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故事-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简介 周邦彦是怎么死的?
- 格式:docx
- 大小:24.30 KB
- 文档页数:2
生平简介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周早年“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书”。
元丰初,“游太学,有俊声”。
神宗时擢为试太学正。
元四年(1089)出为庐州(今安徽合肥)教授。
绍圣四年(1097)还朝,任国子主簿。
徽宗即位,改除校书郎,历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
政和二年(1112),出知隆德府(今山西长治)。
六年,自明州(今浙江宁波)任入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宣和二年(1120)移知处州(今浙江丽水),值方腊起义,道梗不赴。
未几罢官,提举南京鸿庆宫,辗转避居于钱塘、扬州、睦州(今浙江建德)。
卒年六十六。
《宋史》、《东都事略》与《咸淳临安志》均有传。
《宋史·艺文志》著录其《清真居士集》十一卷,已佚。
清人厉鹗《宋诗纪事》辑得其佚诗六首,今人罗忼烈又辑得古近体诗三十四首。
周邦彦“负一代词名”(张炎《词源》卷下),其词“浑厚和雅”(《词源》),“缜密典丽”(刘肃《陈元龙集注〈片玉集〉序》,对后世影响较大。
●少年游周邦彦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
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桃枝。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周邦彦词作鉴赏此词作于元祐八年以前作者流寓荆州时。
词中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我交融,上片情春怨别,情牵旧事,下片歌唱明媚的春光,抒发重聚的欢娱。
全词于艳情中寄身世遭遇之慨,感情极为浓烈深挚。
上片所写乍看好象是记眼前之事,实则完全是追忆过去,追忆以前的恋爱故事。
“朝去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
”一个逼仄的小楼上,漠漠朝云,轻轻细雨,虽然是春天,便春天的景色并不秾艳。
他们就这样的环境中相会。
“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三句说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连燕子都因为拖着一身湿毛,飞得十分吃力。
这是门外所见景象。
“泣”与“啼”,使客观物景染上主观情感色彩,“迟”,也是一种主观设想。
清真居士周邦彦的故事周邦彦是北宋著名词人,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清真居士周邦彦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清真居士周邦彦的故事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
北宋词人。
少年落魄不羁,后在太学读书,宋神宗时因献《汴京赋》为太学正。
哲宗时任庐州教授、知溧水县、国子主簿、秘书省正字。
徽宗时仕途较坦荡,先后为校书郎、议礼避榆讨、大晟府提举,为朝廷制礼作乐。
晚年知顺昌府和处州、南京鸿庆宫提举。
卒,赠宣奉大夫。
他精通音律,创制不少新词调,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珑四犯》等。
现存词二百余篇,多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内容较为单薄,调子很低沉。
其词承柳永而多有变化,市井气少而宫廷气多,词风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长于铺叙,善于熔铸古人诗句,辞藻华美,音律和谐,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特色。
如《瑞龙吟》(章台路)、《西河》(佳丽处)等。
其写景小词,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调,如《苏幕遮》等。
他是大晟词人的代表,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开南宋姜夔、张炎一派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生平祥见《宋史》卷四四四,有《片玉词》。
本书选其词《瑞龙吟》(章台路)、《满庭芳》(风老莺雏)、《苏幕遮》(燎沉香)、《六丑》(正单衣试酒)、《兰陵王》(柳阴直)和《西河》(佳丽地)六首。
周邦彦和宋徽宗的故事相传周邦彦长得高大英俊,是一个美男子。
他也十分喜好美色,和当时汴京城中著名的青楼花魁李师师关系十分密切。
这个李师师不但容颜貌美,而且能歌善舞,因此当时汴京城中的权贵都竞相争夺这位才艺卓绝的女子,甚至连当朝皇帝宋徽宗都对李师师青睐有加,经常偷偷溜出宫来和她相会。
宋朝词人周邦彦传一赋得三朝之眷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晚年自号清真居士,盖取晋山涛推举阮咸的话:“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之意。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周邦彦在《南浦?浅带一帆风》一词中曾说:“吾家旧有簪缨。
”所谓簪缨,即古代官吏的冠饰,这说明,他的先人中不乏作官的人,但大概又多仕宦平平。
在方志或史书中留下名字的,只有他的叔父周邠。
周邠“字开祖,嘉祐八年(1063)登进士第。
熙宁间苏轼倅杭,多与醻唱,所谓周长官者是也”?。
《宋史?周邦彦传》称他“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
但他却喜好读书,博涉百家之言。
元丰二年(1079),朝廷锐意改革,广招人才,将太学生从1000 人增扩为2400 人,周邦彦亦以其博学而被选录为太学外舍生。
元丰六年(1083),发生了一件对周邦彦一生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这年七月,年方28 岁的周邦彦写了一篇《汴都赋》上奏,大得神宗欣赏,不仅命令侍臣在迩英殿宣读这篇赋,其后还把周邦彦召到政事堂,提拔他为太学正。
这虽是一个正九品的低级小官,但毕竟由皇上亲自提拔,并从此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
宋神宗之所以欣赏这篇赋,是因为这篇赋中如“抑强贾之乘时,摧素封之专利”等,“颇颂新法”。
?元丰八年(1085),神宗去世,哲宗继位。
但由于哲宗年龄尚幼小,由神宗的母亲宣仁太后高氏听政,而这位太后向来反对新法,《宋史》本传说周邦彦“居五岁不迁”,其原因就不难理解了。
此后,他历任庐州教授、溧水知县等。
元符元年(1098)六月,“哲宗召对,使诵前赋,除秘书省正字”?。
宋徽宗也很喜欢这篇《汴都赋》,曾召“赐对崇政殿,上问《汴都赋》其辞云何,对以岁月久,不能省忆,用表进入。
