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我知道》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04.84 KB
- 文档页数: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社会活动《交通标志我知道》,下面我将从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教学方法、活动过程、活动延伸七个方面来阐述下我的设计思路。
一、说教材《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应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
”从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标志,就是社会公共规则的一部分。
对于规则意识的培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设计了《交通标志我知道》的社会活动,带领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了解某些常见的交通标志的实际含义,引导幼儿严格遵守,养成遵守社会公共规则的良好习惯。
二、说学情中班班幼儿年龄在4-5岁左右,他们的有意行为开始发展,规则意识萌芽,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具有丰富、生动的想象力,能够在教师的讲解下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标志,并自觉遵守规则,但是中班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标志的含义和作用还比较陌生,是非观念较模糊,不能准确的理解某些交通标志的意思,所以通过本次的社会活动,可以引导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标志有更全面的认识,以及能够让幼儿感受到交通标志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懂得遵守标志所蕴含的规则。
三、说活动目标根据以上设计意图,我制定以下三维目标1.认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指示标志、禁令标志、警告标志等交通标志,知道这些标志的含义。
2.技能:能够根据交通标志的图片说出名称,并大胆动手设计标志。
3.情感:感受交通标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愿意去遵守它。
四、说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重难点来自于对活动目标的理解和把握,在目标的指引下,我把活动的重难点设置为:重点: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指示标志、禁止标志、警告标志等交通标志,知道这些标志的含义,愿意去遵守标志。
难点:能够根据交通标志的图片说出名称,感受交通标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说活动准备1.认知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见过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
2.物质材料准备:准备常见的交通标志的图片、教学活动课件、幼儿设计标志用的纸和彩笔若干。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尊重他人、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端午节的来历: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如屈原的故事等。
2. 端午节习俗:讲解端午节的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3. 动手制作:教幼儿制作端午节相关的手工作品,如粽子、龙舟等。
4. 节日体验:组织幼儿进行端午节习俗体验活动,如模拟赛龙舟、品尝粽子等。
三、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解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引发幼儿的兴趣。
2. 图片展示:展示端午节的习俗图片,帮助幼儿直观地了解节日特点。
3. 手工制作:指导幼儿动手制作端午节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幼儿参与节日体验活动,增加对节日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端午节相关图片、手工材料、粽子、艾草等。
2. 环境:布置充满端午节氛围的活动室。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端午节的认识。
2. 评价幼儿在手工制作、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提问和回答,了解他们的思考和表达情况。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及其文化意义。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并体会端午节背后的传统文化精神。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屈原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2. 讲解:展示端午节相关图片,讲解端午节的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3. 动手制作:指导幼儿制作端午节手工作品,如粽子、龙舟等。
4. 节日体验:组织幼儿进行端午节习俗体验活动,如模拟赛龙舟、品尝粽子等。
