和带动性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
这每一条法规条款都标识着国家对文化旅游业的重新定位和全力支持,不仅大力推动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而且使得旅游酒店成为了投资的热点。
(2)经济环境在经济环境方面,2015年人均GDP超过52000元,为零售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政府的“十二五”规划大举刺激了消费水平的提升,中国消费品消费总额到2015年达30万亿人民币,这为商业地产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国民收入逐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加上五一、十一长假等重要节日以及逐渐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形势良好,具有非常美好的发展前景。
(3)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在社会人文方面,人口总量保持低增长,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出现下降,老年人口增加,中壮年人口减少,这对未来商业地产的拉动作用将带来拐点,但同时也增大了老年地产发展的空间。
城镇人口比重的稳步增加,意味着中国开始正式进入完全以城市发展为主导的发展阶段。
解决城市人口吃、穿、住、行的房地产、交通、零售、休闲娱乐等相关产业将会得到巨大的发展机会。
同时在社会效益方面,万达广场是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高度统一的商业企业,产生了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商业档次、新增大量稳定就业岗位、创造持续的巨额税收等四大社会积极效益。
(4)技术环境目前,房地产已日益向绿色、环保、节能、智能化等方向发展,这就促使房地产企业要逐步跟上技术变革的步伐,不能掉队。
企业要注重在开发项目中引入技术因素,包括采用新型建筑装饰材料,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风效果;积极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科学规划,实现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打造品牌形象,发展低碳经济。
由于现代科技特别是数字存储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及创新,为文化产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传播的能力,大大缩短了文化产品从创意到实现所需的时间,使得生产管理、传播和销售变得更为迅捷简便。
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交易技术在传统百货业的推广和运用,已经使得百货连锁企业可以实现全国门店统一管理,信息化建设让高度智能化的数据处理中心可以满足多层次、跨区域的连锁经营,并对内外合作伙伴实现了数据共享,给消费者更加便利、更加人性化的体验。
(二)万达集团SWOT分析1、优势万达商业地产公司拥有全国唯一的商业规划研究院、全国性的商业地产建设团队、全国性的连锁商业管理公司,形成了商业地产的完整产业链和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万达商业管理公司是连锁商业经营管理企业,经营管理范围覆盖全国所有的万达广场,创造了连续多年租金收缴率超过99%的世界行业纪录。
万达商业管理公司拥有丰富的商业资源,强大的运营管理能力,成为万达商业地产的核心竞争优势。
万达商业规划研究院是专业从事大型商业中心、五星级酒店、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的机构,汇集了全国商业中心、五星级酒店、旅游度假区设计各专业人才,是万达商业地产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万达商业规划研究院担负着万达集团所有开发项目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景观设计、机电等业务,并全程参与产品定位、成本控制、技术支持等工作,每年承担的商业建筑设计任务超过1000万平方米。
万达学院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000名学员,每年安排万达集团高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配备一流的教学服务设施。
这一系列的企业附带连锁服务项目无不影响着万达集团的整体发展,同时也逐步成为了集团的系列核心优势与竞争力。
2、劣势万达集团从创立到如今短短二十余年时间便能发展的规模如此庞大,其资金链必然就成为了企业致命的威胁,集团还未上市,抗风险能力较弱,资金链随时都会出现因为实际经营风险的细小偏差而导致断裂的情况,这是万达集团过快发展背后的首要劣势。
同时,万达集团投资的一些连锁服务产业均存在“入不敷出”的现象,比如连锁量贩式KTV“大歌星”等,通过深入企业观察发现,万达集团在KTV等连锁娱乐企业方面并无任何独特的核心优势竞争力,目前开业的多家量贩式KTV均采用不定期的超低价“血拼”方式在市场中与同行业竞争,这无疑是一种“自杀式”的经营方式,并且尽管集团不断出此下策,顾客流水量和销售量仍然持续走低。
对此,万达对大歌星KTV在2015年进行了战略调整,全线关闭,集中力量发展儿童娱乐连锁企业宝贝王。
3、机会在商业地产方面,根据国家政策的影响,住宅用房出台了多款政策限购,但是商业地产还处于政策促进的影响下,商业地产的无限购对地产集团来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机遇,同时在文化娱乐方面万达集团与闻名全球的美国弗兰克公司合资成立演艺公司,将投资100亿元在武汉、大连、三亚等地推出五台世界最高水平的舞台演艺节目,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文化品牌。
同时万达集团出资5亿元成立万达影视制作公司,2012年投拍6部影视作品,2013年以后计划每年出品10部以上的影视作品,逐步成为了国内最大的影视制作公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