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短篇小说欣赏》狂人日记2020
- 格式:doc
- 大小:69.77 KB
- 文档页数:5
纳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纳米和米都是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
1 米(m)= 1000 毫米(mm)= 1000000 微米(μm)= 1000000000 纳米(nm)
也就是说,1 纳米等于 0.000000001 米。
如果要将纳米转换为米,可以将纳米数除以 1000000000;如果要将米转换为纳米,可以将米数乘以 1000000000。
例如,将 50 纳米转换为米,可以进行如下计算:
50 纳米 = 50/1000000000 米 = 0.00000005 米
反之,将 0.5 米转换为纳米,可以进行如下计算:
0.5 米 = 0.5×1000000000 纳米 = 500000000 纳米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非常小的长度,例如 1 纳米可以表示为 1×10^-9 米。
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如果你有任何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狂人日记》赏析
今天我开始阅读《狂人日记》,这本书让我深深地沉浸其中。
书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是一个饱受社会排斥的疯狂之人,他被人们视为异类,被排斥在社会的边缘。
他的狂言疯语让人们感到恐惧和厌恶,但他内心却是一个充满孤独和无助的灵魂。
通过孔乙己的日记,我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他在日记中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他渴望被接纳,渴望被理解,但却始终无法摆脱自己的疯狂身份。
他的日记充满了对生活的憎恨和对自己的怀疑,让人不禁感到心痛和同情。
通过《狂人日记》,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社会对于异类的排斥和歧视。
孔乙己是一个被边缘化的人,他的命运让人感到悲哀。
这本书让我思考了社会对于不同群体的态度,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那些与众不同的人。
通过阅读《狂人日记》,我对社会的偏见和对待疯狂者的态度有了新的认识。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反思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那些被边缘化的人。
希望我们能够更加包容和理解,让每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第二单元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美学是一门高深难懂的学问,有一些名家能,深入浅出,把高深的道理明明白白地介绍给普通读者。
《谈美》就是朱光潜先生写的这样一本雅俗共赏的美学佳作。
它写于1932年,此前,他写过一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书信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等问题,平易亲切,在青年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成为重印了三十多次的畅销书。
《谈美》讨论了许多美学问题。
譬如美和距离问题,作者认为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不会焚琴煮鹤,。
又如讨论“移情作用”,他把美学上的移情现象称为“宇宙的人情化”。
宇宙本来是无所谓情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人赋予了天地万物以情,所以花会笑,还会哭,所以世界因此而。
朱先生曾说“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他借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著名标语“慢慢走,欣赏啊”赠送给青年朋友,劝告年轻人,体味生活,让人生有味道。
他将自己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渗透在质朴清新的文字中,当年为《谈美》作序的朱自清先生说“孟实先生引读者()”。
1.依次填入横线里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举重若轻娓娓道来暴殄天物多姿多彩B.登堂入室侃侃而谈暴殄天物有声有色C.举重若轻侃侃而谈玉石俱焚多姿多彩D.登堂入室娓娓道来玉石俱焚有声有色【答案】A(举重若轻: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娓娓道来:连续不断不停地说、生动地谈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
侃侃而谈:指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暴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玉石俱焚:美玉和石头一齐烧毁了,比喻好的和坏的一同毁掉。
多姿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
有声有色:形容表现得十分生动)2.文中画线句子修改后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真正沉没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能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B.只要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就能真正沉没在艺术的美感当中C.必须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才能真正沉漫在艺术的美感当中D.只有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能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答案】C(本题考查二重复句的划分和理解。
篇一:鲁迅《狂人日记》见解与赏析鲁迅的文章博大精深,不细细品味,无以悟出其中深刻的内涵。
《狂人日记》是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文学界对其的解读更是数不胜数,而我在此也将发表一些对此小说的看法。
《狂人日记》中鲁迅运用了日记和精神病人内心的独白方式把他所想表达的内容发挥的淋漓尽致。
它主要描写一个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动,把他生活的感受和心理幻觉融合一体,用人物自叙的方式“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除了《阿q正传》,《狂人日记》就是鲁迅最出名的小说了。
这篇短短的小说在今天被定为向旧社会、旧礼教挑战的“战书”。
与此同时,也成为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必读物。
《狂人日记》“吃人普遍”这个“事实”在后边屡屡出现,构成这篇文章的主题。
赵贵翁、街上的人、打孩子的女人、两个医生、狼子村的佃户,甚至自己的亲哥哥、亲娘也都吃人。
最后,连“我”也未必没有吃过人。
整篇文章连接紧密、层层深入是一篇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文章。
“狂人”的第一则日记就吸引了我。
虽然,语言没有太多的修饰,只是平凡普通的五句话。
但这平凡与普通却又与别处不一样,平凡得出奇,普通得入胜。
简单的“我怕得有理”这句话,就让我的心开始猜测:下面会写些什么“狂人”出生于封建士大夫家庭,身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压迫,造成对社会的恐怖心理。
