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8课
- 格式:pptx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21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目录以下是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目录:第一单元诗歌的魅力第一课诗与社会第二课什么是辞章第三课描绘自然的辞章第四课描写自然的辞章第五课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第六课走进“大明湖畔”的诗歌之美第七课用诗的语言表现人物第八课走进现代诗歌第九课诗中有画第二单元文学的花朵第十课解读课文第十一课寓言第十二课童话第十三课小品文第十四课微小说第十五课词的世界第十六课布谷鸟的“表演”第十七课一根小草第十八课一杯水第十九课背诵课文第三单元古人的智慧第二十课解读课文第二十一课那时的日子第二十二课读日记第二十三课古人为什么烧书第二十四课读图文第二十五课为了独立第二十六课解证明第二十七课叙事文第二十八课读叙事文第二十九课读传记第三十课背诵课文第四单元人与自然第三十一课解读课文第三十二课中国古代的山水诗第三十三课如何阅读山水诗第三十四课描写历史故事的山水诗第三十五课描写自然的山水诗第三十六课描写情感的山水诗第三十七课描写心理活动的山水诗第三十八课诗的鉴赏第三十九课叙事诗第四十课背诵课文第五单元追求真理第四十一课解读课文第四十二课探索真理第四十三课驳斥与辩证第四十四课追求真理的“利器”第四十五课比喻第四十六课论述第四十七课背诵课文第六单元社会与人生第四十八课解读课文第四十九课学校如何教育我们第五十课工作的意义第五十一课个体与群体——考试与竞赛第五十二课个体与群体——如何看待游戏第五十三课个体与群体——自私和利他第五十四课个体与群体——消费与道德第五十五课议论文第五十六课悯农第五十七课背诵课文第七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五十八课解读课文第五十九课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第六十课文化的传播第六十一课文化与地理环境第六十二课文化与人类活动第六十三课知识文化与生活文化第六十四课文学与艺术第六十五课文化与审美第六十六课虚实结合第六十七课背诵课文希望以上目录对您有所帮助!。
⼈教版⼋年级语⽂下册(部编版)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标】1.朗读课⽂,识记⽣字词。
理解⽂章的说明内容。
2.理解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说明的逻辑顺序。
赏析准确⽽⽣动的说明语⾔。
3.认识岩⽯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本⽂借⽤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拟⼈、⽐喻等修辞⼿法形象说明事物的⽅法。
2.理清⽂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教学难点】1.认识岩⽯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学⽣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2.学习本⽂⽣动有趣的语⾔。
【情境导⼊】同学们,你能解释⼀下什么是“时间”吗?你能谈⼀下⾃⼰对“时间”的感受吗?的确,时间不是可看可触的物质,但它是物质存在的⼀种客观形式,是由过去、现在、未来构成的连绵系统。
它是物质的运动,是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
那你们注意观察过⾃然界昭⽰我们时间流逝的现象吗?不错,树⽊的年轮、四季的轮回……可你们知道时间是怎样在岩⽯上打下烙印的吗?⾛进陶世龙的名作《时间的脚印》,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新课解读】⼀、初读课⽂——整体感知阅读提⽰及要求:1.给重点字词注⾳,读准字⾳,辨清字形。
2.《时间的脚印》,时间没有脚,说它有“脚印”,这是什么修辞⼿法?“脚印”⼜是什么意思?3.⽤⼀句话简要概括⽂章的说明内容。
明确:1.踪.迹(zōnɡ)低洼.(wā)海枯.⽯烂(kū)悬崖.绝壁(yá)崩.落(bēnɡ)腐蚀.(shí)吹拂.(fú)砂.轮(shā)孔隙.(xì)渗.⼊(shèn)扫帚.(zhou) 刨.刮(bào)沙砾.(lì)掸.(dǎn)浑浊.(zhuó)⼭麓.(lù)沟壑.(hè)湖泊.(pō)沉淀.(diàn)地壳.(qiào)粗糙.(cāo)覆.盖(fù)遗.体(yí)琥珀..(hǔpò)犀.⽜(xī)龟.裂(jūn)帷.幕(wéi)钟⿍.(dǐnɡ)楔.形(xiē)宝藏.(zànɡ)2.拟⼈;痕迹、印迹、踪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美丽的颜色》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美丽的颜色》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的学生生活中最愉快的时期,是在顶楼里度过的;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
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妇女体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
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
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
在冬天,简直不知道是应该希望下霜还是应该希望下雨,若是下雨,雨水就以一种令人厌烦的轻柔的声音,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落在工作台上,落在这两个物理学家的标上记号永不放仪器的地方;若是下霜,就连人都冻僵了,没有方法补救。
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一点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寒带去了。
然而,玛丽和皮埃尔更要习惯忍受室外的严寒,他们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极其简陋,由于没有把有害气体排出去的“通风罩”,炼制的大部分工作就必须在院子的露天地里进行。
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被烟窒息。
这种极特殊的治疗结核症的方法,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吹嘘过!后来她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而且几乎没有人帮助我们把这件既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做好。
这像是要由无中创出有来。
假如我过学生生活的几年是卡西密尔·德卢斯基从前说的‘我的姨妹一生中的英勇岁月’,我可以毫不夸大地说,现在这个时期是我丈夫和我的共同生活中的英勇时期。
