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蕴含的美学骆冬青阅读附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9.37 KB
- 文档页数:2
《汉字之美》阅读及答案《汉字之美》阅读及答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字也有美丽之处。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汉字之美》阅读及答案,分享给大家。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汉字之美日本人向来自负,但在中国文字面前却格外地谦恭。
他们不但在本民族的文字中拼命汲取汉字的精髓,还一次又一次煞有介事地举办中日文化友好交流——其主角便是汉字的书法作品,据说日本民间曾对汉安选美,夺魁的是“梦”字,入选佳丽还有“雪、柔”等等。
日本人对汉字的狂热痴迷可见一般。
汉字的音、形、义皆具独特魅力,足以让每一个接近她的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我。
她的发音变幻莫测,极富音乐性。
四种声调再加轻声、变调之类已够复杂,还得讲究轻、重、缓、疾,抑、扬、顿、挫。
这里的学问深着呢!同样一篇文章,有人读得铿锵有力,有人读得平淡无奇,有人读得悦耳流畅,也有人读得含混不清。
要让听者从你的嘴巴中听出汉字的美,还真得请你下一番功夫。
曾亲耳聆听过一位著名话剧演员朗读戴望舒的《雨巷》,那绝对是一次痛快淋漓的享受;那平缓的语调娓娓引出泛着暗淡灯光的朦胧小巷,那略显惆怅的沙哑是对如烟往事剪不断、理还乱的追忆,那若有若无的哽咽更勾起多情人心灵深处早已尘封的往事,一诗读完,听者不禁泪水涟涟……汉字的形美同样不可抗拒。
历代优秀的书法家粲若繁星,各具风采。
王羲之,飘逸俊朗;颜真卿,粗犷豪放;柳公权,华美灵巧……名山大川如果少了书法家们的题词就让世人少了一分敬仰,小桥流水倘惹有名家的“墨宝”则会因此声名远播。
难怪各旅游景点在宣传手册上都忘不了写上“XX年间,大书法家XXX见此佳景,豪兴大发,泼墨挥毫,写下XXX几个大字”之类的语句。
我的家乡盱眙有一处本不出名的小山,亏了南宁书法家米蒂的题字“第一山”,近年来竟有不少外地游人慕名而来,让小县城颇有几分自豪。
形形色色的美术字更为汉字的形美推波助澜。
歌手江涛的MTV作品《创造》,用电脑设计出的歌词字体独树一帜,很有个性。
这些字或扁或圆,亦庄亦谐,动静相宜,错落有致,千变成化,精彩纷呈。
汉字蕴含的美学骆冬青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古人对文字的创生充满惊怖和景仰之情,后世“敬惜字纸”的意识中凝聚着华人这种对“文字”的共通感。
汉字的诞生无从考据,可是,从古人刻画的留痕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鲜活灵动的精神。
这种精神凝聚在汉字中,凝聚在书法中,凝聚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
中华民族一项最伟大的创造,无疑是汉字这一文化符号。
从文字的起源来看,即使是拼音文字,亦需以一定形体作为“符号”来展示“声音”。
也就是说,在根本意义上,形、音的合一,是所有文字必然的归宿。
只不过,西方的拼音文字是以“字母”为基本元素的,“字母”作为表音的基础,生成为“单词”,方才成为西方语言书面表达的意义元素。
汉字则不然。
许慎的《说文解字序》曰:“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①而寝多也。
”这里,着重指出了“象形”的重要性。
“文字”获得了一种哲学意义,作为“物象之本”的“文”和“形声相益”的“字”构成的“汉字”,与“字母”的不同在于,它是以“形声相益”的复合形态出现的。
“字”所包含的“孳乳”义,与西方的“字母”不同,是以“字子”形态出现的——从而具有了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生生不息”的创发性。
所以,从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汉字完成了一种飞跃。
“图”进一步形式化,“画”进一步抽象化,从而使“字”逐渐“象形化”“文字化”。
也就是说,汉字,正如公认的,是合形、音、义为一体的文字。
这里,就产生了一种似乎古怪的现象,那就是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
从以上提到的关于文字形态的进化论思路来看,从图画、象形、表意、表音这个序列,选择一个恰当位置定义汉字,似乎最佳选择就是表意文字。
可是,若从“字母”来说,则西方“文字”表音说似乎可通;但“字母”与中国“汉字”的地位明显不对等。
“字”对应的是西方的“词”。
