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物理-5知识点梳理
- 格式:doc
- 大小:214.50 KB
- 文档页数:6
选修3-5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Ⅱ1、冲量 冲量可以从两个侧面的定义或解释。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 叫做该力对这物体的冲量。
②冲量是力对时间的累积效应。
力对物体的冲量, 使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 而且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
冲量的表达式 I = F ·t 。
单位是牛顿·秒冲量是矢量, 其大小为力和作用时间的乘积, 其方向沿力的作用方向。
如果物体在时间t 内受到几个恒力的作用, 则合力的冲量等于各力冲量的矢量和, 其合成规律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
2、动量 可以从两个侧面对动量进行定义或解释。
①物体的质量跟其速度的乘积, 叫做物体的动量。
②动量是物体机械运动的一种量度。
动量的表达式P = mv 。
单位是千克米 / 秒。
动量是矢量, 其方向就是瞬时速度的方向。
因为速度是相对的, 所以动量也是相对的, 我们啊3、动量定理 物体动量的增量, 等于相应时间间隔力,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
表达式为I = ∆P 或12mv mv Ft -=。
运用动量定理要注意①动量定理是矢量式。
合外力的冲量与动量变化方向一致, 合外力的冲量方向与初末动量方向无直接联系。
②合外力可以是恒力, 也可以是变力。
在合外力为变力时, F 可以视为在时间间隔t 内的平均作用力。
③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单个物体, 而且可以推广到物体系。
4、动量守恒定律 当系统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合外力为零, 则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动量守恒定律根据实际情况有多种表达式, 一般常用P P P P A B A B +='+'等号左右分别表示系统作用前后的总动量。
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动量守恒定律一般是针对物体系的, 对单个物体谈动量守恒没有意义。
②对于某些特定的问题, 例如碰撞、爆炸等, 系统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内, 系统内部各物体相互作用力, 远比它们所受到外界作用力大, 就可以把这些物体看作一个所受合外力为零的系统处理, 在这一短暂时间内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江苏物理高考知识点汇总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学科,在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江苏高考物理试题通常涵盖了许多知识点,因此,对于考生来说,熟悉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江苏高考物理试题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
一、力学知识点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高考物理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知识点。
力的概念、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力的作用效果等都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此外,动力学、静力学、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等也是高频考点。
对于这些知识点,考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其公式,还要能够灵活运用到不同的题型中。
二、光学知识点光学是高考物理试题中比较复杂的一个知识点。
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等都是考生需要关注的内容。
其中,光的折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折射定律的应用以及光的全反射等内容。
对于光的色散,考生需要了解光的分光和光的合成等基本原理。
三、电学知识点电学是高考物理试题中另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电的基本概念、电流、电势差、电阻、电功和电能等是考生需要熟悉的知识点。
此外,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功率和电路分析等也是高频考点。
在电路分析方面,考生需要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电阻的等效连接等内容。
另外,电磁感应和电磁波也是电学的重要内容。
四、热学知识点热学作为物理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高考物理试题中的考点之一。
温度、热量、比热容等是热学的基本概念,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其定义和计算方法。
此外,热传递和理想气体定律也是高频考点。
热传递方面,考生需要了解导热、对流和辐射等不同的传热方式。
对于理想气体定律,考生需要了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分子运动和分子平均动能等内容。
五、原子物理学知识点原子物理学作为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高考物理试题的考点之一。
原子结构、原子的能级、束缚态和自由态等内容都是考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此外,核物理学也是高频考点。
原子核的结构、核反应和核能等是考生需要了解的核物理学的基本内容。
江苏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江苏高三物理学科内容繁杂,涉及的知识点较多。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与总结,下面将对江苏高三物理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与核物理。
一、力学1. 运动学: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等。
2. 动力学:牛顿定律、浮力、弹簧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功和能量等。
3. 旋转运动:刚体的平面平行转动、角速度、力矩、力矩定理、机械能守恒等。
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热传递、热膨胀、比热容等。
2. 理想气体定律:压强、体积、温度,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
3.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功、热量的关系等。
三、电磁学1. 电场与电势:电场强度、电势差、电场与电势的关系等。
2. 电流与电阻:电流强度、电阻、欧姆定律等。
3. 磁场与电磁感应:磁场的产生、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电磁感应与范德格拉夫发电机等。
