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造船理念及技术体系分析

绿色造船理念及技术体系分析

绿色造船理念及技术体系分析
绿色造船理念及技术体系分析

绿色造船理念及技术体系分析

摘要:新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环境问题,船舶制造业在为人类提供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产生污染,对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在造船行业推展节能减排、绿色造船的理念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绿色造船理念及技术体系方面分析绿色造船的趋势及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绿色造船;节能减排;环保;技术体系

中图分类号:f426.474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我国的造船行业发展十分迅速。目前,我国每年造船数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二。经过了古代造船工业、近代造船工业时期后,绿色造船是我国的现代造船工业发展的一大方向。虽然同其他交通工具相比较,船的单位能耗比较低,但是船舶运输的量却十分大,其排出的二氧化碳等不可小觑,因此,节能减排是造船业的一个大课题。

1.绿色造船概念

所谓绿色造船,顾名思义,绿色即为“节能、环保”。绿色造船技术是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要求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广应用低能耗、低物耗、高效自动化装备以及环境友好型防污漆等材料,努力构建绿色环保、高效节约的先进制造体系。

2.绿色造船的几方面措施

2.1 绿色设计

18项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新技术,全在这了

全在这了,18项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新技术 1、高效保温隔热外墙体系 建筑内保温致命缺点是无法避免冷桥,容易形成冷凝水从而破坏墙体,因此无论是从保温效果还是从外饰面安装的牢固度和安全性考虑,外墙外保温及饰面干挂技术都是最好的外墙保温方式。 外保温的形式可有效形成建筑保温系统,达到较好的保温效果,减少热桥的产生,其次保温层与外饰面之间的空气层可形成有效的自然通风,以降低空调负荷节约能耗并排除潮气保护保温材料,最后,外饰面有挂件固定,非粘接,无坠落伤人危险。 保温效果明显 --保温材料置于建筑物外墙的外侧,基本上消除建筑物各个部位的"热桥"影响。从而充分发挥了轻质高效保温材料的效能,相对于外墙内保温和夹心保温墙体,它可使用较薄的保温材料,达到较高的节能效果。 保护主体结构

--置于建筑物外侧的保温层,大大减少了自然界温度、湿度、紫外线等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建筑物竖向的热胀冷缩可能引起建筑物内部一些非结构构件的开裂,而外墙采用外保温技术可以降低温度在结构内部产生的应力。 有利于改善室内环境 --外保温可以增加室内的热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雨水等对墙体的侵蚀,提高了墙体的防潮性能,可避免室内的结露、霉斑等现象,因而创造舒适的室内居住环境。 扩大家内的使用空间 --与内保温相比,采用外墙外保温使每户使用面积约增加1.3-1.8m?。 便于丰富外立面 --在施工外保温的同时,还可以利用聚苯板做成凹近或凸出墙面的线条,及其他各种形状的装饰物,不仅施工方便,而且丰富了建筑物外立面 不同外墙保温系统对比

2、高效门窗系统与构造技术 外窗保温系统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断桥铝合金窗框; 中空玻璃; 窗框与窗洞口连接断桥节点处理技术; 外窗安装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窗户,同时通过改善窗户制作安装精度、加安密封条等办法,减少空气渗漏和冷风渗透耗热。 采用高性能门窗,玻璃的性能至关重要。高性能玻璃产品比普通中空玻璃的保温隔热性能高出一到数倍。 例如单面镀膜Low-E中空玻璃,其导热系数约为1.7w/m2k,保温隔热性能比普通中空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无论对物质和精神都有了更高层的追求,人们不满足传统的居住环境,而且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人们对与居住环境相关的建筑物结构、材料等都有了新的认识,随之近些年来出现了“绿色建筑”的概念。 一、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定义为:“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绿色建筑是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环境的影响最小。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 二、信息化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应包括在建筑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和使用阶段的设施管理中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虽然在我国已经运用多年,但是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软件应用与开发问题。国外的项目管理信息化软件功能强大,但是由于这些软件是以国外的企业组织类型、项目管理模式为基础进行设计的,使得国外优秀软件在国内项目中的应用得到限制;另外,这些软件大多价格昂贵,企业投入过大。随着国内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国产的项目管理信息化软件也不断开发,但由于开发人员素质、开发投入、开发周期等因素的限制,国产软件的开发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要想很好的用于项目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工作心得: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工作心得: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绿色技术创新是以保护环境为目标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总称。这类创新是绿色技术从产生创意、技术研发到推向市场的整个创新过程,是综合考虑生态需求、环境承载、资源利用、成本控制的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从传统技术创新走向绿色技术创新 传统技术创新受机械的简单性思维影响,一味疯狂索取,追求经济增长,不顾生态平衡规律,忽视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资源的有限性。在取得经济收益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惨痛代价。绿色技术创新从战略全局的角度,系统性地处理好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紧密关系,注重资源再生、环境保护和循环发展。从传统技术创新走向绿色技术创新,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绿色技术保障。 我们知道,传统发展观坚持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重经济、轻生态”的观念根深蒂固,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大量消耗资源能源,以资源高投入和环境高污染为代价,成为一种自然界的专制主义。传统发展观认为,发展是无限的,财富增长是无限的,技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科学技术被用作掠夺大自然的工具,资源、能源被无节制地大量消耗,环境被严重污染,人类面临着生存危机。受传统发展观影响,人们不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资源的再生能力,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盲目追求现实的、眼前的、直接的经济价值,造成了代际不公平和代内不公平。 在传统发展观的支配下,传统技术创新虽然能把生产要素引入生产体系,但是,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只重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不惜牺牲外部公共利益。创新

