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断裂断口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3 MB
- 文档页数:3
断口金相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断口宏观分析的方法,了解断口宏观分析的意义及典型宏观断口的形貌特征。
2、了解扫描电镜在断口分析中的应用,识别几种常见断口的微观形貌。
二、实验设备及试样1、实验设备:低倍体式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
2、试样:铸铁及低碳钢拉伸断口、氢脆断口、疲劳断口、系列冲击断口,过热过烧断口等等。
四、实验内容钢材或金属构件断裂后,破坏部分的外观形貌通称断口。
断裂是金属材料在不同情况下当局部破断发展到临界裂纹尺寸,剩余截面不能承受外界载荷时发生的完全破断现象。
由于金属材料中的裂纹扩展方向总是遵循最小阻力路线,因此断口一般也是材料中性能最弱或零件中应力最大的部位。
断口型貌十分真实地记录了裂纹的起因、扩展和断裂的过程,因此它不仅是研究断裂过程微观机制的基础,同时也是分析断裂原因的可靠依据。
断口分析中分宏观断口分析与微观断口分析两类,它们各有特点,相互补充,是整个断口分析中互相关联的两个阶段。
(一)宏观断口分观宏观断口分析:用肉眼、放大镜、低倍实体显微镜来观察断口形貌特征,断裂源的位置、裂纹扩展方向以及各种因素对断口形貌特征的影响称断口宏观分析。
从断裂机理可知,任何断裂过程总是包括裂纹形成,缓慢扩展、快速扩展至瞬时断裂几个阶段。
通过宏观断口分析人们可以看到,由于材质不同,受载情况不同,上述各断裂阶段在断口上留下的痕迹也不相同,因此我们掌握了常见宏观录了裂纹的起因、扩展和断裂的过程,因此它不仅是研究断裂过程微观机制的基断口特征以后,就可在事故分析中根据宏观断口特征来推测断裂过程和断裂原因,本实验主要观察下列几种断口:a)拉伸试样断口:材料为:低碳钢、铸铁。
断口特征:低碳钢拉伸断口外形呈杯锥状,整个断口可分三个区,中心部位为灰色纤维区,纤维区四周为辐射状裂纹扩展区,边缘是剪切唇区,剪切唇与拉伸应力轴交角为 45°。
铸铁拉伸试样断口为结晶状断口,呈光亮的金属光泽,断口平齐。
b)疲劳断口断口特征:轴类零件多在交变应力下工作,发生疲劳断裂后宏观断口上常可看到光滑区和粗糙区两部分,前者为疲劳裂纹形成和扩展区,有时可见贝纹线,蛤壳状或海滩波纹状花样,这种特征迹线是机器开动和停止时,或应力幅发生突变时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中留下的痕迹,是疲劳宏观断口的重要特征。
金属断口分析的主要方法与技术。
断口分析技术。
断口是断裂失效中两断裂分离面的简称。
由于断口真实地记录了裂纹由萌生、扩展直至失稳断裂全过程的各种与断裂有关的信息。
因此,断口上的各种断裂信息是断裂力学、断裂化学和断裂物理等诸多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断口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为断裂失效模式的确定提供有力依据,为断裂失效原因的诊断提供线索。
断口准备。
断口准备的目的是为下一步的断口分析提供适于分析的断口。
要求断口保存得尽量完整、特征原始;尽量不产生二次、甚至三次损伤。
对断口上附着的腐蚀介质或污染物,还需进行适当清理。
当失效件体积太大时,还需分解或切割。
总之,在断口准备过程中,要尽量保证断口(特别是关键断口、起始区断口)的原始特征不被破坏和污染。
对断口的清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先判断后清理,先表面后内层,尽量采用物理方法清理而少用化学方法。
常用的清洗方法有机械剥离法、化学腐蚀法、阴极电解法和真空蒸发法等,可根据断口材料特性和附着物的种类等选定。
对断口常用的保护方法有涂保护性涂料、密封于内置干燥剂的塑料袋或干燥皿中和浸泡在无水酒精溶液中等。
切割大块失效残骸件时,应先对断口进行宏观分析,确定首断件,然后进一步确定断裂的起始部位。
切割前,先将需要分析的部位保护起来; 切割时,尽量使用锯、切等不会产生高温的机械方法。
