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濒湖脉诀27种脉象歌诀整理背诵版

濒湖脉诀27种脉象歌诀整理背诵版

濒湖脉诀27种脉象歌诀整理背诵版
濒湖脉诀27种脉象歌诀整理背诵版

《濒湖脉学》27种脉象背诵版

作者:李时珍

浮脉

体状诗: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命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

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

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2—

沉脉

体状诗: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

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

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主病诗:

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痛。

—3—

迟脉

体状诗:

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源。相类诗:

脉来三至号为迟,小快于迟作缓持。

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大以虚推。主病诗: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4—

数脉

体状诗:

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

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相类诗:

数比平人多一至,紧来如数似弹绳。

数而时止名为促,数在关中动脉形。主病诗:

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

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

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5—

滑脉

体状诗:

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

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惟看至数间。主病诗:

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

上为吐逆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

寸滑膈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

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癫淋看尺部。—6—

涩脉

体状诗:

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

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蚕食叶慢而艰。相类诗:

参伍不调名曰涩,轻刀刮竹短而难。

微似秒芒微软甚,浮沉不别有无间。主病诗:

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

寒湿入营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寸涩心虚痛对胸,胃虚胁胀察关中。

尺为精血俱伤候,肠结溲淋或下红。—7—

虚脉

体状诗:

举之迟大按之松,脉状无涯类谷空。

莫把芤虚为一例,芤来浮大似慈葱。主病诗:

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

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

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

骨蒸痿痹伤精血,却在神门两部居。—8—

实脉

体状诗:

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愊愊强。

热蕴三焦成壮火,通肠发汗始安康。相类诗:

实脉浮沉有力强,紧如弹索转无常。

须知牢脉帮筋骨,实大微弦更带长。主病诗:

实脉为阳火郁成,发狂谵语吐频频。

或为阳毒或伤食。大便不通或气疼。

寸实应知面热风,咽疼舌强气填胸。

当关脾热中宫满,尺实腰肠痛不通。—9—

长脉

体状诗:

过于本位脉名长,弦则非然但满张。

弦脉与长争较远,良工尺度自能量。主病诗:

长脉迢迢大小匀,反常为病似牵绳。

若非阳毒癫痫病,即是阳明热势深。—10—

短脉

体状诗:

两头缩缩名为短,涩短迟迟细且难。

短涩而浮秋喜见,三春为贼有邪干。主病诗:

短脉惟于尺寸寻,短而滑数酒伤神。

浮为血涩沉为痞,寸主头疼尺腹痛。—11—

洪脉

体状诗:

脉来洪盛去还衰,满指滔滔应夏时。

若在春秋冬月分,升阳散火莫狐疑。相类侍:

洪脉来时拍拍然,去衰来盛似波澜。

欲知实脉参差处,举按弦长愊愊坚。主病诗:

脉洪阳盛血应虚,相火炎炎热病居。

胀满胃翻须早治,阴虚泄痢可踌躇。

寸洪心火上焦炎,肺脉洪时金不堪。

肝火胃虚关内察,肾虚阴火尺中看。—12—

微脉

体状诗:

微脉轻微潎潎乎,按之欲绝有如无。

微为阳弱细阴弱,细比于微略较粗。主病诗:

气血微兮脉亦微,恶寒发热汗淋漓。

男为劳极诸虚候,女作崩中带下医。

寸微气促或心惊,关脉微时胀满形。

尺部见之精血弱,恶寒消瘅痛呻吟。—13—

紧脉

体状诗:

举如转索切如绳,脉象因之得紧名。

总是寒邪来作寇,内为腹痛外身疼。

相类诗:见弦、实脉。

主病诗:

紧为诸痛主于寒,喘咳风痫吐冷痰;

浮紧表寒须发越,紧沉温散自然安。

寸紧人迎气口分,当关心腹痛沉沉;

尺中有紧为阴冷,定是奔豚与疝疼。—14—

缓脉

体状诗:

缓脉阿阿四至通,柳梢袅袅飐轻风;

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中。相类诗:见迟脉。

主病诗:

缓脉营衰卫有余,或风或湿或脾虚。

上为项强下痿痹,分别浮沉大小区。

寸缓风邪项背拘,关为风眩胃家虚。

神门濡泄或风秘,或是蹒跚足力迂。—15—

芤脉

体状诗:

芤形浮大轻如葱,边实须知内已空。

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阴络下流红。相类诗:

中空旁实乃为芤,浮大而迟虚脉呼。

芤更带弦名曰革,芤为失血革血虚。主病诗:

寸芤积血在于胸,关里逢芤肠胃痈。

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痢漏崩中。—16—

弦脉

体状诗:

弦脉迢迢端直长,肝经木旺土应伤。

怒气满胸常欲叫,翳蒙瞳子泪淋浪。相类诗:

弦来端直似丝弦,紧则如绳左右弹。

紧言其力弦言象,牢脉弦长沉伏间。主病诗:

弦应东方肝胆经,饮痰寒热疟缠身。

浮沉迟数须分别,大小单双有重轻。

寸弦头痛膈多痰,寒热癥瘕察左关。

关右胃寒心腹痛,尺中阴疝脚拘挛。—17—

革脉

体状诗:

革脉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脉寒虚。

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虚或梦遗。相类诗:见芤、牢脉。

—18—

牢脉

体状诗:

弦长实大脉牢坚,牢位常居沉伏间。

革脉芤弦自浮起,革虚牢实要详看。主病诗:

寒则牢坚里有余,腹心寒痛木乘脾。

疝颓癥瘕何愁也,失血阴虚却忌之。—19—

濡脉

体状诗:

孺形浮细按须轻,水面浮绵力不禁。

病后产中犹有药,平人若见是无根。相类诗:

浮而柔细知为濡,沉细而柔作弱持。

微则浮微如欲绝,细来沉细近于微。主病诗:

濡为亡血阴虚病,髓海丹田暗已亏。

汗雨夜来蒸入骨,血山崩倒湿侵脾。

寸濡阳微自汗多,关中其奈气虚何。

尺伤精血虚寒甚,温补真阴可起疴。—20—

弱脉

体状诗:

