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
- 格式:pptx
- 大小:58.84 MB
- 文档页数:72
涉及生物安全性的动物实验必须在哪一种实验室进行
ABSL-1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
涉及生物安全性的动物实验,必须在BSL-1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
依据实验室所处理对象的生物危险程度,把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四级,其中一级对生物安全隔离的要求最低,四级最高。
一级: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危害较低,不具有对健康成人、动植物致病的致病因子。
二级: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的致病因子,对健康成人、动物和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危害。
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三级: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主要通过气溶胶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疾病,或对动植物和环境具有高度危害的致病因子。
通常有预防治疗措施。
四级: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或未知的、危险的致病因子,没有预防治疗措施。
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哪几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是进行生物学研究和实验的场所,为了保护实验人员和环境的安全,生物安全实验室根据实验材料的危险程度和处理能力划分为不同的级别。
一般而言,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四个级别:BSL-1、BSL-2、BSL-3和BSL-4。
BSL-1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用于进行一些较为简单和相对无害的研究,例如常见的细菌培养、植物生长等。
在BSL-1实验室中,实施标准的操作规程和基本的个人防护措施即可保障实验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BSL-2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用于进行一些有一定风险或传染性的研究。
在BSL-2实验室中,需采取较高水平的安全措施,例如戴口罩、穿实验服、佩戴手套等。
在这个级别的实验室中,实验人员需要接受一定的培训,了解和掌握相关危险生物材料的处理方法和风险评估。
BSL-3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用于进行研究一些较为严重的人畜共患病、可能引起重大传染的病原体等。
在BSL-3实验室中,需要实施更加严格的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例如负压通风系统、空气过滤器、穿戴防护服和呼吸防护设备等。
此外,BSL-3实验室还要求实验人员接受更加全面和系统的培训,具备处理高度危险生物材料的能力。
BSL-4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最高级别的实验室,用于研究高度传染性和致命的病原体。
在BSL-4实验室中,实施非常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严格的防护服和呼吸保护设备、严密的隔离防护系统等。
此外,BSL-4实验室还需要实施严格的出入控制,防止病原体的泄漏和传播。
除了上述四个级别外,还存在一些特殊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例如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P2级别)、动物实验室(ABS3级别)等。
这些特殊级别的实验室根据研究对象和特殊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安全规范和管理办法。
在实验室研究中,严格遵守相应的生物安全级别,对实验人员和社会环境的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的划分和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实验风险,保障研究的顺利进行。
同时,实验人员也需认真履行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感染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ABSL)的要求感染动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设施应参照BSL1~BSL4实验室的相应要求,还应考虑对动物呼吸、排泄、毛发、抓咬、挣扎、逃逸、动物实验(如染毒、医学检查、取样、解剖、检验等)、动物饲养、动物尸体及排泄物的处置等过程产生的潜在生物危害的防护。
应特别注意对动物源性气溶胶的防护,例如对感染动物的剖检应在负压剖检台上进行。
应根据动物的种类、身体大小、生活习性、实验目的等选择具适当防护水平专用于动物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生物安全柜、动物饲养设施、动物实验设施、消毒设施和清洗设施等。
实验室建筑应确保实验动物不能逃逸,非实验动物(如野鼠、昆虫等)不能进入。
动物实验室空气不应循环。
动物源气溶胶应经适当的高效过滤和(或)消毒后排出,不能进入室内循环。
如动物需要饮用无菌水,供水系统应可安全消毒。
动物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照度、噪声、洁净度等饲养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一、ABSL-1实验室适用于饲养大多数经过检疫的实验动物(灵长类除外)以及专门接种了危害程度为第四类的微生物的动物。
1.标准微生物学规范(1)实验人员从事实验工作,需由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并决定限制或禁止其他人员进入实验室。
(2)工作面每天消毒一次,并及时对溅落活微生物的材料进行消毒。
(3)采用机械吸液装置,禁止用嘴吸液。
(4)在实验区内禁止饮食、吸烟、处理隐性眼镜及化妆,食物应存放在专用的储藏柜或冰箱内,保存食物的柜子或冰箱应放置在实验区以外。
(5)实验人员离开实验室之前均应洗手。
(6)所有污染的液体或固体废弃物在处理前应去除污染。
感染动物尸体需用防漏、有盖容器运出并焚化。
(7)所有操作均应按规程仔细小心进行,使气溶胶的产生减至最低限度。
(8)动物饲养区的门需能自动关闭、向内开启,平时保持关闭状态。
(9)实验室应有防昆虫及鼠类的措施。
2.特殊规范(1)需告知进入实验室人员潜在危害,符合特定要求人员方能由负责人批准进入。
