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与形式美
- 格式:ppt
- 大小:35.64 MB
- 文档页数:47
形式美法则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是民形态艺术设计的基本原则,它是人类千百年来从自然万特中总结出来的美的规律,具有普遍性。
名片设计作为实用艺术的一部分必须遵循形式美法则。
1、点、线、面点、线、面是最基本的形态元素,点、线、面的构成是平面设计的基础。
作为名片设计当然不能例处,在名片设计中,点、线、面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1)以造型形态的应用。
以造型形态来讲,点的构成应用:分割画面形成区域构图、辅助处理底纹增强装饰性。
线的构成应用:分割画面形成区域构图、构成图案丰富画面美感,形成画面边框。
而的构成应用:分割画面形成区域构图,强调画面中需要突出的部分。
(2)以构成要素的应用。
名片的构成要素分:标志,主题文案,辅助说明文案,画面底的构成图案。
以构成要素分析点,线,面的构成是画面构图的需要。
在一张完整的名片构图中,各个具体要素按照其形态,大小的不同,归纳出响应的点形,线形,面形,从点,线,面及其相互关系来调整其方位,比例等,从而丰富和完善画面的构图。
也使得设计者在把握构图时易得其法。
2,对称与均衡(1)对称是完美形态,对称的视觉感受是庄严,秩序,安静,平和。
对称是有机生命的完美的形式体现,如:人,各种动物大多都是对称的形态,普遍地存在于自然界当中,所以在设计时间中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对称具有完全对称和近似对称两种形式。
所谓完全对称是指绝对的对称。
所谓近似对称是指构图整体呈对称趋势,构成要素局部是有变化的。
名片设计中所应用的对称方式大多是近似对称。
因为名片设计的形式决定于名片的性格特征,所以一般政府机构,行业或企业领导者的名片采用对称式构图。
(2)均衡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它来源于自然事物在力的状态下稳定存在的视觉感受,所以均衡是力与量的视觉平衡。
在设计中是设计要素在总体配比中的平衡统一,是利用设计要素的虚实,气势,量感等相互呼应和协调的整体效果。
它的形式体现主要是在有机的布局中掌握画面的重心。
在名片设计中的整体构图方面均衡是首先思考的设计要素,因为它具有构成的完整趋向。
一、引言立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之一,它通过使用各种材料将造型要素按照美的原则组成新立体。
其中,点、线、面是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
为了深入了解这些基本元素在立体构成中的应用,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立体构成实训课程。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与反思。
二、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在实训开始前,我系统地学习了立体构成的相关理论知识。
主要包括:(1)点、线、面的概念:点是最基本的几何元素,线由点组成,面由线构成,体由面组成。
(2)空间与透视:空间是指物体存在的三维空间,透视是物体在空间中的投影,包括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倾斜透视。
(3)形式美法则:包括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
2. 实践操作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进行了以下实践操作:(1)点线面构成练习:通过运用点、线、面等基本元素,创作出具有美感、富有创意的立体作品。
(2)空间与透视练习:运用透视原理,表现物体的空间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3)形式美法则练习:运用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原则,使作品更具艺术性。
三、实训成果1. 点线面构成作品在点线面构成练习中,我创作了一组以“和谐共生”为主题的立体作品。
作品以三角形为基本单元,运用点、线、面等元素,呈现出和谐共生的意境。
在创作过程中,我注重元素的排列组合,力求使作品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2. 空间与透视作品在空间与透视练习中,我创作了一幅以“都市风景”为主题的画面。
画面以平行透视为基础,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城市建筑的空间感。
