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沉降观测记录表
- 格式:xls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2
基础工程沉降观测施工作业书一、目的编制基础工程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指导现场作业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基础工程的沉降观测。
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观测评估工作。
三、总则1、为指导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做好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通过对路基、桥梁及隧道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结构的安全,制定本指导书。
2、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的重点应是线下工程的变形,评估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变形关系。
3、基础工程的沉降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四、主要依据的标准及规范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 号);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79-91)4、《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5、《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五、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1、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应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的要求;2、沉降监测网应在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建立,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和测量方法要求进行施测。
3、高程基准网点间距一般不宜大于200m,以便于对沿线桥梁和路基等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
隧道沉降观测高程基准网点应根据观测断面的布设情况合理设置。
4、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5、在沉降观测基准网建立后,应对水准基点做好保护工作,发现丢桩或桩位有移动现象,应尽快恢复和补测桩点。
另外,应定期对沉降观测基准网进行复测,提出复测成果,复测周期不大于6 个月。
6、应使用精度不低于DSZ1 的自动安平水准仪或DS1 的气泡式水准仪,水准标尺应采用与之配套的带有两排分划的线条式铟瓦合金标尺,水准仪和水准标尺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91)有关规定,在沉降观测前和沉降观测过程中的规定时间段应对仪器和标尺进行标定。
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 (2)三、观测点的设置 (2)3。
1、布设水准点考虑的因素 (3)3.2、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3)3.3、观测点的形式与埋设 (3)四、沉降观测的方法和一般规定 (4)五、重测的要求 (6)六、观测资料的整理 (6)七、现浇梁支架预压监测 (7)7。
1、支架监测点的布置 (7)7。
2、观测内容 (7)7.3、监测记录 (8)7.4、施工预拱度的设置 (8)7。
5、支架压载过程中安全注意事项 (8)一、工程概况景阳大路西延长线及西四环路立交桥建设工程位于长春市西四环与景阳大路交汇处,即新建哈大客专西客站附近.根据本区域规划路网,以西客站为中心,南部走向的道路有西四环路、双丰大街、花园大街和南阳路;东西走向的有景阳大路和站前街.目前该工程位置既有道路有西四环路和花园大街.工程西侧为皓月牲畜养殖基地,东侧为大面积温室大棚区,北侧为新建皓月立交桥,南侧为龙峰殡仪馆及墓地。
西客站及周边路网正在筹建中。
总体工程规模:道路工程:包括西四环路主线、景阳大路主线、A线、B线、C线、D线、E线、F线、G线、J线、K线、L线、M线、N线、P线、Q线、R线、S线、T 线、U线、V线、W线、X线、Y线,共24条。
排水工程;包括新建污雨水管线和规划污雨水管线。
桥梁工程:包括景阳大路主线上、下行、B线、D线、E线、F线、J线、K线、M线、P线、Q线、R线、S线、T线、U线、V线立交桥16座;A、B、C、D人行天桥4座;A线和N线人行通道桥2座.二、编制依据2。
1 施工图纸及业主监理单位下发文件2。
2 现行的主要规范及规程2。
2.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2.2。
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2。
2。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90204—92)三、观测点的设置桥梁沉降观测是根据桥梁附近的水准点进行的,所以这些水准点必须坚固稳定。
为了对水准点进行相互校核,防止其本身产生变化,水准点的数目要尽量不少于3个,以组成水准网。
某桥沉降观测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键盘上,激发了我对这座桥梁的无限想象。
这座桥梁,跨越了城市的繁华与宁静,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希望。
而我,将用我的经验和智慧,为它量身打造一份沉降观测方案。
一、项目背景这座桥梁的建设,是城市交通布局的重要一环,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桥梁在投入使用后能够稳定运行,防止因沉降导致的安全隐患,我们需要对桥梁进行沉降观测。
这份方案,旨在为桥梁的沉降观测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步骤。
二、观测目标1.确定桥梁的沉降量,了解沉降速度和沉降趋势。
2.分析沉降原因,为桥梁的维护和加固提供依据。
3.确保桥梁在沉降过程中不出现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观测方法1.水准测量法:使用高精度水准仪,定期对桥梁的沉降点进行测量,记录沉降数据。
2.钢尺测量法:在桥梁两侧设立钢尺,定期测量钢尺的长度变化,以此计算沉降量。
3.三维激光扫描法: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桥梁进行整体扫描,获取桥梁的精确三维坐标,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的扫描数据,分析桥梁的沉降情况。
4.遥感观测法: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桥梁进行定期观测,获取桥梁的形变信息。