生物安全实验室几个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iosafety Laboratory)是进行生物实验和研究的专门场所,主要用于存放、处理和研究具有潜在危害的生物材料。
为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生物安全实验室根据其实验操作风险和处理的生物危害性分为不同的等级。
本文将介绍生物安全实验室几个等级以及每个等级的特点。
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1)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最低级别的实验室,用于处理无致病性的生物材料。
这些材料在人类和大部分动物身体内都不会引起疾病。
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通常采取基本的实验室安全措施,例如标识实验室、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衣、手套和眼镜)、进行垃圾分类和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实验室操作风险非常低,不需要任何特殊的空气处理系统或安全设备。
严格遵守普通的实验室操作规程和一般的卫生习惯就足够确保工作安全。
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用于学生实验、科普教育和基础实验室工作等。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适用于能引起疾病的生物材料研究和处理。
这些危害性较低的生物材料可能会导致轻微的疾病,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被控制。
与一级实验室不同,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要求更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设备。
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实验室操作人员需要戴上口罩、实验帽、实验服和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实验室内部通常安装有生物安全柜和通风系统,以防止生物材料的泄漏和传播。
实验室操作人员也需要接受特殊的培训,以确保他们的技能和知识可以适应高一级别的实验操作。
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用于处理可能导致严重传染病的生物材料。
这些材料可能引发严重疾病,但通常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在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安全操作的严重性显著增加。
除了二级实验室的所有要求之外,还要求更严格的个人防护和高级的设备。
在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实验室操作人员需要穿戴全套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呼吸器、护目镜和手套。
生物安全实验室分几级及其适用范围生物安全实验室是进行生物实验研究的重要场所,为确保实验过程安全,保护人员和环境免受生物危害,各国都对生物安全实验室有所规定并分级管理。
下面将介绍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及其适用范围。
一、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级1.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1):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用于进行对人类和动物均无害的微生物的基础研究和教育。
在这种级别的实验室中,实验操作相对简单,一般只需要基本的实验室设备和通风系统的支持。
通常,无需穿戴特殊防护服,只需遵守基本的实验室操作规程。
2.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是用于进行对人类和动物可能造成轻度疾病的微生物研究。
这种级别的实验室需要一定的防护措施,如安全柜、实验室服、手套、眼镜等,并需要进行适当的消毒措施。
操作人员需要经过基本的培训,熟悉实验室规程,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3.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用于进行对人类和动物可能造成严重疾病的微生物研究。
这种级别的实验室需要更高级的生物安全措施,如严格的实验室装备、空气流量控制、过滤器等。
操作人员需要有相关的培训和经验,并且需要穿戴特殊的防护服和呼吸器。
实验室内的微生物材料需要严格控制,以防止泄漏和传播。
4.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4):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最高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用于进行对人类和动物可能造成极度严重疾病的微生物研究。
这种级别的实验室需要最高级别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强大的空气过滤系统、空气密闭系统、高度隔离的实验环境等。
操作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评估,并穿戴特殊的防护服和呼吸器。
实验室内的微生物材料需要严格控制,并进行最高级别的防护。
二、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适用范围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是为了适应不同级别的研究需求和风险防范。
各级别的实验室都有其适用的研究范围。
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适用于对人类和动物均无害的微生物的基础研究和教育。
这种实验室主要用于对普通细菌的培养、观察和传播机制的研究,以及教学实验。
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是一种专门用于进行生物安全实验和研究的实验室,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实验人员、环境和公共安全,同时防止生物危害物质泄漏和传播。
生物安全实验室通常用于进行对人类、动物和植物健康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细胞和病毒的研究。
首先,生物安全实验室必须具备一系列严格的安全标准和规定。
实验室内部必须严格按照生物安全级别分区,根据实验的危险程度和生物材料的特性进行分类。
同时,实验室内部必须配备有高效的通风系统和生物安全柜,以防止生物材料泄漏和扩散。
实验人员必须接受严格的培训和教育,了解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措施。