弱来无力按之柔,柔细而沉不见浮。

阳陷入阴精血弱,白头犹可少年愁。相类诗:见濡脉。

主病诗:

弱脉阴虚阳气衰,恶寒发热骨筋痿。

多惊多汗精神减,益气调营急早医。

寸弱阳虚病可知,关为胃弱与脾衰。

欲求阳陷阴虚病,须把神门两部推。—21—

散脉

体状诗:

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

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不必医。相类诗:

散脉无拘散漫然,濡来浮细水中绵。

浮而迟大为虚脉,芤脉中空有两边。

主病诗:

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饮左关应软散。

右关软散胻胕肿,散居两尺魂应断。—22—

细脉

体状诗:

细来累累细如丝,应指沉沉无绝期。

春夏少年俱不利,秋冬老弱却相宜。相类诗:见微、濡脉。

主病诗:

细脉萦萦血气衰,诸虚劳损七情乖。

若非湿气侵腰肾,即是伤精汗泄来。

寸细应知呕吐频,入关腹胀胃虚形。

尺逢定是丹田冷,泄痢遗精号脱阴。—23—

伏脉

体状诗:

伏脉推筋着骨寻,指间裁动隐然深。

伤寒欲汗阳将解,厥逆脐疼证属阴。相类诗:见沉脉。

主病诗:

伏为霍乱吐频频,腹痛多缘宿食停。

蓄饮老痰成积聚,散寒温里莫因循。

食郁胸中双寸伏,欲吐不吐常兀兀。

当关腹痛困沉沉,关后疝疼还破腹。—24—

动脉

体状诗:

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

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主病诗:

动脉专司痛与惊,汗因阳动热因阴。

或为泄痢拘挛病,男子亡精女子崩。—25—

促脉

体状诗:

促脉数而时一止,此为阳极欲亡阴。

三焦郁火炎炎盛,进必无生退可生。相类诗:见代脉。

主病诗:

促脉惟将火病医,其因有五细推之。

时时喘咳皆痰积,或发狂斑与毒疽。—26—

结脉

体状诗:

结脉缓而时一止,独阴偏胜欲亡阳。

浮为气滞沉为积,汗下分明在主张。相类诗:见代脉。

主病诗:

结脉皆因气血凝,老痰结滞苦呻吟。

内生积聚外痈肿,疝瘕为殃病属阴。—27—

代脉

体状诗:

动而中止不能还,复动因而作代看。

病者得之犹可疗,平人却与寿相关。相类诗:

数而时止名为促,缓止须将结脉呼。

止不能回方是代,结生代死自殊途。主病诗:

代脉原因脏气衰,腹痛泄痢下元亏。

或为吐泻中宫病,女子怀胎三月兮。

-二十八脉脉象与主病歌诀

李中梓《诊家正眼》二十八脉脉象与主病歌诀 浮脉 【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沉脉 【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迟脉 【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数脉 【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阳数君火,阴数相火。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滑脉 【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寸滑咳嗽。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滑数痰火,滑短气塞。滑而浮大,尿则阴痛。滑而浮散,中风瘫痪。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涩脉 【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寸涩心痛,或为怔忡。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兼脉歌】涩而坚大,为有实热;涩而虚软,虚火炎灼。 虚脉 【体象歌】虚合四形,浮大迟软;及乎寻按,几不可见。 【主病歌】虚主血虚。又主伤暑。左寸心亏,惊悸怔忡;右寸肺亏,自汗气怯。左关肝伤,血不营筋;右关脾寒,食不消化。左尺水衰,腰膝痿痹;右尺火衰,寒证蜂起。 实脉 【体象歌】实脉有力,长大而坚;应指愊愊,三候皆然。 【主病歌】血实脉实,火热壅结。左寸心劳,舌强气涌;右寸肺病,呕逆咽疼。左关见实,肝火胁痛;右关见实,中满气疼。左尺见之,便闭腹疼;右尺见之,相火亢逆。

