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工讲义1--基础知识-工具-基本划线
- 格式:ppt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36
《铆工基础知识综合性概述》一、铆工的基本概念铆工是金属构件施工中的关键工种之一,主要负责把板材、型材、线材、管材等通过焊接、铆接、螺栓连接等方式制作成钢结构、容器、管道等金属结构件。
铆工的工作范围广泛,涉及到机械制造、建筑、船舶、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
二、铆工的核心理论1. 材料力学铆工需要了解各种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强度、硬度、韧性、塑性等。
不同的材料在受力情况下会有不同的表现,铆工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并确保结构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承受各种载荷。
例如,在建筑结构中,高强度钢材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和拉力,但同时也需要考虑其焊接性能和成本。
在航空航天领域,轻质高强的合金材料则更为常用,以满足飞行器对重量和强度的严格要求。
2. 几何图形与尺寸公差铆工需要具备良好的几何图形认知能力,能够准确地绘制和理解各种二维和三维图形。
在制作结构件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尺寸要求进行加工,确保各个部件的尺寸公差在允许范围内。
尺寸公差的控制对于结构件的装配质量至关重要。
如果尺寸偏差过大,可能会导致结构件无法正确装配,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3. 焊接与铆接原理焊接和铆接是铆工最常用的连接方式。
焊接是通过加热或加压,使两个或多个金属件在原子层面上结合在一起。
铆接则是通过铆钉将两个或多个金属件连接在一起。
焊接的种类繁多,包括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埋弧焊等。
每种焊接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铆工需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和结构要求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
铆接则具有连接可靠、便于拆卸等优点,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仍然被广泛应用。
三、铆工的发展历程1. 古代铆工的起源早在古代,人类就开始使用简单的金属工具进行加工和连接。
例如,古代的青铜器制作中就已经出现了铆接的工艺。
随着时间的推移,铆工技术不断发展,从最初的手工制作逐渐向机械化、自动化方向转变。
2. 工业革命时期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到来为铆工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随着蒸汽机、铁路、船舶等工业的兴起,对金属结构件的需求大幅增加。
铆工技术的基础知识及使用要点铆工技术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连接方法,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船舶、建筑等领域。
它通过将铆钉固定在工件上,实现工件之间的连接。
本文将介绍铆工技术的基础知识及使用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铆工技术的基本原理铆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铆钉的形变和变形能力,将工件之间的连接牢固地固定在一起。
铆钉由铆帽、铆柄和铆尾组成。
在铆接过程中,首先在工件上钻孔形成孔洞,然后将铆钉插入孔洞中,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使铆钉的尾部形变,形成铆帽与铆柄之间的扩张,从而使铆钉牢固地固定在工件上。
二、铆工技术的分类铆工技术根据使用的工具和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手动铆接和机械铆接两种。
1. 手动铆接:手动铆接是一种简单且常见的铆接方法,通常适用于小型和简单的工件。
手动铆接需要使用铆枪,通过手动操作将铆钉插入孔洞中,并施加一定的压力,完成铆接过程。
2. 机械铆接:机械铆接是一种自动化的铆接方法,适用于大型和复杂的工件。