而西方的“词”难道不是“表意”的吗?所以,在这里出现了一种概念错置,一种颇为荒唐的指称错乱。
《汉字之美》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精选汉字,又称中文、中国字,别称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
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汉字之美》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汉字之美》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①在世界所有的文字中,汉字是最优美的。
这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它们时,从大自然获得了灵感,也从大自然汲取了最具有美感的形迹和图像。
不仅如此,他们还从自身创造的事物中,例如劳动工具和茅舍村落中,提炼出美的元素,将它们刻画为用于记录、表达的符号。
古代先民们从游牧转变为聚落居住,捕猎种植,饲养制器,举行节庆和祭祀活动,生产劳动的复杂和社会生活的丰富促使他们改进记事、核算、标识的方式,原始的刻画符号便产生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安徽蚌埠附近的双墩古墓中出土了七千多年前的六百多个刻符,这些大多刻在陶碗圈足内的符号,生动地表现了先民的生产和生活,“狩猎、捕鱼、网鸟、养蚕、种植等等,仿佛一幅幅连环画。
”可贵的是,那些鹿、猪、鱼等动物符号,线条之简练,比例之精巧,形象之生动传神,让人不禁怦然心动。
刻画它们的决不是一双笨拙的手,而是一双双灵巧的艺术之手,它们显示出高度熟练的技巧、令人惊奇的抽象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们具有强烈的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在这样的刻符基础上形成的甲骨文,便具有了旷古绝世的美感。
②从刻符到甲骨文,大概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史传沮诵和仓颉“发明”文字,我认为,他们只不过是把各地人们已经用了几千年的符号收集起来,为皇室和贵族统治的需要而加以整理和改进,赋予它们公告宣示、表情达意等功能,并使它们形体上更美观优雅,更具贵族气派。
比如甲骨文的“人”,一个双臂下垂、弯腰前倾的人,是那时候的人在贵族面前毕恭毕敬的姿态。
五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课外阅读专题卷(一)汉字的美学价值汉字是充满美感的文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还很难找到一种文字能与汉字相抗衡。
汉字有结构之美。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美的底蕴。
汉字像建筑物一样,有间架结构,不管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汉字的第一要求就是稳定,不能摇晃倒地。
于是,汉字特别讲究协调和平衡。
有许多字,实际上是一种对称的结构。
汉字的这一特点,成了书法艺术的基础。
汉字有意象之美。
汉字是用线条来描摹事物的,因此,其中充满了一种意象之美。
比如,我们平常见到的“哭”与“笑”两个字,不论你用何种字体来写,看上去都会觉得“哭”就是在哭,“笑”就是在笑。
有个舞厅的外面挂了一个“舞”字招牌,活生生是一个女子在独舞。
这就是汉字的神奇之处。
汉字有音律之美。
汉字一字一音,发音抑扬顿挫,极富美感。
中国的诗歌历来是讲究平仄,讲究押韵,讲究节奏的。
为什么?因为这样才能把汉字的音律美体现出来。
现在一些人写自由诗,根本就不管汉字固有的音律美,诗歌散文化,硬性断句,随意换行,结果不但诗歌的意境受损,而且音律美也丧失殆尽。
一首好诗,()意境要美,()要有音律美。
这样,朗诵时才会激情喷发,感染听众。
汉字有动感之美。
汉字书体纷繁,姿态万千。
它不为形体所拘,()是狂草,我们()可以从其狂放奔放的笔画中欣赏到它的动感之美。
不同书体体现不同风格。
正楷,如正襟危坐的君子;行书,如健步行走的军人;草书,如步履匆匆的商贾;狂草,如跃马酣战的斗士。
写得好的汉字,便成了书法,成了艺术精品。
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汉字确乎是异乎寻常的。
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
