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T的血流储备分数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60.21 KB
- 文档页数:3
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应用临床路径中国专家共识要点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是一种新型无创检查技术,用于评估心脏冠状动脉疾病的程度和严重程度。
它通过计算心肌在休息状态和最大药物扩张状态下的血流储备来评估冠状动脉的供血情况。
近年来,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的应用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和认可。
为了规范和推广该技术的应用,在中国国内专家达成一致意见并制订了《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应用临床路径中国专家共识》,以下是该共识的要点。
一、适应症:1.可以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提供辅助诊断。
2.可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评估和患者分类。
3.可以用于评估无症状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
4.可以用于评估已知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的病情进展。
5.可以用于评估心肌缺血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6.可以用于评估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
7.可以用于评估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患者。
二、检查流程和注意事项:1.患者需在全身镇静的情况下进行检查,以保证心肌的真实状态。
2.检查前需要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并确保患者没有过敏史。
3.如果患者的心率过快,可考虑给予β受体阻滞剂。
4.检查时需要确保患者的心率和呼吸稳定,以保证影像的清晰度。
5.检查过程中需要进行休息和药物扩张两个阶段的影像采集。
6.影像采集后,需要进行CTFFR计算和分析。
7.需要对结果进行评估和解读,并与临床病情相结合。
三、结果解读和诊断标准:1.根据CTFFR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血流储备组、中度不足组和重度不足组。
2.临床医生应综合考虑CTFFR结果和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
3.CTFFR结果为正常,表示患者冠状动脉供血正常,无明显病变。
4.CTFFR结果为中度不足,表示患者冠状动脉供血有一定程度的限制,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5.CTFFR结果为重度不足,表示患者冠状动脉供血明显受限,可能需要紧急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四、临床应用前景和难点:1.CTFFR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准确和全面的冠状动脉供血评估,有助于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造影的需要。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血管储备分数对冠心病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分析张恒【期刊名称】《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年(卷),期】2024(8)4【摘要】目的:探讨预测冠心病不良心脏事件(MACE)中采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血管储备分数的价值。
方法:本研究将2022年3月—2023年4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31例和无MACE组49例。
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冠状动脉血管储备分数,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将冠状动脉血管储备分数对MACE的预测价值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ACE 组冠状动脉血管储备分数值比无MACE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血管储备分数是影响冠心病患者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通过比较有无MACE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冠状动脉血管储备分数,发现患者的基础疾病、年龄性别、等信息对MACE的影响较小,而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包含冠状动脉血管储备分数值,表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血管储备分数对MACE具有预测价值。
【总页数】4页(P10-13)【作者】张恒【作者单位】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相关文献】1.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预测冠状动脉斑块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价值2.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基于CT的血流储备分数预测阻塞性冠心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价值3.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斑块纹理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4.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血管储备分数对冠心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5.CT血流储备分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心血管危险因素联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状动脉中度狭窄患者冠脉CT血流储备分数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其中冠状动脉疾病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冠状动脉中度狭窄是冠心病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其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近年来,冠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冠状动脉中度狭窄患者冠脉CT血流储备分数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了近三年内在我院接受冠脉CT检查的冠状动脉中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
