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系统防雷解决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9
浅谈兰州枢纽铁路信号设备防雷保护及接地方案摘要: 随着铁路的跨越式发展,铁路信号设备也不断向更集成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信号设备在整个铁路系统中的作用也更加重要。
就兰州枢纽根据地理位置、天气状况等因素合理选择避雷设施,保证铁路信号不被破坏,是保证铁路安全运营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枢纽铁路信号设备防雷接地前言作为站场集中、信号设备密集的兰州枢纽项目工程,在工程中大量运用了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由于这些系统和设备耐过压能力有限,雷电高压以及雷电电磁脉冲侵入所产生的电磁效应、热效应都会对系统和设备造成干扰或永久性损坏。
为确保铁路行车安全,确保信号技术装备的可靠性,对信号设备采取雷电综合防护措施可以将雷电对电子设备造成的灾害降到最低限度,减少被保护的信号系统设备遭受雷击损害的风险,因此有效的信号防雷保护措施将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能够对驼峰专用电源进行合理的安装,积极的监测也是保证驼峰作业安全高效的前提。
1 信号防雷原则与方案通常情况下,铁路枢纽站场设备遭受过电压和过电流攻击的方式主要是直击雷、雷电感应高电压、雷电电磁脉冲辐射。
雷电防护的原则是等电位连接。
等电位连接就是使过电压(或电流)以最短的距离就近与等电位连接网络连接,使过电压(或电流)尽快泄漏到大地,达到保护设备的目的。
电磁兼容防护的原则是利用室内的金属物有机构成一个“法拉第笼”,进行接地连接。
1.1 信号防雷原则(1)外部防雷以信号楼避雷网、避雷带为接闪器,通过引下线和接地体把雷电流泻放到大地。
(2)内部防雷屏蔽(隔离),等电位连接,合理布线,安装浪涌保护器(spd)1.2 防雷方案(1)信号楼防雷信号楼采用由屋顶避雷网、避雷带、引下线和接地系统构成法拉第笼进行防护。
由于本次新建信号房屋,引下线采用暗敷的方式,利用混凝土框架内垂直主筋作为引下线,主筋间用相同规格的钢材相互焊接成不大于5m*5m的网格,并保证电气连接的连续性。
主筋上端与避雷带焊接,下端就近与接地网焊接。
铁路防雷接地做法简介铁路系统中的防雷接地是保障运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适当的接地方案能够有效降低雷击风险,并防止设备损坏和人员伤害。
本文档将介绍常用的铁路防雷接地做法。
接地材料选择接地材料的选择是防雷接地设计的关键。
常用的接地材料包括铜、铝和镀锌钢等。
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是理想的接地材料选择。
铝接地材料相对便宜,但导电性能略差于铜。
镀锌钢作为一种廉价材料,主要用于土壤接地。
接地网设计铁路防雷接地通常采用接地网的形式。
接地网由水平和垂直的接地导线组成,其形状类似于网格。
水平接地导线埋设在地下,与铁轨相连,起到引导雷电能量的作用。
垂直接地导线通常使用接地电极或接地棒,将雷电能量导入地下。
接地网布置接地网的布置需要考虑地形和雷电分布情况。
通常,接地网应尽可能贴近铁轨,以便有效地引导雷电能量。
在相对平坦的地形上,可以采用均匀布置的方式;而在复杂地形上,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接地网的布置点。
接地系统维护铁路防雷接地系统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维护措施:- 定期检查接地材料的连接是否紧固,避免松动造成接触不良。
- 清理接地电极或接地棒的周围土壤,以提高接地效果。
- 定期测试接地系统的电阻,确保其满足要求。
- 对于损坏或老化的接地材料,及时更换或修复。
总结铁路防雷接地是确保铁路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部分。
在设计和维护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接地材料,合理布置接地网,并定期检查和维护接地系统。
这些措施将有效减少雷击风险,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措施及建议杨京军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工具不断完善,特别是在高速铁路方面。
然而由于我国地理区域跨度广,并且电气化铁路缺乏备用系统,高速铁路如果遭遇雷击可能会引发设备故障,甚至导致供电区域停运,因此高速铁路接触网在高速铁路运行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高速铁路能够安全的运行,应该加强对接触网防雷技术的探索。