他认定现在是个“吃人”的世界,封建制度是“吃人”的社会。
他半夜察看历史,看见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他对吃人社会发出勇敢的挑战,相信将来的社会是“容不得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小说揭露了封建礼教在仁义道德掩盖下“吃人”的本质,被誉为“彻底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声春雷”。
《狂人日记》中所谓狂人,就是一个精神错乱的人物,语无伦次,意识好象也有些不清,鲁迅用了非常颠倒的次序,借狂人之口,叙述了中国从前的本真:人吃人。
虽说文章是虚构的,可也微微泛出点点恐怖的味道。
整篇文章读上去会感到压抑,流露出十分暗淡的调子,可你只要细细“品尝”如此深奥的小说,兴许也会感到忧愁:高远的夜空,朦胧的月光,以及“吃人”人的神情鲁迅以神一般的描写,叙述了旧中国儿女的凄楚和绝望,又以神奇的笔触,有道出几千年无人敢道出的咏叹。
《狂人日记》赏析
【附件】:
- 《狂人日记》原文
- 《狂人日记》中文翻译
【法律名词及注释】:
1.精神病医院条例:指我国精神病防治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旨在规范和保障精神病人的权益与治疗。
2.人权宣言:指联合国大会于1948年12月10日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宣告了世界各国对于个人权利的普遍共识和保障原则。
3.革命:指对社会制度或政治体系进行根本性变革的行为或过程。
【《狂人日记》赏析】
第一章:狂人日记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鲁迅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通过一位病人的疯言疯语,揭示了当时中国封建社会种种怪象。
本章主要介绍了小说的背景和作者鲁迅的生平事迹。
第二章:狂人日记的主要内容概述
在这里,我们将对狂人日记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详细描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第三章:狂人日记的思想与主题解读
通过对狂人日记的思想与主题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鲁迅通过病人的狂言疯语,表达了他对旧社会的愤怒和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
第四章:狂人日记的艺术特点分析
在这一章节中,小编将详细分析狂人日记的艺术特点,包括鲁迅独特的写作风格、语言运用等方面。
第五章:狂人日记与社会背景的关系探究
通过对狂人日记与当时社会背景的关系进行探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鲁迅创作该作品的目的和意义。
第六章:狂人日记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本章主要从狂人日记对现代文学的影响以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进行剖析,说明该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影响力。
《狂人日记》》教案(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三章《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二节《鲁迅》,详细内容为《狂人日记》的文本阅读、分析及解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狂人日记》的创作背景,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艺术特点的能力,感受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
3. 通过对小说的阅读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说的艺术手法、狂人的心理刻画、鲁迅文学思想的传达。
2. 教学重点:小说的主题思想、结构安排、人物形象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与鲁迅有关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狂人日记》。
2. 文本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对狂人的心理变化有所把握。
3. 讲解与分析:a. 讲解小说的背景知识,如鲁迅的文学成就、小说的创作动机等。
b. 分析小说的艺术特点,如日记体的运用、象征手法的运用等。
c. 讲解狂人的心理刻画,引导学生理解狂人的内心世界。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小说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课堂讲解内容,进行小说分析和解读。
6.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狂人日记》教案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过程课后作业2. 小说背景3. 艺术特点4. 狂人心理刻画5. 例题讲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狂人心理变化的理解。
b. 分析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举例说明。
2. 答案:a. 狂人的心理变化反映了他在面对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的束缚时的挣扎与痛苦。
b. 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月光”、“狗”等,分别象征着希望、忠诚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阿Q正传》、《呐喊》等,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内涵。
2024年《狂人日记》》教案(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教材第五单元第一节,详细内容为《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在1918年发表的一篇白话短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标志着中国文学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狂人日记》的背景,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 分析小说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小说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探讨狂人的形象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狂人日记》原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鲁迅先生的纪录片,引出鲁迅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初读课文:让学生快速阅读《狂人日记》,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同时注意不认识的字词。
3. 讲解课文:a. 分析小说的背景,阐述鲁迅先生创作《狂人日记》的动机。
b. 讲解小说的情节结构,引导学生关注狂人的心理变化。
c. 分析狂人形象的特点,探讨其象征意义。
4.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一段描写,讲解其艺术手法,如象征、讽刺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小说中的一个片段,分析其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