”“……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我们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
我常常就在那里做我们的饭食,以便某种特别重要的工序不至于中断。
有时候我整天用和我差不多一般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沸腾着的东西。
8《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一定的自读方法2.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3.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为追求光明、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学习重点】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理解作品的主题。
【学习难点】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旸谷()一撮灰()皓月()妲娥()2.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倘使:凭栏:轰轰烈烈:3.《日》《月》两篇短文原载于散文随笔集《_____________》中,写于1940年至1941年。
作者______,原名______,字______,著名文学家。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情三部曲》,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请你各写出两句。
5.续写句子。
绿色推开了春天的门,雷雨推开了夏天的门,_____,。
【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
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巴金先生的两篇散文《日》《月》。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一定的自读方法2.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3.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为追求光明、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读。
1.听读课文。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使学生初步感受全文。
2.默读全文。
要求:学生根据历史背景初步了解文章主旨,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好能形成书面文字);找出文中的优美句段并加以简要说明;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作上符号。
第8课时间的脚印
1.名家名句
与时间有关的名家名句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2)时间就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
——马克思
(3)不教一日闲过。
——齐白石
(4)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莎士比亚
(5)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
——培根
2.优美文段
(1)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多少作家,感叹时间的分秒即逝,称赞时间的铁面无私,告诫人们:时间是财富、是胜利、是生命。
(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边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3.课内文段运用
【课内选段】
(1)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2)狂风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
【选段解读】
拟人化写法的大量运用。
如此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岩石受“攻击”的画面,甚至让读者也似乎感受到岩石不堪众多因素的“攻击”慢慢“烂”下去的“痛苦”。
【适用范围】
岩石仿佛是原始的“钟表”,留下了历史的痕迹,无声地讲述着自然的传奇故事,让我们了解到地貌的变化,地质的变迁,以及古代生物繁衍,灭绝的大量信息。
它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书,可以引导我们寻找“地下的宝库”,为人类造福。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词语解释第1课《社戏》偏僻( piān pì):远离人口集中居住的地方或远离交通要道偏僻的住所。
行辈(háng bèi):辈分。
照例(zhào Iì):遵照常例。
欺侮(qíwǔ):欺负,用蛮横无理的手段侵犯、压迫或侮辱。
宽慰(kuān wèi):可做动词,表示宽解安慰;也可做形容词,表示宽畅欣慰。
嘱咐(zhǔfù):叮嘱,吩咐。
怠慢(dài màn):淡漠;不恭敬。
礼数(lǐshù):礼节。
撺掇( cuān 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水( fúshuǐ):游泳。
潺潺( chán chán):形容流动的样子。
踊跃(yǒng yuè):指形容情绪激烈,争先恐后,比喻做某事积极。
屹立(yìIì):高耸挺立。
家眷(jiājuàn):眷属。
皎洁(jiǎo jié):形容很白很亮。
一般指月亮。
好歹(hǎo dǎi):好坏。
第2课《回延安》登时( dēng shí);形容事物的发展脑畔(nǎo pàn):这里指窑洞的顶上。
眼眶( yǎn kuàng):眼睛周围的部位。
第3课《安塞腰鼓》瞳仁( tóng rén):指眼珠。
恬静( tián jìng):形容为人闲适,安静。
亢奋( kàng fèn):极度兴奋。
晦暗( huìàn):昏暗。
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束缚( shùfù):指被拘囚。
羁绊(jībàn):缠住不能脱身,東缚。
闭塞(bìsè):指堵塞不通;交通不便;偏僻。
冗杂(rǒng zá):繁杂。
严峻( yán jùn):严厉、严肃,严重。
厦门五中2013~2014学年下学期2012级语文学科教学案上课时间:第周星期主备杨荣珍审核初二语文备课组备课组成员课题:8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 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重点)2. 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难点)3.结合历史背景,理解文中作者表现的思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导学】1.知识储备:(1)作者简介:巴金,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fú)甘。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