四、观测步骤1.前期准备:成立沉降观测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采购相关设备,确保设备精度;制定观测计划。
2.布设沉降点:在桥梁的关键部位布设沉降点,确保沉降点的数量和位置满足观测需求。
3.开展观测:按照观测计划,定期对沉降点进行测量,记录沉降数据。
4.数据分析:将观测数据整理、分析,绘制沉降曲线图,预测沉降趋势。
5.结果反馈:将观测结果及时反馈给桥梁管理部门,为桥梁的维护和加固提供依据。
五、观测周期沉降观测周期为每月一次,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观测频率。
六、注意事项1.观测过程中,要确保观测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数据失真。
2.观测人员要严格遵守观测规程,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观测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桥梁的沉降情况,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上报。
桥梁沉降观测方案 (成文版)沉降观测是对铁路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监测手段之一,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问题,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介绍了连镇铁路LZZQ-5标沉降观测方案,以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编制依据包括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客运专线铁路有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高邮特大桥、路基等相关图纸文件以及铁路总公司有关规定和连镇铁路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连镇铁路LZZQ-5标地处扬州境内,是一座由9联连续梁、1孔现浇简支箱梁、3座刚构-连续梁桥和721片32m和24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构成的标段。
该标段桥梁占比高达87.85%。
桥梁基础采用打入法PHC-800-130管桩基础和钻孔灌注桩,桥梁墩身采用圆端形实心桥墩,桥台采用矩形桥台。
涵洞孔径采用1.5-6.0m,采用圆涵、框架涵结构,兼顾排水、交通等功能。
沉降观测对于连镇铁路LZZQ-5标的意义在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问题,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沉降观测,可以监测到地基沉降、桥墩沉降等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同时,沉降观测还可以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和经验,为相关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轨道对工后沉降的要求非常严格,因为沉降变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很难仅凭理论计算来满足要求。
因此,在设计中对每个桥墩进行了沉降量的计算,但在施工期间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沉降观测,以验证或调整沉降设计参数,并采取沉降控制措施,以确保结构物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
这样可以分析、预测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量,合理确定轨道的铺设时间,确保设计目标的顺利实现。
沉降观测的范围和内容包括站场路基、区间路基、涵洞、桥梁的垂直位移监测和水平位移监测。
桥梁和路基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一、沉降观测网沉降观测网可采用全线统一的二等水准网,精度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控制,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
沉降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
以设计院交桩并经过复测合格的CPI、CPII二等水准点作为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使用时应做稳定性检查与检验,并应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位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
1、工作基点应设在比较稳定的位置。
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工程,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观测点。
2、沉降观测点应设在能反映沉降特征的变形体上。
二、沉降观测1.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2.每次沉降观测时,宜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相同的图形或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2)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3)固定观测人员(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三、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3.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首次观测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
(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7)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要定期检核,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8)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
桥梁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一、观测点的设置原则1.1承台观测标设置两个观测标,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