阅读后回答以下问题:1.从下面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虽然……但是……即使……也……不但……而且……2.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短文的结构特点是()。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②短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汉字的美学价值,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不同书体体现不同风格,显示了汉字的动感之美。
《汉字蕴含的美学》骆冬青_现代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汉字蕴含的美学骆冬青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古人对文字的创生充满惊怖和景仰之情,后世“敬惜字纸”的意识中凝聚着华人这种对“文字”的共通感。
汉字的诞生无从考据,可是,从古人刻画的留痕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鲜活灵动的精神。
这种精神凝聚在汉字中,凝聚在书法中,凝聚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
中华民族一项最伟大的创造,无疑是汉字这一文化符号。
从文字的起源来看,即使是拼音文字,亦需以一定形体作为“符号”来展示“声音”。
也就是说,在根本意义上,形、音的合一,是所有文字必然的归宿。
只不过,西方的拼音文字是以“字母”为基本元素的,“字母”作为表音的基础,生成为“单词”,方才成为西方语言书面表达的意义元素。
汉字则不然。
许慎的《说文解字序》曰:“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①而寝多也。
”这里,着重指出了“象形”的重要性。
“文字”获得了一种哲学意义,作为“物象之本”的“文”和“形声相益”的“字”构成的“汉字”,与“字母”的不同在于,它是以“形声相益”的复合形态出现的。
“字”所包含的“孳乳”义,与西方的“字母”不同,是以“字子”形态出现的——从而具有了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生生不息”的创发性。
所以,从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汉字完成了一种飞跃。
“图”进一步形式化,“画”进一步抽象化,从而使“字”逐渐“象形化”“文字化”。
也就是说,汉字,正如公认的,是合形、音、义为一体的文字。
这里,就产生了一种似乎古怪的现象,那就是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
从以上提到的关于文字形态的进化论思路来看,从图画、象形、表意、表音这个序列,选择一个恰当位置定义汉字,似乎最佳选择就是表意文字。
可是,若从“字母”来说,则西方“文字”表音说似乎可通;但“字母”与中国“汉字”的地位明显不对等。
“字”对应的是西方的“词”。
万州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期中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汉字美学骆冬青汉字美学要关注汉字独特的美学创造的智慧,即汉字构造的原则。
汉字的造字原理,以许慎《说文解字》所论影响最为深远。
甲骨文的发现,固然令汉字造字在人们的视野中变得更加复杂,来自远古的蛮荒之气、野性的思维,渗透到原初的汉字形态中,值得我们从美学思维的层面进一步探索;许慎揭示的“六书”说,在思维层面对汉字的造字原理,做出了堪称经典的阐说,或许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补正,但其无疑已为探讨汉字美学提供了一种深刻的致思方向。
汉字构造以象形为根基,图象先于声音的原理,就是造字层面上的美学阐论。
汉字美学真正的起点,正在汉字创造的美学原点之中。
这种关于造字的美学探索,也就与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以及楷书的不同书体的变易有关,更与汉字最终的“方块字”形态相关。
其中奥妙,虽与书写的物质变迁、技术要求等相关,却更应当在一种美学的思维下予以理解。
但最根本的,却在于汉字造字的美学原则的探索。
这些原则的发现,当与汉字创生的原初情境息息相关。
由此原理、原则的探索,自然引入关于汉字美学、汉字文化精神的探讨。
汉字之中的文化积淀,是与汉字的构成相关的。
例如,一个“中”字,一个“道”字,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内核,需要多少部论著才能阐释清楚?西方文字也有类似情形,汉字之不同则在于字形、字音的分析中已经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史的内容,这种对中国文化史内容的积淀,成为汉字美学又一深刻的方面。
