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金属指示剂的封闭,僵化现象及其消除1.封闭现象(1)概念:当滴定到达计量点时,虽滴入足量的EDTA也不能从金属离子与指示剂配合物MIn中置换出指示剂而显示颜色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封闭现象.(2)产生原因:一是MIn较MY稳定,过量Y难以置换出In;二是MIn 的颜色变化不可逆引起.(3)消除方法:由被滴金属离子本身引起的,可以采用返滴定法避免;由于其它金属离子引起的,需设法使这些金属离子不发生作用(掩蔽或分离)2.僵化现象(1)概念:如果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MIn形成胶体或沉淀,在用EDTA滴定到达计量点时,EDTA置换指示剂的作用缓慢,引起终点的拖长,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的僵化现象.(2)产生原因:MIn为胶体或沉淀,使MY计量点时,Y置换出In的缓慢.(3)消除方法:加入合适的有机溶剂;加热;接近终点时放慢滴定速度并剧烈振荡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僵化现象、氧化现象(1)封闭现象某些金属离子与指示剂形成的络合物较其与EDTA的络合物更稳定。
如果溶液中存在着这些金属离子,即使滴定已经到达计量点,甚至过量EDTA也不能夺取出MIn络合物中的金属离子而使游离的指示剂In释放出来,因而看不到滴定终点应有的颜色突变。
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如果是被测离子导致的封闭,应选择更适宜的指示剂;如果是由共存的其它金属离子导致的封闭,则应采取适当的掩蔽剂掩蔽干扰离子的影响。
(2)僵化现象有些指示剂或MIn络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或因MIn只稍逊于MY的稳定性,致使EDTA与MIn之间的置换反应速率缓慢,终点拖长或颜色变化很不敏锐。
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的僵化现象。
克服僵化现象的措施是选择更合适的指示剂或适当加热,提高络合物的溶解度并加快滴定终点时置换反应的速度。
(3)氧化变质现象金属指示剂大多是分子中含有许多双键的有机染料,易被日光、空气和氧化剂所分解;有些指示剂在水溶液中不稳定,日久会因氧化或聚合而变质。
一、判断题1、(配位比例特点)配位滴定反应中EDTA 与金属离子的比例一般都是1:1。
(√)2、(稳定常数的概念)EDTA 与某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也就意味着EDTA 与该金属离子配位反应平衡常数较大。
(√)3、(滴定突跃显著性的影响因素)配位滴定中所有的副反应都对使滴定突跃范围变窄。
(×)4、(副反应系数的数值)若滴定过程中不发生副反应,则副反应系数数值为0。
(×)5、(总副反应系数与分副反应系数的关系)某物质可发生两种副反应,则该物质总的副反应系数为两分副反应系数的加和。
(×)6、(酸效应系数的基本概念)配位滴定中,溶液的pH 越高,则酸效应系数越大。
(×)7、(羟基配位效应系数的基本概念) 配位滴定中,溶液的pH 越高,则羟基配位效应系数越大。
(√)8、(金属指示剂原理)EDTA 滴定金属离子,若使用金属指示剂指示SP ,则EDTA 滴入量在SP 附近时指示剂应发生配位态到游离态的转变。
(√)9、(金属指示剂原理)配位滴定时指示剂与待测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越大越好。
(×)10、(金属指示剂原理)金属指示剂只有在合适的pH 条件下,游离态与配位态才会有显著的颜色差异。
(√)11、(金属指示剂原理)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是指其与金属形成的配合物溶解性差,使变色反应变慢,而导致终点拖后延长。
(×)12、(金属指示剂原理)金属指示剂的僵化现象是指其与金属形成的配合物稳定性太强,计量点处不明显发生配位态到游离态的转变,而导致无法准确指示计量点。
(×)13、(掩蔽的作用)用EDTA 滴定法测定石灰石中的CaO 和MgO ,滴定前需向溶液中加入三乙醇胺,其目的是掩蔽Fe 3+、Al 3+和 Mn 2+,防止干扰测定。
(√)14、(掩蔽的作用)用EDTA 滴定Ca 2+和Mg 2+的混合溶液前,先将溶液pH 调至≥12,目的是使Mg 2+生成沉淀,通过掩蔽消除其对Ca 2+测定的干扰。
一. 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作用原理金属离子指示剂大多是一些能于金石离子形成配合物的显色剂:In + M = MInA色B色(A色与B色不同)化学计量点时:MIn + EDTA == M-EDTA + In K’MY > K’MY B 色A色例:以EDTA滴定Mg2+,用铬黑T(EBT)作指示剂时:滴定开始前Mg2+ + EBT == Mg-EBT (红)滴定过程中Mg2+ + EDTA == Mg-EDTA计量点时EDTA +Mg-EBT == Mg-EDTA + EBT红兰根据酸效应曲线,滴定Mg2+适宜的pH 值为10(9.6~10),但指示剂也有自身适宜的pH 范围:-H+ -H+H2In- == HIn2- == In3-红兰橙pH < 6 pH 8~11 pH > 12此指示剂适宜的pH范围应为pH 8~11,在此pH 范围内,金属离子的游离态与配位态的颜色有明显的区别,也恰好与滴定Mg2+ 的酸度pH =10 符合。