本文主要就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措施及建议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高速铁路的稳定运行提供建议。
关键词: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措施;建议高速铁路接触网对于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电力机车受电弓的运行通道且输送电流给列车,为机车提供动力,如果接触网因故障断电,将会对列车的供电及运输产生影响。
高速铁路接触网作为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接触网暴露在自然环境当中,许多零件极易被雷击破坏,进而引起电气设备故障,甚至直接影响高铁运输。
1、国内外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的现状1.1简要分析我国接触网当前的防雷设计就我国当前的高速铁路情况而言,高铁项目虽然规模和数量在不断的扩大,但是缺乏完善的备用体系,为确保高铁安全稳定发展,要对高速铁路防雷系统建设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高速铁路兴起于欧洲,德国、法国对于接触网的研究以及应对雷击的处理方式比较成熟,为了遏制雷电引发的高电压,选用适当的避雷设备非常重要。
依照我国相关部门的规定,防雷设施必须布置在强雷区的接触网当中,然而高速铁路接触网部分都分布在强雷多的地区,遭遇雷击是经常的。
必须不断分析和研究相关的防雷技术才能够保证接触网的正常工作。
在实际应用中,要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设计标准,相关规定对于防雷、接地技术的使用以及电磁的兼容性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如今,高速铁路接触网设计大多数都是采用避雷器或者设置防雷线来防雷,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加强网络连接。
2、高速铁路接触网的防雷措施分析2.1接触网安装形式如今,AT供电方式广泛应用在高速铁路上,在布置AF线以及PW线时需要特别注意,AF线可布置在PW线的下方。
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措施及建议郭华峰摘要:高速铁路迅速的建设,给人们的出行带来非常多的便利,但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所以高速铁路中的接触网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因此,可以说高速铁路接触网,在高速铁路运行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接触网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为了能够使高速铁路能够得到畅通无阻的运行,需要对接触网进行必要的保护措施,而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接触网防雷措施。
本文将对高速铁路接触网关于防雷措施做简要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措施;探讨目前高速铁路的具体运行情况,还存在一部分线路有雷击的现象发生,且相对较频繁。
雷击现象的频繁发生,从而时常有跳闸的情况。
随着铁路建设在不断的加大里程的建设过程中,重载、高速铁路也在不断的发展,这样所形成的后果是,接触网发生雷击故障得到减少,事故发生也就变少了。
因此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一、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措施的具体分析(一)对合成绝缘子的应用通常情况下,高速铁路接触网在遭受到雷击以后,一定会有重合闸失败的现象产生。
出现这样的一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工频电弧在遭受到雷击灼烧以后,就会有破损,那么线路的绝缘性,就没有办法发挥作用,更别说是进行自动的恢复,从而使重合闸失败的现象发生。
为了能够使接触网在发生雷击事件以后,绝缘子不会被烧坏,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做好对工频电弧的良好疏通,这样才可以确保电弧绝缘子的表面不会有燃烧的情况发生。
为了能够使高速铁路的接触网得到更好的保护,相关的过程中人员一定要采取非常高效的措施,来对此类问题进行完善化的解决,如可以对避雷器和避雷线加大应用,从而将绝缘子的抗燃烧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
现阶段,大部分的高速公路,所应用到的输配电线路绝缘子材料,都应用的是合成硅胶以及玻璃。
