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历史民主与法制专题复习
- 格式:docx
- 大小:122.99 KB
- 文档页数:7
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资料-民主与法制【一】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了全盛时期。
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广大公民直接参与,原那么上公民都有决定和管理国家大事,通过选举担任各级政府官职。
但真正享有民主权利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
为保障贫苦公民广泛参政,对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给补贴。
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雅典民主政治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它对日后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演进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世界近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一〕启蒙运动:18世纪欧洲大陆掀起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宣扬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博爱等,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其中心在法国。
①伏尔泰,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
他主张开明专制,提倡自然权利学说〔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的,不能被剥夺。
他主张人一生下来就应当是自由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后人称“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②孟德斯鸠,其《论法的精神》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
他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直到现在仍为一些国家所使用。
③卢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
卢梭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严厉谴责社会不平等现象。
他倡导“人民主权说”和“社会契约论”。
他认为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们,甚至有权举行起义,消灭奴役压迫人民的统治者。
〔二〕各国民主与法制建设:①英国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是人治走向法治的开始。
②1836年掀起的“宪章运动”――通过了《人民宪章》,以纲领的形式提出争取普选权、参与国家管理的政治要求。
专题九民主与法治(知识盘点)线索一中国历史上的民主与法治线索二世界历史上的民主与法治续表的现象。
1.中国古代法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1)法家思想被秦朝统治者采纳,成为秦朝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
(2)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等。
2.在依法治国进程中,应如何利用传统文化中的法治思想助推中国梦的实现?(1)将传统文化中的法治思想与今天的依法治国方略相联系。
(2)对传统的法治思想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
(3)将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
(4)坚持立足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历史上的民主与法治建设给我们怎样的启示?(1)任何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民主与法治建设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的。
(3)民主法治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
(4)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治建设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5)我国应该不断加强法治建设,依法治国,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4.如何评价资产阶级民主制度?(1)进步性:①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以法律的权威代替了君主特权。
②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2)局限性:①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实行的民主原则和现实是脱节的,广大人民群众不能充分享有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②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公民的政治经济地位根本不可能平等。
因此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是在民主外衣掩盖下的资产阶级专政。
5.对资产阶级民主及革命的认识。
(1)思想解放能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2)新制度战胜旧制度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3)民主与法治的确立来之不易,要不断加强民主与法治建设。
(4)法治面前人人平等,要切实保障公民应有的权利等。
专题九民主与法治(真题训练)1.(2018济宁)法治发展见证文明进程。
2019年中考历史《民主与法治的进程》专题真题练习(含答案)(2019·山东烟台)9.近年来,民意信息逐步进入政府决策咨询程序,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民主进程。
下列事件不利于民主进程的是()BA.三民主义的提出 B.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统治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颁布(2019·四川遂宁)5.党的“十八大”首次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中“法治”)AA.都推动了中国民主与法治建设的进程 B.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性质C.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 D.都主要受欧美民主政治的影响(2019·四川内江)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材料一“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哪一年制定的?(2分)它由谁颁布?(2分)其性质是什么?(2分)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哪一年制定的?(2分)该宪法的性质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指出这部宪法规定的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2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1)1912年;孙中山;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带有革命性和民主性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或回答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革命性和民主性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均可得2分;如回答资产阶级宪法得1分,但只回答共和国宪法不得分。
专题一走向民主与法制一、选择题1.“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此内容的法律文件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C.1787年宪法 D.《独立宣言》2.“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指1863年元旦)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这则材料出自( ) 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废除农奴制的法令3.孟德斯鸠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他明确提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
三权分立学说后来成为哪部法律文献的制定准则?( )A.《权利法案》 B.1787年宪法C.《独立宣言》 D.《法典》4.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表明( )A.罗斯福新政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B.罗斯福新政能彻底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部调整D.罗斯福新政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二、判断题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进一步发展,二者都是人文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反映。
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批判对象上,文艺复兴主要反对宗教神;从批判形式上看,文艺复兴借助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披着宗教的外衣。
启蒙运动完全抛开宗教的外衣,直接公开批判教会与封建专制。
从涉及的领域看,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还集中在政治思想领域中进行;从思想特点上看,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启蒙运动崇尚理性,而且启蒙运动还描绘了未来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蓝图,从而使启蒙运动比文艺复兴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涂“C”。
5.启蒙运动的批判形式比文艺复兴更委婉。
( )6.文艺复兴涉及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政治思想领域。
