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知识点总结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48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的制定。
1、背景(1)、国内形势:中国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来解决国内问题。
(因此外交要开拓新局面,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2)、国际环境:特点:社会主义阵营pk资本主义阵营○1西方发达国家:孤立封锁新中国。
○2社会主义国家:支持和帮助新中国。
○3亚非拉新兴国家:客观上和新中国相互配合。
(因此新中国只有依靠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加强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联系,才能维护国家利益。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是?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反对其它国家干涉我国内部事务,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标准来处理本国事务和国际事务。
从而达到维护自己的利益与世界和平的目标。
这是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总原则,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过渡]建国初期这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哪些基本的方针呢?这些方针实行又有什么意义呢?3、基本方针:]近代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关系?为什么说“另起炉灶”使中国在政治上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西方大国与旧中国的关系是一种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
“另起炉灶”表明新中国要改变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史,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外交关系,保障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
[ 历史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各种特权,长期以来这些特权侵害了我国主权,并使帝国主义在中国形成了一定的势力和影响。
对于新中国成立伊始究竟应当走什么外交路线个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我国政府应当一边倒,也有人认为应当在美苏两大阵营之间走中间路线,你同意哪一种,谈谈你的看法?(1)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和帮助;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
企图扼杀新中国。
(2)对“一边倒”方针的理解:所谓“一边倒”是指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5整理专题五:印度古代历史导言:印度古代历史悠久,文明发展早期,对于人类社会的贡献不可忽视。
印度古代历史主要可分为印度河文明时期、雅利安人入侵与种姓制度时期、佛教的兴起与繁荣时期、摩揭陀帝国与孔雀王朝时期、印度教的复兴以及外来入侵时期。
一、印度河文明时期(公元前2500年-公元1700年)印度河文明是世界最早的文明之一,其发展集中在今天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地区。
印度河人的生活方式与职业结构较为先进,留下了许多精美的石刻和城市遗址。
同时他们还是尼尔黑斯河流域农业的先驱者,利用灌溉系统种植大量的粮食。
二、雅利安人入侵与种姓制度时期(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400年)雅利安人是从中亚一带迁徙而来的印欧民族,与印度河文明居民混居并形成了基础。
他们发展了梵语,并创造了梵文。
同时,雅利安人还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种姓制度,将社会分为四个阶层,即婆罗门(贵族)、刹帝利(军人)、吠舍(商人)以及首陀罗(平民)。
这一制度在印度的社会中存在了数千年,并深深影响了印度文化的发展。
三、佛教的兴起与繁荣时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佛教是由释迦牟尼(佛陀)创立的,他主张摒弃种姓制度,追求人身解脱和智慧。
佛教在印度得到了迅速发展和众多追随者。
其中,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亦为佛教的信奉者,他通过巡回,倡导了和平与宽容的思想。
佛教的兴起和繁荣对于印度古代社会的稳定与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摩揭陀帝国与孔雀王朝时期(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185年)摩揭陀帝国的兴起标志着印度历史的一个新时期。
阿育王时期是摩揭陀帝国最辉煌的时期。
他通过强大的中央集权和明智的外交政策,统一了整个印度次大陆,并将佛教传播到邻国。
阿育王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民福祉。
然而,摩揭陀帝国在阿育王去世后迅速衰落,但由于孔雀王朝的兴起,印度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
五、印度教的复兴(公元前200年-公元4世纪)在孔雀王朝之后,佛教正逐渐失去对印度人民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