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与经济伦理
- 格式:pdf
- 大小:142.99 KB
- 文档页数:3
论经济行为的伦理底蕴'从西方与伦理关系的回顾着手,分析了目前的市场经济和伦理道德的辩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市场经济下经济行为的伦理底蕴。
[关键词]市场经济;经济行为;伦理底蕴1 西方经济与伦理关系的回顾在西方,经济与伦理的传统至少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崇尚经济活动中的善行,强调善是经济活动中的目的,经济活动只是达到善的手段。
在近代,从亚当•斯密到约翰•穆勒,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经济伦理思想体系得以形成,经济与伦理得到了较完善的结合。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从人的同情心出发,考察了个人的道德情感和的伦理关系;在《国富论》中,以人的自利本性为基础,确立了古典自由主义的经济观。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这两部分别讨论伦和经济学问题的著作中,各出现了一次“看不见的手”的提法。
斯密说:“(富人)雇用千百人来为自己劳动的唯一目的是满足自己无聊而又贪得无厌的欲望,但是他们还是同穷人一样分享他们所作一切改良的成果。
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们对生活必需品作出几乎同土地在平均分配给全体居民的情况下所能作出的一样的分配,从而不知不觉地增进了社会利益,并为不断增多的人口提供生活资料。
”“他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在这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看不见的手”究竟是什么,斯密在他的著作中没有明确定义,它只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
况且,既是“看不见”,似乎也无法具体说出那只“手”到底指的是什么,它仿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但是,综观斯密在这两本书中论述的思想,我们可以抓住“看不见的手”的实质:它隐喻的是一种建立在利己行为基础上的调节私利与公益关系的市场力量。
按照斯密的理解,“看不见的手”是具有伦理特性的。
《道德情操论》中的“看不见的手”激发了富人们的同情心,使得他们能够与穷人们分享生活必需品,而不是完全地将生活必需品据为己有;《国富论》中的“看不见的手”在个人追逐私利的同时,无意识地、自发地促进了社会公共利益的扩展。
试论我国市场经济伦理道德的培育和发展作者:金志永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第03期[摘要]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换,传统伦理道德已无法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经济的发展亟须现代经济伦理的规范。
完善传统市场经济的各项具体制度,克服传统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培育和发展与我国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伦理道德,是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选择。
[关键词]市场经济;伦理道德;培育;发展[作者简介]金志永,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湖南永州,425100[中图分类号] B822.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7)03-0037-0003社会伦理道德的发展是受经济政治和社会思想影响的具体历史过程,是在克服传统伦理道德消极影响基础上不断演化的过程。
我国市场经济伦理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在开放动态的市场经济结构下,新的伦理道德的生成和发展赶不上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经济发展缺乏正当的伦理道德规范,亟须相应的伦理道德的支持。
建立起相应的伦理制度,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是客观现实的需要。
一、传统落后的经济伦理道德无法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传统伦理道德回归社会现实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制度在我国确立后,它所释放出来的伦理道德力量,改变了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格局,促成了新的社会伦理道德生成和发展。
但我国市场经济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计划经济和传统的自然经济还广泛存在。
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之上的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是一种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抽象德性化伦理道德。
它抽掉了社会应有的物质内涵,人为地将伦理道德和现实生活割裂为互不联系的两部分,从而使社会伦理道德的生成和发展悬浮在社会经济之上,远离百姓的日常生活。
平均主义的计划经济,以行政计划简单地代替市场对经济的自发调节,并用抽象的概念代替具体的个体,无法形成正常的商品生产和交换关系。
市场经济的伦理价值及其分析【摘要】市场经济的伦理价值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市场经济与道德价值观的关系、市场经济中的道德风险、市场经济对个体道德的影响以及市场经济中的伦理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揭示了市场经济存在的伦理挑战和道德困境。
在提出了市场经济的伦理建设重要性,探讨了伦理价值与市场经济共存的可能性,并展望了未来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经济和伦理的更好结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共赢。
【关键词】市场经济、伦理价值、道德风险、个体道德、伦理分析、伦理挑战、伦理建设、共存、展望、建议1. 引言1.1 市场经济的伦理价值市场经济的伦理价值是指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
市场经济所强调的自由竞争、自由选择、契约精神等,都与伦理价值密切相关。
市场经济的伦理价值包括诚信、责任、公平、正义等。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一,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进行交易,市场才能有效运转。
责任则是指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应对社会、环境等承担的责任。
公平和正义则是市场经济体系中保障各方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的核心价值观。
市场经济的伦理价值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规范市场秩序,还可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只有在有伦理价值的指引下,市场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
对市场经济的伦理价值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对于完善市场经济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背景市场经济的伦理价值是当代经济伦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伦理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市场经济与道德价值观的关系、市场经济中的道德风险、市场经济对个体道德的影响等问题,都需要深入探讨和分析。
在当今大背景下,如何在市场经济中塑造积极的道德风貌,如何解决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伦理困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浅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伦理建设魏书明(北京索爱普天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北京 101312)[摘 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伦理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方面,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目标是构建诚信、公正、效率的市场秩序与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努力促进分配公平和经济平等,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贫困与两极分化、维护社会稳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和谐社会与市场经济的建设。
[关键词]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目标[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019-01市场经济是以市场自身调节作为主要调节手段的一种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也是一种秩序经济,秩序的维持依靠的是市场经济自我的规则与道德。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企业的经济伦理体系的整体架构与基本内容是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发展形成的。