而在对不同材料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所具有的优缺点都存在比较大的区别。
在输配电线路绝缘子应用的材料是合成硅胶是,在抗灼烧能力方面相对较强,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的原因在于绝缘子在遭受到电弧工频的灼烧时,会有大量的气体喷出,而所喷出的气体,通常情况下会具有吹弧的效果,可以将电弧吹离绝缘子的表面。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防雷措施的探讨摘要:高速电气化铁路发展迅速,接触网作为担负机车供电的重要设备,位于高铁线路的最上方,极易遭受雷击引起损坏。
文章主要针对铁路电网结构及特点,分析接触网雷害,结合我国电气化铁路现状,对铁路接触网系统防雷进行探讨研究,并提出接触网系统防雷的改进建议关键词:铁路;接触网;防雷措施引言随着高速、重载铁路事业的发展,铁路运输对接触网供电安全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接触网线路里程较大且完全是架空结构,绝大部分裸露于自然环境中,使得其遭受雷害的几率大大增加,一旦遭受雷击则易造成绝缘闪络断裂、线路跳闸等事故,严重时会导致列车停运,对铁路运输造成巨大影响。
因此,接触网的防雷是实现电气化铁路安全、稳定、不间断供电的一个重要环节。
1 接触网简介及特点1.1接触网的组成接触网是沿铁路线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其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支柱与基础几部分组成,接触悬挂包括接触线,吊弦、承力索以及连接零件;支持装置用以支持接触悬挂,并将负荷传给支柱或其它建筑物;定位装包括定位管和定位器,其功用是阆定接触线的位置,使接触线在受电弓滑板运行轨迹范内,保证接触线与受电弓不脱离,并将接触线的水平负荷传给支柱;支柱与基础用以承受接触悬挂、支持和定位装置的全部负荷,并将接触悬挂固定在规定的位置和高度上。
接触网的电压等级:工频单相交流制:25kv。
接触网供电方式有单边、双边供电和越区供电。
单边和双边供电为正常的供电方式。
越区供电是一种非正常供电方式(也成事故供电方式)1.2接触网的特点(1)空间环境特性接触网沿路轨架设,线路四周的各类建筑物,电力输电设施、通讯信号线路与接触网之间互相影响。
(2)气候特性大气温度、湿度、冰雪、大风、大雾、雷电等气象条件对接触的作用十分明,接触网的机电参数等都会随气象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突然的气候变化还可能造成重大行车事故。
(3)无备用特性接触网沿铁道线架设,分布区域广,加之必须与受电弓滑动接触才能将电能输送给电力牵引机,从技术上无法实现接触的备用。
铁路防雷接地施工方案1. 引言在铁路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由于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特别是雷击灾害对线路设备和震荡电流对人身安全都存在威胁。
为了保障铁路的安全运行,防雷接地施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档将介绍铁路防雷接地施工方案。
2. 防雷接地施工原则防雷接地施工的主要原则如下:1.接地电阻应满足设计要求,一般不应大于10欧姆。
2.接地装置应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防腐蚀性能,确保长期稳定地接地。
3.接地设备应与铁路信号设备、电气设备等相互独立,以避免干扰。
4.接地设备应满足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3. 防雷接地施工步骤3.1 施工前准备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1.确定施工现场: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施工,避免影响铁路正常运行。
2.检查材料准备:确保所需的接地材料齐全,包括接地电极、接地导线等。
3.安全措施:施工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3.2 防雷接地电极的安装防雷接地电极是将雷击电流引入地下的设备,其安装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基坑开挖:按照设计要求开挖防雷接地基坑,基坑应具有足够的深度和面积。
2.基坑处理:清理基坑内的杂物,并确保基坑底部平整。
3.安装接地电极:将接地电极垂直地安装在基坑底部,电极应紧密贴合基坑壁。
根据设计要求,可以采用钢铁接地电极或铜接地电极。
4.填充接地材料:将接地电极周围的基坑填充接地材料,确保接地电极与土壤之间的接触良好。
3.3 防雷接地导线的敷设防雷接地导线的敷设是将接地电极与铁路设备连接起来,其敷设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导线准备: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规格的导线,并按长度要求进行切割。