6.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小说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狂人日记》2. 主要内容:a. 作者:鲁迅b. 背景介绍c. 情节结构d. 狂人形象特点e. 艺术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狂人日记》中的象征手法,并结合具体情节进行阐述。
作业答案:象征手法在《狂人日记》中运用广泛,如狂人形象象征着觉醒的知识分子,狂人的病情象征着社会的病态。
在小说中,狂人看到人们吃人的行为,实际上是对封建礼教和道德观念的批判。
通过象征手法,鲁迅先生表达了对旧社会的强烈讽刺。
《狂人日记》赏析
今天终于决定开始写日记了。
我一直觉得自己有些疯狂,但是
在这个世界上,谁又不是疯狂的呢?我一直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但是也许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吧。
我一直在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自己的存在。
我觉得自己像是
一个疯狂的人,但是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疯狂,我才能看到别人看不
到的东西。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孤独的人,但是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孤独,我才能拥有自己的世界。
我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真实面目,寻找自己的内心世界。
我觉得
自己像是一个疯子,但是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疯狂,我才能找到自己
的位置。
我觉得自己像是一个迷失的灵魂,但是也许正是因为这种
迷失,我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我一直在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自己的存在。
我觉得自己像是
一个疯狂的人,但是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疯狂,我才能看到别人看不
到的东西。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孤独的人,但是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孤独,我才能拥有自己的世界。
或许,我就是那个狂人,一个在这个世界上迷失了自己的疯狂者。
但是,我不后悔。
因为只有在这种疯狂中,我才能找到自己的意义。
这就是我对《狂人日记》的赏析。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狂人日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狂人日记》这篇短篇小说。
该小说选自教材第四章《近代小说欣赏》,详细内容为鲁迅所著的《狂人日记》全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狂人日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短篇小说的阅读兴趣。
3.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狂人的心理刻画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狂人日记》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鲁迅的短片,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狂人日记》。
2. 朗读:让学生齐读《狂人日记》,感受小说的语言风格。
3. 讲解: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艺术特色等。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狂人日记》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小说分析的练习题。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狂人日记》教案情节:日记体的结构人物:狂人的形象主题: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艺术特色:象征手法、讽刺手法2. 板书练习:小说分析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狂人日记》中狂人的心理变化及其原因。
2. 答案:狂人的心理变化表现为恐惧、疑虑、绝望等。
原因是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恐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所提高,但对狂人心理刻画的理解仍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狂人的心理刻画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2. 《狂人日记》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短篇小说欣赏》优质教案狂人日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该小说位于教材第三章“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小说的背景介绍、作者简介、小说内容解析及主题思想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狂人日记》的创作背景,认识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内容,理解小说主题思想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的主题思想及狂人形象的分析。
教学重点:小说的结构、语言特色及创作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与狂人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鲁迅及其文学地位,阐述《狂人日记》的创作背景。
3. 内容解析:a.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
b.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结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
c. 结合课文,讲解狂人形象的意义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4.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一个典型情节,讲解如何从细节中把握狂人的心理变化。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说中的另一个情节。
6. 主题思想探讨:a.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
六、板书设计1. 《狂人日记》2. 内容:a. 背景介绍b. 小说结构c. 人物形象d. 语言特色e. 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狂人日记》的主题思想。
b. 请分析小说中狂人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2. 答案:a. 《狂人日记》主题思想:通过狂人的视角,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批判人性的扭曲,表达作者对改革社会的渴望。