通过调整线条的粗细、长度和角度,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
3. 形式美法则作品在形式美法则练习中,我创作了一组以“自然之美”为主题的立体作品。
作品以圆形为基本单元,运用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等原则,表现出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四、实训反思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技能。
点线面在画面形式中的审美价值作者:朱柳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8期摘要:点、线、面三元素是造型艺术中塑造形体时不可缺少的构成元素。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点、线、面元素在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中的运用方式,说明在画面形式中,活跃着的点、线、面因素传达着画家的情感,影响着观众对画面的感受,这种韵律和节奏般的感受,正是来自于画面中的点、线、面构成,它们和谐地统一于一体,构成完整的画面形式。
因此,了解点、线、面在画面形式中的审美价值,不但是我们在进行写生和创作时必要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作为观众在欣赏作品时应有的审美观念。
关键词:点、线、面;形式中图分类号:J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3-0047-01一种艺术要呈现在观众面前,必须具备一定的形式。
别林斯基曾说过,无内容的形式和无形式的内容都是不可能存在的。
又说,生活美在内容,艺术美在形式。
可见,形式对于艺术作品的重要性了。
绘画这门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就是画面形式的存在。
形式在体现画面内容和主题的同时,更重要地体现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点、线、面三元素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它们之间的构成关系不但是画面中各个形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直接影响着观众的审美感受。
从传统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点、线、面一直存在于画面形式中,但受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影响,在绘画作品中就展现出相应的时代和地域的特点。
一、西方绘画中的点、线、面(一)传统绘画中的点、线、面在原始的洞窟壁画中,画面多是粗壮而简练的线勾画的轮廓,以线为主写实的同时,已有把动物简化成抽象的图形了。
到古埃及、古希腊时期,多用流畅、柔和的线条表现各种人物和情节性的场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绘画慢慢走向了具象的形式美。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至十九世纪的绘画精神是人文主义,其表现手法也以写实为主,追求“真实”地再现人物、静物。
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到安格尔的《泉》;从鲁本斯的《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到借里柯的《梅杜萨之筏》;画面中准确生动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示出了暗含的线条美。
浅析点线面的构成形式对画面美感的探索作者:常姣姣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7期摘要:本文主要采取举例论证、作品分析的方法,过对绘画语言元素——点、线、面的构成变化来对画面构成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点、线、面的大小组合,亮薄暗厚,轻重缓急,以及在画面上产生的节奏韵律、力度、气势等多方面进行了经营和感悟。
力求弄清楚点、线、面的综合运用对产生画面形式美感的深层原因。
有助于在今后的写生和在创作中增强处理画面的主动性,把模仿对象的意识转变为创造画面的意识。
关键词:点、线、面;构成元素;形式美中图分类号:J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028-01在专业学习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绘画问题,特别是画面效果视觉冲击力太弱,表现力不强。
