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第一章下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4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康普顿散射中还有原波长0 呢? 这是因为光子还可与石墨中被原子核束缚
得很紧的电子发生碰撞。 内层电子束缚能103~104eV,不能视为自由,
而应视为与原子是一个整体。 所以这相当于
光子和整个原子碰撞。 ∵ m 原子 m 光子
∴ 在弹性碰撞中,入射光子几乎不损失能量,
即 散射光子波长不变,散射线中还有与原波 长相同的射线。
在康普顿的一本著作
“X-Rays in theory and experiment”(1935)中,
有19处引用了吴有训的工作。
书中两图并列作为康普顿效应的证据。
12
§1.5 粒子的波动性
光(波)具有粒子性 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吗?
一.德布罗意假设 L.V. de Broglie (法,18921986)
2 ˆ k ( n)
◆ 不是经典波!不代表实在的物理量的波动。

▲ 微观粒子在某些条件下表现出粒子性, 在另
一些条件下表现出波动性,而两种性质虽寓 于同一客体体中, 却不能同时表现出来。 31
少女?
老妇?
两种图象不会 同时出现在你
的视觉中。
32
柱子是圆的?
还是方的?
33
§1.7 不确定关系(uncertainty relation)
物质波:一维Ψ( x , t ) , 三维 Ψ( r , t )
物质波是“概率波”,它是怎样描述粒子 在空间各处出现的概率呢? 25
先回忆一下光的波粒二象性:
波动性:某处明亮,则某处光强大, 即 I 大。
粒子性:某处明亮,则某处光子多, 即 N大。
光子数 N I E02 I大,光子出现概率大;
子在空间的概率分布的“概率波”。
24
二.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
1. 波函数(wave function) 要具体的应用物质波的概念,就要有物 质波的波函数。 平面简谐波 (x, t) = Acos( t-kx) 复数表示式 ( x , t ) Ae 2.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i ( t kx )
p h


E h h
p
爱因斯坦 ─ 德布罗意关系式

与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物质波或德布罗意波,
─ 德布罗意波长(de Broglie wavelength) 14
物质波的概念可以成功地解释粒子领域中令 人困惑的轨道量子化条件。 稳定轨道 2 r n
h p
r
波长

2 rm v nh (轨道角动量 量子化条件)
2
对大量粒子, Ψ N
给出粒子数的分布。
28
4. 统计解释对波函数提出的要求 根据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它应有以下性质: ▲ 归一性:在空间各点的概率总和必须为1。 归一化条件:

2 Ψ r , t dV 1 ( 全空间 )



2 Ψ r , t dV A , 则
(Compton effect) §1.4 康普顿散射
192223年康普顿研究了X射线在石墨上的散射 一.实验规律
X 射线管 光阑
晶体
散射波长,0
0
j
0
探 测 器

石墨体 (散射物质)
X 射线谱仪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五. 吴有训对研究康普顿效应研究的贡献 1923年参加了发现康普顿效应的研究工作, 192526年,吴有训用银的X射线(0 =5.62nm) 为入射线,以15种轻重不同的元素为散射物质,
在同一散射角(j =120 )测量各种波长的散射
光强度,作了大量 X 射线散射实验。 对证实康普顿效应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自然界的对称性出发,认为: 既然光(波)具有粒子性
那么实物粒子也应具有波动性。 1924.11.29德布罗意把题为“量子理论的研究” 13 的博士论文提交巴黎大学。
他在论文中指出: 一个能量为E、动量为 p 的实物粒子同时
具有波动性, 它的波长、频率 和 E、p的
关系与光子一样:
E h