成果的商业价值成为评价创新成功的唯一标准,这一标准只重视经济效益,忽视了对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和生态恶化。因此,为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坚持绿色发展观,追求技术创新的生态化,实现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发展观为当代技术创新指明了出路。绿色发展观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注重经济、社会、生态统筹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技术创新摈弃了资源消耗多、生产成本高、安全系数低、环境污染重的技术和产品,引入了生态学思想,将生态效益纳入到技术创新的目标体系中,积极面对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注重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关注如何从人类中心主义的藩篱中走出,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平衡等多维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 什么是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技术创新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绿色技术创新指“绿色+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中心语;“绿色”是定语,用来限制“技术创新”,指无污染、低能耗、可循环、清洁化。这里的绿色技术创新是指一种不同于传统技术创新的良性发展模式。第二,绿色技术创新指“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是主语;“创新”是谓语,用来强调绿色技术主体的行为。这里的绿色技术创新是指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技术快速发展,而开展的各种有价值的创造性活动。 绿色技术创新是对技术创新的拓展和提升,是生态文明视域下技术创新的新形态,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和迫切需求。20世纪60年代,国外开始了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研究,人们逐渐意识到绿色技术创新是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的技术创新,从设计、研发到生产都是生态的,整个过程考虑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而是从全

《中国造船史》教学大纲

《中国造船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1.中文名称:中国造船史 2.英文名称:History of shipbuilding China 3.课程号:00340010-0 二、学时 总学时36学时其中:授课36学时实验0学时,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和录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考核方式 考查 四、适用专业 全校所有专业 五、课程简介 “中国造船史”系统的讲述了从上古到现代将近八千年的中国船舶发展的历史,介绍了筏、独木舟、殷商的木板船、春秋的大翼战船、汉代的楼船、隋朝的五牙舰、唐代的车船、宋代的海船和郑和宝船等船型特征,除此之外,还介绍了汉代的船舶属具的发展过程,明清的海禁使中国的造船业从高峰跌落下来和清末的洋务运动给船舶工业带来的生机,以及对传播西方自然科学和发展教育事业的积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船舶工业的曲折发展和新世纪跃居成为世界造船大国的历程。 六、本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工科课程中具有传统文化背景的课程,属于工程学科中的专业技术史学范畴,是工程学与史学、考古学相结合的跨学科课程;本课程是为培养学生开拓视野、提高文化素质、增强工科学生的文化底蕴所设置的跨学科的一门课程。借助多种媒体手段,和考古学的研究成果,由直观到抽象、由表及里,加深对历史观点和文献的理解。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我国船舶技术发展史;了解中国古代既是造船古国,又是航海大国,我们的祖先不但有“四大发明”,而且在造船技术和航海等方面同样有许多发明创造,不但当时推进了世界造船业的发展,而且至今仍产生着深远影响;同时还要了解“闭关锁国”所带来危害,落后就要挨打。“改革开放”发展才是硬道理;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造船业所走过的艰难历程,现已跃居于当代世界造船大国行列,进而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及爱岗敬业精神,使学生从业务素质到政治思想素质都得到提高。 七、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1内容: 绪论