二. 金属(离子)指示剂必须具备的条件1. 在滴定pH 范围内,MIn 与In 的颜色有明显的区别;2. K’MIn 要足够大但:K’MIn < K’MY ,要求K’MIY > 100 K’MIn (pT=3, 误差0.1%)3. 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一定的广泛性4. 指示剂与Mn+反应必须灵敏、迅速,且有良好的可逆性。
三. 金属指示剂的选择金属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M + In == MIn达到指示剂变色点时:[MIn] = [In],log KMIn = pM即:指示剂变色点时的pMep等于有色配合物log KMIn的值。
金属指示剂一般都是有机弱酸,实际工作中考虑酸效应影响:log KMIn’ = pM (16)pH ® log KMIn’ ® pM因此,金属指示剂不可能像酸碱指示剂那样,有一个确定的变色点,而是随着溶液pH 不同而不同。
分析化学简答题(汇编)简答1.基准物质的条件之⼀是摩尔质量要⼤,为什么?答:摩尔质量⼤,称样量⼤,降低了由于称量⽽引⼊的相对误差。
2.什么是标准溶液?标准溶液的配制⽅法有哪些?各适⽤于什么情况?①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于滴定分析的溶液,称为标准溶液。
该溶液的浓度⽤物质的量浓度表⽰,也可以⽤滴定度表⽰。
②标准溶液的配制⽅法有两种:直接法和标定法。
③基准物质可⽤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基准物质只能⽤标定法配制标准溶液。
3.什么是化学计量点?什么是滴定终点?两者有什么区别?在滴定过程中当所加⼈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反映完全时,称反应到达了化学计量点。
在滴定过程中根据指⽰剂颜⾊发⽣突变停⽌滴定时,称为滴定终点。
在实际分析中指⽰剂不⼀定恰好在化学计量点时变⾊,即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终点常常不⼀致。
4.标准溶液浓度过⼤或过⼩,对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各有什么影响?标准溶液的浓度过⼤时稍差⼀滴就会给结果造成较⼤的误差;⽽过⼩时终点变⾊不灵敏,⼀般分析中标准溶液常⽤浓度0.05~1.0 mol/L为宜。
5.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有什么要求?⑴反应必须定量完成。
即反应按⼀定的反应式,⽆副反应发⽣,并且能进⾏完全(完全程度≥99.9% ),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⑵反应速度要快。
⑶反应不受其他杂质的⼲扰。
⑷有适当的⽅法确定滴定终点。
6.滴定分析的特点有哪些?举例说明滴定分析的⽅法有哪些?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快速且准确,相对误差可达0.1%~0.2%。
滴定分析⽅法有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
7.滴定分析计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确定反应物的基本单元?在确定基本单元后,可根据被滴定组分的物质的量与滴定剂的物质的量相等的原则进⾏计算。
⼀般酸碱反应以提供⼀个H+或相当结合⼀个H+为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则以给出或接受⼀个电⼦的特定组合为依据。
8.滴定分析误差的来源主要有哪些?如何消除?滴定分析的误差可分为测量误差、滴定误差及浓度误差。
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僵化现象、氧化现象(1 )封闭现象某些金属离子与指示剂形成的络合物较其与EDTA 的络合物更稳定。
如果溶液中存在着这些金属离子,即使滴定已经到达计量点,甚至过量EDTA 也不能夺取出MIn 络合物中的金属离子而使游离的指示剂In 释放出来,因而看不到滴定终点应有的颜色突变。
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如果是被测离子导致的封闭,应选择更适宜的指示剂;如果是由共存的其它金属离子导致的封闭,则应采取适当的掩蔽剂掩蔽干扰离子的影响。
(2 )僵化现象有些指示剂或MIn 络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或因MIn 只稍逊于MY 的稳定性,致使EDTA 与MIn 之间的置换反应速率缓慢,终点拖长或颜色变化很不敏锐。
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的僵化现象。
克服僵化现象的措施是选择更合适的指示剂或适当加热,提高络合物的溶解度并加快滴定终点时置换反应的速度(接近终点时放慢滴定速度并剧烈振荡)(3 )氧化变质现象金属指示剂大多是分子中含有许多双键的有机染料,易被日光、空气和氧化剂所分解;有些指示剂在水溶液中不稳定,日久会因氧化或聚合而变质。
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的氧化变质现象。
