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族精神的内容(是什么)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4
民族精神基本内容概述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追求和特质。
它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信仰、价值观、品质和个性。
民族精神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来源,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依赖的基础。
自尊自信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自尊自信。
一个民族只有具备自尊自信的精神风貌,才能在国际社会中自信地与他国交流和对话。
自尊自信的民族更有底气去维护自身利益,发展自己的文化和经济,保护和传承自己的传统和历史。
中国民族精神中的自尊自信体现在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的塑造上。
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民族精神的另一个核心内容。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其民族团结的力量。
民族团结犹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使某个民族能团结一致地战胜内外的困难。
民族团结还体现在不同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和互助合作上,加强了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推动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
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国主义是指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是一个人对祖国的敬仰和奉献精神。
中国的民族精神深植于人民对祖国的深情厚意,无论是在历史的战争中,还是在现代的建设进程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
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还包括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蓝本,它是一个民族长期积累的智慧结晶,具有独特的艺术、哲学、价值观和传统。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上。
通过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可以使一个民族更好地理解和展示自己的精神和特质,进而增强民族凝聚力。
创新精神创新精神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
创新精神是指通过思维方式的创新,创造出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和新的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中,创新精神不仅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动力。
共同价值观民族精神还体现在共同的价值观上。
共同的价值观是一个民族成员在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上的共同认同。
共同的价值观可以形成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基本内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一种集体的意识和价值观念体系,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内涵。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包含着以下基本内容:一、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具体表现为对祖国和民族的深厚情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对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蕴含着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核,激发和凝聚着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二、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价值观念。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集体荣誉和集体利益,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强调团结、协作、互助、奉献等集体主义的精神品质。
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在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推动民族进步和团结奋斗的重要力量。
三、孝道精神孝道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重要核心。
中华民族崇尚孝道,认为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是社会团结和谐的基础。
孝道精神体现了对父母和长辈的敬爱、关怀和孝顺,同时也体现了对子女和后代的关爱和教育。
孝道精神在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传承创新的精神支撑。
四、勤劳勇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品质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劳动,认为劳动是光荣的,是实现自身价值和贡献社会的重要途径。
勤劳勇敢的精神使中华民族能够面对困难和挑战,勇往直前,不畏艰难,不放弃追求。
这种勤劳勇敢的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得到了充分展示,也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动力。
五、和谐共生和谐共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特征。
中华民族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崇尚和平共处、友谊互助的理念。
中华民族历来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和平衡发展。
和谐共生的精神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也为全球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民族精神手抄报内容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核心。
它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是历史、传统、道德、风俗、习惯、信仰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
民族精神是每个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重要源泉,也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体现。
在当今社会,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民族精神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上。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这些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
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增强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其次,民族精神体现在对民族精神品质的追求上。
勤劳、朴实、友善、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美德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在现代社会,我们仍然需要弘扬这些美德,让其成为我们行为的准则,从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建设和谐社会。
再次,民族精神体现在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忠诚上。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家利益面前,我们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民族精神体现在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上。
民族精神是源远流长的,它不仅包含着对过去的回顾和传承,更重要的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
我们要相信自己的民族拥有无限的潜力和可能性,要有信心和勇气去开拓未来,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总而言之,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简述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以及弘扬中国精神对
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是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以谦逊、仁爱、厚德、勤勉、君子、尊卑、拼搏、谋略为主要品格。
其中,谦逊表现为虚心能汲取别人优点;仁爱表现为善待同胞;厚德表现为崇尚德智兼备;勤勉表现为勤勉有效;君子表现为坚持正义;尊卑表现为尊老爱幼;拼搏表现为敢为拼搏创新;谋略表现为把握节律。
弘扬中国精神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首先,弘扬中国精神能激发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其次,弘扬中国精神能凝聚民族的意志,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再者,弘扬中国精神能增强全民族的责任意识,激发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团结精神;最
后,弘扬中国精神能激发全民族的斗志和拼搏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社会基础。
民族精神是什么?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当中,所孕育而成的精神样态。
它是种族、血统、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等等所熏陶、融汇而成的文化慧命,也可说是一个民族的内在心态和存养。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中华各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各民族生活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的文化浓缩,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支撑和动力,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灵魂。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阐释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含义意义典例爱国主义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它是一个民族凝聚起来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它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团结统一指一个民族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维护统一的互助合作精神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力量“四海之内皆兄弟”“兄弟齐心,其力断金”、土尔扈特东归、郑成功收复台湾等爱好和平指一个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团结合作,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奉献的精神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化干戈为玉帛”、礼仪之邦、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等勤劳勇敢指一个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不惧艰难的精神这种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列举我国民族精神我国民族精神是指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一种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体系。
它不仅是民族团结和国家凝聚力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力量的集中体现。
