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
- 格式:doc
- 大小:4.12 MB
- 文档页数:72
说明书一、概述1、任务依据依据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工程 2018 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并根据有关设计规范进行设计2、设计标准:(1)设计行车速度30公里/小时;(2)路基宽7.5米,(3)桥涵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
3、测设经过在 1:2000 大比例图纸上进行纸上定线。
4、路线全长本路线长 1公里。
设计主要依据以下标准、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01-2003》;(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D20-2006》;(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4)《公路水泥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5)《公路水泥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6)《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1-2005》;二、路线1、路线布设及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路线全长1公里,共设交点3个,平均每公里3个,最大转角值为65°02′04″,最小转角值为9°08′48″,基本线型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要素组成,最小平曲线半径米60/1处,最大平曲线半径800米/1处,平曲线占路线总长31.77%。
其技术指标详见路线技术指标表。
2.路线地质挖探情况:外业调查过程中,严格按照《公路路线勘测规程》、《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程》以及《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程》等现行规程、规范要求的内容和深度进行勘察,并结合沿线的城镇规划、重要设施、工程地质情况,对路线方案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和比较;对路基路面、排水防护、桥梁涵洞、交叉工程及拆迁、筑路材料等进行认真、全面的调查。
外业调查片、块石料场3处,砂、砂砾、风化碎石渣料场6处,调查大型取土场7处,预制场2处。
3、纵面线型设计全线地形起伏不大,属山岭重丘区,地形复杂,沿线以旧路布线为主,纵面线型主要受桥涵高度和水文地质、地形条件控制,纵面设计力求与平面线形相协调,满足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
尽力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使平纵线形组合相协调,保持线形的连续性,并充分注意路线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湖北宜昌某公路新建工程设计交通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一、引言本次毕业设计旨在通过对湖北宜昌某公路新建工程的交通工程设计进行分析,了解交通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项目背景本项目为湖北宜昌某公路新建工程,全长约20公里,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
该公路的建设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改善交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三、交通工程设计内容1. 交通调查与分析通过对该公路的交通流量、车速、交通流方向等数据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现有交通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 交通组织设计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包括车道分配、信号灯设置、标志标线设置等,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3. 交通安全设计针对该公路的特点和交通流特点,制定相应的交通安全措施,包括标志牌、标线、护栏等,以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4. 交通管理设计根据该公路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交通管理方案,包括交通监控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以提高交通管理效率。
四、设计方案1. 车道分配方案根据调查结果,将该公路分为三个车道,分别为快车道、慢车道和应急车道。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车道使用时间,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2. 信号灯设置方案在该公路的重要交叉口设置信号灯,以控制交通流,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信号灯的控制时间和周期。
3. 标志标线设置方案在该公路上合理设置标志牌、标线和警示牌等交通安全设施,以提醒驾驶员注意交通安全。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车速限制标志和车道指示标志等。
4. 护栏设置方案在该公路沿线合理设置护栏,以保护驾驶员和行人安全,同时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五、实施计划与时间表1. 设计阶段(第1-3周):进行交通调查和分析,制定交通组织设计方案和交通安全设计方案。
2. 评审与修改阶段(第4周):邀请专家对该设计方案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进行修改和完善。
3. 施工图设计阶段(第5-6周):完成施工图设计,包括标志标线设置图、护栏设置图等。
交通设计说明书设计(论文)题目科学大道(天乐路至天达路)交通优化设计学院名称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专业(班级)交通工程(2011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系(教研室)负责人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1 设计概述 .. (1)1.1设计目的及内容 (1)1.2设计目标 (1)1.3设计流程 (2)2 交叉口现状分析 (3)2.1土地利用与出行特征 (3)2.2交通量与现状信号控制调查 (5)2.2.1 科学大道与天达路交叉口 (5)2.2.2 科学大道与海关路交叉口 (8)2.2.3 科学大道与天乐路交叉口 (10)2.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13)2.3.1 道路交通标志 (13)2.3.1 道路交通标线 (13)2.4存在的交通问题及解决办法 (13)2.4.1存在的交通问题 (13)2.4.2 基本解决办法 (14)3 交通预测 (15)3.1合肥市城市机动车发展现状 (15)3.2交通预测 (16)4 交通组织方案设计 (18)4.1设计原则 (18)4.2交通流线设计 (19)5 交通渠化方案设计 (19)5.1设计原则 (19)5.1.2 明确路权 (19)5.1.2 控制冲突点 (20)5.1.3 设置左转弯车道 (20)5.1.4 合理设置标志标线 (20)5.1.5 合理优化道路线形 (21)5.2设计标准 (21)5.2.1 转弯半径 (21)5.2.2 进口道 (21)5.3改善措施 (22)5.3.1 总体改善措施 (22)5.3.2 科学大道与天达路交叉口 (22)5.3.3 科学大道与海关路交叉口(方案一) (23)5.3.4 科学大道与海关路交叉口(方案二) (24)5.3.5 科学大道与天乐路交叉口 (25)6 交通信号控制设计 (26)6.1 信号配时设计方法 (26)6.1.1 设计流程 (26)6.1.2 确定信号相位基本方案 (28)6.1.3 设计交通量 (28)6.1.4 饱和流量校正 (28)6.1.5 配时参数计算 (32)6.2 信号配时计算 (34)6.2.1 相位基本方案确定 (34)6.2.2 科学大道与天达路交叉口 (35)6.2.3科学大道与海关路交叉口(方案一) (38)6.2.4科学大道与海关路交叉口(方案二) (41)6.2.5科学大道与天乐路交叉口 (44)7 微观交通仿真实验 (47)7.1平均行程时间与平均行车延误 (47)7.2排队长度与停车次数 (52)7.3服务水平评估 (57)结论 (58)致谢 (59)参考文献 (59)摘要:随着合肥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城市中的各种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总说明书一、概述(一)总体任务在指导老师提供的工程资料的基础上,完成路线平纵横、路基路面、防护工程、附属设施的设计工作。