5. 总结: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对端午节的感受,强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幼儿充分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2. 在活动中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教案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教案(精选25篇)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教案篇1活动目标:1、知道耳朵可以听见声音,知道耳朵的重要性。
2、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集体讨论,掌握一些保护耳朵的方法。
3、形成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耳朵谜语活动过程:一、猜谜语导入。
师:小朋友,我们来猜个谜语,看看小朋友聪明不聪明。
师:左一片,右一片,到老不见面。
二、引导幼儿创编故事。
1、师:你的耳朵长在哪里呀?2、师:请小朋友摸摸自己的耳朵,再看看旁边小朋友的耳朵,说一说:耳朵是什么样子的?3、师:谁来说说,耳朵有什么用?没有耳朵会怎么样呢?三、讨论保护耳朵的方法。
1、师:耳朵可以听见声音,耳朵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耳朵呢?(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地交流已有的经验。
)2、教师小结:不能往耳朵里放东西,不能随意地挖耳朵,轻轻地和别人说话,不要对着耳朵喊叫,听到很响的声音时,要张大嘴巴或快快地走开,有水进入耳朵,用棉球吸干,耳朵不舒服要及时去医院。
四、游戏:请你猜猜我是谁。
1、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看看你的耳朵灵不灵!2、介绍游戏玩法:请一幼儿弯腰趴在教师腿上,蒙上眼睛,再请一个幼儿走到他身后轻轻拍他,同时说:“请你猜猜我是谁?”说完立即回到自己的位置,然后请趴在腿上的幼儿站起来猜一猜,拍他的人是谁?幼儿猜出后,再换幼儿继续玩猜人游戏。
(游戏玩熟后,可以让说话的人变换声调,加深游戏的难度。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教案篇2教材分析:说起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人们总会想起几条著名的特色街道,如啤酒街、文化街、葡萄酒街、体育街、科技街等。
本次活动以啤酒街为重点,围绕“多彩”,从幼儿已有经验入手,带领幼儿领略青岛特色街区的文化特色,进一步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1、知道啤酒街、文化街等几条青岛的特色街道。
2、了解啤酒街卡通体息椅、壁悬式门头的设计特色,加深对啤酒街风土人情的了解。
3、体验、感受特色街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
教学设计一、活动名称《我认识的交通标志》二、年龄段和领域年龄段:4-5岁幼儿领域:社会活动目标1、了解红、绿、黄灯的作用,知道人行横道、禁止行人通过等常见的交通标志所代表的含义。
2、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三、活动重难点重点:认识红、绿、黄灯的作用及其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难点:认识其他一些常见交通标志及其意义。
四、活动准备故事《三颗星星》、教学课件、√和×手举牌、音乐《三只小熊》五、活动过程1、故事《三颗星星》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利用课件出示太阳妈妈图片,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讲一个太阳妈妈和她的三个孩子的故事,开始讲《三颗星星》的故事。
⑴完整欣赏故事后,提问:故事里的三颗星星指的是什么?三颗星星各学会了什么本领?⑵引导幼儿讨论:如果有了红绿灯,但我们不遵守,会发生什么事?让幼儿了解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2、创设情景,引导幼儿认识生活其他常见交通标志。
⑴小熊要去他的好朋友小花猫的家,可是去小花猫家的路上有很多的交通标志,小熊不认识,想请小朋友帮帮他。
为了感谢小朋友们,小熊请咱们小朋友们看动画片《交通标志》,让幼儿对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有一个初步认识。
⑵结合课件,幼儿跟随小熊一起出发,认识注意红路灯标志、步行标志、禁止鸣笛等标志。
3游戏“变变变”,进入角色,巩固所学内容。
师:变变变。
幼:变什么?幼:变成小裁判。
老师出示图片,幼儿小组讨论,判断对与错。
对就举起√牌,错就举起×牌,激发孩子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活动延伸:请幼儿画一画自己感兴趣的交通标志,和幼儿一起布置“标志会说话”的环境。
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饮食健康我知道》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活动背景与目的一、活动背景1. 当前社会饮食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儿童饮食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
2. 幼儿园阶段是儿童形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
二、活动目的1. 认知目标:让幼儿知道饮食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基本的饮食健康知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饮食健康的关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第二章:活动对象与时间一、活动对象1. 幼儿园中班幼儿,年龄在4-5岁之间。