到底这样地问题怎样才能解决呢?通过反复的的思考,观摩名家作画时的主动构图意识。
发现致使画面无表现力、视觉力弱的根本原因就是在画面中缺少主动组织、经营的能力,也就是油画创作中的形式因素被忽视了。
一、分析画面中的形式因素一幅油画作品的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脱离内容而追求形式会导致创作失败,若脱离形式注重内容将会失去形象的真实性。
通过借助形式元素来完成作品的真实内容,画面中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每一个面作为形式语言的元素,是绘画形式美的关键所在。
绘画表现形式是艺术作品成功的关键,画面处理安排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等各要素与整体的关系,通过对点、线、面这样的绘画形式因素进行有秩序的组织、排列,是画者营造画面表现力的关键。
二、点、线、面的构成意识(一)绘画中最简单的形点是绘画工具与画布最先接触的基础面。
点能表现出线的起始和收止,点还具有面的形态。
从外在表象上看,点是画面形式的一个最小元素。
绘画工作者通过对点的安排来调整画面效果,表现其控制画面的能力和素养。
如在亮色调中,明度、饱和度高的点有很强烈的表现性和穿透力。
从点线面看中国画的形式美摘要:通过西方绘画语言分析吴冠中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
通过西方视觉的角度,从点线面来看中国画的形式美。
对于中国现代艺术所做的贡献,通过独特的绘画语言,对形式美与抽象美的研究进行大力的支持和提倡。
吴冠中开创了中国水墨画的现代性历史。
关键词:形式美;点;线;面;艺术元素首先介绍一下吴冠中画家。
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对中国现代绘画中的形式语言有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吴冠中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就适应历史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演变和发展。
吴冠中的绘画中有着多种元素的组合,每个元素都能代表吴冠中的个人情感。
什么是艺术元素呢?艺术元素对于绘画来说并不陌生,每一个独立的图形或者图像都可以理解成一种元素。
艺术元素不仅有外在意义,从内在含义可以理解为一种内在的张力,即康定斯基所说的纯抽象的形式。
从点线面几何式的抽象形式,来解答艺术元素。
一开始我们要从绘画元素中的点来分析,对每一个单独的现象在孤立状态下作学究式分析。
这是非常主要的。
在几何学上,点是一种微小的状态,但是点确实是最主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元素。
点是一个休止符号,点还是从一个实体到另一个实体的桥梁。
点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当一个点变大时,就形成了一种面。
点放大后会形成外轮廓,形成线与面的结合,所以在分析和绘画的过程中要想好构图的经营位置,对每一个物体进行单个的元素分析。
在中国画画家石涛《画语录》中有一句话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
法于何立?立于一画。
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
所以一画之法,乃自我立。
”这就是中国画中的传统绘画理论“一画论”。
这里的“一画论”指的是任何事物开始的时候都是从第一笔到第二笔到一幅画面的完成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同样的道理,任何事物都是从一点开始的。
这和西方的点有异曲同工的道理,随着点与点的连接,形成线,线与线的排列形成面。
园林设计中点线面的美学应用
在园林设计中,点、线、面是构成景观的重要元素。
以下是它们的美学应用:
1. 点:在园林景观中,点通常以“景点”的形式存在。
这些景点可能是整个园林景观中的小岛、雕塑、喷泉、入口节点或中心广场等。
它们具有相对性,如一个湖面相对于整个园林景观就是一个点,而湖面上的小岛相对于湖面来说又是一个点。
点的位置不同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例如,入口节点或中心广场等由于其空间位置的特殊性,通常是视觉的焦点和构图的重点,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起到点睛的作用,是整个园林风格和主题的体现。
2. 线:线是点移动的轨迹。
在园林设计中,线的应用主要有园路、水体、景观轮廓线等。
