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1
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技术。
软土地基指的是含有大量可压缩性土壤的地基,其物理和力学性质较差,使得其承载能力较低。
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以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固土层在软土地基上建造水利工程需要在土层中挖掘一定深度,使得土壤面临着不同的应力状态。
为了提高土壤的抗压能力和稳定性,需要在土层中加固一定的结构物。
如挖掘沉井,加固桩、桩帽,以及与软土地基连接的牛腿等。
二、处理表层土壤软土地基的表层土壤性质差,质量轻,不仅容易形成软塌陷,还容易被水流冲刷。
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对表层土壤进行处理。
如采用加固网,护坡,设置护石等,以防止局部地面塌陷,使得水利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得到保障。
三、加固软土地基软土地基由于物理和力学性质较差,因此需要加固软土地基来提高承载能力。
加固软土地基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动态压密、固化等方法。
动态压密是指在软土地基上采用震动器进行振动处理,使得土壤中的颗粒发生变化,达到压实土层的目的。
固化是指在软土地基上摆放特殊的固化材料,使其与土壤互相渗透并固结在一起,从而增强土壤的抗压能力。
四、加固堤防由于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差,建筑物在其上容易出现变形和沉降,影响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对堤防进行加固。
采用的方法包括加固坝基、加固坝体和浸润处理。
加固坝基是指通过在坝基中植入加固设备等方法来提高承载能力。
加固坝体是指通过在坝体中加固材料进行封闭处理,从而增加坝体的强度。
而浸润处理则是指在软土地基上浸入化学固化剂等物质,使其与土壤互相渗透并固结在一起,并从而提高承载能力和整体稳定性。
总之,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采取一系列的加固措施,不仅可以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可以提高工程的抗震性和抗水性。
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共3篇)第一篇一、排水固结法(1)排水固结法技术特点。
通过排水固结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能让软土地基里的水分排出,以便使超静孔隙水压以及孔隙比减小,从而使土体变形固结,让土体的沉降速率可以提前完成,通过使土体的抗剪强度和有效应力提升,最终达到提升地基承载力的目的。
排水固结法包括:真空预压法、电渗排水法、砂井法、堆载预压法。
对软粘土地基可以使用排水固结法里面的堆载预压法,但它所需的工程期限很长,在建构建筑物之前,对填土材料、砂石进行加载预压,从而使软粘土地基沉降得以完成,快速固结稳定软粘土地基,在撤除荷载之后再建构建筑物。
在实行堆载预压法之时,需将加载的速度控制好,进行分级加载,从而避免预压导致地基稳定性丧失。
对透水性很低的软粘土便可使用砂井法,此法运用地基成孔来灌注砂土,将砂垫层或砂沟铺设在砂井上从而对排水管进行固结,通过提升排水速度让地基能稳定牢固。
砂井法的用料省、连续性好以及施工方便等特点,因而在软土地基的处理中广泛应用。
对不含透水层的软粘土地基,可使用真空预压法,它通过先将砂井铺设在软土地基里,然后再在地面上铺设砂层,接着盖上一层密封膜让大气和砂层隔绝,再用真空装置将砂层里的气体抽出,从而形成负压,使土体固结。
电渗法是指将有电流通过的金属电极通入土体中,让土中的水分可以流进阴极,从而形成电渗。
(2)排水固结法应用建议。
相比于换填处理法来说,排水固结法的应用方式还是挺复杂的,在对其加以具体运用之时,一定要对排水固结法的要求和特点加以注意。
在具体运用之时,需注意如下几点:首先,在对堆载预压法进行使用之时,不仅需要通过建筑物自重来达到加压的目的,同时还可在施工之时采取预压措施,此外,还可通过部分超载预压形式来进行排水固结。
其次,在对真空预压法加以使用之时,一定要确保真空预压边缘比建筑物基础大,在进行预压之时,假如每边增加量要大于三米,要想使预压效果达到就要增大预压的压力。
水利工程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水利工程是指为了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和解决水灾害问题,进行的涉及水的利用、调配、输送及防御的工程。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是一种常见的地质条件,对于工程的施工和后期的运行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
软土地基是一种含有较高含水量和较低固结度的土层,其力学性质较弱。
在施工中,软土地基容易发生沉降、坍塌等现象,对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威胁。
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基改良技术:地基改良是指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以增加其承载力和稳定性的方法。
常见的地基改良技术包括灰混土处理、砂石桩处理、预压工艺等。
通过这些改良技术,可以提高软土地基的抗沉降性和抗侧向位移性能。
2. 排水处理技术:软土地基含水量高,排水性能差,容易产生液化现象。
为了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需要进行排水处理。
常见的排水处理技术包括加设排水沟、灌注排水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降低软土地基的含水量,减少地基的液化和沉降现象。
3. 施工工艺控制技术:在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施工工艺控制技术,以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效果。
在软土地基进行回填处理时,需要采用分层回填的方法,以保证填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4. 监测与预警技术:软土地基处理后,还需要进行长期的监测与预警工作,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地基的问题。