绿色建筑八大课题

绿色建筑八大课题 舒适、健康、高效的人居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正如同“阳光总在风雨后”,大量宜居住宅和宏大公共建筑物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并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在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如何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建筑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也是业内人士致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到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即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今后建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设部与科技部共同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重大攻关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围绕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瞄准国际前沿,结合我国实际和潜在需求,重点研究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规划设计指南,开发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若干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实现建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通过系统的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形成我国绿色建筑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和自主创新体系。“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从八个方面开展研究: 课题一“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导则和评估体系研究”,结合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国情,研究确定绿色建筑的概念,界定绿色建筑的范畴,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制定绿色建筑规划与设计导则。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特点,探讨政策控制和市场机制结合,引导和推广绿色建筑的途径。 研究内容包括:对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和技术指南进行比较研究;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与地域气候条件有关的建筑热工指标研究;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实践;完成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导则及技术指南;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我国建设工程管理的特点,探讨政策控制和市场机制结合,引导和推广绿色建筑的途径;开发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软件平台和基础数据库;开发用于定量评价建筑环境的模拟软件,包括建筑热环境模拟软件、日照和采光软件等的进一步研发和完善。 课题二“绿色建筑的结构体系评价方法研究”,主要进行五方面的深入研究:建筑结构体系全生命周期技术经济分析;建筑结构绿色评价体系研究;提高建筑结构体系绿色性能的技术手段研究;绿色建筑结构选型技术导则研究;钢结构(含公共建筑与住宅两类)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和成套关键技术的研究。 课题三“绿色建材技术与分析评价方法研究”,围绕建筑材料在绿色建筑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展开,主要研究工作分为绿色建材及建筑部品评价分析技术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新型环境协调产品的研究开发三部分。课题下设9个子课题,包括:绿色建材技术及分析评价方法的研究、绿色建材分析评价技术的研究、建筑部品分析评价技术的研究、绿色建材及建筑部品基础数据库和评价软件的编制、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及其配制新混凝土的研究、建筑垃圾循环再生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在新型建筑材料中应用研究中、室内湿度调节及抗菌防霉功能建筑材料关键技术的研究、产生负离子功能建筑装饰品关键技术的研究、高效净化空气材料和技术的研究。 课题四“绿色建筑水的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围绕绿色建筑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开发水安全综合性保障技术与两种专项技术(包括湿地-水体复合生态水质净化技术和以降低冲厕用水为核心的节水技术与节水器具)。结合工程项目,通过对供排水系统的分析、工程性试验及跟踪研究,从水量、水质两方面提出不同地域生态、不同自然条件、不同水资源状况的绿色建筑水安全保障的综合控制策略与技术。 课题五“降低建筑能耗的综合关键技术研究”,针对影响建筑能耗的三个关键环节——围护结构、室内环境控制系统和建筑能源供应与转换系统,以及新建建筑能耗标识制度,瞄准国际前

分析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

分析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9-08-13T09:10:25.253Z 来源:《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02期作者:刘子星[导读] 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国其它行业发展迅速。现如今,社会群体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对绿色建筑的认知也不断强化,建筑设计行业逐渐以绿色建筑为主流,这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 我国建筑行业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建筑行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与此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绿色资源。建筑设计当中的绿色建筑当前已经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通过绿色建筑设计方法能有效减少对于环境的破坏,同时也能尽量的减少资源浪费现象,对于社会的未来健康发展和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绿色建筑设计概念及其理念内涵绿色建筑是指在不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的情况下,降低建筑过程对于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对资源合理化利用所打造的建筑,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同时,使生态环境安全得到保障。绿色建筑设计是基于绿色环保理念提出的一种建筑设计方式,与社会公众对于环境的认知变化相符合,通过城市建筑来展现社会发展程度,通过绿色建筑设计来表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绿色建筑设计倾向于通过资源能源的科学化利用,来达到理想建筑设计效果,并推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助力。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提出和应用,为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且对于环保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辅助作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施工方面有着鲜明的体现,实现了人、建筑工程与自然环境的紧密结合,令建筑设计兼具环保性和经济性,并且能够满足人类社会对于建筑的使用需求。绿色建筑设计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环保低碳原则在设计中的融入,促进了传统建筑行业在耗能和污染方面情况的转变,通过再生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在促进环保施工的实现,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建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的同时,建筑使用性能也更为优化。 2绿色建筑设计的特点 节能性特点,绿色建筑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改变传统建筑设计以高能耗、高污染的缺陷,将低碳、环保的理念融入到设计中,以此降低对能源的消耗,具体到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对自然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为建筑工程的各项功能实现提供动力,避免了传统的高耗能手段的应用,就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空调系统,通过绿色建筑设计,可以将传统的室内的温度进行绿色控制。2.环保性特点,环境的优劣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当前,人类过度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因此,作为建筑的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要坚持保护环境的原则,因为建筑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建筑必须对环境负责,不能为了建筑物而破坏我们居住的家园。首先,在设计建筑的过程中,选择可以回收、可循环的建筑材料,从根本上解决拆除后,不能利用,浪费建筑材料现象的发生;其次,建筑施工技术的环保性,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具有环保性的高科技手段,避免因为施工而导致当地环境被破坏。3.地域性与宜居性特点,绿色建筑设计强调的是建筑工程的实用性与舒适性,脱离当地环境资源的建筑工程设计是符合绿色设计理念的,比如在进行建筑工程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人文特色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例如:把我国南方的建筑设计方案应用到北方就不合适,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突显出地域性,保持建筑物适应本土化。同时,也要注意人们居住里面的舒适度,绿色建筑设计要融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使用者的舒适性,避免设计出外观看起来华丽,住在里面不实用现象的发生,设计出的建筑物要里外都给人们呈现一种良好的环境氛围。 3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分析 3.1在节能设计中应用 这一设计环节中,绿色环保理念本身倡导的就是在设计中注重节能环保。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中,更加重视建筑功能的发挥,往往会存在很大的能源消耗,有了绿色环保额理念,则在建筑节能设计环节中,能够从能源节约或者最大化利用的角度,在例如电气工程、照明工程等环节上,通过应用先进的建设安装技术或者以先进的系统设计方法为指导,来达到提高整体建筑设计的节能性能的目的。 3.2降低环境负荷 在进行建筑工程的绿色建筑设计当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建筑物对于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和影响,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减少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少环境污染现象的发生,促使建筑物所产生的垃圾和废水等污染能得到有效控制,尽量的减少给环境造成的负荷。首先,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必然会进行大量的能源和资源的使用,并且造成环境污染。为了能减少这种问题的影响,作为设计师首先需要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生态理念,能在材料选择上选择对环境造成影响较小的材料,例如生态水泥和绿色混凝土等等。同时,在施工的方法上也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建筑设计当中需要在造型设计、工艺设计等方面都进行综合考虑,找到最为合理的施工方法,以便于能减少施工消耗和能源的使用,减少工程对于环境所造成的负荷。 3.3注重绿色建筑功能实用性,优化水系统设计 随着社会群体生活水平的提升,其绿色环保观念也明显增强,对建筑也提出了多元化要求,不仅注重美观性和实用性,更加关注环保性与功能性。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出发开展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将功能实用性置于重要地位,对建筑空间进行科学规划,并对建筑结构进行调整,在现代化建筑技术的支持下开展科学设计,以实现资源的节约化利用。比如在水系统设计方面,可以通过同层排水系统设计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改善排水效率。对于公共区域,则需要对渗水材料进行规范安装,以满足公共区域较大的用水需求,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促进水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在明确建筑周围环境复杂性的基础上,依据居民用水需求进行分析,对排水系统进行合理化设计,并设置雨水自动收集装置,以满足雨水合理利用需求,通过此种方式能够促进自然水资源的科学化利用,降低城市排水负担,这就促进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实现。