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1.2墩身观测标当墩全高大于14m时(指承台顶至墩台垫石顶),需要埋设两个观测标,位于墩身两侧中心距地面0.5m处;当墩全高小于等于14m时,埋设一个桥墩观测标,具体埋设位置见图示:桥梁墩身、承台观测标设置位置1.3桥台观测标原则上应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测点数量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
1.4梁体观测标现浇梁逐孔设置观测标,设观测标的每孔简支梁设置观测标6个,分别设置在支点、跨中。
桥梁梁体徐变观测平面布置图桥梁梁部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闭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测点1,2,3,4构成第一个闭合环,测点3,4,5,6构成第二个闭合环。
所有观测线路在形成闭合环以前必须置镜两次以上,以保证不会形成相关闭合环。
并以固定端其中一点为固定点,其他点相对于该点的沉降。
梁体徐变观测标观测方向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水准路线示意图桥梁墩台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闭合水准路线(二等精度平差),沉降观测点位布设于墩台两侧,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墩身观测标观测方向工作基点桥梁墩台沉降观测水准路线示意图123456二、观测元件埋设技术要求2.1承台观测标沉降观测桩:选择Φ20mm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埋置深度不小于0.1m,高出埋设表面3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
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如图所示承台观测标设置示意图2.2墩身观测标采用φ18mm不锈钢加工制作,全长120mm。
见图所示:2.3观测技术要求1、承台施工完成后,就要开始进行沉降首次观测,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青荣城际铁路Ⅲ标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有效状态:有效中交二航局青荣城际铁路指挥部二〇一一年五月目录1.目的 (3)2.编制依据 (3)3.适用范围 (3)4.沉降监测工艺简介 (3)5.仪器设备及人员要求 (4)6.沉降监测工艺流程 (4)7.监测断面的设置 (4)7.1路基工程 (4)7.2桥涵工程 (8)5.3隧道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7.4过渡段工程 (11)8.沉降监测 (11)8.1一般要求 (11)8.2观测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 (12)8.3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13)8.4各种地段沉降变形观测 (14)8.5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 (15)8.6沉降观测的频次 (15)8.7观测点的保护 (18)9.测量观测资料整理及提交资料 (19)9.1一般要求 (19)9.2资料整理 (19)9.3提交资料 (20)10.附件 (20)10.1沉降观测小组人员名单 (20)10.2沉降观测仪器设备 (22)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1.目的明确沉降观测工作的流程、操作要点、相应的工艺标准和内业数据的处里,指导、规范沉降观测,为评估做好准备。
2.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道部工管技 [2009]77号);(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8).《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9).《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10).铁道部有关规定及和新建青荣城际铁路工程设计文件;3.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我施工指挥部施工范围内的所有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工程(即隧道口仰拱、隧道一般地段和不良、复杂地质区段)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形观测。
目录1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 (3)1.1工程概述 (3)1.2编制依据 (4)2沉降观测基本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观测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观测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沉降观测测设要求 (5)3沉降变形观测点布置及观测频次 (5)3.1观测点的布置 (5)3.2观测频次 (8)4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 (8)4.1水准点的布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工作基点布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指标 (10)5.2观测精度 (11)5.3沉降观测实施要求 (11)6沉降观测资料的整理及管理 (12)6.1一般要求 (12)6.2资料整理 (13)6.3提交资料 (13)7质量保证措施 (13)7.1仪器的质量控制 (13)7.2观测阶段质量控制 (13)7.3质量保证体系 (13)8保护措施和制度 (14)8.1水准基点及工作基点 (14)8.2监测点及元器件的标识、保护 (14)8.3保护奖罚措施 (14)1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重庆走马垃圾二次转运站位于九龙坡区走马镇,本项目主要由成渝高速公路主线(变速车道)、新建A匝道、新建B匝道、改建C匝道、改建D匝道、改建F匝道、新建进场道路、还建道路构成,工作内容有:道路、桥梁、岩土、交通安全、照明、收费场站、排水等。
桥梁基础沉降观测记录
日期:[观测日期]
地点:[观测地点]
1. 观测目的
本次观测的目的是监测桥梁基础的沉降情况,以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观测设备
本次观测使用的设备包括:
- 沉降测量仪器
- 沉降标志点
3. 观测方法
观测方法如下:
1. 在桥梁基础的关键位置设置沉降标志点。
2. 使用沉降测量仪器对标志点进行定期观测。
3. 每次观测记录标志点的上下沉降情况,包括沉降量和沉降速度。
4. 观测结果
根据观测记录,得出以下结果:
- [观测日期1]:标志点A的沉降量为X,沉降速度为Y。
- [观测日期2]:标志点A的沉降量为X,沉降速度为Y。
- ...
