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疲劳(临床)
- 格式:ppt
- 大小:2.92 MB
- 文档页数:5
2024视疲劳的病因、症状、诊断与治疗(全文)病因及症状造成视疲劳的原因一般可分为三类:眼部因素,如屈光状态、双眼视功能问题;环境因素,包括外在因素(如在不同环境中的光、声、化学物质刺激等)和内在因素(如全身性疾病、生活节奏等);精神(心理)因素,如紧张、忧郁、性格、人际关系等。
1、眼部因素(1)屈光不正: 未矫正或未给予准确矫正的屈光不正患者,为看清外界目标往往过度或不当使用其调节和聚散,容易出现视疲劳症状。
(2)老视: 随着年龄增加,人眼的调节能力会逐渐下降,产生老视现象。
老视患者调节幅度偏低,若此时未进行合理的阅读附加,则会导致近距离视物障碍,因此长时间近距离工作、阅读小印刷字体或在较昏暗的环境下阅读时会产生视疲劳症状。
(3)非老视性调节功能异常1)调节不足: 调节不足为非老视性调节功能异常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55%~85%,常见于青、中年患者,可因功能性、屈光性(包括远视、未戴矫正镜的近视、屈光参差等)、眼部或全身疾病等因素导致副交感神经功能异常,导致调节不足。
一般而言,调节幅度若低于相应年龄的范围,调节灵活度功能表现为负镜通过减慢,负相对调节(NRA)正常,但正相对调节(PRA)减低,且调节滞后偏高。
对于调节幅度过低者,须给予适量正附加镜,可显著改善症状。
若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的追加检测提示调节功能递减性改变,须在给予正附加镜的同时进行视觉训练(主要为调节功能训练),以避免对正附加镜的依赖,导致调节功能进一步下降。
2)调节灵活度不足: 调节灵活度不足是指对交替变化的调节刺激不能做出快速与精确的调节反应,调节反应的潜伏期和速度异常,表现为调节反应迟钝。
此类异常多为功能性障碍,可能由于调节不足所引起。
此外,眼局部因素和全身性因素均可诱发调节灵活度不足,如屈光不正、两眼视力不等、隐斜视等。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由看近转为看远或由看远转为看近时感到视物模糊。
临床检查可发现患者调节幅度和调节滞后正常,但调节灵活度明显减弱,正负相对调节均低于正常。
减少角膜鳞状化生,恢复结膜杯状细胞密度,增加角膜糖原,促进受损上皮屏障功能的修复及正常眼表,增加患者舒适度。
使用Smavt PLUG泪道塞栓治疗干眼比任何其他方法都简单,有效地保存泪液,植入后无任何外露部分,不会擦掉或脱落,一般在植入6个月左右,患者感干眼症状明显改善,眼表逐渐恢复。
015%环孢霉素治疗中重度干眼,可明显减轻干眼患者眼表及泪腺的炎症,改善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
环孢霉素是一种脂溶性真菌代谢物,有11个氨基酸组成的环状多肽,微溶于水,能大量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和脂质中,由于其良好的亲脂性,局部滴眼能顺利通过角膜上皮,但很难通过亲水性的角膜基质,仅有极少量进入前房[1],由于药物在眼表组织中的蓄积作用,局部滴眼足以获得稳妥而良好的疗效,且环孢霉素作为一种脂溶性真菌代谢物,本身具有抑制镰刀菌、曲霉菌等真菌生长的作用[2],所以患者使用时不要担心会出现很严重的药物作用和长期使用造成大的危害。
综上所述,干眼症的治疗是有效的,医生和患者需要信心,树立坚持用药,症状一定能改善的观点,病情好转后坚持用药一段时间防止反复。
[参考文献]1赵京城.环孢霉素A在眼部的局部应用.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0,14:193-198.2曾庆延.抗真菌治疗及其在眼科的应用进展.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3,27:75-78.(编辑:丁平)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视疲劳的临床观察陈志1,张亚飞1,余秀梅2,孙志海2[摘要]目的评价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眼疲劳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36例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的患者,分别对用药前、用药后3天、7天、14天,评估患者症状和体征,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评分。
结果与用药前相比,总积分、异物感、烧灼感、眼痛、充血、视力模糊、畏光,各项指标于用药后3天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5)。
所有病例未发现全身和眼部不良反应。
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能快速有效缓解视疲劳的症状和体征,且安全方便。
眼疲劳病情说明指导书一、眼疲劳概述眼疲劳(eye fatigue)又称视疲劳,多是由于用眼过度或眼部其他疾病导致的眼球视物不适。
主要症状是眼睛胀痛、视物模糊、畏光、流泪等,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以对因治疗为主,良好的生活方式干预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英文名称:eye fatigue其它名称:视疲劳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视疲劳本身是不会遗传的,但有眼疲劳症状的部分眼部疾病可能会与遗传有关。
发病部位:眼常见症状:眼睛胀痛、眼眶痛、视物模糊、畏光流泪主要病因:用眼过度、其他眼病、环境因素、心理因素检查项目:视力检查、眼球运动度检查、头颅 CT 检查、检眼镜检查、眼压检查重要提醒: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做眼保健操有助于缓解症状。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眼疲劳的发病特点三、眼疲劳的病因病因总述:眼疲劳主要与用眼过度、眼睛其他疾病、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