专题五:民主法制专题古代中国法家思想战国末期的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秦灭六国过程中,法家思想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秦始皇严刑峻法、滥用民力,导致国家灭亡。
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法制进程(一)理论基础⑴文艺复兴14世纪前后,地中海区域是欧洲贸易最繁荣的地区。
时间:14至16世纪;②地点:最先在意大利兴起;③目的:反对教会陈腐学说;④性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⑤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⑥影响: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⑦代表人物:(1)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神曲》,“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2)达·芬奇:意大利人,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3)莎士比亚:英国,代表作《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
(2)启蒙运动背景:18世纪,在法国旧制度衰败的时候,法国出现了一批启蒙思想家。
伏尔泰:(1)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开明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2)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与腐朽。
卢梭:提出“人民主权说”和“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即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分开,天赋人权学说。
共同主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宣传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
影响:(1)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例如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2)许多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例如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日本的明治维新)(二)演变进程1、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明确的制约,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2、1776年7月4日,美国发表《独立宣言》,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为联邦制的国家。
2019年中考历史《民主与法治的进程》专题真题练习(含答案)(2019·山东烟台)9.近年来,民意信息逐步进入政府决策咨询程序,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民主进程。
下列事件不利于民主进程的是()BA.三民主义的提出 B.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统治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颁布(2019·四川遂宁)5.党的“十八大”首次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中“法治”)AA.都推动了中国民主与法治建设的进程 B.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性质C.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 D.都主要受欧美民主政治的影响(2019·四川内江)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材料一“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哪一年制定的?(2分)它由谁颁布?(2分)其性质是什么?(2分)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哪一年制定的?(2分)该宪法的性质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指出这部宪法规定的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2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1)1912年;孙中山;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带有革命性和民主性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或回答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革命性和民主性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均可得2分;如回答资产阶级宪法得1分,但只回答共和国宪法不得分。
专题十四中外民主与法制进程专题概述民主进步和法律完善是一个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
近现代以来,世界各国均注重这方面的建设。
直至今日,民主与法制仍是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之奋斗的目标。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我们要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
知识清单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法制进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法制进程社会主义探索建设时期,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当家作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治国成为基本方略;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一国两制的提出与实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法制进程(一)理论思想基础(二)演变进程无产阶级民主法制进程,拓展延伸1.民主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有什么关系?对此你有何认识?(1)关系: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关系。
民主法制建设是经济建设的有力保障,经济建设反过来也会促进民主法制建设。
(2)认识: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我国应不断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维护人民的合法利益和权力。
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渐进过程。
2.中国近现代政治民主化进程的特点和启示。
(1)特点: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经历了由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向现代建立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巨大跨越;中国近现代政治民主化的历程艰难曲折。
(2)启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中国行不通,任何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应符合本国国情;民主代替专制,法治代替人治是长期、曲折、复杂的过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任何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应不断健全和完善。
能力提升1.看图,回答下列各题。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方略(八)走向民主与法制一、知识结构二、要点整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法制进程1.进步思想理论(1)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推动了欧洲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启蒙思想:以理性主义为核心,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统治,倡导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思想支持。
①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的统治。
②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相互制约与平衡的原则,为资产阶级法治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③卢梭否定专制王权,倡导“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
2.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颁布的法律文献(1)英国:1689年,英国议会为限制王权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2)美国①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颁布《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标志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
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②1787年宪法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美国确立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扭转了战局,加速了北方军事胜利的进程。
④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各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强化国家对工业的调节和控制,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3)法国①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规定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
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进步要求。