绿色建筑技术措施

绿色建筑技术措施与方案 一、各专业技术措施 建筑专业: 1、采用浅色饰面或遮荫等手段优化场地热环境;无遮阴的地面停车位占地面总 停车位的比例不超过30% ◆措施:场地中不少于30%的硬质地面有遮阴或铺设太阳辐射吸收率为0.3~ 0.7的浅色材料; 不少于75%的非绿化屋面为浅色饰面,坡屋顶饰面的太阳辐射吸收率小于0.7,平屋顶饰面的太阳辐射吸收率小于0.5; 地面停车位可处于建筑阴影区的地面或配置株间距在6m及以下的乔木; ◆提交资料:建筑竣工图设计说明、建筑总平面竣工图、屋顶平面竣工图、场地铺装竣工图及说明、景观种植竣工图、材料检测报告 2、建筑材料满足青岛市现行有效的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规定 ◆措施: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不得使用青岛市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目录中的建筑材料,当不得已进行材料代换时,必须经设计单位书面同意,且代换用建筑材料不属于国家和北京是发布的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提交资料:建筑竣工图纸(或精装设计材料用法表)、工程结算材料清单、材料的进场验收及复验记录 3、所用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标准GB 18580~GB 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 ◆措施:材料采购时,要满足图纸的要求,所有材料有害物质含量均符合GB 18580~GB 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 在材料采购、建设施工环节中注重建筑材料产品有害物质的检测,并保留其检测报告; ◆提交资料:工程结算材料清单(标明生产厂家)、建材产品检测报告、出厂检验报告、材料进场验收及复验记录 4、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砂浆采用预拌砂浆 ◆措施:施工单位按照图纸中对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的要求进行施工 ◆提交资料:结构竣工图纸、预拌混凝土及砂浆的购销合同、供应量证书、供货单、总用量清单等材料; 5、将施工现场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且实际回收的可再利用、可再循环材料的重量占可再利用与可再循环的固体废弃物的总重量的比例不低于20%