需要使用火焰切割或砂轮切割等会产生高温的切割方法时,切口位置应离开需分析部位一定的距离,同时对切割区域进行冷却,以确保需重点分析部位不会因高温而产生二次损伤。
断口宏观分析设备和技术。
宏观分析是指在小于40 倍的条件下对断口进行观察判断的技术方法。
主要手段是人的肉眼、普通放大镜和体式显微镜。
断口宏观分析技术和方法对断口进行宏观观察时,应注意观察的角度和照明的角度,自然光是最好的照明源,观察时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宏观断口分析的第一步是用肉眼观察断口形貌特征及失效件的全貌,包括断口的颜色、变形程度和断口之外的损伤痕迹等,然后对主要特征区用放大镜或体式显微镜等进行进一步的观察,确定重点分析的部位。
名词解释延性断裂:金属材料在过载负荷的作用下,局部发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后断裂。
蠕变:金属长时间在恒应力,恒温作用下,慢慢产生塑性变形的现象。
准解理断裂:断口形态与解理断口相似,但具有较大塑性变形〔变形量大于解理断裂、小于延性断裂〕是一种脆性穿晶断口沿晶断裂:裂纹沿着晶界扩展的方式发生的断裂。
解理断裂:在正应力作用下沿解理面发生的穿晶脆断。
应力腐蚀断裂:拉应力和腐蚀介质联合作用的低应力脆断疲劳辉纹:显微观察疲劳断口时,断口上细小的,相互平行的具有规则间距的,与裂纹扩展方向垂直的显微条纹。
正断:断面取向与最大正应力相垂直〔解理断裂、平面应变条件下的断裂〕韧性:材料从变形到断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大小,是材料强度和塑性的综合反映。
冲击韧性:冲击过程中材料吸收的功除以断的面积。
位向腐蚀坑技术:利用材料腐蚀后的几何形状与晶面指数之间的关系研究晶体取向,分析断裂机理或断裂过程。
河流把戏:解理台阶及局部塑性变形形成的撕裂脊线所组成的条纹。
其形状类似地图上的河流。
断口萃取复型:利用AC纸将断口上夹杂物或第二相质点萃取下来做电子衍射分析确定这些质点的晶体构造。
氢脆:金属材料由于受到含氢气氛的作用而引起的低应力脆断。
卵形韧窝:大韧窝在长大过程中与小韧窝交截产生的。
等轴韧窝:拉伸正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圆形微坑。
均匀分布于断口外表,显微洞孔沿空间三维方向均匀长大。
第一章断裂的分类及特点1.根据宏观现象分:脆性断裂和延伸断裂。
脆性断裂裂纹源:材料外表、内部的缺陷、微裂纹;断口:平齐、与正应力相垂直,人字纹或放射花纹。
延性断裂裂纹源:孔穴的形成和合并;断口:三区,无光泽的纤维状,剪切面断裂、与拉伸轴线成45º .2.根据断裂扩展途分:穿晶断裂与沿晶断裂。
穿晶断裂:裂纹穿过晶粒内部、可能为脆性断裂也可能是延性断裂;沿晶断裂:裂纹沿着晶界扩展,多属脆断。
应力腐蚀断口,氢脆断口。
3根据微观断裂的机制上分:韧窝、解理〔及准解理〕、沿晶和疲劳断裂4根据断面的宏观取向与最大正应力的交角分:正断、切断正断:断面取向与最大正应力相垂直〔解理断裂、平面应变条件下的断裂〕切断:断面取向与最大切应力相一致,与最大应力成45º交角〔平面应力条件下的撕裂〕根据裂纹尖端应力分布的不同,主要可分为三类裂纹变形:裂纹张开型、边缘滑开型〔正向滑开型〕、侧向滑开型〔撒开型〕裂纹尺寸与断裂强度的关系Kic:材料的断裂韧性,反映材料抗脆性断裂的物理常量〔不同于应力强度因子,与K准则相似〕:断裂应力〔剩余强度〕 a :裂纹深度〔长度〕Y:形状系数〔与试样几何形状、载荷条件、裂纹位置有关〕脆性材料K准则:KI是由载荷及裂纹体的形状和尺寸决定的量,是表征裂纹尖端应力场强度的计算量;KIC是材料固有的机械性能参量,是表示材料抵抗脆断能力的试验量第二章裂纹源位置的判别方法:T型法〔脆断判别主裂纹〕,分差法〔脆断判别主裂纹〕,变形法〔韧断判别主裂纹〕,氧化法〔环境断裂判别主裂纹〕,贝纹线法〔适用于疲劳断裂判别主裂纹〕。
解理裂理断口的异同提要:本文将介绍材料科学领域中常用的解理裂纹断口观察方法,并对不同类型的断口进行对比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材料的性能和特性。
引言:解理裂纹断口观察是材料科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材料的断口形貌,可以了解材料的结晶性质、应力状态、破坏方式等重要信息。