常见的监测与预警技术包括实时监测仪器的使用、地基沉降观测等。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及时发现地基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补救。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可以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应该充分重视软土地基处理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水利工程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水利工程是指利用水资源,利用水力进行开发的工程,包括水库、水渠、水利枢纽工程等。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软土地基是指地层主要由较为松散的土质构成,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较低的地基。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如果得不到处理将会对工程的稳定性和持久性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加固改良、挖填深度处理、排水降渍、地下建筑物受力分析等方法。
在实际施工中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软土处理技术。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加固改良技术1. 桩基加固对于软土地基,桩基加固是一种常用的改良技术。
通过钻孔铺设桩或者挖掘孔洞后浇筑桩来提高地基承载力,从而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桩基加固技术可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桩,如钢筋混凝土桩、钢管桩、大直径灌注桩等。
2. 土钉墙加固土钉墙加固是运用钢筋混凝土或者玻璃钢等材料制成的框架,以及锚杆和预应力锚索,通过预制深孔件和锚杆将软土体变成一个整体。
通过对软土进行钉喷、切割、伞形支护等方法,提高围岩的稳定性。
3. 土封固化利用化学反应或物理力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使得土粒之间、土与水之间形成坚固的结合。
通过土固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
二、挖填深度处理软土地基常常会出现沉陷变形的现象,这对工程建设稳定性造成威胁。
挖填深度处理是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之一。
通过将深层土壤挖掘出来,并进行填充、加固和固定,可以有效避免软基沉陷变形问题。
在挖填深度处理中,可以运用地基处理技术、地基处理灌浆技术、基坑挖掘技术等。
常用的方法包括人工挖孔、水泥压浆加固、滑动柱加固等。
三、排水降渍软土地基中水分含量较大,容易导致地基变形和沉陷。
排水降渍技术是软土地基处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排水降渍技术主要包括沟渠排水法、井孔排水法、水平井渗流控制法等。
在软土地基排水降渍过程中,需要确保排水设施畅通无阻,排水管道井深、排水孔间距合理,以及排水井井壁的固化和防渗措施。
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基础处理技术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高质量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提速,水利工程和水利工程都越来越重视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尤其是我国沿海地区。
在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十分常见,本文主要对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基础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水利工程;软基基础;处理技术引言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土质存在较大的差别,部分地区的土质比较松软,部分地区的土质比较紧实,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需要先对施工现场的土质进行勘察,如果施工现场的土质属于软土地基则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
软土地基土质结构疏松,沉降率比较高,特别是在承载较重的建筑物后沉降的现象也会更加明显,在大幅度的沉降下会导致建筑物出现移位或者裂缝的情况,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安全。
因此需要通过灌注水泥、砂石、打夯或者置换等方式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提高了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是工程施工的关键。
1 软土地基施工处理原则在具体施工中,施工现场若为软土地层则须采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由于软土地基含水量高且土质松软,承载力低,水利工程地基容易产生下沉现象,破坏钢筋混凝土结构,对水利工程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采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首先要考虑水利工程的结构,采用的处理材料不能对水利工程整体力学特性构成影响。
软土地基土质比较特殊,具有较强的压缩性,因此,方案设计要充分考虑后期水利工程地基沉降不均匀的情况。
同时,地基处理施工的材料选择要以降低工程成本,保证工程质量为前提,并确保整体水利工程的安全性。
由于软土地基结构的不稳定性,地基施工会对地基结构带来不可预测的质量安全问题。
软土地基施工设计方案,是基于力学特性对软土地基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对软土土质等因素进行勘探,对土壤类型和特点进行计算,然后对软土地基施工中的抗剪力等参数进行分析和计算,建立软土地基施工的结构模型,最后,在基于软土地基力学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地基施工处理设备以及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施工,并根据计算数据进行施工,保证软土地基施工安全。
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指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和加固的方法和技术。
由于软土地基的性质比较特殊,较容易出现沉降、塌陷等问题,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可以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机械处理三种方法。
物理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填筑加固、排水处理和加筋处理。