中医诊断学口诀

1 表里寒热虚实辩证歌诀 1表寒证: 伤寒恶寒身发热,鼻塞无汗浮紧咳。中分恶风脉浮缓,头项强痛自汗出。 2、表热证: 表热热重恶寒轻,微渴有汗咽肿红。咳痰粘稠脉浮数,舌红苔黄银翘灵。 3、里热实证: 里热实证高热狂,烦谵口渴喜饮凉。腹痛拒按尿赤少,沉数有力舌苔黄。 4、里寒虚症: 里寒虚症腹痛满,呕吐清水气息短。纳少便溏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沉缓。 5、寒证: 寒证面白畏寒冷,蜷卧口淡尿长清。便溏舌淡脉迟弱,阴盛外寒阳虚生。 6、实热证: 实热高热面目红,汗出烦渴喜冷冰。登高而歌或谵语,舌绛脉洪和神昏。 7、虚热证: 虚热骨蒸五心烦,盗汗乏力悸失眠。头晕眼花腰酸痛,气短咽干痰少粘。颧红无苔脉细数,育阴潜阳治可愈。 8、寒热错杂(上热下寒): 上热下寒错杂证,胸中烦热咳痰粘。口舌生疮咽肿痛。腹痛便溏紧相连 9、上寒下热: 上寒胃脘拘急痛,呕吐清水哕逆机急。下热下腹胀闷痛,尿痛色黄尿意频。 10、里寒表热: 里寒素有浮肿病,畏寒便溏四肢凉。复感表热渴咽痛,发热解表当助阳。 11、里热表寒: 里热表寒素有热,烦躁便秘渴咽干。复感寒邪身躯痛,继而发热恶风寒。 12、真热假寒: 真热假寒阳不伸,面色苍白手足冰。恶热烦渴喜冷饮,舌绛苔黄神不清。 13、真寒假热: 身寒假热阳气虚,舌淡尿清便溏稀。真热口渴脉虚大,甘温除热好时机。14、实证: 实证气郁精神狂,胁脘腹胀痰浊黄。便难里急尿涩痛,舌红苔厚脉弦长。 15、虚症: 虚症形瘦无精神,心悸气短汗淋淋。阴虚可见五心热,阳虚面白肢不温。 舌光无苔脉细弱,大便溏泻小便频。 16、上实下虚: 上实喘嗽壅胜痰,胸脘腹胀卧则难。 下虚浮肿吸气少,形寒肢冷腰膝酸。 17、上虚下实: 上虚心肺不足证,下实大肠湿热凝。 心悸怔中气息短,里急后重脓血行。 里实表虚风热壅,郁在三焦表里中。 腹满据按二便闭,发热汗出痛恶风。 18、里虚表实: 里虚表实食欲减,便溏食后腹胀满。 恶寒发热头身痛,素体阳虚又外感。 19、真实假虚: 内有真实外假虚,体瘦神疲冷身肢。 里急后重或症癖,大实赢状补益疾。 20、真虚假实: 真虚假实腹胀满,痛喜揉按而和缓。 舌质胖嫩虚弦脉,反泻含冤重危险。 21、阴阳 阴证面白冷四肢,神疲乏力语声低。 尿清便溏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迟 阳证神旺语声粗,面目红赤呼吸粗。 高热尿黄大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浮 阴虚内热颧唇红,盗汗少寐梦遗精。 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无苔卧不宁。 阳虚外寒面唇白,自汗欲寐虚弱脉, 身倦畏寒尿频数,阳痿带稀体无泽。 失血脱水成之阴,口干喜冷汗多粘。 舌红干燥脉虚数,面色潮红畏热烦。 亡阳病变阳虚脱,手足厥冷汗出多。 脉微欲绝舌淡润,渴喜热饮息微弱。 22、气虚: 气虚五脏功能弱,呼吸气粗语低微。 身疲肢倦食纳少,心悸筋缓目发黑。 头晕眼花腰酸痛,自汗脱肛内脏重。 23、气滞证: 气滞主证胀闷痛,胀疼发作时重轻, 窜痛嗳气矢气减,兼证五脏各有型。 脘闷纳呆胁胀满,咳喘胸憋腰脊痛。 24、气逆:气逆病本肺胃肝,咳嗽喘息肺逆先。呕恶嗳气呃逆胃,肿逆昏厥头晕眩。 25、血虚证: 面唇舌甲无光华,心悸失眠手足麻, 经少衍期脉虚细,头眩乏力眼昏花。 26、血热证: 身热夜甚烦不眠,目红鼻衄发疹斑。

很全的中医药必背歌诀

四气、五味、六、七情、十八反、十九畏、妊娠服药禁忌歌诀 中药性能歌 中药主有几性能?四气五味及归经,还有升降与浮沉,有毒无毒统而称。四气歌四气寒热与温凉,寒凉属阴温热阳,温热补火助阳气,温里散寒功效彰,寒凉清热并泻火,解毒助阴又抑阳,寒者热之热者寒,治疗大法此为纲。五味歌五味辛甘苦咸酸,治疗作用不同焉,辛行气血主发散,甘和补中急能缓,苦燥降泄能坚阴,咸能润下且软坚,酸能固涩又收敛,淡渗利水要记全。 六歌枳壳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吴萸,六般之药宜久,入药方知奏效奇。 中药七情歌相使一药助一药,相须互用功效添,相杀能制它药毒,相畏毒性被制限,相反增毒要记牢,相恶配伍功效减,单行无须它药配,七情配伍奥妙显。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十九畏歌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制药配方莫相依。妊娠服药禁忌歌斑蝥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及通草,瞿麦干桃仁通,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都失中。第二章《中药学.各论》一、解表药解表辛散肌表邪,性温散寒凉散热。发散风寒桂麻黄,香薷白芷荆防,苍耳辛荑藁本羌,细辛胡荽柽葱。发散风热蝉薄荷,牛蒡桑菊蔓荆,柴胡升麻淡豆豉,浮萍木贼风热瘥。麻黄发汗治伤寒,风水痹痛与咳喘。桂枝温卫

善解肌,温经通脉化水气。紫散寒兼理气,风寒气滞两相宜。荆芥辛散肌表邪,感冒痒疹及出血。防风辛散表里风,胜湿疗痹止风痉。羌活祛风寒湿奇,外感头疼上肢痹。白芷通窍止额痛,燥湿止带消痈脓。细辛散寒通鼻窍,诸般寒痛肺饮消。薄荷清利头目咽,散热透疹又疏肝。牛蒡透疹散风热,解毒利咽疗痄腮。桑叶清肺兼平肝,风热燥咳目昏眩。菊花疏散外感热,明目平肝热毒解。柴胡解热又疏肝,升举阳气治下陷。根解肌治项强,透疹生津升清阳。二、清热药性寒清解虚实热,湿热疮毒及气血。清热泻火治气热,膏知寒石枯草决,鸭跖芦根密蒙葙,栀子花粉二竹叶。清热燥湿连柏芩,胆草苦参白椿。清热解毒银花翘,野菊公英鱼腥草,青叶板蓝黛贯众,荞麦红藤败酱草,射干豆根穿心莲,白头齿苋地锦草,蚤拳慈姑土茯苓,熊胆漏芦白蔹勃,绿豆鸦蛋四季青,半边地丁蛇舌草。清热凉血生地玄,赤芍牛角紫牡丹。清虚热药地骨皮,银柴胡连青蒿薇。石膏解肌清肺胃,除烦止渴高热退,知母清胃又润肺,滋阴降火虚热退,栀子泻火除烦躁,凉血通淋衄疸瘥,夏枯草清肝散结,消瘿瘰乌珠疼解,黄芩清肺除湿热,解毒凉血又安胎,黄连燥湿清心火,胃火痢疾疮毒瘥,黄柏入肾主下焦,燥湿泻火虚热疗,胆草燥湿泻肝胆,下焦湿热肝火炎,银花解毒散风热,痈肿毒痢卫营邪,连翘解毒散肿结,清心透散营卫邪,公英解毒消痈肿,乳痈肿痛功尤胜,板蓝根凉血解毒,尤善治毒壅咽喉,鱼腥草解毒排脓,尤善治痰热肺痈,射干解毒善祛痰,咽喉肿痛痰壅喘,白头翁解毒凉血,热毒血痢效尤捷,生地凉血养阴津,吐衄崩中热伤阴,玄参凉血且滋阴,解毒散结功效真,丹皮凉血散瘀血,外痈肿骨蒸热,赤芍凉血兼清肝,瘀滞肿痛经闭痊,青蒿透散阴分热,除蒸解暑截疟邪,地骨皮