本文将对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断口进行对比和分析,探讨它们的异同点。
一、金属材料的断口分析金属材料的解理裂纹断口通常呈现出以下特点:1.平整面:金属材料的解理裂纹断口多呈现出平整的特点。
这是因为金属具有均匀的晶格结构,断裂时发生在晶界处或晶粒内的断口层上,形成平整的断裂面。
2.特征条纹:在金属的断口上,常常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特征条纹。
这些条纹是由金属内部的晶粒边界和分布不均匀的夹杂物所形成的。
通过这些特征条纹的分析,可以推测出金属的晶粒生长和凝固过程。
3.断口韧突:金属的断口通常会形成一些韧突状的特征,这是由金属在受力过程中形成的。
韧突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反映金属的塑性变形能力,对材料的韧性和延展性性能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二、非金属材料的断口分析非金属材料的断口与金属材料有一些明显的不同之处:1.不规则断裂面:与金属材料不同,非金属材料通常呈现出不规则的断裂面。
这是因为非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不均匀,断裂面上会形成不同深浅和方向不同的缺陷和裂纹。
2.显著的分层:非金属材料的断裂面常常呈现出分层的特点。
这是由于非金属材料的层状结构或纤维状结构,在断裂时易于沿着层状结构或纤维的方向发生断裂,形成分层的断口。
3.静电击穿:一些非金属材料,在断裂时会发生静电击穿的现象。
这是由于非金属材料本身具有较高的电阻性能,在断裂时会积累电荷,形成静电击穿的现象。
三、解理裂纹断口的应用解理裂纹断口的观察和分析在材料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1.材料评价:通过观察不同材料的断口特征,可以评价材料的韧性、脆性、疲劳性等机械性能。
这对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2.破坏分析:解理裂纹断口的观察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分析材料的破坏机理和原因。
金属材料的断裂行为分析金属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面临着受力情况,而断裂行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对金属材料的断裂行为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和影响因素。
一、断裂行为的定义金属材料的断裂行为指的是在外部作用力的作用下,材料发生断裂的过程。
断裂是材料失去载荷传递能力的结果,其破坏表现为断口形成。
二、断裂行为的原因1. 内部缺陷:金属材料内部可能存在各种缺陷,如气孔、夹杂物、晶界、位错等。
这些缺陷会集中应力,导致断裂的发生。
2. 外部影响: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承受着多种外部作用力,如拉伸、压缩、弯曲、挤压等。
这些作用力会引起金属的应力集中,进而导致断裂。
三、断裂行为的影响因素1. 材料的强度:金属材料的强度越高,其抵抗断裂的能力也就越强。
因此,金属的强度是断裂行为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2. 温度:温度对金属材料的断裂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高温下,金属易于软化和熔化,从而导致断裂;而在低温下,金属脆性增加,也容易发生断裂。
3. 加载速率:加载速率是指外部作用力施加的速度。
在较高的加载速率下,金属材料容易发生动态断裂;而在较低的加载速率下,金属更容易发生静态断裂。
四、断裂行为的分析方法1. 断裂力学:通过断裂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定量分析金属材料的断裂行为。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包括线弹性断裂力学、弹塑性断裂力学和韧性断裂力学。