我国民族精神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内容,下面我将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勤劳朴实、团结友爱和自强不息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爱国主义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之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体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利益的高度忧虑。
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抗击外敌入侵、保卫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斗争,还是对祖国繁荣富强的追求,都离不开爱国主义的指引和推动。
爱国主义鼓舞着每一个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集体主义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体主义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强调团结协作、互助支持的价值观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集体主义观念深入人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和共同意识。
集体主义精神不仅在家庭、学校、企业等小范围内发挥作用,也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集体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第三,勤劳朴实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特征之一。
勤劳朴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强调劳动光荣和诚实守信。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实干,崇尚勤劳致富的精神,这种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勤劳朴实的精神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培养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品质,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团结友爱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
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互助合作。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各个民族始终保持着良好的互助合作关系,共同抵御外部侵略,共同开创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团结友爱的精神在现代社会同样重要,它有助于凝聚人心、增进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自强不息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
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中的重要内容就是爱国主义,即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中华民族历史上众多的爱国英雄和民族志士,以及中华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情感,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2. 求真务实:中华民族精神强调实事求是,注重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
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众多科学家、思想家、发明家等,都以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为特点,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务实精神。
3. 团结协作:中华民族精神强调团结协作,注重集体主义和互助精神。
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众多民族英雄和民族志士,都以团结协作、互助互爱为核心,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团结协作精神。
4. 传承创新:中华民族精神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强调创新和开拓。
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众多学者、艺术家、思想家等,通过传承和创新,使中华民族文化得以发展和进步,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传承创新精神。
5. 文明礼仪:中华民族精神强调文明礼仪,注重人伦道德和社会规范。
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众多圣贤和思想家,都强调以文明的态度对待他人,提倡崇尚礼仪和道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文明礼仪精神。
这些内容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也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
名族精神的内容民族精神的内容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文化积淀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观念。
它是由一系列共同特征和信念组成的,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独特性、自豪感和凝聚力。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存续的核心要素,它体现了民族的传统和文化积淀。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社会等角度来探讨民族精神的内容。
一、历史传承民族精神的形成离不开历史的积淀和传承。
历史是民族精神的一面镜子,记录着民族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历史轨迹和经历,这些历史经验和文化传统植根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代相传的历史记忆和英勇事迹,激励着民族人民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历史的荣辱成为一种激励和指引,激发出民族精神的力量。
二、文化特质民族精神是由特定文化因素滋养而成的,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基和源泉。
民族艺术、民俗风情、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都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独特的文化特质凝聚着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体现了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
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注重“仁爱”、“和谐”、“忠诚”等价值观念的传承,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义务的平衡。
这些价值观念在中国人的心中扎根,并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得以传承下来,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民族精神。
三、社会风俗民族精神还体现在民族社会风俗和民众行为规范中。
社会风俗是一种文化的展示,它承载着民族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礼节规则。
社会规范和行为习惯对民族的凝聚力和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日本人的“和谐”与“尊重”精神,体现在他们对他人的友好待遇、尊重长辈和崇敬祖先的行为上。
这种社会风俗植根于日本人的价值观念,代代相传,形成了日本人独特的国民性格。
四、共同目标和使命民族精神的形成必须有共同的目标和使命作为支撑。
这种共同目标和使命既可以是历史中的抗争和斗争,也可以是面临的挑战和命运共同承担。
例如,以色列民族在追求犹太人民族自决权利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精神,他们通过不屈不挠的斗争和奋斗,最终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弘扬民族精神的黑板报内容弘扬民族精神的黑板报内容1、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是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顽敌和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魂。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改革开放新时期有: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
改革开放以来又出现了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等。
4、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创新;广泛开展有关弘扬民族精神的`活动等。
5、我们青少年要、了解民族精神;广泛宣传民族精神;积极参加弘扬民族精神的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树立远大的理想,热爱祖国,增强责任感,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等。
6、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自觉弘扬中华文化,提高文化认同感。
7、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
8、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
与时俱进的传统美德:作为传统道德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弘扬民族精神的黑板报内容】。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形成的一种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所在。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尊重传统文化、勤劳、善良、诚信、勇敢、诚实、互帮互助等为主要内容。
首先,中华民族精神强调爱国。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天下为公”的思想,强调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个人和家庭的利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国精神被赋予了很高的道德价值,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精神的核心。
其次,中华民族精神强调尊重传统文化。
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文明史,这种文明的根基是先人智慧的结晶。
尊重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多元性,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第三,中华民族精神强调勤劳。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人视勤劳为一种价值,他们认为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够获得充实的生活和幸福的未来。
勤劳之精神不仅能够带给中华民族成果和积累,而且也能够成为振兴国家的重要力量。
第四,中华民族精神强调善良。
善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人认为善良是一种仁义之道,是成功和幸福的基础。
善良之精神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要以身作则,用善良的态度去面对一切事物。
第五,中华民族精神强调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多年由来的传统美德,中国人视之为处世之道。
诚信关系到个人品格,也是商业交往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一条道路。
凭着诚信就能够更好地赢得信任和尊重。
第六,中华民族精神强调勇敢。
中国人在历史上曾经克服了许多困难和挑战,面对敌人的侵略时,中华民族勇敢地前进,展现了民族的气概与辉煌。
现代社会,勇敢这一美德依然不可或缺,我们应该学会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总之,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国文化的灵魂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它是中华民族不断奋斗和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应该保持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观,这将有助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第七课
1.民族精神的内容(是什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2.为什么要发扬民族精神(为什么)?