中国造船史期末论文

秦汉时期造船业的迅速发展的原因分析 --计算机103 余翔摘要: 《山海经》曾记载“番禺始作舟”,说是皇帝的曾孙名叫番禺的首先发明 了造船。不过也有人认为番禺是地名,指的是住在番禺地区的人民首先发明造 船术,时间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在广东曾经出土过汉代的独木舟,方法是“火烧制舟法”,还是比较原始的技术,但已经能够看出早期先民们对利用水 域的强烈需求。 经过了动乱的春秋和战国,中国历史迎来了第一个大统一的时代——秦汉 时期。而在中国这几千年的造船史中,无论从文献记载还是从出土文物来看,秦 汉时期的造船事业都是足以使人惊叹的。各种不同用途的船型,车船,船橹,船舵,帆布的发明以及锚的使用,无一不是在造船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文章中讲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秦汉时期、造船业、政治、军事、文化、军事、原因 在科技不太发达的古代,在没有汽车、飞机、火车的年代里,船舶不论是在人们出行,还是在货物运输,抑或在战争的取胜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自第一个古人发现用手臂挎住浮在水面的树木上就能漂向对岸,到如今百万吨大货轮在全世界的各大港口来回穿梭。期间,船舶的发展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与坎坷。在中国的历史上造船业的发展历程也是异常曲折,甚至出现过倒退现象,但是庆幸的是也出现了多次高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造船高峰出现的时间便是中国第一次的大统一时代——秦汉时期。中国历史经历了五百多年的战乱与分裂,终于又一次实现了统一。这次大统一给造船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1.地理方面

根据考古和地理研究可知,作为珠江三角洲核心地带的广州周边的自然环境,在建城的2000多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秦汉时期的这一地区水域面积远比现在广大,包括南沙、番禺,甚至芳村等区域的成陆过程还在不断进行中. 漫长的海岸线,广阔的水域,使得我们的祖先进行水上,海上活动以及发展水上交通有了极大的便利,提供了基础的条件.并且,为了出行的方便,舟船无疑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方式.因此水道就起到了今天的“高速公路”的作用。 2.政治方面 “六王毕,四海一”秦始皇统一全国,中国形成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然而面对刚刚平息的六国,急需中央对其加强统治。这就需要有力的交通工具,鉴于地形的原因,舟船当然成为首选。秦始皇在位期间有四次海巡。第一次海巡是秦始皇二十八年,依《大戴礼.保傅》,“封泰山而禅梁甫”,即“封禅”之说。第二次、第三次分别是秦始皇二十九年和三十二年。第四次是秦始皇三十七年,有记载“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几九疑山,浮江下,观籍柯,渡海者,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1】到了汉朝政治虽然相对前朝较为稳定,但是皇帝巡游依然频繁。汉武帝即位后从公元前110年春到公元前89 年春期间进行了七次大规模的海巡。皇帝海巡虽然有些是为了寻求长生不老药,但是在政治方面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其在促进造船业发展方面的贡献更是功在千秋。 在外交上,中国主要的对象便是日本(当时称倭国)。在日本出土的“汉倭奴国王金印”以及史书记载都可证明。“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2】。“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 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3】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六月倭女王遣大夫难升米等朝献,魏明帝于同年十二月诏封“亲魏倭王”并赐以金印紫绶。【4】这些记载讲的就是中日的这段历史。 因为政治、外交的需要,政府便会大力发展造船业。无论是在海上,还是在内陆船舶的发展都是相当迅速的,特别是和日本的交往,更要能在海上乘风破浪的高质量舟船,才可以安全地横渡东海。 3.经济方面: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分析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分析 1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在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中,绿色就代表着和谐。现如今我国正在推行节能环保的政策。建筑方面的能源消耗问题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建筑生产的能源消耗也带来诸多的问题,在建筑设计当中注重能源的节省就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向。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就是将环保节能的理念加以应用,利用这一理念维持建筑行业的发展,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就是以节能环保为中心[1]。 2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2.1利用新能源 现今社会倡导的就是节能减排,能源是维系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主要力量,为了环节能源的使用压力,必须开发新能源并且加以利用,风能和太阳能以及天然气等新能源可以维持环境的清洁,对环境和资源都可以进行保护。应用现代新能源可以有效的解决建筑行业中能源的消耗问题。在建筑的各个方面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屋顶的设计当中就可以应用太阳能,墙壁和玻璃的设计也可以通过应用太阳能,太阳能可以将热能转化为太阳能,太阳能转化能源效应的原理是光电转换原理,合理的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建筑建设的成本[2]。

2.2保护环境 绿色建筑的理念设计的终极目标就是保护环境,有效的减少因为建筑过程中产生的许多垃圾废料造成的污染。在我国的多数建筑行业中会产生很多垃圾废料,废气、废水的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时也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建筑所需的成本。引用绿色建筑设计可以选择低能耗和较为环保的设计材料。 2.3以人为本 建筑场所主要是提供给人类居住活动的场所,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以人为本,对建筑的各个部分的设计要坚持结合人们的需求进行设计。室内要保持空气的流通,采光设计要考虑室内的整体光照环境,全面以人类的健康为主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合理的光照还可以节省能源。 3绿色建筑的应用 3.1建筑现场应用 在建筑施工之前的设计阶段首先要为建筑选址,建筑周围的环境以及地质条件对建筑的安全和美观程度有着重大的影响,依据建筑的合理性设计,建筑的设计人员需要到实地进行考察,结合天气气候和地理环境展开绿色建筑设计,在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过程中,尽量选