2. 断口分析:通过观察金属材料的断口形貌,可以初步判断断裂的类型和原因。
常见的断口形貌有韧性断口、脆性断口等。
3. 数值模拟:利用有限元方法等数值模拟手段,可以模拟金属材料在受力下的断裂行为。
通过数值模拟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和预测金属材料的断裂行为。
五、断裂行为的应用对金属材料的断裂行为进行分析可以为材料的选用、设计和使用提供重要的依据。
通过了解材料的断裂性能,可以避免在实际应用中出现断裂导致的事故和损失。
六、结论金属材料的断裂行为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内部缺陷和外部作用力是断裂行为的主要原因,而材料的强度、温度和加载速率是断裂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
金属材料断口分析的步骤与方法断口分析通常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的分析过程,并且是应用多种仪器联合测试检验的结果,是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分析工作。
因此需要严格的科学态度,精心地、有步骤地进行研究分析。
断口分析步骤:(1)所有试样的选择、鉴定、保存以及清洗;(2)宏观检验和分析(断裂表面、二次裂纹以及其他的表面现象);(3)微观检验和分析;(4)金相剖面的检验和分析以及化学分析;(5)断口定量分析(断裂力学方法);(6)模拟试验。
1 断裂构件的处理及断口的保存在确定了断裂的金属构件后,就要采取措施把断口保存好,尽快制定分析计划。
通常金属构件的断裂不止一个断口,有时要立即判断主断口有困难,此时应该把所有断件收集好,在收集过程中切勿把断口碰伤或对接,也不要在断口上使用防蚀涂层。
保护和清理断口是断口分析的一个重要前提。
对断口和裂纹轨迹进行充分检查后方可进行清洗。
对于不同情况下的断口应该用不同方法处理:(1)大气中的新鲜断口,应立即放入干燥器内或真空干燥器内而不必清洗。
(2)对于带有油污的断口,首先用汽油,然后用丙酮、三氯甲烷、石油醚及苯等有机溶剂溶去油污,最后用无水乙醇清洗吹干。
当浸没处理还不能去除油污时,可使用蒸汽或超声波方法进一步去除。
(3)在腐蚀环境下发生断裂的断口,通常在断口上覆盖一层腐蚀产物,这层产物对于分析断裂原因是非常有用的,但对断口形貌观察常常带来很大的麻烦。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来考虑。
因为有许多腐蚀产物容易水解或分解,因此进行产物分析要抓紧时间,同时不要进行任何清洗和处理。
通常把带有腐蚀产物的断口试样,先用X射线、电子探针、电子扫描显微镜或俄歇能谱仪进行产物分析,得出结论后去掉产物再观察断口形貌。
去掉腐蚀产物有时可采用干剥法。
用醋酸纤维纸(称AC纸,由7%的醋酸纤维素、丙酮溶液制成厚度0.1~1mm的均匀薄膜)复型进行清理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尤其是断口表面已经受到腐蚀的时候。
典型的金属沿晶断裂的微观断口一、概述金属材料是工程材料中的重要一类,其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密切相关。
在金属材料断裂过程中,沿晶断裂是一种常见现象,其微观断口形貌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断裂机制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围绕典型的金属沿晶断裂的微观断口展开讨论。
二、金属沿晶断裂的基本概念1. 沿晶断裂是指金属材料在断裂过程中,裂纹沿晶粒界面扩展,而不是穿过晶粒内部。
沿晶断裂通常发生在结构不均匀、晶粒尺寸较大的金属材料中。
2. 在金属沿晶断裂的过程中,裂纹先经过晶粒边界处的位错团聚区,由于位错堆积和局部应力集中,导致裂纹继续沿晶粒界面扩展。
三、金属沿晶断裂的特征1. 微观断口形貌典型的金属沿晶断裂的微观断口呈现出沿晶晶粒界面扭曲、剥离的特征。
在断口上可以观察到明显的晶粒边界和晶界气孔。