(二)技术标准公路等级:一级公路路基宽度:27m计算行车速度:80km/h极限最小半径:250m一般最小半径:400m最大纵坡:5%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4500m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3000m最小竖曲线长度:70m路面设计标准荷载:BZZ—100荷载等级:公路—Ⅰ级路基设计标高位置:中央分隔带外缘(三)路线概况本设计任务段始于王村至坝上;起止里程桩号为K0+000~K1+954.277,全长约1.95km,为双向4车道。
1.经济地理环境测区内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玉米,经济作物有甘蔗、花生及蔬菜。
沿线交通以县级公路为主,部分公路与设计线路交叉。
2.地形地貌根据地貌形态特征、成因类型、岩性特征,本路段位置地貌单元为平原微丘,地势较平坦、起伏不大。
该路段沿线多为水田,主要生产水稻。
沿线土质均为粘性土。
3.水文气象本地区属位于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带上,四季分明,冬寒夏热,秋凉春早,日照充足,年均1900-2100小时;年平均气温约15℃,无霜期长,平均220-230天;降雨丰沛,年均降雨量900-1400毫米,空气湿润,相对湿度年均77%。
4.地层岩性本路段地质状况较好,该项目所经地区以粘土为主,并有花岗岩等岩类,但埋置深度较深。
土壤主要有白砂土、黄砂土、泥砂土、泥土。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本地区地震烈度为Ⅵ度,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大中桥考虑地震烈度按六度设防。
二、总体设计本设计路段起点为王村,路线前段有农田,中间段有小片居民区,后段为平原微丘地带,沿线无不良工程地质,其他地区无法绕越,方案二路线最短,占用经济作物面积最小,但是经过池塘数目最多,路基处理技术要求较高。
方案一和方案三虽然经过鱼塘数量较方案一少,但是路线长度和经济作物占地都比方案一多,其中方案三路线最长,填挖方量较大,离村庄距离也最远,不利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1 绪论1.1 地理位置图(略详细情况见路线设计图)1.2 路线及工程概况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的一条三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7.5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2 0.5米行车道为2 3.250米设计速度为30Km/h路线总长1981.451米起点桩号K0+000.00终点桩号为K1+1981.451设计路线共设置了6个平曲线半径分别为350m 210m 250m 337m 75m 58.460m弯道处均设置缓和曲线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置了8个变坡点5个凸形竖曲线3个凹形竖曲线半径依次为1800、4700、18000、2500、2500 3000、1400、1000米1.3 线自然地理特征吉林市地处东北腹地长白山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松花江畔三面临水、四周环山东经125〃40′~127〃56′北纬42〃31′~44〃40′东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临长春市、四平市北与黑龙江省接壤南与浑江市、通化市毗邻总面积2712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3636平方公里吉林市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冬季漫长而寒冷全区年平均气温3℃-5℃气温受地形影响由西、西北向东、东南气温逐渐降低一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一般在零下18℃-20℃七月平均气温最高一般在21℃-23℃极端最高气温36.6℃山区无霜期120天平原区可达130-140天全年降雨量约700毫米左右全区日照时数2400-2600小时全年总辐射量为1150千卡/平方毫米1.4 研究主要内容本毕业设计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吉林白河-露水河三级公路的设计工作具体内容包括整理分析、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公路排水规划设计及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图纸绘制1.4.1资料整理与分析设计资料是设计的客观依据必须认真客观地分析首先要对设计任务书提供的各种资料加以理解和必要的记忆明确对设计的影响在头脑中对工程要求、自然条件、材料供应情况和施工条件等构成一幅明晰的画面;其次要对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和系统地整理从中抽取、确定有关设计数据1.4.2路线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1.4.3排水设计1.4.4设计文件毕业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说明书交代设计内容、设计意图计算书交代设计中的具体计算方法和过程1.4.5设计图纸一般要求绘制路线平面图、纵断面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横断面设计图、路面设计图、路基排水设计图等主要图纸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等表格其中一部分图纸需要计算机绘图2 路线设计2.1 公路等级的确定2.1.1 已知资料表2-1路段初始年交通量(辆/日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6%)车型解放CA-10B东风EQ-140日野KB222黄河JN-150小汽车辆/日860820333516892.1.2 查《标准》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交通量换算采用小客车为标准车型表2-2各汽车代表车型与换算系数汽车代表车型车辆折算系数说明小客车1.0≤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的货车中型车1.5>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的货车大型车2.0载质量>7t~≤14t的货车拖挂车3.0载质量>14t的货车2.1.3 交通量计算初始年交通量:N=860×1.5+820×1.5+33×2.0+35×2.0+1689×1.0=4345辆/日2.1.4 确定公路等级假设该公路远景设计年限为20年则远景设计年限交通量N:辆/日根据《规范》: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5000辆以上一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15000~30000辆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5000~15000辆由远景交通量可知本次设计道路等级为二级公路所以根据给定的条件要按二级要求设计一条三级公路2.2 选线设计2.2.1 