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 格式:pdf
- 大小:104.04 KB
- 文档页数:3
1 目的对不合格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防止不合格品转序、交付或非预期使用。
2 范围2.1对不合格品的识别和记录、隔离以及评审和处置作出具体规定。
2.2适用于对原辅材料、外购(协)件、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及成品出厂前、后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控制。
3 职责3.1 品管部负责不合格品控制评审,并做好记录。
3.2 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隔离和处置。
3.3 仓库负责对原辅材料、成品的不合格品进行隔离、标识和处置。
4 工作程序在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中被判为不合格品,以及顾客退货的不合格品,责任部门进行隔离存放,并做出标记。
4.1不合格品的确定4.1.1品管部依据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判定。
不合格品的确定:a、原辅材料、外购(协)件、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出按品管部制定的检验规范及产品图面进行判定;b、成品按产品BOM表,图面及检验规范执行。
4.2 不合格品的标识4.2.1 原材料、外购(协)件不合格品由仓库悬挂红牌或隔离存放以红线或红绳加以标识。
4.2.2 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由责任部门隔离存放并以红牌进行标识。
4.3 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法有:a、拒收,针对对不合格原辅材料、外购外协件;b、返工,以达到规定的要求;c、报废,通过返工不能达到规定要求。
4.3.1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方法4.3.1.1 原材料、外购(协)件不合格品依据《采购控制程序》处理。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4.3.1.2 过程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a)操作工自检发现的不合格品应返工,返工后仍不合格的经生产主管及品管确认后作报废处理,若属工装模具或设备方面原因造成的,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处理。
b)检验工序发现的不合格品,如为轻微不合格,由检验员在在巡检记录上提出处置意见,开出“品质异常单”进行处理;如为重大不合格,则由厂长或者品管经理负责组织品管部、生产部,工程部等有关人员召开会议分析原因,提出纠正措施,生产部执行,品管部,工程部跟踪验证,并依检讨意见对不合格品进行快速,及时,适当的处理,处理时限不得超过2天。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是对不符合质量特性要求的产品进行识别和控制,并规定不合格品控制措施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产品生产者的质量检验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建立并实施对不合格品控制的程序,通过对不合格品的控制,实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外构配套件、外协件不接收、不投产;不合格的在制品不转序;不合格的零件不配装;不合格的产品不交付的目的,以确保防止误用或安装不合格的产品。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应包括以下内容:1、规定对不合格品的判定和处置的职责和权限。
2、对不合格品要及时做出标识,以便识别。
标识的形式可采用色标、标签、文字、印记等。
3、做好不合格的记录,确定不合格的范围。
4、评定不合格品,提出对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决定返工、返修、让步、降级、报废等处置,并做好记录。
5、对不合格品要及时隔离存放(可行时),严防误用或误装。
6、根据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对不合格品做出处理并监督实施。
7、通报与不合格品有关的职能部门,必要时也应通知顾客。
1. 目的对不合格品进行有效控制,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和交付。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的不合格,及交付给顾客或顾客开始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等各类不合格品的记录、标识和处理。
3. 职责3.1 品管部负责进料检验和成品检验不合格品的标识,生产部负责制程不良品的标识。
3.2 品管部负责不良品的评审和处理方法的提出,必要时会同工程部,资材部,生产部进行联合评审和处置。
3.3 生产部负责按要求对不良品进行处理,必要时作好相关的记录。
4. 工作程序4.1 进货不合格品的处理4.1.1 处理方式有挑选使用、加工,让步接收(宽收)、退货、报废等。
4.1.2 进货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IQC检验员在不合格原辅料上作“检验不合格”标识,并填写<<IQC检验报告>> 交与本部门负责人审批。
仓库管理员将其移至不合格区。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目的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防止其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范围适用于对不合格的采购产品、半产品与成品,包括已交付给顾客所退货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3.职责3.1技术部和质保部质检负责对不合格品的规定、标识、记录、评审和处置决定,负责对不合格品返工/ 返修后的验证。