b. 狂人形象特点:言行举止异常,敏感多疑,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意义:狂人形象是作者借助小说对封建社会进行批判的载体,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个体命运的深切关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小说内容、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理解较为深入,但在分析小说结构、语言特色方面还有待提高。
《狂人日记》赏析
今天,我读了一篇名为《狂人日记》的文章,它让我深思不已。
这篇文章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写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变化,让人感受到了作者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洞察力。
文章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思想敏锐、情感丰富的人,他对自己
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索。
他对社会、人性、生活等方
方面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的思想变化和情感波动,让人感
受到了他内心的狂放和痛苦。
通过主人公的日记,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反叛,以及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他对社会的批判和对自己的怀疑,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深刻的思想冲击和情感震撼。
这篇文章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社会和生活的思考
和探索,让我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这
篇文章,我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对现
实世界的反思和批判。
总的来说,这篇《狂人日记》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特思想和
情感,让我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这篇文章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思想的启迪。
《狂人日记》》教案(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狂人日记》这篇课文。
该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呐喊》,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开端之作。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整体阅读理解,分析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及艺术特色。
具体章节内容为小说本身,重点段落包括狂人对周围人群的观察、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以及最终的觉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狂人日记》的故事情节,领会小说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性格和象征意义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小说象征意义的理解,如狂人的疯狂与觉醒的象征;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及其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小说情节的分析,狂人形象的理解,以及小说艺术特色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鲁迅的画像和简介,引出《狂人日记》的背景。
2. 阅读理解: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对小说情节的理解。
3. 例题讲解:分析狂人形象,讲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一段象征描写,讨论其含义。
5.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狂人觉醒的过程,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7. 互动提问: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狂人日记》2. 主要内容:情节:狂人的观察与反思人物:狂人形象分析主题:反封建、求觉醒艺术特色:象征手法的运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狂人觉醒的过程,分析其心理变化。
从小说中选择一个象征,解释其意义。
2. 答案:狂人的觉醒过程:从恐惧、怀疑到的觉悟。
象征解释:如“吃人”象征封建社会的残酷与人性的扭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狂人日记》,学生对鲁迅的小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小说,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拓展延伸部分,可布置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短篇小说,对比分析其主题和艺术手法,进一步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
2024年狂人日记(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狂人日记》高二选修教材第二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鲁迅先生的经典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通过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背景及象征意义,使学生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认识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化的深刻反思。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狂人日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背景设定及象征意义;2. 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特点;2. 教学重点: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分析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狂人日记》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画像,引入对鲁迅先生的生平介绍,为学生了解鲁迅及其作品打下基础。
详细过程: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关注鲁迅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课堂阅读:学生共同阅读《狂人日记》原文,了解故事情节。