选线的基本原则:(1)路线的走向基本走向必须与道路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2)在对多方案深入、细致的研究、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3)路线设计应尽量做到工程量少、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4)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的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林园(5)要注意保持原有自然状态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6)选线时注意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调查弄清其对道路的影响2.2.2 选线的步骤和方法:道路选线的目的就是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标准结合地质、地表、地物及其沿线条件结合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纸上选定道路中线的位置而道路选线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道路的具体走向和总体布局具体定出道路的交点位置和选定道路曲线的要素通过纸上选线把路线的平面布置下来a 全面布局全面布局是解决路线基本走向的全局性工作就是在起终点以及中间必须通过的据点间寻找可能通过的路线带路线的基本走向与道路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相适应限制和影响道路的走向的因素很多大门归纳起来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类主观条件是指设计任务书或其他的文件规定的路线总方向、等级及其在道路网中的任务和作用我们的起终点就是由老师规定的而客观条件就是指道路所经过的地区原有交通的布局城镇以及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上述主观条件是道路选线的主要依据而客观条件是道路选线必须考虑的因素b 逐段安排在路线基本走向已经确定的基础上根据地形平坦与复杂程度不同可分别采取现场直接插点定线和放坡定点的方法插出一系列的控制点然后从这些控制点中穿出通过多数点(特别是那些控制较严的点位)的直线段延伸相邻直线的交点即为路线的转角点c 具体定线在逐点安排的小控制点间根据技术标准的结合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因素随后拟定出曲线的半径至此定线工作才算基本完成做好上述工作的关键在于摸清地形的情况全面考虑前后线形衔接与平、纵、横综合关系恰当地选用合适的技术指标使整个线形得以连贯顺直协调2.3 选线分析2.3.1 选线方法(l)选线可采用纸上定线或现场定线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采用纸上定线并现场核定的方法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可采用现场定线有条件或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纸上定线或纸上移线并现场核定的方法(2)选线应在广泛搜集与路线方案有关的规划、计划、统计资料相关部门的各种地形图、地质、气象等资料的基础上深入调查、勘察并运用遥感、航测、GPS、数字技术等新技术确保其勘察工作的广度、深度和质量以免遗漏有价值的比较方案2.3.2 本设计选线分析本设计起点高程为864.85m终点高程为782.00m大致有两个方向可供选择:上线、下线我选择的是上线下线路线虽短但是路面起伏较大山岭地区路线弯多坡陡、标准低、工程量大由于受山岭区地形、水文、地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道路平、纵、横都受限制2.4 方案选定2.4.1 选择路线方案的因素选择路线方案一般应综合考虑以下主要因素:(1)路线在政治、经济、国防上的意义国家或地方建设单位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要求战备、支农、综合利用等重要方针的体现(2)路线在铁路、公路、航道、空运等交通网中的作用与沿线地区工矿、农业、城镇等规划的关系以及与沿线农田水利等建设的配合及用地情况(3)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要求的路线技术等级与实际可能达到的指标(包括对低限指标的采用)及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影响路线增长系数(两控制点问路线实际长度与空间直线距离的比值)、筑路材料来源、施工条件以及工程量、四材(钢材、水泥、木材、沥青)用量、造价、工期、劳动力等情况及其对运营、施工、养护等方面的影响(4)其他如与沿线革命史迹、历史文物、风景区的联系等2.4.2 本设计路线方案选定本方案路线总长1981.451m7个JD直线段所占比重较平曲线大选定线基本合理满足《规范》要求减少对耕地的破坏但也有不足之处:填挖方较大但是填挖基本平衡;在较填方多的路段需设置挡土墙以保证道路安全这势必使得筑路成本的增加2.5 平曲线要素值的确定2.5.1 平面设计原则:(1) 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舒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 除满足汽车行驶力学上的基本要求外还应满足驾驶员和乘客在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3) 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为使一条公路上的车辆尽量以均匀的速度行驶应注意使线形要素保持连续性而不出现技术指标的突变(4) 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这种线形给驾驶者造成不便给乘客的舒适也带来不良影响设计时可在曲线间插入足够长的直线或缓和曲线(5) 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如平曲线太短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间过短会使驾驶操纵来不及调整一般都应控制平曲线(包括圆曲线及其两端的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2.5.2 平曲线要素值的确定:平面线形主要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种线形组合而成的当然三个也可以组合成不同的线形在做这次设计中主要用到的组合有以下几种:(1) 基本型按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的顺序组合基本型中的缓和曲线参数、圆曲线最小长度都应符合有关规定从线形的协调性看宜将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之长度比设计成1:1:1图2.4 基本型图2.5 S型(2) S型两个反向圆曲线用回旋线连接的组合S型相邻两个缓和曲线参数宜相等当采用不同的参数时A1与A2之比应小1.5为宜图2.8 复合型图2.9 C型(3) C型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的形式其连接处的曲率为零相当于两基本型的同向曲线中间直线长度为零这种线形对行车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C型曲线只有在特殊地形条件下方可采用a 平曲线主要参数的规定表2-3三级公路主要技术指标表设计车速30km/h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65m极限最小半径30m缓和曲线最小长度30m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路拱≤2.0% 350m>2.0% 450m最大纵坡8%凸曲线一般最小半径400m极限最小半径250m凹曲线一般最小半径400m极限最小半径250m2.6 路线曲线要素计算2.6.1 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要素计算公式在简单的圆曲线和直线连接的两端分别插入一段回旋曲线即构成带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其要素计算公式如下:图2-1按回旋曲线敷设缓和曲线(2-3)(2-4)(2-5)(2-6)(2-7)(2-8)(2-9)式中: --总切线长();--总曲线长();--外距();--切曲差();--主曲线半径();--路线转角(°);--缓和曲线终点处的缓和曲线角(°);--缓和曲线切线增值();--设缓和曲线后主圆曲线的内移值();--缓和曲线长度();主点桩号计算(1-1-15)(1-1-16)(1-1-17)(1-1-18)(1-1-19)(1-1-20)2.6.2 基本型曲线JD1:K0+286.000设=350m=70m=31则曲线要素计算如下:B: 主点里程桩号计算:ZH =JD - T= (K0+286.000)- 132.22 5= K0+153.775 HY = ZH += (K0+153.775)+70=K0+223.7752.6.3 S型曲线JD2与JD3构成S型曲线故先计算出JD2的曲线要素然后根据JD2的曲线要素反推JD3半径确定JD3的曲线要素计算曲线要素JD2=(K0+413.047)+318-132.225=K0+598.822R=210m LS=70m交点桩号为B: 主点里程桩号计算:由于JD3反算后(已知LS=50)半径R为小数故需取整R=250mJD3: JD3=(K0+709.771)+206-120.238=K0+795.533A.