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记录表
- 格式:pdf
- 大小:650.10 KB
- 文档页数:15
基坑沉降观测测量记录注:如果竣工验收时观测点的沉降、变形尚未稳定,应交待清楚有关继续观测直至稳定为止的事项。
固定水准点应按规定设置、保护好;建筑物上的观测点应布置合理,水平间距符合规定要求,并在平面图上标注其尺寸。
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5月1日观测记录员: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5月15日观测记录员: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5月22日观测记录员:基坑沉降观测测量记录说明:ABC 线在距基坑坡顶线Im 处沿线布置3个观测点,CD 线在距基坑坡顶线Im 处沿线布置3个点,D-J 线 在基坑坡顶线In1处沿线布置3个观测点,-A 线在基坑坡顶线In1处沿线布置3个观测点。
施工单位观测结果:监理(建设)单位核查结论:注:如果竣工验收时观测点的沉降、变形尚未稳定,应交待清楚有关继续观测直至稳定为止的事项。
固定水准点应按规定设置、保护好;建筑物上的观测点应布置合理,水平间距符合规定要求,并在平面图上标注其尺寸。
施工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项目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监理(建设)项目部(章)年月日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6月5日观测记录员: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6月12日观测记录员: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6月19日观测记录员: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6月26日观测记录员:基坑沉降观测测量记录说明:ABC 线在距基坑坡顶线Im 处沿线布置3个观测点,CD 线在距基坑坡顶线Im 处沿线布置3个点,D-J 线 在基坑坡顶线In1处沿线布置3个观测点,-A 线在基坑坡顶线In1处沿线布置3个观测点。
施工单位观测结果:监理(建设)单位核查结论:注:如果竣工验收时观测点的沉降、变形尚未稳定,应交待清楚有关继续观测直至稳定为止的事项。
固定水准点应按规定设置、保护好;建筑物上的观测点应布置合理,水平间距符合规定要求,并在平面图上标注其尺寸。
桥梁基础沉降观测记录表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地点: [地点]- 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监理单位]- 设计单位: [设计单位]- 观测日期: [观测日期]- 观测点总数: [观测点总数]观测记录数据分析根据观测记录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数据分析:沉降监测点总体变化趋势根据X、Y和Z方向的沉降监测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沉降变化曲线图并进行分析。
通过该曲线图,我们可以观察到各个监测点在X、Y和Z方向上的平均沉降情况,以及各个监测点之间的差异。
沉降监测点的离散程度通过计算X、Y和Z方向上各个监测点的标准差和离散系数,我们可以评估监测点沉降数据的离散程度,进而判断基础沉降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较小的标准差和离散系数表示基础沉降比较均匀,较大的标准差和离散系数可能表示基础沉降不均匀或异常沉降。
沉降速率的评估可以通过计算两次观测之间的时间差和对应的沉降值差,来评估沉降的速率。
通过对比不同观测时间段的沉降速率,我们可以判断沉降变化的趋势和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结论根据以上观测记录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基础沉降具有一定的均匀性和一致性,沉降变化趋势比较平稳。
2. 在X、Y和Z方向上的沉降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表明基础沉降存在局部不均匀的情况。
3. 沉降速率在不同观测时间段没有明显的异常情况。
以上结论仅基于观测记录和数据分析,具体情况还需进一步评估和分析。
建议根据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针对存在局部不均匀的沉降情况,可以进行地基处理或加固措施,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继续进行沉降观测,定期更新观测数据,并进行比对分析,以监测基础沉降的变化情况。
3. 如发现沉降速率有异常变化或其他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桥梁的安全运行。
备注在进行数据分析和给出建议时,需要综合考虑桥梁的设计参数、地质条件和施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的量化评估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