5. 分析和建议
根据观测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 桥梁基础在观测期间表现稳定,沉降量和沉降速度均在正常范围内。
- 继续定期观测桥梁基础的沉降情况,以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6. 结论
本次桥梁基础沉降观测结果表明,桥梁基础在观测期间保持稳定,建议继续定期观测。
以上为桥梁基础沉降观测记录。
关键工序(特殊过程)质量验收记录表标段名称:监理单位:编号:
此表一式两份,施工单位一份,监理单位一份。
关键工序(特殊过程)质量验收记录表标段名称:监理单位:编号:
此表一式两份,施工单位一份,监理单位一份。
关键工序(特殊过程)质量验收记录表标段名称:监理单位:编号:
此表一式两份,施工单位一份,监理单位一份。
关键工序(特殊过程)质量验收记录表标段名称:监理单位:编号:
此表一式两份,施工单位一份,监理单位一份。
关键工序(特殊过程)质量验收记录表标段名称:监理单位:编号:
此表一式两份,施工单位一份,监理单位一份。
关键工序(特殊过程)质量验收记录表标段名称:监理单位:编号:
此表一式两份,施工单位一份,监理单位一份。
关键工序(特殊过程)质量验收记录表标段名称:监理单位:编号:
此表一式两份,施工单位一份,监理单位一份。
关键工序(特殊过程)质量验收记录表标段名称:监理单位:编号:
此表一式两份,施工单位一份,监理单位一份。
关键工序(特殊过程)质量验收记录表标段名称:监理单位:编号:
此表一式两份,施工单位一份,监理单位一份。
桥梁沉降观测记录填写示例沉降观测记录为获取建筑物或场地地基沉降数据,我们需要做好沉降观测和记录。
那么沉降观测记录的内容包括哪些,如何填写沉降观测记录表呢?沉降观测记录内容①单位工程名称;②水准点(指水准基点)的位置、编号和高程;③水准仪的型号和编号(水准仪应采用精密水准仪);④观测点布置示意图:标明建(构)筑物观测点位置及编号,水准点与需要观测的建(构)筑物之间相对位置、距离和指北针;⑤每次观测的实测高程值、本期沉降量和总沉降量;⑥注明每次观测的时间和工程形象进度(加荷情况);⑦测量单位的测量员、质检员、技术负责人均应签字。
监理工程师应审核签字。
测量单位应加盖公章。
沉降观测记录原则1.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凡需进行沉降观测的工程,应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测量单位进行施工过程中及竣工后的沉降观测工作。
2.测量单位应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及监理单位批准的观测方案,设置沉降观测点,绘制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定期进行沉降观测记录,并应附沉降观测点的沉降量与时间、荷载关系曲线图和沉降观测技术报告。
沉降观测的仪器及方法沉降观测宜采用精密水准仪及铜水准尺进行,在缺乏上述仪器时,也可采用精密的工程水准仪(带有符合水准器)和刻度精确的水准尺进行。
观察时应使用固定的测量工具,人员也宜固定。
每次观察均需采用环形闭合方法或往返闭合方法当场进行检查。
同一观察点的两次观测差不得大于1mm,水准测量应采用闭合法进行。
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应符合±0.3√n(mm)的要求;采用三等水准测量应符合±0.6√n(mm)的要求。
(n为水准测量过程中水准仪安设的次数)沉降观测的次数和时间沉降观测的次数和时间,应按设计要求,一般diyi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
民用建筑每加高一层应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应在不同荷载阶段分别进行观测;施工单位在施工期内进行的沉降观测,不得少于4次。
建筑物和构筑物全部竣工后的观测次数,diyi年4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至下沉稳定(由沉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判定)为止。
桥梁沉降观测方案
桥梁沉降观测的重点为钻孔桩沉降的控制及明挖基础沉降控制两个方面,尤其是工后可能产生的沉降的预判。
摩擦桩主要控制泥浆的比重及桩侧泥皮的厚度。
1、沉降观测目的和内容
通过桥梁墩台沉降观测,可以监测主体结构的沉降、倾斜和变位情况,不但为桥梁结构受力状况、内力计算提供数据,提高了准确性,而且能便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措施,保证工程的安全运行。
沉降观测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布设控制网,按相关精度要求,根据施工受力加载实况,定期定点对墩台基础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位情况以及徐变上拱度进行观测,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沉降,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详见“沉降监测施工工艺流程图”。
沉降监测施工工艺流程图
2、沉降观测方案
桥梁沉降观测方案详见下表:
桥梁基础沉降观测表
3、桥梁沉降控制措施
桥梁沉降控制措施见“桥梁沉降控制措施表”。
桥梁沉降控制措施表
4、调整
尽可能使沉降发生在施工期间,桥梁沉降的控制无论是总沉降还是各墩台的差异沉降量均为工后沉降,在此之前各施工阶段的沉降量均可在相应的施工时段内的结构高度进行调整。
