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汇总-《西游记》_中考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西游记》综合题型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2分)A.《西游记》中,美猴王向菩提祖师学道。
他学会了长生之道、筋斗云和七十二般变化。
B.《狗·猫·鼠》叙述了狗和猫结仇的故事:猫嘲笑弓起脊背的狗是在装“象”。
C.《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被风暴带到大人国,他向国王讲述英国政治制度。
D.《童年》中,“好事情”叮嘱阿廖沙要赶紧学会写字,把外祖母说的话记下来。
【答案】B【解析】【详解】B.“猫嘲笑弓起脊背的狗是在装‘象’”表述有误。
二者结仇的原因是狗错把弓起脊背的猫当成了“象”,并引发了其他动物的嘲笑,从此二者结仇。
故选B。
2.某校开展以“漫步经典”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某班同学分成四组,各展才艺。
下面设计所涉及的经典内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取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渔家傲》中的内容,完成书法作品。
B.选取《红岩》中江姐和狱友们一同绣五星红旗来庆祝新中国成立的场景,绘制海报,表现“信仰坚定”主题。
C.选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条件艰苦的工地抢修铁路的片段,进行话剧表演,表现“青春励志”主题。
D.选取《西游记》中大闹五台山的故事,创作连环画,表现孙悟空反抗封建制度的斗争精神。
【答案】D【解答】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名著常识。
其中包括:作家作品、古代文化常识、文体知识与类别、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
ABC.正确;D.有误,“大闹五台山”的情节出自《水浒传》,主人公是鲁智深。
故选:D。
3.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西游记》:中国古典文学中极富想象力的科幻小说B.《昆虫记》:阿西莫夫写就的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昆虫的史诗”C.《儒林外史》: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D.《简·爱》:寻求人格独立追寻平等自由的英雄赞歌【答案】C【解析】A.《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极富想象力的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并非“科幻小说”;B.《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布尔,并非“阿西莫夫”;D.《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西游记》考点总结
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西游记》的考点总结如下:
1. 《西游记》的作者和成书背景: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施耐庵和成书背景,理解小
说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小说内容概述:掌握《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了解孙悟空、唐僧、猪八
戒和沙僧等角色的形象特点以及他们的任务和目标。
3. 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分析《西游记》的主题和思想,如求真、向善、修行、佛道教
义等,理解其中体现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
4. 笑话和语言技巧:理解《西游记》中的笑话和幽默元素,如孙悟空的逗趣行为和猪
八戒的搞笑形象;还要掌握小说中的语言技巧,如比兴、夸张、反讽等。
5. 人物形象和形象描写:认识《西游记》中的各种人物形象,如孙悟空的威武勇猛、
猪八戒的贪吃愚蠢、唐僧的智慧和慈悲等,并理解这些形象的描写手法。
6. 反映社会风貌和历史文化:通过《西游记》了解明代社会风貌和当时的官场、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探讨小说对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的批判和反思。
7. 语言文字与文学艺术:欣赏《西游记》中的优秀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如生动形象
的描写、丰富多彩的对话、富有节奏感的叙事等。
8. 受众和现实意义:探讨《西游记》的受众和现实意义,了解小说在不同时期的影响
和传播,思考其对当代的启示和价值。
以上是《西游记》的一些可能的考点总结,具体的考题可能会根据教材选取的篇章进行提问。
希望对你备考有所帮助!。
西游记一、内容梗概《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1.美猴王出世花果山顶石头崩裂出的石卵,化为一个石猴,它眼里射出的两道金光惊动了玉皇大帝。
石猴行动敏捷,心机灵巧。
老猴提出谁有本事钻进山洞可拜它为王的建议。
石猴紧闭双眼纵身跳进瀑布,他发现里面有石锅、石灶、石碗、石床、石凳等,是一个极佳的安身之地。
众猴伏地拜石猴为王,号称美猴王。
2.灵台山遇仙猴王为求长生不老,在樵夫的指点下,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找须菩提祖师学艺。
祖师给他取名,姓孙,名悟空,把七十二变的口诀和筋斗云的口诀传授给了悟空。
后来悟空因在师兄弟们面前表演七十二变,惊动了祖师,被须菩提祖师赶回花果山。
3.龙官借宝悟空学艺归来,花果山水帘洞已被以混世魔王为首的妖魔霸占了。
悟空只几拳就把混世魔王打得动弹不得了,众猴们又重新回到了水帘洞。
悟空带着猴子们在花果山上玩耍、练武。
