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牧场之国2
- 格式:ppt
- 大小:5.35 MB
- 文档页数:48
教案:22课牧场之国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荷兰牧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2. 学习荷兰牧场中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荷兰牧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2. 荷兰牧场中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1. 荷兰牧场的特殊景观和生态环境;2. 学生对荷兰牧场动物生活的理解和描述。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荷兰牧场的图片或视频;2. 教学材料:课文《牧场之国》;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荷兰牧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2. 引导学生关注荷兰牧场中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
二、阅读理解(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课文《牧场之国》;2. 学生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如:课文描述了荷兰牧场的哪些特点?荷兰牧场中的动物有哪些?三、图片观察(5分钟)1. 向学生展示荷兰牧场的图片或视频;2. 学生观察并描述荷兰牧场中的景象和动物的生活状态。
四、写作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阅读理解,写一篇关于荷兰牧场的短文;2. 学生可以描述荷兰牧场的特点、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自己的感受。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2.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3.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荷兰牧场的美景和动物的生活;2. 邀请荷兰牧场的专家或农民,向学生介绍荷兰牧场的养殖技术和经验;3.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护荷兰牧场的生态环境。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荷兰牧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案:22课牧场之国的教案六、观察与描述(10分钟)1. 让学生观察荷兰牧场的图片或视频,注意细节;2.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荷兰牧场中的景象和动物的生活状态;3. 教师对学生的描述进行评价和指导。
22、牧场之国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2、将优美的语言通过积极的想象变成美丽的生活画面,激发学生对荷兰风光的憧憬之情。
理解文章词句,体会词句的美、文章的美。
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在我们这本书的第一组课文当中,我们领略了漓江之水的静、清、绿,感受到桂林之山的奇、秀、险;观赏了金华双龙洞的独特、神奇;更饱览了七月天山的奇丽景色。
那么,除了课文中向我们介绍的这些优美风光,你还知道哪些美丽的景物呢?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生发言)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啊,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风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天老师也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游玩,这是欧洲的一个美丽国度,在这个国家有很多的花,尤其是郁金香,多达200多个品种。
还有水仙、风信子……每年的三月到九月,这里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被人们称为“花之国”(课件出示)。
不仅如此,这里运河纵横交错、大小不一的风车随处可见,于是又有“水之国,风车之国”(课件出示)的雅称。
大家知道这是哪个国家吗?(根据回答课件出示:荷兰)是啊,荷兰不仅是水之国、花之国,荷兰的牧场更是辽阔无垠,占全国领土的三分之一,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牧场之国”(课件出示)。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荷兰的牧场。
(板书、读题)看到“牧场”这个词,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同学们的想像力很丰富,现在我们就赶紧牧场之国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吧。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先请一位同学把阅读提示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指名读)大家听清楚了吗?现在就请你们带着要求自由读读课文,要注意(课件出示自读提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次,要字字入目;2、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检查字词(课件出示词语)毛毡镶嵌模样羊圈牛犊骏马牲畜公爵吆喝呼噜哞哞声极目远眺膘肥体壮仪态端庄辽阔无垠悠然自得默默无言3、学会了字词,咱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牧场之国(读写部分)上课时间:5月29日。
研究课题:写景文中的修辞手法指导策略指导策略:作用阐释、替换比较、画面延展一.教学目标:1.体会写景文中比喻、拟人的妙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句子改写与段落扩写训练。
3.进一步体会写景文中景、物、人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
二.教学重点:明白修辞手法的使用应恰当、符合事物特征。
三.教学难点:仔细观察,抓住特征,恰当表达。
四.课时安排:第2课时。