由于在发展中缺少了物质基础和利益机制,又夸大了精神力量的作用,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企业日后的发展。
而对于在工业化水平不高的条件下艰难起步的乡镇企业,自其创立之日起,就没有能够形成成熟的经营理念,乡镇企业建设先天不足。
综上所述,基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市场经济伦理建设,道路漫长而又曲折。
1 对于我国市场经济伦理道德现状的分析(1)我国的经济伦理秉承了古代优良的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伦理观念与规范。
在我国早先工业化的过程中,形成了 无私奉献 、 大公无私 等一些具有共产主义色彩的伦理观念。
在经济开放的现代,我国形成的这种伦理思想,带有明显的 群体 和 公有 的倾向,而缺少了 个人 和 私有 的成分。
这一局限是造成我国市场经济在某一个时间段内缺乏活力、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如若不能及时改正,必将严重影响到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造成更深层次的破坏。
(2)中国企业存在着严重的信誉问题,经济活动处境尴尬。
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一些新兴的经济因子迅速成长,却没有产生新的伦理,信用缺失引发的危机开始蔓延,对中国经济的正常发展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
经济学中的伦理问题伦理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学家们越来越关注伦理行为的重要性。
伦理问题在经济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讨论经济学中的伦理问题。
一、伦理与市场经济伦理问题在市场经济中起着重要的调控和约束作用。
市场经济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但同时也容易导致道德风险和道德风险。
例如,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利用低廉劳动力,忽视劳动者的权益,这种行为违背了伦理原则。
因此,市场经济不能简单地只追求经济效益,还应关注伦理道德的尊重和实践。
二、伦理与贫富差距贫富差距是一个凸显伦理问题的方面。
在市场经济中,收入不平等现象普遍存在,这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社会正义的缺失。
因此,经济学家需要思考如何通过合理的分配政策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伦理与环境保护环境保护问题也是经济学中的重要伦理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经济学家呼吁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只有建立起符合伦理原则的环境保护机制,才能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四、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企业不仅要追求利润最大化,还应承担起对员工、顾客、社会和环境的责任。
这涉及到企业道德行为、可持续经营和社会造福的问题。
只有在遵守伦理道德的基础上,企业才能获得长期的发展和社会的认同。
五、伦理与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伦理问题在经济学领域的又一体现。
金融领域的不道德行为容易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动荡。
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就是由金融机构违反伦理原则,进行不合规操作引发的。
因此,重视金融伦理的建立和实践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和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伦理教育来减少金融风险对经济的冲击。
六、伦理与消费行为消费行为中的伦理问题也不容忽视。
现代社会中,广告、推销等手段对消费者的决策产生着重要影响。
市场经济论文商业伦理论文:市场经济下商业伦理的建立[摘要]中国市场经济中需要构建商业伦理道德机制。
商业伦理道德建设机制能促进以内在省为核心的自律,构建以约束为核心的他律。
实践表明,他律对商业伦理道德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法律的强制对商业伦理道德建设的作用重大,本文就市场经济下商业伦理的建立中自律和他律有效性的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市场经济商业伦理自律他律中国市场经济中需要构建商业伦理道德机制。
商业伦理道德建设机制能促进以内在省为核心的自律,构建以约束为核心的他律。
一、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自律和他律的关系自律,即社会成员按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规章制度自觉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规范。
社会管理者对社会成员和各行各业的人都有社会、职业道德及纪律、法律的规定和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按照这些规定和要求约束自己。
他律,包括法律的强制,行政的导向,经济的奖惩,舆论的监督。
主要是指组织、党员干部之间及群众的监督。
这种监督是社会和党内政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是保障党员干部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所必须的。
自律和他律可以体现为道德和法律关系的外化表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通过自律和他律来加强人们的知法、遵法、守法的潜在意识及行为规范。
人的道德素质在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价值导向、内驱激励、行为自律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当社会成员把既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又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价值体系,内化为理想、人格和良心,通过自律以激励自身的道德实践和道德追求,通过他律以评判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时,就会既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又能推动社会前进。
法与商业伦理道德虽分属不同的领域,但两者的联系非常密切:违反法律一定违反商业伦理道德,违反商业伦理道德则有可能向违法发展。
法律与商业伦理道德之间并非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当一个社会的道德不足以维持整个社会生活的秩序时,就可以将商业伦理道德要求通过立法的程序上升为法律。
浅谈我国市场经济下的诚信问题摘要: 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在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市场与伦理的关系是客观和现实存在着的经济伦理问题。
自由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能够演进出权利、自由等重要的伦理观念,它们成为市场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伦理基础。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契约经济、也是信用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根本保障。
然而,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诚信度普遍偏低,这一被普遍认同的商业社会的基本原则却屡遭践踏。
由于市场交易主体的失信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妨碍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的竞争,影响了企业健康、快速和长远发展。
加强诚信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关键词:市场经济诚信伦理市场是在人类交往、交换和交易中形成的,其最大特点是能够比较合理地配置经济资源,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有效的经济运行方式。
占主流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一直都强调市场的重要性。
例如,亚当•斯密认为市场是劳动分工的调节者。
市场的容量决定这种分工所能达到的水平,而分工则是加速生产的过程。
此外,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将供应和需求撮合在一起,透过价格机制使得供求自动趋于平衡;奥斯卡•兰格(Oskar Lange)的描述更加引人注目,他认为市场是人类有史以来的首部电脑,是一部自身能够确保经济活动达致均衡的自我调节机器。
信用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伦理问题,甚至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的说法。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信用危机可能是遇到的最为严重的伦理难题。
人们都知道信用是保障市场经济运行秩序的基本伦理要素,市场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经济主体之间自由的交易和交换活动,要实现平等的交易和交换,经济主体之间就必须以信用为基础,如果一方讲信用,另一方不讲信用,其结果,要么是达不成交易和交换,要么是一方在这场交易和交换中受损,不讲信用的一方获得不当的利益。
但难点在于,如果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人”一味专注于自己利益的理性计算,认为讲信用会影响利益的获得,那么,市场就难以形成相互信任的社会伦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