曲线要素计算如下:B: 主点里程桩号计算:2.6.4 C型曲线JD4与JD5构成C型曲线先计算JD4的曲线要素然后根据JD4的曲线要素反推JD5的半径(已知LS)确定JD5的曲线要素A.曲线要素计算如下:主点里程桩号计算:B:JD5利用前交点JD4及体T长取LS=55反算R最后得R=75JD5=(K1+190.629)+232-93.626=K1+392.003A.JD5曲线要素计算如下:主点里程桩号计算:2.6.5 回头曲线JD6和JD7之间转交都太大接近了180度并且交点间直线段长度过短不满足一般平曲线设计故在此设置回头曲线选定LS=40==>JD6:JD7主点桩号计算JD6=(K1+390.614)+294-137.829=K1+546.785计算结果汇总见"直线、曲线及转角表"2.7 各点桩号的确定在整个的设计过程中就主要用到了以上的四种线形在二公里的路长中充分考虑了当地的地形地物和地貌相对各种相比较而得出的在地形平面图上初步确定出路线的轮廓再根据地形的平坦与复杂程度具体在纸上放坡定点插出一系列控制点然后从这些控制点中穿出通过多数点的直线段延伸相邻直线的交点既为路线的各个转角点(既桩号)并且测量出各个转角点的度数再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规定初拟出曲线半径值和缓和曲线长度代入平曲线几何元素中试算最终结合平、纵、横三者的协调制约关系确定出使整个线形连贯顺直协调且符合技术指标的各个桩号及几何元素3 纵断面设计沿着道路中线竖直剖切然后展开既为路线纵断面3.1 准备工作(1).确定纵断面地面高程在路线平面图上一次截取个中点桩桩号点并内插地形图得到对应的地面标高纵断面地面高程见(纵断面设计图)(2).点绘纵断面地面线①按A3号图纸尺寸在图纸下方自下而上绘出超高、直线与曲线、里程桩号、坡度与坡长、地面高程、填挖高度和地质状况;②填绘直线与平曲线栏、里程桩号栏;③在图纸左侧绘制相应高程标尺;④接高程1:200水平1:2000的比例点绘地面线(3).标出控制点本设计中路线起、终点的设计标高的高程不变为控制标高点3.2 纵坡设计的指标1.最大坡长限制(30KM/h)坡度(%)3456789最大坡长(m)--11009007005003002002.缓和坡度各级公路为连续上坡下坡时应不大于规定的纵坡长度之间设置缓和坡段标准规定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且坡长应不小于最小坡长3.最小坡长《标准》规定汽车以设计速度9-15s的行程为宜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最小坡长(m)一般值40035025020016013080最小值300250200150120100604.最小纵坡《标准》规定最小纵坡以不小于0.5%为宜5.平均纵坡:《标准》规定:二级、三级四级公路越岭线连续上坡(下坡)路段相对高差为200-500m 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6.合成坡度:《标准》规定:在设有超高的平曲线上三级公路超高与纵坡的合成坡度不得超过10%3.3 竖曲线设计竖曲线是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便于行车而设置的一段缓和曲线设计时充分结合纵断面设计原则和要求并依据规范的规定合理的选择了半径《标准》规定:表3-1竖曲线指标设计车速(km/h)30最大纵坡(%)8.0%最小纵坡(%)0.5%凸形竖曲线半径(m)一般值400极限值250凹形竖曲线半径(m)一般值400极限值250竖曲线最小长度(m)25竖曲线基本要素计算公式:(3-1)L = (3-2) T = (3-3)E = (3-4)式中:----坡度差L ----曲线长(m)T ----切线长(m)E ----外距(m)路线纵断面图大致如下图:A. 变坡点1:(1) 竖曲线要素计算:里程和桩号K0+100.000R=1800m高程867.22m(凸型)(2) 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K0+100.000)﹣47.7=K0+052.300竖曲线起点高程=867.22-47.7×2.3%=866.12m竖曲线终点桩号=( K0+100.000) +47.7= K0+147.700 竖曲线终点高程=867.22-47.7×3%=865.79mB 变坡点2:(1) 竖曲线要素计算:里程和桩号K0+280.000R=4700m高程861.82m(凸型)(2) 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K0+280)-70.5= K0+209.50竖曲线起点高程=861.82+70.5×3%=863.94m竖曲线终点桩号=(K0+280)+ 70.5= K0+350.50竖曲线终点高程=861.82-70.5×6%=857.59mC 变坡点3:(1) 竖曲线要素计算里程和桩号K0+590.000R=18000m高程843.22m(凸型)(2) 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 K0+590.000)-90= K1+500.000竖曲线起点高程=843.22+90×6.0%=848.62m竖曲线终点桩号=( K0+590.000)+90=K1+680.000竖曲线终点高程=843.22-90×7.0%=836.92mD 变坡点4:(1) 竖曲线要素计算里程和桩号K0+800.000R=2500m高程828.52m(凹型)(2) 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 K0+800.000)-50= K1+750.000竖曲线起点高程=828.52+50×7.0%=832.02m竖曲线终点桩号=( K0+800.000)+50=K1+850.000竖曲线终点高程=828.52-50×3.0%=827.02mE 变坡点5:(1) 竖曲线要素计算里程和桩号K0+940.000R=2500m高程824.32m(凸型)(2) 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 K0+940.000)-56.25= K1+883.730 竖曲线起点高程=824.32+56.25×3.0%=826.01m竖曲线终点桩号=( K0+940.000)+56.25=K1+996.250 竖曲线终点高程=824.32-56.25×7.5%=820.11mF 变坡点6:(1) 竖曲线要素计算里程和桩号K1+290.000R=3000m高程798.07m(凹型)(2) 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 K1+290.000)-67.5= K1+222.50竖曲线起点高程=798.07+67.5×7.5%=803.13m竖曲线终点桩号=( K1+290.000)+56.25=K1+996.250 竖曲线终点高程=798.07+67.5×3.0%=820.11mG 变坡点7:(1) 竖曲线要素计算里程和桩号K1+720.000R=1400m高程785.17m(凹型)(2) 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 K1+720.000)-42= K1+678.000竖曲线起点高程=785.17+42×3%=786.43m竖曲线终点桩号=( K1+720.000)+42=K1+762.000竖曲线终点高程=785.17+42×3.0%=786.43mH 变坡点8:(1) 竖曲线要素计算里程和桩号K1+850.000R=1000m高程789.07m(凹型)(2) 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 K1+850.000)-42= K1+678.000竖曲线起点高程=789.07-35×3%=788.02m竖曲线终点桩号=( K1+850.000)+42=K1+762.000竖曲线终点高程=789.07-35×4.0%=787.67m竖曲设计汇总表线计算表见附表:4 横断面设计4.1 平曲线加宽及其过渡1.