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1.3地球的历史
- 格式:docx
- 大小:690.21 KB
- 文档页数:13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3节《地
球的历史》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3节《地球的历史》。
第一章讲述宇宙中的地球。
人类的家园——地球,在茫茫宇宙中只是沧海一粟;太阳的惠泽使它生机盎然。
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地球上诞生了生物,生物不断进化,并出现了人类;地球具有类似同心圈层的结构,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在本章,我们重点探讨以下问题:地球处在什么样的宇宙环境中?太阳对地球有哪些影响?地球经历了怎样的演化历程?地球具有怎样的结构?本章内容包括四节: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2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3节《地球的历史》和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本节课主要阐述地球的历史,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1.3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
二、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的第三节。
本节教材以图片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思考导入。
接着教材以图表和案例分析阐述了地层、化石和地质年代表的概念及重要地理意义。
最后教材以图片和探究活。
1.3 地球的历史(教案)教学目标•认识地球的演化史,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掌握地球的地质时代划分及各时代的主要特征和事件;•理解地球的演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1.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2.地质时代的划分与特征3.地球演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教学重点•地质时代的划分与主要特征•地球演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教学难点•地球演化与人类文明的关联教学方法•授课讲解•图片和动画展示•分组讨论教学资源•地球演化的图示和模型•地球演化的动画视频•地球历史演化的课件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引出本课的主题:地球的历史。
2.提问学生对地球历史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使用幻灯片或图表展示地球形成的几个关键阶段。
2.讲解地球形成的主要理论,如原始地幔喷发论和天体碰撞论,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步骤三:地质时代的划分与特征(30分钟)1.介绍地质时代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地质时代的划分依据和原则。
2.分别讲解各个地质时代的主要特征和代表性事件,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3.结合图片和动画视频展示地质时代的演化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步骤四:地球演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20分钟)1.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地球演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2.汇总各组的观点,进行展示和讨论。
3.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步骤五: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确保学生掌握主要知识点。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Markdown文本格式撰写一篇关于地球演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地球的演化史以及地质时代的划分和特征。
通过掌握地球演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学生对地球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互动,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展示,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探究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考向1化石与地层读某地地层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①②③④四个地层中,形成最早的最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①②③④四个地层呈层状分布,为沉积岩层。
地层形成过程中,形成早的岩层位于下部,故D项正确。
2.①②③④岩层具有的特征是()①含有生物化石②有较多的气孔③岩层致密坚硬④有明显的层理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②③④岩层为沉积岩层。
沉积岩有两大特征:含有生物化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故B项正确。
考向2地质年代表读地质年代示意图,回答3~4题。
3.甲、乙、丙、丁依次为()A.显生宙、元古宙、太古宙、冥古宙B.元古宙、太古宙、冥古宙、显生宙C.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D.冥古宙、元古宙、太古宙、显生宙答案C解析读图,根据时间顺序可知,甲、乙、丙、丁依次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
4.①②③依次为()A.古生代、新生代、中生代B.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C.早生代、中生代、晚生代D.中生代、古生代、新生代答案B解析读图,根据时间顺序可知,①②③依次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探究二地球的演化历程考向1生物的进化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生物总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进化。
据此完成5~7题。
5.下列地球生物进化过程的一般序列,正确的是()A.先有两栖类动物后有鱼类B.先有裸子植物后有蕨类植物C.先有爬行动物后有哺乳动物D.先有被子植物后有裸子植物答案C解析鱼类出现于两栖类之前;蕨类植物在裸子植物之前;爬行动物出现在哺乳动物之前;裸子植物出现在被子植物之前。
6.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答案B解析古生代是无脊椎动物出现的时代。
7.出现人类的地质年代是()A.新生代B.中生代C.古生代D.元古代答案A解析人类出现在新生代。
考向2物种灭绝地球生命进化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物种,也有不少物种灭绝。
据此回答8~10题。
8.脊椎动物中原始鱼类全部灭绝的地质年代是()A.早古生代B.前寒武纪C.古生代末期D.中生代末期答案C解析脊椎动物中原始鱼类全部灭绝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末期。
9.中生代结束的重要标志是()A.出现了原始鱼类B.出现始祖鸟C.三叶虫灭绝D.恐龙灭绝答案D解析中生代末期出现了包括恐龙在内的物种大灭绝事件,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
10.恐龙灭绝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A.生物进化B.环境污染C.环境变迁D.全球变暖答案C解析环境变迁破坏了恐龙的生活环境,进而导致恐龙灭绝。
考向3海陆分布与地形变迁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海陆分布以及地形起伏不断变化。
据此回答11~12题。
11.联合古陆形成的地质年代是()A.新生代B.中生代C.古生代D.前寒武纪答案C解析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海陆分布格局不断变化。
到后期,陆地汇集成一个整体,形成联合古陆。
12.下列山脉中,属于新生代形成的是()①喜马拉雅山②安第斯山③大兴安岭④阿尔卑斯山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B解析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和阿尔卑斯山为高大的山脉,形成于新生代;大兴安岭为低缓的山脉,形成较早。