此外,身体虚弱、内分泌紊乱、过度疲劳等全身因素也可导致眼疲劳。
基本病因:1、眼部因素(1)屈光方面问题:如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未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等。
(2)调节功能障碍:如老视眼、调节衰弱、调节痉挛等。
(3)眼肌功能障碍:如外隐斜、内隐斜、集合无力、融合无力等。
(4)眼病所致的视力不良:如角结膜干燥症(干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等。
(5)用眼过度:一目标注视过久。
2、环境因素如环境光线过强或过暗、阅读材料过于细小、字体与背景对比度低、视标不稳定、长期工作在显示器前(显示器终端综合征)。
编辑、作家、IT 人员、矿工以及经常玩手机、打电子游戏的人容易出现眼疲劳。
3、精神心理因素精神因素对眼疲劳有很大的影响。
精神压力过大、神经衰弱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眼疲劳。
其次副交感神经和视神经的兴奋也对眼疲劳有一定的影响。
天麻颈脑宁治疗视疲劳的临床观察陈剑姝;张殷建【摘要】Objective:To observe clinical efficacy of TianMa JingNaoNing tablets in treating asthenopia. Methods:Sixty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ianMa group, who took TianMa JingNaoNing tablets, five pills, three times per day;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odium hyaluronate eye drops, four to six times per day, to observe the integrals of the symptoms and body signs as well as clinical effects after treating for one month. Results:Clinical symptoms of TianMa group were improved obviously,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disease reached 96.67%, higher than 93.33%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oth groups was significant in clinical effects (P<0.01), among them, TianMa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integrals of body symptoms (P<0.01);the difference had no statistical meaning in the improvement of eye symptom integrals(P>0.05);the contro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ianMa group in the integrals of corneal epithelium exfoliation (P<0.01); the difference showed no statistical meaning between both groups in the integrals of bulbar conjunctiva congestion (P>0.05). Conclusion:TianMa JingNaoNing tablets could improve the symptoms and body signs of asthenopia obviously, especially the symptoms and body signs.%目的:观察天麻颈脑宁片治疗视疲劳的临床疗效。
视疲劳的病因与治疗概述林恺1缪晚虹2关键词视疲劳;病因;治疗;综述视疲劳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干涩不适、视物模糊、眩晕头痛、不耐久视、酸胀流泪等;它属于多种因素相互构织的综合征,主要以病人对自身眼部不适的描述为基础,同时包括心理精神因素以及其它器质性因素,换而言之,它可以归纳到心身医学概念当中。
最近几年,各种各样高端视频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视疲劳的患病率逐步增加,病人自觉视觉疼痛与疲劳,并且产生一系列失眠、烦躁等各种心理疾病,病人的生活质量有所下降,而且目前缺少具有针对性准确的疗法,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1发病因素1.1眼部因素1.1.1调节性因素(1)屈光不正。
临床研究表明,该疾病最重要的原因是屈光不正[1]。
比如:近视、散光、远视病人在没有对屈光不正进行矫正时,视近物或者远物时双眼长时间大幅度调节,病人睫状肌一直处于长期紧张状态,导致病人出现调节性视疲劳。
(2)屈光参差。
它引起屈光性视像不等,也是导致视疲劳与视觉紧张的重要原因。
(3)有研究表明,患者在进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之后产生的视疲劳,主要与集合及调节两者失平衡有关[2]。
(4)眼镜大小不适。
病人佩戴度数不匹配的眼镜,病人瞳距和镜片光学中心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棱镜效应超出患者双眼能够承受的范围,患者双眼屈光度矫正失衡,散光轴向存在一定的偏差,和实际度数不相符。
1.1.2眼肌因素调节眼球转动的眼外肌主要有6条,调节瞳孔变化的眼内肌主要有2条:虹膜扩张肌与括约肌。
睫状肌的作用主要是调节人眼晶状体,属于眼内肌;提上睑肌与眼睑轮匝肌主要负责调节眼睑的运动。