加宽值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各轮轨迹半径不同以其中后内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故曲线的内侧应增加路面宽度以确保曲线上行车的顺适与安全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及车辆状况确定了不同的平曲线的加宽值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的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设置加宽双车道公路路面加宽值规定如下表所示圆曲线加宽类别应根据该公路的交通组成确定四级公路和设计速度为30km/h的三级公路可采用第1类加宽值2.加宽的过渡为了便路面由直线上的正常宽度过渡到曲线上设置了加宽的宽度需设置加宽缓和段在加宽过渡段上路面的宽度逐渐变化加宽过渡的设置根据道路性质和等级可采用不同的加宽过渡方式(1)按比例过渡:在加宽缓和段全长范围内按其长度成比例逐渐加宽加宽缓和段内任意点的加宽值:式中:-任意点距缓和段起点的距离(m); L-加宽缓和段长(m);b-圆曲线上的全加宽值(m)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二、三、四级公路4.2 路拱及超高4.2.1 路拱坡度路拱坡度应根据路面类型和当地自然条件确定但不应小于1.5%取2%4.2.2 土路肩的横坡土路肩的横坡:位于直线路段或曲线路段内侧且车道或硬路肩的横坡值大于或等于3%时土路肩的横坡应与车道或硬路肩横坡值相同;小于3%时土路肩的横坡应比车道或硬路肩的横坡值大1%或2%位于曲线路段外侧的土路肩横坡应采用3%或4%的反向横坡值本设计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为30km/h无硬路肩土路肩0.5m4.3 超高4.3.1 超高缓和段长度的确定(1)超高《规范》规定:二级公路的最大超高值为8%(2)超高缓和段超高缓和段长度(4.9)式中:--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度(m);--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代数差(%);--超高渐变率即旋转轴与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线之间相对升降的比率4.3.2 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无中间带的道路无论是双车道还是单车道在直线段的横断面均为以中线为脊向两侧倾斜的路拱路面要由双向倾斜的路拱形式过渡到具单向倾斜的超高形式外侧须逐渐抬高在抬高过程中行车道外侧是绕中线旋转的若超高横坡度等于路拱坡度则直至与内侧横坡相等为止若超高坡度大于路拱坡度时可分别采用以下三种过渡方式(b)绕内侧边缘旋转;(b)绕中线旋转;(c)绕外侧边缘旋转图为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本设计为新建道路且无中间带采用绕中线旋转的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由直线段的双向路拱横断面逐渐过渡到圆曲线段的全超高单向横断面其间必须设置超高过渡段超高渐变率按旋转轴位置规定如下表所示前面讲到缓和曲线已经考虑到超高缓和段所需的最短长度所以一股情况下超高缓和段与缓和曲线长度相等但有时因照顾到线形的协调性在平曲线中配置了较长的缓和曲线则超高的过渡可仅在缓和曲线某一区段内进行因为过小的渐变率对路面排水不利从利于排除路面降水考虑横坡度由2%(或1.5%)过渡到0%路段的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1/330取-1超高渐变率不变则将超高缓和曲线向直线段延长来满足超高渐变率的要求处理办法有两种:①将(-1)的长度值并入缓和曲线即将展延但要同时满足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1/330的下限要求②保证缓和超高曲线长度和超高渐变率不变将剩余的的长度并入圆曲线.本设计为三级柔性路面路肩采用的是0.5m的路肩考虑排水保证路基的稳定采取保证缓和超高曲线长度和超高渐变率不变的方式.根据上式计算的超高缓和段长度应凑成5m的整倍数并不小于10m的长度4.3.3 圆曲线和缓和超高段超高值计算绕中线旋转超高值计算公式超高位置计算公式注圆曲线上外缘1.计算结果均为与设计高之高差2.临界断面距缓和段起点:3.距离处的加宽值:中线内缘过渡段上中线内缘已知本路段为三级公路设计车速为30Km/h行车道宽度为B=6.5m路肩宽度0.5m(无硬路肩土路肩宽0.5m)路拱坡度为路肩坡度为确定超高加宽值如下表交点JD1JD2JD3JD4JD5JD6-JD7曲线半径3502102503377558.460超高--3%2%2%6%6%加宽值(m)--0.4--1.02.54.3.1 各个特殊点的超高值计算JD2处平曲线:A. 确定超高缓和段长度根据同路等级设计时速和平曲线半径查表得超高加宽值如上表:新建公路采用绕道路中线旋转超高渐变率最大为P=1/125最小为1/330则超高缓和段长度区间:m==>B.计算各桩号处的超高值处桩号K0+498.735=HY-=K0+548.735-50处桩号K0+498.73+=K0+538.735处桩号HY=K0+548.735处桩号YH=K0+640.004处桩号K0+650.004=(K0+640.004)+10处桩号K0+690.004=HY-=(K0+640.004)+50 横断面各点与设计高高差:处外缘:中线:内缘:处:外缘:中线:内缘:处外缘:中线:内缘:JD3处平曲线:==>计算各桩号处的超高值处桩号K0+720.687=HY-=K0+760.687-40 处桩号HY=K0+760.687处桩号HY=K0+760.687处桩号YH=K0+828.497处桩号828.497=YH处桩号K0+868.497=YH+=(K0+828.497)+40 横断面各点与设计高高差:处外缘:中线:内缘:处外缘:中线:内缘:JD4处平曲线:==>计算各桩号处的超高值处桩号K1+015.764=HY-=K1+055.764-40 处桩号HY=K1+055.764处桩号HY=K1+055.764处桩号YH=K1+141.044处桩号K1+141.044=YH处桩号 K1+181.044=YH+=( K1+141.044)+40 横断面各点与设计高高差:处外缘:中线:内缘:处外缘:中线:内缘:JD5处平曲线:==>计算各桩号处的超高值处桩号ZH=K1+191.178=HY-处桩号K1+218.678=ZH+=K1+191.178+27.5 处桩号HY=K1+246.178处桩号YH=K1+336.041处桩号K1+363.541=YH+-处桩号 K1+391.041=HZ横断面各点与设计高高差:处外缘:中线:内缘:处外缘:中线:内缘:处外缘:中线:内缘:JD6-JD7处平曲线:==>计算各桩号处的超高值处桩号ZH=K1+470.961处桩号K1+490.961=ZH+=K1+470.961+20处桩号HY=K1+510.961处桩号YH=K1+632.681处桩号K1+652.681=YH+-处桩号 K1+672.681=HZ横断面各点与设计高高差:处外缘:中线:内缘:处外缘:中线:内缘:处外缘:中线:内缘:4.4 横断面图绘制道路横断面的布置及几何尺寸应能满足交通\环境\用地经济\城市面貌等要求并应保证路基的稳定性.本次横断面设计选择了全路线来绘制其路基土石方数量见土石方数量计算表路基设计的主要计算值见路基设计表5 排水设计5.1 路基排水目的和要求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与水的关系十分密切路基的病害有多种形成病害的原因亦很多但水的作用是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路基设计、施工和养护中必须十分重视路基排水工程路基设计时必须将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地面水排除和拦截在路基用地范围以外并防止地面漫流、滞积或下渗对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地下水则应予以隔断、疏干、降低。
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书1 工程概述本项项目工程为新建公路,路线全长2.128Km,该公路位沟山岭重丘区,为越岭形的高速公路。
由于工程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本工程总体上按照高速公路公路的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局部困难路段适当降低平纵面线形标准。
本工程设计车速为100km/h,路基宽度24.5m,路面宽度15m,路面选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BZZ-100;桥梁涵洞设计荷载标准为公路一级,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5m.2 本次设计采用的规范和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 5768.1-2009。