若深究“文”①之含义,则“文化”本身即为“审美化”的重要体现。
所以,在汉字中积淀的文化史,包含着许多美学的内容,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每个汉字都是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还是一种哲学。
而这些内容,与其他文字不同,是深刻地蕴涵于汉字的训释之中的。
训诂学或传统的小学②之所以重要,显然并非“识字”那么简单。
或者说,广义的“识字”,正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审美的感悟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汉字之美美在多维阅读题答案汉字书法讲究笔法。
下面是网络整理的《汉字之美,美在多维》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汉字之美,美在多维》阅读原文:①汉字是全世界最美丽的文字之一。
今天.我们不妨从几何学的角度来发掘汉字之美。
②几何学研究空间,空间具有维度,维度越多自由度越大。
维度较抽象,试举例以明之:洞中潜蛇为洞壁所限只能前进后退,它的空间只有一维。
草原上奔马除前进后退外还能左转右转,它的空间是二维的。
空中飞鸟除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外,还能向上腾飞向下滑翔。
语云:天高任鸟飞,鸟比谁都自由,因为三维空间具有最大的自由度。
③自由度来自多维空间。
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
象形字从图形转化而来,理所当然是二维的。
其余五书也多半包含象形部分,例如形声字,一半象形一半拟声,非二维不足以容纳。
再者,汉字是由横、竖、点、撇、捺等笔画构成的,好比在桌面上拼七巧板。
必须有二维的自由度才能拼出千变万化的美丽图案来。
可见汉字本质上是二维的,如原上奔马纵横驰骋,为汉字之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④汉字的书法突破汉字二维的局限.独具一格,演绎出汉字的多维之美。
⑤汉字书法讲究构架。
构架类似于绘画之构图。
至少须有二维空间所提供的大量自由度,字形才谈得上构架,才能体现出篆隶楷行草之特色,才能将各家乏不同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⑥汉字书法讲究悬腕。
书法家手腕悬空,方能随心所欲运臂使指挥毫着墨,在三维空间中发挥最大的自由度。
⑦汉字书法讲究笔法。
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其独特的工具。
毛笔是所有笔中最神奇的。
笔也有自由度:施展,其自由度介于一二之间。
毛笔由千百根毫毛组成,每根毫毛可有不同程度的弯曲,其自由度岂止千百?正因为冬笔有这么多的自由度,书法家才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一支笔写出千般字。
尊毛笔为众笔之王,谁曰不宜?毛笔的众多自由度运用得宜,可增加书法之维度。
笔毫蓄墨之丰欠,运笔力度之轻重;笔锋走向之偏正,运用之妙存乎.二心。
颜、柳等书体均能产生视觉之立体效应,是为三维。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突破卷——课外拓展阅读(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考号: .一、汉字的美学价值汉字是充满美感的文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还很难找到一种文字能与汉字相抗衡。
汉字有结构之美。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美的底蕴。
汉字像建筑物一样,有间架结构,不管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汉字的第一要求就是稳定,不能摇晃倒地。
于是,汉字特别讲究协调和平衡。
有许多字,实际上是一种对称的结构。
汉字的这一特点,成了书法艺术的基础。
汉字有意象之美。
汉字是用线条来描摹事物的,因此,其中充满了一种意象之美。
比如,我们平常见到的“哭”与“笑”两个字,不论你用何种字体来写,看上去都会觉得“哭”就是在哭,“笑”就是在笑。
有个舞厅的外面挂了一个“舞”字招牌,活生生是一个女子在独舞。
这就是汉字的神奇之处。
汉字有音律之美。
汉字一字一音,发音抑扬顿挫,极富美感。
中国的诗歌历来是讲究平仄,讲究押韵,讲究节奏的。
为什么?因为这样才能把汉字的音律美体现出来。