其次,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筑和设施也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实验室的建筑结构必须能够承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内部实验设备的重量,同时必须具备防火、防爆和抗震的能力。
实验室内部的设施和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和认证,确保其符合生物安全实验的要求。
此外,实验室必须配备有紧急事故处理设施和装备,以应对突发的生物安全事故。
再者,实验室的管理和监督也至关重要。
实验室必须设立专门的生物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管理者必须定期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和内部监督检查,确保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工作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此外,实验室必须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事故模拟,以检验实验室的应急处置能力和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最后,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应用也需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监管。
实验室的科研项目和技术研发必须符合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同时必须符合生物安全伦理和道德标准。
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应用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和批准,确保其不会对人类、动物和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和风险。
综上所述,生物安全实验室是一种具有高度危险性和特殊性的实验环境,其建设和管理必须符合严格的标准和要求。
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才能确保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希望各相关单位和人员都能充分重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共同为生物安全事业做出贡献。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是进行动物实验和研究的重要场所,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常存在各种生物危害,这些危害可能会对实验室的动物、工作人员和整个实验室的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了解常见的生物危害及相应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围绕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常见的生物危害及防治措施展开讨论。
一、常见的生物危害1.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是动物实验室中最常见的生物危害之一,这些微生物可能会导致动物感染疾病,甚至对人员健康产生威胁。
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它们常常通过空气传播、器械污染等途径传播。
2. 昆虫在动物实验室中,昆虫可能会对动物实验和工作人员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威胁。
苍蝇、蚊子等昆虫可能会传播各种疾病,并在实验室环境中引起感染。
3. 啮齿类动物啮齿类动物(如老鼠、仓鼠等)在实验室中常常被用于进行实验和研究,然而它们本身也可能成为生物危害,传播疾病、破坏实验设备等。
二、防治措施1. 严格的环境控制为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应该实施严格的环境控制,包括空气净化、无菌操作、实验室内消毒等措施,以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和无菌。
2. 实施有效的防扩散措施一旦发现病原微生物在实验室环境中传播,需要立即采取有效的防扩散措施,例如对实验设备、器械进行彻底消毒、隔离患病动物等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3. 昆虫控制为防止昆虫对实验室环境和动物的威胁,需要实施有效的昆虫控制措施,例如建立防虫设施、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杀虫、维持实验室环境的清洁等。
4. 动物管理对啮齿类动物的管理也是防治生物危害的重要措施,包括定期清洁动物笼、保持动物健康检查等,以减少动物对实验室环境和人员健康的威胁。
5. 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也是防治生物危害的重要措施,包括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加强员工培训、建立安全预案等,以应对各种生物危害的发生。
在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中,了解常见的生物危害及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保障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和人员健康非常重要。
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报告一、前言生物安全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动物实验室,涉及到各种病原体的研究,更容易产生生物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保障实验人员、动物和公众的健康,我们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对我中心动物实验室进行了生物安全自查。
本报告将对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我中心动物实验室具有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制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建有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制度,制定有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和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所有实验活动均有实验记录并进行归档。