2. 显微组织观察通过金相显微镜等手段观察金属沿晶断裂的微观结构,可以发现断口附近晶粒边界处的位错裙积、晶界气孔等特征。
3. 断口形貌分析沿晶断裂的断口形貌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通过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其进行形貌分析和特征识别。
四、金属沿晶断裂的影响因素1. 晶界特征金属晶界的取向、结构和清晰度等特征对沿晶断裂的发生和扩展起着重要作用。
2. 应力状态外界加载条件对金属沿晶断裂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动态加载条件下,应力波的传播对沿晶裂纹的扩展有重要影响。
3. 化学成分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会影响晶界的稳定性和塑性变形行为,进而影响沿晶裂纹的扩展路径和形貌。
五、典型案例分析通过对金属材料沿晶断裂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微观断口特征和力学性能表现。
六、结论金属沿晶断裂是金属材料断裂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其微观断口特征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断裂机制有重要影响。
深入研究金属沿晶断裂的微观特征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提高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断裂韧性。
以上是关于典型的金属沿晶断裂的微观断口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金属材料是目前工程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材料,其力学性能和断裂行为对于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2-3-2 宏观断口的形貌特征从之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宏观断口分析,可以判断断裂的性质及断裂事故的全过程,为进一步开展显微断口分析提出目标和任务。
可以说宏观断口分析是显微断口分析的前提和基础。
宏观断口分析的第一步是用肉眼观察断口形貌特征及其失效件的全貌,包括断口的颜色变化、变形引起的结构变化、断口之外的损伤痕迹等,然后对主要的特征区(如断裂源区)用放大镜和体视显微镜进行进一步的观察,确定重点分析的部位。
因此要进行宏观断口分析,首先要掌握各类断口的宏观形貌特征,下面,我们来看看常见断口的形貌特征。
常见的断口有韧性断口、解理断口、疲劳断口三种。
一、韧性断口韧性断口的宏观形貌特征是呈纤维状和剪切唇。
如图所示,纤维区位于断口的中心位置,而剪切唇往往出现在断口的边缘区域。
纤维状形貌是韧性断口最突出的标记,纤维区在光滑圆型拉伸试样断口的中央部位。
一般情况下,纤维状呈现凹凸不平及灰暗色的宏观外貌,立体感较强;它是在平面单向断口三个区域的示意图应变条件下发生的,断口表面与最大拉应力方向垂直。
例如,光滑圆棒试样拉伸时所形成的杯锥状断口,其杯底与锥顶的中心区均属于纤维状断口。
纤维状形貌特征不仅在拉伸断口中出现,也会在冲击断口中出现。
通常,冲击断口在缺口处呈半圆形区域;塑性较好的材料,往往在冲击断口中可能出现两个纤维状区域。
剪切唇形貌特征剪切唇为倾斜断裂面。
一般情况下,剪切唇与拉伸轴成45°角。
剪切唇形貌较光滑,与鹅毛状近似。
往往在断口的边缘出现,是构件断裂最后分离的部位。
因此,韧性断口的宏观特征主要有三点:(1)断口附件有明显宏观塑性变形。
(2)断口外形呈杯锥状。
杯底垂直于主应力,锥面平行于最大切应力,与主应力成45°角;或断口平行于最大切应力,与主应力成45°的剪切断口。
(3)断口表面呈纤维状,其颜色呈暗灰色。
二、解理断口解理断口为脆性断口,是由于晶体材料因受拉应力作用沿着某些严格的结晶学平面发生分离而形成的断口,断裂时不产生或产生较小的宏观塑性变形。
金属断口分析实验报告通过对金属断口进行分析,了解金属的断裂形态,判断金属的断裂性质。