1.某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了一组化石和岩石图片。
结合教材知识进行了探究性学习。
请帮助该同学完成探究任务。
(1)确定两个化石所处的地质年代,并说明两个地质年代生物进化特征。
(2)推测煤层可能出现的地质年代。
(3)判断岩石类型并说明其特征。
成果展示(1)三叶虫化石:古生代。
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陆地上逐渐出现植物;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出现鱼类,陆地上出现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陆地上蕨类植物繁盛,出现裸子植物。
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
恐龙化石:中生代。
爬行动物盛行,出现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裸子植物兴盛;中生代末期,发生了以恐龙为代表的物种灭绝事件。
(2)古生代或中生代。
(3)沉积岩。
含有生物化石;具有层理构造。
2.读地层与化石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
(1)A、B、C岩层中最老的是________层,最年轻的是________层。
(2)地点3缺失B岩层,推测其原因。
(3)若地点1的A岩层含有煤炭,当时的古地理环境为________________。
若地点2的B地层含有珊瑚,当时的古地理环境为________________。
成果展示(1)A C(2)当时为高地,没有接受沉积,不能形成B岩层;当时接受沉积形成了B 岩层,后又上升为高地,被外力侵蚀掉了。
(3)暖湿的陆生环境温暖的浅海环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点分布表一、选择题)地球的历史好像是一本“书”。
据此回答1~3题。
1.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是指()A.标本、化石B.标本、地层C.地层、化石D.岩石、化石答案C解析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2.如果把地质年代比作一本4 600页的书,下列地质年代中,占有页数最少的是()A.元古宙B.太古代C.中生代D.新生代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每页代表100万年;地质时代时间越短,占有的书页越少,新生代是“最近的生物时代”,故D项正确。
3.某类岩石能够记录地球的历史,关于该类岩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含有生物化石B.是外力作用形成的C.是岩浆活动形成的D.具有层理构造答案C解析能够记录地球历史的岩石为沉积岩。
该类岩石的特征:含有生物化石;具有层理构造。
其形成与外力作用有关,与岩浆活动无关。
地球生物处于不断地进化中。
据此回答4~5题。
4.有关生物进化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①蕨类植物时代②被子植物时代③裸子植物时代④海生藻类时代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④→①→③→②D.③→②→①→④答案C解析生物进化顺序:海生藻类→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5.全球陆地基本形成一片,许多地区气候暖湿,森林主要由蕨类植物构成,动物从海洋向大陆发展,该地质年代是()A.早古生代B.晚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答案B解析晚古生代地质时期,气候温暖湿润,蕨类植物盛行,动物以两栖类为主,正处于由海洋到陆地的发展时期。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
读图完成6~8题。
6.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A.爬行类B.鸟类C.两栖类D.鱼类答案D解析四个选项中生物出现由早到晚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7.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A.古生代B.中生代C.元古代D.新生代答案B解析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盛行时期。
8.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
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A.爬行动物时代B.哺乳动物时代C.海生藻类时代D.裸子植物时代答案B解析新生代为哺乳动物大发展时期。
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
据此回答9~10题。
9.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A.古生代、三叶虫B.中生代、恐龙C.新生代、哺乳类D.新生代、鱼类答案B解析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繁盛时期是中生代,恐龙是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
10.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A.湿热的草原环境B.温暖广阔的浅海C.湿热的森林环境D.干旱的陆地环境答案C解析湿热的森林环境应是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答案D解析含三叶虫化石的为古生代早期地层,含鱼类化石的为古生代中期地层,含恐龙化石的为中生代地层,含裸子植物化石、煤层的地层出现在古生代晚期或中生代地层。
其次,结合地质年代与岩层新老关系判断。
12.地层④~①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答案B解析从动物进化来看,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古生代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
二、综合题(共52分)13.读地质年代表,完成下列问题。
(26分),(1)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丙是________,丁是________。
乙、丙、丁统称为________。
(10分)(2)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
(6分)(3)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④是________,⑤是________。
(10分)答案(1)显生宙元古宙太古宙冥古宙前寒武纪(2)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3)寒武纪志留纪石炭纪侏罗纪第四纪解析根据教材地质年代表示意图即可回答。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6分)2018年1月15日,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在线发表了沈阳师范大学胡东宇教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研究团队的一项科研成果。
他们发现一个和鸟类亲缘关系很近的恐龙新属种——巨嵴彩虹龙。
下图为巨嵴彩虹龙复原图。
(1)恐龙生活在________代,该时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时期被称为“________的时代”。
(10分)(2)简要说明恐龙生活的时期生物进化的表现。
(6分)(3)在白垩纪,发生了____________事件,恐龙也从地球上消失,成为____________的标志。
(4分)(4)恐龙曾是地球历史上体型最大的动物,有的恐龙为草食动物,有的恐龙为肉食动物。
在6 500万年前,恐龙突然灭绝。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猜想,代表性的有“陨星撞击说”“火山爆发说”“气候变化说”等。
请从以上几个猜想中任选一个分析恐龙灭绝的原因。
(6分)答案(1)中生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爬行动物(2)裸子植物极度兴盛;爬行动物大量繁殖;爬行动物逐渐向鸟类进化;出现小型哺乳动物。
(3)物种大灭绝中生代结束(4)陨星撞击说:陨星是来自于地球以外的小行星,如果陨星体积、质量较大,在地球表面会形成巨大的撞击力,产生强烈地震,破坏了恐龙的生存环境。
火山爆发说:大规模、大范围的火山爆发,大量火山熔岩喷出地表,大量火山灰进入大气,不利于生物的生存,破坏了地球恐龙的生存环境,导致恐龙灭亡。
气候变化说:受板块运动等的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变化,由温暖湿润的环境逐渐演变为寒冷干燥的环境,导致恐龙灭绝。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恐龙生活在中生代,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时代;中生代的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动物主要是爬行动物,并向鸟类进化,出现了小型哺乳动物;恐龙在中生代晚期灭绝,此时期的物种大灭绝事件标志着中生代的结束;地球自然环境的变化使恐龙食物匮乏,最终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