三、实验室布局设施及环境1. 实验室分区明确,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不同区域之间无交叉分布。
实验室门有可视窗,并标示有生物安全标识和生物安全危害警告。
2. 工作人员衣物与实验室工作服及物品分开存放,实验室台面、墙壁、天花板和地面易清洁、无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
3. 实验室配备有生物安全柜并储备有足够的实验防护用品和器材。
四、生物安全柜使用及管理1. 生物安全柜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能够有效防止病原体的传播和泄露。
2. 生物安全柜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实验人员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严格遵守生物安全柜的使用规定,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
五、实验动物管理1. 实验动物的饲养、繁殖和实验操作均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进行。
2. 实验动物的运输、饲养、实验操作和处置等环节均具备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3. 实验动物的笼舍、饲养设备和实验器材等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六、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措施1. 实验室入口设有生物安全标识和警告标志,提醒实验人员注意生物安全。
2. 实验室内设有监控系统,对实验室运行进行实时监控。
3. 实验室设有应急装置,如喷淋装置、洗眼器等,以应对突发生物安全事件。
4. 实验室废弃物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
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实验室部分设备老化,需要进行更新和维护。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
3.1.1 生物安全实验室可由防护区和辅助工作区组成。
3.1.2 根据实验室所处理对象的生物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四级。
微生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可采用BSL-1、BSL-2、BSL-3、BSL-4表示相应级别的实验室;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可采用ABSL-1、ABSL-2、ABSL-3、ABSL-4表示相应级别的实验室。
生物安全实验室应按表3.1.1进行分级。
3.1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
3.1.1 生物安全实验室区域划分由本规范2004版的三个区域(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改为两个区(防护区和辅助工作区),本版中的防护区相当于本规范2004版的污染区和半污染区;辅助工作区基本等同于清洁区。
本规范的主实验室相当于《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
求》GB 19489-2008的核心工作间。
防护区包括主实验室、主实验室的缓冲间等;辅助工作区包括自控室、洗消间、洁净衣物更换间等。
3.1.2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以及其他国内外的有关规定,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把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四级。
为了表示方便,以BSL(英文Biosafety Level的缩写)表示生物安全等级;以ABSL(A是Animal的缩写)表示动物生物安全等级。
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对生物安全防护的要求最低,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对生物安全防护的要求最高。
实验动物与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在实验中使用实验动物和生物样品是很常见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实验动物和生物样品的使用和管理都需要遵循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这里分享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对于实验动物使用,首先要进行伦理审查,尽量选择符合伦理道德标准的实验动物,并遵守严格的操作、饲养和使用规范,避免对动物造成伤害或痛苦。
在实验过程中,对动物进行标识和记录,例如使用个体标识和记录其体重等指标,以确保实验的可追溯性和科学性。
同时,进行充分的动物饲养和生存环境监控,确保动物的健康和生存。
对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和实验室安全制度,严格遵守实验室卫生和安全操作规程。
加强实验室内的生物安全控制措施,如标本处理、储存、消毒等,防止生物学毒素或细菌病原体的泄漏和传播,以及对实验人员造成伤害。
在实验中,要时刻提高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了解最新的生物安全技术和知识,及时更新和规范实验室安全操作流程。
最后,作为科研人员,除了遵守法律法规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外,还应当发扬科学精神,尽量在不侵犯动物权益和保障人类安全的前提下,探索更多科学问题,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动物和生物实验室风险识别和管控清单摘要:一、引言二、动物实验室风险识别与管控1.生物安全风险2.操作风险3.环境风险4.人员安全风险三、生物实验室风险识别与管控1.生物安全风险2.化学安全风险3.物理安全风险4.环境风险四、风险管控措施1.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2.加强实验室人员培训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4.提高安全意识五、总结正文:一、引言动物和生物实验室在科研、教育和生产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实验室风险识别和管控不足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本文将对动物和生物实验室的风险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