实验原理:金属的断裂形态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金属的材质、加工工艺、应力状态等。
常见的金属断口形态有韧性断口、脆性断口、中间断口等。
韧性断口是指金属在拉伸过程中逐渐展开,伴随表面的细微颗粒状变形,最终形成一条明显的条纹状断口。
韧性断口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塑性变形能力和断裂韧性,常见于延性金属材料。
脆性断口是指金属在加载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变形,断口很快出现,并且没有延展性,呈现出平整且光滑的特点。
脆性断口的特点是无法承受相对较大的塑性变形,并且在加载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蠕变现象,常见于脆性金属材料。
中间断口是韧性断口和脆性断口之间的一种过渡形态,断口上既有韧性断口的条纹状结构,又有脆性断口的平整、光滑特点。
中间断口常见于具有一定韧性的脆性金属材料。
实验步骤:1. 准备金属试样,根据试样的材料和加工工艺,选择合适的试样形状和尺寸。
2. 对试样进行预处理,包括清洗、抛光等步骤,以保证试样表面的光滑度和清晰度。
3. 将试样固定在实验台上,利用金属试验机进行拉伸实验或冲击实验,使试样断裂。
4. 观察断口形态,可以使用裸眼观察、显微镜观察等方式进行观察和记录。
5. 根据观察结果判断金属的断裂性质,如韧性、脆性或中间性,可以结合实验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判断。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所得的断口形态,可以判断金属的断裂性质。
如果试样的断口呈现出明显的条纹状结构,并且断口表面光滑、平整,说明试样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塑性变形能力,可以判断为韧性断口,表示金属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延性。
如果试样的断口呈现平整、光滑的表面,没有明显的条纹状结构,且试样未发生明显的延展性变形,可以判断为脆性断口,说明金属具有较差的塑性能力和韧性。
如果试样的断口同时具有条纹状结构和光滑表面,可以判断为中间断口,表示金属具有一定的韧性,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脆性。
需要注意的是,金属的断裂性质不仅与材料本身的特性有关,还与加工工艺、试样形状和尺寸等因素有关,因此在判断金属的断裂性质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序
号
断裂类型断裂特征及断口特征断口形貌
1 韧性断裂金属材料断裂前产生明显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是一种缓慢撕裂的过程,在裂纹扩展过程中不断地消耗能量。
韧性断裂的断裂面一般平行于最大切应力并与主应力呈45度角。
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时,断口呈纤维状,灰暗色。
纤维状是塑性变形过程中微裂纹不断扩展和相互连接造成的,而灰暗色则使纤维断口表面对光反射能力
很柔弱致。
2 脆性断裂脆性断裂是突然发生的断裂,断裂前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没有任何征兆,因而危险性很大。
脆性断裂的断裂面一般与正应力垂直,断口平齐而光亮,常呈放射状或结晶状。
3 穿晶断裂
多晶体金属断裂时,裂纹
扩展的路径可能是不同
的。
穿晶断裂的裂纹穿过
晶内。
穿晶断裂可以是韧
性断裂(如韧脆转变温度
以上的穿晶断裂),也可以
是脆性断裂(低温下的穿
晶解理断裂)
4 沿晶断裂
沿晶断裂的裂纹沿晶界扩
展,大多数是脆性断裂,
由晶界上的一薄层连续或
不连续脆性第二相、杂质
物,破坏了晶界的连续性
所造成,也可能时杂质元
素向晶界偏聚引起的。
应力腐蚀、氢脆、回火脆
性、淬火脆性、磨削裂纹
等大都是沿晶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