通过对比分析患者的CTFFR值、冠脉狭窄程度、心血管危险因素等相关因素,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三、相关因素分析1. CTFFR值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本研究发现,冠状动脉中度狭窄患者的CTFFR值与冠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CTFFR值降低的患者,其冠脉狭窄程度往往较为严重。
此外,CTFFR值还可以反映冠脉狭窄对血流的影响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2. 心血管危险因素与CTFFR值的关系本研究还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与CTFFR值呈负相关。
这些危险因素的存在会加重冠脉狭窄的程度,降低CTFFR值。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
四、预后分析通过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跟踪分析,本研究发现,CTFFR 值较低的患者,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高,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等。
此外,这些患者的生存率也较低。
因此,对于CTFFR值较低的患者,应加强随访和干预,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五、结论本研究表明,冠状动脉中度狭窄患者的CTFFR值与冠脉狭窄程度、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CTFFR值的降低可能预示着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生存率的降低。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CTFFR值的评估,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血流储备分数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用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治疗策略血流储备分数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是两种常用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治疗策略的工具。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两种工具及其在治疗临界病变中的作用。
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血液流动压力梯度的测量,用于确定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冠状动脉狭窄是否需要进行血运重建手术。
通过在导管术中,在心脏内部测量舒张末压和最大流量的比值,可以评估血液在冠状动脉内的流动情况。
FFR的结果小于0.8通常意味着需要进行血运重建手术,而大于0.8则意味着可以选择保守治疗。
FFR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已在大量的临床研究中得到验证,并被用于指导手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决策。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基于光学原理的高分辨率影像技术,可以提供冠状动脉内部的高清影像,用于评估血管内膜的病变程度和病变类型。
OCT可以显示动脉壁的厚度、斑块的组成、斑块的稳定性以及斑块与血管壁之间的关系等细节,对于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非常有价值。
基于OCT的影像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帮助他们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例如选择合适的血运重建手术或药物治疗。
血流储备分数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可以起到互补和协同的作用。
FFR可以直接测量血液在冠状动脉内的流动情况,可以提供决策性的信息,用于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而OCT则可以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影像,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病变的类型和程度,从而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制定治疗策略。
临床实践中,通常先进行FFR测试,以确定血运是否需要重建手术。
如果FFR结果小于0.8,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在手术前,可以使用OCT来对狭窄部位进行更详细的评估,确定手术的范围和方式。
OCT的高分辨率影像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血管内部的细节,并帮助确定血运重建手术的切口和末稍支架的位置。
总之,血流储备分数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是两种常用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治疗策略的工具。
FFR可以评估血液在冠状动脉内的流动情况,帮助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OCT则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影像,用于评估病变的类型和程度,指导手术治疗的决策。
FFRCT:无创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检测方式
陆怡菡;曾蒙苏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年(卷),期】2014(020)002
【摘要】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对非创伤性地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着较高的准确性,但不能提供病变血管血流动力学信息.在冠脉造影时测定FFR值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狭窄病变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的金标准,但FFR因其有创性及费用昂贵,尤其在中国,临床上开展有一定难度.将计算流体动力学应用于传统CCTA而计算FFR 值(即FFRCT)现已成为一种新颖的无创性测定狭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检查方式,且已被证实可准确地诊断和排除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本文就FFRCT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总页数】5页(P200-204)
【作者】陆怡菡;曾蒙苏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诊断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诊断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4.42
【相关文献】
1.冠状动脉CT造影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在冠心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J], 何继强;陈方
2.从有创(FFR和iFR)到无创(FFRCT)的生理评价技术 [J], 侯江涛
TA斑块定量参数及无创血流储备分数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J], 穆玥;韩婷婷;洪叶;黄明刚