2.导线敷设:将导线连接到接地电极和铁路设备上,避免导线产生过长或过短的问题。
导线敷设应走直线,不得交叉或弯曲。
3.导线固定:导线敷设完毕后,应进行固定,防止其松动或受外界干扰。
3.4 接地设备的检测接地设备的检测是为了确认施工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其检测包括以下内容:1.接地电阻测量: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器对接地电极的电阻进行测量。
浅析铁道信号设备防雷措施一、铁道信号设备雷电防护的特点铁路信号设备遭受雷击过电压和电流的类型主要可分为三种,即:直击雷、感应雷和传导雷。
结合信号设备的分布特点及雷电攻击的途径分析,铁路信号设备雷电防护存在以下特点。
(1)信号设备占地面积较大,且很多设备分布在山区、旷野等易遭受雷电攻击的地区。
(2)铁路的钢轨是雷电流的良好导体,与钢轨连接下来相关铁路信号设备,如信号机、轨道电路、电动转辙机等较容易受到雷电流的威胁。
(3)自动闭塞、半自动闭塞等信号条件线、控制线,在非电化区段大部分使用架空线,它们均架设于信号与通信混合线路或自动闭塞高压信号线路上,由于它们暴露在旷野郊外,在雷雨季节容易遭受到雷电的袭击,线路中的大电流会串入信号机房内部,从而引起对内部设备的损坏。
(4)雷电防护的原则是“等电位”,由于机房存在多类接地系统,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均衡,在雷击发生时,雷电流引起地电位差,也容易造成“地电位反击”,使人员或设备遭受损害。
二、铁路信号综合防雷措施(一)铁路信号综合防雷整治原则铁路信号设备本身的电磁兼容性应符合《铁道信号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试验及其限制》(TB/T3073-2003)规定要求。
铁路信号防雷综合整治总的原则是:利用室内的金属物有机地构成一个“法拉第笼”,进行接地连接。
站场综合防雷设计本着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达到防御或减轻雷电灾害、提高防雷安全度的目的。
(二)铁路信号综合防雷具体措施为了提高铁路信号设备安全性及机房设备、计算机的运行可靠度,整个车站信号设备的雷电防护一定要有良好的避雷设施、下引线和统一的接地网,采取完善的直击雷、感应雷防护措施。
同时必须在供电系统、信号采集传输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机房接地系统等进行可靠有效的防护,在拦截、分流、均衡、接地、布线、布局等方面做完整的,多层次的综合防护。
(1)室外信号设备直击雷防护和屏蔽包含信号设备的箱、盒、柜等壳体应具有良好的电气贯通和电磁屏蔽性能,壳体内设专用接地端子(板)。
铁路系统防雷解决方案一、系统简介随着现代化的进展,铁路站内设备越来越先进。
雷击发生时,雷击放电诱发雷击电磁脉冲过电压和过电流,经站场电源系统、通信信号传输通道、接地系统及建筑物直击雷防护系统,通过传导、感应的方式损坏站内通信信号设备及网络通信设备,造成损失巨大,直接威胁铁路正常的安全运输生产。
二、铁路站场雷电防护的分析铁路站场设备遭受过电压和过电流攻击的途径可分为直击雷、感应雷、操作过电压三种。
结合站场设备的分布特点及雷电攻击的途径类型,铁路站场雷电防护存在以下特点。
A、铁路站场占地面积较大,站场主要设备(如数字微波通信、车站数字通信分系统、站场广播机、无线列调通信、平面调车通信、信号微机联锁等设备)集中在信号楼、通信楼。
信号楼、通信楼的避雷针应能满足对整个信号楼、通信楼区域的保护,有效防止直击雷的袭击。
B、铁路道轨是接受直击雷和传导雷感应雷的良好导体。
与道轨连接的相关铁路信号设备,如信号机、轨道电路箱、道岔电动转辙机等,将受到雷击的严重威胁。
C、信号楼微机联锁及通信机房、通讯楼通讯机房等重要区域的户外线路可能遭受到直击雷后,线路中的大电流串入各机房内部,从而引起对内部设备的损坏。
当雷雨云之间、雷雨云对大地之间放电时,雷闪电流的高频电磁场对暴露在空间或室内的电源线、信号线、数据线上产生远远超过设备抗电强度的感应雷击过电压,使设备损坏。
D、雷电防护的原则是“等电位”。
由于机房存在多类接地系统,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均衡,在雷击发生时,雷电流引起地电位差,造成“地电位反击”,使人员和设备遭受损害。
E、操作过电压引起的危害,如储藏设备的开关、输电线路的短路、周围大容量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工业干扰或操作过电压在电源线上会产生5000~6000V、3KA的浪涌过电压及浪涌电流,它们的窜入也会将信号楼、通信楼内的设备产生很大的破坏后果。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得出:为了提高铁路站场建筑物安全及机房设备及计算机、通信网络的运行可靠度,整个站场的雷电防护系统一定要有良好的避雷针、引下线和统一的接地网,采取完善的直击雷防护措施。