他试过很多兵器,可总是觉得不合适,后来到东海龙宫找老龙王强行借了定底神珍铁,上面写有“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4.大闹天宫孙悟空不满玉帝给的官衔,当他发现王母娘娘蟠桃大会没宴请他时,产生了强烈的反抗,他定住七衣仙女,调弄赤脚大仙,喝尽玉液琼浆,吃完八珍百味、嚼尽九转金丹,后被投入八卦炉烧了七七四十九天,却没烧死他,反而炼成了火眼金睛,他蹬倒八卦炉,摔倒太上老君,把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把玉帝吓得惊慌失措。
5.大战二郎神悟空因大闹蟠桃胜会和偷吃金丹,四大天王奉命围困花果山。
观音菩萨保举玉皇大帝外甥——二郎神参与捉拿。
二郎神本领高强,与悟空大战三百回合未分胜负。
于是二人开始比试变化的本领,悟空多次变化都被二郎神识破。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名著导读《西游记》资料汇编(故事内容|人物分析|经历情节|中考真题汇总)内容概要《西游记》(《西游释厄传》)为明代吴承恩的作品,但非独立原创,而是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等。
早在西夏时的敦煌壁画中就有唐僧取经故事,画中已有唐僧和似人似猴的孙悟空手牵白马。
后来不断取经故事在戏曲、传说、说书中不断被演绎,到了明代《西游记》,吴承恩终于创编出这部伟大的作品。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浪漫主义神魔小说,该书深刻曲折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中国古典的魔幻现实主义经典。
先写了孙悟空(1-7回)和唐僧(第9回,或作“附录”)的身世来历,后主要叙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与西海龙王三太子所化的白龙马一起护送唐僧西行取经(13-100回),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从唐僧的前世身金蝉子遭贬到通天河里老鼋yuán湿经),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取回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如鲁迅先生就等“游戏说”,说“此书实出于游戏”,“但觉好玩”而已。
有人从中看出反封建思想,有人看出宗教信仰,有人看出生活哲理……其实如“四大名著”这样的恢宏巨著,主题本就“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角度去看便有不同收获。
这里,只总结一般的看法:这部小说通过神话的形式,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现了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愿望和要求。
在孙悟空身上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黑暗势力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他是正义的化身、理想的折射。
孙悟空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而他的取经之路,又体现出心性修养的进程,心猿终成佛。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取经故事虽然贯穿全书,但取经实是作为目的而存在,在故事中退居次要地位,其中的宗教意义已大大淡化。
取经过程才是全书的主要内容和精华所在。
它给读者的启示在于:为了实现某一崇高的目的,人们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地战胜一切敌人。
名著《西游记》知识梳理【作者简介】吴承恩(1499~1582),明代人,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
他在民间传说、话本、戏剧的基础上,创作了举世瞩目的神话小说《西游记》。
这是中国古代小说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充满了奇情幻想。
【故事梗概】本书主要记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和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小说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三大部分组成。
他们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
全书共100回,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7回):写孙悟空的出身、学道、大闹龙宫、地府、天宫,直至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
重点是“大闹天宫”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集中表现了孙悟空的反抗精神。
为后来随唐僧西天取经提供背景材料。
第二部分(8~12回):介绍小说的另一主人公:唐僧。
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代取经的缘由。
这部分主要起过渡和连接的作用。
第三部分(13~100回):写孙悟空在猪八戒、沙僧的协助下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一路克服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这部分是全书的重点。
全书的精彩章节:大闹天宫、观音劝三徒拜师唐僧、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高老庄招亲、智激美猴王、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二仙收人事等。
【情节导图】【内容精要】东胜神洲傲来国有一花果山,山顶一石,产下一猴。
石猴求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云可行十万八千里,自称“美猴王”。
他盗得定海神针,化作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又去阴曹地府,把猴属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
玉帝欲遣兵捉拿,太白金星建议,把孙悟空召入上界,做弼马温。
当猴王得知弼马温只是个管马的小官后,便打出天门,返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