办公楼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办公楼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下,人类要更好生存发展必须发展低碳经济。目前各大中城市,公用、民用大型建筑层出不穷,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建筑物建造及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主要来源。从节约能源角度讲,高层办公绿色建筑成了各地建筑主流。在办公楼绿色建筑建造过程中,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如何构建及应用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构建意义 对当前绿色建筑标准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不足,对其修订完善,构建出完善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让绿色建筑标准(包含建筑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管理等环节)在我国各主要气候区内覆盖,将绿色建筑产品、技术纳入到标准之中,让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更为适用,在全国民用建筑领域实现绿色建筑标准的全面覆盖,可为绿色建筑建造提供最全面的技术支持,适应绿色建筑事业的发展需要[2]。办公楼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浅析□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徐亚军摘要关键词在对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构建意义分析基础上,指出当前办公楼发展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构建《办公楼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提出具体的评价指标及方案。 办公楼发展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

我国绿色建筑起步时间晚,不论是理念还是技术同发达国家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尽管目前各地涌现出一批绿色示范项目,但是绿色建筑项目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在推广上还存在很多困难。 认识理念存在局限很多地方没有将绿色建筑放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工作主动性差,很多工作没有有效开展。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晚,对绿色建筑理念各界在理解上存在差异,对绿色建筑缺乏全面认识,很多人认为要建造绿色建筑需要高成本、高科技,在我国现阶段是难以实现的。 法规标准尚待完善当前绿色建筑在我国还没有法律层面的相关要求,没有从法律层面要求利益主体参与到节水、节材、节能、节地及环境保护中,对利益主体的环保作为没有相关奖惩规范。且我国各个地区内经济发展、气候环境差异大,而当前绿色建筑标准在制定中没有考虑到这些地区差异,没有对不同地区区别对待。所以结合各地不同经济、文化、资源、气候特点建立更具针对性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及实施细则是目前工作的当务之急。 激励政策有待改善当前国家对于可再生能源已经有财政补贴政策,但是对于建筑节能还有绿色建筑在发展中的财政税收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对绿色建筑也没有相应激励政策,企业对于开发绿色建筑积极性不大,加之绿色建筑建设成本比普通建筑高,这些附加成本会转化为用户负担,国家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对购房成本增加额不能抵消,因此当前绿色建筑市场不大。

绿色建筑技术要求20200417

绿色建筑技术要求 第一节工程概述 绿色建筑评价目标: 达到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三星级的要求。 第二节技术要求 一、控制项要求 (一)不得发生导致绿色建筑评价不合格的事故; (二)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三)应建立绿色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并落实各级责任人。 (四)《绿色施工方案》技术深度要求 1.《绿色施工方案》中绿色施工目标应明确,内容应涵盖“四节一环保”要求。主要内容包括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境保护的具体目标及实施方案。 2.《绿色施工方案》应明确绿色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措施,包括节约用地措施、保护土地资源措施、材料运输节能措施、机械设备与机具节能措施、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节能措施、施工用电及照明节能措施、临时用水节水措施、非传统水源利用措施、主体材料节约措施、装饰装修材料节约措施、水电安装材料节约措施、周转材料节约措施、其他材料节约措施、施工废弃物管理措施、资源再生利用措施、扬尘控制措施、光污染控制措施、水污染控制措施、土壤保护措施、建筑垃圾控制措施、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措施、人员健康保障措施、“四节一环保”宣传教育措施等。 (五)应制定施工全过程的环境保护计划,并组织实施。 1.《项目环境保护计划》内容应包括:预防水土流失、防止土壤污染、控制扬尘、控制噪声、控制污水排放、防治光污染等。 2.《项目环境保护计划》包括环境因素分析、控制原则、控制措施、组织机构与运行管理、应急准备和响应、检查和纠正措施、文件管理、施工用地保护和生态复原等内容。 3.施工过程中应有实施记录文件及影像记录。 (六)应制定施工人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 1.承包人应有OHSAS18000职业健康与安全体系文件,并落实管理责任。 2.承包人应对动火作业、吊装作业、土方作业、管沟作业、有刺激性挥发物作业、受限空间内的作业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活动进行识别,建立危险源清单,编制危险作业控制的详细计划和操作规定,应对危险作业人员进行认真培训教育、考核。危险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根据现场作业人员工作性质、工种特点、防护要求,对各类现场作业人员防护用品的配备制定标准,并对现场作业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及发放情况进行统计登记,建立台帐。对个人防护用品的日常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督促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记录并处罚违规行为。 4.施工过程中应有实施记录文件及影像记录。 (七)进场施工前图纸会审时应充分理解项目绿色设计意图,提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避免后期出现降低绿色建筑标准的变更。 二、评分项要求 (一)按照《绿色施工方案》及《深圳市建设工程扬尘污染防治专项方案》要求进行落