机械铆接使用铆接机械设备,通过机械力完成铆接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铆工技术的使用要点1. 选择合适的铆钉:铆钉的选择应根据工件的材料和要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铆钉的材料应与工件的材料相匹配,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2. 正确钻孔:钻孔是铆接的关键步骤,钻孔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铆接的牢固性。
钻孔应根据铆钉的尺寸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钻头,并确保钻孔的直径和深度符合要求。
3. 控制压力和时间:在铆接过程中,施加的压力和时间需要控制好。
过大的压力可能会导致工件变形或损坏,而过小的压力则会导致铆接不牢固。
同时,铆接的时间也需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确保铆接的质量。
4. 检查铆接质量:完成铆接后,应及时对铆接的质量进行检查。
可以通过检查铆钉的外观和牢固性来判断铆接的质量。
如有需要,还可以进行拉力测试或其他检测方法,以确保铆接的牢固性和可靠性。
四、铆工技术的优缺点铆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铆接牢固:铆接可以提供较高的连接强度和可靠性,适用于承受较大载荷的工件。
铆工讲义引言:铆工把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用焊接、铆接、螺纹等方式连接在一起,电焊就是热铆,“铆焊不分家吗”。
铆工是金属构件施工中的指挥者,铆工按图纸放样、下料后配合其它工种开始安装。
第一章、基础知识、技能和铆工放样号料技术操作规程第一节、铆工的工作要领和必备的技能的概述1、基础知识、技能:主要有识图和制图的知识;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知识;能矫正变形较大或复合变形的原材料及一般结构件,能作成基本形体的展开图,计算展开料长;能使用维护剪床、气割、电焊机等设备;能读懂并装配桁架类、梁柱类、箱壳类、箱门类和低中压容器等图样,并进行全位置定位焊、铆接、螺纹连接,检验尺寸、形状位置。
技师培养目标: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能作出复杂结构件的展开图、计算展开料长;制定工艺流程,编写工艺规程;能根据图样的技术要求制定装配、焊接、铆接和矫正工艺方案,设计工装夹具;熟悉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的相关知识;熟悉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以及相关工种的知识等。
第二节、铆工放样号料技术操作规程1、放样前准备1.1、熟悉图纸和工艺文件,明白各项要求,如有不清应与技术人员共同研究清楚,并确定放样方法;1.2、认真核对零件图样和装配图样的尺寸关系,了解工艺过程、装配公差、加工余量、焊接收缩量等,并弄清所用的材质、规格、配料卡片、材料改代等情况。
1.3、清整放样地板。
地板要求平整、干净,与放样无关的物品勿放在地板上,并测量放样地板的尺寸大小能否满足放样的需要。
1.4、根据构件的精度、大小、生产批量和使用性质确定制做样板或样杆的材料。
1.5、准备好放样用的工具和合格的量具。
2、放样2.1、对于一般需要校对设计尺寸的结构件,应按1:1的比例放样。
根据结构件的具体情况可全部放样,也可局部放样,并可用计算法简化放样工作。
2.2、划线2.2.1、放样工作中,划线都必须采用几何作图法,划线用石笔要尖细。
对于长直线必须用粉线弹出,不允许用直尺分段自延长取得,且粉线不可太粗。
铆工应知应会教材第一章常用金属材料基础知识铆工主要从事用金属材料制造各种构件制品的生产,因此,必须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
在金属材料中,应用最多的是钢才,其次是铝、铜及其合金。
第一节钢的分类钢是含碳量小于2.11%的铁碳合金。
钢种除含有铁、碳外,还含有少量的硅、锰、硫、磷等元素。
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可以进行各种加工,因而获得广泛应用。
一、碳素钢1、按化学成分分类①低碳钢。
含碳量小于0.25%。
②中碳钢。
含碳量在0.25%-0.55%之间。
③高碳钢。
含碳量大于0.55%.2、按用途分类①碳素结构钢。
含碳量在0.7%以下的工程结构和机械零件用钢。
②碳素工具钢。
含碳量在0.7%以上,用于制造各种工具、量具和刃具的钢材。
3、按质量分类①普通碳素钢。
硫含量不大于0.055%,磷含量不大于0.045%,是应用最广泛的钢材品种。
②优质碳素钢。
硫、磷含量比普通碳素钢低,硫不大于0.045%,磷不大于0.0。
4%③高级优质碳素钢。
硫、磷含量很低,硫不大于0.03%,磷不大于0.035%。
4、按冶金方法分类①沸腾钢。
在熔炼末期不完全脱氧,钢液中含有相当数量的FeO,在浇筑凝固时,碳和FeO发生反应,钢液中不断析出CO而沸腾,称为沸腾钢这种钢成本较低,成材率高,钢锭表层有一定厚度的致密层,轧成德钢板质量较好。