填筑加固是指通过在软土地基上加以高强度的填土层,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排水处理是指通过铺设排水管或挖掘排水沟等方式,加快软土地基的水分排出,提高地基稳定性。
加筋处理是指通过在软土地基内加入土工合成材料(如土工织物、土工格室等),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和稳定性。
化学处理方法主要通过土壤改良剂对软土地基进行化学固化处理。
土壤改良剂可以通过反应与软土中的水分和颗粒发生作用,增强土体的粘聚力和抗剪强度,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土壤改良剂有水泥、石灰、石膏等。
机械处理方法主要采用机械加固的方式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
常用的机械加固方法包括挤密、挤浆和压实等。
挤密是指通过挤压作用,将软土地基内土粒间的水分排出,增加土体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挤浆是指通过向软土地基内注入高压浆液,增加土体的稳定性和抗剪强度。
压实是指通过压实机械对软土地基进行压实处理,提高土体的密实度和承载力。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应用,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选择和应用要根据地基的性质、工程的要求、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等因素来确定,需进行充分的工程勘察和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水利工程是指为改善水资源利用、水文环境、防洪排涝等而进行的工程建设。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作用是针对软弱土层进行加固处理,提高承载能力和抗沉降能力,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一、软土地基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软土地基是指一种黏粒含量较高、结构不稳定、强度和稳定性较差、易于发生沉降和变形的土层。
其特点是土颗粒之间粘着力大,水含量高,且易于发生流变性变化。
软土地基容易引发的问题包括地基沉降、土层塌陷、地表裂缝、建筑物倾斜等。
在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1.压实加固法压实加固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其原理是采用重型机械对软土进行压实,增加土壤的密度和强度。
该方法适用于软土层较浅且无深层次沉降问题,在基本承载力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通过压实加固可以提高土层的抗沉降能力和承载能力。
2.土钉加固法土钉加固法是通过在土体内打入钢筋钉,将土体和钢筋钉组合在一起,达到增加土壤稳定性和强度的目的。
该方法适用于深层次土体的加固处理。
在水利工程中,通过土钉加固,可以有效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土工格栅加筋浆土桩加固法是一种采用浆土桩对软土进行加固的技术。
通过在软土中钻孔注浆,形成浆土桩,提高软土稳定性,减小地基沉降。
该方法适用于深层次软土地基处理。
5.水泥搅拌桩法水泥搅拌桩法是一种将水泥与土体混合形成桩体的技术。
通过在软土中钻孔注入水泥浆体,形成搅拌桩,提高土体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力。
该方法适用于土层深厚、效果明显的地区。
三、结语软土地基处理是水利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程技术。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处理手段和方法,可以提高土层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减小地基沉降,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重点研究。
论述水利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软土地基处理问题存在于诸多类型的工程建设施工之中,它是各种类型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没有牢固“地理根基”的工程也是不堪一击的。
对于水利工程来说,软土地基处理问题就更为突出,水利工程施工所在的地理区域一般都较为湿润,特别是湖泊、河流流淌地域及临海地域,这些地域施工很容易遇到软土地基,必须采取科学的技术、方法予以处理,旨在提高软土地质承载性能,从而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笔者欲就水利工程中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作初步探讨。
1 软土地基及其特点软土地基泛指那些由淤泥及具有淤泥性质的“软土”构成的地基,由于其内部含有较多的水分,导致存在较多空隙,表现出承载能力弱、凝固性差、容易变形等问题,整体表现为牢固度差;由于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必要的科学处理,严重影响与阻碍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质量和进度,为水利工程埋下了安全隐患。
以陕北地区常见的湿陷性黄土软土地基为例,其广泛分布在陕北及关中两个区,厚度一般大于10米,地基湿陷等级一般为Ⅱ级到Ⅳ级,有较为敏感的湿陷性,该类软土地基一般埋藏比较深,这样湿陷发生可能较为迟缓,其会随着承受荷载变化出现局部地基破坏或者地基整体滑动现象;也可能导致在开挖深基坑过程中出现基坑隆起、坑壁失稳等问题。
因此,必须使用夯实、换填、排水、挤密、加筋和胶结等技术方法加固地基,旨在改良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降低地基压缩性变化、提高地基抗剪强度以及改善地基动力特性和透水特性。
2 水利工程中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2.1 置换填土法置换填土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处理效果较为明显持久,但由于对客观条件要求较高,实际操作起来难度较大。
具体操作方法是利用灰土、水泥等硬度较高的土质、材料取代软土,操作过程中注意做到均匀散落于地基之上,目的是保证洒落后土质有更高的承载能力,使其满足进一步的水利工程施工要求。
该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在于其工程量较大,成本较高,不够经济,操作实施过程中为了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尽量就地取材。