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美猴王连败巨灵神、哪咤二将。
初中语文名著综合知识考点整理中考语文20本名著知识点汇总1、《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作者:吴承恩(明)(1)主要内容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三部分组成。
他们一路上降妖除魔历尽艰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2)主要人物形象①唐僧:诚实善良,一心向佛,但胆小怕事,迂腐,鉴别能力差;②孙悟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和反抗者,好动、顽皮,武艺高强,勇敢机智,疾妖如仇;③猪八戒:憨厚淳朴、作战勇敢、不畏妖魔,但贪吃好睡、滑稽荒唐,有小生产者、小市民的意识特点;④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
(3)典型情节①大闹天宫,②真假美猴王,③三调芭蕉扇,④三打白骨精,⑤猪八戒高老庄招亲,⑥大战红孩儿,⑦车迟国斗法,⑧女儿国遇难…(4)艺术特色①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③善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5)启示或感受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只要树立了目标,敢于面对,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实现理想。
2、《水浒传》——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1)主要内容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后失败的过程。
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的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2)主要人物形象①宋江(及时雨):人民理想的忠义之士,起义军中最有威望的领袖。
能团结兄弟,网罗人才;多谋善断,有军事、组织才能;性格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协性。
②鲁智深(花和尚):疾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豁达明理,且脾气火爆。
③林冲(豹子头):逼上梁山前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其后变得精明果敢。
④武松(行者):忠勇和正义的象征,勇士的典型,复仇的代表,刚正的义士。
⑤吴用(智多星):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3)典型情节①宋江题反诗、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
②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倒拨垂杨柳。
③林冲风雪山神庙、误入白虎堂。
④武松怒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夺回快活林、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
《西游记》名著阅读(2024届宁夏中考题)2、名著阅读。
(6分)《西游记》是一部很有趣的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它构思巧妙,内容深刻,形象鲜明,细节生动。
请你根据阅读提示,完成下面的读书任务。
节选1:【无心纵火】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
忽一日,开炉取丹。
那大圣双手侮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
(第七回)节选2:【无奈遇火】土地道:“是你也认不得我了。
此间原无这座山,因大圣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被显圣擒了,压赴老君,将大圣安于八卦炉内,煅炼之后开鼎,被你蹬倒丹炉,落了几个砖来,内有余火,到此处化为火焰山。
”(第六十回)节选3:【有心灭火】行者道:“我当时问着乡人说:‘这山扇息火,只收得一年五谷,便又火发。
’如何治得除根?”罗刹道:“要是断绝火根,只消连扇四十九扇,永远再不发了。
”行者闻言,执扇子,使尽筋力,望山头连扇四十九扇,那山上大雨淙淙。
(第六十一回)(1)任务1:“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是古代白话小说常用的手法,请结合节选内容具体说明其妙处。
(3分)(2)任务2:孙悟空为什么要“断绝火根”?结合《西游记》整本书谈谈你的理解。
(3分)答案:2.(1)孙悟空蹬倒八卦炉,落了几块砖,内有余火,化为火焰山,在后文成为取经路上的障碍,火由悟空起,须由悟空灭。
这样的写法使文章有呼应,情节有起伏,故事有勾连,让读者了解前因后果,使故事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2)断绝火根,体现了孙悟空对百姓生灵的慈悲之心,体现了他的善恶之分。
这也正是取经的意义所在。
也暗含着他对过去无心过失的一种弥补,与结尾能修成正果遥相呼应。
名著阅读(2024年福建省中考题)3.名著阅读交流。
(6分)圈点批注法用于阅读传统文学名著很有效,但名著还有纪实类、科普类等其他多种类型,只会这一种方法,不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很难实现“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的学习目标。
《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吴承恩编写而成。
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
作者通过虚幻的世界,对封建统治者的态度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
玉皇大帝手下十万天兵天将,竟然抵不过孙悟空的一条金箍棒,而让真正的贤才去当不入流的马夫,其统治之黑暗不言而喻。