现在一些人写自由诗,根本就不管汉字固有的音律美,诗歌散文化,硬性断句,随意换行,结果不但诗歌的意境受损,而且音律美也丧失殆尽。
一首好诗,()意境要美,()要有音律美。
这样,朗诵时才会激情喷发,感染听众。
汉字有动感之美。
汉字书体纷繁,姿态万千。
它不为形体所拘,()是狂草,我们()可以从其狂放奔放的笔画中欣赏到它的动感之美。
不同书体体现不同风格。
正楷,如正襟危坐的君子;行书,如健步行走的军人;草书,如步履匆匆的商贾;狂草,如跃马酣战的斗士。
写得好的汉字,便成了书法,成了艺术精品。
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汉字确乎是异乎寻常的。
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
1.从下面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2分)虽然……但是……即使……也……不但……而且……2.读短文,完成练习。
(8分)(1)短文的结构特点是()。
(2分)A.总—分B.总—分—总C.分—总(2)短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汉字的美学价值,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3)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不同书体体现不同风格,显示了汉字的动感之美。
《汉字之美》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①在世界所有的文字中,汉字是最优美的。
这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它们时,从大自然获得了灵感,也从大自然汲取了最具有美感的形迹和图像。
不仅如此,他们还从自身创造的事物中,例如劳动工具和茅舍村落中,提炼出美的元素,将它们刻画为用于记录、表达的符号。
古代先民们从游牧转变为聚落居住,捕猎种植,饲养制器,举行节庆和祭祀活动,生产劳动的复杂和社会生活的丰富促使他们改进记事、核算、标识的方式,原始的刻画符号便产生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安徽蚌埠附近的双墩古墓中出土了七千多年前的六百多个刻符,这些大多刻在陶碗圈足内的符号,生动地表现了先民的生产和生活,“狩猎、捕鱼、网鸟、养蚕、种植等等,仿佛一幅幅连环画。
”可贵的是,那些鹿、猪、鱼等动物符号,线条之简练,比例之精巧,形象之生动传神,让人不禁怦然心动。
刻画它们的决不是一双笨拙的手,而是一双双灵巧的艺术之手,它们显示出高度熟练的技巧、令人惊奇的抽象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们具有强烈的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在这样的刻符基础上形成的甲骨文,便具有了旷古绝世的美感。
②从刻符到甲骨文,大概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史传沮诵和仓颉“发明”文字,我认为,他们只不过是把各地人们已经用了几千年的符号收集起来,为皇室和贵族统治的需要而加以整理和改进,赋予它们公告宣示、表情达意等功能,并使它们形体上更美观优雅,更具贵族气派。
比如甲骨文的“人”,一个双臂下垂、弯腰前倾的人,是那时候的人在贵族面前毕恭毕敬的姿态。
从甲骨文到金石籀篆(古代的一种书体,即大篆),汉字经历了从“文”到“字”的革命性发展,《易》《诗》等作品标志着汉语言文学正式诞生,然后是百家争鸣,各种理论学说纷纷登场,迎来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史上的第一次大繁荣。
谁能说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形成,不是从我们祖先刻画符号开始的呢?③文字的创造是人类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步的一个质的飞跃。
尤其是甲骨文,它不像希腊文那样创造出24个字母,拼出人们称谓事物的声音,形成词汇,它是用极其简练和概括的手法,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具体的还是概念的、可见的还是纯粹内心的)用单个简洁的符号表示出来,这些符号具有特定的含义,能用以组成文章、记事存档、公文告示、书信往来、抒情表达、论理述评、标识戳记,也就是说,具有文字的一切功能。
《汉字之美》阅读及答案《汉字之美》阅读及答案「篇一」古人曾说:“晋人书取韵,宋人书取意。
”在此以王羲之和苏轼为例,探讨一下晋人之“韵”与宋人之“意”。
以《兰亭集序》来说,当时它并不是作为艺术品来创作的,而是王羲之与亲朋故友一次聚会后的产物,是日常的文化生活记录,但王羲之以审美的生活方式和艺术素养,将这本来生活性的节目艺术化了。