(2)背景简介:《日》和《月》都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中华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
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作者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志士仁人的为祖国轰轰烈烈献身,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瞬.间(shùn )旸.谷(yáng)tǎng使(倘)一cuō(撮)皓.月(hào )姮娥..(héng)(é)3.整体感知:请简单复述“夸父逐日”的故事。
夸父逐日:相传在黄帝王朝时代,夸父族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
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
【预习检测】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容(小测本听写)。
小组评分()【课堂探究】1.《日》这篇课文出现了2个意象:飞蛾,夸父,你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了吗?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飞蛾——扑火而死;夸父——逐日这里,火与日实际上成了光明和温暖的象征,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在不懈地追求光明和温暖,在光明、温暖与生命之间,他们一致舍弃生命,选择光明和温暖。
语⽂:(⼈教版⼋年级下课堂笔记⼤全)新课标⼋年级下笔记资料语⽂第⼀单元第⼀课藤野先⽣本⽂分层依据:第⼀部分:在东京第⼆部分:在仙台第三部分:离开仙台后添改讲义——认真负责治学严谨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教学认真关⼼实习——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了解裹脚——求实精神能以公正⼼来对待弱国学⽣,⽽且给以极⼤的惯性和帮助本⽂记叙线索:“我”与藤野先⽣的交往(明线)“我”的爱国感情的变化(暗线)清国留学⽣:不学⽆术,附庸风雅,思想腐朽“实在标致极了”: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讥讽和轻视。
何尝不:反诘语⽓,加强肯定酒醉:表达了对愚昧⿇⽊的⼈的痛恨竟:饱含了对先⽣的歉意和⾃责鲁迅对中国⼈的态度:哀其不⾟,怒其不争⽇暮⾥:勾起了鲁迅家国之愁思⽔户:这是富有民族⽓节和爱国热情的抗清志⼠朱舜⽔的客死之地。
⼤概是物以希为贵罢:鲁迅作为弱国⼦民的⾟酸,也是他强烈民族⾃尊⼼的体现。
所以……当然……:⽤来强调,作者有意以反语的⽅式揭⽰“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恨和抨击。
刺⽿:“万岁”欢呼,极⼤地刺伤了鲁迅的民族⾃尊⼼……虽然……:倒装转折复句,强调了藤野先⽣留给我的深刻印象——伟⼤。
注释:1选⾃《朝花⼣拾》 2烂熳(man):即烂漫 3富⼠⼭:⽇本第⼀⾼峰,⽇本⼈奉为“圣⼭” 4油光可鉴:很光亮,像镜⼦⼀样可以照⼈。
鉴,照 5兼以:加以 6⽃乱:飞腾杂乱。
⽃通“抖” 7芦荟(hui) 8掌故:关于历史⼈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
9模糊:指马虎、不讲究 10落第:考试不及格 11《新约》:基督教圣经《新约全书》的简称,记载耶稣和他的门徒的⾔⾏ 12托尔斯泰:指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著名作家。
作品有长篇⼩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13不逊(xun):⽆礼。
逊,谦逊 14匿(ni)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
(2020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词语解释(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词语解释第1课《社戏》偏僻:远离人口集中居住的地方或远离交通要道偏僻的住所。
行辈:辈分。
照例:遵照常例。
欺侮:欺负,用蛮横无理的手段侵犯、压迫或侮辱。
宽慰:可做动词,表示宽解安慰;也可做形容词,表示宽畅欣慰。
嘱咐:叮嘱,吩咐。
怠慢:淡漠;不恭敬。
礼数:礼节。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水:游泳。
潺潺:形容流动的样子。
踊跃:指形容情绪激烈,争先恐后,比喻做某事积极。
屹立:高耸挺立。
家眷:眷属。
皎洁:形容很白很亮。
一般指月亮。
好歹:好坏。
第2课《回延安》登时:形容事物的发展迅速,马上,立刻,顿时。
脑畔:这里指窑洞的顶上。
眼眶:眼睛周围的部位。
第3课《安塞腰鼓》XXX:指眼珠。
恬静:形容为人闲适,安静。
亢奋:极度镇静。
晦暗:昏暗。
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束缚:指被拘囚。
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東缚。
闭塞:指堵塞不通;交通方便;偏僻。
1冗杂:繁杂。
严峻:严厉、严肃,严重。
震撼:震动;摇撼。
磅礴:形容气势盛大,广大无边。
辐射:热的传播方式的种,从热源沿直线直接向四周发散出去。
光线、无线电波等电磁波的传播也叫辐射。
XXX:迢遥。
大彻大悟:彻:明白;悟:领会。
形容彻底醒悟。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戛:象声词。
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第4课《灯笼》争讼:因争论而诉讼。
领域:从事一种专门活动或事业的范围、部类或部分。
斡旋:调停,调解。
XXX:指一副温和欢乐的样子。
静穆:安静而严肃。
思慕:怀念;追慕。
感到有强烈的愿望和渴望。
怅惘:惆怅迷惘。
XXX:形容XXX等声音清脆。
褪色:颜色逐渐变淡,以致没有。
暖融融:描述暖和宜人;暖和舒适。
马前卒:旧时在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
现在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燎原:1.火延烧原野;2比喻气勢旺盛。
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
第5课《大天然的语言》萌发:种子或孢子发芽。
次序递次:依次。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导语】《时间的脚印》是⼀篇科普作品,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的是说明认识岩⽯这⼀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然奥秘的热情。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年级下册语⽂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原⽂ 时间伯伯, 你是最伟⼤的旅⾏家, 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 你⾛过历史的每⼀个时代。