线可以引导游人的视线,将各个景点连接起来,使整个园林景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例如,园路可以引导游客沿着一定的路线游览,水体可以增加园林的灵动感,景观轮廓线可以强调景物的形状和轮廓。
3. 面:在园林景观中,面的应用主要是指植物景观中的点空间单位和线空间单位共同围合的空间。
例如,草坪、花园、湖泊等都是面的应用。
面的大小、形状、分布和排列对整体布局的重心、构图有很大的影响。
同时,面的应用可以实现大规模绿化改善,增加园林的生态效益和美学效果。
总之,点、线、面是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园林景观。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元素,可以创造出富有美感和特色的园林空间。
重点点、线、面、体,掌握基础四大美学原理世间万物皆有点、线、面、体四大元素构成,而每一种元素所具有的含义和给人的心理感受将给美学带来不同的意义。
但凡跟美学有关系的事情,点、线、面、体都是要学习到的,基础美学将是服装搭配主要理论依据。
形式美九大美学原理点击右侧(微信平台查看)蓝字查看【重点】服装搭配的九大形式美法则,重点原理【点】概念点是零次元的非物质存在。
表示位置,无方向。
服装中的点有大小、形状、色彩、质地的变化,是相对较小的点状物。
点在造型设计中是最小最简洁同时也是最活跃的因素,它能够吸引人的视线,使服装中的点能够引人注目。
点在服装搭配中代表了东西的存在,并非一个小圆点。
也可以是形状(如扣子、亮片、钉饰、星星、钉珠,凡事一个单独小个体都可以看为一个点)造型艺术中的点既有宽度又有深度。
▼构成1.由于点的位置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同意一个点,放置的位置不同,排列的位置不同,视觉上都会有不同反应。
在服装中经常作为局部造型元素,有比较跳跃、灵活的特点;可以是单个点、两点或者多点▼2-1.单点服装中单个点的出现,往往会比较精致醒目。
如果平面上只有一个点,那么当人的视线落在这个平面上,目光会集中在哪一点上,这个时候具有向心性。
当一个点位于整个画面的中心时,给人的感觉是精致、平稳的。
当点不在中心靠近一边的时候,这个店便有了运动感和方向感;而动感的东西就会给人感觉活泼灵动,这个点就打破了画面原来的平衡和呆板▼2-2、两点两点出现在同一个图形中,视觉效果会比单点丰富得多,而且间距不同,位置不同给人感觉也会不同。
以画面中线为轴,两点均匀对称,感觉平稳;以对角线为轴,转动角度可以对称,相对稳定中带一丝动感;在画面中靠近某个角或者某条边,两点感觉向同一方向移动,并向外延长,更加动感。
▼3-3多点在画面里点的数量增多或者大小不一的点组合在一起,就会给人层次感、活泼感、秩序感甚至紧张感当三个点分散在三个角落,人的视线会移动到三个点上,让人容易联想起三角形,将画面一分为二,同时视线从一个点一次移动到第三个点,给人一种连动的感觉▼类型1.虚实材质形成的虚实变化,如皮草、皮革为实、欧根纱、网眼、空心的为虚;虚实排列会增加服装搭配的层次感▼2.大小大小相同的点在画面里给人秩序感,大小不同的点给人层次感。
点线面在室内设计空间构成中的运用思考一、点线面在空间规划中的运用点线面是构成空间的基本元素,它们在空间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空间规划中,点线面可以通过对空间位置、大小、形状的改变,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效果。
点在空间规划中的运用:点可以成为空间的中心,将空间中的视线聚集在一起,从而增强空间的聚焦感。
同时,点的位置和大小的变化,也可以影响空间的比例和节奏。
线性在空间规划中的运用:线性元素可以用来分隔空间,引导视线,增强空间的层次感和流动性。
直线可以表达出强烈的方向感,曲线则表现出柔性和优雅。
面在空间规划中的运用:面可以形成空间之间的联系和过渡,也可以用来定义空间的大小和形状。
同时,面的朝向、材质和色彩等属性的变化,都可以改变空间的方向感、温度感和氛围。
二、点线面在空间设计中的美学价值点线面不仅是构成空间的基本元素,也是美学表达的重要手段。
在空间设计中,通过点线面的巧妙组合和运用,可以创造出形式美、意境美和个性化美。
点线面的形式美:点线面的不同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的组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表现出形式美的规律,如对称、均衡、比例、节奏等。
点线面的意境美:点线面的运用不仅可以满足功能需求,还可以通过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融合,营造出不同的意境和氛围。
例如,通过自然元素的引入、光影的投射、艺术品的点缀等,创造出舒适、温馨、浪漫、高雅等不同的意境。
点线面的个性化美:点线面的个性化运用可以彰显出设计师的独特风格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例如,采用非对称构图、独特材质和色彩搭配等手段,打破传统设计规范,表达出独特的美学理念。