但由于其内部组织不致密、不均匀,其冲击韧性较差,不能用于制造重要的机械零件。
②镇静钢。
钢液在浇注前经过完全脱氧,凝固时不沸腾,称为镇静钢,其组织致密,质量较好,但成材率较沸腾钢低。
③半镇静钢。
脱氧晨读介于沸腾钢和镇静钢之间的钢二、合金钢钢种含有一种或多种合金元素的钢称为合金钢。
1合金钢的分类(1)按用途分类。
可分为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特殊性能合金钢三大类。
(2)按合金元素总含量.可分为低合金钢、中合金钢和高合金钢三种。
①低合金钢。
合金元素总含量小于5%②中合金钢。
合金元素总含量为5%-10%③高合金钢。
铆工基础入门知识资料目录1. 内容概述 (2)1.1 铆工简介 (2)1.2 学习铆工的重要性 (3)1.3 铆工历史概述 (4)2. 材料与工具 (5)2.1 常用金属材料 (6)2.2 常用工具 (7)2.2.1 手动工具 (9)2.2.2 电动工具 (9)2.2.3 特殊工具 (11)3. 基础理论 (12)3.1 机械基础 (13)3.1.1 机械原理 (14)3.1.2 力学基础 (15)3.1.3 材料学基础 (16)3.2 焊接基础 (18)3.2.1 焊接原理 (19)3.2.2 焊接材料 (20)3.2.3 常见焊接缺陷及预防 (21)4. 铆接工艺 (23)4.1 铆接基本概念 (24)4.2 铆钉选择 (26)4.3 铆接工具与方法 (27)5. 铆接案例分析 (27)5.1 典型铆接项目管理 (28)5.2 铆接故障诊断及修复 (29)5.3 现代铆接工艺趋势 (30)1. 内容概述本资料旨在为对铆工行业感兴趣的新手提供一个全面的入门指导,帮助他们快速理解和掌握铆工基础知识。
铆工是一门技艺,涉及金属结构件的连接技术,尤其是通过铆接的方式来实现不同金属部件之间的永久联结。
不论是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船舶建造还是建筑行业,铆工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1 铆工简介铆工是从事金属材料连接的一种专业的技术人员,熟练使用铆钉工具和技术,将金属工件连接成整体。
铆工工作不仅要求精湛的技术和实践经验,还需要具备扎实的工科理论基础、良好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铆接方法是连接金属零件的一种高强度连接方式,其原理是将钉子通过加热或冷打的方式嵌入金属工件中,并用压头或锥头的作用使其变形并与工件紧紧结合。
铆接连接的特点是强度高、可靠性好、不易松动,因此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船舶制造、桥梁建设等各个领域。
不同的铆接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工件和工况,铆工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铆接技术和工具,保证连接的强度和可靠性。
铆工基础知识铆工的工作内容比较多,但主要的就是看图下料、冷热加工、构件拼装、结构装配等。
所谓看图下料就是指放样、展开和下料;冷热加工是指钢材裁割开来,并加工成为一定形状的零件;构件拼装和结构装配是指采用焊接或铆接的工艺方法将零件拼装成部件和构件,并进一步装配成分段和完整的钢结构。
所以,从放样开始直到总装、交检的整个过程都是铆工的工作范围。
一、钢结构的基本知识1.按钢的用途分类:(钢是含碳量小于2.11%的铁碳合金。
)建筑结构、冶金设备结构、化工设备结构、机械设备结构、吊运起重设备结构和交通运输设备结构等。
低碳钢(含碳量小于或等于 0.25%)碳素钢中碳钢(含碳量大于0.25%~0.6%)按化学高碳钢(含碳量大于0.6%)成分分低合金钢(含合金元素总含量小于或等与5%)类合金钢中合金钢(含合金元素总含量大于5%~10%)高合金钢(含合金元素总含量大于10%)普通碳素钢(含磷量小于或等于0.045%,含硫量小于或等于0.055%)按品质优质碳素钢(含磷量不大于0.04%,含硫量不大于0.045%)分类高级优质碳素钢(含磷量小于或等于0.035%,含硫量小于或等于0.03%)碳素结构钢按用途结构钢合金结构钢分类工具钢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不锈钢特殊性能钢耐热钢耐磨钢平炉钢酸性炉钢按炉别分转炉钢碱性炉钢按冶炼方法分类按脱氧程度分电炉钢沸腾钢镇静钢半镇静钢2.按钢所用材料分类:材料大体上有两大类, 一种是板材 , 一种是型材。
按其横断面的形状特征可分为板材(钢板)、管材(钢管)、型材(型钢)、和线材(钢丝)四大类。
钢板薄钢板按国标规定,厚度在0.2 ~4mm,宽度为 500~1500mm,长度为 1000~4000mm。
标记方法为:厚度×宽度×长度。
厚钢板厚度大于 4mm以上,通常又把 4-25mm厚的为中板, 25mm以上为厚板。
标记方法与薄板相同。
型钢按其断面形状,可分为简单断面型钢和复杂断面型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