——⾼⼠其《时间伯伯》 时间⼀年⼀年地过去。
时间是没有脚的,⽽⼈们却想出了许多法⼦记录下它的踪迹,⽤钟表、⽤⽇历……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或者在⼈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 然⽽,时间仍然被记下来了。
在⼤⾃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野⾥的岩⽯,就是其中重要的⼀种。
每⼀厘⽶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种古⽼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从⼀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的⽔空了,那个壶⾥的⽔却⼜多了起来。
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岩⽯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在死亡,那⾥在⽣长;这⾥在建设,那⾥在破坏。
就在我们读这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的岩⽯在被破坏,同时它们⼜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成岩⽯的过程。
真的有“海姑⽯烂”的时候。
到过⼭⾥的⼈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往往堆积着⼀⼤摊碎⽯块。
碎⽯是从哪⾥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崖上崩落下来的!再仔细瞧瞧,还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崖也已经有了裂缝。
不要认为岩⽯是坚固不坏的,它⽆时⽆刻不经受着从各⽅⾯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打着它……空⽓和⽔中的酸类,腐蚀了岩⽯中的⼀部分物质。
⽔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
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地转动,岩⽯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头。
八年级语文下册最新同步精选练习:第8课时间的脚印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犹豫.(yù)砂砾.(lè)掀.起(xiān)B.崩.落(bēng)腐蚀.(shí)犀.牛(xī)C.吹拂.(fú)宝藏.(cáng)滴漏.(lóu)D.沉淀.(dìng)粗糙.(cāo)帷.幕(wéi)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B.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
C.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
D.就好像一丙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B.—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
C.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D.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A.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B.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C.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D.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5.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沙橘洲音乐艺术节上,五色斑斓..的灯光,光芒四射的焰火,把整个橘子洲头的上空辉映得无比绚烂。
B.湖南省首届“青少年国学知识大赛”在长沙隆重举行,通过观看比赛,我们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国学知识。
C.电影《摔跤吧,爸爸》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电影院竟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台阶》同步练习及答案内容预览:《台阶》同步练习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门槛( ) 烦zagrave;o( ) 嵌着( ) 小凹danɡ( )尴尬( ) xian( )水黏性( ) 胯骨( )2.结合课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粗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庭广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不足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刻画父亲的高大形象,文中人物的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都很成功,请熟读课文,并从文中摘录有关词句。
肖像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训练母亲坐在门槛上干活,我就被安置在青石板上。
母亲说我那时好乖,我乖得坐坐就知道趴下来,用手指抓青石板,划出细细的沙沙声,我就痴痴地笑。
我流着一大串涎水,张嘴在青石板上啃,结果啃了一嘴泥沫子。
再大些,我就喜欢站在那条青石门槛上往台阶下跳。
先是跳一级台阶,蹦、蹦、蹦!后来,我就跳二级台阶,蹦、蹦!再后来,我跳三级台阶,蹦!又觉得从上往下跳没意思,便调了头,从下往上跳,啪、啪、啪!后来,又跳二级,啪,啪!再后来,又跳三级,啪!我想一步跳到门槛上,但摔了一大跤。
父亲拍拍我后脑勺说,这样是会吃苦头的!父亲的个子高,他觉得坐在台阶上很舒服。