三、点线面在空间功能布局中的作用在空间功能布局中,点线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和使用场景。
点在空间功能布局中的作用:点可以成为空间的中心或焦点,引导人们在这个位置进行活动或交流。
例如,客厅中的电视墙、餐厅中的餐桌等,都是空间中的重要点元素。
线性在空间功能布局中的作用:线性元素可以用来分隔空间、引导视线、增强空间的流动性。
大 众 文 艺大60摘要:在自然界中,美是客观存在的。
只是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不断追求物质生活而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本文从最简单的平面几何元素“点线面”出发,以拙政园入手,通过对园林内各个单体的剖析来阐述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形式美,重新认识美,旨在通过美学理论来创造一个舒适安逸的人居坏境。
关键词:点;线;面;形式美;中国传统园林;拙政园一、“点线面”的阐述点、线、面是平面构成中基本的形态元素。
而点是最简洁的形态,是所有形态的形态,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元素。
康定斯基说:“点是最简洁、最坚强的主张,因此点是绘画最初的要素。
”[1](P22)在构成设计中,线是很重要的视觉形态元素,它是点移动的轨迹。
在造型设计上,线比点更能表现出自然界的特征。
点的扩大,线的长度宽度增加以及点线的密集排列都可形成面的感觉,在平面设计中凡不被认为是点或线的形象的都是面,因此面的构成可谓是点和线扩展的构成,但其效果与点、线比较起来更为明确突出,富有力量感。
这些简单的几何形式通过不同的造型体现出了艺术的形式美。
园林本是一门造型艺术,它历史悠久,是世界艺术的珍宝,具有美的形象性特征。
我们要发现形式美,必然可以从中国传统园林中寻找它的足迹。
比如园林中的亭台楼榭看似是点、石头看似是点、树冠也可以看作是点……这些大大小小连续排列的点打破了园林造景上的单调,丰富了园林造型,冲击人的视觉中心;另外,在园林中,桥、长廊、柱子、路、栏杆都可以看成是线,因此,没有线就谈不上园林的造型与构图,粗细、浓密、长短、虚实不同的线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印象;当然,湖面、地面、围墙都可以看成是面,门洞则可以看成是虚面,这些虚实的面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
二、拙政园中的“点线面”中国古代江南园林名冠世界,而拙政园位于苏州。
它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拙政园在园林的分割和布局上体现出了它的独特之处,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把多种造园艺术运用得淋漓尽致,使拙政园美不胜收。
平面设计技巧:点、线、面!在版式设计中的运用版式设计是平面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切视觉传达得以施展的根基。
作为设计中重要的环节,怎样才能使版面更具有感染力,更能吸引读者,其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处理版面设计中点线面的关系。
版式设计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所有平面、影像和视觉的领域。
点线面的基本概述点是最基本的形,在几何的定义中,它只有位置而没有大小,它是一条线的起点和终点,或是两条线的相交处。
编排设计意义上的点是可视的,点可以是一个形,也可以是一块色彩,一张小小的照片或图像,点可以是任何一种形态呈示。
在各种编排中,字也是一个点。
线是视觉设计中最基本的造型因素之一。
从理论上讲,线是点的发展和延伸。
同时,线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结构体面的边缘的感受,即面与面之间的界限。
在应用性的设计中,文字构成的线,往往占据着画面的主要位置。
面是多种基本形态中最有变化的视觉要素。
按几何学上的解释,面是线的移动轨迹,如直线平行移动形成矩形,直线回转移动形成圆形;但在视觉上,面不仅是线的发展延续,还可以是点的放大,它是占据空间最大的元素,点、线、面之间的界限是相对的,可变的。
点线面构成的变化与组合点、线、面都是形,都具有无穷的变化,不同性质的形对编排设计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硬边形与柔边形:硬边形又分为光边形和毛边形,光边形具有闭合性和稳定性,空间上有一定的收缩感;毛边形往往和周围的空间混成一片,给人模糊的视觉感受。