克服氧化变质现象的措施一般有二种:一是加入适宜的还原剂防止其氧化,或加入三乙醇胺以防止其聚合;二是配成固溶体,即以NaCl 为稀释剂,按质量比1:100 配成固体混合物使用,这样减小氧化变质的速度,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
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界。
有机化学之所以成为化学中的一个独立学科,是因为有机化合物确有其内在的联系和特性。
位于周期表当中的碳元素,一般是通过与别的元素的原子共用外层电子而达到稳定的电子构型的(即形成共价键)。
这种共价键的结合方式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由碳、氢、氮、氧几种元素构成,少数还含有卤素和硫、磷、氮等元素。
因而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具有熔点较低、可以燃烧、易溶于有机溶剂等性质,这与无机化合物的性质有很大不同。
简述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和僵化现象
金属指示剂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化学试剂,它的主要作用是检测金属的氧化状态。
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和僵化现象是这种化学试剂的两种重要特性。
下面,我们就重点讨论这两个现象。
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是指在金属指示剂中,碘和微量金属离子组成的双价络合物,形成一种僵化的络合物,可停止或减少金属离子的迁移过程。
简单地说,它的作用是阻止金属的氧化和还原反应,使表面在整体水平上保持处理稳定。
封闭现象的发生可以避免金属涂料表面的氧化,从而保持表面的品质和使用寿命。
金属指示剂的僵化现象是指,当封闭现象发生时,双价络合物会形成一种僵化的结构,可以抵御外界因素,使金属指示剂长期保持固态。
这种僵化现象的发生加强了金属表面的抗氧化性能,可以延长金属涂料的寿命,同时也有利于保证金属表面的美观性。
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和僵化现象是以上金属指示剂的表现,也是金属涂料长久保持美观外观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
封闭现象可以阻止金属离子的氧化过程,而僵化现象可以加强金属表面的抗氧化性,对于金属指示剂和金属涂料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和僵化现象是检测金属氧化状态,保持金属涂料表面的美观性和使用寿命非常重要的两个特性。
只有通过正确使用金属指示剂,才能达到有效的保护金属表面的目的。
然而,在使用金属指示剂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金属指示剂,以及选择合适的金属指示剂比例以达到最佳效果。
简述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和僵化现象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和僵化现象是金属制造过程中常见的现象。
它们在提升金属的延展性能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它们的机制对于改善金属性能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讨论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和僵化现象,简要分析它们的机理,以期为金属性能的改进提供参考。
一、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指的是具有指示剂功能的金属介质(如铝、铜等)在加工过程中封闭指示剂层,从而抑制指示剂副反应,这就是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封闭现象的主要形式有:熔化封闭、溶解封闭、粘结封闭和溶剂封闭。
熔化封闭是指指示剂膜在加热过程中融入温度不高于指示剂液态区域之内的基体,形成连续封闭层,这种封闭方式可令金属表面具有平滑光洁的外观,并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溶解封闭是指指示剂介质在加热后熔融,经基体熔融和溶剂熔融后,以溶解的形式封闭指示剂层。
粘结封闭是指指示剂介质和基体介质相互粘结,以形成封闭的指示剂层,这种方式可以形成非常细微的封闭层,从而提高金属表面的耐磨性。
溶剂封闭方法是指指示剂介质在加热后熔融,溶解后进入溶剂,经基体熔融和溶剂熔融后,形成溶剂封闭的指示剂层。
二、金属指示剂的僵化现象金属指示剂的僵化现象指的是在加工过程中,指示剂介质和基体介质之间发生的僵化效应,从而形成由指示剂介质和基体介质相互接触的僵化层,这就是金属指示剂的僵化现象。
僵化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指示剂介质与基体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上升将促使基体介质和指示剂介质的原子分子迅速移动,在液态区域和晶体区域中形成细小的分子团簇,从而形成新的结合键,使基体介质和指示剂介质紧密结合,形成封闭的僵化层。
僵化现象可以提高金属表面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从而提高金属的耐热性能。
