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实用性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实用性原则

对外汉语语法是指专门为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所编写的书中所使用的语法,它在体系、语法项目的选择以及语法描述方式和角度等方面,都有别于中国人,尤其是汉语言文学系的学生所学习的语法。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实践中,往往不能学以致用。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到现实生活中往往一用就错,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出现负迁移,导致泛化性偏误的出现,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汉语语法产生困惑和畏惧心理。成功的教育者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或不适用的教学方法。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我认为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过程中,应本着“有用即真理”“学以致用”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语法教学与词汇教学相结合原则

在交际过程中,语法不是孤立的。现代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是由语法化的词汇组成的,语法体现在词语的组合中。与印欧语言相比,汉语是非形态语言,虚词和语序是重要的语法手段,所以,学习汉语要结合词汇从虚词、词语搭配的角度来讲解语法知识。

1.虚词: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很多语法点是以虚词为中心的,而虚词又是外国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要讲解不同地虚词构成的不同语法,或者不同虚词构成的相同语法,进而扩展到短语、句子。

如结构助词“的”“地”“得”,用于不同的句法结构,可作为不同句法结构的标志:“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得”是补语的标志,三者的区别相当明显。

介词在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但是有的介词之间的差别细微,不容易掌握。授课时,要从它们之间的差别入手,让学生懂得不同介词间的细微差别,并且在运用时能正确地掌握。

例如:“关于”“对于”的用法相近,都与涉及的事物有关,有时可以互换。例如:对于这件事情,我有话要说。/关于这件事情,我有话要说。但是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

①表示关联、涉及的对象,用“关于”;指出对象,用“对于”。例如:

关于鲁东大学今年的招生问题,请与招生办联系。

对于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我们决不能姑息手软。

②“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时,通常放在主语之前;“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时,放在主语前后皆可。

关于足球以及世界杯,我不感兴趣。

对于足球以及世界杯,我不感兴趣。

我对于足球以及世界杯,不感兴趣。

③”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可以做标题,而“对于”则不能。例如,我们可以说“关于朝鲜核问题的决议”,而不能说“对于朝鲜核问题的决议”。

2.词语的搭配:

词语的搭配、组合,一方面由词义决定,另一方面也由词的语法特征决定。因此,在教学中,要进行词语搭配的教学,给学生大量实例和直观的印象,使学生能准确把握某一词语的语义特征和语法特点,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打”在汉语中,无论是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都用得很频繁,如何解释其意义?通过词语的组合来进行,根据其所带的不同宾语,可以知道它代表的动词的意义。

我们以“打”为例进行说明。

打门(用手或器皿撞击物体)、打架(殴打、攻打)、打官司(发生与人交涉的行为)、打墙(建造、建筑)、打家具/刀/烧饼(制造器物、食品)、打包裹(捆)、打毛衣(编织)、打格子(画)、打井(凿开)、打伞(撑、举)、打雷(放射、发出)、打水(舀)、打酱油(买)、打鱼(捉、捕)、打柴(用割、砍等动作收集)、打主意(定出、计算)、打杂儿(从事、做)、打球(做某种游戏)、打比方(采取某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准确理解多义词的各个义项,提高学习效率。

二、语法教学要与语义教学相结合

传统的句法教学只是从形式上进行结构分析,很少涉及语义问题。但陆俭明先生说过:“语法中借用‘语义特征’这个概念要做两件事情:一件事用以解释造成同形多义句格式的原因;另一件事,用以说明某个句法格式中,为什么同是动词、形容词、名词,有的能进入该格式,有的不能进入该格式。”所以,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要将结构分析和语义特征分析结合起来解释一些语法现象,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以形容词为例。从认知角度来看,形容词可以分为正向形容词和负向形容词。正向形容词是指人们希望的意义,如“积极、成熟、乐观、坚强”等;负向形容词

指人们不希望的意义,如“悲观、骄傲、粗心、马虎”等。

在“A有B(这么/那么)C(是形容词)或者A没有B(这么/那么)C”中,C一般是正向形容词。可以说:“对于将来,他有你这么乐观。”但不能说:“对于将来,他有你这么悲观。”

同理,我们可以说:“这衣服有点贵。”但不能说:“这衣服有点便宜。”这里的“有点+形容词”中的形容词只能是负向形容词,不能是正向形容词。这一点要在教学过程中着重指出。

三、语法教学与语言环境相结合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教学过程交际化”是人们一直追求和提倡的目标。其实质就是让外国留学生尽可能在自然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逐步提高汉语学习的能力,这其实是认知语言学中的“内隐学习”。这种学习是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而且这种学习付出的努力最少,获得的知识却较多。所以,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输入,通过增加语言阅读材料和视听材料,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和氛围,逐步使学习者不仅体会到汉语的语法规则,而且习得语言表达的确切性。“这是因为语言规则是在大量的语言材料对大脑语言能力反复刺激后形成的。”(陈贤纯,1990)

语言环境一般分为两种:一种叫做上下文语境,一种叫做情景语境。(黄伯荣,《现代汉语》,2002)上下文语境指的是与本词语有关的前后词语或本句话前后的语句;情景语境指的是说话时的人物、背景,包括说话双方、牵涉到的人或物、实践处所、社会环境及说话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姿态、手势等非语言因素)。所以,有些词必须在具体语境中才能表现出语法意义,离开了具体的上下文理解起来就困难得多。

“突然”“猛然”都有动作变化快,出人意料的意思,都可以作状语,如“他突然转过身来”,“他猛然转过身来”,但是二者仍然有差别:

“突然”的侧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给人一种出乎意料的印象,如:“他突然醒了过来,发现天已经亮了。”“猛然”的侧重点在于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转化速度快,给人一种猝不及防、吓人一跳的感受,如“他猛然转过身来,后面的人差点跌倒。”

另外,词往往是多义的,但在一定语境中,只能使用一个义项,从而有助于人们的理解。以前面出现的“打”为例来进行说明:

下雨了,打把伞吧。

老王的儿子到了适婚年龄,老王开始请人来打家具了。

6月29日前,所有的毕业生都忙着打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