4.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的研究进展 [J], 李宸;徐少华;陆丽洁;史雨清;龙明智
5.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无创心排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及NT-proBNP的影响 [J], 张富汉;卢吉锋;岳娇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T血流储备分数评价左前降支心肌桥相关性心肌缺血的价值》一、引言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非侵入性检测手段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中,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和血流储备分数(FF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其对心肌供血的影响。
左前降支心肌桥是一种常见的冠状动脉解剖变异,其可能引起心肌缺血。
本文旨在探讨CT血流储备分数在评价左前降支心肌桥相关性心肌缺血中的价值。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因疑似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其中发现左前降支心肌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 检查方法(1)冠状动脉CTA:采用64层及二、方法(续)3. 血流储备分数(FFR)技术在冠状动脉CTA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应用血流储备分数(FFR)技术来评估左前降支心肌桥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其对心肌供血的影响。
FFR是一种无创性的生理学评估方法,通过比较冠状动脉血流在狭窄处和参考节段的血流量,计算出冠状动脉的生理功能储备情况。
4. 数据收集与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资料收集,包括基本情况、CTA 及FFR检查结果等。
分析左前降支心肌桥的存在与心肌缺血的关系,以及CTA和FFR技术在评估中的价值。
三、结果1. 左前降支心肌桥与心肌缺血的关系通过CTA和FFR检查,我们发现左前降支心肌桥的存在与心肌缺血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其中,存在左前降支心肌桥的患者,其FFR值通常较低,表明心肌供血受阻。
2. CTA与FFR在评价中的价值CTA能够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特别是左前降支心肌桥的存在与否。
而FFR则能更准确地评估左前降支心肌桥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其对心肌供血的影响。
两者结合使用,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
四、讨论CT血流储备分数在评价左前降支心肌桥相关性心肌缺血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CTA能够为医生提供关于冠状动脉解剖结构的详细信息,而FFR则能进一步评估冠状动脉的生理功能情况。
冠状动脉CTA:斑块特征定量参数与血流储备分数的相关性分析张晓蕾;唐春香;李建华;刘春雨;周长圣;陆梦洁;张龙江【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18(33)12【摘要】目的: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探讨斑块特征定量参数值与血流储备分数(FFRcT)测量值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CCTA和有创FFR检查的38例患者共50支血管的资料.测量斑块的特征参数(斑块长度、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脂质斑块体积、纤维斑块体积、狭窄程度、最小管腔面积、重塑指数、偏心指数)和FFRCT值,FFRCT≤0.80定义为冠状动脉缺血特异性病变.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和FFR确定的斑块并依据FFRCT值将其分为FFRCT >0.80组和FFRCT≤0.80组.采用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中斑块特征参数的差异性.结果:与FFRcT>0.80组相比,FFRCT≤0.80组中斑块更长[(45.39±14.03) vs (32.51±12.26)mm,P=0.004],斑块总体积[335.55(209.90,561.74) vs 206.93(147.70,262.84)mm3,P=0.008]、纤维斑块体积[263.13(112.63,436.20) vs 149.71 (88.88,177.97) mm3,P=0.013]及脂质斑块体积[23.78(9.84,34.09) vs 3.06(0.89,7.64) mm3,P=0.001]更大.结论:斑块定量特征参数中斑块长度、斑块总体积、脂质斑块体积和纤维斑块体积是影响冠脉血流储备分数的主要因素.【总页数】5页(P1261-1265)【作者】张晓蕾;唐春香;李建华;刘春雨;周长圣;陆梦洁;张龙江【作者单位】210002南京,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210002南京,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210002南京,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心内科;210002南京,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210002南京,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210002南京,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210002南京,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2;R543.3【相关文献】1.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参数与心肌血流储备分数的相关性分析 [J], 陈青;孙冬冬;王海昌;郭文怡;李伟杰;曹丰;王陵;李成祥2.基于冠状动脉CTA的血流储备分数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J], 詹友军;彭俊红;胡浩;周利华3.基于CCTA的冠脉斑块特征参数与血流储备分数的相关性研究 [J], 孙欣杰;徐怡;朱晓梅;葛颖倩;祝因苏;刘王琰;李新立TA斑块定量参数及无创血流储备分数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J], 穆玥;韩婷婷;洪叶;黄明刚5.冠状动脉CTA图像模拟无创血流储备分数对功能性心肌缺血的价值 [J], 官晓晖;李传;黄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人工智能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3-07-02T22:39:36.93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3月3期作者:徐华[导读]基于人工智能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中的应用徐华(新乡医学院;河南新乡453000)【摘要】目的:分析基于人工智能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CT-FFR)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122例稳定性心绞痛病患,全部给予基于人工智能的CT-FFR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计算血管狭窄位置的CT-FFR值。