同时必须在车站的供电系统、天馈系统、信号采集传输系统、程控交换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机房接地系统等进行可靠有效的多级综合防护。
在拦截、分流、均衡、接地、布线、布局等方面作完整的,多层次的综合防护。
铁路站场雷电防护总的原则是经等电位连接,使过电压(或电流)以最直接的路径尽快泄漏到大地,达到保护设备的目的。
电磁兼容防护总的原则是利用室内的金属物有机地构成一个“法拉第笼”,进行接地连接。
站场综合防雷设计本着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达到防御或减轻雷电灾害、提高防雷安全度的目的。
三、设计参照标准铁路站场综合防雷的设计主要执行或参照以下标准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A267-2000《计算机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安全防护规范》GB7450—87《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9361—8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等四、雷电防护设计1、外部防护A、避雷针到现在为止,防避直击雷都是采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作为接闪器,把雷电流接收下来,然后通过良好的接地装置迅速而安全把它送回大地。
所有的避雷装置都只是把雷击的机率和强度大大地降低,百分之百可靠的避雷装置即使能做出来,造价也是十分昂贵的。
常用的接闪装置,如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等,它们都是用金属做成,安装在建筑物的最高点,如屋脊或屋角等最易受雷击的地方。
避雷网是用金属线造成的网,架在建筑物顶部空间,然后用截面积足够大的金属物让它与大地连接。
当高空出现雷云的时候,大地上由于静电感应作用,必然带上与雷云相反的电荷,然而接闪设备(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等)都处于地面上建筑物的最高处,与雷云的距离最近,而且与大地有良好的电气连接,所以它与大地有相同的电位、以致接闪设备附近空间电场强度相对比较大,比较容易吸引雷电先驱,使主放电集中到它上面,因而在它附近尤其是比它低的物体受雷击的几率就大大减少。
而接闪器被雷击的几率却大大提高,所以就接闪器本身而言,它不但不能避免雷击,相反是招来更多的雷击,它以自身多受雷击而使周围免受雷击。
直击雷防护铁路站场直击雷防护重点区域是通信楼、信号楼和户外岔群咽喉区设备。
通信楼直击雷防护。
在安装避雷针,避雷针安装高度按滚球法则计算。
针带结合原则,引下线采用Φ12mm的热镀锌扁钢。
防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小于1欧。
避雷针可保护通信楼、部分铁轨和场区部分咽喉区的部分信号机等铁路设备,免受直击雷的侵害。
户外岔群咽喉区直击雷防护。
铁路站场岔群咽喉区的特点是设备分布较为集中,在岔群咽喉区附近各建立独立防雷铁塔,防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小于10欧。
对咽喉区内大部分的轨道电路箱、道叉电动转辙机及信号机等设施进行了直击雷的保护,免受直击雷的侵害。
设计依据依据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版)第四章:防雷装置,第一节:接闪器;第五章:接闪器的选择与布置中关于避雷针的要求,参考IEC 61024《建筑物防雷》标准第一部分:通则,第二节:外部防雷装置(LPS);第二部分:防雷装置的设计、安装、维护及检查,第二节:防雷装置(LPS)的设计;第三节:外部防雷装置(LPS)的施工;在满足客户所提技术需求的情况下,按照99(03)D501-1 《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标准图集进行施工。
根据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4.1.1条的要求:避雷针宜采用圆钢或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针长1m以下圆钢为12mm 钢管为20mm针长1-2m 圆钢为16mm 钢管为25mm烟囱顶上的针圆钢为20mm 钢管为40mmB、避雷带和避雷网设计依据依据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版)第四章:防雷装置,第一节:接闪器;第五章:接闪器的选择与布置中关于避雷针的要求,参考IEC 61024《建筑物防雷》标准第一部分:通则,第二节:外部防雷装置(LPS);第二部分:防雷装置的设计、安装、维护及检查,第二节:防雷装置(LPS)的设计;第三节:外部防雷装置(LPS)的施工;在满足客户所提技术需求的情况下,按照99(03)D501-1 《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标准图集进行施工。