绿色技术创新系统实践

绿色技术创新系统实践 一、贵州绿色技术创新系统的现状分析 贵州素有公园省的称号,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在自然 环境方面较我国其他省份具有较强的优势。贵州目前提出工业强省的 战略目标,将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经 济效益。不过,贵州虽然资源丰富,但毕竟有限;生态景象虽然良好,但生态基础脆弱,迫切需要破解资源环境制约发展的难题。现在这个 战略目标要解决的最主要矛盾是“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环 境保护的矛盾”,而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是解决这一矛盾 的主要手段。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贵州省在绿色创新方面作出了 一些成绩,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贵州在生态经济建设,推进资源节 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循环经济为代表的各类绿色经济建设 上都有着明显的发展。但是,因为贵州省本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科技投入较少,贵州的研究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近年来虽然逐步增长,但一直在1%以下,因此对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得发展就有一定的限制。 1、绿色技术创新系统主体。目前贵州省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包括四 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政府、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共同参与,针 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环境、生态问题,在课题的名义下从事绿 色技术创新,其目标是开发—中试—产业化。贵州省科技技术目前重 点支持农业、信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中药现代化、喀斯特石漠 化综合治理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及成果转化。这些重点支持产业大多数 属于绿色产业的范围。目前贵州省的绿色创新主体主要是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是由高校和企业合作,通过课题形式由政府或企业出资,从 事绿色技术创新,其目标是开发单一绿色技术,或解决企业具体的清 洁生产问题。第三层次,企业根据市场前景预测,自筹资金,开发新 的环保设备或绿色产品,其目标是进入市场。或者是高校(研究院所)接受社会其他组织委托,开发新的绿色技术或绿色产品。第四层次, 企业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对传统产品进行“染绿”。

造船史

1.中式帆装的组成、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与西式帆的比较。 2.中国造船与航海四大发明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对世界造船和航海的影响。 3.郑和下西洋,海权与国家的发展。 4.评点古代中式船的结构及工艺特点。 1中华文明是黄土内陆文明的说法为什么不对? 答:河姆渡和萧山跨湖桥都属于海洋文化遗址文明、文化、新石器时代 2怎么理解有段石锛对中国及亚太舟船历史的影响? 答:石锛磨制石器的一种。长方形,单面刃,有的石锛上端有“段”(即磨去一块),称“有段石锛”。装上木柄可用作砍伐、刨土。是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1)可以伐木,为造船提供材料;(2)提高了生产力(3)为造船提供了工具 3独木舟在我国出现的年代、特点及意义。 答:最迟不晚于8000年前,以一段木头制成,解决了浸泡水寒之苦 4我国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舟文化器物。 答:河姆渡桨,跨湖桥独木舟 5中国最早的船检官员 答:公元前10世纪的舟牧 6古文字与舟船文化的关系。 答:甲骨文属于象形文字,从甲骨文中可以看出古代传文化的发展。也可看出古代船的外观及使用方式。如甲骨文中“舟”字,可看出所表征的舟,是由纵向和横向构件组合成的。由甲骨文中的“般”,可看出一个人持桨或蒿使船旋转移动。 7中国舟船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年代、意义。 答:船尾舵东汉水密舱壁晋代义熙年间车轮舟晋代义熙十三年指南针公元前4世纪到3世纪 8中国人早期的渡水工具有哪能些? 答:葫芦,皮囊,筏子,皮船 9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科学思想的奠定时期? 从世界范围来看,基本所有文明的文化根基都是在这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因此有学者称这一时期为“轴心时代”.从中国历史来讲,时至春秋战国,我们在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已经有了很深的积淀,又适逢社会产生了较深刻的变革,所以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对以往思想文化进行了总结,同时又根据我们的文化传统以及当时的社会情况做出了许多自己的发挥创造.我们后世的思想基本没有超出他们的思想范围,所以说春秋战国时期奠定了中国文化的根基. 10对中国舟船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先秦时期典型的船舶。 春秋时的冶铁技术已有所发展。铁制工具的出现则进一步推动了生产,手工业的分工更加细密,木工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我国古代的建筑工匠公输氏名般,即春秋时鲁国人鲁班,为传统造船技术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用途上来看,有民用和军用的船舶,也有河湖船舶和航海船舶。 11邛沟、泛舟之役、 答:泛舟之役:公元前647年秦用船运粮给晋 12秦代有三大水利工程与造船业 答:都江堰、郑国渠、灵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13秦皇巡海的意义及对造船业的影响 答:显示了当时船舶的发达,对造船业有这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于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探析