论文获得了评委会的高度评价。
朗之万把德布罗意的文章寄给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称赞说: “揭开了自然界巨大帷幕的一角” “瞧瞧吧,看来疯狂,可真是站得住脚呢” 15
经爱因斯坦的推荐,物质波理论受到了关注。 答辩会上,佩林问: “这种波怎样用实验来证实呢?” 德布罗意答道: “用电子在晶体上的衍射实验可以做到。” 算算电子的波长: 设加速电压为U (单位为伏特)
二.康普顿效应的理论解释 经典电磁理论难解释为什么有≠0的散射, 康普顿用光子理论做了成功的解释: ▲ X射线光子与“静止”的“自由电子”弹性碰撞 ( 波长1Å的X射线 ,其光子能量 104 eV,
外层电子束缚能~ eV, 室温下 kT~10-2eV,)
▲ 碰撞过程中能量与动量守恒
h
h 0
2 . 21 10
34
m
h极小 宏观物体的波长小得实验难以测量 “宏观物体只表现出粒子性”
▲ 两把自然尺度:
c和h
牛顿力学 经典物理 几何光学)
c : 相对论 h 0 :量子物理 ( 0:波动光学
21
§1.6 概率波与概率幅
一.对物质波的理解,概率波的概念 怎样理解物质波(德布罗意波)? 德布罗意:物质波是引导粒子运动的“导波”。
实验表明: 新散射波长 >入射波长0,
波长的偏移 = 0 只与散射角j 有关,
和散射物质无关。 实验规律是:
c ( 1 cos j ) 2 c sin
2
j
2
c = 0.0241Å = 2.4110-3nm(实验值) c 称为电子的康普顿波长
只有当入射波长0与c可比拟时,康普顿 效应才显著。因此要用X射线才能观察到。3
——本质是什么,不明确。 薛定谔:波是基本的,电子是“波包”。 但波包要扩散,而电子是稳定的。 另一种理解:粒子是基本的,电子的物质波 是大量电子相互作用形成的。 22 —— 被以下实验否定
一个一个电子依次入射双缝的衍射实验:
7个电子
100个电子
3000
20000 70000
23
底片上出现一个个的点子 电子具有粒子性。 随着电子增多,逐渐形成衍射图样 来源于 而不是电子间相 “一个电子”所具有的波动性, 互作用的结果。 尽管单个电子的去向是概率性的, 但其概率在 一定条件下(如双缝),还是有确定的规律的。 玻恩(M.Born):德布罗意波并不像经典 波那样是代表实在物理量的波动, 而是描述粒
1 A


1 A
Ψ r , t dV 1
2
——归一化因子
▲ 有限性: 在空间任何有限体积元V中找到
粒子的概率
( Ψ
V
2
dV )
必须为有限值。
29
▲ 单值性:
波函数应单值,从而保证概率密 度在任意时刻、任意位置都是确定的。 势场性质和边界条件要求波函数
▲ 连续性:
及其一阶导数(反映概率流)是连续的。 玻恩 (M.Born,英籍德国人,1882—1970)
实验原理
衍射图象
1929年德布罗意获诺贝尔物理奖;
1937年戴维孙、汤姆孙共获诺贝尔物理奖。
18
路易.德布罗意 Louis.V.de Broglie
法国人
1892 — 1986
1929年获诺 贝尔物理奖
提出电子的波动性
19

约恩孙(Jonsson)实验(1961) 大量电子的单、双、三、四缝衍射实验:
由于进行了量子力学的基本研究,特别是对
波函数作出的统计解释,获得1954年诺贝尔 物理学奖。
30
四. 对波粒二象性的理解
粒 子 性 波 动 性
◆“原子性”或“整体性”
◆ 具有集中的能量 E 和动量 p
◆不是经典粒子!抛弃了“轨道”概念!
◆ “弥散性”“可叠加性”,干涉、衍射、偏
◆具有波长