2. 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二、活动时间1. 教学活动时间:25分钟2. 实践操作时间:10分钟第三章:活动准备一、教具准备1. PPT课件:《饮食健康我知道》2. 食物图片:健康食物(水果、蔬菜、瘦肉等)和不健康食物(油炸食品、糖果、饮料等)3. 食物模型:水果、蔬菜、糖果等4. 记录表格:每个幼儿一份二、环境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温馨、舒适,有利于幼儿专注听讲。
2. 实践活动区域:摆放食物模型,供幼儿选择和品尝。
第四章: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5分钟)1. 教师通过PPT课件介绍饮食健康的重要性。
2. 引导幼儿讨论:什么是健康食物?为什么要吃健康食物?二、教学部分(10分钟)1. 教师展示食物图片,讲解健康食物和不健康食物的差异。
2. 引导幼儿学习食物金字塔,了解均衡饮食的概念。
3. 教师示范如何选择健康的食物,并分享自己的饮食经验。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发放记录表格,让幼儿自主选择食物模型,并填写表格。
2. 幼儿品尝所选食物,分享品尝心得。
3.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填写表格。
1. 教师组织幼儿分享活动收获,巩固饮食健康知识。
二、活动反思1. 教师反思活动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下次活动中进行调整。
第六章:教学评价一、评价目标1. 了解幼儿对饮食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观察其饮食习惯的改变。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饮食情况。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我知道的秋天》中班社会活动教案《我知道的秋天》精选4篇(一)这是一个关于秋天的社会活动教案。
以下是教案的概要:活动主题:我知道的秋天活动目标:1.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培养孩子对秋天的观察力和兴趣。
3.培养合作、交流和表达能力。
活动内容:1.秋天的观察:带领孩子们到室外进行秋天观察,观察树叶的颜色变化、天气的变化等。
2.秋天的表达:让孩子们用画笔画出秋天的景色,用简单的词语描述秋天的特点。
3.秋天的合作:组织孩子们进行分组活动,每个小组分配一块区域,让他们一起收集秋天的落叶,然后合作制作一个秋天的装饰品。
4.秋天的故事:讲述关于秋天的故事,让孩子们通过故事了解秋天的变化和季节特点。
活动步骤:1.准备工作:收集秋天的落叶、画笔和纸张。
2.秋天的观察:带领孩子们到室外,观察秋天的变化,引导他们观察树叶的颜色变化、地面上的落叶等。
3.秋天的表达:在室内让孩子们用画笔画出他们观察到的秋天景色,然后请他们用简单的词语描述秋天的特点。
4.秋天的合作: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块区域,让他们一起收集秋天的落叶,并用落叶制作一个秋天的装饰品。
5.秋天的故事:讲述关于秋天的故事,引导孩子们通过故事了解秋天的变化和季节特点。
活动评价:1.观察和表达能力:观察秋天的变化并用简单的词语描述。
2.合作能力:在小组里合作收集落叶并制作装饰品。
3.参与度:对活动的积极参与和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
注意事项:1.确保活动安全:在室外活动时要注意孩子们的安全。
2.适当引导:对于观察和表达能力较低的孩子,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我知道的秋天》精选4篇(二)教案标题:《我能行》中班社会活动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中班学生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个人价值观。
2. 培养中班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中班学生的困难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板书:标题《我能行》2. 音乐:激励人心的背景音乐。
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我喜欢我自己》说课稿一、说教材:1.《纲要》中指出: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
而结合中班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现状,其自我评价的能力还有所欠缺,不够全面、彻底,所以本活动将通过老师有方向、有目的的引导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并让孩子们自己在集体中发言,在群体中讨论的方式,提高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自信心。
2.目标定位:《纲要》中指出:社会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技能三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
而我设计的《我喜欢我自己》活动的目标定位于:a.努力展示自己的长处,建立自我意识和信心。
b.学会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通过与同伴交流,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喜欢自己,并学习用"我喜欢我自己……"的句式讲述,并在集体c.努力展示自己的长处,树立自我意识和信心。
3.重、难点:a. 重点: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我就是我,谁也代替不了。
b. 难点: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大胆讲述喜欢自己的理由。
二、说教法:1、谈话法:通过与幼儿一起讨论,自己有哪些优点,提高孩子的兴趣。
2、故事引导法:通过幼儿听小青蛙的故事,提高孩子的观察分析能力,为孩子正确述说提供良好的前提准备。
三、说学法:1.讨论法:在集体中讨论自己的优点,学会大胆表现自己的特长。
2.迁移式指导法:通过了解别人的优点,再迁移到自己身上,让孩子知道原来我也有这种优点啊,提高孩子的自信。