四、光学1. 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光的全反射等。
2. 光的几何光学:薄透镜、成像规律、光的色散等。
3. 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
五、原子物理与核物理1. 原子物理:玻尔理论、原子能级、元素周期表等。
2. 核物理:放射性衰变、半衰期、核反应等。
六、综合题在高考物理试卷中,通常会涉及到综合题,要求考生综合运用不同的物理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请同学们针对以上每一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理解掌握相关概念和公式,并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物理3-5知识点总结高考物理3-5知识点总结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考物理3-5知识点总结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第一章动量1.冲量物体所受外力和外力作用时间的乘积;矢量;过程量;I=Ft;单位是N·s。
2.动量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矢量;状态量;p=mv;单位是kg ·m/s;1kg ·m/s=1 N·s。
3.动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4.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内力远大于外力;如果在某一方向上合外力为零,那么在该方向上系统的动量守恒。
5.动量定理系统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I=mv -mv 。
6.反冲在系统内力作用下,系统内一部分物体向某方向发生动量变化时,系统内其余部分物体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动量变化;系统动量守恒。
7.碰撞物体间相互作用持续时间很短,而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很大;系统动量守恒。
8.弹性碰撞如果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动能损失很小,可以略去不计,这种碰撞叫做弹性碰撞。
9.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需要计算损失的动能的碰撞;如果两物体碰撞后黏合在一起,这种碰撞损失的动能最多,叫做完全非弹性碰撞。
第二章波粒二象性1.热辐射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所以叫做热辐射。
2.黑体如果某种物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质就是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3.黑体辐射黑体辐射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4.黑体辐射规律一方面随着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5.能量子普朗克认为振动着的带电粒子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的整数倍,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叫做能量子;并且=h ,是电磁波的频率,h为普朗克常量,h=6.63 10 J·s;光子的能量为h 。
江苏省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江苏省高考的一部分内容。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物理知识,下面将对江苏省高考物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本文将按照知识点分类来进行系统的介绍,以便考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力学部分:1. 运动的描述和分析a)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b) 函数关系的图像表示与运动学运动过程的关系;c)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和分析。
2. 牛顿运动定律a)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应用;b)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计算方法和应用;c)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和实例。
3. 力和力的合成a) 力的概念和测量方法;b) 力的合成概念及计算方法;c) 物体平衡和力的平衡条件。
4. 重力和弹力a) 地球重力的概念和计算;b) 弹簧伸长的描述和计算方法;c) 物体弹簧振动和简谐振动的概念。
5.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a) 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b) 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应用;c) 动量定理的概念和应用。
热学部分:1. 温度和热量a) 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b) 热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c) 物体热平衡和热传递的条件。
2. 内能和热力学第一定律a) 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b)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应用;c) 等容、等压和等温过程的描述和分析。
3. 理想气体和气体定律a) 理想气体的性质和特点;b)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内容和计算方法;c) 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等容过程和等压过程的描述及计算。
光学部分:1. 光的反射和折射a) 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和应用;b) 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2. 光的成像a)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焦距的计算;b) 凹透镜成像规律及焦距的计算。
3. 光的干涉和衍射a) 光的干涉现象及干涉条纹的解释;b) 光的衍射现象及衍射图样的解释。
电学部分:1. 电荷和电场a) 电荷的性质和分类;b) 电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c) 电场的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电流和电阻a) 电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b) 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c) 电阻与电流、电阻与电压的关系。
物理高考知识点江苏物理是理科高考的一个重要学科,对于江苏高考的考生来说更是必考科目之一。