3.2管理者代表负责对不合格品让步接收的处置决定。
3. 3生产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返工/返修,其他相关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其他处置决定。
4.工作程序4.1进货不合格品的控制4.1.1进货检验发现不合格品时,质保部质检工作人员须在检验记录表上清楚记录不合格的类型及程度,仓库将其移至不合格品区,处置方式通常有分选、让步接收、退货等,但“让步接收”的决定需报管理者代表批准方可,之后由质保部质检将记录发至相关部门执行,各种处置方式的处理程序如下:a.对原材料及外部供方提供产品检查时,由质保部质检按不同品种的产品进行抽样或全检,合格品才能入库,不合格做退货处理;b.让步接收时,由质保部质检在“不合格”标签或产品标签标注“让步接收”,直接发给生产部使用,当合同有要求时,让步接收须经顾客确认同意:c.退货时,检验记录表发到综合部,由综合部作退货手续。
4.1.2生产、搬运、贮存等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进货产品,经检验员验证后,由质保部质检主管在检验记录表上做出让步接收、退货、报废等处置决定,发相关部门执行,但“让步接收”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让步接收与退货的处理程序同上,若报废决定,则由生产部将其移至废品区,由公司同意处理。
4.2不合格中间的产品、成品控制4. 2.1过程检验、最终检验中检验员抽检所判定的不合格品,检验员需在检验记录表上清楚记录不合格的类型及程度,将其移至不合格品区等待处理,处置方式通常有让步接受,返工/返修、报废等,但“让步接收”需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方可,之后将记录发至相关部门执行,各种处置方式的处理程序如下:a.让步接收时,检验员在不合格标签或产品标签上标注“让步接收”,转至下道工序或入库,合同中有要求时,让步接收须经顾客确认同意;b.返工/返修时,由生产部执行,返工/返修后由质保部对该批产品重新进行检验。
不合格控制流程不合格品的控制流程1 · 识别识别不合格:判断产品合格与否的依据或标准。
- 产品标准- 客户要求- 工艺文件- 检验文件- 样板- 上级的交代与叮嘱2 · 标识检验状态的标识- 标识“待处理”或“不合格”的标识。
- 生产班组:不合格的半成品与原材料要标明“待处理”或“不合格”的标识。
- 检验员在随机卡、流程卡或“返工单”的相应项目标栏内盖检验章,作为“不合格”标识。
- 其作用是:具有可追溯性。
- 最终检验:不合格牌标识。
或写明(注明)不合格现象,如(漏电、拉裂、少孔、搞错型号、严重压痕、少工序、用错材料等)。
3 · 隔离要求:与正常的合格品明确隔离。
- 红色胶盘/物料框。
- 专门独立的不良品架。
- 划分不合格区域,不良品放在不合格品区域内。
- 生产区的摆放与其它产品不同,以示区别,然后按要求拉到维修或返工返修区处理。
- 定时安排人员到不良品区进行确认与数量的登记4 · 记录- 在规定的检验报告上正确记录不合格产品的型号、批次、检验日期、检验依据、不合格品的数量、检验结果。
- 检验报告按规定予审核与批准。
- 流程:5 · 评审当量较大时,或对公司信誉与资金影响大时须评审。
①进货检验:经检验主管以上人员签署处置意见(必要时要组织技术部、生产、供应链、相关部门进行评审)。
②过程检验:对批量不合格品,质量管理部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进行评审。
③最终检验:质控部负责人审批处置结论,必要时,技术部参与评审。
6 · 处置包括以下几种:挑选使用、返修、让步接收、报废处理、纠正预防措施。
①进货不合格品的处置- 退货- 让步接收- 要求供方采取相关的纠正预防措施- 我厂对连续多批不合格,某批大量严重不合格的供方,将安排人员对其审厂并对以后批次加严检验。
②过程不合格品的处置过程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一般有:返工返修、让步接收与报废等几种。
- 处置结论为:返工返修,转至返工返修区处理或交相关责任单位与个人进行返工。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是一套旨在管理和控制不合格产品的方法和规程。
它有助于组织在生产和质量管理过程中处理和解决不合格品的问题。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主要步骤和要素:1. 识别不合格品:首先,需要明确和定义不合格品的标准和准则。
这可以通过参考相关的行业标准、产品规范和质量要求来完成。
同时,也可以根据企业的特殊需求和要求来制定不合格品的定义。
2. 检测和检查:针对不合格品的检测和检查应该尽早地进行,以确保不合格品不会流入下一道工序或交付到客户手中。
这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检测设备、工具和方法来实现,例如检测仪器、抽样检测等。
3. 确认不合格品:一旦不合格品被检测出来,需要进行确认和评估。
确认不合格品的步骤包括评估其严重程度、原因和潜在的影响。
这可以通过使用质量控制工具和技术,如鱼骨图、因果分析、故障模式和效果分析等来完成。
4. 处理不合格品:处理不合格品的方式取决于其严重程度和原因。
轻微的不合格品可以通过进行修复、重新加工或其他纠正措施来改善。
但对于严重的不合格品,可能需要进行报废、退货或重新生产。
5. 记录和报告:所有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都应该被记录下来,并生成相应的报告。
这些记录和报告可以用于以后的分析、审查和改进。
同时,它们也可以作为质量管控的参考和证明。
6. 分析和改进:定期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以识别潜在的问题和改进机会。
这可以通过使用质量管理工具和技术,如统计过程控制、六西格玛等来实现。