根据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4.1.2条的要求:避雷带可采用圆钢或扁钢制成,其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圆钢直径不小于8mm 扁钢截面积不小于48mm2 厚度不小于4mm。
避雷带可沿建筑物四周女儿墙上敷设,并与避雷针、引下线、天面电磁屏蔽网做良好的连接。
根据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4.2.1条的要求:引下线应采用圆钢或扁钢制成,优先选用圆钢,其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圆钢直径不小于8mm 扁刚截面不小于48mm2 厚度不小于4mm。
引下线设置不应小于2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8m。
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
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当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应在个引下线上距地面0.3m至1.8m之间装设断接卡。
C、接地装置设计依据依据GB 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版)第三章:建筑物防雷设施;第四章:防雷装置,第三节:接地装置中关于接地的要求,参考IEC 61024《建筑物防雷》标准第一部分:通则,第二节:外部防雷装置(LPS);第二部分:防雷装置的设计、安装、维护及检查,第二节:防雷装置(LPS)的设计;第三节:外部防雷装置(LPS)的施工;在满足客户所提技术需求的情况下,按照99(03)D501-4 《接地装置安装》标准图集进行施工。
GB 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标准第5.1.2条强制要求:需要保护的电子信息系统必须采取等电位连接与接地保护措施。
5.2.5条强制要求:接地与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
5.2.6条强制要求: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建筑物的自然接地体,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
5.4.1-2条强制要求: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由TN交流配电系统供电时,配电线路必须采用TN-S系统的接地方式。
D、实施方案依据以上标准要求,通常辅助接地网设计如下:首先要将所有建筑物基础钢筋用40×4mm镀锌扁钢做两点连接,组成联合地网;其次要将所有外露电力设备的保护接地,建筑物顶部设备的保护接地,架设的避雷针的引下接地等与主地网进行连接;最后对信息控制系统的信号线路直流工作接地做单独接地处理,并在机房内部设置均压带和等电位汇流排。
考虑到地网使用的长期性和耐腐蚀性,建议使用非金属接地模块制作地网。
地网布置依据地形进行设计。
水平接地体使用40×4mm镀锌扁钢,埋深0.6米;垂直接地体使用L50×50×5×2000mm镀锌角钢;垂直接地体间使用非金属接地模块。
地网引出地网测试极到地面上,以便以后检测地网情况。
或者水平接地体使用40×4mm镀锌扁钢,埋深0.6米;垂直接地体使用非金属接地模块。
2、内部防护A、雷击电磁脉冲防护对缆线布放和接地系统的要求铁路站场主要设备集中在信号楼、通信楼。
雷击电磁脉冲防护的重点是信号楼和通信楼内的敏感电子设备。
在进行电源和信号线防雷器配置时,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考虑。
(1) 电力电缆应埋地引入建筑物,电缆埋地部分不应小于15米(GA267-2000第7、第8条)。
室外卫星馈线和其它各种通信、信号电缆应采用具有双层金属防护层的电缆,其外层金属防护层在顶部及进入机房入口处的外侧应就近接地。
当采用单层屏蔽电缆或无屏蔽线缆时,应穿金属管或金属线槽引入建筑物内,金属管(或线槽)的两端就近接地,金属管(或线槽)的连接处应有效跨接(GB50057-94第6.3.1条)。
因此,出入信号楼、通信楼的电力电缆(线)、通信缆线、信号电缆应采用金属护套电缆或敷设在金属管内,缆线金属护套或金属管应在顶部及进入机房入口处的外侧就近分别接地;进入信号楼、通信楼低压电力电缆宜全程埋地引入,其电缆埋地长度不应小于15m;微波铁塔上架设的同轴电缆应穿在金属管内,金属管应分别在上下端接地;进入机房的电缆桥架应屏蔽接地。
(2) 信号楼、通信楼应采用共用接地系统(GB5005794第6.3.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