②拿破仑统治时期颁布《法典》,包括《民法典》《商法典》和《刑法典》。
《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其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热点精讲试题专题九民主与法制建设一、选择题1.杨天石指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
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
”据此判断,这次革命的旗帜是( C )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2.宪法是一个国家的立法根本。
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中国颁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已有多部。
我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C )A.《中华民国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对这一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较早作出明确规定的是( A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4.1878年,法国大作家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讲中说:“伏尔泰战胜了敌人。
他孤军奋战,打了响当当的一仗,这是一次伟大的战争。
”材料中的“敌人”是指( A )A.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B.封建农奴制度C.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D.资本主义制度5.有人说,17世纪末以来,英国国王的权力被关进了制度的“笼子”,从此不再任性。
这里的“笼子”是指( A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 D.1787年宪法6.“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
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材料中的“精巧的设计”是指( A )A.美国1787年宪法 B.法国的《人权宣言》C.英国的《权利法案》 D.英国的《人民宪章》7.《人权宣言》指出:“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019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民主与法制新人教版【专题解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将每年12月4日设为国家宪法日。
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在近年中考历史命题中一直热度较高。
命题往往以政策或文献、制度为切入点,运用材料进行对比分析。
本专题梳理了中外历史上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发展,旨在说明民主法制建设与社会进步、政治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
【复习目标】:1、识记中国古代史上的民主与法制建设2、理解中国近代各阶级为挽救民族危机、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所作出的贡献。
3、识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与法制进程。
4、识记世界历史上各个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
【考点整合】:中国历史上的民主与法制中国古代史上的民主与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阶段朝代主要措施形成战国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确立秦朝秦始皇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1912年结束),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巩固西汉汉武帝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完善隋唐创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发展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对后世影响深远。
顶峰明朝朱元璋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中央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设立锦衣卫,监管臣民,不受法律约束。
思想上,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明成祖设立东厂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法制进程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主要贡献: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要求兴民权,设议院,发展资本主义,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019中考历史二轮民主与法制专题复习导语:人类社会经历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完成了从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过渡。
其实现的形式为“革命”或“改革”,其内容主要包括政治实践(民主政治斗争)、法制建设和体制建设。
一、知识框架:二、要点整合(一)、古代西方民主的高峰古代希腊雅典的伯利克里改革,使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
很多公民担任政府公职,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希腊雅典民主政治,是近代西方民主的起源,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
(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1.思想基础: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促进了思想解放。
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启蒙运动,宣传“自由”“平等”的思想,确立了资产阶级革命以及民主制度的政治原则和思想原则。
2.重大事件和法律文献(1)英国: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是世界近代从人治走向法治的开始。
(2)美国:①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
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②1787年,制宪会议制定的美国宪法,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③美国南北战争中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宅地法》满足了普通民众获得土地的愿望。
(3)法国:①1789年,颁布《人权宣言》,提出人生来是自由的,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它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的思想政治原则。
②1804年,拿破仑颁布《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4)俄国:1861年改革,沙皇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承认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使农奴获得解放。
(三)、中国近代民主与法制建设1.戊戌变法: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建立民主政治,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019中考历史二轮民主与法制专题复习导语:人类社会经历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完成了从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过渡。
其实现的形式为“革命”或“改革”,其内容主要包括政治实践(民主政治斗争)、法制建设和体制建设。
一、知识框架:二、要点整合(一)、古代西方民主的高峰古代希腊雅典的伯利克里改革,使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
很多公民担任政府公职,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希腊雅典民主政治,是近代西方民主的起源,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
(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1.思想基础: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促进了思想解放。
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启蒙运动,宣传“自由”“平等”的思想,确立了资产阶级革命以及民主制度的政治原则和思想原则。
2.重大事件和法律文献(1)英国: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是世界近代从人治走向法治的开始。
(2)美国:①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
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②1787年,制宪会议制定的美国宪法,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③美国南北战争中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宅地法》满足了普通民众获得土地的愿望。
(3)法国:①1789年,颁布《人权宣言》,提出人生来是自由的,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它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的思想政治原则。
②1804年,拿破仑颁布《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4)俄国:1861年改革,沙皇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承认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使农奴获得解放。