此外,僵化现象还可以使金属表面具有良好的附着性、耐摩擦性和自清洁性等性能。
综上所述,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和僵化现象对改善金属性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封闭现象和僵化现象机理的理解及掌握,对于金属制造技术和产品性能有着重要意义。
简述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和僵化现象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和僵化现象是金属表面的一种特性,是近年来金属表面工程技术和应用研究的热点之一。
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和僵化现象,是指金属材料表面暴露于气体或液体中,金属表面形成膜或网格状结构,并且在机械或热加工作用下,膜或网格结构很难破坏,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表面结构。
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是金属表面在暴露于空气中时形成的一种表面膜结构,一般由多层厚膜组成,上面覆盖有网状结构,表面结构很稳定,不易被打磨或刮花。
它主要由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如氧化铝、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钛等材料组成,它们在金属表面形成一个稳定的表面结构,不易被破坏,对金属表面有很好的保护效果,可以有效提高金属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腐蚀能力。
金属指示剂的僵化现象是指金属表面经受热处理后,其表面形成的结构变得很牢固,难以破坏,形成一种“硬化”的僵化现象,即表面不易受腐蚀,耐磨性提高。
僵化现象是一种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它通过调节金属表面的温度、热膨胀系数,改变金属表面的结构,使其更加稳定,从而有效增强金属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
封闭现象和僵化现象是金属表面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它们可以有效提高金属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更有效的完成金属材料的加工制品。
封闭现象和僵化现象在电子、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原子能、军事科学等领域广泛应用,对金属表面工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它们也是未来金属表面技术研究的热点。
封闭现象和僵化现象是金属表面工程学中的两大主要技术,它们有助于实现金属表面的稳定和良好的性能。
封闭现象和僵化现象,不仅提高了金属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腐蚀能力,而且可以有效的提高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温性,提高金属表面的抗污性能。
封闭现象和僵化现象的研究和发展,对金属表面技术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们能有效延长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使金属表面具有更高的抗腐蚀性和耐磨性,满足几乎所有的工程需要。
封闭现象和僵化现象,作为金属表面的一种特性,对保护和改善金属表面的性能起着关键作用,在未来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简述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和僵化现象金属指示剂是非常重要的一类化学物质,它们通常在识别金属以及金属的变化、细节和状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和僵化现象是化学家早就关注的一个问题。
本文旨在介绍这两种现象并阐述它们对金属指示剂的具体作用。
首先,介绍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封闭现象指的是金属指示剂可以形成固态胶囊或表面膜,从而阻碍其他化学物质进入金属指示剂内部,也就是说,金属指示剂可以在某一时刻“僵化”不受外界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化学家发现,封闭效果不只局限于金属指示剂的表面,而且可以在金属指示剂的核心颗粒中形成,这种现象称为封闭现象。
封闭现象可以有效地阻碍它所封闭的金属指示剂内部发生反应,这样就可以保护金属指示剂在短时间内不受外界影响,这可以使金属指示剂得以长期保存。
其次,介绍金属指示剂的僵化现象。
僵化现象是指金属指示剂在特定的物理条件下,在金属指示剂中分子的活性减弱,最终形成一种“僵化”的效果。
在实验测试中,化学家发现,温度和pH值的变化可能会导致金属指示剂的僵化,而金属指示剂的僵化现象也可能导致金属指示剂在我们期望之外的环境中受损害而不可用。