以下是江苏高考物理科目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力学1.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保持该状态,只有外力作用才能改变这种状态;牛顿第二定律是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牛顿第三定律是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一个物体施加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都会有一个等大反向的力作用在自身上。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
3. 力的平衡: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下,合力和合力矩都为零。
4. 力的摩擦: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
5. 力的弹性:弹性力与位移成正比,与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无关。
二、热学1. 热传导:热传导是通过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碰撞传递热量的过程。
2. 热辐射:热辐射是物体表面由于内能改变而发生的电磁波辐射。
3.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会膨胀,受冷后会收缩。
4. 理想气体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为PV=nRT,其中P为气压,V为体积,n为物质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量,T为绝对温度。
三、电学1. 电流与电阻:电流是指电荷单位时间的流动,电阻是电流通过导体时遇到的阻碍。
2. 电阻与电压电流的关系:欧姆定律,U=R×I,其中U为电压,R为电阻,I为电流。
即电压与电流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3. 电功与电能:电功是电荷通过电场所做的功,电能是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能量。
4. 电磁感应:当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产生感应电动势。
5. 电磁波: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波动现象。
6. 电磁谐振:电容器与电感器串联组成谐振电路,达到电流最大的状态。
四、光学1. 光的折射:光线从空气射入到其他介质中时,会由于折射而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2. 光的反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到另一种介质边界时,会发生反射。
江苏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江苏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宇宙、物质和能量的基本规律。
在高中阶段,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江苏高中物理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下面将为大家详细总结江苏高中物理的重点知识点。
一、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
江苏高中物理力学部分的重点知识点有:1. 牛顿三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要深入理解每个定律的概念和应用,比如质点的加速度、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等。
2. 力和加速度:力的计算公式为F=ma,其中F为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3. 平衡条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力、合力矩和合力对称性等条件的讨论和应用。
4. 动能和功:动能的计算公式为Ek=1/2mv²,功的计算公式为W=Fs。
5. 弹簧振子:弹簧振子的简谐运动和周期公式的推导,以及与质点振动的关系。
6. 万有引力:引力的计算公式为F=G(m₁m₂/r²),万有引力和重力加速度的关系。
二、热学热学研究物体热现象和能量传递。
江苏高中物理热学部分的重点知识点有:1. 温度和热量:讨论温度计和热量计的原理,以及热平衡和热传导的概念。
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物质量,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
3. 内能和功:内能的变化计算公式为ΔE=q-W,其中ΔE为内能的变化,q为吸收的热量,W为对外做功。
4. 热力学循环:理解热力学循环的概念和性质,包括卡诺循环和热力学效率的计算。
5. 热传递: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特点、规律和应用。
三、电学电学研究电荷、电场和电流等现象。
江苏高中物理电学部分的重点知识点有:1. 库仑定律:库仑定律的计算公式为F=k(q₁q₂/r²),其中F为电荷间的力,k为比例常数,q₁和q₂为电荷量,r为电荷间的距离。
江苏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
在江苏高考物理考试中,考查的知识点众多,需要学生们掌握扎实。
本文将对江苏物理高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力学1. 运动的描述与描绘: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以及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等运动形式。
2. 两个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力:接触力、重力、弹力等。
3. 牛顿运动定律与力的平衡: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4. 转动的基本概念:力臂、力矩、转动惯量等。
5. 力与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功与能的转化。
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摄氏度、热平衡、热容等基本概念。
2. 高分子材料热学性质:热膨胀、热传导等。
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分子速度与温度关系等。
4.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内能、功与热的转化、热机效率等。
三、光学1. 光的本质与光的传播: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光的全反射等。
3. 光的色散与光的干涉与衍射:光的色散、杨氏实验、单缝衍射等。
四、电学1. 电荷与电场:电荷的性质、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等。
2. 静电场:电场线、等势面、静电能等。
3. 电流与电阻:电流的基本概念、欧姆定律、电阻的串并联等。
4. 静磁场:电流产生磁场、安培定律、磁场的作用等。
5.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洛伦兹力等。
五、现代物理1. 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散射: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等。
