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3.53 MB
- 文档页数:37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世说新语》这部作品的基本情况,包括作者、体裁、主要内容等。
2、引导学生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释义,疏通文意。
3、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4、分析文中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5、引导学生从文中汲取智慧,理解古代文化中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释义,理解文意。
(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难点(1)理解文中蕴含的古代文化和道德观念。
(2)引导学生从文中获得启示,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熟悉文本,培养语感。
2、讲解法: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文化氛围。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古代的一些名人轶事,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故事。
(2)介绍《世说新语》这部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者及作品简介(1)介绍作者刘义庆,包括其生平、文学成就等。
(2)简单介绍《世说新语》的体裁、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3、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
(3)学生再次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4、字词讲解(1)结合课文注释,讲解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释义。
(2)通过举例、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字词的用法。
5、疏通文意(1)学生对照注释,自行翻译课文。
(2)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解决疑难问题。
(3)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指名学生翻译课文,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6、人物形象分析(1)引导学生思考文中主要人物的行为表现,分析其性格特点。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3)教师总结归纳,明确人物的形象特点。
《世说新语二则》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掌握文言字词。
2.朗读并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体会古代人物的智慧和品德。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掌握文言字词,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
2.难点
1.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解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讲述一个古代名人的小故事,引入《世说新语》。
2.作者及作品介绍
1.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3.初读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教师讲解文言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4.翻译课文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教师指导。
5.精读课文
1.分析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
2.探讨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6.朗读背诵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
7.拓展延伸
1.让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古代名人故事。
8.课堂小结
1.总结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文章的主要内容。
9.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8《世说新语》二则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
2.反复诵读短文,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3.学习本文运用语言、运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运用语言、运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方法:朗读法分析法交流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咏雪》一、导1.新课导入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里面有一段话:“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蔡文姬从小便能分辨琴韵,谢道韫能出口成诗。
这里的谢道韫就是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大将军谢奕的女儿,是当时有名的才女,文能吟诗咏雪,武能提刀杀敌。
让谢道韫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就是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今天我们学习的《咏雪》就记载了这句话。
2.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通过小组合作,品读欣赏,体味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
(3)感悟文章所呈现的和谐温馨和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氛围。
二、学1.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
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组织编写了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2.作品介绍《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篇,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鲁迅说它“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丽”。
《咏雪》被编入书中《言语》篇,《陈太丘与友期行》被编入书中《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二则教案(二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培养文言语感,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
3.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重积累与运用,增强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咏雪》一新课导入你知道哪些写雪的诗文名句?(学生思考,鼓励回答)示例: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二首》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文:《咏雪》二作品简介(学生自读课下注释①)《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文义〕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何所似〕像什么。
〔差(chā)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因风〕乘风。
因,趁、乘。
(2)重点句子翻译:①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
2.自读课文,根据文义读准节奏。
(学生齐读,注意朗读节奏)明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齐读,注意朗读节奏)3.指名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示例: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优秀8篇)世说新语二则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重点词句的翻译。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
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咏雪》)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二、释题1、先指名让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进行补充说明。
《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练、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做点拨。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点评。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
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4、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四、分组讨论,质疑体会1、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世说新语》优秀教案篇一导学目标1、背诵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导学重点1、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导学难点翻译文言文,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课时2课时预习导引1、朗读课文,力求做到准确、流畅。
2、结合注释,试着翻译课文。
把不会翻译的句子写在下面。
导学过程一、导入:《世说新语雅量第六》有这样一则故事: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王戎为什么未尝一口能知道这一定是苦李?这是因为他虽小却能注意观察,认真思索的结果。
树在路旁,如果李子甜早就让人家摘光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王戎的聪颖机智的性格。
我国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有两位这样的儿童二、作家作品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原有集,已佚。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 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三、朗读《咏雪》。
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
四、指导学生翻译课文,一人一句。
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诗论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撤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五、探究质疑: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讨论并归纳:家庭气氛融洽、欢快、轻松。
2、文中的“儿女”指子侄辈,指家庭中年轻一代。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学习本文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品味文章简洁生动的语言风格。
3.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运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所蕴含的生活情趣和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智慧和才情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则——《咏雪》。
2.展示《世说新语》的相关介绍,引出本课的学习。
(二)预习检查1.展示下列词语,让学生朗读并注意字音:谢太傅(fù)柳絮(xù)雪骤(zhòu)无奕(yì)差(chā)可拟谢道韫(yùn)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高兴的样子。
差:大体。
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因:趁、乘。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家里的小辈,包括侄子侄女(古今异义)。
(三)疏通文意1.教师播放课文的朗读音频,学生跟读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与句子。
2.思考:这篇短文讲述了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述。
(从六要素入手)明确:时间是寒雪日,人物有谢太傅、兄子(谢朗)、兄女(谢道韫),起因是谢家聚会,谢太傅问飘飞的大雪像什么,经过是兄子、兄女分别咏雪,结果是太傅高兴地大笑起来。
一句话概括就是下雪日谢家聚会,谢太傅问飘飞的大雪像什么,兄子、兄女分别咏雪。
(四)内容探究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找出依据。
明确:营造出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依据“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乐”。
2.谢太傅的提问得到两个回答,分析两个比喻句,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谈谈自己的看法,要言之有据。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8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了解《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和文化修养,学习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了解《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和文化修养,学习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第1课时《咏雪》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南朝宋时期那个才俊辈出的时代,一起品读《世说新语》中的两则小故事。
在这部被誉为“魏晋风度"的百科全书中,每一则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风骨。
今天的故事,如同两幅生动的画卷,不仅展现了古代士人的机智幽默,还深刻反映了他们独特的生活哲学与审美情趣。
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风流与雅致吧!二、新课教学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积累文学常识1. 标题含义明确:咏雪——“咏”,歌咏、赞美,“咏雪",即歌咏白雪。
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 作者简介明确: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雅好文学,招纳贤士,并组织文人编著我国古代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
全书分德行、言语、文学、方正等共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
被鲁迅评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听课文朗读,注意把握字音和节奏。
(PPT 播放视频)2.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明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