在日常使用金属指示剂时,应特别注意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和僵化现象。
封闭现象可以极大地放缓金属指示剂的反应过程,而僵化现象可能会在金属指示剂受到污染或变性时,对金属指示剂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金属指示剂的实验结果。
因此,在使用金属指示剂时,必须特别注意防止封闭现象和僵化现象的发生,以免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
总之,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和僵化现象是关系金属指示剂使用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而影响金属指示剂的实验结果。
化学家应该在使用金属指示剂时,特别注意防止封闭现象和僵化现象的发生,以实现更理想的实验效果。
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僵化现象、氧化现象
(1 )封闭现象
某些金属离子与指示剂形成的络合物较其与EDTA 的络合物更稳定。
如果溶液中存在着这些金属离子,即使滴定已经到达计量点,甚至过量EDTA 也不能夺取出MIn 络合物中的金属离子而使游离的指示剂In 释放出来,因而看不到滴定终点应有的颜色突变。
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如果是被测离子导致的封闭,应选择更适宜的指示剂;如果是由共存的其它金属离子导致的封闭,则应采取适当的掩蔽剂掩蔽干扰离子的影响。
(2 )僵化现象
有些指示剂或MIn 络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或因MIn 只稍逊于MY 的稳定性,致使EDTA 与MIn 之间的置换反应速率缓慢,终点拖长或颜色变化很不敏锐。
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的僵化现象。
克服僵化现象的措施是选择更合适的指示剂或适当加热,提高络合物的溶解度并加快滴定终点时置换反应的速度(接近终点时放慢滴定速度并剧烈振荡)
(3 )氧化变质现象
金属指示剂大多是分子中含有许多双键的有机染料,易被日光、空气和氧化剂所分解;有些指示剂在水溶液中不稳定,日久会因氧化或聚合而变质。
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的氧化变质现象。
克服氧化变质现象的措施一般有二种:一是加入适宜的还原剂防止其氧化,或加入三乙醇胺以防止其聚合;二是配成固溶体,即以NaCl 为稀释剂,按质量比1:100 配成固体混合物使用,这样减小氧化变质的速度,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
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界。
有机化学之所以成为化学中的一个独立学科,是因为有机化合物确有其内在的联系和特性。
位于周期表当中的碳元素,一般是通过与别的元素的原子共用外层电子而达到稳定的电子构型的(即形成共价键)。
这种共价键的结合方式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由碳、氢、氮、氧几种元素构成,少数还含有卤素和硫、磷、氮等元素。
因而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具有熔点较低、可以燃烧、易溶于有机溶剂等性质,这与无机化合物的性质有很大不同。
有机化学物质的分类主要是按照其决定性作用,能代表化学物质的基团也就是官能团的不同来进行分类的。
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以上为烃类);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胺类,硝基化合物,腈类,含硫有机化合物(如硫醇,硫醚,硫酚,磺酸,砜与亚砜等),含磷有机化合物等元素有机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等(以上为烃衍生物)。
过滤操作实验注意事项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
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两低不要忘。
解释:
1、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斗"指漏斗;"架"指漏斗架。
这两句说明了过滤操作实验所需要的仪器:漏斗、漏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并且强调滤纸折叠的角度要与漏斗的角度一样(这样可以是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
2、过滤之前要静置:意思是说在过滤之前须将液体静置一会儿,使固体和液体充分分离。
3、三靠两低不要忘:意思是说在过滤时不要忘记了三靠两低。
"三靠"的意思是指漏斗颈的末端要靠在承接滤液的烧杯壁上,要使玻璃棒靠在滤纸上,盛过滤液的烧杯嘴要靠在玻璃棒上;"两低"的意思是说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的边缘,所倒入的滤液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