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2-2009。
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 5768.3-2009。
5、《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 24722-2009。
6、《道路预成形标线带》GB/T 24717-2009。
7、《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3190-2008。
8、《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 3880.1-2006。
9、《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2部分:力学性能》GB/T 3880.2-2006。
10、《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3部分:尺寸偏差》GB/T 3880.3-2006。
11、《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12、《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12。
13、《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2003。
14、《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06。
17、《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1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
19、《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3 交通标线3.1 设计原则1、各标线的设置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的要求。
设计说明书二、设计依据1. 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2. 行业标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06);3. 行业标准《公路交通标志板》(JTT279-2004);4. 行业标准《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5. 行业推荐标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06);6. 顺义区2015年乡村公路建设工程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任务单;7.顺义区2015年乡村公路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
三、交通工程设计1. 道路交通标志本次设计中,按其性质,交通标志设置了禁令标志,警告标志,指路标志,辅助标志;交通标志按其支撑形式,为单柱式,牌面尺寸如下。
禁令标志停车让行标志表示车辆应停车让行,告示车辆驾驶人应停车,观察干道行车情况,在确保干道车辆优先,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方可进入路口。
设于交叉口次要道路路口。
牌面尺寸为D=80㎝的八角形标志。
减速让行标志表示车辆应减速让行,告示车辆驾驶人应慢行或停车,观察干道行车情况,在确保干道车辆优先,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方可进入路口。
设于交叉口次要道路路口。
牌面尺寸为L=90㎝的三角形标志。
限制高度标志表示禁止装载高度超过标志所示数值的通行。
设在最大容许高度受限制的地方。
牌面尺寸为D=80㎝的圆形标志。
限制质量标志表示总质量超过标志所示数值的车辆通行。
设在需要限制车辆质量的桥梁的两端。
牌面尺寸为D=80㎝的圆形标志。
限制轴重标志表示禁止轴重超过标志所示数值的车辆通行。
设在需要限制车辆轴重的桥梁两端。
牌面尺寸为D=80㎝的圆形标志。
警告标志交叉路口标志用以警告车辆驾驶人谨慎慢行,注意横向来车。
设在平面交叉口驶入路段的适当位置。
牌面尺寸为L=90㎝的三角形标志。
急弯路标志用以警告车辆驾驶人减速慢行。
设置位置为曲线起点的外面,但不应进入相邻的圆曲线内。
牌面尺寸为L=90㎝的三角形标志。
反向弯路标志用以警告车辆驾驶人减速慢行。
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毕业设计是学生毕业前的一次综合性训练,是对学生在大学几年所学知识的全面检查。
通过毕业设计,既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以后在工作岗位能很快的适应工作环境。
一、题目名称某某公路施工图设计(根据所选定的图纸确定,起迄地点在地形图上查找,要求二级以上公路等级)二、基本资料原始资料: 由学生自选一套 1. 1:2000地形图。
2. 指定路线起点与终点具体位臵,交点坐标和平曲线参数确定。
三、技术标准本路段公路采用的公路技术指标:由学生根据所选定的图纸和确定的公路等级查相关规范。
四、设计步骤和方法每人2.O Km。
认真阅读地形图,查清路线带的地形、地物特征。
根据路线起点、终点以及中间控制点,在地形图上进行比选,对平面线形优劣进行评价。
五、毕业设计完成后应提交的文件和图表(或设计图纸)(一)设计内容1.路线设计:路线设计主要解决公路路线空间位臵问题,其内容包括:(1)路线平面设计,包括中线的平面设计以及路线平面图的绘制等。
(2)路线纵断面设计,包括纵断面拉坡,平纵线形综合处理,竖曲线设计以及中桩的填挖高度计算和纵断面图的绘制等。
2.结构设计:结构设计主要解决公路各种人工构造物的具体布设位臵,结构类型设计和结构尺寸设计等,具体有:(1)路基设计,包括一般与特殊横断面设计,弯道超高、加宽以及平面视距设计,土石方计算与调配,借方与弃方的处理办法,纵向排水设计(边沟、载水沟、急流槽、排水沟),防护工程设计(挡土墙、护脚、护坡等)。
(2)路面设计,路面结构组合设计(面层、基层、垫层等设计),路肩加固设计等。
(3)桥涵设计,包括桥梁、涵洞的平面位臵,类型、孔数、孔径设计。
(4)特殊构造物设计,包括隧道、明峒、渡槽等的平面位臵,结构类型等的设计。
(5)沿线设施设计以及其它工程设计,包括路线交叉、安全设施、标志标线,附属设施以及绿化等的设计。
3. 施工图表编制,包括各种设计的图纸和工程数量表格的编制。
交通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邯郸市光明大街交通问题研究学生:*** 指导教师:*********************交通工程专业第1章绪论1.1设计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邯郸市已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邯郸市近年来机动化交通增长迅猛,现有的道路资源难以满足高速增长的人流、车流的需要,人、车、路、环、管的矛盾日趋凸现,交通拥堵、交通不畅、交通安全成为关注的焦点。
在河北省三年大变样的政策指引下,邯郸市政府加大了对城市道路建设与管理的投入,但实际的道路修建效率与传统的道路交通管理办法经已远不能满足车辆和行人交通的需求,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邯郸市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有的道路设施、交通管理条件和执法环境难于较好解决这一问题。
交叉口渠化简单、不合理,交通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和作用的发挥;交通管制措施的交通语言不到位,加之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管理机制尚不健全,部门推诿、执法不严、利益驱动等原因,车辆随意停放、占道经营等现象较为严重,导致道路网交通不畅,交通循环受阻;道路上缺乏必要、合理的隔离设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道路通行效率及道路交通安全性。
邯郸市路网结构为棋盘式方格网型,现有的道路结构级配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主干道比例较高,而次要等级的道路密度较低,道路沿路开发缺乏控制,道路功能网络不明确,道路通行能力下降,城区主要道路与区域内部集散功能混淆,从而产生交通拥堵,给交通管理带来较大难度;道路通行能力不匹配,城区至过境干线间无快捷交通走廊,城区的很多道路标准不统一,容易形成交通瓶颈,通行能力不均衡,物理隔离设施不足,行人随意穿越街道占用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随意占用机动车道,造成交通秩序混乱,道路通行能力降低,给交通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交通流分布极为不均。