课前导语:《牧场之国》这篇写景文语言优美,作者用生动的描写,让我们没有去过荷兰的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节课,我们要在上节课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学习文章的表达并运用到我们的习作中。
(一)绿原美景(情境导入)1.跟随老师,走进荷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广袤的绿原(齐读)。
2.荷兰给你怎样的印象?(简答)。
3.真是一个宛若天堂的牧场之国。
这里栖息着许多动物。
你最觉得哪一种写得最传神?为什么?请你默读并注明感受,一会儿我们交流一下。
(二)牛群悠闲(读写指导)1.开放交流。
A.画面色彩丰富。
B.比喻、拟人,让句子更生动【齐读句子】2.比较一。
A.【分角色读句子】发现不同。
B.交流:牛在思考什么呢?(美食诱人、美景醉人)C.小结:运用拟人,赋予牛,人的神态动作,扩大想象空间。
3.比较二。
A.发现不同。
B.为什么把老牛比作家长?(老牛尊严、老年护牛群、牧场是牛家)C.小结:修辞手法的应用要恰当,要符合事物特征【男生读句子】4.比较三:A.【分角色读句子】发现不同。
B.牛犊是小牛,为什么课文不把牛犊比作儿童,而要比作贵妇?(年轻、母的、体态雍容华贵、有风度)C.小结:修辞手法的应用要恰当,建立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女生读句子】5.朗读小结镜头由近拉远,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宛如天堂。
牛群自在享受美食(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草原就是花牛的家。
这一自然段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牛群生活悠然自得。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牧场之国课文(2)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牧场之国》教学设计学习目的:1、熟读课文,认识“镶”“嵌”等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3、积累“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学前准备:师生共同收集关于异国风光的明信片或其他图片以及音像资料课件学习重难点:重点:积累词句难点: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语言导入,激发兴趣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许多美丽的国度,他们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有的风景如画让人陶醉,有的气候宜人使人流连,有的历史悠久引人入胜,有的风情独特让人难忘。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就将去了解一个可爱的国度,请齐读课题——《牧场之国》。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
2、生读课文。
3、检查字词:课文中有些难读的字和词,如果我们把这些难读的字和词都读准了,我就知道刚才你们刚才是读通课文了。
(课件出示生字词)1)镶嵌、骏马、膘肥体壮、辽阔无垠、公爵、悠然自得、牲畜正音垠(注意是前鼻音)并理解意思、镶(后鼻音)嵌(前鼻音)、牲畜(翘舌音)理解:膘肥体壮、公爵2)还有两个多音字是容易读错的:模( mó )型模( mú )样圆圈( quān )牛圈( juàn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受四个“这就是真正的荷兰”1、课文中有一句话出现了4次,是哪句话?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出示课件:这就是真正的荷兰)2、这句话4次分别出现在课文的哪里呢?快速默读课文,找到并用“——”画出来。
3、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呢?指读。
指导朗读:你为什么要这么读呢?把那个词突出来了?还有其它的读法吗?4、一起再把这句话读读。
四、理解内容,感受美景(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那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子的呢?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以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画一画,找出你觉得这一自然段中能体现真正荷兰的语句。
四下导学案 姓名:22* 牧场之国学习目标:1.梳理课文内容,用小标题概括各段大意。
2. 品读关键词句,学写批注,体悟作者对荷兰牧场的赞叹之情。
3.模仿课文的写法进行小练笔。
学习重难点: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知道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通读课文两遍,标上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词,并按课文内容填空。
《牧场之国》一开始写了荷兰是 之国,之国,也是 之国。
接着重点介绍了荷兰是 之国。
每一段的结尾或开头部分都用上了同一句话: 。
2.细读课文,想一想文中( )次提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其实是向我们展现了荷兰牧场的几幅画面。
请以小标题的形式给每一幅画取个贴切的名字吧!① ② ③ ④ 1.我能给加点字注音。
毛毡. 牛犊. 辽阔无垠. 牲畜.膘.肥体壮 镶嵌.. 公爵.2.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牲畜肥壮结实( ) (2)如同沙漠一样,没有边际。
( )(3)悠闲的样子,内心感到非常满足。
( )1.快乐写作。
我们的家乡也很美丽,让我们学习作者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这就是真正的家乡”为开头或结尾,写一段话。
四下导学案姓名:2.轻松阅读。
荷兰“四件宝”告别布鲁塞尔,我来到荷兰王国,用一天时间游览了首都阿姆斯特丹。
见识了荷兰“四件宝”: 风车、郁金香、奶酪和木屐。
荷兰国土面积四万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一千多公里,百分之二十四的面积低于海平面,百分之三十多的面积仅高于海平面一米,人称“海平面下的王国”。
荷兰人民世世代代围堤筑圩向海争地,围海造田增加了六十万公顷的土地,创造了“上帝造人,荷兰人造地”的奇迹。
为了抽干堤内的积水,诞生了一万多台风车,那大大小小的风车遍布在沿海和江河地带,成为荷兰象征。
风车吸引了游客的视野,风车触动了艺术家的灵感,赢得了“风车之国”的美誉。
荷兰多雨,土地潮湿,男女老少都喜爱穿不透水、不怕潮、结实耐用的木屐。
荷兰人对木屐情有独钟,青年男女订婚时,男青年要给女青年送一双漂亮的木屐作为定情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