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氧化和燃烧 (3)
- 格式:ppt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17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氧化和燃烧课件在开始之前,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关于物质变化的知识。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指的是物质的形态、大小、位置等物理属性的变化,而化学变化则是指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了变化。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氧化和燃烧,就是化学变化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将能够理解什么是氧化,什么是燃烧,以及它们的反应原理和过程。
你们还将能够掌握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如何通过控制这些条件来防止火灾的发生。
我们将学习什么是氧化。
氧化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物质的化学组成会发生变化。
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铁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它的表面会生锈。
这就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形成了铁氧化物。
这个过程就是氧化。
接下来,我们将学习什么是燃烧。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
这个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和光。
例如,我们点燃一根火柴,火柴的木质部就会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火焰。
这就是燃烧。
了解了燃烧的基本概念后,我们还需要掌握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足够的温度。
当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燃烧就会发生。
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火灾的发生。
例如,控制可燃物的存放和使用,保持防火设备的完好,以及在必要时切断氧气的供应等。
本课我们学习了氧化和燃烧的基本概念和过程,了解了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如何防止火灾的发生。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掌握这些知识,为我们的生活安全保驾护航。
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学习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的“大气层”一课。
在开始之前,让我们一起想象一下我们身边的大气层是什么样子的。
有人可能会说,大气层就是我们呼吸的空气,那么它到底有多厚呢?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这个问题。
我们来了解一下大气层的定义。
大气层是由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它随着高度的增加,成分和温度都会发生变化。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第二节氧化和燃烧同步教案(新版)浙教版教学目标1 认识“氧化”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知道氧化反应及其概念2 说出燃烧的条件,知道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教学重点说出燃烧的条件教学难点说出燃烧的条件教学过程一、【历次错题讲解】二、【趣味课程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氧气,知道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这些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那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都有氧气的参与三、【基础知识梳理】1、氧化反应学习札记学习札记铜币生锈铁制品生锈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食物腐败定义:物质和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注意: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与思考:两个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丝在潮湿空气中生锈相同之处:都是物质与氧气反应不同之处:物质燃烧的过程比较剧烈、能观察。
而铁制品的生锈、食物的腐败等过程发生得很慢、不易观察。
◆缓慢氧化:物质与氧发生的缓慢、甚至不易觉察的反应,如生物的呼吸作用,铁的生锈,食物腐败,酿造◆剧烈氧化:如铁、硫、碳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缓慢氧化和燃烧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人们可利用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这一现象来做什么?——取暧、烧煮食物;——冶炼钢铁;——切割和焊接金属[利用乙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氧炔焰的高温(可达3000℃)];——推动航天器升空(利用液氢在液氧中燃烧产生的巨大能量)等。
2、燃烧的条件你是否想过:1、为什么木炭能燃烧而水就烧不着呢?为什么粉笔不着蜡烛能着?(条件一:能燃烧的物质必须是可燃物)2、为什么酒精一遇到火就燃烧起来,而木炭在酒精灯上要加热一阵才会燃烧变红?铁、硫、木炭、磷等等,如果不事先点燃,是否会燃烧?点燃的作用是什么?(条件二:燃烧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物质燃烧所需达到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白磷的着火点为40℃)3、铁、硫、木炭、磷等等,如果不是在氧气(空气)中,还会燃烧吗?放在稀有气体、氮气等气体中还会燃烧吗?(条件三:燃烧要有助燃剂,通常为氧气) 4、物质燃烧到底需要哪些必要的条件?能燃烧的物质必须是可燃物燃烧要达到着火点燃烧要有助燃剂,通常为氧气长时间堆积的草堆会自然发热,有时甚至会自己燃烧起来。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电与磁一、磁现象:1、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磁铁:铁质的磁体)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种类:如果磁体能自由转动,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①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磁铁吸引铁钉的原因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二、磁场: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线:在磁场中一些带箭头的曲线。
①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②说明:A、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B、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模型法。
C、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
D、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E、磁感线不相交。
F、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③熟练掌握条形磁铁磁感线的画法。
三、地磁场:①定义:在地球产生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②磁极: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③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不重合。
四、电生磁:1.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直线电流周围的磁感线是环绕导线的同心圆,距离直线电流越近,磁场越强。
2022-2022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讲义第3章-第2节-氧化与燃烧第第22节〖要点整理〗1.氧化反响: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响,分为缓慢氧化和剧烈氧化,在氧化反响中,氧气具有氧化性。
2.燃烧⑴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响。
⑵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到达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⑴原理:①移走可燃物;②隔绝氧气;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实质就是破坏物质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即可灭火。
⑵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①移走可燃物: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管道煤气着火先关掉阀门,釜底抽薪等;②隔绝氧气:酒精灯用灯冒盖灭,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向着火的木柴上覆盖沙子等;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用水等大量的冷却剂灭火,用嘴将灯吹熄。
⑶几种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灭火器灭火原理适用范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们能粘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到达灭火的目的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干粉灭火器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氢钠)来灭火具有流动性、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良性能,除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此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否那么,会把手冻伤4.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之间的关系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例题解析〗例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下图(1)由该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①;②;(2)实验中使用了铜片,主要是利用铜的性。
分析与解答:图中铜片上的白磷在热水的温度下到达着火点,能够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与空气接触,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助燃剂;红磷由于着火点高,热水不能使其到达着火点,所以不能燃烧,与铜片上的白磷比较得知燃烧需要到达着火点,综上,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到达着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