中医把脉口诀表

中医把脉口诀表 分类:字号:大中小订阅 气口九道脉(中医理论) 手检图曰:肺为五脏华盖,上以应天,解理万物,主行精气,法五行,应四时,知五味。气口之中,阴阳交会,中有五部,前后左右,各有所主,上下中央,分为九道,诊之则知病邪所在也。 李濒湖曰:气口一脉,分为九道,总统十二经,并奇经八脉,各出诊法,乃歧伯秘授黄帝之诀也。扁鹊推之,独取寸口以决死生。盖气口为百脉流注,朝会之始,故也。三部虽传,而九道沦隐,故奇经之脉,世无人知,今撰为图,并附其说于后,于后,以泻千古之秘藏云。 附图: 歧伯曰:前部如外者,足太阳膀胱也。动苦目眩头项腰背强痛,男子阴下湿痒,女子少腹痛引命门,阴中痛子脏闭,月水不利。浮为风,涩为寒,滑为劳热,紧为宿食。 中部如外者,足阳明胃也。动苦头痛面赤。滑,为饮;浮,为大便不利;涩,为嗜卧肠鸣不能食。足胫痹。后

部如外者,足少阳胆也。动苦腰背胻股肢节筋痛,浮为气。涩为风,急为转筋为劳。 前部如内者,足厥阴肝也。动苦少腹痛引腰,大便不利,男子茎中痛,小便难,疝气,两丸上入,女子月水不利,阴中寒,子户闭,少腹急。 中部如内者,足太阴脾也。动苦腹满胃中痛,上管有寒食不下,腰上状如居水中。沉涩,为身重足胫寒痛,烦满不能卧,时咳唾有血,泄利食不化。 后部如内者,足少阴肾也。动苦少腹痛,与心相引背痛,小便淋,女人月水来上抢心胸,胁满,股里拘急。 前部中央直者,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也。动苦心下坚痛,腹胁急。实急者为感忤,虚者为下利肠鸣。女子阴中痒痛,滑为有娠。 中部中央直中者,手厥阴心主也。动苦心痛,面赤多喜怒,食苦咽。微浮苦悲伤恍惚,涩为心下寒,沉为恐怖,如人将捕之状,时寒热,有血气。 后部中央直者,手太阳肺、手阳明大肠也。动苦咳逆,气不得息。浮为风,沉为热,紧为胸中积热,涩为时咳血。

脉决

中医把脉口诀 一:浮脉类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濡脉:浮取极不力,按之随手又空空,主病血虚阳虚症,汗多夜间骨热蒸。凭脉验证如明镜,学者用心都精通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革脉:革脉肢体自浮急,象诊真似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血虚或“梦遗”。 弱脉: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板重采知,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矣。 二:沉脉类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伏脉:沉之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牢脉:沉而伏力很强,牢形实大和弦长,劳伤微疾真精损,气喘腹疝,七情伤。 三:迟脉类 缓脉:缓四至通不偏,和风杨柳袅自然,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间,缓迟气血皆伤损,和缓从容为气安。 迟脉:寻肉内至来三,来往极慢微迟脉,浮迟表寒是表证,沉迟里冷必定见。缓、结、代、涩居迟类,不究详细莫轻谈。结脉:缓一指复又来,结脉肢体记在怀,悲虑积中成郁结,五芤交攻为痞灾。(五芤:气、血、痰、饮、食) 涩脉:脉道涩难疏通,细迟短散何成形,来往湿滞似刮竹,病蚕食叶慢又难,思虚交愁里积久,不但损血又伤精。 四:数脉类 数脉:来往速数脉形,一息六至仔细凭,数脉属阳热可知,只把虚实火来医,实要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急、紧、弦、滑、动、促都从数脉安排定。 疾脉:快过数者脉名疾,载阳又可阳凶升。 动脉:动脉摇摇数在关,没头没尾豆形圈,动主惊悸心空虚,汗出发热阴阳参。 促脉:数又止促脉乎,进必无生退可生,促脉三焦火焱盛,原因有五细推求。血、气、痰、食、饮停留一种治病由。五:虚脉类

经络歌诀

腑脏十二经穴起止歌 手肺少商中府起,大肠商阳迎香二。足胃头维厉兑三,脾部隐白大包四。手心极泉少冲来,小肠少泽听宫去。膀胱睛明至阴间,肾经涌泉俞府位。心包天池中冲随,三焦关冲耳门继。胆家瞳子髎窍阴,厥肝大敦期门至。十二经穴始终歌,学者铭于肺腑记。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决。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 手阳明大肠经穴歌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顒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足阳明胃经穴歌 四十五穴足阳明,头维下关颊车停。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内庭历兑经穴终。 足太阴脾经穴歌 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指头。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漏谷地机阴陵穴,血海箕门冲门开。府舍腹结大横排,腹哀食窦连天溪。胸乡周荣大包随。 手少阴心经穴歌 九穴午时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郄邃,神门少府少冲寻。 手太阳小肠经穴歌 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薮。