(1)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2)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作用,对外具有展示民族精神的功能,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继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3.怎样弘扬民族精神(怎样做)?
国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四条)
(1)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主心骨”。
(2)必须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
(3)必须充分汲取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
(4)最重要的是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青少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三条)
(1)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自觉接受民族精神教育。
(2)积极参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
(3)青少年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多的是表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我们要从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文化建设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其重要任务。
②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
P94
5.自觉接受民族精神教育包括:
a中国历史和国情教育;b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c革命传统教育;d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成就教育。
第八课
1.理想的分类:自身理想、家庭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
2. 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 为实现共同理想“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4. 我国现阶段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5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经济方面: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6.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艰苦奋斗的必要性)
(1)艰苦奋斗是通向理想的必经之路,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当前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仍未得到根本改变;
(3)西方敌对势力还想尽办法遏制我国发展。
(4)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共同理想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风险
7. 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是什么)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奋斗
8.青少年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奋斗,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当代青年要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就要继承优良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9.. 青少年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我们要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做起,自觉磨练自己,再能逐步把自己造就成能担负重任的人。
我们提倡艰苦奋斗,并不是过苦日子,而是反对铺张浪费和贪图享受,是为了培养吃苦耐劳、不畏艰险、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艰苦创业精神。
第九课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
答: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⑵①战争曾给人类带来了太多的不幸和灾难,世界各国人民渴望世界持久和平。
②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2、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其影响怎样?
答:⑴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
⑵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创造了许多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3、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如何?作用是什么?(或怎样正确认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下面的三个方面)
答:⑴地位①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性大国。
③我国潜力巨大、前景光明,是一个正在和平发展的大国。
⑵㈠经济作用:我国是世界商品的销售市场;是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㈡政治作用:①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②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在当今世界树立起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4、我国现在面临哪些战略机遇?
①世界格局多极化为我们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提供了可能;
②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来发展自己;
③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为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④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5、我国面临严峻挑战有哪些?
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的威胁依然存在,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影响有所影响;
②经济全球化也给我国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某些西方大国,控制国际经济组织,动辄以经济制裁相威胁,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困难;
③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还处于劣势等等。
6、我们应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或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怎样做?)
①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集中主要精力,加快经济发展。
②提高抓机遇的本领,增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能力。
③青少年应有“勇立潮头敢为先”的精神,勇于担当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
7、我们怎样走向世界,更好地为祖国服务?
①我们要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提高自身素质,积极走向开放的世界,更好地为祖国服务。
②走向世界,需要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
③走向世界,需要具有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
④走向世界,还需要善于学习。
第十课
1. 升学考试焦虑现象的表现是什么?影响?P137
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情绪紧张,心慌意乱;记忆卡壳。
一般的焦虑现象是正常的现象,但是,严重的考试焦虑现象则会影响学业水平的正常发挥,也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2. 怎样正确对待升学考试焦虑现象?克服考试焦虑现象的方法?P137-138
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
关键在平时勤奋学习,把所学知识和技能真正掌握和理解,才能从容应对
正确认识考试的意义,以平常心对待中考
进行自我心理训练(想象训练法;暗示训练法;放松训练法),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或者老师的帮助。
3、填报志愿应注意的问题?P138
衡量自身的情况;接受各方指导;了解招生信息;慎重填报第一志愿
4、我国形成的新的就业方式:P139
劳动部门介绍就业; 劳动者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互相结合、互相补充.
5、怎样树立正确的择业观:P141
(1)选择职业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2)选择职业应正确认识自我,给自己恰当定位;
(3)选择职业还需要正视竞争、敢于竞争.
(4)自主创业也是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创业是最大的就业
6.什么人才?成才的关键?
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作出积极贡献的人
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和不懈追求
8、成才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
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实现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
9.人生有价值的追求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习创造奉献
10、青少年应怎样实现人生的意义。
(1)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要学会学习、创造和奉献。
(2)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现在做起;
(3)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从平凡开始,从点滴小事做起。
(4)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