如来佛祖所创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钱财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许手下人收取贿赂,这反映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的黑暗情景。
吴承恩( 1501 年— 1582 年) 字汝忠。
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 (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汉族,明代小说家。
吴承恩大约 40 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在 81 岁左右时去世。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
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西游记》全书分为四大部分:一、从第一回到第七回是全书的引子部分,叙述孙悟空出生、求仙得道、大闹“三界”《西游记》一边安排孙悟空出场,交代清楚其出身、师承、能耐、性情;一边通过孙悟空在天、地、冥、水四境界穿越,描绘四境界风貌,建立一个三维四境界立体思维活动空间;二、从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描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的故事,交代取经缘起;三、十三至九十九回写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小白龙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四、第一百回为全书的结尾,描写师徒四人取经回到东土,都得道成为真佛。
勇闹水帘洞,闹龙宫,闹地府,大闹天宫,囚禁五行山,大闹黑风山,云栈洞收八戒,神化引婴儿,大闹五庄观,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留名三清观,显法车迟国,大闹金兜洞,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计盗紫金铃,三探无底洞,大战青龙山无所畏惧,除恶务尽,重情重义,机智过人,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喜欢“戴高帽” ,好胜心强,喜欢搞恶作剧。
《西游记》人物形象1、孙悟空(行者)①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
②出世:仙石孕育而生。
③性格:桀骜不驯、忠心耿耿、聪明幽默、爱憎分明、勇敢机智、好勇斗胜、重视承诺、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
④本领:手持一根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耍七十二变;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了四十九天不死,反而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世间一切妖魔鬼怪;偷吃无数蟠桃和各种仙丹练就而成金刚不坏之身。
⑤典型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车迟国斗法。
一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孙悟空那种不畏艰辛困苦的精神贯穿取经始末。
2、唐僧(玄奘)①姓名: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
②身世:如来佛祖第二弟子金蝉长老投胎。
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
③性格:勤敏好学、意志坚定、勇往直前、心地善良、正直不阿、毫无主见、迂腐顽固、胆小懦弱、无智无能、是非不分、耳根子软。
④典型情节: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女儿国遇难。
唐僧是如来佛祖的弟子金蝉子转世投胎作状元陈光蕊之子,出家后法名玄奘,修成正果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3、猪八戒(悟能)①身世:原是仙界天蓬元帅,因醉调戏嫦娥,被贬下凡,投错了胎,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脸的模样。
②性格:贪吃好色、见识短浅、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胆小怕事、吃苦耐劳、忠勇善良、知错就改、淳朴憨厚。
③兵器:九齿钉耙④典型情节: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偷吃人参果在去西天取经途中,他总是挥舞钉耙,与妖魔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
而且他能够知错改错,淳朴憨厚。
但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一遇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后得成正果,封为净坛使者。
4、沙和尚(悟净)①身世:原是天庭中的卷帘大将,因失手打碎琉璃盏被贬下凡,盘踞在流沙河,兴风作浪,危害一方。
唐僧途径流沙河时收为徒弟。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西游记》中考知识点主要情节1.石猴出世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座花果山,有一块石头受天地之灵气,享日月之精华,忽然有一日崩开,里面出现一只石猴。
该猴发现水帘洞后被群猴拥戴为王。
1)孙悟空出生的家乡是:东胜神州。
2. 花果山水帘洞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这只石猴同一群猴子在山中避暑,无意之间发现了一股飞瀑从山顶流下。
众猴说:“谁能从这瀑布中钻进去看个究竟,我们拜他为王。
”石猴自告奋勇,钻入飞瀑,发现里面竟然是一个宽敞、幽静的石洞,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众猴拜石猴为王,称他美猴王。