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预习课时作业第8课时间的脚印一、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两栖/膝盖龟裂/龟寿延年B.门框/眼眶脑壳/金蝉脱壳C.归省/省份下载/风雪载途D.晦暗/后悔安塞/塞翁失马二、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撺掇震撼帷幕人情世故B.静穆孕育雾霭海枯石烂C.眼眶殒石驰骋戛然而止D.辐射演绎旷野震耳欲聋三、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_____________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2.有时侯,在粗糙的岩石上_____________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3.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毀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_____________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
A.堆积覆盖填充B.沉积堆积覆盖C.堆积沉积填充D.沉积覆盖填充四、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据统计,2017年一季度,国内汽油行业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大约l2.7%左右。
C.为了推动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繁荣,首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征稿活动,目前全面启动。
D.市卫生监督部门加大了对市场上牛肉的抽样检测,防止不合格肉制品重现百姓餐桌。
五、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①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
②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
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④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
⑤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A.①②③④⑤B.⑤②③④①C.④②①⑤③D.④①②⑤③六、下列对句子的说明方法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樵夫,别砍那棵树》课文精讲8.《樵夫,别砍那棵树》课文精讲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抒情诗。
诗人以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一棵老橡树的真挚情感,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往事的追忆,对先人的怀念,对手足亲情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的向往,劝说樵夫“别砍那棵树”。
一、基础知识1、给红色的字注音。
┏参天()┏弦月()┗参差()┗炫彩()┏拯救()┏眩目()┗遮蔽()┗心弦()2、给下列字组词。
┏蔽()┏樵()┣敝()┣憔()┗弊()┗瞧()3、形近字┏蔽:隐蔽┏嬉:嬉戏┏吻:吻别┗敝:凋敝┗嘻:嘻哈┗勿:勿进┏樵:樵夫┏拯:拯救┏绕:缠绕┗焦:焦急┗蒸:蒸饭┗饶:饶命4、词语解释。
【遮蔽】课文中是遮挡庇护的意思。
【参(cān)天】(树木等)高耸在天空中。
[注意]“参”是多音字,还可以读作“shēn”(人参)、“c ēn”(参差)。
【无所事事】闲着什么事也不干。
【心弦】课文中指受感动而产生共鸣的心。
5、选出标点符号用得正确的一项()A.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B.在放暑假时,我还自学了语文、历史、化学、生物、物理……等。
C.他站起来问:“老师,‘祸不单行’的‘祸’是什么意思?”D.我不知道他去车站接谁?6、文学(文体)常识作者乔治?珀金斯?_________是_________国记者、_________(称谓)。
曾当过《纽约镜报》的编辑。
【参考答案】1、cāncēnxiánxuànzhěngbìxuànxián2、遮蔽敝帚自珍作弊樵夫憔悴瞧不起5、答案:C解析:括号和破折号都有解释说明的作用,但二者的用法是不同的。
当解释说明的词语比较重要,是正文的一部分,对文章有较大的影响,必须说出时,就用破折号;否则,就用括号。
故A项的破折号应改为括号。
省略号就表示“等”、“等等”,所以省略号后面不必再用“等”、“等等”;或者用了“等”、“等等”就不再用省略号。
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共10篇)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一): 8下人教版语文练习册答案第10课10 组歌1.Jīn chì dǎo niù lán qióng xiān kù2.镶嵌璀璨吁壑凌翱翔3.略4.黎巴嫩《泪与笑》《先知》《沙与沫》泰戈尔5.略6.它是海岸的情人,是人世间的守护者7.海浪对海岸一往情深,作者借此表达对祖国的深厚情爱.8.我要守护这个世界,我对世间万物拥有满腹的爱情.9.略10.雨是奉献着和使者的形象,爱情不只包括情感传递,更意味着奉献.11.略12.(1)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2)绿荫中经常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13.纯洁神圣14.渴饮朝露,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15.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的一点批评.16.雨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二): 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8课《短文两篇》的研讨与练习的答案是什么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8课《短文两篇》研讨与练习的问题一、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课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的追求?二、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到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三、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