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肘。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与天容偶。锐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 足太阳膀胱经穴歌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上寸半承光。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外。大杼背部第二行,风门肺俞厥阴四。心俞督俞膈俞强,肝胆脾胃俱挨次。三焦肾七海大肠,关元小肠到膀胱。中膂白环仔细量,自从大杼到白环。各各节外寸半长,上髎次髎中复下。一空二空腰踝当,会阳阴尾骨外取。附分侠脊第三行,魄户膏盲与神堂。譩嘻膈关魂门九,阳纲意舍仍胃仓。盲门志室胞盲续,二十椎下秩边场。承扶臀横纹中央,殷门浮郄到委阳。委中合阳承筋是,承山飞扬踝附阳。昆仑仆参连申脉,金门京骨束骨忙。通谷至阴小指旁。 足少阴穴经穴歌 足少阴穴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溢。大钟水泉通照海,复溜交信筑宾实。阴谷膝内跗骨后,以上从足走至膝。横骨大赫联气穴,四满中注盲俞脐。商曲石关阴都密,通谷幽门寸半辟。折量腹上分十一,步廊神封膺灵虚。神藏彧中彧府毕。 手厥阴心包络经穴歌 九穴心包手厥阴,天池天泉曲泽深。郄门间使内关对,大陵劳宫中冲侵。 手少阳三焦经穴歌 二十三穴手少阳,关冲液门中渚旁。阳池外关支沟正,会宗三阳四渎长。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堂。天牖翳风瘈脉青,颅息角孙丝竹张。和髎耳门有常。(到耳门截止) 足少阳胆经穴歌

28种脉象(各种脉与主病)

1、各种脉与主病: (1)浮脉 浮脉脉图 [脉象] 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 [主病] 表证。亦主虚证。 [说明] 浮脉主表,反映病邪在经络肌表的部位。邪袭肌腠,卫阳抵抗外邪,则脉气鼓动于外,应指而浮。但久病体虚,也有见浮脉的,多浮大无力,不可误作外感论治。 (2)沉脉 沉脉脉图 [脉象]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说明] 邪郁于里,气血内困,则脉沉而有力;若脏腑虚弱,正气不足,阳虚气陷,不能升举,脉气鼓动无力,故脉沉而无力。 (3)迟脉

迟脉脉图 [脉象] 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 [主病] 寒证。有力为寒积,无力为虚寒。 [说明] 寒凝气滞,阳失健运,故脉象见迟,迟而有力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多属虚寒。但邪热结聚,阻滞血脉流行,也见迟脉,但迟而有力,按之必实,如伤寒阳明病脉迟可下之类,故脉迟不可概认为寒证,当脉症合参。 久经锻炼的运动员,脉迟而有力,则不属病脉。 (4)数脉 数脉脉图 [脉象] 一息脉来五至以上。(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主病] 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说明] 邪热亢盛,气血运行加速,故见数脉,必数而有力;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脉也见数,必数而无力;若阳虚外浮而见数脉,必数大而无力,按之豁然而空,上述三者鉴别,还当脉症合参。 (5)洪脉(附大脉) [脉象] 洪脉极大,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主病] 气分热盛。 [说明] 内热充斥,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故脉见洪象,若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见洪脉,则多属邪盛正衰的危候。

中医把脉口诀

中医把脉口诀记住您也能号脉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一贯用心机,指下回声诊妙记。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脉洪阳盛虽夏旺,非就是火盛治灾凡。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就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就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微脉:细微小至如弦,沉而极细最不断,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为善。 伏脉:沉之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弱脉: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板重采知,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矣。 虚脉:虚脉举指迟大软,按之无力又空洞,精神气血都伤损,病因虚法,汗多中。 牢脉:沉而伏力很强,牢形实大与弦长,劳伤微疾真精损,气喘腹疝,七情伤。 革脉:革脉肢体自浮急,象诊真似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血虚或“梦遗”。 迟脉:寻肉内至来三,来往极慢微迟脉,浮迟表寒就是表证,沉迟里冷必定见。缓、结、代、涩居迟类,不究详细莫轻谈。 缓脉:缓四至通不偏,与风杨柳袅自然,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与缓间,缓迟气血皆伤损,与缓从容为气安。 结脉:缓一指复又来,结脉肢体记在怀,悲虑积中成郁结,五芤交攻为痞灾。(五芤:气、血、痰、饮、食) 代脉:缓之不能随手知,良久方来就是代脉,代就是气衰凶且甚,妊娠奉同生机存。 涩脉:脉道涩难疏通,细迟短散何成形,来往湿滞似刮竹,病蚕食叶慢又难,思虚交愁里积久,不但损血又伤精。

针灸治疗学习心得总结

针灸治疗学习心得总结 治疗师个人总结 篇一、 在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针灸学这门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许多感悟。 针灸学是研究针刺和艾灸等治法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之一。其内容主要 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方法及临床治疗等部分。由于其具有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疗效明 显和经济安全等优点。因此数千年来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 针法和灸法是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针法是运用各种金属针刺入穴位,运用不同手法 进行治病的方法;灸法是采用艾条、艾柱点燃后熏灼穴位治病的方法。由于二者都是通过 调整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达到治病的目的,常配合使用,所以合称为针灸。 针灸学根于中医理论,特别是经络和腧穴理论,它着眼于人体的经脉循行和腧穴分布。由于理论比较抽象,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不仅要熟记 经络的循行规律及分布特点,每条经的具体循行路线和主治,而且要善于在自己或他人身 上点穴记忆。针灸学的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 脉与络脉。有直行主干经脉和侧行分支的络脉组成。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相互联系, 彼此衔接构成的体系。经络中由经气活动。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 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 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和孙络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了解和记忆。 十二经脉由手足三阳经三阴经组成。共十二条经脉左右对称分布于头面、躯干、四肢、纵贯全身,其阳经分布于阳侧,阴经分别于阴侧,但是足阳明胃经徇行于前腹部,足厥阴 肝经上达诸阳之会的巅顶部,并且在内踝8寸上于足太阴交叉。徇行过程中十二经脉由各 自所属的脏腑及联系的脏腑器官。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相交接,同名的阳经于 阳经在头面部相交接,互相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其交接规律为“肺大胃脾心 小肠膀肾包焦胆肝乡”,形成了一个气血循环,使经经脉之气营运不休。奇经八脉为别道 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阴维脉、阳维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奇经 八脉部隶属十二脏腑,无表里关系,但是其沟通十二经脉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 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了统摄有关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腧穴部分包括腧穴的定位与主治,还有特定穴的特殊应用。腧穴为人体脏腑经络之气 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包括十四经穴、奇穴与阿是穴三大类。腧穴有近治和远治作用, 部分腧穴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特定穴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的腧穴,包括依经 气运行特点具有不同作用的五腧穴:脏腑原气输注流经和留止于四肢部的原穴,十五经脉 别出的络脉的络穴,十二经脉和阴阳跷脉之经气淀聚的郄穴;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背腧穴,汇聚于胸腹的募穴,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下合穴;脏腑奇穴筋脉骨髓等精