1)花果山水帘洞的对联是什么?“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3.石猴拜师石猴为寻找长生不老的仙方,独自驾筏出门求学,师承:菩提祖师,得名孙悟空。
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
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十万八千里。
一日,悟空变为松树,被逐出洞。
菩提祖师不准孙悟空说出师傅的名字。
1)孙悟空最初拜谁为师?菩提祖师2)菩提祖师给他起了什么名字?孙悟空。
3)孙悟空学会了多少变化?一个筋头云能翻多远?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十万八千里。
4. 获取金箍棒悟空来到东海龙宫。
龙王不好推辞,叫虾兵们抬出一杆三千六百斤重的九股叉,悟空嫌它太轻。
又抬出一柄七千二百斤重的方天画戟,悟空仍然嫌它太轻。
龙婆给龙王说∶“大禹治水时,测定海水深浅的神针铁最近总是放光,就把这给他,管他能不能用,打发他走算了。
”孙悟空跟龙王来到海底,见神针铁金光四射,原来是根铁柱子,斗一样粗,二丈多长。
孙悟空使劲用手搬了搬说∶“要是再短些,再细一些就好了。
”孙悟空话还没有说完,那个宝贝就短了几尺,也细了一圈。
孙悟空看了看说∶“再细些就更好了。
”那个宝贝真的又细了许多,悟空拿过来,见上面写着∶“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1)定海神针是谁放在东海的?目的是什么?大禹。
目的是治水。
2)定海神针有多粗多长?斗一样粗,二丈多长3)定海神针上面写的什么字?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初中语文名著必考考点整理,知识点+练习题(可打印)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语文考试中都会出现对名著的考核,但很多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任务重,对名著的阅读也越来越少。
今天,分享的是初中阶段重点考察的一些名著考点+中考真题,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一名著考点整理1《西游记》3《伊索寓言》4《童年》5《昆虫记》6《朝花夕拾》7《骆驼祥子》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9《海底两万里》10《名人传》11《水浒传》13《格列夫游记》14《简·爱》二中考典型真题1.(2017·绍兴中考)名著阅读。
(1)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项是( )A.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写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2)《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名字叫桑地亚哥,但小说称呼他为“桑地亚哥”仅4处,以“老人”称呼他却有214处,结合人物形象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1答案:(1)D(2)《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桑地亚哥象征着一种哲理化的硬汉精神,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
作者将富有生命的形象同朦胧的寓意融合在一起,将现实生活的诗情画意同深刻的哲理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体现着人类尊严和命运重压下仍有优雅风度的硬汉形象。
2.(2017·湖州中考)学校开展“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1)为下面三位同学的读后感标题选择合适的书名。
(填写字母)标题:①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读《________》有感②我也可以旧事重提——读《________》有感③见字如面墨短情长——读《________》有感书名:A.《朝花夕拾》B.《简·爱》C.《培根随笔》D.《傅雷家书》(2)同学们针对《骆驼祥子》中“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中去”这句话展开了讨论。
中考四大名著西游记整理寒窗苦读十余载,今朝考试展锋芒;思维冷静不慌乱,下笔如神才华展;心平气和信心足,过关斩将如流水;细心用心加耐心,努力备考,定会考入理想院校。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考四大名著西游记,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语文必考名著练习:《西游记》一、《美猴王》1、情节概括:傲来国有一花果山,山顶一灵石,产下一猴----众猴山涧避暑戏耍,寻看源头----相约钻入瀑布不伤身体者为王----石猴时来运通,进洞显芳名---众猴序齿(长幼)排班,拜称“千岁大王”2、“美猴王”的称号是怎么得来的?他为什么又叫“孙悟空”?他还有哪些称号?分别是怎么得来的?a、因为石猴发现了花果山上的水帘洞,大家尊之为“千岁大王”,贡献大的应该有美好的称号,于是隐去“石”字,称“美猴王”。
b、《西游记》第一回后半写他见到菩提祖师,祖师根据他是猴子(猢狲),为他取姓“孙”,法名“悟空”。
c、孙悟空被玉帝招安后,玉帝授予其一个“不入流”的“弼马温”称号,孙悟空一怒之下回到花果山,鬼王建议其称为“齐天大圣”。
d、后来唐僧又给孙悟空取个“混名”,称为“行者”。
e、因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够看透一切,手上的金箍棒威力无穷,被如来佛授予“斗战胜佛”的称号。
二、《孙行者一调芭蕉扇》1、情节概括:悟空求扇过火焰山,罗刹为子怀恨刀剑砍----相斗逢扇扇,落至小须弥山---告求原委,灵吉相赠定风丹---罗刹慌忙闭山洞,化作虫子钻入肚----借来假扇,火扇旺---土地告知真假,寻大力王(牛魔王)。
2、孙悟空为什么要借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孙行者一调芭蕉扇”时想出了哪两个办法以便确保借到芭蕉扇的?(哪两件事体现了孙悟空有勇有谋的?)因为前方有火焰山挡路,悟空便向牛魔王的妻子铁扇公主──罗刹女借扇。
孙悟空到灵吉菩萨处借得“定风丹”,变成小虫子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里。
(铁扇公主被迫将扇借给悟空,悟空扇火不熄,方知是假扇。