帝览表称善”?。
周邦彦因之又得以提拔。
所以楼钥在《清真先生文集序》中说:“钱塘周公,少负庠校隽声,未及三十,作《汴都赋》七千言..天子嗟异之..哲宗始置之文馆,徽宗又列之郎曹,皆以受知先帝之故,以一赋而得三朝之眷,儒生之荣莫加焉。
周邦彦简介_周邦彦的词集词选_古诗大全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宋朝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
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
语言典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周邦彦的词集词选代表作品:《浣溪沙》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周邦彦。
其古诗全文如下: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
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忍听林表杜鹃啼。
《春雨》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周邦彦。
其古诗全文如下: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少年游》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周邦彦。
其古诗全文如下: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虞美人》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周邦彦。
其古诗全文如下: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
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
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解连环》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周邦彦。
其古诗全文如下: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
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
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
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汀洲渐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
漫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
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
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翻译】幽怨的情怀无所寄托,哀叹情人天涯远隔,音书渺茫无着落。
纵然有妙手,能解开连环套索,摆脱感情纠葛,双方的情意也会冷漠,像风雨一样消散,云雾一样轻薄。
佳人居住的燕子楼已在空舍,灰暗的尘埃封锁了,满床的琵琶琴瑟。
楼前花圃根叶全已移载换过,往日全是,她亲手所种的红芍药香艳灼灼。
江中的沙洲渐渐长了杜若。
料想她沿着变曲的河岸划动小舟,人儿在天涯海角飘泊。
“大晟词人”周邦彦“大晟词人”周邦彦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早年落魄不羁,行为放荡,《宋史》上说他“不为州里所重”,也就是地方上的乡亲父老都鄙薄他的为人。
他后来向宋神宗进献《汴都赋》,被任命为太学正。
因为他精通音律,宋徽宗就让他作“大晟府”的提举官。
他与万俟咏等“大晟词人”讨论古音,审定古调,又按月“进献新词”。
这些“进献”的“新词”,歌颂皇帝的盛德大业、描绘祥瑞事迹,是典型的宫庭文学、庙堂文学。
另外他们又创作一些类似南朝宫体诗的艳词,突出反映了北宋末期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
万俟咏把他的作品分为两体编集,叫“雅词”和“侧艳”,大概“雅词”就是按月进献的应制词,“侧艳”就是庸俗下流的艳词。
他自己后来都觉得“侧艳”一体“无赖太甚”,于是删去,另编词集为五体,这五体的名目除“应制”以外还是“风月脂粉”、“雪月风花”、“脂粉才情”之类,而被周邦彦总称为“大声”。
可见他们实际是一批帮闲的御用词臣。
周邦彦无论早期或后期,无论在外地或在京城,都经常和歌妓舞女交往,过着冶游放浪的生活,跟柳永的经历类似,在词的创作上也接受了柳永的影响,风月艳情与羁旅闲愁就成了他的词的主要内容。
他的这些词还特别在形式字句上刻意雕琢,写得玉润珠圆,“富艳精工”,与柳永的“词语尘下”有所不同,被认为“无一点市井气”,其实这更适合极端腐朽纵情声色的北宋末期上层统治集团的胃口。
应该说周邦彦的词对苏轼所开拓的词的道路是一种反动,代表了北宋词创作的一股逆流。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论词莫先于品,美成词信富艳精工,只是当不得一个贞字。
”,“贞”,是贞洁的“贞”,这里指高尚纯洁。
刘熙载认为周邦彦的词品卑下,肮脏。
他又说:“周旨荡。
”意思是周邦彦词的内容放荡。
即使是把周邦彦奉为“极则”的清人周济,也不得不承认周邦彦的词“不过桃花人面,旧曲翻新耳”。
王国维的《清真先生遗事》很不恰当地说周邦彦是“词中老杜”,“两宋之间,一人而已”,但他在《人间词话》中同样不得不承认周邦彦“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而且也不得不承认周邦彦同欧阳修等词人比较起来,有着娼妓和淑女的区别。
词中老杜周邦彦死去的周邦彦比生前更为尴尬。
生前的他无非是飘零不偶,被人遗忘在世间的角落而已;而死后的他却是上天入地,几无安宁之时。
褒之者认为他是词坛巨擘,古往今来的集大成者,宋词七大家中的第一位,如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词至美成(周邦彦),乃有大宗,前收苏(东坡)、秦(观)之终,后开姜(夔)、史(达祖)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
”陈匪石《宋词举》也说:“周邦彦集词学之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凡两宋之千门万户,《清真》一集几擅其全,世间早有定论矣。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他是“词中老杜(杜甫)”。
但宋末以来,对周邦彦的指责也十分尖刻。
词评家张炎说周邦彦为情所役使,失去雅正的审美理想,其词品位不高,是社会道德风气浇薄的表现。
清人刘熙载干脆说“美成(周邦彦)信富艳精工,只是当不得一个‘贞’字”,情感芜杂低劣。
还是那个国学大师王国维,又进一步延伸说,“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永叔(欧阳修)、少游(秦观)虽作艳语,终有品格。