城市道路建设是有限的,而管理却是无限的。
要缓解城市行路难,在不断改善交通设施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向管理挖潜力。
因此,如何提高现有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堵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长安大学公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说明书摘要本论文主要介绍了顺平县至满城县某一标段高速公路的设计过程。
根据给定的资料,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以及该路段的地质、地形、地物、水文等自然条件,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等交通部颁发的相关技术指标,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本次设计任务。
该路段所经地区是平原微丘区,依据远景交通量将路线设计成设计速度为100km/h的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路线全长7465.739米,路基宽度为26米,共设有4个平曲线,9个竖曲线。
路线设计内容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其后进行了排水设计,采用边沟、排水沟进行排水,保证路基路面的稳定性;最后进行了路面结构的组合设计等内容。
整个设计计算了路线的平、纵曲线要素,设计了路基、路面、桥涵等内容,圆满完成了顺平至满城段高速公路综合设计。
关键词: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排水设计路面结构设计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process of a section of ShunPing to ManCheng highway.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given by the analysis of the raw data, and the section of geology, topography, terrain, hydrology and other natural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Highway Engineering Technical Standard", "Road Design Standards"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and other related technologies indicators, I have finished this task under the teacher's guidance.The area that this highway passes through belongs to plain with micro-hill area. According to the traffic volume in the future, I design this highway into design speed of 100km/h with bi-directional four-lane highway, with route length of 7465.74 meters, embankment width of 26 meters, four horizontal curves, and nine vertical curves. Line design including graphic design, longitudinal design and cross-sectional design; Then I accomplished the pavement drainage design, which uses ditches and drains for drainage to ensure the water stability of roadbed and pavement; at last, a composite design of pavement structure and other designs are also finished.The whole design have calculated the planar and vertical curve elements of this line, besides roadbed, pavement, bridges and so on. Complete the comprehensive design of the section of ShunPing to ManCheng highway successfully.Key words: Graphic design Longitudinal design Cross-sectional design Drainage design Pavement structural design目录第一章绪论 (6)1.1 公路建设意义 (6)1.2 公路沿线自然条件 (6)1.3 公路等级及车道数确定 (8)第二章选线和方案比选 (11)2.1 选线 (11)2.2 方案比选 (13)第三章平面设计 (14)3.1平面线形设计原则 (14)3.2 各项设计参数确定 (15)3.3 平曲线计算 (18)第四章纵断面设计 (22)4.1纵断面设计原则及要点 (22)4.2 各项设计参数确定 (25)4.3 竖曲线计算 (27)第五章横断面设计 (29)5.1 标准横断面确定 (29)5.2 加宽、超高设计 (30)5.2 土石方的计算和调配 (34)第六章路面设计 (35)6.1 基本资料 (35)6.2轴载分析 (35)6.3 路面等级确定及路面结构组合 (38)6.4 各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和设计指标的确定 (38)6.5 设计层厚度确定 (40)第七章排水设计 (44)7.1 路基排水设计 (44)7.2 路面排水 (45)第八章桥涵及交叉设计 (47)8.1 桥梁及涵洞 (47)8.2 路线交叉设计 (47)第九章边坡防护 (49)9.1 防护意义 (49)9.2 防护设施 (49)总结 (50)致谢 (52)第一章绪论1.1 公路建设意义1 完善公路网络保阜高速是国家和省高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北省高速公路“五纵六横七条线”中的“六横”之一,途经满城、顺平、望都、唐县、曲阳、阜平,全长147.21公里,估算总投资114.67亿元,路基宽26米,平均设计时速100公里。
毕业设计说明书邯郸市光明大街交通问题研究专业交通工程学生指导教师年月日摘要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大量增加,城市交通拥堵日益凸显。
交叉口作为城市路网的节点,交通秩序混乱,交通事故频发,因此,通过交叉口交通设计来改善平面交叉路口的交通安全状况,提高平面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是综合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重要途径。
本文以交叉口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交叉口交通的通行时空资源进行设计。
首先从交叉口的交通设计原理出发,解析交叉口的通行空间和通行时间,并对影响交通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调查;然后根据交叉口的区域特性,从不同区域解决的交通问题不同,将交叉口的平面通行空间划分为外部区域和内部区域,并进行相应的设计;设计中,从实际情况出发,以人为本,大量使用停车让行线,并提出反向停车线的设计理念,进一步明确行人的通行权利。
最后,以邯郸市光明大街四个交叉口、两个路段为应用案例,进行交叉口的交通通行空间和时问设计,有效的优化了邯郸城区干道的通行状况,阐明了该设计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本文基于作者的设计性质,从实际踏勘中发现问题并进行研究。
研究成果总结出了一套系统的交叉口交通设计方法,能为广大的城市交通管理者,尤其为交警部门分析并解决交叉口的交通问题所借鉴。