和波矢
h 0 c
2
h c
m 反冲电子质量:
m0 /
/c
2
解得:
c
h m 0c
0

c


c
0

h m 0c
8
( 1 cos j ) c (1 cos j )
(m)
6 . 63 10 9 . 1 10
31
34
3 10
= 2 .4310-3nm (理论值) 5
10
吴有训 的康普 顿效应
散射实
验曲线
散射角
j 120
0
曲线表明: 与散射物质无关,仅与散射角有关。 1. 重元素 I I 。11 2.轻元素 I I ,
0
0
吴有训工作的意义:
▲ ▲
证实了康普顿效应的普遍性 证实了两种散射线的产生机制:
- 外层电子(自由电子)散射 0 -内层电子(整个原子))散射
j
I
G
当满足2dsinj = k ,
k = 1,2,3时, 可观察到 I 的极大。
I
U
U
Ni 片 (单晶)
k h
2 d sin j
k C 2 em
0
当 U C ,2C, 3C…时,
可观察到电流I的极大。
C C C
17
U

汤姆孙(G.P.Thomson)实验(1927)
电子通过金的多晶薄膜的衍射实验
6
三. 讨论两个问题 1. 为什么在光电效应中不考虑动量守恒? 在光电效应中,入射的是可见光和紫外线, 光子能量低,电子与整个原子的联系不能忽略, 原子也要参与动量交换, 光子 电子系统动量 不守恒。又因原子质量较大,能量交换可忽略, ∴光子 电子系统能量仍可认为是守恒的。 2. 为什么可见光观察不到康普顿效应? 因可见光光子能量不够大,原子内的电子不 能视为自由,所以可见光不能产生康普顿效应。 7
四. 康普顿散射实验的意义
▲ 支持了“光量子”概念,进一步证实了
= h
▲ 首次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提出的“光量子
具有动量”的假设
p = /c = h /c = h /
▲ 证实了在微观领域的单个碰撞事件中,
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仍然是成立的。 康普顿获得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8
康普顿 (A. H.Compton) 美国人(1892-1962)
h p h 2m 0 E
(电子v << c)

h p

12.25 (A) 2 m 0 eU U
16
h
U=100V 时, =1.225Å - X射线波段
二.电子衍射实验 ▲ 戴维孙(Davisson)革末(Germer)实验(1927)
抽真空

h p h 2 m 0 eU
单 缝
双 缝
三 缝
四缝
质子、中子、原子、分子…也有波动性。

h mv 1 m , m
宏观粒子 m 大, 0,表现不出波动性。 20
例:m = 0.01kg,v = 300 m/s 的子弹

h p h mv
6 . 63 10
34
0 . 01 300
I小,光子出现概率小。
光子在某处出现的概率和该处光波振幅
的平方成正比。
26
玻恩假设:物质波的波函数 是描述粒子在 其模的平方: 空间概率分布的“概率振幅”。
2 * Ψ r , t Ψ r , t Ψ r , t
它代表 t 时刻,在 r 端点处单位体积中发现一个
0.700 0.750
j 0
o
Mo,K
j 45
o
j 90
o
散射出现了≠0的现象, 称为康普顿散射。 散射曲线的三个特点: 1. 除原波长0外,出现了 移向长波方面的新的散射波 长 。 2.新波长 随散射角j 的 增大而增大。
j 135
o
波长 (A)
o
3.当散射角增大时,原波 长的谱线强度降低,而新波 长的谱线强度升高。 2
碰撞光子把部分能量
e j
m0
mv
传给电子 光子的能量
散射X射线频率 波长 4
自由电子(静止)
百度文库
h 0 ˆ P0 n0 c
e
j
h ˆ P n c
自由电子(静止)
m0
m 0c
ˆ n0
2
mv
h mc
ˆ n mv
1v
2
能量守恒: h 0 动量守恒:
粒子的概率,称为“概率密度”。 z t 时刻在 r 端点附近dV Ψ dV 内发现粒子的概率为:
r
x
y
Ψ r , t

2
dV
27 这就是玻恩在1926年给 的统计解释。
Ψ ( r , t ) 不同于经典波的波函数, 它无直接的
有意义的是 Ψ 。 物理意义, 对单个粒子,Ψ
2
2
给出粒子几率密度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