详细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和背景设定。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特点。
4. 例题讲解:讲解小说中的典型例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内容。
详细过程: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详细过程: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狂人日记》教学设计2. 内容:①鲁迅先生简介②《狂人日记》故事情节③人物形象分析④象征手法及文学创作特点⑤反思与拓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①结合所学,分析《狂人日记》中的象征手法;②谈谈你对鲁迅先生文学创作特点的认识;③结合小说内容,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2. 答案:①象征手法分析:如“月亮”象征光明与黑暗的冲突,“狗”象征封建社会的残酷与无情等;②鲁迅先生文学创作特点:如深刻的社会批判、丰富的人物形象、独特的艺术风格等;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如封建礼教对个体的压迫、人性的扭曲等。
鲁迅《狂人日记》鉴赏《狂人》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鲁迅《狂人日记》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作品主旨《狂人日记》整篇作品几乎都是狂人内心世界的表白。
狂人认为周围的人都在吃人,自己也要被迫吃人或被人吃。
狂人被关起来,拒绝家人送来的饭菜,拒绝被医治,一直劝说周围人不要再吃人。
直到最后狂人发现,也许自己就曾在无意中吃过自己妹妹的肉。
绝望中的狂人发出“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的呼喊。
在小说的开头“狂人日记序”中写道:“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
”狂人病体痊愈暗示的是其他人在精神上的不正常。
在众人眼中,狂人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病人,在狂人眼中,其他人才是吃人的人。
这样的不同角度和立场,深刻的揭示了病态社会的悲哀。
小说通过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的形象暗示,将矛头直接指向保守的传统文化。
“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是狂人对未来社会的幻想和规划;“我也未必没有吃过妹子的肉”,这是狂人对自我的评价和反思,也是自己对前途的绝望,充满了自我忏悔的精神;小说的结尾“救救孩子”的呼喊是狂人为建立新的社会而进行实践性的探索。
在狂人看来,现实中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孩子是纯洁的,没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因此要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就只能赶紧救救孩子。
《狂人日记》不仅表现了彻底批判封建礼教的勇气,而且还表现了鲁迅“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文艺创作来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
作品中的主人公虽然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狂人,但作品的主旨却并不是要写下层劳动人民所受到的迫害,更不是一个精神病人的纪实文学。
而是要借狂人之口来揭露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因此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具有暗示性、象征性的人物形象。
他身上同时存在着理性、非理性、启蒙、非启蒙的特征,他是被庸人社会宣布为疯子的觉醒者、受迫害者、见证者和长期受压抑的战士形象,是在近现代社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觉醒了却无路可走的知识分子的悲剧典型。
语文·选修5/短篇小说欣赏(粤教版)4《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梁惠王章句上原文:孟子见梁惠王。
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诗》云①:‘经始灵台②,经之营之。
庶民攻③之,不日④成之。
经史勿亟⑤,庶民子来⑥。
王在灵囿⑦,幽鹿攸伏⑧。
幽鹿濯濯⑨,白鸟鹤鹤⑩。
王在灵沼⑪,於轫⑫鱼跃。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汤誓》⑬曰:‘时日害丧⑭?予及女⑮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注释:①《诗》云:下面所引的是《诗经·大雅·灵台》,全诗共四章,文中引的是前两章。
②经始:开始规划营造;灵台,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
③攻:建造。
④不日:不几天。
⑤亟:急。
⑥庶民子来:老百姓像儿子似的来修建灵台。
⑦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
⑧幽鹿:母鹿;攸:同“所”。
⑨濯(zhuó)濯:肥胖而光滑的样子。
⑩鹤鹤:羽毛洁白的样子。
⑪灵沼:池名。
⑫於(wū):赞叹词;轫(rèn),满。
⑬《汤誓》:《尚书》中的一篇,记载商汤王讨伐夏桀的誓师词。
⑭时日害丧:这太阳什么时候毁灭呢?时,这;日,太阳;害,何,何时;丧,毁灭。
⑮予及女:我和你。
女同“汝”,你。
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顾盼着鸿雁麋鹿,等飞禽走兽,一面说:“贤人也以此为乐吗?”孟子回答说:“正因为是贤人才能够以此为乐,不贤的人就算有这些东西,也不能够快乐的。
《诗经》说:‘开始规划造灵台,仔细营造巧安排。
天下百姓都来干,几天建成速度快。
建台本来不着急,百姓起劲自动来,国王游览灵园中,母鹿伏在深草丛。
母鹿肥大毛色润,白鸟洁净羽毛丰。
国王游览到灵沼,满池鱼儿欢跳跃。
’周文王虽然用了老百姓的劳力来修建高台深池,可是老百姓非常高兴,把那个台叫做‘灵台’,把那个池叫做‘灵沼’,以那里面有麋鹿鱼鳖等珍禽异兽为快乐。
选修《短篇小说欣赏》狂人日记测试题 2019.9
1,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2,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3,无私奉献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的“
,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4,诗以言志,杜甫在《望岳》中的“,”就表达了诗人勇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
5,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中的
“,”两句,表达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
6,某校园文学社在自己的网页上,开展了“走近名著”活动。
注册时需要用名著中的人物作为用户名。
你最想以名著《》中的人物
作为自己的用户名。
你为该人物设计的形象宣传语是。
示例:《水浒传》武松疾恶如仇,荡尽天下不平事。
(提示:人物写姓名或绰号均可;形象宣传语不受示例形式限制,20字以内。
7,根据情境,按要求表达。
自全国全面启动“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程后,许多学校积极响应并认真落实。
但面对升学的压力,一些学生因忙于学业,疏于体育锻炼;
同时仍有些学校的体育课存在缩水坝现象,特别是对毕业班的学生来说,体育课往往只是一种回忆……
1.体育课上,你如何邀请不爱运动的小强参加体育运动?