把两文联系起来阅读,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1.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2.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冰冷,文中多处提到.(自己找,有很多很多的).这种意境能使人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等3 冷和热是一种极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鲜明突出,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面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的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的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盼光明的心情.啊啊啊啊啊,要抓狂了.我一个字一个字的打出来的啊,痛苦啊.质量保证!不然我真要疯了!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三):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练习册答案24课,第一题是背诵默写,25课和5单元达标测试答案,除这单元其他全有……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四): 八年级下册语文《我的第一本书》课后练习题答案【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怎么理解2.”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3.“我的第一本书”有哪些深层含义4.“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含有怎么样的情感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5.这一册书以后再也不会用了,这一点作为教师的父亲不会不知道.可是他为什么还要认真的修补呢1、不仅仅指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2、“人不能忘本”巧妙的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本”这里指课本,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3、同第一题4、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生活的苦难和学习条件与环境的恶劣.那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5、父亲细心、善良、伟大,表现了他对儿子和元贞的关心.他知道这书以后不会用了,但是作为元贞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他希望这本书能够给元贞带来更多的价值和意义,也希望儿子能好好珍惜人生的第一课.好啦没啦选我吧!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五):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练习册23课P80的参考答案买一本王后雄学案,挺全的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六):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练习配套练习册答案、1.zài sù méng jǐ yān è yǎn yǎn fān2.衍劫咎栖濒扼萌翩3.消(销)(2)逢(缝)(3)澜(斓)(4)竟(竞)(5)熔(融)(6)簙(薄)4.(1)装满(2)充满(道路)(3)内心(4)办法5.; .:“ .”6.(1)√ (2)× (3)× (4)× (5)×二、(一)1.种子都是有生命的.2.寿命短的一般种皮比较薄,寿命长的大部分有坚硬的外壳.3.控制温度和湿度.4.不能省去.“一般”表示在通常情况下,若去掉与实际意思不符;“有的”限定一些种子寿命很短,若去掉也与实际不符.5.略.(二)1.什么是雾(雾的定义)雾的消除(人工消雾)2.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3.时间顺序.4.雾对交通的影响是大家所熟悉的,故略写;雾对人的危害具有很大“隐蔽性”,故详写.5.(1)“适当”是既不要全部停止,也不能不加限制,从程度上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2)“据测定”说明后边的结论是确定的事实,从结论的来源上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七): 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练习册第三课答案一定是《配套练习册》上的答案啊.自从乔元贞走后,史承汉也跟转走了.铁三角在二年级时就只剩下二黄毛了.二黄毛不会念书,家里也不是很富裕,读了一年多后也就回去了,天天帮父母挑水种地,虽然智力上比不上别人,但劳动起来却非常卖力.他的父母因此也很欣赏他. 日子平凡地过着.一天,一支军队进入了村子.人们放下手中的活,围着街道,围看这群“不速之客”.二黄毛也挤在人群堆里,看着一个个士兵,仿佛在看着一尊尊佛像.后来经过打听,才知道是八路军的队伍,刚刚从前线撤回来,马上要到东北去抗战日本鬼子.二黄毛再也按奈不住了,跑回去给他爹说,他想参军.他爹当时就给了他一巴掌.他爹说:“你给老子好好在家种地.”他爹的话好像给了他一个当头一棒.然而,二黄毛并没失望,却自己私下做了一个决定.第二天,他趁爹不留神,扔下手中的活儿,溜到八路军住的那个破寺庙.来到大门口,站岗的士兵拦住了他,好说歹说都不让他进去.他只好到后院,翻墙而入,他来到一间房子外在,从纸窗里看见一个长官,于是他敲了敲门.“请进.”二黄毛推门进来了,那个长官仍然埋头伏案.二黄毛不知所措,恐慌了一会儿.长官见没声音,便抬起头来.“哟你是谁呀”长官惊奇地问.“我……我叫二黄毛,是这个村子里的人,我想参军.”二黄毛“吱吱唔唔”地回答.“呵,参军你参军吗”长官笑了笑说.“我要消灭敌人.”二黄毛坚决地说.“消灭敌人,你知道敌人是谁吗”长官问.“不知道,但敌人就是敌人.”二黄毛说.“你多少岁了,小同志”长官笑着问道.“十五,十六,不,是十七,噫”二黄毛急了.他开始摸腮.“哟,岁数都数不清,还是数清楚了再来吧.”长官说道.二黄毛连忙说:“长官,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一定会干得很好的……”长官:“……”.二黄毛就这样随着八路军去东北抗日击倭.在北平,他们遇到了埋伏.“快撤离,到占领的战壕里去.”班长叫道.由于伤亡惨重,连二黄毛这样的炊事员也不得不端起枪,上了前线.看着战场,二黄毛惊呆了,他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场面,只听见爆炸声和枪声,浑在一起,不停地在耳边响.这时,长官冲了过来,给了他一巴掌说:“你还愣着干什么你不是要机会吗来了.快打呀.”“轰——.”血和土拌在一起,像草莓浆一样,洒在他的脸上,二黄毛以为他自己死了,便躺下了.…………一个日本鬼子用枪瞄准了他.“啪”,血溅了一地.二黄毛用剩余的力气抓住那把枪,打中了鬼子.鬼子倒下了.草莓浆从鬼子的头上涌出来.二黄毛醒了,他发现自己坐在床上,再看看旁边的那个人,也负了伤,他从那一层层绷带里,终于认出了那是长官.他拼命地叫他,但他始终不答应他.从这以后,二黄毛再也不害怕了.他带领大家冲锋战斗.也负过几次伤,但都不太严重.后来,因功勋卓著调入了侦察队里.夜里,二黄毛随着几个兄弟去敌人阵里去偷资料.他们成功地翻铁网,没有被人发现,他们继续深入营地时,一个鬼子看见了他们,大叫起来,二黄毛听见了拔腿就跑.这时,一个鬼子瞄准了他.“啪”,像草莓浆一样,血溅了一地,二黄毛倒下了.草莓浆从他的头上涌出来.他用剩余的力气去抓那把枪时,枪是那么近,却永远也抓不到.