中医脉象口诀歌_学会你也能号脉

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一贯用心机,指下 回声诊妙记。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

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

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微脉:细微小至如弦,沉而极细最不断,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为善。 伏脉:沉之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弱脉: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板重采知,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矣。 虚脉:虚脉举指迟大软,按之无力又空洞,精神气血都伤损,病因虚法,汗多中。 牢脉:沉而伏力很强,牢形实大和弦长,劳伤微疾真精损,气喘腹疝,七情伤。

中医脉诊---29脉象记忆歌诀

中医脉诊——29脉象记忆歌诀 2017-09-29 07:44 导读: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 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命门。脉诊是医师用手指切按患者的动脉搏动,体验脉动应指的情况,了解和判断病证的一种诊病方法。在临床中,基本上来个病人就把手脖伸到诊桌上让中医大夫号脉,但辩脉是很复杂的,下面一起看看中医各种脉象知识! 一、浮脉类(轻取即得浮脉主,浮洪濡散芤革全) 1.浮脉:举之有余按不足,表证为主虚阳浮。 2.洪脉:脉体阔大实有力,来盛去衰热盛主。 3.濡脉:濡脉浮细软无力,虚证湿困二类主。 4.散脉:浮取散漫而无根,脉力不匀伴至数,脏气将绝元气散。 5.芤脉:浮大中空如葱管,伤阴之际如失血。 6.革脉:中空边坚浮搏指,亡血失精半产崩。 二、沉脉类(重按始得沉脉类,沉脉伏脉弱与牢) 1.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得,沉脉主里是唯一。 2.伏脉:重按推至筋骨得,邪闭厥病与痛极。 3.弱脉:弱脉沉细无力软,阳气虚衰气血虚。 4.牢脉:沉按实大而弦长,疝气癥积阴寒积。 三、迟脉类(一息不足四至迟,迟缓涩脉与结脉) 1.迟脉:迟脉一息不足四,寒证亦见邪热聚。 2.缓脉:脉来怠缓息四至,平人脾虚与湿病。 3.涩脉:迟滞不畅往来艰,精伤血少为虚证,气滞血瘀痰食阻。 4.结脉:迟而时止无定数,寒痰瘀血气血虚,阴盛气结症候全。 四、数脉类(五至以上数脉征,数疾促动4类分) 1.数脉:五至以上不足七,热证亦主里虚证。 2.疾脉:脉来急疾七八至,热证亦主里虚证。 3.促脉:数而时止无定数,阳亢脏衰痰瘀食。 4.动脉:脉短如豆是动脉,滑数有力痛惊恐。 五、虚脉类(应指无力虚脉类,虚脉细脉微代短) 1.虚脉:举按无力指松软,虚脉虚证一对一。 2.细脉:脉细如线指明显,气血俱虚与湿证。

经络腧穴学歌诀

井荥输原经合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大墩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十五络穴歌

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号尾翳,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名君须记。十二募穴歌 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气门寻,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浅深。

十六郄穴歌 郄义即孔隙,本属气血集。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 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 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列; 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 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 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 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 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下合穴歌 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胆经之合阳陵泉,腹病用之效必彰。

八会穴歌诀 腹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血会膈俞骨大杼,脉太渊气膻中存。八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多气多血经须记,手足阳明大肠胃;少血多气有六经,少阳少阴太阴配;多血少气共四经,手足太阳厥阴记。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2020年28脉象与主病歌诀(课件)

2020年28脉象与主病歌诀(课件) 二十八脉象与主病歌诀 浮脉 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 【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痛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迟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沉脉:沉含四脉(伏、细、牢、弱)【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肋;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迟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痛,沉缓寒湿.......感谢聆听 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症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数脉 【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寸数喘咳,口疮肺痈;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阳数君火,阴数相火.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滑脉?【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寸滑咳嗽,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迟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滑数痰火,滑短气塞。滑而浮大,尿则阴痛。滑而浮散,中风瘫痪。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涩脉 【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俱足。 【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寸涩心痛,或为怔忡。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肋胀.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兼脉歌】涩而坚大,为有实热;涩而虚软,虚火炎灼。 虚脉 【体象歌】虚合四形,浮大迟软;及乎寻按,几不可见。 【主病歌】虚主血虚,又主伤暑.左寸心亏,惊悸怔忡;右寸肺亏,自汗气怯。左关肝伤,血不营筋;右关脾寒,食不消化.左尺水衰,腰膝痿痹;右尺火衰,寒症蜂起. 实脉 【体象歌】实脉有力,长大而坚;应指愊愊,三侯皆然。 【主病歌】血实脉实,火热壅结。左寸心劳,舌强气涌;右寸肺病,呕逆咽痛。

药品作用记忆口诀

药品作用记忆口诀 抗甲状腺药: 内科治疗甲亢病,主要选用硫脲类; 过氧化酶受抑制,生效缓慢疗程久; 药物减少粒细胞,定期查血很重要; 甲亢危象手前术,需加大量卢戈液; 防治地甲小量碘,对抗甲亢大剂量。 作用高峰两周到,应用注意“碘感冒”。 胰岛素: 各型重症糖尿病,必须补充胰岛素; 降糖作用快而强,促进血糖入细胞; 增加利用和贮藏,糖元分解异生少; 来源减少血糖降,须防休克低血糖。 口服降血糖药: 两类口服降糖药,作用特点慢而弱; 胰岛功能丧失掉,磺酰脲类即无效; 苯乙双胍尚对路,不能替代胰岛素 X线造影剂 X 线造影剂,临床应用碘钡气; 胃肠造影硫酸钡,胆肾造影用碘剂; 肝肾功能检查药,磺溴酚钠酚磺酞; 需要检查心血管,荧光素钠偶氮蓝; 如要检查胃功能,选用五肽胃泌素; 空气氧气能显影,妇科造影都用其。 青霉素 窄谱杀菌青霉素,竞争菌体转肽酶; 粘肽合成受干扰,阳性细菌杀灭掉; 过敏反应危险大,一问二试三观察。 说明:一问:询问过敏史;二试:用药前做皮肤过敏试验;三观察:用药后观察30分钟。