于是充满晋人之韵的书法杰作诞生了。
它优美灵动,既迅疾多变而又平和蕴藉,笔法精湛而又似乎毫不费力。
这正说明了晋人之韵的特点。
它不是刻意追求的,而是在自然恬淡的生活中自然而然产生的。
王羲之书法艺术的许多成就,是在一般人看来没有什么艺术空间可以发挥的楷书中取得的,其本意并不在书法,只是在将古典楷书改造为今体楷书的书写中,不经意体现出一种端庄而自然的美,这在后人看来就是一种真正的韵味。
王羲之保持了严谨的法度,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的取法范式。
这应该是晋人之韵的特点:在自然的汉字书写中尽心而充满乐趣地把汉字写得尽善尽美,如此就在不经意的潇洒中既保持了汉字书写内在的法度,又在挥洒自如的熟练中时有意外的创造,从而留下极有韵味的美,此之谓“志气和平,不激不厉”。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
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
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
”这种艺术倾向的确颇似晋人风度,难怪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笔圆而韵胜”来赞美。
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该作品是其生活状态和情感的真实写照,写得自然天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随手拈来,毫无做作之态。
然而即使这件浑然天成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
首先是强烈的个性。
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
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
汉字蕴含的美学骆冬青阅读附答案
汉字蕴含的美学
骆冬青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古人对文字的创生充满惊怖和景仰之情,后
世“敬惜字纸”的意识中凝聚着华人对“文字”的共通感。
汉字的诞生无从考据,可是,从古人刻画的留痕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鲜活灵动的精神。
这种精神凝聚在汉字中,凝聚在书法中,凝聚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
中华民族一项最伟大的创造,无疑是汉字这一文化符号。
身在中国文化浸润之中,却最容易忘记这一点。
这是因为,汉字与西方拼音文字比起来,似乎在文化形态的比较中,已经落了下风。
黑格尔曾断言:“拼音文字自在自为地最具智慧。
”这表达了赤裸裸的西方中心主义,表现了一种傲慢与偏见。
可是,这种观念,却被一些现代中国文人所接受。
这无疑是受一种进化论式的想法所支配,认为文字的发展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即图画文字、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
在这样的序列中,似乎清晰地显示了一种文字所处的文化地位,最晚形成的表音文字自然属于最高级的文字。
那么,汉字处于什么位置?
从文字的起源来看,即使是拼音文字,亦需以一定形体作为“符号” 来展示“声音” 。
也就是说,在根本意义上,形、音的合一,是所有文字必然的归宿。
只不过,西方的拼音文字是以“字母”为基本元素的,“字母”作为表音的基础,生成为“单词”,方才成为西方语言书面表达的意义元素。
汉字则不然。
许慎的《说文解字序》曰:“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①而浸多也。
”这里,着重指出了“象形”的重要性。
“文字”获得了一种哲学意义,作为“物象之本”的“文”和“形声相益”的“字”构成的“汉字”,与“字母”的不同在于,它是以“形声相益”的复合形态出现的,从而具有了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生生不息”的创发性。
所以,从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汉字似乎完成了一种飞跃。
但在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并非是一种单线的进化,“图” 进一步形式化,“画” 进一步抽象化,从而使“字” 逐渐“象形化” “文字化” 。
也就是说,汉字,正如公认的,是合形、音、义为一体的文字。