关于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探析 在建筑项目中会使用非常多的物质,此时就会带来一些资源的耗费现象。当前国家颁布了节能条例,在设计的时候,引入了绿色思想。它的实现能够节省非常多的建筑物质,而且能够带动环保,是当前以及今后的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 标签:绿色建筑;环保节能;绿色思想 当前社会人们最为关注的是可持续思想,其对于当前的城建工作来讲,要切实的从过去的高消耗岩石变化为绿色体系,而此类建筑就是为了落实这个变化的关键道路,是当前社会的关键发展方向。建筑作为城市的关键组成元素,群众对其定义非常的清楚,不過对于绿色建筑并不是非常的了解,只是认为它们就是对其进行一些绿化设置等,很显然这是不准确的,其仅仅的作为一项体现的模式。它是一种思想,不是说非常严格的一个体系,其可以通过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进而降低对空调等的使用来那个。也可以在设计时使用一些环保的物质。降低资源的浪费,确保其能够有序使用。还可以是建筑的外在和附近区域的融汇,互相保持一致,确保生态和自然有机统一。 1 何为绿色建筑 1.1 定义 它是说在建筑的使用阶段,尽量的节省资源,维护生态降低污染,为群众提供一个非常健康稳定的氛围。此处的绿色并非是我们平时说的绿化和草地等,它是一种代表性的内容,是说建筑对于生态没有干扰,可以切实的发挥出自然的优势,而且在不干扰外在环境的前提下,它是一种节能的建筑。 1.2 关于其具体特点 建筑自身较之于过去的建筑,在能耗方面有所减弱。它关注所在区域的环境和天气等,结合所在区域的具体特点而设置,在所在区域之中寻求材料,不存在固定的模式等。它切实的结合自然来发挥效益。它的布局较为开放,和过去的模式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在整个时期都非常的关注环保事项。 1.3 关于其本质 1.3.1 节约环保 它是说群众在使用建筑体的时候,尽量的节省资源,维护生态,降低污染,把由于人类对建筑体导致的资源使用性减少到最小。 1.3.2 自然和谐

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116232549.html, 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作者:李杰中 来源:《创新科技》2015年第10期 [摘要] 回顾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的演进历程,梳理理论研究的热点和主要成果,从评价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等方面探讨绿色技术创新评价研究,评析研究现状与指出存在问题,探讨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理论;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04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10-32-3 Research Review on the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Li Jiezho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ingde Normal University,Ningde Fujian 352100)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ed the evolution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research,combed the hot and main achievement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discussed the evaluation research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terms of the evaluation model,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s,assessed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to explore the direction and focus of further research. Keywords: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Theory;Evaluation research 绿色技术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随着资源与环境约束的加剧,绿色技术创新成为创新领域研究的热点议题,学者们对此进行了诸多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不少积极的研究成果。 1 国外绿色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综述 国外对绿色技术创新研究随着绿色意识的增强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而逐渐展开。从时间维度看,绿色技术创新本身历经了几个明显的发展阶段,从末端技术到无废工艺(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从废弃物最少化技术到清洁生产技术(1984年至1989年),直到对污染预防技术的关注(1990年),绿色技术不断演进,不断向前渗透,目标和关注重点历经了污染的 去处与资源化、资源的合理利用、零排放、节能减排与源头消减,更加强调全过程的绿色技术创新,更加强调防患于未然,更加强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互动。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 摘要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人口也得到较快的增长,给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生态平衡性受到破坏,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得到发展,这给建筑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建筑行业的生态建设得以实现。文章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出发,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方法 近年来,绿色建筑理念得到发展,绿色建筑的实质即是生态建筑或是可持续发展建筑,其不仅有效地实现了节能,避免了各种资源的浪费,而且其二氧化碳排入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得以减轻,具有保护环境的作用,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高效的生活空间,满足人们对建筑的使用需求,另外绿色建筑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所以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绿色建筑作为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1 确保人的健康 绿色建筑的设计不仅要确保使用者的健康,而且还要尽量减少各种因素对室内环境及人的影响作用,在设计中在对材料进行选择时要确保其无毒和低毒性,对室内的热环境进行改善,从而提高居住的舒适性。绿色建筑中尽可能选择直饮水,确保饮用水的质量。充分的利用自然光,不仅满足健康的需求,而还要提升视觉和美学效果,确保达到节能的效果。另外在对建筑内部进行设计时,还需要选择降噪性能好的材料,从而有效地提高隔音的效果,保證室内环境的安静。 1.2 最大限度降低能耗 (1)减少建筑材料生产运输过程中的能耗 绿色建筑设计中节能的实现,不仅体现在使用过程中,而且在选材方面也要充分地考虑到节能的需要,在确保建筑材料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低生产能耗的建筑材料,尽量选择具有较高回收率的建筑材料,同时为了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尽量在选材时选择本地的材料,不仅实现降低能耗的作用,而且对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 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消耗,所以在设计时需要从建筑本身的体形及性能上下功夫,不仅要在体形设计上达到节能的效果,而且还要在建筑的围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