抽象形和具象形,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抽象形可以组合成具象形,有时,具象形也可以组合成抽象形。
一些物体在经过一定程度的放大和缩小之后,形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具象事物的局部可以变成抽象形,而抽象事物可以分解成具象的片段。
感性形和理性形,图形的形成主要有两大途径,一种是以感性的方法获得,如手写的文字、手绘的插图等;另一种是通过理性的方法创造,如通过数学、几何学数据确定的形。
前者能充分表达情感的自由宣泄,后者则强调理性的计算与分析。
形式美的四个基本要素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05-06-08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服装造型属于立体构成范畴,服装设计也就是运用美的形式法则有机地组合点、线、面、体,形成完美造形的过程。
点、线、面、体既是独立的因素,又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
一项优秀的服装设计也就是在服装中对各个因素独具匠心的应用,同时又使整体关系符合美学基本规则。
与整体间的数量比值。
对于服装来讲比例也就是服装各部分尺寸之间的对比关系。
例如裙长与整体服装长度的关系;贴袋装饰的面积大小与整件服装大小的对比关系等等。
对比的数值关系达到了美的统一和协调,被称为比例美。
1.点点在空间中起着标明位置的作用,具有注目、突出诱导视线的性格。
点在空间中的不同位置及形态以及聚散变化都会引起人的不同视觉感受。
(1)点在空间的中心位置时,可产生扩张、集中感。
(2)点在空间的一侧时,可产生不稳定的游移感。
(3)点的竖直排列能产生直向拉伸的苗条感。
(4)较多数目、大小不等的点作渐变的排列可产生立体感和视错感。
(5)大小不同的点有秩序的排列可产生节奏韵律感。
在服装中小至钮扣、面料的圆点图案,大至装饰品都可被视为一个可被感知的点,我们了解了点的一些特性后,在服装设计中恰当地运用点的功能,富有创意地改变点的位置、数量、排列形式、色彩以及材质某一特征,就会产生出奇不意的艺术效果。
2.线点的轨迹称为线,它在空间中起着联贯的作用。
线又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它具有长度、粗细、位置以及方向上的变化。
不同特征的线给人们不同的感受。
例如水平线平静安定,曲线柔和圆润,斜向直线具有方向感。
同时通过改变线的长度可产生深度感,而改变线的粗细又产生明暗效果等等。
在服装中线条可表现为外轮廓造型线、剪缉线、省道线、褶裥线、装饰线以及面料线条图案等等。
服装的形态美的构成,无处不显露出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法国的迪奥(Dior)就是一位在服装的线条设计上具有其独到见解的世界著名时装设计师,他相继推出了著名的时装轮廓A型线条、H型线、S型线和郁金香型线,引起了时装界的轰动。
中班美术《点线面》教案〔精选10篇〕中班美术《点线面》教案〔精选10篇〕中班美术《点线面》教案1[教材简析]本课内容是以点、线、面这三种根本造型要素为表现媒介,徒手绘制自由图案。
由于抛开详细形象的束缚,这种相对简单的作业更易于训练学生的形式美感,也更便于学生自由发挥创造。
点:不可过大,否那么就有面的感觉。
点与面的比照关系,是相对的,同时点的形态以单纯为好。
线:包括直线、曲线、折线,可有粗细、方向、组合上的变化。
曲线应画的有弹性、光滑感。
面:可分为独立的面;有线条分割、穿插形成的块面。
[教学目的]训练学生对点、线、面构成的认知和组织才能;培养学生自由创造的才能;启发学生对形式美感的感受力〔色彩问题本节不另作要求〕。
[教学重点]对点线面的认知及其画法。
[教学难点]画面组织的平衡和多样统一。
[教学设想及方法]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和老师的讲授启发、感染,使学生能感受到点、线、面的美感和作用,认识到它们是绘画的语言。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教材、范图。
第一课时施教时间:2月23日—2月24日教学过程:活动一: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三个好朋友”,这三个好朋友就是我们经常见面的“点、线、面”。
1、板书点、线、面并用课件进展展示。
点:线:面:2、欣赏书中范画。
课本中左上角“画家的画”,是选用西班牙超现实绘画大师j。
米洛的一幅《倒立的人》。
作者运用点、线、面的自由组合,以略带具象的装饰形象构成一幅有抽象意味的画,造型单纯、自然,色彩干净、亮堂。
欣赏时,指导学生从中体会点线面在画面中所起的作用。
活动二:学生作业,老师巡回辅导独立创作一幅点、线、面构成作业。
主要应注意防止画得琐细、平均。
图色可采用“一色多处分步”的方法—即每用一色,应在画面不同部位分配,形成照应,所绘形面应有大小、间隔、形态差异。