四、教具准备:1.课件2.动手实践操作材料。
五、活动流程:1. 游戏活动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老师吗?说说为什么?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一只小青蛙,这只青蛙本来以为自己最能干、最漂亮,可是今天,它突然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师幼儿共同欣赏故事《我喜欢我自己》。
2. 游戏活动准备:1)出示课件,欣赏故事青蛙听了心里很难过。
《安全标志我知道》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知道它们的作用和含义。
2.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了解其作用和含义。
2.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难点:1.帮助幼儿理解安全标志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共同完成安全标志的制作。
教学准备:1.准备常见的安全标志图片,如: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示标志等。
2.安全标志制作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棒等。
3.视频或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如:交通场景、公共场所等。
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有趣的运动,如:抓泡泡、老鹰捉小鸡等。
2.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引导幼儿积极参与。
二、主题活动1.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禁止标志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其含义。
(2)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安全标志?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意思?”2.认识安全标志(1)教师逐一出示各种安全标志,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其含义。
(2)教师与幼儿互动,讨论各种安全标志的作用。
3.制作安全标志(1)教师分发制作材料,引导幼儿分组制作安全标志。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安全标志的制作。
4.展示安全标志(1)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安全标志,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2)教师评价幼儿的作品,给予鼓励和表扬。
5.安全知识竞答(1)教师提出关于安全标志的问题,幼儿抢答。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给予讲解和补充。
2.教师鼓励幼儿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发现更多的安全标志,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延伸活动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安全知识竞赛,检验幼儿对安全标志的掌握情况。
2.家园共育,让家长了解本次活动,协助幼儿在生活中发现和认识更多的安全标志。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安全标志的认识和制作过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制作。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提高,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保护自己。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我知道》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生活中的特殊的车的用途。
2、能够学会用完整语句表述。
3、激发幼儿观察事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ppt、白板课件、视频等。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对不同的汽车有一定的认知。
活动的重点:能够知道特殊汽车的用途。
活动的难点:特殊车辆结构与选车用途之间的关系。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听音乐开汽车入室
师:今天我们到汽车博物馆参观,来,让我们开着小汽车出发啦二.进行部分:
(一)认识不同的汽车
1、教师带领幼儿来到了汽车博物馆。
2、汽车博物馆的汽车可真多,都有什么车呢?它长什么样?
3、教师进行小结:
(二)认识三种特殊功能汽车的特征:
听一听,这是什么汽车发出的声音?看一看是什么样的呢?
它有什么本领?
(三)出示课件,认知人物与车辆的关系。
紧急的任务来的时候这些特殊的车能帮助我们解决困难,看看他们是谁,在做什么?(看动画视频)
(四)认知特殊的电话号码:
119、120、110
(五)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师:我们在玩一个连连看的游戏,谁知道,遇到坏人打什么电话找谁呢,请小朋友连一连。
(教师总结)
结束部分:
汽车博物馆的汽车,本领真大,我们要把他们的本领告诉其他的小友。
消防安全我知道中班安全的教案(通用14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消防安全我知道中班安全的教案(通用1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消防安全我知道中班安全的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简单的防火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习火灾自救的方法。