于是人们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
从以上提到的关于文字形态的进化论思路来看,从图画、象形、表意、表音这个序列,选择一个恰当位置定义汉字,似乎最佳选择就是表意文字;若从“字母”来说,则西方”文字”表音说似乎可通。
但“字母”与中国“汉
字”的地位明显不对等。
“字”对应的是西方的“词”。
而西方的“词”难道不是“表意”的吗所以,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是一种概念错置,一种颇为荒唐的指称错乱。
汉字的复杂性,在这样的单线进化论思路中被忽视了。
汉字作为一种合形、音、义为一体的文字,其为人诟病处在“象形”。
可是,正因为“象形”,汉字才具有了独特的审美属性,才衍生了世界上最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即书法。
汉字是一种具有文化丰富性的符号,把不同模式、不同媒介的信息综合为一;图画、象形、表意、表音,这四种“文字发展阶段”,都智慧地凝结在“汉字”这种独特的符号之中,并且能够自由自在地表达,从而成为一种美学上的奇迹。
汉字美学之提出,正在于汉字独具的文化特质。
在一些人看来的“落后”,却恰恰是汉字伟大的地方。
【注】①孳乳:繁殖、派生。
1.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在人们已经无法从文献中准确得知汉字是如何诞生的,不过那些优美的汉字依然
能带给我们很多想象和美感。
B.汉字的形、音、义为一体让人
们认定汉字是表意文字,形成这个观点是基于文字发展的“图画、象形、表意、表音”四种阶段的观点,却忽略了汉字的复杂性。
C.《说文解字序》认为,汉字是以“文”“字”两种“形声相益”的关系出现的,这种关系与根本意义上也是形音结合的拼音文字相同。
D.汉字被诟病的原因是汉字的象形性,不过汉字的象形性使汉字这种文化符号具有独特审美属性,衍生出世界上独特的书法艺术。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仓颉造字的传说体现了古人对文字创生的复杂情感,古人对写有文字纸张的尊敬、爱惜之情表现了他们对文字本身惊怖、推崇、敬仰的感情。
B.从文字的起源分析,所有文字都需要形体作为“符号”来表示字的读音,不过汉字与拼音文字的区别在于汉字以“形声相益” 的形态出现,因此具有了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生生不息”的创发性。
C.汉字独具的文化特质使得汉字蕴含美学,但有些人把汉字的美学当作落后的象征,完全忽略了汉字因为其美学特质才得以长久发展的问题。
D.汉字从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是一次重大的飞跃,体现在此时的汉字特点是“图”更加形式化、“画”更加抽象化,这些让文
字更加的象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拼音文字的基本元素是“字母”,然后生成表意的“单词”,这与汉字的“字”功能对等,有些人把汉字的“字”与拼音文字的“字母”对等是错误的。
B.汉字的产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这种创造的过程现在还保存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C.“依类象形,故谓之文”是说仓颉造字时首先是按照事物的特征画出形体,这就是所谓的“文”,这是“物象之本”,是造字的重要方法。
D.汉字能够把不同模式、不同媒介的信息综合为一,是把图画、象形、表意、表音等内容智慧凝结在一起并能够自由自在表达的文化符号。
1.C 原文中提到“作为‘物象之本' 的‘文'和‘形声相益' 的‘字'构成的‘汉字'” ,其中“形声相益”指“字”而不是“文”和“字”的关系。
2.B A. “天雨粟,鬼夜哭”,古人对文字的创生充满惊怖和景仰之情,“敬惜字纸”体现不出古人对文字的惊怖之情 C “但有些人把汉字的美学当作落后的象征”错误,文中说“在一些人看来的‘落后',却恰恰是汉字伟大的地方”中的“落后”指汉字的象形性,
不是汉字蕴含的美学;同时,“汉字因为其美学特质才得以长久发展的问题”于文无据。
D.过
于肯定,原文“从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汉字似乎完成了一种飞跃”
3. B “创造的过程还保存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错误。
文章第一段的意思是说,汉字的精神保留在了古人刻画的留痕中,“凝聚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而不是“汉字的创造过程”保存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