关键词:道路交叉口,通行空间,交通设计AbstractWith the city's rapid soci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oldings of vehicle largely increasement,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Intersection as anode of road network that Uaffic disorder and the frequent traffic accidents.Therefore,through designing the plane intersections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e intersection,increasing the capacity ofplane intersection is the importable step of resolve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problems.In this paper,the design of irafile intersection is the main research subjects,Particularly designing the time and space resources of intersection.On the one hand,based on the intersection design theory,parsed intersection space and intersection time,on the other hand,according to the aera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section,and vary traffic problems of arca,the plane space is divided into outer areal and interal area that is designed accordingly.From the practical status.people-oriented,the study largely use parking lane and revfft'∞stop line,furthel define pedestrian accegs rights.Finally,the paper use 4 Intersection and 2 road in HanDan as the cases,design the passage time and space of intersections,improve the transportation of key roads of HanD an City situation effectively,prove it’s practical and effective.Based on the designation of the author's work,from the actual work of discovered problems and research.Summing up a systemic traffic intersection design methodology for the general managers of city traffic,especially uaffic police deparlments to analyze and resolve the problem of intersections and roads.Keywords:Intersection,ravel space,traffic design目录第1章绪论 ---------------------------------------------------------- 11.1设计背景 -------------------------------------------------------- 11.2研究目的与意义 -------------------------------------------------- 21.3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4研究技术路线 ---------------------------------------------------- 31.5本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 ---------------------------------------- 4 第2章邯郸市光明大街交通调查 ------------------------------------- 52.1交叉口交通设计基础资料调查 -------------------------------------- 52.2路段交通设计基础资料调查 --------------------------------------- 112.3邯郸市交通政策法规调查 ----------------------------------------- 112.4光明大街民意交通调查 ------------------------------------------- 11 第3章邯郸市光明大街的交通问题分析 ----------------------------- 123.1光明大街交通现状 ----------------------------------------------- 123.2光明大街交叉口交通问题分析 ------------------------------------- 123.3光明大街路段交通问题分析 --------------------------------------- 133.4交通执法与交通法制宣传缺失 ------------------------------------- 13 第4章道路的交通通行空间设计 ------------------------------------ 144.1交叉口交通通行空间设计要求与范围 ------------------------------- 144.2交叉口的平面通行空间设计 --------------------------------------- 154.3路段交通通行空间的设计内容和原则 ------------------------------- 244.4道路通行空间设计和时间设计的关系 ------------------------------- 25 第5章道路交通通行时间设计--------------------------------------- 265.1信号配时方案设计内容 ------------------------------------------- 265.2信号配时的设计方法 --------------------------------------------- 275.3优化信号配时概略设计 ------------------------------------------- 395.4优化信号配时详细设计 ------------------------------------------- 41 第6章光明大街道路交通优化设计方案 ----------------------------- 476.1交叉口交通设计实例分析 ----------------------------------------- 476.2交叉口综合评价 ------------------------------------------------- 606.3路段交通设计实例分析 ------------------------------------------- 626.4光明大街道路交通问题归类及对策 --------------------------------- 65 第7章设计(论文)总结与研究发展趋势--------------------------- 667.1研究结论 ------------------------------------------------------- 667.2待研究交通问题 ------------------------------------------------- 66 参考文献 -------------------------------------------------------------- 68邯郸市光明大街交通问题研究学生:*** 指导教师:*********************交通工程专业第1章绪论1.1设计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邯郸市已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邯郸市近年来机动化交通增长迅猛,现有的道路资源难以满足高速增长的人流、车流的需要,人、车、路、环、管的矛盾日趋凸现,交通拥堵、交通不畅、交通安全成为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