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要点摘要:近年来,水利工程施工数量也在不断增多,水利工程施工遍布全国,而临的施工条件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很多的施工要在软土地基上进行施工,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对软土地基要进行处理,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使用效果。
为此,本文探讨了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具体处理技术,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引言: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拥有广阔的领土,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质条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部分地区气候湿润、土质多为淤泥,但土质中含水量较高,在这种土质上建设地基,就是软土地基,在施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和控制,以确保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
此外,对软土地基的技术处理,一方面能够保证后续水利工程的有序开展,另一方面能够确保在使用过程中发挥其最大效用。
可以说,软土地基由于自身空隙大、透水性差、含水量较大的特点,俨然成为阻碍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1软土地基的特点1.1孔隙较大在同样的环境下,软土和普通泥土相比,其空隙相对来说要大很多。
其主要是因为软土含水量大,导致泥土颗粒之间的衔接点出现胶结现象,缺失了普通泥土的土层压实结构,从而空隙变大。
1.2透水性差软土地基的排水能力和透水性都很差,垂直方向的水渗透参数只有10cm/s,致使孔隙承受的水压力较大,从而对地质沉降的影响很大,软土地基的建筑物自然沉降的时间要比普通土质的地基沉降的时间更长。
1.3灵敏度高软土地基主要是在触变性上的灵敏度高。
当采用震动的方式来处理软土,从而破坏土质结构,软土地基的强度会大大地降低,严重一点就是变成稀释状态。
这一特性导致水利工程施工中会出现侧面挤出、土质沉降等问题。
1.4含水量过高,这也是软土地基最为显著的特点。
2软土地基的危害软土地基的危害较大,一般是指软土地基的不可预见性较大,我们在建设之前,不可以预计建设后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在发生问题后的时间上,以及发生后我们所采取的措施上都存在许多的不可预见性,这是由于软土地基的性质所造成的,由于软土地基许多的不可预见性,所以软土地基所造成的危害就是不可预见的。
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随着水利工程的发展,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软土地基在建设水利工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由于软土地基的粘性、强度差和变形性大等特点,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简要介绍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软土地基的特点软土地基是指含水量较高、容易流失、抗剪强度较低、变形性大的土壤。
软土地基的特点包括:水分含量高、孔隙率大、粘性强、强度低、变形性大等。
这些特点使得软土地基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容易发生沉陷、滑动、变形等问题,从而影响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二、软土地基处理技术1. 预压处理技术预压处理技术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在软土地基上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土壤密实,降低孔隙水压力,提高土体的承载力和抗滑性能。
预压处理技术可以采用静载、动载或静动结合的方式进行,通常会采用预压桩、预压板等设施进行施工。
预压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软土地基的性质,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降低沉陷和变形的风险。
2. 土体加固技术土体加固技术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软土地基中注浆、灌浆、搅拌桩等方式,将固化材料注入土体中,使土体得到加固和固化。
土体加固技术能够提高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和承载力,减小土体的变形性,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并且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处理。
3. 地基改良技术4. 预埋水平排水管技术预埋水平排水管技术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软土地基中埋设水平排水管,将地下水和孔隙水排除,实现土体的快速排水和干燥。
预埋水平排水管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软土地基的孔隙水压力,减小土体的变形和沉陷,提高土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5. 沉降监测技术沉降监测技术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中重要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软土地基进行沉降监测,及时发现和跟踪土体的沉降情况,评估软土地基的变形性和稳定性,为施工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
水利水电
152 2015年5期浅析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
李晓光
郑州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在促进我国农业生产以及经济发展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然而在施工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软土地基,由于软土的强度很低,压缩性较高,不能承受较大的水工建筑物荷载,建筑物基础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往往比较大,因此在软土地基上建造水利建筑物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
文章就以此为切入点展开对水利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