人眼的内外肌与躯体的肌肉相似,可以长时间收缩,因此会产生疲劳、麻木、酸胀、紧张等不适,导致人体神经紧绷,血液流动缓慢瘀滞,从而造成视疲劳[4]。
1.1.3其他眼病多种眼病均可诱发视疲劳,比如:白内障、结膜炎、睑板腺功能障碍、睑缘炎、角膜炎、干眼症等。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发作时,病人一般会出现头痛、眼睛酸胀、视物模糊等不适,经过一段时间休息,上述不适能够自行缓解,和普通的视疲劳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肝劳(视疲劳)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曾庆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
(1)久视后有视物模糊、眼胀、头额痛、眼眶胀痛、睑沉重、眼干涩等症状,休息后可缓解或消失。
(2)可能有屈光不正或老视。
(3)眼压不高,视野正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轻度患者用眼后自觉眼部不适、视物模糊、眼部发干、烧灼感、压迫感、轻度钝痛、鼻根部或颞部酸胀感、畏光、流泪、视物双像等。
(2)重度自觉眼痛、头痛,甚至胸部胀满、面色苍白、心动徐缓、肩部酸痛、恶心、眩晕或呕吐。
常有精神萎靡、思睡、记忆力减退和失眠等精神症状。
(3)导致视疲劳的原因可能为:①眼部因素:屈光方面问题:如屈光不正(远视、散光)、屈光参差、未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等。
调节功能障碍:如老视眼、调节衰弱、调节痉挛等。
眼肌功能障碍:如外隐斜、内隐斜、集合无力、融合无力等。
眼病所致的视力不良: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可以视疲劳为主要症状。
注视一个目标太久。
②全身因素:身体衰弱、久病恢复期、内分泌紊乱、哺乳期、更年期、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过度疲劳。
③环境因素:光线过强或过暗、阅读材料过于细小。
字体与背景对比度低、视标不稳定。
长期工作在显示器前(显示器终端综合症)。
(二)诊断要点1.根据病史;2.检查是由于屈光不正、调节和眼肌等原因引起的视疲劳;3.眼部无其他器质性病变的情况。
(三)证候诊断1.肝肾不足证:视物模糊,头晕耳鸣,腰膝酸楚。
舌红,苔薄,脉细。
2.气血亏虚证: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腰酸肢冷。
舌淡胖少津或有瘀点,或唇舌紫暗,脉沉细无力。
3.肝郁气滞证:不耐久视,视久则眼胀昏花,怕光流泪,眼眶、眉棱骨痛;全身可见精神抑郁,头晕头痛,心烦欲吐,口苦胁胀痛。
舌红苔黄,脉象弦细。
4.脾虚气弱证:喜垂闭,或病后体虚,食欲不振,四肢乏力,大便溏泄。
益气聪明丸治疗视疲劳的临床总结黄青【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益气聪明丸治疗视疲劳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3月就诊的视疲劳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治疗组采用益气聪明丸治疗,对照组采用明目地黄丸治疗,均治疗1个月。
对比两组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组对难以久视、视疲劳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但两组对视力的改善均无明显效果。
结论:用益气聪明丸治疗视疲劳,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期刊名称】《临床医药实践》【年(卷),期】2016(025)005【总页数】3页(P387-389)【关键词】益气聪明丸;视疲劳;难以久视;视物昏花【作者】黄青【作者单位】太原市万柏林区中心医院,山西太原 0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视疲劳是指久视近距离目标后,双眼出现视物模糊,同时可伴眼部酸涩、憋胀、眼眶胀痛、头痛、头晕等一系列症状的眼病。
随着手机、电脑的大量应用,人们近距离用眼的时间急剧增多,本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长。
我院眼科用益气聪明丸治疗视疲劳患者50 例,与明目地黄丸治疗50 例进行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5月—2015年3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患者100 例,以难以久视、眼部酸涩、憋胀甚至头痛为主诉。
常规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后,诊断为视疲劳患者。
将100 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 例,治疗组50 例,男35 例,女15 例,年龄12~73 岁。
对照组50 例,男33 例,女17 例,年龄10~68 岁。
1.2 诊断标准第一,久视近距离目标后,出现暂时性视力下降或复视。
第二,眼部困倦,酸涩,灼热,干痒,眼球或眼眶憋胀,胀痛。
第三,结膜充血,流泪,可伴分泌物。
第四,可伴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或其他神经衰弱的症状。
第五,用眼过度时,症状易出现,闭目休息后可缓解。
具备第一条即可确诊。
第二条至第五条为辅助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对本药过敏者;备孕、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原发病、糖尿病、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年龄<10 岁;排除其他器质性眼病引起的眼部症状(轻度白内障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