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八):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创新练习期末综合检测卷答案1.D2.C3.B4.B5.C6.A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7.C 8.B(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9.B10.(1)有的人(2)这11.小人害怕他,就用钱财来引诱他,他神色非常严肃,瞧也不瞧.1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3.他洁身自好,清正廉洁,皇上了解其秉性,保护他.(三)古诗文积累.(8分)14.(1)骈死于槽枥之间(2)化作相思泪(3)沉舟侧畔千帆过(4)草色遥看近却无(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7分)15.“我”斩钉截铁地断定这一排樟树必定会死去.原因:这一排树毫无生机;栽种的地方土不肥沃,水分又少;植树节过去好些日子了,接连几天的气温都那么高,又没有下雨.16.时间树的形态我的心情两星期前光杆司令,毫无生机怀疑、固执、悲观两星期后发芽吐绿,绽放绿意惊喜、愧疚、关爱17.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画龙点睛,升华主题.启发:对别人的缺点、不足要宽容,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别人的未来;要扶持和关爱他人,而不是断然地否定.18.(1)示例:“光杆司令”一词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樟树栽下去的时候直挺挺、光秃秃的形态.“与其说”“不如说”“更不要说”这几个词语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内心对樟树的形态十分失望.(2)示例:“一丝绿色”“一抹绿色”“一片绿色”,短语之间只有一个字的区别,却写出了樟树变化的过程,用词简明扼要,表现了作者对樟树的关注.19.示例:莫言,他身处逆境,遭到别人的歧视,但他就像文中的樟树一样不断克服困难,顽强不屈地展现自己的精彩,绽放着自己的美丽,在文学的道路上大胆探索,最终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3题.(13分)20.①开门见山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②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发泡水泥“安全节能”的特征.(答到其中两点,意近即可)21.①阻燃;②抗压强度较高,不变形,抗裂性强;③安全环保;④使用寿命长;⑤保温、隔音效果好.(答到其中四点,意近即可)22.举例子.用近年来多座大楼失火的实例来说明失火是由易燃的保温材料被火花点燃引起,这种保温材料亟需禁用和替代,由此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发泡水泥.23.(1)× (2)× (3)√24.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1)示例:①交通、旅游部门要及时发布道路、景区预报,指导百姓出行;②游客要及时关注相关信息,制定好出行计划,避免在拥堵时段、路段出行;③国家出台日常的带薪休假度,方便普通百姓灵活选择出行时间、出行路段.④有出行计划的百姓就近选择旅游目的地.(2)示例:明明,班主任也想让大家过一个愉快的暑假,不然他(她)也不会组织同学们来出谋划策的,眼下放弃出游计划,不是因为班主任,而是因为上级有明文规定.我想这也是出于集体安全的考虑,所以请你理解班主任吧记住要评最好啊!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第七课《背影》答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配套练习册答案2.(1)不幸的事接连发生.(2)凄惨暗淡,不景气.(3)犹豫.(4)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3.(1)√(2)× (3 ) √ (4 )√4.D5.A二、(一)1.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送“我”上火车.2.因为他爱子情切,别人去不放心.3.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情切.4.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表明“我”痛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二)1.jǐ lù x iǎn g bó2.为下文写那位父亲托孩子骑在自己的脖子上看电影做铺垫;同时也是与后文形成对比,今昔相比照,父亲由年轻的电影迷变成“不想凑什么热闹”的老人,由那时能托起我看电影的健壮变成了如今的花白头发的驼背.3.平日的生活里“我”很难记起,很难注意父亲表达父爱的方式,因为对这“爱”似乎已“习以为常”了.可是,眼前这位父亲的举动勾起了我对童年,对这相似一幕的回忆,而这一举正是浓浓的父爱啊!4.父爱如山,父爱是海,无论我们长多大,无论我们走到哪,无论我们飞多高,父亲无私的爱会永远伴我们左右,而父爱是无价的,父爱的高度是无法丈量的,因为父爱是没有终点的.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十): 八年级语文配套练习册第二单元综合练习答案1. (1)Wù (2)pī (3)chāi (4)chǔ(5)jié (6)méng (7)han (8)kè2.(1)嫉(2)伎 (3)沛(4)懒(5)烦琐(6)掷(7)卸(8)颓(9)藉3.(1)掸——惮(2)燥——噪(3)淘——啕(4)籍——藉4.(1)惨淡(2)趴(3)颠沛(4)寂寞5(1)外貌描写(2)动作描写(3)外貌描写6.人生如歌每一拍都是悦耳的人生如剧每一幕都是美丽的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一)我的老师我的老师①春天又到了.②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迎春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③这时候,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④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棍支撑.有一次,他讲课讲到女娲造人的时候,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有的人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添了对刘老师的尊敬.⑤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写板书的时候,他用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⑥他的课讲得极好.