课堂小结:选不同程度和特点的作业做讲评,分析优劣得失,布置学生课后加工整理未完成作业。
第二课时施教时间:2月24日—2月27日教学过程:活动一:在美术的星空里,点、线、面才是真正的主人,让我们遨游其中,同它们共舞。
中班美术《点线面》教案(优秀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点线面作业,作者整理分享了4篇中班美术《点线面》教案。
中班美术《点线面》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点、线、面。
2.观察生活中的点、线、面,感受点、线、面的美。
3.利用画或者拼贴进行点、线、面的排列,创作一幅作品。
4.发现生活中的美,创造性的表现美。
二、教学重点:观察生活中的点、线、面,并能用绘画或粘贴的方式表现它们的组合变化。
三、教学难点:画面中点、线、面的搭配巧妙,布局合理,富有美感。
四、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榜样作品。
学生:铅画纸、水彩笔、彩色铅笔、油画棒、毛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一)、绘画游戏,导入新课1.实物投影演示点、线、面效果。
同学们,你们见过彩色的雨吗?点:滴答,滴答,下雨了!(滴颜料)线:(竖起纸来),低落在窗玻璃上,留下线的痕迹。
面:雨下大了,地面积起了水汪。
2.出示课题生活中,点线面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去寻找他们的足迹吧!(二)、探究体验1.找一找生活中的点线面。
2.摄影作品赏析,感受点线面在作品形成的视觉美感。
(1)停在电线上的麻雀:休息在电线上的燕子是我们熟悉的点和线的结合,大大小小有聚有散的点组合在一起,看起来真有趣。
(2)斜拉桥:斜拉桥有我们熟悉的平行线,由长线到短线的变化,让我们感觉到大桥由近向远延伸。
(3)罗平梯田:云南的罗平梯田是当地人民辛勤劳动的象征。
它展示给我们随意流畅的曲线,时而重叠,时而平行,纵横交错;无论是曲线还是直线,它们时聚时散,为我们勾勒出富有诗意的画面。
3.小练习,认识点线面请同学画画自己认识的点、线、面点:你画的点像什么?画面中你的点是怎样排列的?你能把它变成线吗?(点连接起来就是线,把它放大了就是面。
)线:有曲有直。
可有粗细、方向、组合上的变化。
面:包括规则的面和不规则的面。
形式美构成要素一、形式美构成要素形式美是个超有趣的东西呢,它有好多构成要素哦。
1. 点点看起来小小的,但是它可有着大大的能量。
在画面里,一个单独的点就像一个小焦点,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比如说,在一幅画里有一个小红点,我们的眼睛可能一下子就被它吸引过去了。
点还可以组合起来,当很多点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可以形成线或者面啦。
像夜空中的星星,一颗一颗的星星就是一个个点,但是好多星星在一起就像一条银河,那也是一种面的感觉呢。
2. 线线就更神奇啦。
直线给人一种很硬朗、很直接的感觉,就像那种特别直的电线杆子,给人一种稳定、坚定的印象。
而曲线就不一样啦,曲线很柔美,像女性的身体线条,充满了灵动和优雅。
折线呢,就有一种曲折、变化的感觉,就像我们走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一样。
线在艺术作品中可重要了,一幅画里的线条可以表现出物体的轮廓,也可以传达出一种情绪。
3. 面面是由点和线组成的。
平面有各种形状,正方形的面给人一种规规矩矩、很稳重的感觉,就像那种传统的建筑,方方正正的。
圆形的面就很圆润、和谐,像太阳、月亮一样。
三角形的面呢,有稳定性,如果是正三角形就很稳定,如果是倒三角形就可能会给人一种不太稳定、有点危险的感觉。
面在设计中也经常用到,比如海报设计,不同形状的面组合在一起,可以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4. 色彩色彩是形式美中超级吸引人的部分。
红色热情似火,看到红色我们可能就会想到喜庆的事情,像过年的时候到处都是红色的装饰。
蓝色呢,很冷静、深邃,大海和天空都是蓝色的,看着蓝色会让我们的心情变得平静。
黄色很明亮、欢快,就像小太阳一样。
色彩之间还有对比关系,像黑与白的对比就很强烈,红与绿的对比也很鲜明。
色彩的搭配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作品的美感呢。
5. 质感质感就是我们对物体表面的感觉。
比如说丝绸的质感是光滑的、柔软的,摸起来很舒服,在视觉上也给人一种很高级、很优雅的感觉。
而石头的质感是粗糙的、坚硬的,看起来就很有力量感。
在艺术作品里,画家可以通过笔触等方式来表现出物体的质感,设计师也可以通过材料的选择来体现产品的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