2、锻炼幼儿遇事不慌、不怕危险困难的勇敢精神,能够保护自身安全。
3、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字卡图片、火灾场面范画、自救图解。
教学过程:一、出示火字的字图卡,请幼儿观察:1、提问:这是什么字?"火"首先出示图片让幼儿观看,其次让幼儿用知道"火"字是象形字,能解它的笔顺。
那么火能燃着哪些东西?(布,木头、汽油、酒精、蜡烛等)2、知道了火能发光发热,组织幼儿讨论火的用途和危害。
(1)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火,请幼儿说出火的用途。
(烧饭、取暖、照明等)(2)火对人类有什么危害?(烧伤皮肤、烧毁财物、房屋、森林等)二、组织幼儿讨论并出示图片:(1)发生火灾的原因有哪些?(小孩玩火、乱丢火烟头、在禁放区燃放烟花、用明火照明寻找物、乱拉乱接电线等)(2)怎么样防止火灾发生?如果发生火灾,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才能实现自我保护与逃生自救?①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
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姓名。
②家中起火,不要惊慌,迅速用灭火器进行扑救。
③穿过浓烟逃生时,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④如果身上着火,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
⑤如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逃生。
⑥如果室外着火,不要开门,以防大火窜入室内。
用浸湿的物品堵塞门窗缝,并泼水降温。
⑦若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
三、防火自救游戏:小朋友站成一圈,选几位小朋友头戴福娃欢欢的火焰头饰沿着圈外走,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朗诵防火儿歌,当儿歌停止后,戴头饰的小朋友迅速抱住圈上任意一位小朋友,表示他们的衣服着火啦。
幼儿园中班社会经验教案《我的家乡》教学主题:我的家乡适用年龄:幼儿园中班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乡的概念,并通过描述自己家乡的景色、风俗、习惯等,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提高。
2. 让幼儿了解家乡的简单历史文化,并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
3. 培养幼儿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教学内容:1. 家乡的概念2. 家乡的景色、风俗、习惯3. 家乡的简单历史文化教学重点和难点:1. 让幼儿了解家乡的概念,并通过描述自己家乡的景色、风俗、习惯等,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提高。
2. 让幼儿了解自己家乡的简单历史文化,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
教具准备:1. 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本地区地图、图片资料、多媒体设备2. 幼儿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物品:花瓶、日历、邮票、扇子、龙舟模型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画面呈现老师先在多媒体上展示中国地图,让幼儿看一看中国地图。
老师提问: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是我们中国的地图吗?(2)反应激发接着老师再在多媒体上展示一张家乡的地图,让幼儿看一看自己家乡在地图上的位置。
老师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你们住的地方在哪里?(3)引入新话题老师呈现一张生动的图片,图片为家乡的美景或某个地方的具体景观或某件特色物品。
老师让幼儿看一看这张精美的图片,问幼儿:“你们能说出这是哪里吗?在这里你们有谁认识?你们知道这里有什么特色吗?”二、主体活动(1)合作交流老师组织幼儿开展交流、分享、合作活动。
老师以幼儿园某个地方(可根据实际情况或主题灵活设计)作为话题,介绍它的历史、文化、美食等特点,创设情境,让幼儿兴趣大增,启发幼儿思维的萌芽。
(2)情景体验老师采取情境运用的方式,让幼儿围绕着特色建筑、名胜等进行情景体验。
可以在教室中准备一些物品,如几组小龙舟、扇子、花瓶、红色国旗、邮票等,让幼儿观摩,品尝,了解物品来源和意义,并引导幼儿好好保护和爱护它们。
三、结合活动(1)作画活动在课程中,老师可以带领幼儿描绘自己家乡的风景、特色建筑,以及营造独特的历史文化。
中班社会活动《安全标志我知道》教案及反思活动目标:1、认识生活中的安全标志,了解这些标志的实际意义。
懂得基本生活安全常识,知道应该按照安全标志的要求行动,初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2、发展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1、消防演练图片,安全标志PPT。
2、常见的安全标志图,每名幼儿一套安全标志卡片:小心摔倒、小心路滑、小心触电、严禁烟火、禁止翻越、禁止触摸等。
3、活动室布置“安全标志展览”板。
4、幼儿经验准备:活动前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有关安全标志。
5、教师经验准备:教师熟知各种安全标志的图案及其意义。
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观看模拟消防演练图片,快速集中幼儿注意力。
师问:小朋友,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声音,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种特殊的声音,谁知道这是什么声音。