如墩台身高度、垫石高度等进行调整。
桥梁基础沉降观测记录表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地点: [地点]- 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监理单位]- 设计单位: [设计单位]- 观测日期: [观测日期]- 观测点总数: [观测点总数]观测记录数据分析根据观测记录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数据分析:沉降监测点总体变化趋势根据X、Y和Z方向的沉降监测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沉降变化曲线图并进行分析。
通过该曲线图,我们可以观察到各个监测点在X、Y和Z方向上的平均沉降情况,以及各个监测点之间的差异。
沉降监测点的离散程度通过计算X、Y和Z方向上各个监测点的标准差和离散系数,我们可以评估监测点沉降数据的离散程度,进而判断基础沉降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较小的标准差和离散系数表示基础沉降比较均匀,较大的标准差和离散系数可能表示基础沉降不均匀或异常沉降。
沉降速率的评估可以通过计算两次观测之间的时间差和对应的沉降值差,来评估沉降的速率。
通过对比不同观测时间段的沉降速率,我们可以判断沉降变化的趋势和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结论根据以上观测记录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基础沉降具有一定的均匀性和一致性,沉降变化趋势比较平稳。
2. 在X、Y和Z方向上的沉降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表明基础沉降存在局部不均匀的情况。
3. 沉降速率在不同观测时间段没有明显的异常情况。
以上结论仅基于观测记录和数据分析,具体情况还需进一步评估和分析。
建议根据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针对存在局部不均匀的沉降情况,可以进行地基处理或加固措施,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继续进行沉降观测,定期更新观测数据,并进行比对分析,以监测基础沉降的变化情况。
3. 如发现沉降速率有异常变化或其他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桥梁的安全运行。
备注在进行数据分析和给出建议时,需要综合考虑桥梁的设计参数、地质条件和施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的量化评估和研究。
为统一京沪高速铁路对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技术要求,确保观测质量;为评估预测线下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碴轨道铺设时间,确保铺设质量,制定本沉降变形观测监理作业手册。
一、监理单位职责(一)监理单位对沉降变形观测过程进行全部监理,并派专业人员进行平行观测,对监理工作和平行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二)对施工单位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各种监测设备、仪器、管线的购置与埋设进行全面核查,确保观测准备工作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见附件1)。
(三)派专业人员对施工单位的沉降变形观测全过程进行旁站和平行观测,并将路基和过渡段作为监测的重点。
其中:1平行观测数量要求:一般地段为施工单位总测数的10%,地质复杂、沉降变化大以及过渡段为施工单位总测数的20%。
2平行观测方法要求:由专业监理人员采用与施工单位观测人员“换手复测”的方式同步进行。
3做好旁站记录并对观测记录进行签认。
(四)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
(五)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二、沉降变形测量(一)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本标段沉降变形测量按三等规定执行。
- 1 -中铁二院(成都)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体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二)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1、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用分级布网等精度观测逐级控制的方法布设。
2、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 2 -中铁二院(成都)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体3、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的相互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