2. 原子核与放射性物质:原子核的结构、放射性衰变等。
3. 粒子物理学: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质能等。
总结:江苏高考物理考试的知识点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学以及现代物理。
考生要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同时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在备考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解题能力。
通过系统学习和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相信考生能够在江苏高考物理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江苏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能量变化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高中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
在江苏高三物理考试中,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江苏高三学生更好地复习物理知识,以下是一份江苏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运动学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与区别;3.自由落体运动相关的公式和规律;4.运动图象的分析和绘制。
二、力学1.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2.重力和弹力的概念及其计算;3.摩擦力和斜面运动的相关问题;4.动量与冲量的概念及其计算;5.功、能、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
三、静电学1.电荷、元电荷、电场的概念及其计算;2.库仑定律及其应用;3.静电场中的电势能和电势差的计算。
四、电路1.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及其计算;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4.电能与电功的计算。
五、磁场1.磁感应强度和磁感线的概念;2.洛伦兹力和电动机的原理与应用;3.电磁感应和发电机的原理与应用。
六、光学1.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的理解与应用;2.透镜和成像规律的计算;3.波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现象的理解与应用。
七、物理实验1.常见物理实验的仪器使用和实验过程;2.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3.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
了解并掌握以上江苏高三物理知识点,对于参加高三物理考试十分重要。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首先,多做题。
找到一套高质量的物理题集,按照一定的计划进行练习。
理解每道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掌握解题技巧和要点。
其次,注重知识点的联系和应用。
物理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通过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应用,可以提高对物理知识的整体理解和把握。
最后,勤做实验。
物理实验是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结果和总结经验,不仅可以提高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江苏省高考物理知识点汇总江苏省高考物理考试是高中学生在高考中必须面对的一大挑战。
而在备考过程中,系统整理和掌握各个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江苏省高考物理知识点的汇总,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一、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江苏高考物理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下面列举几个重要的知识点:1.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一、二、三定律的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答中。
2.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多个物体之间碰撞后的动量守恒定律,这是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3. 力和加速度:学生需要理解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计算物体在受力下的加速度。
二、热学热学是另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以下是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1. 温度和热量:学生需要理解温度和热量的定义,并能够通过计算来解决热传递问题。
2. 热传递:包括导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的热传递现象,学生需要掌握它们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3. 理想气体定律:学生需要熟悉理想气体定律中的各个参数,并能够应用于实际计算中。
三、光学光学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物理学分支,也是江苏高考物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以下是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1. 光的传播:学生需要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的计算方法。
2. 光的反射和成像:包括平面镜和球面镜的反射定律和成像规律,学生需要熟悉计算物体和像的位置、大小等参数的方法。
3. 光的波动性:学生需要理解光的波动性质,包括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
四、电学电学是近代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苏高考物理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以下是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1. 电荷和电场:包括电荷的性质和电场的概念,学生需要熟悉它们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与电荷和电场相关的问题。
2. 电流和电阻:学生需要理解电流和电阻的定义,掌握欧姆定律和功率定律的计算方法。