幼儿:警报师:警报声响了,那我们来看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师:哦,原来是明珠幼儿园着火了,师:如果你们遇到着火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幼儿:拨打119、站在阳台大声呼叫、泼水、用灭火器喷火、用湿毛巾捂着口鼻猫腰往外跑等等师:孩子们说的可真棒,让我们一起看看明珠幼儿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幼儿回答:用湿毛巾捂着口鼻猫腰往外跑。
师:他们怎么那么聪明都知道往楼梯口跑呢?为什么没有往别的方向跑的呢?幼儿:安全出口师:原来这里有安全标志。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幼儿:咱们幼儿园楼道就有这安全标志,师:看教师带来了什么?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安全出口由哪几部分组成?幼儿:文字安全出口、小人和箭头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这样的标志,它告诉我们在紧急情况下不要乱跑,要按标志的指示去做。
二、引导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了解这些标志的实际意义。
1、请幼儿把自己认识的安全标志介绍给大家师:孩子们,谁能告诉教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样的安全标志?在什么地方见过?长的是什么样子?请几名幼儿介绍自己认识的安全标志。
并说出这些图的实际意义。
2、引导幼儿认识安全标志图,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
幼儿园社会活动《我会坐地铁》中班教案一、活动目标1.了解地铁的基本知识,知道地铁的乘坐规则。
2.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公共道德。
二、活动准备1.教具:地铁车厢模型、地铁线路图、地铁票等。
2.环境布置:模拟地铁站场景。
三、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坐过地铁呀?那你们知道地铁是什么样子的吗?(引导幼儿描述地铁的外观、颜色等)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坐地铁吧!二、基本知识讲解1.认识地铁车厢师:这是地铁车厢的模型,你们来看看,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引导幼儿观察车厢内部的设施,如座位、扶手、紧急按钮等)2.了解地铁乘坐规则师:坐地铁有很多规则,我们要遵守哦。
我们要排队等候,不能插队。
(演示排队等候的场景)师:然后,我们要先下后上,等车厢里的乘客都下车了,我们再上车。
(演示先下后上的场景)师:上了地铁后,我们要找到座位坐下,如果没有座位,我们要站稳,抓好扶手。
(演示坐地铁的场景)3.讲解地铁票的使用方法师:坐地铁需要购买地铁票,你们知道地铁票是什么样子的吗?(展示地铁票)师:我们要把地铁票插入检票机,检票机识别后,我们才能进入地铁站。
(演示地铁票的使用方法)三、模拟体验1.划分小组师:现在,我们把小朋友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要模拟坐地铁的过程哦。
2.模拟购票师: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购买地铁票,然后排队等候。
(幼儿模拟购票、排队等候)3.模拟乘坐地铁师:现在,我们可以进入地铁车厢了。
请大家按照先下后上的顺序,坐到座位上。
(幼儿模拟乘坐地铁)师:小朋友们,你们刚刚体验了坐地铁的过程,感觉怎么样?(引导幼儿分享体验)四、安全意识培养1.讲解地铁安全知识师:坐地铁时,我们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呢?(引导幼儿讲述安全知识,如:不乱跑、不摸电线、不玩耍等)2.演示紧急情况处理师: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演示紧急情况处理方法,如:按下紧急按钮、向工作人员求助等)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坐地铁,知道了地铁的乘坐规则和安全知识。
《交通标志我知道》微课反思
1活动根据《指南》健康领域,幼儿应该学习安全标志,又结合社会领域学习培养规则意识,以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为依据设计了这节课。
2.这节课的设计上,有一个嘟嘟小汽车联系每个环节,从情境导入、学习标志、模拟游戏到活动结束。
设计精心合理,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3.这节活动的亮点在于嘟嘟小汽车的互动、模拟游戏的学习和每一个部分都有小结。
4.但这节活动由于我还是大学生,虽然还带着这节活动去幼儿园中班试讲过,还是欠缺一些工作经验,在对幼儿称呼上,一直用小朋友们,有些反复。
5.最后,我期待这节活动能更有趣一些,更加贴近幼儿生活,多一些模拟游戏这样的好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2023年中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知道的秋天》合集(精选12篇)中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知道的秋天》篇1 活动目标:1、在说儿歌活动中感受秋风的顽皮和可爱。
2、能在教师引导下运用儿歌中的句式进行简单的创编。
3、直到秋天的大致特征。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儿歌的童趣。
5、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重难点:在教师引导下运用句式练习说话。
初步理解儿歌中动词的运用并尝试创编简单的句子。
活动准备:风娃娃图片、白云、叶子、大雁、菊花、大自然图片。
活动过程:一、看图谈话导入看图,请幼儿说说图中有什么?风娃娃在干什么?白云和叶子在哪里?是怎样动的?二、学习理解儿歌1、漂亮的图画中藏着一首有趣的儿歌,名字叫《秋天的风》,我们一起听听(放音频)。