(三)、中国近代民主与法制建设1.戊戌变法: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建立民主政治,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百日维新的许多措施是以法令的形式颁布的。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孙中山主持制定和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政治原则。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时间很短,在任职期间颁布了涉及国家发展和国民生活各方面的法令,以法制建设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3.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扫荡,它开启了民智,促进了国人觉醒。
(四)、中国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
“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作用。
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依法进行了土地改革。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4.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我国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以后,颁布了许多法律法规文件,涉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
依法治国、依法办事成为人们的共识。
现在,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框架,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得到健全、完善和创新。
(五)、古今中外的法律文件整合(一)中国历史1、唐朝:唐太宗减轻刑罚,修改法令,编写《唐律疏议》,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2、1912年,孙中山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最早以法律的形式否定君主专制)。
3、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二)世界历史1、英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以法律形式对国王权利明确制约。
2、美国:(1)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提出人人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
(2)美国内战中,林肯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扭转了时局,国家统一最终得以维护。
3、法国:(1)法国大革命中,颁布《人权宣言》,提出自由、民主、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主张。
(2)拿破仑颁布《民法典》(又称为《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其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
4、日本: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开始有限的宪政统治。
三、专题感悟1.西方文明源于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民主政治奠定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建立在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在各国表现不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三权分立制、法国的共和制,其民主政治的核心思想集中表现为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不可侵犯,历史告诉我们:各国国情不同,使各国民主政体特色各异。
2.民主与法制同专制与人治经历了反复、曲折的较量,最终确立了现代社会民主与法制的雏形。
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是历史的必然。
直至今日,民主与法制仍是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之奋斗的目标。
因此,通过世界近现代史的学习,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不但是一种历史进步意识的体现,而且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3.一个国家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这样才能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法律制度和民主建设要依据各国国情,不能盲目照搬他国模式。
任何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4.结合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依法治国”,以此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有什么看法?任何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应不断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明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到中国人民实现真正的民主。
热考题型专项练题型1史料主旨类选择题1.《左传》记载:“晋卻至与周争田。
王命刘康公、单襄公讼诸晋。
……晋侯使卻至勿政争。
”材料反映出( )A.周天子丧失土地主宰权B.宗法制度已经全面崩溃C.土地私有制已普遍确立D.晋侯正式取得霸主地位解析:选A。
解读题干材料,可知体现了晋侯与周王争土地,反映了周王室的衰微,分封制的崩溃,故选A 项。
材料体现宗法制受到破坏而非全面崩溃, B项错误;晋侯与周王争土地说明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而非普遍确立, C项错误;晋侯争地而非周王认可其会盟,不能说明取得霸权地位, D项错误。
2.表A.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B.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C.两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度不断完善D.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解析:选D。
解读题干材料,“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不符合孝廉的标准,可见与当初选官的标准有所背离,故选D项。
“孝廉”为两汉时期选官的主要标准而不是唯一标准, A项错误;“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不能判断所选之人为贵族, B项错误;“太祖(曹操)少机警”所举时空依然属于两汉时期,不能体现魏晋时期的发展, C项错误。
”3.明代谢肇淛《五杂俎》记载:“山东之市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于其日聚焉。
京师朔望,及二十五,俱于城隍庙为市,它时散处各方,而至此日皆合为一市者,亦甚便之。
”由此说明草市( )A.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B.分散经营和集中交易相结合C.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D.已经孕育着新的经济因素解析:选B。
据题干“京师朔望,及二十五,俱于城隍庙为市,它时散处各方,而至此日皆合为一市者,亦甚便之”信息,表明分散经营和集中经营相结合,故选B项。
4.(2018·山东德州模拟)“二千年以来无议论,非无议论也,以孔夫子之议论为议论,此其所以无议论也。
二千年以来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
”这一观点反映了李贽( ) A.批判君主专制B.反对教条主义C.主张学以致用D.反对儒家思想解析:选B。
根据材料“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可知李贽反对把孔子的是非观,强加于每个人,故选B项。
5.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解析:选C。
洋务运动时期处于19世纪60至90年代,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体现了中国社会对器物的变革要求。
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体现了中国提倡社会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变革思想。
故选C项。
其余选项不能全部概括材料内容。
6.1866年,左宗棠在奏折中指出:“自洋船准载北货行销各口,北地货价腾贵,江浙大商以海船为业者,往北置货,价本愈增,比及回南,费重行迟,不能减价以敌洋商、日久销耗愈甚,不惟亏折货本,寝至歇其旧业。
”这反映出( )A.外企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洋务官员与洋人分利的意识C.中外正当贸易已经出现逆差D.传统手工业缺乏国际竞争力解析:选B。
解读题干材料,反映出左宗棠认识到外企对中国航运业带来冲击和危害,说明他已经有了与洋人分利的意识,故选B项。
7.(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1986年9月,邓小平在接受美国记者华莱士专访时指出,“中美关系是看中国和美国关系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中苏关系是看中国和苏联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这说明我国外交( ) A.以意识形态为转移B.受到美苏两国支配C.坚持国家利益至上D.奉行不结盟的政策解析:选C。
依据题干史料,可知说明了中美和中苏关系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而不以意识形态为转移,说明我国外交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故选C项。
8.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计划经济条件下,虽然有合理配置资源的理论上的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不可行。
原因在于:获得各种信息需要代价;制定、下达、执行和反馈计划需要成本;不同主体之间利益难以达到高度一致;计划人员的理性非常有限。
另外,中央计划手段的有限性与实际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也不相适应。
”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经济建设中要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B.代价成本高导致计划经济效益低下C.国家干预经济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D.计划经济难以有效地合理配置资源解析: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