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大学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⑦他喜欢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倘若有同学说得流畅、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角,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大声地说:“好!满分!”倘若有同学说得不好,他便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一些鼓励.这情景,今天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⑧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⑨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还没有笼罩校园上空的时候,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看他放风笋.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让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扯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窜入云霄.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飘起得意十足的稚气,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年过五十的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⑩离开他已经近三十年了,但他仍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飞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永远陪伴着我的心,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1.请从第②段中找出与画线句“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的修辞方法相同的句子: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或“迎春花举起……生命之歌”.2.第③段画线词语“情不自尽”中的错别字是,其正确的写法是 .3.为什么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留给“我”的印象最深(1)年过五十的有残疾的老师,在放风筝时表现出生命的力量震撼了“我”;(2)刘老师对生活淳朴、强烈的爱与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4.阅读④—⑦段,完成下表.(1)流老师旋转着写板书(2)刘老师动情地讲课.(3)学生心头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又增添了对刘老师的尊敬.(4)乐观向上、身残志坚、敬业爱生、热爱祖国.(二)一个美丽的错误上一个论坛,读到网友发的一个帖子,感动莫名.那帖子的大概内容是:一次数学考试,毛毛有一道题做错了,老师在旁边扣了1分.还有一道连线题,左边竖列的是“一车土”“一块砖”“一张纸”,右边竖列的是“1吨”“2公斤”“3克”.毛毛在“一块砖”和“3克”之间连了道线.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上要求学生写一段话,这段话是不计分的.毛毛的那段话里有这样的句子:“我爸爸是个挑砖工.我希望所有的砖头不要太重,每块砖只有3克就好了.我爸爸太累了.我爸爸太辛苦了.我爱我的爸爸!”老师用红笔在旁边加了1分,还写了一段话:“爱心加1分.你得了满分——爱心满分.祝贺你!”爱心满分!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个毛毛呢天真,孝顺,联想丰富……一个多么可爱的孩子啊!他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了对父亲的怜惜与挚爱.那么,又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那位老师呢耐心,智慧,善解人意……一个多么可敬的老师,是她从孩子的眼睛里看到了天堂,是她为孩子的爱心增添了光明的亮度.学生故意犯了一个美丽的错误,老师也跟着存心“错误”了下去,一道连线对接起来的,也许是两颗同样纤细质朴的善良的心……我不禁想起了一个让我鼻子发酸的故事:一个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让学生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一篇作文.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阿爹还没走(当地人称人死为“走”)的时候就告诉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后做个公安,说这样啥都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当一只狗,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听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阿妈和我就都不怕了……”作文刚好一页,字歪歪斜斜的.那一页,老师没有给分,只是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接着,我将自己想成了这个“怪”孩子的老师.当我看到这篇作文,会不会感动呢说实在的,此时此刻,我真的也想像毛毛的老师那样犯一个美丽的错误,在这篇作文上画一个红红的勾,倾心聆听一次孤儿寡母的爱与哀愁,轻轻地抚摸一下失去父亲的孩子的创痕,拓宽一个孤寂孩童爱的出口.《圣经》里说:“你们如果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子,就一定不得进天国.”帕斯卡尔说:“智慧把我们带回到童年.”孟子说:“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而我想说的是,我爱那个在艰难的生活夹缝中仍懂得感恩的孩子,我爱那个在无邪的心灵前深深凝视的老师,我喜欢那个美丽的错误……1.因为毛毛爱爸爸,为表达自己减轻爸爸生活重压的真诚愿望,他虽然知道如何正确解答却故意将题错答.毛毛通过故意错答题的方式,表达了对辛苦劳作的父亲的同情、怜惜和希望减轻父亲劳苦的纯真想法;体现出了天真孩童的拳拳爱父之情.2.两则故事都涉及了热爱和孝敬亲人的内容,都体现了“感恩”这一共同的主题,因此二者之间联系密切.用意:丰富了文章的表达内容;更能引发读者反思自己的行为,激发自己的爱与感恩之心;通过故事中两位老师截然不同的做法比较,启发教育者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学会捕捉和感受儿童细腻的感情,珍惜儿童所保有的“真、善、美”.(答对两个要点即可)3.纯真、善良、孝顺、懂得感恩,富有爱心.4.含义:错误是真实的,做法是朴素而美好的,通过这个“错误”所折射出得毛毛的纯真与爱心是美好的.作用:体现反常思维,使文章题目显得新颖独特,更能引起读者阅读与探究的兴趣.5.点评见解独到、深刻,表达通顺即可.6.叙述要通顺,情感有表现力,思想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