将FFR值≤0.8作为具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标准,计算基于人工智能的CT-FFR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析基于人工智能的CT-FFR检查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进行对比,基于人工智能的CT-FFR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1.80%(112/122)。
基于人工智能的CT-FFR检查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之间的相关性良好(r=0.652,P<0.001)。
结论:基于人工智能的CT-FFR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和准确性。
【关键词】人工智能;无创血流储备分数;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诊断价值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临床首选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虽然可以在无创的情况下为患者清晰展现冠状动脉解剖状况,然而无法准确评估心肌血供的功能状况[1]。
有创冠脉造影也能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但会损伤血管,患者也有可能存在药物禁忌证[2];而基于人工智能的CT-FFR检查不仅无创,还能准确评估患者血管功能和结构,其诊断效能较高[3]。
本文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122例稳定性心绞痛病患,试分析基于人工智能的CT-FFR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效能和准确性。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23年第31卷第6期心脏影像学•论著CT血流储备分数联合斑块特征对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欧阳丽娜1,2,王晶晶2,3,张怀瑢1,刘宇豪4,王瑞1,2,朱力1*1.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宁夏银川750003;2.宁夏医科大学,宁夏银川750003;3.宁夏国龙医院超声科,宁夏银川750003;4.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放射科,陕西宝鸡721008;*通信作者朱力 ***************【基金项目】2022年度宁夏重点研发计划(2022BEG02025)【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斑块特征及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对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中长期预测价值。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2019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冠心病患者89例。
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资料,测量其斑块特征及CT-FFR,并随访患者36个月内MACE发生情况。
比较MACE阳性组和阴性组间冠状动脉斑块特征和CT-FFR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MACE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不同指标及联合指标对MACE的预测价值。
结果MACE 阳性组18例,共18处责任病变;MACE阴性组71例,共83处非责任病变。
两组管腔狭窄率(Z=3.174)、斑块负荷(Z=3.869)、低密度斑块(χ2=23.141)、餐巾环征(χ2=6.603)、CT-FFR≤0.8(χ2=20.208)、ΔCT-FFR(Z=4.143)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其中CT-FFR≤0.8、斑块负荷>0.58、出现低密度斑块是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不同模型对MACE的预测能力显示,模型1(管腔狭窄≥50%)的AUC为0.595(95% CI0.493~0.692);模型2(模型1+CT-FFR≤0.8)的AUC为0.817(95% CI0.728~0.887);模型3(模型2+斑块特征)的AUC为0.919(95% CI 0.848~0.964)。
《CT血流储备分数评价左前降支心肌桥相关性心肌缺血的价值》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和心脏病理学的发展,冠状动脉的血流动力变化成为了临床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对于左前降支(LAD)心肌桥的监测和评价,是心肌缺血研究中的重点之一。
传统上,心脏超声、心血管造影等技术用于此类评估,然而这些技术具有局限性和复杂性的缺点。
因此,如何通过无创且有效的技术来精确评估心肌桥引起的缺血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中,CT血流储备分数(CT-derived FFR,CT-FFR)技术的出现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本文旨在探讨CT血流储备分数在评价左前降支心肌桥相关性心肌缺血中的价值。
二、方法CT-FFR是通过计算CT扫描得到的冠状动脉图像与血管中血流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评价冠脉的血流储备情况。
这一技术能够在不进行血管内成像或手术干预的情况下,评估心肌缺血风险。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一组患有左前降支心肌桥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T-FFR技术进行评估,并与传统的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三、结果1. CT-FFR与心肌缺血的关联性分析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CT-FFR在评估左前降支心肌桥引起的缺血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
CT-FFR值与心肌缺血程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CT-FFR值越低,心肌缺血程度越严重。
这一发现有助于为临床提供一种快速且准确的评估手段。
2. 与传统方法的比较我们将CT-FFR的结果与传统的血管造影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虽然血管造影能够显示冠脉的解剖结构,但在评估血流动力学方面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比之下,CT-FFR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冠脉的血流储备情况,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依据。
3. CT-FFR在临床决策中的应用基于CT-FFR的评估结果,我们可以为患者制定更为精确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CT-FFR值较低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检查和干预;而对于CT-FFR值较高的患者,则可以考虑采取更为保守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