2、提问:秋天的风和谁做游戏了?是怎样做游戏的?请幼儿用肢体表现“吹”、“飘”、“追”的动作。
3、看视频,随画面变化说儿歌。
三、迁移练习说话秋天的风还想和更多的朋友一起玩,我们看看它还和谁一起玩了?1、教师出示大雁的图片:大雁在干什么?(飞)秋天的风会怎样和大雁玩呢?引导迁移句式创编:秋天的风,陪(追、带)着大雁飞。
2、教师出示菊花图片:菊花什么样子?秋天的风害怕吹落花瓣,很小心地和菊花玩,它会怎么和菊花玩?引导创编句子:秋天的风,看(望、抱)着菊花开。
3、教师出示小朋友走进大自然的图片:秋风带小朋友走进大自然,小朋友大自然中做什么?(小组看图讲述小朋友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活动)4、巩固:教师出示所有图片,幼儿看图完整说儿歌(包含创编的句子)。
5、播放音乐,教师朗诵儿歌,幼儿轻声跟诵,并和老师一起用动作表达儿歌表述的内容(离开座位)四、结束部分秋风调皮、可爱吗?为什么?我们一起出去找找秋风,看秋风在幼儿园里和谁在做朋友,我们也要和秋风做朋友。
活动反思:引导创编,迁移句式练习说话时,只有少数幼儿愿意主动发言交流,有初步的想象能力。
One reason for suffering, is the pursuit of the wrong things.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教案《我知道的秋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能用较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达秋天的一些主要特征,进一步加深对秋天的认识。
2、技能:大胆布局画面,合理运用色彩反映秋天的美。
3、情感:会将感受的秋天的特征、秋天的美反映在绘画作品中。
4、培养机智、勇敢、灵活及遵守纪律的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5、培养幼儿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幼儿能用较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达秋天的一些主要特征。
难点:幼儿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合理运用色彩反映秋天的美。
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纸、笔、油画棒、反映秋天的图片。
2、经验准备:幼儿已在散步等日常活动中观察过园内、园外的秋景。
展示作品,相互学习。
引起幼儿谈论“我知道的秋天”。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欣赏美景。
师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觉得哪里好看?(2)提问引发思索秋天是什么样的?师提问:这些画都是画家们心中的秋天,你们心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3)请幼儿大胆地“秋天我知道的秋天”老师引导幼儿从秋天的颜色、果实、植物的变化谈起。
(1)提问:如果请你来画秋天,你会画些什么?(2)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介绍自己的作品,评价和互相学习。
幼儿:秋天幼儿:秋天的颜色好看幼儿:菊花银杏树通过对前面秋天的雨;秋天的树林等的学习幼儿对于秋天的理解很好了。
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观看请幼儿自己来发现秋天的不同,可以让幼儿成为生活学习的小主人。
幼儿绘画时教师可以在一旁观看,但不需过多干涉幼儿独特的想法。
活动反思:1.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制定合理的活动目标。
谈话活动是帮助幼儿学习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往的活动。
谈话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孩子们刚升入中班,他们的表达能力与欲望都比小班时要进步许多,但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
新修订幼儿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中班社会活动《我知道》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Mid-class social activity "I know"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幼儿园
编订:FoonShion教育
中班社会活动《我知道》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生活中的特殊的车的用途。
2、能够学会用完整语句表述。
3、激发幼儿观察事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白板课件、视频等。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对不同的汽车有一定的认知。
活动的重点:能够知道特殊汽车的用途。
活动的难点:特殊车辆结构与选车用途之间的关系。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听音乐开汽车入室
师:今天我们到汽车博物馆参观,来,让我们开着小汽车出发啦
二.进行部分:
(一)认识不同的汽车
1、教师带领幼儿来到了汽车博物馆。
2、汽车博物馆的汽车可真多,都有什么车呢?它长什么
样?
3、教师进行小结:
(二)认识三种特殊功能汽车的特征:
听一听,这是什么汽车发出的声音?看一看是什么样的呢?
它有什么本领?
(三)出示课件,认知人物与车辆的关系。
紧急的任务来的时候这些特殊的车能帮助我们解决困难,看看他们是谁,在做什么?(看动画视频)
(四)认知特殊的电话号码:
119、120、110
(五)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师:我们在玩一个连连看的游戏,谁知道,遇到坏人打什么电话找谁呢,请小朋友连一连。
(教师总结)结束部分:
汽车博物馆的汽车,本领真大,我们要把他们的本领告诉其他的小友。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