通过不断的分析和改进,可以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率和提高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是一个关键的质量管理工具,它有助于组织管理和控制不合格品,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通过明确的步骤和要素,可以有效地处理和解决不合格品的问题,并不断改进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
、目的与适用范围为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需对采购物质、过程产品、最终产品出现的不合格进行控制。
本程序适用于对采购物质、过程产品及最终产品出现不合格的处置。
二、职责1.公司生产经理负责对产品降级申请的审批。
2.生产技术部负责最终产品不合格处置的监督管理和提报产品降级申请。
3.工艺车间负责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不合格的处置。
4.商务部原料采购负责进厂采购物质不合格的处置,仓库负责其他进厂入库物质不合格的处置。
5.质检中心负责最终产品不合格处置后的验证。
三、工作程序1.工作程序流程图见下页图「作程序流程图23.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1)拒收:对不合格标准要求的进厂物质所采取的措施。
2)返工:对不合格品所采的措施,使其满足规定要求。
3)降级:对不符合规定要求而又不能返工的最终成品所采取的措施。
4)让步接收:对虽不符合规定标准要求但对最终产品质量无影响或影响较小的进厂物质所采取的措施,公司让步接收的进厂物质包括燃料煤、工业盐、电石。
4.不合格品处置1)采购物质不合格的处置A.让步接收:燃料煤、工业盐、电石验收不合格,可适当折扣或折价后让步接收。
B拒收:其它采购物质不合格,由验收部门负责人在“进厂物质验质巾请单”上签署意见,仓库予以拒收。
2)过程产品不合格的处置过程产品分析不合格,分析人员及时通知岗位主操作进行工况调整,同时增加分析频率,将增加分析的结果做好记录,并及时报告主操作,直至工况恢复正常。
若连续8小时出现不合格,按《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处置。
(3)最终产品不合格的处置a)返工①生产车间接到不合格的“产品检验报告单”后,车间组织制定对该批产品的返工方案,报生产技术部审批后实施。
②返工的产品,化验室尽心取样分析验证,填写“检验结果报告单”并注明为返工产品。
b)采取降级处置的产品,由各车间提报降级申请,报生产经理审批后处置。
①降级产品隔离存放,做好标识。
5.进行合格处置时,责任部门应对处置过程包括对随后所采取的各类措施进行记录,包括不合格的性质、处置方式和结果等。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简介不合格品指的是不符合产品要求或客户需求的产品,也称为次品或废品。
在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对不合格品进行及时的控制和处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是企业为控制不合格品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通过掌握和实施此控制程序,企业可以减少不合格品的数量和损失,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不合格品的识别在生产中出现的不合格品,通常需要经过识别、分类、记录等步骤进行控制。
不合格品识别是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在生产线上及时发现不合格品,保证关键环节的质量稳定,防止下游产品被不合格品污染。
在生产中,不合格品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类:1.生产过程中未能满足产品特性要求的不合格品,如产品尺寸不符合要求、表面质量不良等。
2.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人为操作失误、机器故障、工具磨损等非可控因素导致的不合格品。
3.环境因素导致的不合格品,如温湿度不当、电力不稳定等。
4.由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出现的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的分类不合格品分类是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第二步,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掌握清楚不合格品的类型、数量和原因,为下一步做出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不合格品的分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按照类型分类:不合格品的类别很多,可以分为外观不良、功能缺陷、性能不佳、工艺缺陷等。
2.按照产生环节分类:不合格品的产生环节也不同,可以分为原材料、零部件、生产过程、装配过程等。
3.按照数量分类:可以按照每批次的不合格品数量、每日/每周的不合格品数量等维度进行分类。
不合格品的处理不合格品的处理是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消除不合格品的影响、增加产品附加值,避免损失产生。
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应当在制定“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时就确定,并组织培训生产、检验、质量等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通常分为以下五种:1.重检2.修复3.进行返工4.报废5.重新生产不合格品记录不合格品记录是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跟踪不合格品的数量、类型和原因,监督不合格品处理的过程和效果,为制定质量改进措施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