)3、铁扇公主为什么不肯把芭蕉扇借给孙悟空?孙悟空为什么称铁扇公主为嫂嫂?铁扇公主与孙悟空有仇,孙悟空曾经与她的孩子──红孩儿发生过冲突,为了搭救师傅唐僧,还请求南海观音降伏了红孩儿。
《西游记》中考语文复习名著导读1.阅读下面两段《西游记》原文,回答问题。
(原文一)八戒在旁边又笑道:“好行者!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
”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
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
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原文二)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厮哄了!”三藏只道:“怎生是好!”……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
”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
”这两段对话分别属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情节片段,(原文二)中八戒的潜台词是:___________。
你喜欢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吗?请结合关于八戒的另外一个故事,说说你的看法。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6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有许多神奇之处。
请从下列情节中任选一个,简述其经过。
①发现“水帘洞”②获取“金箍棒”③炼就“火眼金睛”3.回忆《西游记》中有关孙悟空的故事,回答下面问题。
取经路上,孙悟空因和唐僧产生矛盾曾三次离开。
其中哪一次是他主动离开的?后来又是怎样回到唐僧身边的?请简述相关情节。
4.走进名著:行者上前叫:“牛大哥,开门!开门!”呀的一声,洞门开了,里边走出一个毛儿女,手中提着花篮,真个是一身蓝缕无妆饰,满面精神有道心。
初中语文名著汇总|《西游记》_中考语文《西游记》
主要内容
1
作者概况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明代小说家。
他的生卒年龄不详,据专家考证,具体年份应该是公元1506年-1583年。
承恩有三大爱好。
一是受父亲的影响,他爱读《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非主流小说,为写作《西游记》积累了素材。
二是喜欢下围棋。
平时以棋为乐,与明朝围棋国手鲍景远和李釜交情深厚。
三是爱好收藏名家法帖,这与他的多才多艺有关系。
主题思想
小说通过唐僧取经的故事,刻画了孙悟空的形象。
表现了他蔑视权威,不畏强暴,除恶务尽的战斗精神,这个形象鲜明地反映了人们战胜邪恶和征服自然的崇高理想。
人物性格
号称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是一个桀骜不驯,敢作敢当的英雄,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出生入死,制服无数妖魔鬼怪,为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
他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深深赢得人们的喜爱。
明代西游记插画
精彩章节
1
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
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
艺术特色
1
①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
②善于塑造人物,如孙悟空、猪八戒刻画得栩栩如生。
③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
【考题练习】
2
1.《西游记》,长篇神话小说,是古典神话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取经的事件。
有
《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玄奘取经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
现在《西游记》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
2.全书100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第1至7回,写孙悟空出世至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
第8至100回总写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蕴含着修成正果的人生真谛。
3.《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东胜神州、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
4.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老祖,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
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行者。
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5.猪八戒又叫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
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云栈洞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净坛使者。
6.沙僧也叫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金身罗汉。
7.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八部天龙。
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