氨基甙类 氨基甙类杀菌剂,抑制菌体蛋白质; 对抗阴性杆菌灵,链卡还治结核病; 耳肾毒性最严重,控制剂量定慎用。 链霉素 链霉素,易抗药,迅速持久程度高。 一般感染已少用,配伍用药增疗效。 联合异烟肼,治疗结核病; 配合青霉素,心内膜炎停; 合用四环素,治疗布氏病; 伍用SD,鼠疫兔热病。 红霉素 大环内酯红霉素,碱性环境增效果; 青红合用不对路,盐析现象须记住, 林红竞争结合点,四红合用增肝毒。 四环素抗菌谱 二菌四体一虫灵,基本无效伤绿结。 说明:二菌指细菌和放线菌,四体指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一虫指阿米巴原虫。 磺胺类抗菌谱 二菌一体和一虫,外加结核与麻风。 说明:二菌指细菌和放线菌,一体指衣原体,一虫指疟原虫。 磺胺类不良反应预防 碱化尿液多饮水,定期检查尿常规 抗结核病药 对抗结核异烟肼,作用三强各型灵; 耐药快速毒性低,影响神经加VB。 消毒防腐药 消毒防腐九类药,酚醇醛酸卤素类; 氧化染料重金属,还有表面活性剂, 抑制杀灭微生物,选择外用勿内服。

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

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 脉象由脉位、脉力、脉率、脉形等的混合演变构成28脉。脉象示意图即以图象表达脉象的位置、力量、形状和频率等。以便初学脉学者易于识别掌握。脉象示意图,将正常人的脉搏力量假设作6个脉力单位,在示意图上以五个黑格表示。 脉象由脉位、脉力、脉率、脉形等的混合演变构成28脉。脉象示意图即以图象表达脉象的位置、力量、形状和频率等。以便初学脉学者易于识别掌握。脉象示意图,将正常人的脉搏力量假设作6个脉力单位,在示意图上以五个黑格表示浮、中、沉,每部脉象分别用三图表示之。代表诊脉时浮中沉三候。正常人脉的宽度,假设作两个单位计算,在示意图中于脉搏升波的基底部用两个黑格表示,如脉细则填画一个或一个半横格,大脉、洪脉较正常为宽则填画两个半或三个格,以示比正常脉象宽的倍数。正常脉的波峰,假设为7个波,为正常人脉搏跳动的次数。 1.浮脉 (一)脉象:轻按即得,浮泛于皮肤之表。举之则泛泛流利,按之则稍减而不空。 (二)浮脉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三)图解:以浮取上边之黑线为皮层,其波峰透出黑线,表示脉搏浮泛于皮肤之上,其脉力浮取脉力较猛,正常脉力一般为五个脉力单位,在最上大黑线中为五个小黑格。浮脉的脉力,浮取超过正常,故浮取黑线中为6格;中取较弱,故在中取部位为5格;重取有的为4个脉力单位,在沉取部位画4格。脉形一般不宽,故在起波基底横线上,绘两个格。说明浮脉脉力,浮取较猛,中取稍软,而重取显弱。而浮脉在持脉时毫不加压,即明显的泛泛于皮肤之上。若轻按不显,中取方见,重取明显,即非浮脉。 (四)主病:浮脉主表,为六淫之邪侵入肌表,当外邪侵袭肌表,人体之气血为捍卫机体,而趋向于表,故脉应之而浮。浮脉虽属外邪袭表之征,但有虚实之分,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不论表实表虚,只要脉现浮象,必有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之表证。表实者可发汗以宣邪,麻黄汤主之。表虚者,可解肌散风,桂枝汤主之。如脉浮兼迟,为胸阳不足,风寒外袭,宜温散寒邪,宜麻黄附子细辛汤。如浮而兼濡,多为伤暑。浮而兼数,多为风热。久病见浮,为阴气过伤,无以维阳,致虚阳上泛,而脉现浮象。另有久病体虚,脉多沉细,如突变浮脉,多因正气虚损,外邪内犯所致,故久病见浮,病多反复。 (五)浮脉主病诗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亦流通。 (六)浮脉辨证分析表 浮脉主表 (1)外邪侵袭一实证 ①浮而有力——表实 ②浮而无力——表虚 ③浮而兼迟——表寒 ④浮而兼洪——表热 ⑤浮而兼缓——中风风湿 ⑥浮而兼濡——伤暑 ⑦浮而兼实——阳胜 ⑧浮而兼滑——风痰 (2)里证内伤--虚证

中医把脉歌诀.