关键词:水利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TV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05-0152-01
我国幅员面积非常广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土质条件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一些地区气候比较湿润、土质多以淤泥为主,含水量非常高,这种土质就呈现了软土地基,在施工前要进行必要的处理,这样才能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同时,也能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发挥最大的功效。
水利工程建设意义非凡,对其施工质量要进行重视,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施工质量,并且在使用中不会出现危险情况。
1 水利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概述
软土地基是指可压缩量高、强度较低的软弱土层,其中含有的有机物质比较高。
软土地基含水量比较高,因此质地比较松软,在其中存在着很大的空隙,这样土体承受的压力就会变小,在受到一定压力以后就会出现变形的情况。
软土地基对工程施工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施工中也会给工程带来很大的困难,对工程的施工进度也将带来一定的影响。
而且,软土地基在长时间暴晒之后会导致水分缺失的问题,导致土体酥松,最终出现流变性问题,地基的抗剪强度降低。
水利工程施工中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要遵循一定的施
工原则,通常情况下要以预防为主,并且进行防治结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立即修补。
软土地基处理中主要的方法就是预防性和修复性相结合。
预防性控制方法是为了保护软土地基,并且对地基质量下降速度进行降低。
修复性控制方法是为了对已经遭受破坏的地基进行修复。
2 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
2.1 灌浆法
灌浆法是目前对水利工程中不良地基施工和除险加固
的常用方法,其优点是成本比较低,应用范围比较广。
在工程实践中,就是将化学浆液在压力作用下注入松散、疏软的地基中,在化学作用下,岩石、砂砾与化学浆液进行凝固,并达到一定的硬度和强度,以此来加固和密实地基。
在灌浆法中,根据工程特点和应用方式可将这一方法分为:回填灌浆、接触灌浆、固结灌浆、帷幕灌浆、化学灌浆和防渗墙灌浆。
2.2 换填处理法
2.2.1 换填处理法的技术特点
水利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非常多,其中,换填处理法应用的比较多,在施工中可以将基础地面以下不深的软土层挖出,然后利用质地比较坚硬、强度比较高、性能比较稳定、具有抗侵蚀效果的碎石、矿渣以及素土进行逐层填筑,然后利用机械或者是人工的方式进行夯实、振动,这样能够使地基达到需要的密度,保证施工质量。
2.2.2 换填处理法的施工要点
在对施工材料进行选择时要本着提高地基抗剪强度、对压缩性能的原则进行降低,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达到固结的目的。
2.3 软弱地基加固
软地基的加固是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一般采用钻孔灌注桩、振冲桩和旋喷桩等方法。
软地基加固旨在提高水利工程地基的承载能力,钻孔浇注通常采用合适的方法在松软的地基上钻出一定规格的桩孔,在桩孔中放入事先做好的钢筋网,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混凝土桩。
此外,如果地基时砂质粘性软土,可以借助大型机械设备在压力作用下进行夯实,如果是壤土或者砂壤土可以预先填土,再进行压密。
回填的泥土一定要选择压密性较好的土壤,且要对回填泥土进行分层夯实。
2.4 排水固结法
对于含水量较高的地基土壤,通常利用桩柱、沙井、排水带等,将地基土壤中的水分排出,降低地基土壤中的水分含量,缩小地基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使地基结构发生变化,不良地基固结以后,可以大大提高强度。
这种方法主要针对那些淤泥软土地基含水量较高的土壤。
2.5 不良地基处理
2.5.1 平面地基处理方法
对于平面地基基础,我们通常利用泥沙沉淀原理,将水漫灌于工程地基表面,使地基土体中的含水量迅速升高,达到饱和状态,有效消除地基土地间毛细力,使土壤结构重组,慢慢沉降,达到优化颗粒比例的作用。
之后,采用碾压和夯实设备对地基基础进行处理,使其密实性达到施工要求。
2.5.2 坡面地基处理措施
对坡面地基基础进行密实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坡面上开挖渗水沟,渗水沟的尺寸应该确保不影响工程坡面的倾斜度,不能使工程基础土体产生移位。
南水北调鲁山段有大量的地上斜坡面基础,在施工过程中,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对水利工程地基基础进行密实处理的。
2.6 化学固结法
2.6.1 化学固结法的技术特点
化学固结法是利用化学材料使软土地基达到排水固结
的目的,这样对地基的稳定性能够进行提高。
其中深层灌浆主要是使用水泥、石灰等材料做为固化剂,利用深层搅拌机将水泥、石灰等搅拌进软土地基中,这样能够将软土和固结剂充分的粘合在一起。
2.6.2 化学固结法的施工要点
化学固结法的应用要对化学方法进行使用,从而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和承载能力,降低软土地基的沉降量,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软土地基的处理。
深层搅拌法要选择合适类型的搅拌机械,对搅拌时间以及均匀性要进行密切关注,避免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导致地基处理效果不明显。
水利工程地基的稳定性和牢固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由于目前水利工程出现在不良地基地域内的情况越来越多,对水利工程地基技术的掌握就成为施工企业长期发展,水利工程长久稳定的重要基础。
为水利工程整体结构和功能提供又安全又稳定的桩基工程,确保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在宏观的层面上提升水利工程施工水平,在微观的层面上丰富水利工程施工的技术,在水利行业范围内完善地基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周海新.浅析水利工程中粉喷桩加固软弱地基的施工技
术[J].广东科技,2014(08):228.
[2]刘振辉.挤密灰土桩或土桩对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施
工技术研究[J].科技信息,2013(24):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