答:
2.假如有机会代表同学与校长面对面提出两点建议,你会怎样说?
答:
8,“5·12”汶川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
作为中学生,为表达对灾区师生的支持与关爱,初三某班将举行一次“心连心,手拉手”主题班会活动……
1.【爱心奉献】活动中,“爱心捐献”环节由你主持,你将如何向同学们发出呼吁?
答:
2.【真情告白】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假如让你电话连线当事人,你想说些什么?
5月12日,平武县南坝小学班主任黄玉在看到楼房坍塌后,不顾一切地爬上废墟,边流泪边喊着学生和同在楼内上课的七岁女儿的名字。
当她用木棍撬着石板扒着废墟救出学生赵雪梅后,再救女儿以来不及了,她连女儿的最后一面也没见上。
(摘自《新文化报》2008年5月26日)答:
3.【携手共勉】请你在班会活动即将结束之际,用一个古今中外成功人
士战胜困难或不幸的事例,与灾区学子共勉。
(50字左右)
答:
9,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两个语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把改正后的语句写在相应的横线处。
①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写作兴趣,我校语文组举行了以“文学与生活”为主题的文学交流活动。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有优秀书籍推介,有学生作品展览,有生活剧表演等等。
②通过这次文学交流活动,使同学们明白了要写好作文,就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道理。
语句①应改为:
语句②应改为:
1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2007年10月24日,“嫦峨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搭载长江三号甲运载火箭,在细雨后的天穹腾空而起。
中国人进发星空的维幕正式拉开。
11月5日,它成功飞入月球怀抱,与蔚蓝色的地球完成而不可分割地形成了一个整体,在指控大厅的屏幕上构成了一幅“星月交会”的状观景象。
(1)给加点字注音。
载()穹()
(2)找出并改正文中的两个错别字。
改为改为
(3)文中划横线语句的内容,可用成语代替。
3.仿写。
一棵小草以它卑微的绿色,丰富着季节的内
涵;,
;一块岩石以它孤独的肩膀,支撑着倾斜的山体。
4.观察下面图表,将提取的信息写在图表下面。
提取信息:
测试题答案
1, 会挽雕弓如满月
2, 风正一帆悬
3,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 示例一:《西游记》孙悟空用勇敢与执着谱写正义之歌。
示例二:《钢铁是怎样炼城的》保尔与命运抗争,与信念相伴。
7, 1.示例:小强,我们一起出去活动吧,这样可以使你的大脑得到放松,学习效率也可以大大提高。
2.示例:校长,您好!我代表同学向您提出两条建议:第一,每周安排两节体育活动课;第二,定期举办一些趣味性体育活动。
如果这样的话,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业成绩都会提高的。
8, 1.示例:同学们,当我们在宽敞的校园里悠闲地散步,当我们在明亮的教室中朗朗地读书,与我们同样年华的灾区同伴们正忍受大地震带来的伤痛。
为了帮助他们重返校园,让我们现出自己的爱心吧!2.示例:黄老师,我深深地为你的精神所感动,虽然你失去了心爱的女儿,但学生们都是你大孩子,希望您尽快地从悲伤中走出来,带领他们早日投入到新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3.示例一:西汉司马迁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最终为后世留下了具有极高史学和文学价值的巨著--《史记》。
示例二: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因病成为聋哑人,但她仍自强不息,克服巨大困难读完大学,最后在1964年获得总统自由勋章。
9, ①句: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写作兴趣②句:通过这次文学交流活动,同学们明白了要写好作文,就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道理(或“这次文学交流活动,使同学们明白了要写好作文,就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道理”)
10, 1.(1)zài (2)qióng
2.“维”改为“帷”,“状”改为“壮”
3.示例:一之小鸟以它柔弱的翅膀展现着蓝天的广阔。
4.示例:近五年,我国中等职业道德招生人数逐年上升,而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变化不大。
(或:先有所上升后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