中医把脉歌诀,郎朗上口,太好记了!赶紧收好! 一、浮脉 【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二、沉脉 【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三、迟脉 【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四、数脉 【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阳数君火,阴数相火。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五、滑脉 【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寸滑咳嗽。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滑数痰火,滑短气塞。滑而浮大,尿则阴痛。滑而浮散,中风瘫痪。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六、涩脉 【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寸涩心痛,或为怔忡。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兼脉歌】涩而坚大,为有实热;涩而虚软,虚火炎灼。 七、虚脉 【体象歌】虚合四形,浮大迟软;及乎寻按,几不可见。 【主病歌】虚主血虚。又主伤暑。左寸心亏,惊悸怔忡;右寸肺亏,自汗气怯。左关肝伤,血不营筋;右关脾寒,食不消化。左尺水衰,腰膝痿痹;右尺火衰,寒证蜂起。 八、实脉 【体象歌】实脉有力,长大而坚;应指愊愊,三候皆然。 【主病歌】血实脉实,火热壅结。左寸心劳,舌强气涌;右寸肺病,呕逆咽疼。左关见实,肝火胁痛;右关见实,中满气疼。左尺见之,便闭腹疼;右尺见之,相火亢逆。 【兼脉歌】实而且紧,寒积稽留。实而且滑,痰凝为祟。

十二经脉歌诀

手太阴肺经(左右共22穴)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左右二十二孔穴流注线:此一经起于中府,终于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颙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商阳,终于迎香。 足阳明胃经(左右共90穴) 四十五穴足阳明头维下关颊车停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鹰窗乳中沿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内庭历兑经穴终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头维,终于历兑。 足太阴脾经(左右共42穴) 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指头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漏谷地机阴凌穴血海萁门冲门开府舍府结大横排腹哀食窦连天溪胸乡周荣大包随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阴白,终于大包。手少阴心经(左右共18穴) 九穴午时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郄随神门少府少冲寻流注线:起于极泉,终于少冲。 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共38穴) 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收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肘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于天容偶锐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少泽,终于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共134穴)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上寸半承光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外大杼背部第二行风门肺俞阙阴四心俞督俞隔俞强肝胆脾胃俱挨次三焦肾气海大肠关元小肠到膀胱中膂白环仔细量自从大杼到白环各各节外寸半长上髎次髎中髎下一空二空腰髁当会阳阴尾骨外取附分侠脊第二行魄户膏肓于神堂噎嘻膈关魂门九阳纲壹舍于胃仓肓门志室骲肓续二使椎下秩边场承扶臀横纹中央殷门浮郄到委阳委中合阳承筋是承山飞扬踝附阳昆仑仆参连申脉金门京骨束骨忙通骨至阴小指旁 流注线:起于睛明,终于至阴。

新编药性赋医考必背

1、辛温解表药 辛温解表此类专长 散寒发汗邪去体康 麻黄解风寒表实之证,平喘利水, 桂枝去汗出表虚之疾,温经通阳。 防风胜湿、祛风而解痉, 荆芥疏风、止血而消疮。 解表通阳用葱白, 温肺止呕以生姜。 行气宽中,解鱼蟹毒,紫苏可用于胎动不安。 和中化湿,利水消肿,香薷最宜夏日着凉。 藁本祛风胜湿,止痛于巅顶, 白芷消肿排脓,去疾于阳明。 羌活祛风湿,上身最有益, 苍耳通鼻窍,除痹以利行。 柽柳可透疹止痒, 辛夷疗鼻渊头痛。 2、辛凉解表药 疏风散热性味辛凉 温病初起风热所伤 清头目利咽喉无如薄 荷, 解热毒消咽肿首推牛 蒡。 蔓荆子治头痛,目赤多 泪, 浮萍草消水肿,祛风止 痒。 桑叶明目清肺热,凉血 止血, 菊花明目息肝风,解毒 力强。 发表解肌、解热生津, 葛根见功于脾胃, 和解退热、疏肝解郁, 柴胡奏捷于少阳。 豆豉解表除烦,单用力 弱, 升麻清热解毒,多入复 方。 蝉蜕退目翳,息风止痉, 木贼愈眼疾,止血见长。 须知:薄牛蝉葛升浮能 透疹外出, 葛根升麻柴胡可 升举清阳。 3、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性皆寒凉 气分邪盛唯其可攘 石膏除烦止渴,外用须 煅, 知母滋阴润燥,脾虚忌 尝。 芦根生津,奏止呕除烦 之效, 花粉止渴,入消肿排脓 之方。 除烦利湿,栀子可凉血 解毒, 清肝降压,枯草除郁结 诸伤。 鸭跖草解热毒,通淋利 尿, 寒水石入气分,水火之 伤。 除烦利尿以竹叶, 清肝退翳用青葙。 谷精草疏风明目, 密蒙花清肝目朗。

4、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最苦寒 湿热诸证服之立安泻火解毒芩连柏共效, 肝胆邪盛龙胆草功专。 止血安胎,去肺热宜黄芩, 攻毒疗疮,清中焦需黄连。 黄柏走下焦,去湿热而泻相火, 苦参洗肤疾,利小便而除黄疸。 5、清热凉血药 发斑吐衄邪入营血 苦甘咸寒凉血清热欲透疹解毒以紫草,用清心定惊以犀角。 养阴生津,生地疗烦渴多饮, 滋阴降火,玄参可解毒散结。 赤芍祛瘀止痛,可泻肝火,丹皮活血散瘀,亦退虚 热。 6、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多用广 热毒诸证癌肿虫伤 治肺痈用鱼腥, 疗肠痈须败酱。 利咽消肿,祛痰散结于 射干, 息风止痉,化痰开窍宜 牛黄。 公英疗乳痈兼可利湿, 地丁解蛇毒善治疔疮。 大青叶凉血消斑,解毒 力胜, 板蓝根功效略同,散结 见长。 马齿苋主热痢之有血, 白鲜皮除皮肤之湿痒。 青黛凉血散肿,清肝胆 郁火, 熊胆明目止痉,消痈肿 毒疮。 轻宣疏散,疗时疫多用 金银花, 清经通络,除热痹取效 忍冬藤。 连翘消痈散结,常与双 花并用, 豆根利咽消肿,每与射 干同行。 治痢、截恶疟、蚀赘疣, 取鸦胆子, 除湿、利关节、解梅毒, 用土茯苓。 散痈消疮,拳参祛湿常 用, 清肝明目,秦皮治痢见 功。 半边莲愈毒虫所伤,浮 肿之疾, 穿心莲疗温病初起,湿 热之证。 马勃止血,清肺利咽, 蚤休散肿,息风定惊。 除肠痈入红藤有回春之 妙, 疗乳疾加漏芦乃举手之 劳。 山慈菇有消恶疮之功, 白头翁为治毒痢之药。 垂盆草可消痈散肿,利 湿为最, 金荞麦宜清肺化痰,健 脾功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