二、动物实验室风险识别与管控1.生物安全风险:动物实验室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毒素等生物制品,可能导致实验室内外的人员和环境受到威胁。
应加强对生物制品的储存、使用和废弃物的处理,确保生物安全。
2.操作风险:实验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因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等原因发生意外。
应定期检查实验设备,加强操作技能培训,确保实验过程安全。
3.环境风险:实验室环境污染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失真,影响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
应加强对实验室环境的清洁和消毒,确保环境安全。
4.人员安全风险: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受到动物攻击、化学物质腐蚀等伤害。
应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
三、生物实验室风险识别与管控1.生物安全风险:生物实验室中的病原体、毒素等生物制品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应加强对生物制品的储存、使用和废弃物的处理,确保生物安全。
2.化学安全风险:生物实验室中可能存在有毒、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
应按照化学品的性质分类储存,加强实验室化学安全的管理。
3.物理安全风险:生物实验室中的实验设备、电线电路等可能导致触电、火灾等事故。
应定期检查实验室设施,确保物理安全。
4.环境风险:生物实验室环境污染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失真,影响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
应加强对实验室环境的清洁和消毒,确保环境安全。
四、风险管控措施1.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
动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作者:实验室生物安全精品课程发布时间:2009-7-7 访问人数:261调整文章字体大小:[大] [中] [小]第四章动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一)小鼠的抓取与固定配音部分:抓取和固定是动物实验操作中一项最基本的技术,所有的动物实验均涉及到,不同种类的动物其抓取和固定的方法不一样,下面介绍小鼠的抓取与固定。
动画设计部分:第一步:正确操作:首先用右手从笼盒内将小鼠尾中部或基部抓住,并提起或放在手上;也可以用尖端带有橡皮的镊子夹住小鼠的尾巴。
错误操作:(1)抓住小鼠的尾尖部小鼠挣脱或断尾(2)抓取时用力过大小鼠窒息或颈椎脱臼(3)抓取时用力过小小鼠头部能反转过来咬伤实验者的手部第二步:正确操作:固定(徒手固定):右手抓住小鼠尾部,将小鼠放在笼盖(或表面粗糙的物体)上,轻轻向后拉尾巴,然后当小鼠向前挣脱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两耳和颈部皮肤,无名指、小指和手掌心夹住背部皮肤和尾部,并调整好动物在手中的姿势。
错误操作:(1)在光滑的表面徒手抓取小鼠增加抓取的难度,因为小鼠视野小,胆小,在在粗糙的表面行动迟缓,便于抓取。
(2)左手抓小鼠力量过大小鼠窒息或颈椎脱臼,或内脏破裂。
(二)小鼠眶静脉丛窦采血(可适用于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动物血样本的采集)配音部分:实验动物的采血方法很多,按采血部位不同,可分为:尾部采血,耳部采血、眼部采血、心脏采血以及大血管采血等,当需要多次重复采血时,可以采用下面介绍的小鼠眶静脉窦采血。
动画设计部分:第一步:正确操作:准备一个广口瓶,里面装少许已消毒的棉球,再到如适量乙醚至棉球上,但不可浸透棉球。
右手抓住小鼠尾部(方法同上述抓取方法),将小鼠头朝下放入广口瓶中,保持小鼠悬空,小鼠头不可接触到棉球,右手在外面拉住小鼠尾巴。
错误操作:(1)棉球放入过多,乙醚的量过多小鼠麻醉过度死亡(2)小鼠头部接触棉球或把小鼠完全直接放入瓶内小鼠麻醉过度死亡(3)抓住小鼠的尾尖部尾部挣断或从手中滑脱,小鼠掉入瓶内,麻醉过度。
一、认识生物安全什么是生物安全?SICOLAB接下来讲讲,什么是生物安全?什么是生物安全实验室?如何划分它的等级?基本条件有哪些?设计基本要素有哪些?生物安全一般是指由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威胁,及对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
实验室生物安全涉及的绝不仅是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个人健康,一旦发生事故,极有可能会给人群、动物或植物带来不可预计的危害。
二、认识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也叫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iosafety containment for laboratories),是通过防护屏障和管理措施,能够避免或控制被操作的有害生物因子危害,达到生物安全要求的生物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
1、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级划分根据对所操作生物因子采取的防护措施,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一级防护水平最低,四级防护水平最高。
a)一级适用于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危害较低,不具有对健康成人、动植物致病的致病因子。
b)二级适用于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的致病因子,对健康成人、动物和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危害。
c)三级适用于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主要通过气溶胶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疾病,或对动植物和环境具有高度危害的致病因子。
d)四级适用于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或未知的、危险的致病因子。
三、生物安全实验室基本条件a)实验室选址、设计和建设应符合环保及建设主管部门相亲规定及要求。
b)设计紧急撤离路线,紧急出口应有明显的标识,入口处应有警示和进入限制。
c)应有生化品明显标识及独立存储、处置生化品。
d)实验室温度、湿度、照度、噪声和洁净度等应符合工作要求和卫生等相关要求。
e)实验室设计应考虑节能、环保及舒适性要求,应符合职业卫生要求和人机工效学要求。
f)设置防虫防蚁等措施。
g)应考虑对动物呼吸、排泄(如:染毒、医学检查、取样、解剖、检验等)、动物饲养、动物尸体及排泄物的处置等潜在生物危险的防护。