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
他认为欧阳修、秦观等人虽然也写艳词,天生媚骨,但本身气质高雅,不失高华之气,还是淑女;而周邦彦格调低俗,涂脂抹粉,卖弄风情,犹如娼妓。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最权威的文学史说,艳情与羁愁几乎占了周邦彦的《清真词》的全部内容,包括那些咏物或咏节令的词在内。
这些作品既流露了他自己的生活情趣,也迎合那个腐朽王朝里纵情声色的士大夫们的胃口。
由于内容的单薄与无聊,周邦彦就只能在艺术技巧上争胜。
也就是说,周邦彦的艺术技巧虽然是超一流的,但内容很无聊,所以不值得去关注,也不能去关注,否则也就会陷入低级趣味之中了。
这使我们这些普通读者非常熟悉张孝祥、张元干之类的大名,也对这样一个大人物相当陌生。
1. 旖旎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
嘉祐三年,出生于一个诗礼簪缨之家。
据说少年时期的他颇为聪明勤奋,《宋史·文苑传》说他“博涉百家之书”,所以很快成长为才富学赡的青年士子。
周邦彦简介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宋朝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
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
语言典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周邦彦的词集词选代表作品:《浣溪沙》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周邦彦。
其古诗全文如下: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
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忍听林表杜鹃啼。
《春雨》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周邦彦。
其古诗全文如下: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少年游》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周邦彦。
其古诗全文如下: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虞美人》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周邦彦。
其古诗全文如下: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
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
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解连环》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周邦彦。
其古诗全文如下: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
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
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
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汀洲渐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
漫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
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
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翻译】幽怨的情怀无所寄托,哀叹情人天涯远隔,音书渺茫无着落。
纵然有妙手,能解开连环套索,摆脱感情纠葛,双方的情意也会冷漠,像风雨一样消散,云雾一样轻薄。
佳人居住的燕子楼已在空舍,灰暗的尘埃封锁了,满床的琵琶琴瑟。
楼前花圃根叶全已移载换过,往日全是,她亲手所种的红芍药香艳灼灼。
江中的沙洲渐渐长了杜若。
料想她沿着变曲的河岸划动小舟,人儿在天涯海角飘泊。
中国历史故事-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简介周邦彦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
姓名:周邦彦
字:美成
号:清真居士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北宋
出生地:钱塘
出生时间:1056年
去世时间:1121年
主要成就:“婉约派集大成者”、“负一代词名”
主要作品:《兰陵王。
柳》《六丑。
蔷薇谢后作》《瑞龙吟。
章台路》
周邦彦是北宋著名词人,与北宋另一位著名的此人柳永,共同撑起了北宋婉约派词作大山。
因为周邦彦本人精通音律,所以创作出了不少新的词调,因此受到后世此人的赞扬和尊敬,被尊为“正宗”,有“词家之冠”和“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
周邦彦生于公元1056年,去世于公元1121年,钱塘人氏,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周邦彦少年的时候个性张扬而疏散,但是却相当的喜欢读书,也因此得以成功进入北宋官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
同为旧党词人,但是与苏门词人不同,周邦彦在政治上比较倾向于改革。
所以曾经在宋神宗一朝,针对新政变法,提出过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二十八岁的时候,他向宋神宗献上《汴京赋》。
在自己所作的这篇赋中,大肆的歌颂新法。
宋神宗是北宋变法第一人,历史上著名的熙宁变法,也就是王安石变法,正是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才得以实行的。
对于一手领导新法的皇帝来说,座下臣子能够赞扬自己的新法,得到认同,
自然是十分高兴的事情。
所以在当时宋神宗十分赏识周邦彦,周邦彦也因此一下子聪太学诸生直升为太学正。
宋神宗去世之后,由宋哲宗继位。
当时是高太后当政,大肆的打压新党,废除前朝实行的新法,许多新党人士被打压,而旧党的苏门人氏也纷纷的回到京城之中。
作为在神宗一朝,曾经大肆赞扬新法,并且表示自己支持态度的周邦彦,在旧党重新执法当政之后,被渐渐的排挤出京城,到了庐州、荆州、溧水等地担任地方官。
等到后来宋哲宗亲政,重新恢复新法,任用章惇等新党人士,苏门词人尽遭远贬,旧党被打压出权利中心之后,周邦彦才重新返回朝廷,官到提举大晟府。
蔡京当政之时,因为不愿意与蔡京等奸党合作,从而受到排挤,晚年的时候又被排挤出了京城,贬谪地方。
都怕顺昌、处州等地担任地方官。
宋徽宗三年,在南京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