3. 电磁感应:包括磁感应定律和法拉第定律,学生需要熟悉电磁感应现象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选修3-5知识点梳理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例1.在某次短道速滑接力赛中,运动员甲以7 m/s 的速度在前面滑行,运动员乙以 8 m/s 的速度从后面追上,并迅速将甲向前推出,完成接力过程。
设甲、乙两运动员的质量均为50 kg ,推后运动员乙的速度变为5 m/s ,方向向前,若甲、乙接力前后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求接力后甲的速度大小。
波粒二象性一、量子论内容:①普朗克认为物质的辐射能量并不是无限可分的,其最小的、不可分的能量单元即“能量子”或称“量子”,也就是说组成能量的单元是量子。
二、黑体和黑体辐射1.热辐射现象一切物体都在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称为热辐射),热辐射不仅跟温度有关,还跟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
2.黑体及黑体辐射黑体是能够全部吸收外来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1)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2)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三、光电效应 光子说 光电效应方程1.光电效应 (1)基本概念①定义:光电效应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出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②饱和电流:在光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所加电压增大,光电流趋于一个饱和值。
实验表明,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
这表明入射光越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遏止电压:当所加电压U 为零时,电流I 并不为零。
只有施加反向电压,也就是阴极接电源正极、阳极接电源负极,在光电管两极间形成使电子减速的电场,电流才有可能为零。
使光电流减小到零的反向电压U c 称为______________。
它的存在说明了光电子具有_____________。
212e c m v _____________ (2)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③大于极限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时,光电流强度(反映单位时间发射出的光电子数的多少),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④ 金属受到光照,光电子的发射一般不超过10-9秒——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 2.光子说 1905年受因斯坦提出:空间传播的光也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称为一个光子,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
即:E=hv 3.光子说对光电效应的解释——光电效应方程 0W h E Km -=ν (金属的截止频率ν0=W 0/h ;c Km eU E =,c U 为遏制电压)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子的衍射图样证实了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B .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的规律,普朗克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观点C .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将放出光子D .光电效应现象中存在极限频率,导致含有光电管的电路存在饱和电流例3.如图所示,当开关S 断开时,用光子能量为2.5 eV 的一束光照射阴极K .发现电流表读数不为零。
合上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0.60 V 时,电流表读数仍不为零;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 V 时,电流表读数为零。
(1)求此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2)求该阴极材料的逸出功。
(3)若电压表读数等于0.2 V ,求光电子到达阳极时的动能。
4.光的波粒二象性 物质波 概率波 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出波动性,少量光子的行为表现出粒子性;频率高的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低的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实物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与实物粒子相对应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也叫物质波)hεν=ph =λ 光波是一种概率波 原子结构1.电子的发现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电子的发现: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而发现了电子。
(2)汤姆生的原子模型:“枣糕模型” 2.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结构模型 (1)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卢瑟福及助手盖革等完成 ①装置: ② 现象: a. 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运动,不发生偏转。
b. 有少数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c. 有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角超过了90度,有的几乎达到180度,即被反向弹回。
(2)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在原子中心存在一个很小的核,称为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所有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原子核直径的数量级10-15m ,原子直径的数量级10-10m 。
(3)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两方面) a. 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是加速运动,按照经典理论,加速运动的电荷,要不断地向周围发射电磁波,电子的能量就要不断减少,最后电子要落到原子核上,这与原子通常是稳定的事实相矛盾。
b. 电子绕核旋转时辐射电磁波的频率应随着旋转轨道的连续变小,电子辐射的电磁波的频率也应是连续变化,因此按照这种推理原子光谱应是连续光谱,这种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事实相矛盾。
3.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①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在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②跃迁假设:原子从一个定态(设能量为E 2)跃迁到另一定态(设能量为E 1)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hv =E 2-E 1 ③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不同的运行轨道相对应。
原子的能量不连续因而电子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
玻尔的氢子模型:① 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轨道半径公式: 氢原子中电子在第几条可能轨道上运动时,氢原子的能量E n ,和电子轨道半径r n分别为:……、、3211221=⎪⎭⎪⎬⎫==n r n r n E E n n其中E 1=-13.6ev, r 1=0.53×10-10m (以电子距原子核无穷远时电势能为零计算)②氢原子的能级图:氢原子的各个定态的能量值,叫氢原子的能级其中n =1的定态称为基态。
n =2以上的定态,称为激发态。
例4.如图所示是氢原子的能级图,对于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群氢原子能够吸收任意能量的光子后向更高能级跃迁B .这群氢原子能够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C .这群氢原子发出的光子中,能量最大为10.2 eVD .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发出的光的波长最长 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 1、天然放射现象 (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1896年法国物理学,贝克勒耳发现铀或铀矿石能放射出某种人眼看不见的射线。
这种射线可穿透黑纸而使照相底片感光。
放射性:物质能发射出上述射线的性质称放射性 放射性元素: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放射性元素 天然放射现象:某种元素自发地放射射线的现象,叫天然放射现象 天然放射现象:表明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 (2)放射线的成份和性质:可以用用电场和磁场来研究放射性元素射出的射线,在电场中轨迹,见课本。
成 份 组 成 性 质 电离作用 贯穿能力 射 线 氦核组成的粒子流 很 强 很 弱 射 线 高速电子流 较 强 较 强 射 线 高频光子很 弱很 强2、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在原子核中:质子数等于电荷数 核子数等于质量数 中子数等于质量数减电荷数 原子核的衰变 半衰期 (1)衰变: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成新核的变化称为衰变在原子核的衰变过程中,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 类 型衰变方程规 律 α 衰 变新 核衰 变新核⎩⎨⎧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射线是伴随衰变放射出来的高频光子流在衰变中新核质子数多一个,而质量数不变是由于反应中有一个中子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即:(2)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的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称该元素的半衰期。
一放射性元素,测得质量为m,半衰期为T ,经时间t 后,剩余未衰变的放射性元素的质量为m t tm m )21(0=。
半衰期是一个统计规律,只对大量原子核有意义。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放射性同位素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有些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叫做放射性同位素 与天然的放射性物质相比,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优点: 1、放射强度容易控制2、可以制成各种需要的形状3、半衰期更短4、放射性废料容易处理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一、利用它的射线A、由于γ射线贯穿本领强,可以用来检查金属内部有没有砂眼或裂纹,所用的设备叫γ射线探伤仪.B、利用β射线的穿透本领与物质厚度与密度的关系,来检查各种产品的厚度和密封容器中液体的高度等,从而实现自动控制C、利用α射线使空气电离而把空气变成导电气体,以消除化纤、纺织品上的静电D、利用γ射线照射植物,引起植物变异而培育良种,也可以利用它杀菌、治病等二、作为示踪原子:用于工业、农业及生物研究等.棉花在结桃、开花的时候需要较多的磷肥,把磷肥喷在棉花叶子上,磷肥也能被吸收.但是,什么时候的吸收率最高、磷在作物体内能存留多长时间、磷在作物体内的分布情况等,用通常的方法很难研究.如果用磷的放射性同位素制成肥料喷在棉花叶面上,然后每隔一定时间用探测器测量棉株各部位的放射性强度,上面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放射性的防护(1)在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外层用厚厚的水泥来防止放射线的外泄(2)用过的核废料要放在很厚很厚的重金属箱内,并埋在深海里(3)在生活中要有防范意识,尽可能远离放射源核力与结合能质量亏损核力:能够把核中的各种核子联系在一起的强大的力叫做核力.1. 核力是四种相互作用中的强相互作用(强力)的一种表现。
2. 核力是短程力。
约在10-15m量级时起作用,距离大于0.8×10-15m时为引力, 距离为10×10-15m时核力几乎消失,距离小于0.8×10-15m时为斥力。
3. 核力具有饱和性。
核子只对相邻的少数核子产生较强的引力,而不是与核内所有核子发生作用。
4. 核力具有电荷无关性。
对给定的相对运动状态,核力与核子电荷无关。
结合能;由于核子间存在着强大的核力,所以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或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时,都伴随着巨大的能量变化.当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要放出一定能量;原子核分解成核子时,要吸收同样的能量.这个能量叫做原子核的结合能.比结合能: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做为比结合能。
也叫平均结合能。
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质量亏损: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质量减少。
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原子核的核子的质量之和,叫做质量亏损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式中c是真空中的光速,m是物体的质量,E是物体的能量。
核子在结合成原子核时出现的质量亏损Δm,正表明它们在互相结合过程中放出了能量ΔE=Δm·c2常用单位: ∆m用“u(原子质量单位)” 1u=1.660566×10-27kgΔE用“uc2”1uc2=931.5MeV(表示1u 的质量变化相当于931.5Me V的能量改变)核反应方程1.熟记一些实验事实的核反应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